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古籍资源库收藏民族古籍3269册(卷) 81部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高燕

云南素有“民族文化博物馆”之美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先民创造了卷帙浩繁的书面文献和难以计数的口传文献。据统计,云南省各民族文献古籍达10余万册(卷),口传古籍4万多部。

目前,全省已抢救保护民族文献古籍3万余册(卷),口传古籍1万余部,81部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种少数民族口传古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介绍,古籍名录分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省级珍贵古籍名录,分别由国务院和地方省级政府确认。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主要收录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以及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自2008年启动评选工作以来,国务院已公布了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逐步形成完善的古籍保护制度。而在云南这块神秘的土地上,达到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条件的少数民族古籍估计有数千件。

作为全省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的主要部门,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自1984年成立以来的30余年里,持续开展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保护、翻译整理和出版工作,并在普查编目、征集修复、翻译整理、研究利用、宣传展示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主任起国庆说,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现已建成西南地区收藏各民族古籍种类最多、原件最多的民族古籍资源库,共收藏彝、傣、瑶、纳西、傈僳、壮等民族古籍3269册(卷),其中瑶族古籍数量居全国首位。此外,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的翻译、整理、研究、编目、出版工作亦取得丰硕的成果,共出版700多册3000余种。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挖掘民族古籍的特色内容和优势项目,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协同实施,打造一批能充分体现和集中展示云南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内涵的民族古籍精品工程。与此同时,要攻坚克难,继续做好各民族口碑古籍、艺文古籍、谱牒类古籍、文书类古籍、铭刻类古籍的搜集、整理、出版、研究工作,打破云南民族古籍工作的薄弱环节。”起国庆表示,在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保护的道路上,省古籍办将鼓励和支持收藏单位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现代技术手段,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古籍数字资源开发,促进资源共享。同时,通过举办展览等方式加大对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的宣传和推介力度,更大程度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保护研究的成果全民共享,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10部珍贵少数民族古籍速览

入选国家级名录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都有些什么样的价值?对此,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相关研究人员对其中的10部珍贵古籍进行了解读。

发现的最早贝叶刻本《粘响》

该书是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流传已久的一部著名史诗,被称为傣族五大诗王之一。

全诗长10000余行,讲述猛粘响公主与天神幽会后不婚而孕,生下儿子苏年达。苏年达力大无比、本领高强,且能腾云驾雾。后来,苏年达继承外祖父的王位当上国王,与邻国猛西丙的公主相爱,公主之父得知后极力反对,苏年达便率领森林中的众禽兽借求亲之机欲以武力抢出公主,战争持续了三年,从地下打到天上,从森林打到海边,各种动物都来参战。最后苏年达终于取得胜利,与公主结为夫妻。

长诗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将人神融为一体,展现了古代傣族社会的历史风貌,对研究傣族历史文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此刻本系目前所发现的最早贝叶刻本,非常珍贵。书为贝叶册叶装,双面有文,有书名,部分贝叶上有后来读者批注的文字,待识读。

该书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02372。现藏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讲述12位母亲故事的《神话人物传》

本书记述古代12位伟大母亲的生平及死亡事件,在研究彝族古代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是孤本,数处有朱印,文字精美,麂子皮作护封,有保护价值。

该书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09749。

现藏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彝族著名叙事长诗《木荷与薇叶》

该书流传于滇南红河流域彝族地区,是当地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

内容主要讲述木翰林与张尚书为朝中好友,两人指腹为婚结为儿女亲家。不料木翰林在儿子木荷三岁时去世,之后便家道中落。多年后,儿女到了婚配年龄,张尚书见女婿家境贫困,便反悔婚事,逼迫木荷退婚,欲将女儿薇叶嫁予门当户对的咸汉章续弦。薇叶难违父命,出嫁之日路经木荷家,下轿与木荷话别,赠送金银嘱其考取功名。随后薇叶割腕自尽于轿中,木荷闻讯赶来,悲痛万分,要回薇叶的尸身安葬。薇叶的魂魄来到阴间,向阎王禀明身世,求阎王让其转世投胎与木荷再续前缘。阎王应允。薇叶托梦告之木荷,木荷寻到薇叶转世之家,与尚在襁褓中的薇叶定亲。木荷考中状元,十六年后迎娶了薇叶,有情人终成眷属。

本书因抨击封建家长制婚姻,抨击嫌贫爱富的势利小人,歌颂爱情而深受彝族群众喜爱,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该书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09738。现藏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傣族叙事长诗《窝拉翁》

该书是傣族叙事长诗。

讲述勐沾巴纳管国王子窝拉翁与同胞哥哥身陷王位之争,被王妃伽外牙陷害,被迫离乡流亡。途中,兄弟俩不幸走散,在神的安排下,哥哥苏利雅翁当上了勐班扎拉纳管的国王,而窝拉翁也凭借水晶宝石的神力,杀死了长期祸害百姓的妖魔,赢得当地国王的信任,娶到公主为妻,并继承了王位。后来,几经周折窝拉翁终于与哥哥团聚,他们回到家乡,与当初迫害他们的王妃和其儿子展开了大规模战争。最后,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窝拉翁继承了王位。

长诗情节曲折,叙述生动,是傣族民间文学的精品。书为贝叶刻写,双面有字,成书年代较早,篇幅宏大,内容完整。对研究傣族文学具有重要价值。

该书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00726。现藏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彝文版“天仙配”《董永与七仙女》

该书是汉族神话传说《天仙配》的彝文传本,按彝文五言体计算共12000余行,篇幅巨大。此神话因宣扬孝道,传入彝族地区的时间较早,因此彝文传本《董永与七仙女》多已彝族化,内容更为丰富,别具特色,在《天仙配》神话、彝汉文化交流史研究方面具有重大资料价值。

此书是孤本。书为绵纸线订册叶装,以土麻布为护封,前护封短,后护封长。书有序跋,记录传抄时间及途径,并交代传抄者家世、对后人的警誓等。
该书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09736。现藏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图文并茂的《新平百乐书》

“百乐书”系彝语音译,是滇南彝族对民间流传的一种彝文典籍的统称,其特点是用图、文对照的形式反映流传地彝族的社会和生产生活情况。

本书是滇南新平县一带流传的一部“百乐书”,所绘33幅彩图所反映的内容,和绘画风格都与其他“百乐书”差异较大,可谓独树一帜;其文字内容反映了当时彝族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此书当为“百乐书”之巨大者,其长度无书能及。尚未发现与之相同的抄本。特点显著。

该书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06769。现藏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自带书签的《百乐书》

该书是云南哀牢山区一位彝族祭司(毕摩)所传承的一部重要古籍。

全书72页,单页为彝文,双页为彩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了当时彝族社会中的民风民情、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情况,对研究彝族历史文化和清代彝族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尤其是其中的36幅彩画,是研究彝族绘画艺术的珍贵资料。书为棉纸线订卷轴装,以土麻布为绵封,前护封短,后护封长。每幅彩画上方拴有一根绳索作为书签。

该书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02354。现藏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具有文献价值的《沙萨纳芒鉴》

该书以傣族古代罗纳塔王朝史为主要线索,记叙了缅、傣族地区的古代历史及佛教传播、兴盛的情况。书中还大量记载了傣族各地王族间的交往关系及各勐(行政区划单位)之间的战争史实,是研究古代傣族历史、宗教及掸傣、缅傣关系的重要文献。

该典籍内容完整,篇幅宏大,具有较高文献价值。

该书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11340。现藏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傣族佛经中的经典《秀善》

该书是傣族佛经中的经典之作,书中所述60个民间故事引人入胜。

全书以傣族智者秀善为主人翁,讲述其身世及他为国王、王子和臣民们答疑解惑、讲述故事揭示治国治家道理的经历。

此书有多种版本,此版本抄刻年代较早、内容完整、装帧精美、保存完好,对研究傣族宗教和文学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该书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00725。现藏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傣族英雄史诗《莫娜宛沙》

该书是傣族英雄史诗。内容讲述古代部落之间的争斗和战争场面,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此书原系清代傣族土司府中所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司府中一下人收藏至自己家中,十年动乱期间,其家人辗转隐藏,留存至今。

此书成书年代较早,内容完整,对研究傣族历史和文学具有重要价值。

该书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00728。现藏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普通帮扶干部镜头里的脱贫故事】
乌蒙山险,赤水河深,云贵川三省鸡鸣相闻;冬去春来,蝴蝶飞舞,漫山遍野的红籽果娇艳欲滴;雪山关下,奢香故里,汉、彝、苗民族世代在这片红土地上劳作。

从2016年起,作为泸州市文广旅系统的帮扶干部、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王奇杰,背上简易行囊、挎上照相机,一头扎进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跟踪拍摄扶贫攻坚历程。

扶贫干部披着星光入户、乡亲顶着烈日挥汗、孩子迎着朝霞上学,姑娘伴着芦笙起舞……在3年的时间里,王奇杰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了田坝村的脱贫历程,完成了全市首部扶贫题材日记体纪实摄影图文书《我的田坝我的村——扶贫攻坚第一线摄影纪实》。

今天,我们跟随王奇杰的镜头,看看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一个普通村寨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镜头一:育苗 】

大山里的“花朵”浇灌人

时间:2018年5月

在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75岁老人曾安文是花朵的“浇灌人”。这位民办教师从1964年开始在村小任教,退休数年后又在家里办起了“花朵幼儿园”,让一代代“山里娃”根深叶茂。

下午放学,一路洒满欢笑,孩子们蹦蹦跳跳着回家。这时,曾安文坐在屋前的青石板上,腿上放着一本书,左手逐页翻看,右手握笔不时备注。

“班上20多个孩子,最大的7岁,最小的3岁,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如果去乡上的幼儿园,孩子们要走10多里路……”一阵忙活,曾安文抬头眼望前方,嘴里不由喃喃地说。自儿子和老伴相继离世,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感到温暖和快乐。

曾安文从村小退休后,于2013年起在家办幼儿园

18年前,曾安文并不孤单。那时,家中刚刚添了一个可爱的孙女,退休后享受着天伦之乐。可惜不久,儿子放牛回家时不慎从高山上摔下,医院抢救无效身亡;2013年,老伴又因病去世。那时,一闭上眼睛,泪水哗哗地流。每天睁开眼睛,不得不重复昨天的枯燥:一个人担水、种地、洗衣、做饭……

2013年底,曾安文在家办起“花朵幼儿园”。一名老师,几张破旧的课桌,20多名孩子挤在一起,曾安文再次回到三尺讲台。没有其他老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曾安文一股脑儿“单挑”。从早到晚,上下午各两节课,因长时间站立,曾安文左腿常常打颤,越来越不听使唤。

其实,之前在村小教书的最后几年里,曾安文站在讲台上也不会感到很吃力。2002年的一天,狂风暴雨,村小教室到处漏雨,曾安文跑去教室抢修,不慎摔断左腿。“我从小在这里读书,高中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教书,前前后后待了50多年。”曾安文这样解释他的奋不顾身:学校是我的家,学生是我的亲人。

“一杯茶慢慢斟,献给领导表表心,天远路远来走访,又费力来又操心……四杯茶慢慢斟,党的话儿我们要听,好好读书练本领,长大为人民献青春。”每年“六一”儿童节,一些爱心企业、单位给幼儿园赠送礼品,曾安文都会领着孩子们唱自创的《敬茶歌》。他认为,孩子们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懂得感恩。

50余载教书生涯,究竟教过多少学生,曾安文早已记不清楚。不少孩子已考上大学,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大山。每逢春节或寒暑期,学生来看望他时,曾安文的脸颊上总是挂满灿烂的笑容。

【镜头二:吐绿】

苗族大妈的三个心愿

时间:2016年3月

一嘟噜、一连串,绽放赤水河山崖的红籽果,富含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口感偏涩,学名“火棘”。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乌蒙山区时,战士们纷纷采摘下“火棘”充饥,从此又名“红军果”。早年的灾荒年月,红籽果也是当地老百姓的“救命粮”,一家人上山采摘红籽果,晒干后磨成粉状,搅合玉米面蒸熟,作为备用口粮。

今年65岁的蔡友珍,和儿子王明远相依为命。小时候,蔡友珍曾摘红籽果度饥荒,听父母讲述红军故事。

苗族蔡大妈有三个心愿

2016年3月8日,王奇杰第一次来到田坝村,走进蔡友珍的家里。面对远道而来的帮扶干部,蔡友珍吐露出三个心愿:治好儿子的病,把没有盖完的房子盖好,娶儿媳妇抱大孙子。通过走访,王奇杰逐渐摸清蔡友珍的家底:没有劳动力,山上粮食少,喂不起猪,仅喂了几只鸡,靠卖鸡蛋度日。显然,如果只靠老人孱弱的双肩,无法改变家里命运。

村民的期盼就是扶贫干部解决问题的方向,几番思考,王奇杰和驻村第一书记给蔡友珍家开出“脱贫药方”:尽快治好她儿子的病,恢复劳动能力后安排外出务工;政策兜底,解决温饱问题,给她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岗位;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又一轮红籽果花开花落,当王奇杰再次来到蔡友珍家里时,碰到刚打工回来的王明远。一年前,小伙子还病怏怏地躺在床上,如今精神抖擞。王明远兴奋地说:“去年病治好后就去云南建筑工地打工了,前几天抽空回家修房子,下半年就能搬新家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话音刚落,蔡友珍从屋里出来,老人逐一细数着家里一年来的变化:乡里给她安排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每月400元工资,今年又多养了10多只鸡,还喂了两头猪,儿子已经打工赚钱了,新房也快要修好了。“等搬进新家那天,我要杀猪庆祝。”母子俩正乐呵呵,只听得咔嚓一声,王奇杰拍下这动人的瞬间。

蔡友珍搬进新家,杀猪庆祝

2016年以来,田坝村共有81个像王明远这样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全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核桃种植2800余亩、烤烟600亩,养殖肉牛679头、生猪880头“。外出务工+种植业+养殖业”成为该村脱贫路上的“三驾马车”。此外,田坝村还完成蓄水池的防渗透处理,安装人畜饮水管道10千米,为该村180户、1300余村民解决了饮水问题。

【镜头三:离别】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时间:2019年4月

“人间最美四月天”,赤水河沿岸的一片片翠竹林,郁郁葱葱,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将要告别这块梦牵魂绕的土地,田坝村第一书记许建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你是党员,退伍军人,眼下田坝村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期……”2017年5月,因组织安排,许建军来到田坝村。当时小山村离泸州城区210公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自然灾害频繁。

两年的坚守,田坝村实现“社社通”水泥公路、户户有安全住房、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由过去的2200多元提高到5500多元,2018年如期摘掉贫困村帽子。

2019年4月4日,许建军要卸任第一书记离开田坝村了。上午,许建军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社干部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话别会。这个消息立刻传遍山村,许建军刚走出会议室,村民纷纷围上前。

第一书记许建军和群众道别

“许书记真的要走啊”“许书记,可不可以不走,我们舍不得你”“你要常回来看我们哟”……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拉着许建军的手说。

历经冬寒,方知春暖。雪山关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变暖的不只是天气,还有乡亲们的心。纵有万般不舍,分手的时刻终究还是到了,人群中不知谁高喊了一句:“大家让条路出来,站成一排,都可以和许书记握手。”拥抱!握手!话别!拭泪!当许建军的身影越来越远,村民们脑海中泛起了浓浓的回忆。

陈国珍60多岁了,10年前老伴去世,有两个女儿,一个远嫁外地,一个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许建军帮她申请易地搬迁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无数次,患病时帮她买药,赶集时开车接送。对于陈国珍老人而言,许书记就是她的亲人。

贫困户王超元是彝族人,住房严重漏水,许建军多方协调,帮助申请到D级危房改造资金,还鼓励他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临近春节,许建军会带上礼品入户慰问。

2018年,许建军被叙永县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当有人问用怎样的词来表达两年的驻村感受时,许建军的答案是“难忘”,难忘所有乡亲、难忘所有经历、难忘所有变化。

【镜头四:绽放】

脱贫后不一样的花山节

时间:2019年2月

2019年春节,田坝村迎来最喜庆的节日——花山节(也叫踩山节)。这是一个苗族、彝族、汉族杂居的传统村落,每年相继举办寨头苗寨的花山节、九家沟苗寨的踩山节、二月二苗湾彝寨的龙头节、五月寨头苗寨的野草莓采摘节等。

村民一路走来一路歌,欢欢喜喜过踩山节

田坝村四社寨头苗寨有119户652人,和田坝村一样,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又是一年花山节,正月初三清晨,苗家儿女身着盛装,走出家门聚集在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上,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活动组织者黄显光说:“今年花山节升国旗,田坝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欢庆脱贫的同时,也要借此机会表达苗家人感恩党、爱祖国的心情,饮水不忘挖井人。”立起的花杆是新的、升起的国旗是新的,换上的服装也是新的……王奇杰在现场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立花杆、吹芦笙、跳苗舞、敬米酒,一场盛大狂欢中,同时洋溢着默默温情,那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约桥下或是到树林中对歌,交换腰带等定情信物,一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芦笙迎宾朋,美酒敬远客

“尽管田坝村实现整村脱贫,但脱贫致富的‘三驾马车’还要不断加油。今年二月二,龙抬头,村民马上投入春耕,以一个丰收年迎接明年花山节。”许建军说出自己内心的话。

悠悠芦笙越千年,田坝旧貌换新颜!如今,田坝村仅仅是初战告捷,接下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定会创造出一个红籽果般美好的新光景,将火辣传奇抒写在赤水河畔。

来源:川江都市报

【普通帮扶干部镜头里的泸州脱贫故事】
乌蒙山险,赤水河深,云贵川三省鸡鸣相闻;冬去春来,蝴蝶飞舞,漫山遍野的红籽果娇艳欲滴;雪山关下,奢香故里,汉、彝、苗民族世代在这片红土地上劳作。

从2016年起,作为泸州市文广旅系统的帮扶干部、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王奇杰,背上简易行囊、挎上照相机,一头扎进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跟踪拍摄扶贫攻坚历程。

扶贫干部披着星光入户、乡亲顶着烈日挥汗、孩子迎着朝霞上学,姑娘伴着芦笙起舞……在3年的时间里,王奇杰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了田坝村的脱贫历程,完成了全市首部扶贫题材日记体纪实摄影图文书《我的田坝我的村——扶贫攻坚第一线摄影纪实》。

今天,我们跟随王奇杰的镜头,看看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一个普通村寨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镜头一:育苗 】
大山里的“花朵”浇灌人
时间:2018年5月

在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75岁老人曾安文是花朵的“浇灌人”。这位民办教师从1964年开始在村小任教,退休数年后又在家里办起了“花朵幼儿园”,让一代代“山里娃”根深叶茂。

下午放学,一路洒满欢笑,孩子们蹦蹦跳跳着回家。这时,曾安文坐在屋前的青石板上,腿上放着一本书,左手逐页翻看,右手握笔不时备注。

“班上20多个孩子,最大的7岁,最小的3岁,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如果去乡上的幼儿园,孩子们要走10多里路……”一阵忙活,曾安文抬头眼望前方,嘴里不由喃喃地说。自儿子和老伴相继离世,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感到温暖和快乐。

曾安文从村小退休后,于2013年起在家办幼儿园

18年前,曾安文并不孤单。那时,家中刚刚添了一个可爱的孙女,退休后享受着天伦之乐。可惜不久,儿子放牛回家时不慎从高山上摔下,医院抢救无效身亡;2013年,老伴又因病去世。那时,一闭上眼睛,泪水哗哗地流。每天睁开眼睛,不得不重复昨天的枯燥:一个人担水、种地、洗衣、做饭……

2013年底,曾安文在家办起“花朵幼儿园”。一名老师,几张破旧的课桌,20多名孩子挤在一起,曾安文再次回到三尺讲台。没有其他老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曾安文一股脑儿“单挑”。从早到晚,上下午各两节课,因长时间站立,曾安文左腿常常打颤,越来越不听使唤。

其实,之前在村小教书的最后几年里,曾安文站在讲台上也不会感到很吃力。2002年的一天,狂风暴雨,村小教室到处漏雨,曾安文跑去教室抢修,不慎摔断左腿。“我从小在这里读书,高中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教书,前前后后待了50多年。”曾安文这样解释他的奋不顾身:学校是我的家,学生是我的亲人。

“一杯茶慢慢斟,献给领导表表心,天远路远来走访,又费力来又操心……四杯茶慢慢斟,党的话儿我们要听,好好读书练本领,长大为人民献青春。”每年“六一”儿童节,一些爱心企业、单位给幼儿园赠送礼品,曾安文都会领着孩子们唱自创的《敬茶歌》。他认为,孩子们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懂得感恩。

50余载教书生涯,究竟教过多少学生,曾安文早已记不清楚。不少孩子已考上大学,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大山。每逢春节或寒暑期,学生来看望他时,曾安文的脸颊上总是挂满灿烂的笑容。

【镜头二:吐绿】
苗族大妈的三个心愿
时间:2016年3月

一嘟噜、一连串,绽放赤水河山崖的红籽果,富含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口感偏涩,学名“火棘”。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乌蒙山区时,战士们纷纷采摘下“火棘”充饥,从此又名“红军果”。早年的灾荒年月,红籽果也是当地老百姓的“救命粮”,一家人上山采摘红籽果,晒干后磨成粉状,搅合玉米面蒸熟,作为备用口粮。

今年65岁的蔡友珍,和儿子王明远相依为命。小时候,蔡友珍曾摘红籽果度饥荒,听父母讲述红军故事。

苗族蔡大妈有三个心愿

2016年3月8日,王奇杰第一次来到田坝村,走进蔡友珍的家里。面对远道而来的帮扶干部,蔡友珍吐露出三个心愿:治好儿子的病,把没有盖完的房子盖好,娶儿媳妇抱大孙子。通过走访,王奇杰逐渐摸清蔡友珍的家底:没有劳动力,山上粮食少,喂不起猪,仅喂了几只鸡,靠卖鸡蛋度日。显然,如果只靠老人孱弱的双肩,无法改变家里命运。

村民的期盼就是扶贫干部解决问题的方向,几番思考,王奇杰和驻村第一书记给蔡友珍家开出“脱贫药方”:尽快治好她儿子的病,恢复劳动能力后安排外出务工;政策兜底,解决温饱问题,给她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岗位;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又一轮红籽果花开花落,当王奇杰再次来到蔡友珍家里时,碰到刚打工回来的王明远。一年前,小伙子还病怏怏地躺在床上,如今精神抖擞。王明远兴奋地说:“去年病治好后就去云南建筑工地打工了,前几天抽空回家修房子,下半年就能搬新家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话音刚落,蔡友珍从屋里出来,老人逐一细数着家里一年来的变化:乡里给她安排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每月400元工资,今年又多养了10多只鸡,还喂了两头猪,儿子已经打工赚钱了,新房也快要修好了。“等搬进新家那天,我要杀猪庆祝。”母子俩正乐呵呵,只听得咔嚓一声,王奇杰拍下这动人的瞬间。

蔡友珍搬进新家,杀猪庆祝

2016年以来,田坝村共有81个像王明远这样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全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核桃种植2800余亩、烤烟600亩,养殖肉牛679头、生猪880头“。外出务工+种植业+养殖业”成为该村脱贫路上的“三驾马车”。此外,田坝村还完成蓄水池的防渗透处理,安装人畜饮水管道10千米,为该村180户、1300余村民解决了饮水问题。

【镜头三:离别】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时间:2019年4月

“人间最美四月天”,赤水河沿岸的一片片翠竹林,郁郁葱葱,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将要告别这块梦牵魂绕的土地,田坝村第一书记许建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你是党员,退伍军人,眼下田坝村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期……”2017年5月,因组织安排,许建军来到田坝村。当时小山村离泸州城区210公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自然灾害频繁。

两年的坚守,田坝村实现“社社通”水泥公路、户户有安全住房、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由过去的2200多元提高到5500多元,2018年如期摘掉贫困村帽子。

2019年4月4日,许建军要卸任第一书记离开田坝村了。上午,许建军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社干部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话别会。这个消息立刻传遍山村,许建军刚走出会议室,村民纷纷围上前。

第一书记许建军和群众道别

“许书记真的要走啊”“许书记,可不可以不走,我们舍不得你”“你要常回来看我们哟”……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拉着许建军的手说。

历经冬寒,方知春暖。雪山关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变暖的不只是天气,还有乡亲们的心。纵有万般不舍,分手的时刻终究还是到了,人群中不知谁高喊了一句:“大家让条路出来,站成一排,都可以和许书记握手。”拥抱!握手!话别!拭泪!当许建军的身影越来越远,村民们脑海中泛起了浓浓的回忆。

陈国珍60多岁了,10年前老伴去世,有两个女儿,一个远嫁外地,一个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许建军帮她申请易地搬迁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无数次,患病时帮她买药,赶集时开车接送。对于陈国珍老人而言,许书记就是她的亲人。

贫困户王超元是彝族人,住房严重漏水,许建军多方协调,帮助申请到D级危房改造资金,还鼓励他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临近春节,许建军会带上礼品入户慰问。

2018年,许建军被叙永县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当有人问用怎样的词来表达两年的驻村感受时,许建军的答案是“难忘”,难忘所有乡亲、难忘所有经历、难忘所有变化。

【镜头四:绽放】
脱贫后不一样的花山节
时间:2019年2月

2019年春节,田坝村迎来最喜庆的节日——花山节(也叫踩山节)。这是一个苗族、彝族、汉族杂居的传统村落,每年相继举办寨头苗寨的花山节、九家沟苗寨的踩山节、二月二苗湾彝寨的龙头节、五月寨头苗寨的野草莓采摘节等。

村民一路走来一路歌,欢欢喜喜过踩山节

田坝村四社寨头苗寨有119户652人,和田坝村一样,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又是一年花山节,正月初三清晨,苗家儿女身着盛装,走出家门聚集在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上,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活动组织者黄显光说:“今年花山节升国旗,田坝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欢庆脱贫的同时,也要借此机会表达苗家人感恩党、爱祖国的心情,饮水不忘挖井人。”立起的花杆是新的、升起的国旗是新的,换上的服装也是新的……王奇杰在现场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立花杆、吹芦笙、跳苗舞、敬米酒,一场盛大狂欢中,同时洋溢着默默温情,那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约桥下或是到树林中对歌,交换腰带等定情信物,一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芦笙迎宾朋,美酒敬远客

“尽管田坝村实现整村脱贫,但脱贫致富的‘三驾马车’还要不断加油。今年二月二,龙抬头,村民马上投入春耕,以一个丰收年迎接明年花山节。”许建军说出自己内心的话。

悠悠芦笙越千年,田坝旧貌换新颜!如今,田坝村仅仅是初战告捷,接下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定会创造出一个红籽果般美好的新光景,将火辣传奇抒写在赤水河畔。

来源:川江号客户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 他们拥有让人羡慕的爱情最好的爱,是跟那个对的人在一起后连身边朋友都觉得你更可爱了 ,而不是每天都活在对方够不够在乎你的担虑里,照顾不好自己还一心想为他改变,费尽
  • 无论是隐喻还是借代,都是我细腻的情感寄于半隐半藏的文字间,这也许是我设置的特殊的、只存在我们之间的“摩斯密码”. 《American Sociological
  • #付李镔# 每个IP都应该有一把锤子(思想体系) 用它去敲各种各样的钉子(解决问题) 每个钉子呢,解决方案肯定不止一种 所以你的锤子好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爱恩缅因猫舍[超话]##缅因猫舍##缅因猫# 南京下周二周三,每天降10℃ 同时每天的温差都在12℃上下 这是养猫人最怕的天气,我家的空调至今没关。 之前说
  • 等心儿netball课结束,雨一直下。去年7月份搬到到圣奥本斯,孩子们都换了学校,夏去了市里的high school for girls,心去了harpende
  • 书生遇妖记。 唐穆宗长庆元年,成德节度使田弘正御下不严,生活奢侈,引起将士不满,最终酿成了兵变。进士王泰正住在田弘正所在的镇阳城中,听到发生兵变,便立即出城,
  • #深圳南昌武汉近视眼手术多少钱# 近视手术17条省钱小建议 如果想省,可以从这两点入手: 1⃣️手术方式的性价比从高到低为: 半飞秒> 个性化半飞秒> 全飞
  • 【天安门旁这座大殿,金砖铺地,34根金丝楠木柱子,每根价值几亿】(视频来源:自媒体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文字来源:红星新闻、北京日报客户端、青瞳视角●北京日
  • 不联系你,也会慢慢的放下你,希望,我们再遇到对的人的时候,有能力去经营好一段感情,别在错过了…这些事情妈妈可以放手,让爸爸来做更有利于娃的成长#一起家庭教育#
  • 待至业报已熟,阎老当以最上供养,敬此一切不著一切皆空之人。待至业报已熟,阎老当以最上供养,敬此一切不著一切皆空之人。
  • 在收集保存大最承底的档将自己的经验融汇成了《普洱茶茶艺》这是云南关于普洱茶艺的第一本专著,为弘扬中国普洱茶文化,继续发挥自己的力量。今雨轩二十年,普洱茶《金达在
  • 3、Business or Management 课程设置超级广,会涉及商务,管理,人资,市场,金融等课程。这不只是攻你短者是你师,更在于来自他的批评与毁谤代表
  • [馋嘴]6.大张虽然分不清交通工具,但也算给了我一点开心。[哈哈]7.下午忙完的时候看到了美丽的火烧云。
  • 还有就是我真的很喜欢它的香味,淡雅又清新,试问有哪个女孩不想香喷喷地入眠呢?我一般睡觉前会用它来涂全脸,感觉自己的肌肤问题正在日益改善ing……用到现在也没有长
  • 近几年,肖传国还和国内外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同行发起了一个计划,在全球20个国家,免费做200例“肖氏反射弧”手术,每个国家10例。他也接受了邀请,把这项发明写入了
  • (王蒙蒙)#网络文明传播#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市将在国庆节期间集中开展2022“喜迎二十大 向国旗敬礼”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 彻底激怒天道祁天道称自己在前面满腔热血,后面有资本弄自己,逼急了我把话挑明了给你开专场,看过我开专场的谁不麻啊!清一下图因为我可能又要开启拍拍拍手机内存疯狂警告
  • 回想这些年求职的过程,身边往往从来不缺机会,反正是哪些所谓的“机会”让我有所迷失,是谋发展,求财富;还是求稳定,谋安逸?[月亮]#日行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 盼星星,盼月亮,小伙伴们期待的KLEVV科赋新品——CRAS XR5 RGB今天重磅发布啦~~[太开心][太开心]这是一款集颜值与实力为一体的DDR5超频电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