#敦煌系列#
春节回老家 脱更了哈
上来又事多 也拖更了
今天跑步了 要练字 也要更博了
继续上次的第158窟:最美的涅槃境界

敦煌的女儿樊老师
在她的《我心归处是敦煌》里写道
每当苦闷跟烦恼时 她都喜欢去158窟去看看

158窟的佛床上
卧着莫高窟最大也堪称最完美的释加牟尼佛涅槃像

卧佛长15.8米 头向南 脚朝北 右肋而卧 面向东
它始终这样从容不迫 宁静坦然地面对着朝圣者
1200年

涅槃-是灭 灭度 灭寂的意思
佛教认为 人生是一个无边的苦海 而佛教的根本宗旨就是启示众生脱离苦海 到达最高的理想境界 也是
而实现解脱的唯一出路就是识破并断绝世俗诸苦得以产生的根源 以无上正等正觉进入涅槃
它是佛教全部修行所要达到的最好境界 是指解脱生死轮回后到达的一种精神境界

158窟的佛陀头枕大雁衔珠联珠莲花纹枕
洒落的身姿显得格外舒展轻盈
通身薄薄的袈裟如晨曦一样 覆盖着清硕绵柔的身躯 薄雾下的身体异常丰满而柔软
他的胸脯仿佛微微起伏 心脏好像还在跳动 整个身体里似乎依然流动着血液 活跃着不息的活力与蓬勃的生命力

佛陀的右手衬托着脸 左臂自然的覆在左侧腰身 生动的臂膀跟手指好像随时准备抬起来一般
它似闭非闭的眼睛 微微含笑的嘴角显得非常自信 好像对自己生前一切苦难的经历 所证得的无上智慧成就感到无憾跟宽慰
在涅槃到来的时刻 它以一种绝对的从容跟宁静给世人无限的希望跟信心

涅槃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女性美 会让人忘记他是佛陀
从他安详和慈悲的微笑间溢出来的 正是从嘴角透出来的光 成为他精神的温度-呼吸
他的长眉与微闭的双目相互呼应 和谐的透出秀美下的庄严
他还没有完全的对这个世界闭上眼睛
他的表情没有任何濒临死亡时该有的痛苦跟不安

涅槃来临时
他内心的从容 沉着还有大智大勇
都在这泰然自若的神态中呈现出来
这个时刻 没有高高在上的佛陀 没有死亡的恐怖跟阴冷
空气里弥漫着温暖慈悲的氛围

围绕卧佛像的三壁 是菩萨 弟子 俗众还有很多神跟人的涅槃举哀图
南壁绘了很多处之泰然的诸菩萨 还有悲痛欲绝的大迦叶和扑地啼哭的阿难十大弟子
北壁绘制的是世俗信徒各国国王极度悲痛和自残的场景 他们以割耳 割鼻 锥心 剖腹等自残的方式 表达着对释迦牟尼涅槃的悲痛跟哀悼
西壁 也就是卧佛像背后的壁面上 绘菩萨 比丘 天龙八部 菩萨们面带沉思 比丘们悲不自胜 四大天王以及天龙八部表情惊恐
还有曾辅助释迦教化众生的老年维摩诘也悲痛不已

第158窟有着长方形的盝型窟顶
穹顶壁画画的是九方净土
即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上方净土
加上佛床前壁中央小龛内画的下方净土
共十方净土

这个窟的
南壁前部塑立佛像 即过去佛迦叶佛
北壁前部塑立善跏趺坐佛像 即未来佛弥勒像

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涅槃的塑造
没有直接表现死亡的恐怖
也没有司空见惯的庄严涅槃
而是用简洁的体态跟线条来体现

樊老师说
她后来悟到的是:艺术家塑造的根本不是死去的佛陀 而是“佛陀的安眠”
佛在涅槃的境界里 远离生死的幻灭
佛没有死 佛不曾死 佛也不会死
涅槃本身就是超越生死 死亡对他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也不再有任何威胁 他进入的是那个不生不死的境界

她说
在她见过的国内外塑造涅槃佛中
莫高窟的涅槃达到了一种恬静的“美的极致”

无论是东汉晚期的孔望山摩崖造像的涅槃像
着重刻画佛的头部和上身的重庆大足释迦涅槃雕像
还是张掖大佛寺那尊目前我国最大的涅槃佛雕像
或者是龙门石窟普泰洞北壁西部的浮雕涅槃像
都没有这尊的意趣跟神韵
连现藏于白沙瓦博物馆的佛涅槃图浮雕
作为犍陀罗佛教艺术的杰作
也没有158窟卧佛那种不可言说的美

艺术家是“佛”的造物主 人是“佛”的造物主 正是“睡”让佛陀活了 正是“如是安睡”让佛陀“如是安在”
如是安在的心 创造了如是安在的佛 即心即佛

《维摩诘经》说“生灭不二”
诸法本来无生 也就无所谓灭 能够悟到“三界世间与出离世间”的不二 便没有了分别和执着 也就没有了因分别执着而生出的烦恼跟悲喜
“生死与涅槃”不二 生死无别

伟大的塑匠要让佛的肉身不寂灭 他的光明不黯淡
要用手里的泥巴定格下这个永生不死的瞬间
要让来面对佛陀的每一个凡人
都能感受到爱与生的力量 感受到佛并没有死
他只是在那里 他在休息 要睡了 但他尚有知觉 他无所不在
那泰然自若的表情是进入了最深的禅定后的智慧觉照

身无边即涅槃 他本身不是死 是超脱轮回跟痛苦的境界
心进入清净正定 就是脱离了生死
不会再有现实跟彼岸的差异
不会再遥想那个永生不死的天国和来世
就能从对于天国和来世的祈求与膜拜中
回到这个真实的现实世界
从而发现这个世界前所未有的意义

因为世界的意义
并不取决于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跟时间
而取决于心灵对世界的体验和感知

大小乘佛教对于涅槃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小乘佛教认为涅槃就是“灰身灭智 捐形绝虑”实质上是对死亡的赞颂
大乘佛教认为 一旦证入涅槃 佛身即会具有真正之常、乐、我、净四个特性 称为“涅槃四德”

常即永恒常在
乐即无痛苦 充满欢乐
我即自在
净即断除一切烦恼

如果此生找不到心灵安放的地方
或者心一直在流放的路上
就像生活在漫漫长夜

当下就是涅槃
当下就是佛国净土
明白了这一点
樊老师觉得莫高窟就是她的佛国 她此生的净土

心的力量真是无比强大
而心的强大
就在于正定 在于守一不移!

记住
这就是158窟最美涅槃像
传递给我们美的同时 带给我们的心灵启示!

佛说人生来就是受苦的?

乐寂静
恨无始来,流浪生死。

佛说五王经
佛言卿等善听。当为汝说。人生在世。常有无量众苦切身。今粗为汝等略说八苦。

何谓八苦。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恩爱别苦。
所求不得苦。
怨憎会苦。
忧悲恼苦。
是为八苦也。

何谓生苦。人死之时。不知精神趣向何道。未得生处。并受中阴之形。至三七日父母和合。便来受胎。一七日如薄酪。二七日如稠酪。三七日如凝酥。四七日如肉脔。五皰成就。巧风入腹。吹其身体。六情开张。在母腹中。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母噉一杯热食。灌其身体。如入镬汤。母饮一杯冷水。亦如寒冰切体。母饱之时。迫迮身体。痛不可言。母饥之时。腹中了了。亦如倒悬。受苦无量。至其满月。欲生之时。头向产门。剧如两石挟山。欲生之时。母危父怖。生堕草上。身体细软。草触其身。如履刀剑。忽然失声大呼。此是苦不。诸人咸言。此是大苦。

何谓老苦。父母养育。至年长大。自用强健。担轻负重。不自裁量。寒时极寒。热时极热。饥时极饥。饱时极饱。无有节度。渐至年老。头白齿落。目视[梳-木+目][梳-木+目]。耳听不聪。盛去衰至。皮缓面皱。百节痠疼。行步苦极。坐起呻吟。忧悲心恼。识神转灭。便旋即忘。命日促尽。言之流涕。坐起须人。此是苦不。大王答曰。实是大苦。

何谓病苦。人有四大。和合而成其身。何谓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一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同时俱作。地大不调。举身沈重。水大不调。举身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掘强。百节苦痛。犹被杖楚。四大进退。手足不任。气力虚竭。坐起须人。口燥脣燋。筋断鼻坼。目不见色。耳不闻声。不净流出。身卧其上。心怀苦恼。言辄悲哀。六亲在侧。昼夜看视初不休息。甘膳美食。入口皆苦。此是苦不。答言实是大苦。

何谓死苦。人死之时。四百四病。同时俱作。四大欲散。魂魄不安。欲死之时。刀风解形。无处不痛。白汗流出。两手摸空。室家内外。在其左右。忧悲涕泣。痛彻骨髓。不能自胜。死者去之。风去气绝。火灭身冷。风先火次。魂灵去矣。身体侹直。无所复知。旬日之间。肉坏血流。膖胀烂臭。甚不可道。弃之旷野。众鸟噉食。肉尽骨干。髑髅异处。此是苦不。答言实是大苦。何谓恩爱别苦。室家内外。兄弟妻子。共相恋慕。一朝破亡。为人抄劫。各自分张。父东子西。母南女北。非唯一处。为人奴婢。各自悲呼。心内断绝。窈窈冥冥。无有相见之期。此是苦不。答言实是大苦。

何谓所求不得苦。家有财钱。散用追求。大官吏民。望得富贵。勤苦求之。求之不止。会遇得之。而作边境令长。未经几时。贪取民物。为人告言。一朝有事。槛车载去。欲杀之时。忧苦无量。不知死活何日。此是苦不。答曰实是大苦。何谓怨憎会苦。世人薄俗。共居爱欲之中。共诤不急之事。更相杀害。遂成大怨。各自相避。隐藏无地。各磨刀错箭挟弓持杖。恐畏相见。会遇迮道相逢。各自张弓[澍-士+一]箭。两刀相向。不知胜负是谁。当尔之时。怖畏无量。此是苦不。答曰实是大苦。

何谓忧悲恼苦。人生在世。长命者乃至百岁。短命者胞胎伤堕。长命之者。与其百岁。夜消其半。余有五十年。在醉酒疾病。不知作人。以减五岁。小时愚痴。十五年中。未知礼仪。年过八十。老钝无智。耳聋目冥。无有法则。复减二十年。已九十年。过余有十岁之中。多诸忧愁。天下欲乱时亦愁。天下旱时亦愁。天下大水亦愁。天下大霜亦愁。天下不熟亦愁。室家内外多诸病痛亦愁。持家财物治生恐失亦愁。官家百调未输亦愁。家人遭县官事闭系牢狱。未知出期亦愁。兄弟妻子。远行未归亦愁。居家穷寒。无有衣食亦愁。比舍村落有事亦愁。社稷不办亦愁。室家死亡。无有财物。殡葬亦愁。至春时种作无有犁牛亦愁。如是种种忧悲。常无乐时。至其节日。共相集聚。应当欢乐。方共悲涕相向。此是苦不。答曰实是大苦

尔时五王。及诸群臣。会中数千万人。闻说诸苦谛。心开意悟。即得须陀洹道。皆大欢喜。作礼而去。四王俱白普安王言。大王真是大权菩萨。化道我等。令得道迹。大王之恩。我本观诸宫殿。心情爱着。不能远离。今覩宫殿。如视秽厕。无可爱者。即舍王位。付弟出家。为道修诸功德。日日不惓。

编辑于 2017-04-05

六祖法寶壇經參學體會

疑問品第三

(接上文)

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慾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譯文:
六祖說:“大眾!世界的人,自己的色身好比是一座城,眼耳鼻舌諸根好比城的門。在外就有五門,在內只有意門。心是一塊地,性是主宰王,性王就住在心地上。性若住心地上就是王在,心地離性就沒有王了。自性若在,身心具存,若離自性,身心具壞。佛向自性作,不要向身外求佛。自性迷,佛也是眾生,自性覺悟,眾生就是佛。心慈悲,自身就是觀世音菩薩;若能無相喜捨,自身就是大勢至菩薩;能淨化自心,自身就是釋迦文佛;有平等正直的心地,自身就是阿彌陀佛,有人法二執就是障礙修行的須彌山。有歪邪的心念,就是洶湧的海水。無明煩惱就是起波浪的水,心存毒害就是惡龍,心地虛偽、誑妄就如同鬼神,在塵勞中奔波不息等於魚鱉,貪嗔熾然就是自造地獄,愚癡不化的人與畜生沒兩樣。善知識!修十善,天堂就到;除掉人我二執,猶須彌山崩倒;去掉邪心,海水就枯竭;煩惱不生,波浪便消滅;忘掉毒害之心,魚龍便絕跡。這樣自心地上的覺性如來,就放出光明,外照六根門頭,於六塵中清淨無染,能破除六慾天的罪業,內照自心,可消貪嗔癡三毒,地獄罪業亦同時消滅。這樣內外光明透徹,就與西方淨土沒有不同了。若不這樣修行,怎麼能去西方極樂世界呢?”

論議: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此節經文闡述心性之理,佛向內心性中求,外無佛可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門頭,自有無為真人放光動地。八識田中(六識外增末那識、阿賴耶識)蘊藏自性真如,轉八識成四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對八識迷就是眾生,悟就是佛。但世人將四大幻化之身為我,保此有漏不淨之身,猶如守城池,若能悟幻化空身就是法身,則投入彌陀性海。假身之中有真我。這就要依四念處而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在六根中,以身為總,餘為別,外五門可任由五塵出入,“內有意門”,可吸取前五塵落謝影子(色、聲、香、味、觸)入於意地之中,迷時放縱六根取六塵境,如門戶開放,任憑出入。悟時根不染塵,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入諸法實相,門門皆方便。生淨土易耳!八種識心如土地,可生鮮花,亦可長毒草。真如本性為君王,性王居八識心地之上,成一切識心之主,統一切身心,故稱“王居心地上”。悟後了知識即性,性即識。迷真性,法身真性雖存,難免隨業力流轉而去,前者謂涅槃,後者轉六道。“性去身心壞”。然真如本性,無生無滅,欲求佛道則應捨識用根,向自性中求,心淨土亦淨,萬不可向心外求佛求法。“自性迷即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可知佛與眾生無二無別,差別在覺迷不同,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迷惑顛倒的佛,一旦破迷開悟就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就是佛。十法界唯一真如自性,因迷覺而有眾生、佛之別,其差別太懸殊了!若迷昧自心本性,依見思惑,作有漏業,就是六凡苦惱眾生。若迷心輕,破了我執我見,尚存法執,還有塵沙惑,作無漏業,而成二乘人,自利而不利他,佛稱自了漢。而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次的法身大士,迷心很微薄,他們依無明惑,造作無漏業,而成大道心的聖者稱菩薩,他們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證。什麼是法身?法身,亦稱法性身、自性身,它無生滅,無變化,徧一切處。要言之:所證的真如本體與能照的真覺(無師智、自然智)究竟圓滿稱法身。若以法、報、化三身而論,則無生滅的自性身與自受用的報身二者合現,就是法身。古德云: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含萬象。法身為“理智”圓融的顯現,有為法稱“智”,無為法稱“理”,即永遠離開、斷絕了煩惱障、所知障、具無邊的、不可說,不可說功德者就是法身。什麼是功德?六祖曰: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事相的修福上。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礙,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之相是功,心體離念是德;所作所為不離自性是功,應用見相離相不為相染是德;念念無間,保持心清淨,無分別、執著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識真理明自性,能覺悟宇宙人生真相,並在一切境緣上,任運自如,與性體相應,稱性起修,全修在性,就是功夫。六根與六塵起作用時,心清淨無染就是德行。此非一般人所能為。佛具三身,法身稱毗盧遮那、報身稱盧舍那、應化身稱釋迦牟尼亦稱釋迦文佛。自性迷就是眾生,自性覺就是佛。佛覺悟自心本性,徹法底源,究盡諸法實相,即是諸法如來。“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聖凡不離當下一念心,一切眾生之性與佛同體,故無緣大慈與眾生樂,同體大悲拔眾生苦,即是等如觀世音菩薩。以法喜為悅,施眾生以法樂,都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捨離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即等如大勢至菩薩善導群迷,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攝念佛人,同生極樂。若一念能仁寂默,復本淨心,即等如釋迦世尊之妙德。若一念清淨心、平等心,則同彌陀接引眾生成佛心。直心正念真如,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你就是阿彌陀佛。由此可知成佛是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更不可以佛像當佛,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此是明自性隨染緣,故有三惡道生。所謂苦樂由心造,炎涼自我修。若迷自性,心生人我眾生壽者相,心生人我執,法我執,則如須彌山似的障諸物,妙法不得入心,淪於六道,無有出期。若迷正見而起邪心,撥無因果,執斷執常,是溺苦海,能沒法身。一念煩惱心生,如波浪之相續,前際後際,不相逾越,難斷難滅。一念三毒之禍害,如惡龍之殘酷,必入惡道,無有出期。一念虛偽妄心,猶如鬼神出沒無常。一念塵勞,如魚鱉悠悠穿梭不歇,常擾心海。塵勞者,煩惱的異名。貪嗔癡慢疑邪,蓋覆真性,惱亂身心,不得清淨。一念貪嗔起,鬼道、地獄門即開,生吞活剝業識身。一念愚癡迷惑,不明事理,不信天地及六道輪迴,必受畜生之報。此節闡明善惡之報,全由心造。“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此明若能以真照妄,自能返妄歸真。若能行身三、口四、意三,十善業,天堂樂果便至。如給孤獨長者發心,為佛以金鋪地、量地建精舍,在忉利天中,其宮立現(慾界二重天),摩耶夫人亦在此享天福,可見果報昭然。若除人我眾生壽者四相,則雖然障重如須彌,亦傾倒無遺。若去掉邪心,則身、口、意三業及分段、變易生死,猶如海水枯竭。見思、塵沙、無明煩惱若無,波浪寂滅,就不會往阿賴耶識裏搬業因了,第七末那識,是我法二執的根本。若煩惱障(三毒)、業障(五逆十惡)、報障(三惡道)三障毒害消除,如惡魚毒龍諸妄亦絕跡,即“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只要念念回光返照自心,不隨妄境流轉,四聖法界皆從一念心生。此節經文,示十法界惟心。我們應依祖師教言修無漏的功德,不執著有為的福報。一心念佛,老實念佛,隨緣作善,成就就在今生。“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慾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此節經文示惟心淨土,自性彌陀之義。眾生心地上本具如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之性。此性大無不包,細無不入,放廣大光明,內外徧照,覺者六根門頭不為六塵所羈。若復清淨本源,則能打破六慾諸天塵勞愛染,不被愛慾所纏縛。若自性真如返光內照,貪嗔癡三毒當即消除,地獄等三途罪,一時消滅。作法會超拔,怎抵自證菩提?罪由心造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而不為罪纏。如是內心不惑,靈明朗徹,心為淨土,自性彌陀,當下即是。內外淨潔,安樂妙常,何異西方極樂?若不稱性起修,全修在性,念佛不精純,不成片,信願不堅定,如何能生極樂?我曾看過一首偈:“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迷者迷心為眾色,悟時剝境是真心,身界二塵無實相,分明達此號知音。”心外求佛,便落他境,絕無得時。惟心淨土,自性彌陀,所言不虛。

詞義:
⑴慈悲即是觀音:觀音世人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觀世音,此菩薩觀其音聲,見眾生危難痛苦而前往救拔。眾生若心常存慈悲之念,就等於觀世音菩薩。
⑵喜捨名為勢至:此菩薩以大智慧,至一切處,平等施法度化眾生。若自心常存喜捨之念,就等於是大勢至菩薩所為。
⑶能淨即釋迦:釋迦譯能仁,以仁愛之心憫念眾生。牟尼譯寂默,即佛在因地修行時,以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回光返照,斷除煩惱,智慧圓滿。此即自利利他的智德與悲德,而成就佛道,無煩惱,心則淨,淨心即佛。
⑷平直即彌陀:“直心是道場”,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成就極樂淨土,平等攝受接引眾生。心平直即自性彌陀的顯現,則等於自身就是彌陀。此從性體而論。
⑸人我是須彌:世人造惡,皆因“我執”、“法執”作祟,惡業若有形體則勝過妙高山。所以有人我執,就等於有須彌山高的障道緣,不得成就。
⑹邪心似海水:歪邪的惡心猶如海水洶湧,欲罷不能,不得安寧。
⑺煩惱是波浪:此即觀心無常,煩惱猶如脫韁之馬、巨風之浪,無有停歇。
⑻毒害是惡龍:一個人存有毒害他人之心,此心就是猛獸毒龍,最終受害的是自己。
⑼虛妄是鬼神:人心若虛偽,則如鬼神虛妄之障,見不得陽光,只能在暗處作祟。
⑽塵勞是魚鱉:此物終日在水中穿梭不停,人為五慾在塵勞中奔波不息不止,好比此物相似。
⑾貪嗔是地獄:貪心生餓鬼道,嗔心是地獄的因,貪嗔盤踞於心,使人惶惶不安,猶如造了地獄的罪業。
⑿愚癡是畜生:不信因果,不信六道,愚癡不化,沒有智慧,在六塵中混生死,猶如畜生相似,整日吃喝玩樂混日子與畜生何異?
⒀六慾諸天:天有二十八重,慾界六重,色界十八重,無色界四重。慾界六重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

《六祖法寶壇經參學體會》——犟牛老居士撰(疑問品第三)04 https://t.cn/R2WJCrW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曾经在异国他乡走丢过,找不到路又语言不通,那种慌乱无措的心情我到都记得清清楚楚。在战区的同胞所经历过的崩溃远超我当时千倍万倍。 在危难关头,肯定会有人站出来维
  • 翻工第一天痛失开门红包[单身狗] 但妈妈和陈坚强补给我[打call] 昨天和粘人精吃的无老锅吼吼吃 今天和11号的“情敌”顶风冒雨去吃PHO 啊 我真是雨露均沾
  • 宝宝满月/100天文案: 1.ᵕ̈ʜᵅᵖᵖᵞ ʙⁱʳᵗᑋᵈᵃᵞ ♪♬ + =100天 承蒙关照,长势喜人。 2.⚗︎·̫⚗︎ | ʜᴀᴘᴘʏ ʙɪʀᴛʜᴅᴀ
  • 佛菩萨加持我《摄大乘论》今天看完了,仅仅是看完了,前面讲了啥基本忘了差不多,去年读完妙境长老讲的五十卷《瑜伽师地论》后,明显懈怠了,因为没多少内容,所以读的反而
  • 2022年 3 月 3日凌晨01:38,双鱼座的新月已经到来,这一次新月给到你的感觉就像温水冲走了所有的麻木和寒冷。月亮在超凡脱俗和富有同情心的双鱼座时是快乐的
  • 悲剧的魅力远比喜剧大,果真,阿湘死在了最美的一天,老温疯批有人疼,阿絮每晚疼痛难以入眠无人知,阿絮前半生金戈铁马为权利拼搏,后半生妄自由卷入江湖是非,为自由毋宁
  • #持续更新乌东局势#【俄外交部:德国暂停“北溪-2”项目审批程序的决定不可接受】#俄方称德暂停审批北溪2的决定不可接受# 据俄罗斯外交部官网3月2日发布的文件显
  • 榜书的力量 会让轻声细语地鼓舞 以及看不见的 书香之气 布满房间的每一个地方 我也时常会让 从你那里出发的阳光 扑打在 我心头悬挂的榜书之上 春华秋实,晴耕雨
  • 幽门螺旋杆菌的克星,胃病治愈率95%,我没有胃病,但是这次体检幽门螺旋杆菌大于100,老爸说有这种菌就不好,胃安液还是喝起来!自己家开药厂的就是这点好,哪里不合
  • #小西发福利#给所有对生活现状感到迷茫和不满的人!知名作家肖复兴2022最新散文集,新增17篇新作,扉页亲笔题字,暖心作序!一本写透普通人、普通生活的人生小哲书
  • SD 全通 用时:60h 结局喜爱度:藤枝he >藤枝be>斑目he >其他 sd真的是个到处都是细节的、让人不禁感叹好有钱的好游戏。特别喜欢每条线结束之后的
  • 姑娘最近找姨来问有想法改善自己的鼻子,来找姨了解杜晓杨dxy、孙杨sy和朱德刚zdg自己就是担心怕被练手想多了解下 【熊姨都给了建议解答】 万旭明wxm、卫爱
  • 道教设立斋直的原因 天地实大道之子,万物实大道之孙,大道为天地之始,二仪为万物之根,阴阳升降,天地气通,然后播种百谷,普济苍生,大道乾坤,功深莫测,潜养万物,
  • 梦参法师:《地藏经》告诉我们修行法门很简单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
  • #人间再遇温客行# [心]#龚俊温客行# 有时候BGM也会辅助观众了解温客行的情感 比如这里用了《归》 他这时候虽然很虚弱了,目光发直,眼神发虚也作不出表情来
  • 张杰为女足举办专属演唱会,女足队员们纷纷晒出与张杰的合影2月28日,张杰现身上海给女足队员开专属演唱会,合唱《势不可挡》、《最美的太阳》等歌曲,队员们纷纷在微博
  • 生活无需那么拥挤,一半烟火,一半诗意,把平淡琐碎的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健康的活着,开心的笑着,适当的忙着,就很好。早安,盖聂老师[鲜花][鲜花][鲜花][鲜
  • 午休前帮崽崽换好纸尿裤,脱掉袜子和外套,一身轻松,准备喂奶休息。嗯,崽崽越喝越兴奋,玩起来了,算了,让他玩吧! 就这样,时间过了有一会儿,在一旁玩手机的我抬头一
  • 齐司礼单人活今天结束[泪]这个活动太绝了555来个我个人的存档吧 p1 我本来以为女主会说“啊不行不行这多不好意思”之类的推辞 没想到!!一样是个社交恐怖分子,
  • 这一年又很快的过去了,酸甜苦辣再次尝试一遍,我知道后面还有很多次,但是我们还是在快乐中又度过了一年,我们还有很多年,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想说:我亲爱的楠蜜,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