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位的人,都做对了这件事

CEO语录 昨天





作家马德,在《允许自己虚度时光》里写过一段话:

我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深刻;

吃饭游泳,期待它让我一斤斤瘦下来;

发一条短信,期待它被回复……如果没实现昵?自怨自艾。

可是小时候也是同一个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哭笑都不打折。

为什么越长大,我们越变得慢不下来?在追求效率、速度第一的时代,慢,成了无所事事、懒散不作为的代名词,快,反倒成了真理。

重点是,我们实际上追赶的不过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30岁前,赶着有票子、妻子、儿子;

40岁前,赶着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50岁前,赶着子孙满堂、事业再有第二春……

但问题是,人生从来都没有满分答案和固定框架,也不是龟兔赛跑,不是一开始跑得快就成功。人生纯粹就是一个人的长途跋涉,是快是慢完全可以取决于你自己。

聪明的人,都懂得慢下来,山高水长,慢一点,也能走入黄金时区。太着急,反倒容易变得浮躁,让生活变得粗糙。

1慢下来,给思考留时间

我很喜欢的一个男演员陈道明,就很崇尚“慢”。

他本身个人事业的发展就挺“慢”的,跑了7年的龙套,没有任何怨气,也没想过放弃。在他看来,表演也好,其他工作也罢,都像攀登,慢一点也能到山顶。

想当初,陈道明拍完《围城》后,因方鸿渐这一角色深入人心,火遍大江南北。可令人惊讶的是,他之后回绝了所有片约,选择远离节奏快速的演艺圈,在平静中调整自己。

这一走就是7年。

有人说,慢是一种智慧。这话用来形容陈道明再合适不过。他选择慢,不是为了逃避车马喧嚣,而是在心里修篱种菊。慢下来,让自己有思考的空隙,而不是一味地低头赶路。

所以,2001年,当陈道明带着作品《康熙王朝》与观众重逢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正的老戏骨。他对作品精雕细琢,为了演好康熙,他用无数个日夜翻烂了《清史稿》,反复地从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维度,把角色的性格、心理给吃透了。

回归的陈道明无疑再次引发收视狂潮,自此奠定了他在演艺界的实力地位。

欲速则不达,我们很多时候就是在盲目勤奋,加班熬夜、没日没夜地接活儿做。但正所谓“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如果没有慢下来,稍微腾出一点空隙给自己思考、沉淀的话,那其实人越做会越迷茫,动作变得机械化,最后只会导致自己的事业发展道路越来越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有潜力的演员,作品越来越同质化,角色一个样,就是因为慢不下来,没花时间对角色进行深入思考。

凡是自然的东西总是缓慢的,慢下来,终将水到渠成。

2慢下来,成就自己

前几天在看一综艺,节目上邀请了微雕大师黄跟宝老师。

繁复且精美的千古奇画“清明上河图”,被他固定在不到20厘米长的木块上,显微镜下才能看清雕刻细节……显微镜下,画中的人物和牲口都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他还制作了世界上最小的微缩小提琴,曾三次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更亮眼的是,即便长度仅为1.98厘米,装上钢丝制作的琴弦后竟然还能演奏!

这一切让世人赞叹连连的成绩,都归功于黄根宝长年累月的坚持,正如他自己所说:“与无情之物打交道,要耐得住寂寞。”

46年日复一日,择一事,终一生。

黄老师是和时间在死磕,即便没人看好,一开始也没有名气,但他依旧选择了这条孤独的道路,只是因为热爱。

慢火出细活,他把每一处藏着美的地方都打磨出来,呈现出完美的匠心之作,也把自己打磨成了“终极艺术品”。

真正厉害的人,总是默默耕耘,静待花开,不慌不乱,即使再平凡,也能够成就自己。

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忍得住40余年?太多人都沉不住气,太着急看到结果。

有人写了三个月文字就想能变现赚钱、卖书开课;

有人刚拿起油画笔画出了直线就想做达利;

有人从韩国回来就直奔娱乐圈想出名……

人们越来越不明白,能三分钟就上的头条,为什么要十年磨一剑?

生活需要慢,当我们用“快”来控制人生,很多时候我们反倒会变得很焦虑,为自己还没达到终点而烦恼,这种感性的负面情绪一多,自然也没法专心投入。

因此,慢一点,是为了让自己实现100%投入,这也是为何黄根宝大师能忘记生活的艰辛、岁月的流逝,淡定从容地成为一代匠人。

3慢下来,品生活滋味

这段时间,电视剧《清平乐》大火,让很多人了解到宋代这个极有品味的朝代。

像南宋诗人杨万里就曾有这么一句诗:“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夏天闲着没事,睡个觉,醒来闲着无事,看孩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这就是宋代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慢悠悠的,他们知道春天该饮新茶,夏天该赏荷花。就连终日操劳国事的皇帝宋徽宗,也从未落下书画、游玩:“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余”。他明白心中有山水,胜过手里握兵权。

回到现代,不少成功人士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会给自己找时间休息、享受生活。

就像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无论再忙,他也会想办法抽时间阅读、打球、陪家人吃饭,哄女儿睡觉。

他说:“这些跟工作无关的事情,对我弥足珍贵,能让我慢下来,我不好说它们是否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总统,但可以说,它们让我在这八年了保持了平衡。”

若你读过周作人的散文,会发现他的文字总是很简练,清新自然,宛如捧杯对坐,闲话家常。他是真正懂生活的,才能写出如此有滋味的文字。

他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之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所以他常常会在写作、阅读之余给自己留点玩的时间: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

看似无用,但实则很有必要。

慢下来,才能细品生活的美好,否则,生活就会在我们疲于奔命时离我们而去。

正如白岩松所说:

“人生如茶需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

让我们慢一点,学骆驼一样沉得住气,从容不迫,认真品味,用心积累,乐观豁达养天年,惊喜也终将不期而至。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死亡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了,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能思想的芦苇——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我不知道是谁把我安置到世界上来的,也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我自己又是什么?我对一切事物都处于一种可怕的愚昧无知之中。我不知道我的身体是什么,我的感官是什么,我的灵魂是什么,以及甚至于我自己的那一部分是什么——那一部分在思想着我所说的话,它对一切、也对它自身进行思考,而它对自身之不了解一点也不亚于对其他事物。

我看到整个宇宙的可怖的空间包围了我,我发见自己被附着在那个广袤无垠的领域的一角,而我又不知道我何以被安置在这个地点而不是在另一点,也不知道何以使我得以生存的这一小点时间要把我固定在这一点上,而不是在先我而往的全部永恒与继我而来的全部永恒中的另一点上。

我看见的只是各个方面的无穷,它把我包围的像个原子,又像个仅仅昙花一现就一去不复返的影子。我所明了的全部,就是我很快地就会死亡,然而我所为最无知的又正是这种我所无法逃避的死亡本身。”

“正像我不知道我从何而来,我同样也不知道我往何处去;我仅仅知道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我就要永远地或则是归于乌有,或则是落到一位愤怒的上帝的手里,而并不知道这两种情况哪一种应该是我永恒的应分。这就是我的情形,它充满了脆弱和不确定。

由这一切,我就结论说,我因此就应该不再梦想去探求将会向我临头的事情而度过我一生全部的日子。也许我会在我的怀疑中找到某些启明;但是我不肯费那种气力,也不肯迈出一步去寻求它;然后,在没有恐惧地去碰碰这样一件大事,并让自己在对自己未来情况的永恒性无从确定的情形之下,恹恹地被引向死亡。”

“让我们想象有一大群人披枷戴锁,都被判了死刑,他们之中天堂有一些人在其余的人的眼前被处决,那些活下来的人就从他们同伴的境况里看到了自己的境况,他们充满悲痛而又毫无希望地面目相觑,都在等待着轮到自己。这就是人类境况的缩影"

“信仰好比是一场赌博,你有两样东西可输:即真与善;有两样东西可赌:即你的理智和你的意志,你的知识和你的福祉;而你的天性又有两样东西要躲藏:即错误与悲惨",既然你非选择不可,而得与失的机遇相同,那么,你必须把赌注下在上帝存在这一点上,因为"假如你赢了,你就赢得了一切;假如你输了,你却一无所失。因此,你就不必迟疑去赌上帝存在吧"

"人对小事的感觉敏锐和对大事的麻木不仁"。比如,一个人唯恐丧失一点金钱,一个职务或者一点名声,但就是这同个人,明明知道自己一死就丧失一切却无动于衷,你告诉他只要你信上帝,就是失去了生命还会得到生命,但他毫不动情,"看到在同一颗心里而且就在同一个时间内,既对最微小的事情这样敏感,而对最重大的事情又那样麻木得出奇;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

"人类曾经一度有过一种真正的幸福,而现在人类却对它只保留着完全空洞的标志和痕迹。人类在徒劳无益地力求能以自己周围的一切事物来填充它,要从并不存在的事物之中寻求他所不能得之于现存事物的那种支持。然而这一切都是做不到的,因为无限的深渊只能是被一种无限的、不变的对象所填充,也就是说,只能被上帝本身所填充"

"让人尊重自己的价值吧。让他热爱自己吧,因为在他身上有一种足以美好的天性;可是让他不要因此也爱自己身上的卑贱吧。让他鄙视自己吧,因为这种能力是空虚的;可是让他不要因此也鄙视这种天赋的能力。让他恨自己吧,让他爱自己吧:他的身上有着认识真理和可以幸福的能力;然而他却根本没有获得真理,无论是永恒的真理,还是满意的真理"。

——帕斯卡

#朱熹与《周易本义》#
《周易》是儒经,易学是儒教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刘歆、班固开始,《周易》被奉为儒经之首,易学在儒教经学中就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然而,它无论如何特殊,易学既在经学之数,也就服从着儒教经学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个普遍规律,就是不断对适应过去时代的经学做出适应新时代的诠释。儒经和一切被称为经的文献一样,都是过去时代所产生的文献,讲的都是过去的事情和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本身也在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因而,经中所说的原则,一定或多或少地不能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然而,经既然为经,就被认为是绝对真理,是一点也不能违背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用经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对之做出新的、甚至是违背经文本义的解释,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是释经者一定要完成的工作。对于《周易》来说,自然也是如此。易学,就是儒教学者不断进行的释经之学。易学的种种面貌,也都围绕着经学的内在矛盾展开。

易学的内在矛盾
作为经学之一的易学内在矛盾的展开,就是易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冯友兰先生说:《周易》都是一些空套子,可以套入各种不同的内容。其实,所有被称为经的东西都是如此,后人也总是不断填入各种各样原来没有的内容,对于《周易》,这种情况显得特别突出罢了。其原因是由于《周易》中的符号给了后人的解释以更大的自由度。然而这些符号起初也并非毫无内容的空套子,它们本有自己的含义,只是这些含义不易弄清罢了。加之后人对这些符号的随意解释,如朱熹所说是“颇为诸儒所乱”(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语),就更增加了弄清这些符号本义的难度。然而无论如何,经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使后人无法仅仅满足于过去的内容,而必然给它填入新的内容。

现存《易传》,可说是给《易经》填入的第一批新内容。在《易传》看来,《易经》是“弥纶天地之道”的书。而这个道的内容,又归结为“一阴一阳”。那么,《易经》所载,是不是就是天地之道,特别是一阴一阳之道?今天的学者自然能够做出判断,这不过是《易传》作者给《易经》这个套子里填充的新内容。

到了汉代,儒者认为《易经》是讲卦气的书。卦气说是汉代儒者给《易经》填充的新内容。王弼扫象数,扫掉了汉代许多解易原则,但有一条他没有扫掉,就是给《易经》填充上适合自己时代的新内容。这些新内容,就是所谓的义理之学,有无之辨。王弼易学影响深远。直到唐代,它还是儒者的标准读本。从宋代开始,一部分儒者继承汉代象数学,一部分儒者继承王弼讲义理。然而,宋代开始的象数学既不同于汉代象数学的内容,宋代易学所讲的义理也和王弼大相迳庭。相同的只有一条,都是在根据自己时代、甚至根据自己偏狭的理解,给《易经》填充新的内容。在这种风气下,出现了朱熹的《周易本义》。

朱熹对当时易学的不满
朱熹虽然是个儒者,但他对以往的易学极为不满。他反反复复地告诉自己的弟子们说,“易本为卜筮而作”,“易之作,本只是为卜筮”,“易本卜筮之书”……(《朱子语类》卷六十六)然而,后人却要从中推出许多道理来,所以他极为不满:

“如易,某便说道圣人只是为卜筮而作,不解有许多说话。但是此说难向人道,人不肯信。向来诸公力来与某辩,某煞费气力与他分析。而今思之,只好不说。只做放那里,信也得,不信也得,无许多气力分疏。”“伏羲也自纯朴,也不曾去理会许多事来。自他当时剔开这一个机,后世间生得许多事来,他也自不奈何,他也自不要得恁地。……今人却道圣人言理。而其中因有卜筮之说,他说理后,说从那卜筮上来做什么?若有人来与某辩,某只是不答。”(《朱子语类》卷六十六)

这一大段冗长的引文(其实原文比所引还长得多),都是朱熹在反反复复地辨明,易起初只是卜筮之书,后人硬要从中讲出许多道理来。那么,这些道理,也就不是圣人的,而是那些“后人”们加上的。一个“只好不说”,又一个“某只是不答”,足见朱熹对这样的易学的不满已经到了极端愤慨又无可奈何的程度。甚至因为这种易学的存在,使朱熹不敢用易来教人:“某不敢教人看易,为这物阔大,且不切己”。(同上书)那么,在这样的易学普遍流行、朱熹甚至无力与之分辨的时候,朱熹自己要做些什么呢?他要做的,就是弄清《周易》的本义。

朱熹对《周易》本义的探求
朱熹对前人解易的不满,一是“生出许多象数来”;二是“硬要从中讲出许多道理来”。也就是说,从汉代以来,无论是讲象数还是讲义理,在朱熹看来,都不是圣人的本义,而是后人的节外生枝。然而经是圣人之书,假如解经者所说不是圣人本义,却使人误认为那是圣人本义,岂不是要误人子弟,甚至祸国殃民?所以朱熹要一改前人之说,去探求《周易》的本义。朱熹所探求出的《周易》本义,第一是“易本卜筮之书”。其中没有那么多的象数说法,也没有那么多的义理。第二是“伏羲易,自作伏羲易看,是时未有一辞也。文王易,自作文王易;周公易,自作周公易;孔子易,自作孔子易看。必欲牵合作一意看,不得。”(《朱子语类》卷六十六)依朱熹所说,则不仅经是经,传是传,而且经中也是卦画是卦画,文辞是文辞。不过都在讲着自己的意思。卦爻辞所说,未必就是卦爻象的意思;至于《易传》所论,就更不必是卦爻辞的意思。依这样的理解,朱熹将自己对《周易》经传的解释定名为《周易本义》。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所论,才是圣人们的本义。

朱熹的《周易本义》与《周易》的本义

那么,朱熹追求《周易》本义的《周易本义》是否就是《周易》的本义呢?依朱熹说,伏羲见得一便是阳,二便是阴,于是画了卦,给人们“剔开这一机”。然而据今天学者的研究,则《易经》中就没有阴阳概念,至于卦画,就很难说本义就是阴和阳。依朱熹说,《河图》、《洛书》是画卦的根据,因而是《周易》的源头,据今天学者们的研究,黑白点《河图》、《洛书》是宋代的产物,根本不是画卦的根据。

卦画的意义是什么?它们从哪里来?这都是易学的基本问题。然而我们看到,在这些问题上,朱熹所说的本义,未必就是本义。那么,朱熹对卦爻象、辞的解释是否就是本义呢?依朱熹所说,六画卦也是伏羲所画,卦辞则是文王所作,爻辞周公所作,传则是孔子所作。这就是所谓“世历三古,人更四圣”之说。然而,今天的学者,也很少能够承认这个结论。也就是说,在今天的学者看来,朱熹的这个结论也不是本义。

在对经传文字的注释中,朱熹不仅采用了取象说,也采用了爻位说。比如:乾卦“初阳在下”,朱熹认为是“潜龙”之象;需卦初阳在下,却是“近于险之象”;大有卦也是初阳在下,其象又各不同,那么,周公系辞取象,有没有一定之规呢?这种取象的不一致,只能说明,爻辞不是由所谓取象而来。因此,朱熹此处所追求的本义也未必就是本义。至于义理,朱熹也说了许多。这些义理是不是圣人本义?朱熹对他人的指责也完全适用于他自己。类似情况不只一处。把这些综合起来,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追求本义的《周易本义》,所说未必就是本义。

追求《周易》本义的意义

那么,朱熹是否根本没有求得《周易》的本义呢?也不能这么说。

和以往的象数易学比较,朱熹讲爻位,但没有“生出许多象数来”;和以往的义理易学相比,朱熹讲含义,但没有“硬要从中讲出许多道理来”。他的注释不仅文字非常简明扼要,而且在那比较详细的地方,“也只是取可解的来解,如不可晓的也不曾说”。这是他对孔子解易原则的理解,也是他的《周易本义》所奉行的原则。

依据这个原则,《周易本义》所说,较为接近《周易》文字的本义,至少可以说,它较之以往的许多易学著作,比较更接近《周易》的本义。自然,这个结论,也只能从比较而来,因为我们无法认定那些就是《周易》的本义。而朱熹的《周易本义》之所以至今还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作为解易必备的参考书,不单是由于朱熹的权威,重要的是因为直至今日,学者们经过比较,认为《周易本义》所说,还是比较符合《周易》的本义。

然而,朱熹的《周易本义》,其意义不仅是为我们解易提供了一本优秀的参考书,而且还在于他以自己的学术实践,为我们做出了一个榜样。那就是:解易应该首先弄清易的本义。并且由此推广开来,可以说,对于一切传统文化典籍,研究者的首要任务,也是要弄清它们的本义。

《周易本义》与当代易学
重提《周易本义》,不仅是个纯学术问题,也是关乎人们思维方式的现实问题。那种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想当然地认为《周易》“是什么”,其中“有什么”的思维方式,那种一浪高过一浪的“解开千古之秘”的喧嚣,不仅危害着《周易》研究自身的健康发展,影响所及,它实在影响着人们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危害着整个民族精神。它使人淡化实事求是之风,助长哗众取宠之意,甚至给一些骗子制造可乘之机。

《周易》在古代是经,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或者说,人们的言行,必须从它的文字中寻找根据。因此,追求《周易》的本义不仅非常困难,而且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朱熹想求本义,但未能求得较多的本义,反而求到了不少非本义,其原因在此。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周易》,也是一切被称为经的东西的共同处境。它们的本义,只在有解释权的人们那里。

这不是说过去的解经者就没有解到经的本义,而是说,他们的目的,不是在追求本义,而是在做一种“创造性转化”的工作。假如他们没有解到一点本义,我们今天就更加无从着手。他们解到了本义,但是不以追求本义为目的。而当他们解到的本义违背他们现实需要的时候,他们宁可牺牲掉自己找到的本义。这种情况,对于研究古文化的学者,几乎是司空见惯。今天的情况不同了,《周易》已不再是指导人们言行的必要文献,我们应当借鉴朱熹的学风,弄清《周易》的本义,进而弄清易学,弄清整个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本义,并在这个基础上,来熔铸我们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李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世上,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别人笑笑自己,放轻松,给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快乐。这世上,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别人笑笑自己,放轻松,给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快乐。
  • 客厅和餐厅联通,家具都不奢华,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颜色和室内装修风格搭配完美。一大半的拍照都用来赚积分货币了。
  • #红色传承,福建如你#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暑期实践团-----泉州市就医便利性研究实践团聚焦社会就医“难”问题,为社会建设献一份力Day1 实践团将晋江作为课题
  • 其中最早6:00开始运营,最晚0:26结束,基本上已经达到地铁1号线,最小行车间隔的设计极限。这意味着深圳地铁,正式进入2分钟时代。
  • 从此,武雄叔夫妻的报应也开始来了。将小儿子的丧事处理妥当后,武雄叔的妻子因难以承受这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投环自尽了。
  • (每一称一拜)无限感恩、永远赞叹、至诚顶礼、身心供养、一心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无限感恩、永远赞叹、至诚顶礼、身心供养、一心皈依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无
  • 올해 농사의 성과적결속에로 추동하는 선전화들이 나왔다조선로동당출판사에서 올해 농사의 성과적결속을 위한 투쟁에로 전체 인민을 힘있게 불러일으키는
  • 130公里,那时候的漂洋过海来见你,却不曾想是最后一面……虽然充满了遗憾和悲伤,但是想想,一辈子能碰到一个两情相悦,是多么难得的一种幸运啊……You are m
  • 如今的相声界,最为观众熟知的就是郭德纲的德云社,刚进入相声这一行业的时候,郭德纲并不受人待见。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成为了相声界当红的前辈,还培养出了很多优秀
  •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一起飞!】 古代,有个先生死后才20天,其妻子便与先生的弟子入了洞房。正当二人宽衣之际,徒弟突然心口绞痛。妻子见此,急忙用斧头劈开了
  • 【#河南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橙色预警!】一、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2021 年 09 月 20 日 20 时至 09 月 21 日 20 时: 地质
  • #遇见镇原# 【神奇镇原潜夫山 王符植柏美名传】潜夫山公园位于镇原县城北约1公里处,距今约1900多年历史,因东汉末年著名思想家、政论家、哲学家王符在此隐居著书
  •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奉敕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
  • 不用明兰本草、你也是个消费者; 不做明兰本草、你还是个消费者; 换个牌子用,你就有经商的机会; 按部就班的生活,你也必须活着; 刷牙、洗脸、洗澡、洗头、洗衣服您
  • 一个人中秋节晚上吃烧鸟时 坐了8人桌 点了一个寿喜锅 两个串 后来进来的6个年轻人跟我同坐 点了满满当当一桌子 听着他们碰杯再讲着第二场还要去k歌 每次只有吃饭
  • #郭聪明[超话]#问:“现在几点了”? 追星不过是一场盛大的暗恋,你用尽全力去喜欢一个发光发热的人,而他却不一定知道你的名字,时过境迁,他娶妻生子,你长大嫁人
  • ⛪️终于来到向往很久的阿那亚啦,这是一座很有北欧风情的艺术小镇,而关于住宿方面,我们是选择了园区里的民宿,这样游玩起来会更加方便跟尽兴~来过的朋友跟我推荐了星辰
  • [爱你]7.呼噜睡觉的姿势也太可爱了!9.金发碧眼的不让麻麻工作的撒娇melon美钕子 (眼睛直发绿光)#合肥猫舍[超话]##金渐层猫舍##英短金渐层##金点银
  • 国际政治从来都是非常复杂的,希望加拿大通过此事弄清楚,任何时候,加拿大如果跟随美国损害中国企业、中国公民的利益和中国的国家利益,今天的中国都有足够的手段和资源,
  • 如果你有心推开一户人家进去,不经意间,你会看到很多刻写着岁月印痕的小物件;偶而,被日子打磨得平滑、泛着光亮的青石街面,有三三两两的孩子欢快的跳着皮筋,面对你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