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科普 】何为中医的“五行”!#今日健康养生#

五行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的自然界一年之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

《内经》把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五行学说是古代人类研究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

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的“#五行# ”

五行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根据《黄帝内经》和其他古籍的记载,从气的运动方式,讨论五行的基本概念。

1
五行非五材
所谓五行,尽人皆知乃是木、火、土、金、水。但若按其字义理解为5种具体的物质、材料,充其量只能叫五材,而不能称五行。“五材”的概念,古已有之。《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就有“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的说法,《尚书大传》也有“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的记载,指的都是五材,5种具体的物质和材料。即使将其说成是5种元素,也仍然属于五材的范畴。

五行的“行”字,《说文解字》说:“人之步趋也”,也就是迈步行走的意思,进而可引申为行动、运行、运动。现代汉语中的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的“行”字,都是这个意思。所谓“五行” ,应是指自然界气的5种运行方式,或说是5 种运动形式。汉代的《白虎通·五行篇》说:“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意思是说,用“行”字,是用来表述大自然之中气的运动、运行方式的。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说得更清楚:“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其行不同,故为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显然是说,五行是指天地之气的运行,有了阴阳,才有了四季,有了四季,才有了五行,之所以用“行”字,是因为天地之气的运行方式不同。

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邻的次序相生,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胜,也就是相克。《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湿燥风”,也是把四季和五行联系起来的。因此在《黄帝内经》里,又把五行叫作“五运”,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湿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编者注:jī ,同“期”)之日,周而复始”,“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可不通乎!”

这些都说明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间四季气的运动变化规律、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揭示人体各器官气机特性和相互联系的学说。因此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这5个字,已由具体的5种物质或材料的原义,升华到5种气的运动形式的高度,已由形而下的水平,上升到研究万事万物普遍规律的形而上的水平,也就是由“器”的水平,上升到了“道”的水平。

2
五行的属性和归类
五行所代表的气的运动形式和特性各是什么?将自然界万物用五行进行归类的依据是什么?古人是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方法来研究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生活在北半球的华夏先人,在傍晚仰望星空时,很容易观察到北斗七星的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就周年视运动而论,当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傍晚时分指向东方时,地面上则是春季;指向南方时,则为夏季;指向西方时,则为秋季;指向北方时,则为冬季,这就是四方和四季相对应的来历。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 伤寒例》中,就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记述了斗柄指向和四季、8个大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二十四气以及七十二候的关系。可见以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来确定四季和节气的方法,是由来已久而且也是很精确的,这在《伤寒论》中称之为“斗历”。

仰观天文,斗柄指东;俯察地理,地面为春。在这个季节微风和煦,冰雪消融,种子生根、发芽,草木根须下伸、枝叶上展。蜷曲成团而冬眠的熊,在春风的呼唤下,爬出树洞,伸伸腰肢,一派舒展之相;盘成圆盘而冬眠的蛇,被春风唤醒,伸展身体,慢慢爬出了山洞,开始了一年的新生活……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春季阳气布陈、发散、发陈的论述,皆提示,在春季,是气的展放、疏泄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树木的根须和枝条皆喜展放条达,故古人便将气的展放、疏泄运动形式,以“木”来命名,因此“木”在五行中,并不是指具体的树木或木材,而是代表自然界在春季的气的展放疏泄运动。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在中医学里,称肝和春气相应,也就是说肝的生理特性和木气的疏条展放之气相应,临床通过调肝舒肝,在上可以治疗心肺疾病,在下可以通便、利尿,可以治疗妇科疾病,都是利用了肝主疏泄展放的功能,但有的书上说肝主“升”,春气主“升发”,这就值得商榷了。而肝主生,春气主生发、展放,则是《黄帝内经》的本义。

斗柄指南,地面为夏,气候炎热,草木在地下的根须长势明显减缓,而在地面上的枝叶则繁茂生长,动物更加活跃,自然界一派欣欣向荣、蒸蒸向上的景象。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阳气至夏洪盛、夏气扬蕃秀之令、万物蒸蒸向上、养长之道的论述,皆提示在夏季,是气的上升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火性炎上,故以“火”字来命名。因此主升的是火气,而不是木气。木气的运动一旦由“生”变成“升”,那就是木郁化火,郁火上炎,那就是病态了。

斗柄指西,地面为秋,气候凉爽干燥,草木枝叶枯萎,根须末端干枯,养分向主干内收,向果实和种子内贮藏;冬眠的动物此时在体内积聚了大量脂肪,以致显得臃肿肥胖,以便等待严冬到来,进入冬眠状态后慢慢利用这些能量。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至秋要收敛神气、养收之道、秋气正收敛之令的论述,皆说明在秋季,是气的内收、收敛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金属密度大,象征着收敛密集,故以“金”来命名。

斗柄指北,地面为冬,气候严寒,万物闭藏。种子深藏土中,生机潜闭,处于滞育状态;冬眠的动物深居洞中,基础代谢降至最低水平。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冬季地户闭塞、阳气伏藏、阳气下沉、地气下降、冬气正养藏之令的论述,皆提示在冬季,是气的下降、潜藏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水性就下,象征着下降、潜藏,故以“水”来命名。

从春至夏,是由木气的展放到火气的上升,为气的阳性运动;由秋到冬,是由金气的内收到水气的潜降,为气的阴性运动。其间由阳转阴,需经由夏秋之交的转折过度,此时中医称之为“长夏”。在长夏,暑热未去,阴雨连绵,气候闷热潮湿。此时草木枝端长势减缓,已经开花结果,正在化育种子和果实;动物孕育胎儿,繁育后代,已不如春夏求偶交尾之活跃。由此推知,此时是平稳运动的气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也就是气的展放和内收运动相均衡,上升与下降运动相均衡,保持了一种动态的稳定,而土性最为敦厚平稳,于是便用“土”字来命名。

其实由春季木气的展放,转为夏季火气的上升;由秋季金气的内收,转为冬季水气的潜降;由冬季水气的潜降,转为春季木气的展放,都存在着平稳过渡的一段时间,于是《黄帝内经》就有了“土旺四季”的说法。所谓土旺四季,是指在四季的最后18天,都是平稳运动的土气占主导地位。

伴随着天空的斗转星移,伴随着地面上春、夏、长夏、秋、冬季节的更替,大自然的气机进行着展放、上升、平稳、内收、潜降这样有序的运动和变化,古人分别用木、火、土、金、水来代表它们的运动特性,这就叫五行。当然季节更替的决定因素,乃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到太阳距离的周期性变化相关,并不取决于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斗柄指向只不过是观察天象的参照物罢了,但却是五行归类的内容之一。

3
五行的生克
五行之间,以季节为序,相资生、相养助、相促进,这叫五行的相生,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比相生”。春季木气的展放,为夏季火气的上升创造了条件,叫木生火;秋季金气的内收为冬季水气的潜降提供了前提,叫金生水;火气升至极点,必将停止上升而转为稳定,叫火生土;长夏土气的平稳,随着秋季的到来,则将转为金气的内收,叫土生金;而冬季水气潜降,生机闭藏,则为来年春季木气的疏泄展放蓄积保存了能量,这就是水生木。

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制约、相抑制、相克制,叫五行的相克,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间相胜”。如木气的展放,抑制土气的过度平稳,以防其壅实内收倾向过早出现,叫木克土;土气的平稳,可制约水气的过度潜降,叫土克水;水气的潜降抑制着火气的过度上升,叫水克火;火气的上升,抑制着金气的过度内收,以防其过早沉降,叫火克金;金气的内收,制约着木气的过度展放,叫金克木。

诚然对五行生克的解释,也有从五材之间的关系来论述的。如《素问· 宝命全形论》说:“木得金而伐,水得火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又如《五行大义》说:“木生火者,本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 … ”等等。表面看来,很是机械,甚至十分牵强,但从《素问》所言“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来看,应是以五材之间的关系来代言五行的生克规律。

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说得十分明白:“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黄氏所说的“气”,就是指气的运动,“质”则指具体的材料或物质。故黄氏进一步说:“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气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掺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虽然在有些细节上和前面的解释有所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皆是从气的运动形式之间的养助、制约关系来认识五行生克的本质。

五行之间,有相生则不至导致某行的不足,有相克则不致造成某行的太过。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制化,从而保证了一年之中气机变化的稳定状态。只有这样的稳定状态,经过几十亿年的氤氲衍化,才化育了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所以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五行的烙印。于是植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动物有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树木、马牛羊的牙齿、鱼的鳞片、乌龟背壳上的年轮,甚至南极洲冰层上的年轮,无一不是五行的杰作。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把五运也就是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伤寒卒病论集》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尽管有人认为这段话可能是衍文,不一定是张仲景的原话,但肯定不是现代人的话,可见古人显然没有把五行当作地球上的5种具体材料、物质或元素,而把五行看成是化育和支配万事万物的气的运动规律,甚至称其为“五常” 。

由于五行学说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观点,甚至在运用五行对自然界以及人体脏腑器官的分类上,出现不同的认识,这完全可能并且客观存在,而且是可以理解的。何况道家、丹家、兵家、儒家、堪舆家,根据各自学派之所需,对五行学说进行附会改造,这也都是历史事实。但是,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原本是古代人类研究天地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中医学是依据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来预防和诊治疾病的。
(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何为中医的“五行”!

五行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的自然界一年之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

《内经》把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五行学说是古代人类研究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

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的“五行”

图片

五行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根据《黄帝内经》和其他古籍的记载,从气的运动方式,讨论五行的基本概念。

1
五行非五材
所谓五行,尽人皆知乃是木、火、土、金、水。但若按其字义理解为5种具体的物质、材料,充其量只能叫五材,而不能称五行。“五材”的概念,古已有之。《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就有“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的说法,《尚书大传》也有“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的记载,指的都是五材,5种具体的物质和材料。即使将其说成是5种元素,也仍然属于五材的范畴。

五行的“行”字,《说文解字》说:“人之步趋也”,也就是迈步行走的意思,进而可引申为行动、运行、运动。现代汉语中的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的“行”字,都是这个意思。所谓“五行” ,应是指自然界气的5种运行方式,或说是5 种运动形式。汉代的《白虎通·五行篇》说:“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意思是说,用“行”字,是用来表述大自然之中气的运动、运行方式的。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说得更清楚:“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其行不同,故为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显然是说,五行是指天地之气的运行,有了阴阳,才有了四季,有了四季,才有了五行,之所以用“行”字,是因为天地之气的运行方式不同。

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邻的次序相生,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胜,也就是相克。《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湿燥风”,也是把四季和五行联系起来的。因此在《黄帝内经》里,又把五行叫作“五运”,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湿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编者注:jī ,同“期”)之日,周而复始”,“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可不通乎!”

这些都说明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间四季气的运动变化规律、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揭示人体各器官气机特性和相互联系的学说。因此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这5个字,已由具体的5种物质或材料的原义,升华到5种气的运动形式的高度,已由形而下的水平,上升到研究万事万物普遍规律的形而上的水平,也就是由“器”的水平,上升到了“道”的水平。

2
五行的属性和归类
五行所代表的气的运动形式和特性各是什么?将自然界万物用五行进行归类的依据是什么?古人是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方法来研究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生活在北半球的华夏先人,在傍晚仰望星空时,很容易观察到北斗七星的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就周年视运动而论,当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傍晚时分指向东方时,地面上则是春季;指向南方时,则为夏季;指向西方时,则为秋季;指向北方时,则为冬季,这就是四方和四季相对应的来历。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 伤寒例》中,就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记述了斗柄指向和四季、8个大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二十四气以及七十二候的关系。可见以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来确定四季和节气的方法,是由来已久而且也是很精确的,这在《伤寒论》中称之为“斗历”。

仰观天文,斗柄指东;俯察地理,地面为春。在这个季节微风和煦,冰雪消融,种子生根、发芽,草木根须下伸、枝叶上展。蜷曲成团而冬眠的熊,在春风的呼唤下,爬出树洞,伸伸腰肢,一派舒展之相;盘成圆盘而冬眠的蛇,被春风唤醒,伸展身体,慢慢爬出了山洞,开始了一年的新生活……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春季阳气布陈、发散、发陈的论述,皆提示,在春季,是气的展放、疏泄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树木的根须和枝条皆喜展放条达,故古人便将气的展放、疏泄运动形式,以“木”来命名,因此“木”在五行中,并不是指具体的树木或木材,而是代表自然界在春季的气的展放疏泄运动。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在中医学里,称肝和春气相应,也就是说肝的生理特性和木气的疏条展放之气相应,临床通过调肝舒肝,在上可以治疗心肺疾病,在下可以通便、利尿,可以治疗妇科疾病,都是利用了肝主疏泄展放的功能,但有的书上说肝主“升”,春气主“升发”,这就值得商榷了。而肝主生,春气主生发、展放,则是《黄帝内经》的本义。

斗柄指南,地面为夏,气候炎热,草木在地下的根须长势明显减缓,而在地面上的枝叶则繁茂生长,动物更加活跃,自然界一派欣欣向荣、蒸蒸向上的景象。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阳气至夏洪盛、夏气扬蕃秀之令、万物蒸蒸向上、养长之道的论述,皆提示在夏季,是气的上升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火性炎上,故以“火”字来命名。因此主升的是火气,而不是木气。木气的运动一旦由“生”变成“升”,那就是木郁化火,郁火上炎,那就是病态了。

斗柄指西,地面为秋,气候凉爽干燥,草木枝叶枯萎,根须末端干枯,养分向主干内收,向果实和种子内贮藏;冬眠的动物此时在体内积聚了大量脂肪,以致显得臃肿肥胖,以便等待严冬到来,进入冬眠状态后慢慢利用这些能量。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至秋要收敛神气、养收之道、秋气正收敛之令的论述,皆说明在秋季,是气的内收、收敛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金属密度大,象征着收敛密集,故以“金”来命名。

斗柄指北,地面为冬,气候严寒,万物闭藏。种子深藏土中,生机潜闭,处于滞育状态;冬眠的动物深居洞中,基础代谢降至最低水平。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冬季地户闭塞、阳气伏藏、阳气下沉、地气下降、冬气正养藏之令的论述,皆提示在冬季,是气的下降、潜藏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水性就下,象征着下降、潜藏,故以“水”来命名。

从春至夏,是由木气的展放到火气的上升,为气的阳性运动;由秋到冬,是由金气的内收到水气的潜降,为气的阴性运动。其间由阳转阴,需经由夏秋之交的转折过度,此时中医称之为“长夏”。在长夏,暑热未去,阴雨连绵,气候闷热潮湿。此时草木枝端长势减缓,已经开花结果,正在化育种子和果实;动物孕育胎儿,繁育后代,已不如春夏求偶交尾之活跃。由此推知,此时是平稳运动的气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也就是气的展放和内收运动相均衡,上升与下降运动相均衡,保持了一种动态的稳定,而土性最为敦厚平稳,于是便用“土”字来命名。

其实由春季木气的展放,转为夏季火气的上升;由秋季金气的内收,转为冬季水气的潜降;由冬季水气的潜降,转为春季木气的展放,都存在着平稳过渡的一段时间,于是《黄帝内经》就有了“土旺四季”的说法。所谓土旺四季,是指在四季的最后18天,都是平稳运动的土气占主导地位。

伴随着天空的斗转星移,伴随着地面上春、夏、长夏、秋、冬季节的更替,大自然的气机进行着展放、上升、平稳、内收、潜降这样有序的运动和变化,古人分别用木、火、土、金、水来代表它们的运动特性,这就叫五行。当然季节更替的决定因素,乃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到太阳距离的周期性变化相关,并不取决于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斗柄指向只不过是观察天象的参照物罢了,但却是五行归类的内容之一。

3
五行的生克
五行之间,以季节为序,相资生、相养助、相促进,这叫五行的相生,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比相生”。春季木气的展放,为夏季火气的上升创造了条件,叫木生火;秋季金气的内收为冬季水气的潜降提供了前提,叫金生水;火气升至极点,必将停止上升而转为稳定,叫火生土;长夏土气的平稳,随着秋季的到来,则将转为金气的内收,叫土生金;而冬季水气潜降,生机闭藏,则为来年春季木气的疏泄展放蓄积保存了能量,这就是水生木。

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制约、相抑制、相克制,叫五行的相克,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间相胜”。如木气的展放,抑制土气的过度平稳,以防其壅实内收倾向过早出现,叫木克土;土气的平稳,可制约水气的过度潜降,叫土克水;水气的潜降抑制着火气的过度上升,叫水克火;火气的上升,抑制着金气的过度内收,以防其过早沉降,叫火克金;金气的内收,制约着木气的过度展放,叫金克木。

诚然对五行生克的解释,也有从五材之间的关系来论述的。如《素问· 宝命全形论》说:“木得金而伐,水得火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又如《五行大义》说:“木生火者,本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 … ”等等。表面看来,很是机械,甚至十分牵强,但从《素问》所言“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来看,应是以五材之间的关系来代言五行的生克规律。

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说得十分明白:“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黄氏所说的“气”,就是指气的运动,“质”则指具体的材料或物质。故黄氏进一步说:“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气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掺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虽然在有些细节上和前面的解释有所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皆是从气的运动形式之间的养助、制约关系来认识五行生克的本质。

五行之间,有相生则不至导致某行的不足,有相克则不致造成某行的太过。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制化,从而保证了一年之中气机变化的稳定状态。只有这样的稳定状态,经过几十亿年的氤氲衍化,才化育了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所以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五行的烙印。于是植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动物有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树木、马牛羊的牙齿、鱼的鳞片、乌龟背壳上的年轮,甚至南极洲冰层上的年轮,无一不是五行的杰作。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把五运也就是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伤寒卒病论集》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尽管有人认为这段话可能是衍文,不一定是张仲景的原话,但肯定不是现代人的话,可见古人显然没有把五行当作地球上的5种具体材料、物质或元素,而把五行看成是化育和支配万事万物的气的运动规律,甚至称其为“五常” 。

由于五行学说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观点,甚至在运用五行对自然界以及人体脏腑器官的分类上,出现不同的认识,这完全可能并且客观存在,而且是可以理解的。何况道家、丹家、兵家、儒家、堪舆家,根据各自学派之所需,对五行学说进行附会改造,这也都是历史事实。但是,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原本是古代人类研究天地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中医学是依据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来预防和诊治疾病的。
(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协同共进 京津冀定下5年新约】2020年12月,京雄城际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短短50分钟,乘客就能从北京直达雄安新区;

天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十三五”时期引进北京项目3062个,投资到位额4482亿元;

河北76个冬奥项目全部完工,张家口获批国家冰雪装备产业基地;……

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成三地共识。“十三五”时期,京津冀交出了一张亮眼的协同发展成绩单,区域“一盘棋”发展渐入佳境。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协同发展仍是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的“关键词”。迈入协同发展第7年,三地将继续携手,朝着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目标共同奋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冬奥下的京津冀:发展也要更快、更高、更强

2月4日,张家口市民在市民广场的冬奥会倒计时装置前合影留念。 马佳琦、徐建平摄

2月4日,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当日,河北张家口多位市民来到冬奥会倒计时装置前合影留念,为冬奥盛会加油。近年来,借助冬奥会筹办的东风,京津冀协同发展跑出了新的加速度。

河北崇礼曾是座默默无闻的小城。申奥前,崇礼只有4家滑雪场,2015年贫困发生率仍高达16.81%。经过近几年发展,崇礼已拥有7家大型滑雪场、169条雪道。2018至2019雪季,崇礼实现旅游收入20.5亿元,“雪饭碗”不仅让崇礼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更让崇礼成为驰名中外的“滑雪小镇”。

冬奥场馆落子京冀,天津则为运动健儿们提供了训练基地。2020年12月27日,天津蓟州国家冰上项目训练基地揭牌。2021年春节期间,200余名国家队队员在该训练基地积极备战冬奥。国网天津电力公司员工坚守在场馆外,保障训练基地电力供应。

春节假期,蓟州电力职工为冬奥会训练场馆保电。

国网天津蓟州公司下营供电服务中心外勤班班长王东卫一边整理上山巡线的设备,一边对记者说,“我今年已经52岁了,能够在职业生涯里为冬奥会训练场馆保电,感觉非常自豪。”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大棋,冬奥会正写下点睛之笔。今年地方两会上,北京定下“成功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目标,河北聚焦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规划部署。

河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简约、安全、精彩办好北京冬奥会,放大冬奥效应,增值冬奥遗产。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霍建新也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冬奥场馆场地赛后运营方案,尽快建立冬奥绿色场馆评价体系,降低场馆运营成本,为后冬奥时期场馆场地的可持续运营打下基础。”

在冰雪运动人才培养方面,河北省人大代表、张家口市宣化二中校长孙永青建议,大力支持各市建立专业冰雪运动队,建立完整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的校园冰雪课余训练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体系。

布局优化中的京津冀:携手创造经济新引擎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是重要一环。随着北京产业疏解转移步入快车道,过去“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的现象正发生着改变。

霸州都市食品展示馆内的各类休闲食品。 人民网 付兆飒摄

河北霸州都市食品产业园,汇聚了北京稻香村、小仙炖、牛氏运昌等多家从北京疏解过来的企业。搬入“新家”,企业们也就近挖掘出合作共赢的生产模式,比如益海嘉里项目投产后可以给达利、稻香村提供面粉;牛氏食品项目可以给稻香村提供馅料;绿威项目可以给稻香村门店供应主食等,物流运输等成本大幅降低。

京津冀三地携手,正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未来5年,京津冀推动协同发展将向纵深拓展。地方两会上,天津明确,“十四五”时期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力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河北提出,2021年将实施京冀、津冀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提升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渤海新区、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等承接功能。

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财政科学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建议,“十四五”期间,北京在疏解的同时,要支持并带动天津、河北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个京津冀的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

天津市人大代表、滨海新区区长杨茂荣表示,滨海新区将进一步增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5大载体承接能力,主动对接北京优质资源,紧盯央企一级总部,瞄准二三级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打造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标杆。

轨道上的京津冀:1小时“朋友圈”不断扩容

2020年12月27日上午,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一位小朋友手里拿着雄安到北京西的车票。人民网 宋烨文摄

2020年12月27日10点38分,C2701次列车缓缓驶出北京西站,向河北雄安奔去,京雄城际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同日,雄安站同步投入使用。短短50分钟,乘客就能从北京直达雄安新区。

2月6日起,“天津地铁”APP与北京“亿通行”APP实现双向互认。两地乘客只需下载本城市的地铁APP,就可以在另一个城市的地铁直接扫码乘车。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十三五”期间,京津冀三地加快构建交通网络的脚步从未停歇:京张高铁、石济高铁、京雄城际铁路等开通运营;京台高速、延崇高速等一批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启航……京畿大地的交通关节正逐渐被打通,越来越多的地方加入到1小时都市圈。

2021年,京津冀间的空间距离将进一步缩短,一大批重点交通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三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提出要推进京唐城际建设。此外,天津将推进通武廊、津宁线市域(郊)铁路前期工作,全力推进塘承高速滨海新区段和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建设;河北将探索组建京津冀陆海空港联盟。

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报换建议,推动京津冀区域内交通运输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开发,打破半小时城域交通圈、1小时交通圈的省级收费站体系,推动三地车牌统一管理。

未来5年,轨道上的京津冀继续加速奔跑,三地百姓间的“距离”将越来越近。

绿色里的京津冀:三地联防联控共享碧水蓝天

在园博园园博湖附近,鸟儿迎着日出展翅飞翔。随着永定河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已有十几种野生鸟类活跃在周边。 北京日报记者 刘平摄

全长700余公里的永定河,流经京津冀晋四省市。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永定河多处河段断流干涸。近年来,在国家水利部推动下,京津冀晋四省市一直协同推进永定河全流域治理工作。2020年,北京段时隔25年实现首次全线通水,廊坊段实现断流25年后首次通水,成为京津冀生态联防联控联治的生动实践。

同时,“雾霾天儿越来越少,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也成为京津冀百姓近些年的共同感受。在今年京津冀三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十三五”时期的大气污染防治成果显著:北京细颗粒物年均浓度累计下降53%、进入“3时代”;天津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每立方米70微克下降到48微克;河北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8%,空气质量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

空气质量大幅提升的背后,是三地携手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不断探索。2015年11月,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正式建立,三地生态环境部门确立了定期会商、联动执法、联合检查、重点案件“回头看”、信息共享等五项工作制度;2019至2020年度,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实现了联动层级下沉,共组织执法联动50余次,解决了一批交界处环境违法问题,清理了一批“散乱污”项目;2020年,京津冀同步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对超标车辆实现数据共享,加大处罚力度。

未来,京津冀生态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还将更加完善。今年地方两会上,北京提出,今年将深化区域大气、水和固体废物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天津提出,今年将淘汰国三及以下中重型营运柴油货车,确保PM2.5和臭氧年均浓度持续下降。河北明确,到2025年,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中关村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创业者在渤海之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真金白银”;张家口的清洁能源将帮助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天津港提升服务雄安新区绿色通道功能,倾力打造京津冀最便捷的海上门户……

三地一体,京津冀同呼吸,共命运。站在“十四五”开局的重要节点上,京津冀将继续爬坡过坎,协同追梦,共赴新的“5年之约”。https://t.cn/A6tXxbWR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关键词二:自然老班章的古茶园,平均海拔在1700米左右,原生态的植被保存得非常完好,不少茶园人迹罕至,土壤中的有机质丰富,日照时间充足,加上山中多雾湿度大,
  • 【八格的成功、破坏、太过、不及与取用!】 引导语:凡人秉命,必有一格。八字有格式,就好比人有姓名。上自国家要员,下至平头百姓。不过格局有成败。太过则不及,这就
  • 作为观音桥金源不夜城焕新升级之作,项目商业体量5万方,定位为“24H潮流社交新物种”涵盖超级酒吧、LIVE HOUSE、IP美食、潮玩集合店、潮流服饰、三坑二次
  • 我希望自己勇敢,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和低谷期,勇敢的去做,勇敢的去闯荡,人活一次,这么多人的人生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不是,要坚定信念,要接纳自己的所有,要提升自己
  • 人人心有愿,愿从脚下起,也从境遇始,时不待我,而我亦不怠风华,正所谓人勤地不懒、天道好轮回。「人生并非在形而上世界与形而下世界中的一次性取舍,而是千百次的折返。
  •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巍山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从吃饱转向吃好,从有房住到住好房子……物质条件好了,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也变了,庭院里栽花种
  • ”桃田:原以为闯决赛状态已变好桃田对于自己的惨败表示:“安赛龙的水平比我想像还来得高,我原以为自己在此赛事闯入决赛后,自己的状态已变得好些,但我认为自己今天的表
  • 私信不能全部回复非常抱歉[抱抱][抱抱][抱抱]小皮在回复的时候根据大家的私信内容随机给几位宝贝发了一些祝福,真的有在认真看大家说的每一句话哟[哇][哇][哇]
  • 跑来劝架的邻居说这对夫妻太孩子气,总会有一天离婚。跑来劝架的邻居说这对夫妻太孩子气,总会有一天离婚。
  • 【银联和微信支付牵手:正式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合作】在条码支付新规正式执行的第一天,中国银联和微信支付正式牵手合作了。#银联和微信支付牵手##渭来更精彩# 【银联和
  • 22.被人占了便宜还假装没事的人呢,才是最蠢的,你以为你的好脾气,宽容,就能够为你带来好印象,在别人眼里只会觉得你老实,更好欺负,下次还会占你的便宜,你对别人的
  • 6.都说爱着的人会闪光,我想那道光也会照着他爱的人。6.都说爱着的人会闪光,我想那道光也会照着他爱的人。
  • 今天柴柴贴心的为大家准备了七月的热点营销日历热点在手,营销不愁;话不多说,先上图!我的体会是——品牌是对体验的承诺,营销的本质即人性!
  • #ARTFORUM新闻# FBI突袭奥兰多美术馆扣押巴斯奎特作品,馆长被解雇“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于6月24日突袭奥兰多美术馆(Orlando Museum
  • #佰付美优惠# #自贡#活动时间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每周一早上八点准时开抢活动对象全市持四川省工会会员服务卡用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卡片须
  • 以癌症二次的费率为参考不难推出,男性选择重疾险在超级玛丽6号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对心脑血管有需要的完全可以考虑守卫者5号,但守卫者5号的癌症二次是真的很贵。单从价
  • 不知道他家搞什么东西,明明是他们的问题,发错货了,然后也不提供解决办法,一句抱歉就没了,真的无语补充后续:我自己去问了客服是否还有蓝色S码可供更换,回复也都是没
  • 看谁还敢追高,一手就跌没了近三千块,这样的暴跌吓死个人!2022.3.16P1主校区五个食堂为啥超市这队都排到这么外面我们科院就一个小食堂一个天猫校园也不至于到
  • 至五十五,其年三月,鸡初鸣,召其徒曰,吾将去矣。钦曰,痴人,哭我何益,认真念佛可尔。
  • #粤光骑士团[超话]#✨‍♀️硬糖少女303·赵粤‍♀️✨第一主舞人气舞担千面舞者♦️眼盛星海心有山河魔法少女路过人间用脸做帅哥用心做软妹❣️❣️少女的征途是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