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四、五百年五雷齐发

也不知过了多久,大约是天冷的缘故,老曹被冻醒了。看看身边,馄饨摊主人已经不见了,这个时候突然耳边听到外面好像有挖土的声音,老曹一下子惊醒过来,不会是有人进工地了吧,老曹拿上大扳手,悄悄地走出去,经过门口的时候,发现两只狗也是在那边呼呼大睡,细细地听了一听,声音是从工地最后面的一个角落传来的,老曹循声走去,果然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人影在那边挖着土,十分得投入,连老曹慢慢走到他的背后都没发现。

老曹抡起扳手对着那个黑影的后背就砸下去,原本想着这一砸坑里那人不晕过去也得受伤,可谁知这扳手敲击下去,就像敲在生铁上面一样,反而把老曹的手震得生疼。

坑里的人被老曹这么一打,显然也是一惊,连忙转头,看到老曹正站在坑边,老曹看到坑里人的样子自己也吓了一跳,坑里的黑影就是那个卖馄饨的老板,不过脸是那个摊主的脸,两只手却长满了黄毛,像是动物的爪子,老曹吓得整个人呆在那边,这个时候那个摊主开口了,“曹师傅,别害怕,我要是想害你、早就害了,你没命活到现在,既然你看到了我也不隐瞒,我不是人,我是本地的一只老狐。

很久以前当这里还是一座庙的时候,我就住在庙里的塔里修行了,后来庙毁了,我就去到郊区的山里修行,当时塔里地底下有埋一件宝物,我现在修行快五百年了,可以幻化人形,但是一直不能脱离这个狐身,如果修行将满,马上天雷要来,每一百年我躲过一次,这次五百年五雷齐发,恐怕是躲不过了,我在庙里的时候,曾经蒙庙里的当家点化。

曾说相传当年祖师建塔之时,留了一柄铁如意在塔底,能够护我躲过此劫,如果我能躲过此劫,就能脱离狐身,继续去名山洞府太阴炼形,所以我今年以来已经进来好多次了,每次都不成功,我又不想杀生害命,所以这次灌醉你、来盗宝……看来是天意如此,我难逃此劫,铁如意我已经找到,但是却还是被你发现了”。

老曹听他说的是云里雾里,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是眼前这个半人半狐的东西却是假不了,顺着他的手看去,果然手上拿着一个黑乎乎一个东西,老曹想了一想,姑且相信自己遇到了这么一个奇遇吧,小时候家里的老人家常对他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虽然面前这个不是人,但是也没必要为难别人,于是老曹大手一挥:“我不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不过你赶快走,我就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

五、七天之后

那老狐显然就没想到,老曹这么爽快地放他走,有点出乎意料,不过回过神来,伏下身子对着老曹拜了三拜,对老狐说:“七天之后,你来某某山中找到一个山洞,如果在洞里看到一具狐狸尸身,麻烦你替我就地挖个坑埋了,如此大恩,容我后报”,说完只见身子一弓,一下子就窜出了坑外,一跳就跳得没影了。

留下老曹一个人在那边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望着地上的这个大坑,才敢肯定刚才确实是发生了这么一件离奇的事情,留着这么个大坑肯定引人怀疑,于是又找来铁锹把坑给填上。这一切都像做梦一样,完全不敢相信。

过了五六天,当地凭空旱地响雷,这雷就像在天上滚一般,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不住地打,足足有一刻钟的时间才停。七天之后,老曹倒还记得之前老狐对他说的话,锁上工地大门,老曹扛着把小铁锹,做了两路公交车来到了郊区的这座山。山不是很高,但是平时少有人来,植被很厚,老曹在半山腰按照之前老狐说的转悠了几圈,才发现在一片树林遮掩之下,有一个小山洞,老曹进洞之后。

果然在洞里发现一具狐狸尸体,看起来刚死不久,就像睡着了一样,老曹也按照承诺,就地挖了个坑,可是没挖多久,就在地里挖到了几个硬硬的东西,挖出来一看竟然是几个黄澄澄的金元宝,老曹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地里会有元宝,想了想自己还要念书的孩子还是将金元宝装进了怀里继续挖,直到将老狐埋好才弯身出去。。

后来老曹托熟人联系几个私人金店,卖了几个金元宝,也算发了一笔小财,过完年老曹也就辞职不干了。这件事神不知、鬼不觉,也没人知道曾经在工地有过这么一段奇遇。老曹也以为这件事就这么完结了,大约过了四五年,老曹的儿子结婚举行婚礼,可是建新房给聘礼,老曹的钱花得差不多了,举办婚礼还差着不少,一家人正为这犯愁,突然有一晚老曹突然听到外面有人拍门,披上衣服开门一看门外空无一人,正骂骂咧咧要关上院门的时候。

突然发现门口地上有金闪闪的东西,捡起来一看,竟然是金豆子,地上堆了小小的一堆,老曹当时就想到里昔日的老狐,连忙对着门外连连作揖,将这些金豆子拿去一卖,所得的钱正好给孩子办婚礼,大家都惊奇地问老曹这钱从哪里来?老曹都打马虎眼糊弄过去,当然这钱究竟怎么来的只有老曹一人知道。

以前曾听说狐狸五百年才能形似,再五百年才能神似,一千年后才能脱离兽形,这个故事中狐狸五百年却能脱离兽形,恐怕也是得宝物之助,又能积功累德,不杀生害命之效,古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记载:“天狐九尾金色,役于日月宫,可洞达阴阳”。也许那老狐就成了天狐了吧。狐虽兽类,为了要脱离兽形是如此之不易,尚知道积累功行#炼心篇##民间故事# https://t.cn/R2WxYjI

【声音】​从贵族制到官僚制: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演变

作者|宫崎市定(1901-1995),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京都学派史学集大成者

由三国至唐的中国社会,大体上可谓处于贵族制度时代,但绝非一切现象都能以贵族制度来概括。与此同时,与贵族制对立的君主专制牢固存在,不断削弱贵族制度,努力使之转化为纯粹的官僚制。事实上,正是君主专制的存在,才使贵族制止步于贵族制。如果君权再微弱一些,那么贵族制也许会进一步发展为更加割据化的封建制度。当时的社会确实有向封建制发展的倾向。由三国至唐,封建食邑制虽然衰微却一直存在,就是一种迹象。我们不妨这样理解,本质上应当出现封建制的社会,却因为君主权的强硬存在而被迫采取了贵族制这种特殊形态,这样的思路也许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一直是强大的,但也不能对此评价过高。在我们研究的贵族制时代里,必须要把与君主专制相对的贵族制度与每一位贵族区分开考虑。君主相对于每一位贵族个人,拥有绝对强势,更有着足以迫害、摧毁他们的权力。然而,消灭个别贵族,也并不意味着破坏了贵族制度。通常来说,消灭一个贵族,便会有另一个贵族补充空隙,贵族制本身并不会动摇分毫。若对贵族个体的迫害过度,连天子自身都有下台的可能。在当时的环境里君主制不可能凭个人意志一蹴而就。若是忽视这个环境,为所欲为,哪怕贵为帝王也会走向自我毁灭。必须承认,帝王的权力也有限度,在贵族制度的时代,难免会受到贵族制度的制约。当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历史的积累而产生,自然也会随着历史的积累而继续变化。

弱小力量会被强大力量驱动,这是历史的原理。为收拾东汉末年的乱世,曹操建立了官僚军阀集团,其力量无疑是强大的。它短暂地展现出强大的破坏力和建设力,却不能持久。这一集团是出色的短跑选手,不善于长跑。曹操借法家的统制建立的曹魏官僚军阀集团,一旦遇上汉代以来中国社会贵族化这一巨大潜流,转瞬间便被巨浪冲走、吞没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九品官人法。

九品官人法是曹操将在魏国摸索了二十年的方法,借汉魏革命之机扩张到全国各地而颁布的法令。其精神是纯粹官僚的,其目的在于专门考量个人的才德、选拔合适的人才,并置于最合适的官位上。即目的是选拔人才,而非选拔人才的背景。然而在当时,撇开背景考量个人是不可能的。在曹操的部将之中,李典率宗族、部曲三千余户归顺曹操,许褚也率宗族数千家归顺,他们据此才能发挥作用。蜀国的诸葛亮亦是如此。若非出自琅邪名家,想必诸葛亮对刘备而言也不会有那样大的利用价值。但把个人与其背后的宗族亲戚当作共同体来看待,就产生了贵族制度。这同时也是汉代以来数百年间的现实状况,要在曹魏二十年的历史间发生改变,本就不可能。因此九品官人法也迅速贵族化了。

最能明确体现九品官人法贵族化的事实,在于九品官制上下界限的界定发生了变化。根据最初立法的宗旨,将界限定于五品以上和六品以下之间,五品以上属于特权阶级,相当于过去的公卿大夫,其家族也可免除徭役。然而九品官人法一旦贵族化,贵族子弟几乎皆由六品官起家,六品、七品之间出现了巨大断层。自六品官起家相当于乡品二品,故六品官进而被称作“二品”,“二品以上”一词也屡被使用。

《宋书》卷十四《礼志》记载,孝武帝时期,“释奠礼毕,会百官六品以上”。同书卷十五记载,东晋成帝时,杜后崩逝,“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六十人为挽郎”。《通典》卷十九记载,宋制允许二品以上者在遇父母之疾时,可立即去官。《南齐书》卷七《东昏侯纪》“永元元年正月”条载,“诏二品清资官以上应食禄者,有二亲或祖父母年登七十,并给见钱”。上文中提及的六品与二品,意思完全相同。有时应称“六品以上”或“二品以上”也会略称为“二品”。《宋书》卷十七《礼志》载,“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十月戊辰,有司奏章皇太后庙毁置之礼,二品官议者六百六十三人”。《南齐书》卷十七《舆服志》载,“三台五省二品文官,皆簪白笔”,卷四十一《张融传》载,“大明五年制,二品清官行僮干杖,不得出十”。此处二品皆指二品以上,即六品官以上,“以上”二字被省略。即使如此,意思依然通顺,可见六品以上的分界已非常普遍了。若将画在五品以下的线称为官僚线,六品以下的称为贵族线,那么通过以上事实可知,官僚线在不断淡化,而贵族线则日益加深。

贵族线不断深化的同时也使门地二品这一特权阶级成立了。这就是获得乡品二品、自六品官起家者家世的称谓,又可称士族、士类。贵族线同时意味着免除徭役的特权。当然,非士族出身却倚仗自身势力免役的人也不少。在门地二品成立之后,问题便在于是什么样的门地二品。

梁武帝的新官制根据这条贵族线,将过去九品中的六品以上分离出来,重新分为九品十八班。如此一来,过去被称为“二品以上”者就必须要用新的称呼。《梁书》卷三《武帝纪》“普通七年”记载下诏命“在位群臣各举所知”,卷四十七《刘昙净传》中记载,诏“士姓各举四科”。《陈书》卷六《后主纪》“太建十四年三月”条记载,“内外众官九品以上,可各荐一人”。其中“在位”“士姓”“九品以上”等词意思相同,不外乎是指新制下的所有品官。

根据贵族线,旧六品以上成为流内,将其再按照九品区分,就成了新的九品官制,而在新的九品官制中,又划分了一道官僚线。按照陈朝之制,首先三品(十三班)以上是诏授官,接下来是五品(九班)以上,礼数又不同,这可能与前代的梁朝是相同的。若南朝历史得以永续,那么新官制中画在五品以下的新官僚线应会进一步发展。然而陈朝转瞬灭亡,新官僚线的强化则由北朝实现了。(图2)

南朝经年累月才得以成熟的贵族线,在北魏以极短的时间就得以实现了。也就是说,根据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的前令制定的九品官制,似乎基本上是按照五品的官僚线来进行上下区分的。从贵族线还不明确出现这一点来讲,可以说其性质与魏晋的九品官制基本相同。但之后太和二十三年的后令的九品官制,则和前令的主旨大异,改为从六品以上切断再划分为九品。换言之,新九品制建立在南朝式的贵族线上。此后的改朝换代,虽然每次更替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九品官制一直稳居贵族线之上这一基础没有发生变化。九品官制在北朝的运用,虽然有时极为官僚制,但其基础还是贵族制度。《通典》卷十八中引用了唐朝礼部员外郎沈既济的话:

近代以来,九品之家皆不征。

是说九品以上为士,同时可以免除徭役,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

但此处需要注意的是,自北周经隋朝至唐朝,九品官制专门用做官僚制的趋势越来越强了。九品以上视为士,但究竟是按照官僚制度的思想只承认一代的身份,还是按照贵族制的思想看作是家族特权,不同的看法会带来极大的差异。北周以来的趋势是想仅承认其为一代人的特权。但官品有一品到九品之分,因此无法采用统一标准对待。故而在五品以上切断,在五品之下划定官僚线。这虽然是在北魏时期便已出现的做法,但官僚线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日益强化。唐朝的制度是在各种情况中都要划分五品以上与六品以下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当数免役的规定。按照唐令的严格解释,五品以上的官员与其家属都可免役,六品以下的官员仅限本人免除徭役。这与当时在社会上仍保持一定势力的旧贵族阶级的观念有着明显不同,因此恐怕很难完全按照规定实行。一直以来作为士族享受特权的阶级,突然要去遵从这种令制,这是难以想象的。

这时候出现了一种倾向,即试图将五品之下的官僚线直接等同于贵族线。《旧唐书》卷八十二《李义府传》记载,李义府以成于太宗时期的《贞观氏族志》中未载自己祖先之名为耻,因此对其进行修订,将仕于唐朝五品以上者皆定为士流,收录其中,连兵卒凭借军功升至五品者也悉数编入,引得缙绅们鄙笑,唤之为“勋格”。终唐一代,官僚制与贵族制的争论从未停歇过,但大趋势逐渐向着对贵族制不利的方向发展,确实是无法阻挡的。

虽然官僚制在最终能够压倒贵族制,但这个官僚制若是原样延续了北周、隋朝以降的军阀性质官僚制,是无法赢得胜利的。官僚制自身不断发展、吸收贵族制的优点,通过自身的贵族化,才打败了旧贵族制。唐代的官僚制度中不知不觉间出现了清浊的流品区别。《唐六典》卷二“吏部”条中规定:

凡出身非清流者,不注清资之官。

科举及任子出身者为清流,流外及视品出身的人则为非清流。而清资官,在八品为左右拾遗、监察御史、四门助教;在七品为左右补阙、殿中侍御史、太常博士、詹事司直、四门博士、太学助教。与此相反,寺监丞、左右卫及金吾长史,却比中书的主书、门下的录事、尚书的都事更容易晋升。而主书、录事、都事自不必说,又比令史更容易晋升。像这样,将贵族主义的武器——流品取为己用,又通过科举制,把比起门地贵族更具有贵族特质的读书人纳入己方阵营,官僚制才能够完全打倒贵族制。同时,官僚也不仅仅是官僚,他们成为比起旧贵族更具有贵族教养的读书人官僚。

选自《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

虚云老和尚:【一日禅】

无明一起,就闹到天翻地覆,那就惭愧极了

闰三月二十一日

  古人修行,道德高上,感动天龙鬼神,自然拥护。因为道德,是世上最尊贵的,所以说:“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鬼神和人,各有各的法界,各有所尊,何以诸天鬼神会尊敬人法界呢?本来灵明妙性,不分彼此,同归一体的;因为无明不觉,昧了真源,则有四圣六凡十法界之分。如果要从迷到悟,返本还原,则各法界的觉悟程度,亦各不相同。人法界中,有觉有不觉,如见有邪有正,诸天鬼神皆然。人法界在六凡中,超过其他五法界。因为六欲天耽爱女色,忘记修行;四禅天单耽禅味,忘其明悟真心之路;四空天则落偏空,忘正知见;修罗耽瞋,地狱鬼畜苦不堪言,皆无正念,那能修行。人道苦乐不等,但比他界则易觉悟,能明心见性,超凡入圣。诸天鬼神虽有神通,都尊重有道德的人,其神通福报大小不同,皆慕正道。

  元圭禅师在中岳庞坞住茅庵,曾为岳神受戒,如景德传灯录所载。一日有异人者,峨冠衿褶而至,从者极多,轻步舒徐,称谒大师,睹其形貌,奇伟非常。

  乃谕之曰:“善来仁者,胡为而至?”
  彼曰:“师宁识我耶?”
  师曰:“吾观佛与众生等,吾一目之,岂分别耶?”
  彼曰:“我,此岳神也,能生死于人。师安得一目我哉。”
  师曰:“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视身与空等,视吾与汝等。汝能坏空与汝乎,苟能坏空及坏汝,吾则不生不灭也,汝尚不能如是,又焉能生死吾耶?”

  神稽首曰:“我亦聪明正直于馀神,讵知师有广大之智辩乎,愿授以正戒,令我度世。”

  师曰:“汝既乞戒,即得戒也,所以者何?戒外无戒,又何戒哉。”
  神曰:“此理也,我闻茫昧,止求师戒,我身为门弟子。”
  师即张座秉炉,正几曰:“谨受教。”
  师曰:“汝能不淫乎?”
  曰:“亦娶也。”
  师曰:“非谓此也,谓无罗欲也。”
  曰:“能。”
  师曰:“汝能不盗乎?”
  曰:“何乏我也,焉有盗取哉!”
  师曰:“非谓此也,谓饗而福淫,不供而祸善也。”
  曰:“能。”
  师曰:“汝能不杀乎?”
  曰:“实司其柄,焉曰不杀。”
  师曰:“非谓此也,谓有滥误疑混也。”
  曰:“能。”
  师曰:“汝能不妄乎?”
  曰:“我正直,焉能有妄乎?”
  师曰:“非谓此也,谓先后不合天心也。”
  曰:“能。”师曰:“汝能不遭酒败乎?”
  曰:“能。”师曰:“如上是谓佛戒也。”

  又言,“以有心奉持,而无心物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而不为动,毕尽寂默而不为休。悟此,则虽娶非妻也,虽饗非取也,虽柄非权,虽作非故也,虽醉非昏也。若能无心於万物,则罗欲不为淫,福淫祸善不为盗,滥误疑混不为杀,先后违天不为妄,昏妄颠倒不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则无戒,无戒则无心。无佛无众生,无汝及无我,无汝孰为戒哉!”

  神曰:“我神通亚佛。”
  师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则十句,七能三不能。”
  神悚然避席跪启曰:“可得闻乎?”
  师曰:“汝能戾上帝东天行而西七曜乎?”
  曰:“不能。”
  师曰:“汝能夺地祇融五狱而结四海乎?”
  曰:“不能。”

  师曰:“是谓五不能也。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谓三不能也。定业亦不牢久,无缘亦谓一期。众生界本无增减,且无一人能主有法。有法无主,是谓无法;无法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尔。”

  神曰:“我诚浅昧,未闻空义。师所授戒,我当奉行。今愿报慈德,效我所能。”

  师曰:“吾观身无物,观法无常,块然更有何欲?”

  神曰:“师必命我为世间事,展我小神功,使已发心、初发心、未发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自我神纵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

  师曰:“无为是,无为是。”
  神曰:“佛亦使神护法,师宁隳叛佛耶?原随意垂诲。”
  师不得已而言曰:“东岩寺之障,莽然无树,北岫有之,而背非屏拥,汝能移北树於东岭乎?”

  神曰:“已闻命矣。然昏夜间,必有喧动,原师无骇。”

  即作礼辞去。师门送而且观之,见仪卫逶迤,如王者之状,岚霭烟霞,纷纶间错,幢幡环珮,凌空隐没焉。其夕果有暴风吼雷,奔云震电,栋宇摇荡,宿鸟声喧。师谓众曰:“无怖,无怖,神与我契矣。”诘旦和霁,则北岩松栝,尽移东岭,森然行植。师谓其徒曰:“吾殁后无令外知,若为口实,人将妖我。”

  观此,岳神虽有神通,还不及有道德的人。这就是德重鬼神钦。没有道德的人,要被鬼神管辖,受其祸害。要得道德,就要明心见性,自然会感动鬼神了。古来禅师大德,惊天动地,白鹿衔花,青猿献果,天魔外道,诸仙鬼神,都来归依。如真祖师归依观音,财神归依普贤,洞宾仙师归依黄龙,王灵官归依地藏,文昌归依释迦牟尼佛等等。所以宋朝仁宗皇帝的赞僧赋说:

  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作如来之弟子,为先圣之宗亲,出入於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白鹿衔花,青猿献果。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光耀;冬观雪岭山川,蒲团暖坐。任他波涛浪起,振锡杖以腾空;假饶十大魔军,闻名而归正道。板响云堂赴供,钟鸣上殿讽经。般般如意,种种现成。生存为人天之师,末后定归於圣果矣!偈曰:

  空王佛弟子,如来亲眷属。
  身穿百衲衣,口吃千钟粟。
  夜坐无畏床,朝睹弥陀佛。

 朕若得如此,千足与万足。

  这篇赞文,我们要拿他来比照一下,看那一点与我们相应,那一点我们还做不到。如果每句话都与我相符,就能受鬼神尊重。假如“波涛浪起”,而不能“振锡杖以腾空”,无明一起,就闹到天翻地覆,那就惭愧极了。“十大魔军”就在般般不如意、种种不现成处,能降伏他,则五岳鬼神、天龙八部,都尊敬你了。

文本来源于 《虚云老和尚云居山方便开示》• 随喜分享 • https://t.cn/R2Wxrlv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尊者摩诃拘絺罗,世尊声闻中,智慧明达,善调无畏,见甘露法,以甘露法具足身作证者,谓尊者摩诃拘絺罗,乃有如是甚深义辩,种种难问,皆悉能答。”尊者舍利弗复问:“尊者
  • 人体任督二脉流注次序是怎样的人体内经脉一般可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西藏密宗功家所描述的中脉,十二经脉是指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
  • 你们两位黄金一代的绝代双娇也进入了职业生涯中后期,我也从每场不拉的看比赛,到偶尔看看。有够无语的高中起码忙的充实,大学除了忙我全是空虚[摊手]为了忙专业作业一直
  • 对于男人的前任问题,我看到一个很好的答案:如果男人自己都不在乎了,你还是念念不忘,就是有病,得治。师父:他不认识你,你去试试他人品[坏笑]我:那我得去装个变声器
  • ​​​益生菌是智商税❓看看科学家们怎么说 “益生菌一词源于希腊语,指的是‘有益生命’。”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应该明白补充益生菌不是智商税了吧~ 但是要
  • 独其择焉而精,语焉而详,事必有徵,理无臆设,而文章之妙,喻均智顽。而斯密氏所亲承之师友,若庚智仑,若特嘉尔,若图华尼,若休蒙大辟,若哈哲孙,若洛克,若孟德斯鸠,
  • 谣言3、手素不真相:技术从早期的干抽法”到普遍采用的湿抽法”从早期的超声波,到快速负压,的设备和技术在不断完善,手素痛苦越来越小,越来越。谣言4、容易反弹真相:
  • 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 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 如果我会发光, 就不必害怕黑暗。
  • 在对 CMB 的温度波动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之后,一组科学家最近证实了 CMB 余辉中最大的冷点——波江座超空洞的存在——可能是天文学家一直在寻找的 CMB 冷点
  • 我相信婚外还是有真爱真感情的,比如象70后的同龄们,大都是为了父母或责 任结婚而结婚的,那时代肯定没有自己空间,而好好谈一次恋爱也就谈不上象作者发出的这种真爱,
  • #每日一善##阳光信用[超话]##微公益[超话]##每日一善[超话]#一壶茶香一壶醉,半盏清酒半盏泪特殊时期少出门,少聚会;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讲卫生吃货,
  • ”“入门休问枯荣事,观见容颜便得知。四海漂流,山川行迹情之所托,人之所系2022年开年情感古风EP,值此新年团聚之际,带来《漂·迹》系列歌曲。
  • #济宁身边事# 【济宁城区260户申请公租房的家庭代表抓阄订房】第一个上台抓阄,抽到了心仪的房子,48岁的下岗职工王林难掩喜悦。此次有360户轮候等待家庭,但到
  • 每个人都曾经以为老去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但是总是在突然发现年轻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时间真不经用,趁着年轻的心态还没有被消耗殆尽,还是要尽情的挥霍,来人间一趟少
  • ”师亚峰说着看了一下表:“不聊了,我们得赶路,接下来的两个达坂才是真正的天路。师亚峰憨憨地一笑,手指捻出一个“小心心”说:“在那个通信塔上我开通了手机信号时,心
  • 通过选手以及工作人员的努力,一场由绿风艺术团主办的新生才艺汇报演出在12月15日晚完美落幕!热烈庆祝我校2017年“30华风,勇立潮头”联欢会成功举行。
  • #扎心学长[超话]##恋人往事[超话]# 越过寒冬拥抱你,真爱给你生感激! 你我名最短情诗,很喜欢你我爱人! 春去秋来海棠开,热情似火满满爱! 喜欢你我暖整冬,
  • 以至于我发现结交的几个朋友中只有我们是最像的 有些话不能和无语心微说 但一定可以跟你说 让我深深的感觉到真的有一种朋友无论经过多长的时间 有一些话你只能对她说
  • 4、 榉木万字纹围板架子床:苏州王锡爵墓出土了一批家具明器,为我们了解明代家具提供了可贵参照,其中的拔步床去掉前廊后就与我们这张床几无二样,由此可以推断这张床的
  • #橙子老师历险记# 小蘑菇午休也得看着我哈哈哈哈哈~我吃饭的时候正好和他坐在一起 我们经常会分享自己喜欢吃的和交换自己不喜欢吃的 他一开始并不好好吃饭 但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