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菩萨第二亲近处

(第一百四十九段)
【复次、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一篇是佛为我们讲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内容为“法华修证”,分总相和别相,共十九观,每一观都是法华三昧、都是成佛之道、都是定慧等持法。但能如法作观,可直入诸法实相,见自法身,成无上道,非常重要。
佛说:再次说明,菩萨摩诃萨在“初亲近处”的基础上,应予实证,进入禅门,在禅修中应常作如下观、即:
1、观“一切法空”:什么是一切法空呢?“一切法”在《百法明门》里归纳为百法,即: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
观一切法空就是用心王阿赖耶识起观,将前七识及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全部观空,因这一切法在心王中是本来就没有的,能有这样的观念,名观“一切法空”。其实这一切法是本来空,所谓“一切法”只是“无明”所生之幻有,为还其本来面目,修证上假名“观空”。
2、观“如实相”:将诸法观空后、即见诸法实相,实相即是空相。空中有实、实中显空;实为涅槃、涅槃无相、故名空相;观空相就是“观如实相。”
3、观“不颠倒”:“不颠倒”相对于颠倒,指凡夫、二乘所迷执的八种颠倒,略称八倒。即凡夫执有为生灭之法为“常、乐、我、净”;二乘行者执无为涅槃之法为“非常、非乐、非我、非净”,故又称为凡小八倒。即:
一、常颠倒:于世间无常之法而起常见。二、乐颠倒:世间五欲之乐皆是招苦之因,凡夫不明此理,妄计为乐。三、我颠倒:此身皆因四大假合而成,本无有我,凡夫不明此理,妄计为我。四、净颠倒:己身他身,具有五种不净,即:种子不净、住处不净、自体不净、外相不净、究竟不净。
一心行道之人,若能念念观察身心五种不净,功行纯熟,自可体证诸法无我,身心皆是幻化,入了不可得之境界,因此而证入一切法本自空寂之大自在禅。此一法门是观身心不净之法门,是破除我相之法,可证得我空。凡夫不明此理,妄生贪着,执五不净为净。
二乘人的四种颠倒即:一、无常颠倒:于如来常住法身,妄计有生灭变异之相。二、无乐颠倒:于涅槃清净之乐而计无乐。三、无我颠倒:于佛性真我之中妄计无我。四、无净颠倒:如来常住之身,非杂食身、非烦恼身、非血肉身、清净无染,二乘人不明此理,故计为不净。 观破这八种颠倒,就是“不颠倒”,成就“常、乐、我、净”四德,即得“不颠倒禅”。
4、观“不动”:打坐名身不动、无念名心不动。身不动是相、心不动是空;相是假、空是真;真假不二、中道如如;不见来去、不见生灭,是名“观不动”。
5、观“不退”:观二乘法不退于世间法、观大乘法不退于二乘法、观无为法不退失菩提心、观念念清净不退失般若智、观“心”无常不流转生死、观“念”无著得无生法忍;作如此观、是名“观不退”。
6、观“不转”:修戒定慧灭见思二惑、出离三界;不被生死轮回所流转。常作生灭观、不作生灭想;心不随念生、亦不随念灭;任运自然,是名观“不转”。
7、观“如虚空”:观身是幻身、心是幻心,身心俱幻,犹如虚空、了无所得,于了无所得中见真空,见真空即是见佛,做如此观,是名“观虚空”。
8、观“无所有性”:观五蕴身心,无一真实,如同他物,无有自性、无有他性、无有共性;无有因性、无有果性;一切皆幻、一切皆空,是名“观无所有性”。
9、观“一切语言道断”:真如自性不是语言所能说明和表达的,当离四句、绝百非。四句即:一、有;二、无;三、亦有亦无;四、非有非无。如果说有、是增益谤;如果说无、是损灭谤;如果说亦有亦无、是相违谤;如果说非有非无、是戏论谤。所以应远离这四句、名离四句。
绝百非即:以上四句中,每句演变“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便成十六句;十六句中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共成四十八句;每句分已起、未起,便成九十六句;再加根本四句、就成百句。
此四句百非、说的是一切言语。这一切言语全是虚妄,而“道”是真实不虚的,容不得半句虚妄。若有一言半句、即是“道断”;若离一切语言,即是“真道”。观“四句百非”就是“观一切语言道断”,得真常之乐。
10、观“不生”:“不生”指的是不生无明、不生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生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不生色相、不生空相、不生有相、不生无相;作如是观、是名“观不生”。
11、观“不出”:有出必有入、出入是幻法;真法无出入、无出入即是自性本空;自性本空就没有出入,作如是观、是名“观不出”。
12、观“不起”:不起为静、有起为动;动静非实、非实即假;有实则真、真中无假;假中显真、真假不二;归于自性、自性不动不静,作如是观、是名“观不起”。
13、观“无名”:世间法是“有名”、有名为“相”;出世间法是“无名”、无名为“空”。观世出世间一切法;非名、非相、非空、非有名、非有相、非有空,是名“观无名”。
14、观“无相”:观一切相、皆是虚妄,于虚妄中,见诸法实相,实相无相、即是涅槃妙心,作如是观、是名“观无相”。
15、观“实无所有”:观眼耳鼻舌身意、色身香味触法、六识心所及一切物相,皆是幻有,见幻有起万法,万法本自空寂,即见“真如”。真如本空,无一法可得、是名“观实无所有”。
16、观“无量”:观自性“非多非少、非大非小、非增非减”;再观法身,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无量无边,是名“观无量”。
17、观“无边”:观自性非远非近,非有边、非无边;再观涅槃妙心,含藏虚空宇宙,无有边际,是名“观无边”。
18、观“无碍”:观法身无形、纤尘不染;三界内外,既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随缘化现,来去自由,无一物可碍,是名“观无碍”。
19、观“无障”:观自性如虚空,一切色相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五阴十八界等种种法,尽皆空寂,无一法一物可生障碍,是名“观无障”。
以上所说“观一切法空”是“总相”、从“如实相”至“无障”共十八句是“别相”,总计十九相。此十九相起于无明,依于因缘,从颠倒妄想所生,故名“但以因缘有”。此十九相本为十九空,即一切法空,作此十九空观,即与道相应,合于中道,是真禅修、是《法华经》的实证处。所以说:常常乐于观如是法相者,名为菩萨摩诃萨的“第二亲近处”。这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如下:

六度 ( 上 )

六度也叫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 “ 到彼岸 ” 的意思,

六度,就是六种从烦恼到觉悟、从此岸到彼岸的方法。

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
( 智慧 ),

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心、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
( 邪见 )。

六度是三学的延伸和发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四度为戒学,禅定为定学,般若为慧学。

六度分有“ 事六度 ”和“ 理六度 ” 。

亦即是“ 事修 ”和“ 理修 ”两种。

什么叫做事修和理修呢?

事修和理修是着相与不着相而言的。

事修即是所作所为的善法皆念念在心,便是着相而修了,这样叫做“ 事修 ”,是修世间善法,可得世间善报,是不能出世间的。

理修是指所做所为的善法,以“ 三轮体空 ”作观,不着于“ 人、我、法相 ”,是名为“ 理修 ”,这是出世间的。

无相修的善法,能够了生死,证涅盘的。

( 1 )布施。

布施就是施舍和给予。

《大智度论》将布施分为三种,

“ 财施、法施、无畏施,以三施对治悭贪,除却贫穷。”

凡以物质利益如钱财等施与大众的叫做财施,

一切身外物称为外财,同时受布施者也解决了物质上
( 外在、非精神上 )的匮乏,

所以财施也称外施;

帮助众生使他们不害怕,无恐怖,无灾害,叫无畏施,

由于无畏施是帮助受布施者解除内在的痛苦,所以也叫内施;

以世间的善法以及佛陀所宣扬的宇宙人生的真理来告知大众,使人们修善断恶,离苦得乐,乃至涅盘,称为法施。

《大智度论》还将布施分为净施和不净施。

净施就是只求解脱涅盘、不为名利等世间福报而行的布施;

不净施则是指以妄心求福报而行的布施。

布施是修行的第一步,作为六度之首,它是三学中戒的延伸,布施是属于戒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布施就是戒贪。

在自利来说,可以治灭三毒中的贪、增长自己的福德智慧;

在利他来说,则可以除却贫穷,增长众生的福德智慧。

布施与无相无为相应,即为解脱道,与菩提心相应,即为菩萨道。

( 2 )持戒。

持戒就是防非止恶 清净身心。

持戒是修学布施、减少悭贪之心后的自然趋势,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四度是三学中戒学的延伸和弘扬,

布施是为持戒做准备、

忍辱是对持戒的要求,

精进是持戒的结果或程度,

而持戒则是这四度的核心。

持戒能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

“ 举要言之:

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 。

持戒有三种,律仪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

律仪戒,就是佛陀所制定的各种戒律,

这些戒律是要防止做坏事,是防非止恶的戒法。

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都属于律仪戒。

律仪戒可以防止坠落,杜绝各种侵犯众生的恶行,

戒掉我们的烦恼,还可以度毁犯的恶行为。

摄善法戒,就是发愿行一切善法,如果不这样做,就是犯戒和过失,

可见,摄善法戒比律仪戒的要求要更高,不仅不做恶事、还必须要做善事才算不犯戒。

善法有六度万行,称为菩萨学处。

饶益有情戒,就是利益众生之心,

即发心行菩萨道、发利益一切众生之心、

以一切善法、资财、神通等来利益有情,

如果有了不想利益众生的心念,就是犯戒,应立即戒掉此恶心。

可见,饶益有情戒比摄善法戒的要求更高一些,不仅要不做恶事、但行好事,还要时时有利益众生的心。

菩萨最根本的戒就是饶益有情戒,就是一切为了利益大众,其余所有戒条都要服从这一条。

( 3 )忍辱。

忍辱即安忍、安于忍耐,

就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忍受毁骂打击,以及饥寒等苦,

" 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 ,终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

忍辱可以自利利人、自行化人、消除业障、培植福德、修清净心、有利于持戒、得定、

“ 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 ” ,

最终度到无烦恼的生死解脱的彼岸。

一般将忍辱分为生忍、法忍、无生法忍三种。

生忍

( 耐怨害忍 ),

就是忍耐众生对自己的怨恨、辱骂、侮辱等等伤害。

法忍

( 安受苦忍 ),

就是在修道的过程中,应忍受饥、渴、寒、热、天灾人祸、疾病等世间的一切苦楚困境。

与生忍相比,法忍不只是对人,而要对生理、自然、人事等各种各样的苦难。

如果生忍和法忍能做到,并安然不动,就叫忍辱地。

无生法忍

( 谛察法忍 ),

就是彻底认识空相、实相的真理并能坚信、持守,

即对“ 一切法不生不灭 ”的道理能够确切地掌握、坚守,

“ 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 ” ,

“ 从境为名,理寂不起,称曰无生;

慧安此理,名无生忍 ” 。

可见,无生法忍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性之忍,是把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道理上,对其坚信和忍耐。

( 4 )精进。

精进,就是为了自度度他、自觉觉他、断恶修善的事业而不懈的努力、上进,勤勤恳恳而不生懒惰、涣散、懈怠。

勤断一切恶叫断精进,勤修一切善叫修精进,努力上求佛国、下化众生叫求化精进。

一个人的生命、体力是有限的,但却能有无限的力量,这就是精进的缘故,

圣严法师说,有精进心的人,心理一定是健康的,即使身体有病,还是法喜充满,

没有精进心的人,就算身体没病,心理却是有病的,因为他的烦恼一定很多。

“ 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 ” ,障碍修行的一切障缘都可以称为魔,而破除这些烦恼魔障,都需要精进。

《成唯识论》将精进分为披甲精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三种。

被甲精进就是说像被了宝甲一样,不畏惧种种艰难,披荆斩棘,难行能行,愿力无穷。

摄善精进是指勤修一切善法而永不疲倦,修持各种正道善法全力以赴,永不疲倦。

利乐精进就是利益和度化众生永不疲倦,无边众生誓愿度,为了普度众生,利乐世人,不辞千辛万苦。

三十七道品共有七类项目,每个项目都有精进的内容。

《大乘庄严论》归纳出六种精进,

一是增减精进,说明四正勤的精进;

二是增上精进,说明五根的精进;

三是舍障精进,说明五力的精进;

四是入真精进,说明七菩提分( 觉支 )的精进;

五是转依精进,说明八正道的精进;

六是大利精进,说明六度的精进。

精进也可表程度,是一种精神,所以说它通六度,

比如有的布施甚至连自己的生命、财物、妻子、子女等一切都布施,

这种彻底的布施就可叫布施精进,持戒也是,

一切微细地戒律都不犯的,就可叫做持戒精进。

当然,精进并不是用一种掉举冲动的心态,过分地勇猛前进,着相地努力,

就像琴弦绷得太紧容易断一样,只有在中道、不着相这两个前提下的断恶修善行为,才称得上精进。

( 5 )禅定。

禅定,梵语禅那,就是静虑、寂照的意思,

专注一境,内心平静,明心见性,不生昏沉、杂乱的烦恼。

把心专注在一种境界上就是止,止在一个境界上,久而久之,就会得定。

《坛经》说“ 何名禅定?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外若著相,内心即乱。

外若离相,心即不乱。

-- 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禅定能度脱散乱的心,消除心性散乱、妄想纷飞、心猿意马、到处奔驰、刹那刹那、念念不停的涣散迷乱状态。

“ 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 ” ,

念是正念相续,因为有定力才能正念相续,

慧是智慧,有正定就能产生智慧,有智慧才能断除烦恼,生起轻安,

轻安是身心进入一种非常轻松、和谐、快乐的状态。

《大智度论》说,“ 菩萨因此发大慈悲心,欲以常乐涅槃利益众生。

此常乐涅槃,从实智慧生。

实智慧,从一心禅定生。

譬如燃灯,灯虽能燃,在大风中不能为用。

会置之密室,其用乃全,散心中智慧,亦如是。

若无禅定静室,虽有智慧,其用不全。

得禅定则实智慧生。

以是故,菩萨虽离众生,远在静处,求得禅定,以禅定清净故,智慧亦净。

譬如油炷净故,其明亦净。

以是故,欲得净智慧者,行此禅定。

复次,若求世间近事,不能专心,则事业不成;

何况甚深佛道而不用禅定。

禅定名摄诸乱心。

乱心轻飘,甚于鸿毛驰散不停,驶过疾风;

不可制止,剧于猕猴;

暂现转灭,甚于掣电。

心相如是,不可禁止。

若欲制之,非禅不定。”

禅定是六度中的枢纽,连接前四度和第六度般若,静能生“ 定 ” ,虑能生“ 慧 ” ,

一切功德都是在定的基础上生起,要获得般若、证得菩提,必须通过禅定,这个环节把握不好,就无法获得般若

( 智慧 ),

最终无法解脱。

禅定和中国的禅宗不一样,

禅定是一种定学、从定入手,

禅宗则是一种慧学、直接从慧入手,

应该说禅宗是对禅定的一种违反。

定是佛法与外道所共有的,不是佛法特有的,

像古印度的外道,中国的道家,

还有现在社会上练气功的人,也都修禅定,也能进入禅定状态。

禅定可以引发神通,像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等等,

这也是佛法与外道所共有的,都能修得。

佛法所特有的是观、慧。

像无常观、无我观、缘起观、空观等等,这些修观的方法是佛法所特有的,

因此佛法所说的定,是止观双修,不可偏废,修止的同时,还要修观,修观之后,才能引发智慧。

如果光修禅定,而没有佛法的观,就无法获得智慧和认识,

虽然禅定功夫很深,但却没有用,不能解除烦恼。

只有这种修观得慧的禅定,才是佛教六度的禅定,才可以称为禅定波罗蜜,慧、解脱涅磐、度化众生是它的目的所在,

如果为了神通、特异功能等而修禅定,那都不是佛道。

至心顶礼佛德师恩

色身无常,病痛难逃,但是法身清净,所以修行很重要。为什么我们的修行不能得力,不是因为色身的病痛,而是理障。不是道理不懂叫理障。是如来藏的法种子没有启动,不能如理作意。如果我们真能信受如来自性,如来藏正法,难道生了病就不能修法了吗?那世尊住世时为什么要示现病痛缠身。身体不舒服应思惟:“身体是四大假合,病痛的觉受不是来自如来自性,而是阿赖耶识的种子现前。”
阿赖耶识的烦恼种子为什么执持不忘。不是为了让我们痛苦,烦恼,堕落的。
有一种力量可令它执持,必有一种力量可令它转化。止观三昧可以在烦恼藏中直显如來藏。
修行人病痛时应如理作意:“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以己之疾,悯于彼疾。当作医王,疗治众病。”
我们修行是为了悟明实相,自觉觉人,如果能够如理作意,如来藏又怎么会不成全我们这个因缘呢?
先生慈示:
如果每天能修3-4个小时止观,经过半年到一年内,色身一定会发生改变,身体会开始往好的方向调整。当体质调整过来后,才能够继续承载你往更长时间的方向修。有人修一个多小时心就散乱了,其实不止是心的问题那么单纯,是因为色身的业力无法继续承载他往下修持,这就要把色身的能量先调节好,即把地、水、火、风四大功能重新激发起来,透过四大能量功能来支撑我们心力的部分能坚持更长的时间,同时把我们隐伏在身上那些老化的、隐性的疾病重新调整过来。
这色身四大的转变会伴随我们修止观逐渐深入的过程中逐渐地发起,这也是如来藏的功能之一,一个人要脱胎换骨,悟明实相,外相的能量没有转换,是不可能的。

心捨貪欲水大轉
心捨嗔欲火大轉
心捨癡欲風大轉
心捨慢欲地大轉
心法貪嗔癡慢
色法地水火風
轉盡時俱解脱
道應有証受証量功德。
当我们在对法义的理解,其实如果没有这种实修的体验,我们可能很难触及到佛陀当时所开演的并不是属于语言文字层次的内容。法它所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就是能量,是无法定义的能量,这种能量把它引到所谓的解脱道就是解脱力,把它引到菩提道就叫作三昧力。不管是解脱道中的解脱力或是菩萨道中所谈的三昧力,其实都是法的作用。法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以两种形式来表现,因为法都有两个属性:一者色法,一者心法。

色法就是四大所对应的这些山河大地,一切草木,通称为四大。而四大能各自安住于各自的能量的界面,其中有一个空。空就是一种形容,形容能量与能量之间各自有各自的所处的边际,而不会互相形成干扰和作用。这个既共存又不干扰又能够形成恒定的方式在存在,并能产生种种功能,名之为空。所以以四大的色法而言,名为空相,因有空相故,故有四大,故有山河大地一切草木。

以心法而言,就是从我们所知道的非物质层次、非能够透过我们的感官感觉系统所对应的,我们把它称为所谓思量层次,意识层次,这名之为心法。而心法能够显现是因为里面也有一个空,比如,我们能够同时胡思乱想很多东西,但眼睛依然可以了别,耳朵还能够听到,为什么会容纳那么多的作用同时分头俱现?因为里面有一个空,佛陀把它名为空性。即是要来解释一种作用。我们的六识乃至我们的意根的作用,能够在同一刹那同时俱显,而彼此还能完成各自的功能互不扰乱。眼睛对应色尘,耳朵对应声尘,不会扰乱,不会耳朵变成看,眼睛变成听,味觉在舌,触觉在声,能够各自非常清晰去完成传递、反馈与作用。为什么它能够和谐的共处在一个层次去作用?佛陀用一个空来作解释,叫空性。

一个空性,一个空相,结果后来人不理解其中的真谛,把空相当成修行,把空性当成证悟,就形成了对法义理解上的错误。
讲到色法跟心法,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修行是真正的如法,它一定就能够真实去开显能量。各位要知道,法就是能量,所以法就是力,叫作法力,一个人的想法可以改变很多人,想法中有力量,所以法就是力,叫法力。
我们的修行如法不如法,只要用两点来检测:第一,色身四大能量有没有发起?第二,我们那个心所对应的思量有没有转变?这是检测修行如法不如法的关键,如就是相应,就是契入,既然是相应是契入就一定会产生真实的觉受,这种觉受名为三昧。这个契入相应是指契入到我们的法性,所以佛陀当时讲法时用法这个能量来作为介绍,就讲出了法体、法性、法相。

法体就名为法身,法性就是如如(真如),法相就是八识,在这每一个层次把它细分后,整个修行的轨道就现前,那个轨道现前,我们就知道过程跟终点会是什么。你就明白契入是什么?整个修行就如理了,就不会不如理了。也就是我们没办法相应的是如如,因为如如是法则,一种没有办法去界定的法则,没有办法去解释的法则。人类一般的法则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一种法则是没办法解释的,它本自存在,非是设定的,就是如如。

我们修证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是一个如如的过程,这不是一个你想咋修就咋修的。可是现在就是这种环境,拿着一本经典就各演各的剧,各说各的词,这叫戏说,跟戏说古装剧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这个误区里面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修行方式,现在我们必须重新回归,回归到当时佛陀在这近50年的弘法岁月,究竟他从兜率天下生到娑婆世界,为娑婆世界的有情众生到底开示了什么是对应我们有情众生所需求的?这个必须要很清楚的了解。

讲到法、法力、法力的作用,如果如法,它就会在色法上在心法上起作用,因为色法跟心法都是由真如性所摄持。心法不是来摄持色法的,很多人以为色法是心法在摄持,其实错了。如果色法是心法来摄持,是心在作主。如果是心法可以决定色法,为什么大家都想要健康美丽长寿却做不到,这个是很简单的逻辑,为什么还抓住心不放?这个心也不是真正的作主。为什么会有这种误区?会被一种错误思维灌输,叫八识心王。八识心王就是认为这个心就是王就是最大,它是统率,结果就把这个心牢牢抓住了。尤其中国人最对心特别有认知,所以把正心作为一切根本,因此到了我们这个翻译过程中就一直强化这个心的定义跟属性,结果导到佛法来修行也被误了,其实不是这回事,真正的不是在心,是在如如。如如才是心的根源,是色法跟心法的根源,也就是如如的法性才是诸法的起源。万法之源在于如如自性,所以六祖才讲:‘’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怀念的可能是拥有坐在教室里放肆发呆和惬意着的权力,是恰好的天气而我又恰好坐在窗边恰好可以吹着风,是转眼即可见的那抹绿,是我即将21岁的初夏,是我开始倒数一年的
  • 事由:有位东北哥们,禅修十年,练出了,可以运气帮人治“丙”可见有一定道行了。最简单的说法,道:修炼阳神。
  • 七、以上假设,基于Q3与Q2煤价一样,且Q4与Q1一样进行分析,实际上Q3~Q4煤价可能比假设还高,故预测全年业绩为116.9~130亿元之间,分红超6成,每股
  •   10日凌晨的殴打女子案,发生在老汉城烧烤店,11日中午时分,周边的店开着门营业,老汉城烧烤店铁卷帘门关着,堆放在一旁的十几个装啤酒的塑料箱子十分扎眼。10
  • 人生真正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通过学佛修行,我们能够看淡、放下绝大多数东西,每天保持最好的心态——平常心,即内心的平静和安定,自在快乐,无忧无
  • 兰州市本地、外地号牌9座(不含)以下的小型及微型载客汽车车牌尾号为3、8的车辆7:30-20:00禁止在兰州市主城区限行区域内通行,请提前安排好出行方式以及时间
  • 隐秘和无证都是男主杀疯了,律师啊?参考了什么啊啊啊啊啊啊啊,(萨拉曼卡家族:缅甸地区的样子)啊啊别让我笑死了啊啊啊啊!
  • #扬州日报# 扬州银保监分局引导辖内保险机构聚焦农业发展,今年一季度——53亿风险保障护航乡村振兴我市已实现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全覆盖本报讯 (通讯员
  • 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录个视频[兔子]不要做一个廉价的人1、无论任何关系,只要别人没有考虑过你的感受和利益,你就该及时止损了。#遇见美好##爱情##拯救不开心##情感
  • #任嘉伦[超话]#     We  look  adorable[耶]而立之年留给自己的纯净之地[haha]生活不止诗和远方[爱你]还有偶尔迸发的赤子之心[打c
  • 1.“我偷偷的碰了你一下,却不料你如蒲公英散开,此后到处都是你的模样。 1.“我偷偷的碰了你一下,却不料你如蒲公英散开,此后到处都是你的模样。
  • 你见过哪个穷人家的孩子是一步一步从零慢慢到一的 都是抓住机会 一两年就赚到了后半辈子的财富 富在术数 不在劳身 祥子到死都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为什么经历过的人
  • オフショットとか懐かしい画像とかのせてみよう…マイクを前にすると、いつだって姿勢が伸びます☺️お仕事だいすき#インスタ##ありがとう##フォロワー##音乐[超话
  • 平凡,美丽!它们在路边、草坪、山野中自由生长,没有华丽的衣袍,也没有雍容华贵的举止,但它们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 目前现 价5.07元,流通 市值42.64亿元,每票净Z产高达9.85元,换手率18.00%,MACD上穿0轴,红柱逐渐变长,底部已经盘整4年,一触即发!【南阳
  • 10.人家减肥是减腰,你为啥从脑子开始。10.人家减肥是减腰,你为啥从脑子开始。
  • #刘宇宁魏劭##刘宇宁折腰# #摩登兄弟[超话]#"诗人都写不出来的爱意,但我在你身上展现了.Poets can't write love, but
  • 一池夏天文/文宗禄(四川)一圈蝉鸣跳跃着绿叶青蛙不甘示弱鼓起腮帮莲花羡慕蝴蝶缘来缘往天空来的每一束光心都遇得见一池温暖天匹地配朝朝暮暮仿佛在红尘之外夏天一回来岁
  • 我想除了些许勇气,大约是真馋……在不断失败中累积经验才是做饭好吃的秘诀,而万物皆如此,从来都没有完美,但爱➕勇敢才是秘密配方,没关系~一切都可以重来~万一不好吃
  • #范总[超话]#The DAO is Ready In an effort to speed things up, we only released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