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身性
索罗斯的核心投资理论就是所谓“反身理论”。简单来说,反身理论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与投资者的关系是: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和对市场的了解,来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改变了市场原来可能出现的走势,二者不断地相互影响。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人掌握到完整资讯,再加上投资者同时会因个别问题影响到其认知,令其对市场产生“偏见”。


什么是反身性理论?

反身性理论最初见到是在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一书中,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说,这本书确实有点晦涩,主要是其中很多运用了哲学的说法来解释经济学、金融市场的一些投资者行为,而哲学是最让我头疼的。

我先摘取这本书中对“反身性”的解释,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反身性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在任何包含有思维参与者的情景中,参与者的思想和现实情况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思考者试图去了解真实的情况,另一方面他们试图获得一个他们想象中的结果。这两种过程起到的作用相反:在求知的过程中,现实是已知量,然而在参与的过程中,参与者的思想成了已知量。在提出哪些是已知的而哪些是未知的时候,这两种作用会相互干涉。我将这种两个作用间互相干涉称之为'反身性'。

我们从“以物换物”的原始市场来理解一下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

假如说在市场中,我们认为一头牛可以换一头羊,这是我们在市场中对“交换”的预期意识,若碰到认为一头羊可以换一头牛的人,那么就可以完成交易。因此在市场上交易的,实际上是我们的预期。

每一个人都是市场的参与者,而每一个人都会根据市场反应最初自己的预期,而这些预期的总和就会构成一个市场的交易,也就是说我们受市场的影响,但反过来我们也会影响市场。

这就是反身性理论。

我们常常听到索罗斯的一句名言“市场永远是错的”,但这句话真实的含义或许是,“我们对市场的理解永远是错的”。

“反身性理论”告诉我们,市场作为整体,永远包含比个体多的信息,多到足以保证其自身作出最正确的分配。我们的个体意识,作为整体意识中的一份子,是永远无法认识到整体的意识。

这就像我们的眼睛虽然长在脑袋上,却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因为一旦我们想看后脑勺而转头,后脑勺也同时跟着移动使我们看不到。

过去,我们总以为是因为自己懂得不够多,才导致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而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告诉我们,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的足够多,来作出绝对正确的判断——因为当我们开始理解市场时,市场就已经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样子了。


反身性理论如何应用?

可以说,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的理论,很多人讲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但最难的就是将理论学以致用,索罗斯伟大之处不在于他提出了反身性理论,而是他能够娴熟地运用到投资实践中,并真的赚到了钱。

对于索罗斯来说,反身性是理解盛衰过程的关键,他曾这样写道:“只有在市场价格影响了被认为反映在市场价格上的所谓基本面的时候,盛衰过程才会出现。”

他的方法是寻找“市场先生”的认识与基本现实大相径庭的情形。

正如他所写道的:“我们不应该不理会变化,反而应该正视变化,使变化成为分析中的焦点。”

如果索罗斯发现了正控制着市场的反身进程,他就会确信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价格将变得比大多数人使用标准分析框架所预测的价格高得多,或是低得多。

而索罗斯早就用他的市场哲学辨明了市场趋势,在其他人跟风之前就布置好了自己的阵地。

他最早是在双鹰基金的操作中运用了其反射性理论,“这时我开始运用自己的盛衰反射性理论,我的哲学有了实际用处。”下面我用索罗斯的两个实战案例给大家分析一下,动态和反馈的这个反身性理论到底是怎么“炼金”的。

索罗斯第一大规模把理论应用到实务上,是在60年代的企业并购热潮中,并且他在热潮上升和消退时都赚到了钱。

后来他专门解释复盘了那段时间的操作。

兴盛时期开始后,很多公司知道如何通过并购创造每股盈余增长。

他断定这种基本趋势已经开始,因为很多高科技国防承包商知道,他们靠冷战时期国防预算大增而刺激的惊人增长率,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于是就靠并购其他公司,作为避险手段。

这种方式的扩张促成了高增长和盈余增长,并且出乎了人们的预料。

于是,更多公司跟进,采用这种手段。

市场反应热烈,让推动并购的公司股价上涨,每股盈余也到了失衡的地步,这样就形成了流行偏颇。

流行偏颇受基本趋势强化,这两种因素又刺激集团企业股价上涨,进一步推升了偏颇和趋势。

后来,开始出现大企业并购比较差的公司,并且也会导致每股盈余增长,大家纷纷效仿,导致不少差劲的公司也追求并购。

新会计技巧的发展以及基金经理人推波助澜,使这种流行偏颇进一步加强。

对于索罗斯来说,这些都不足为奇,他写道:“世界照着我描写的程序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种热潮的基础是错误的观念。为了维持动力,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到达极限后就会结束。最后,这种程序会逆转,每股盈余主导股价的力量逐渐消失,集团企业的繁荣就走向衰退之途。”

于是,索罗斯利用机会在并购热潮发展到高峰时,作空已经达到顶点的股票,获得了丰硕的利润。

第二个例子是大家应该都知道的,索罗斯在1997年狙击泰铢,在亚洲金融市场掀起腥风血雨的战役。其实这里的原理也是一样的,他只不过就是利用了负的反身性。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咱们都知道,“亚洲四小龙”起飞,全球就出现了一种认知——“东亚奇迹”。这么强大的认知在市场上就加速了对这些市场的乐观预期,导致这些国家的币值不断地创出新高。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索罗斯仔细分析之后,认为正反馈的机制进入了一个非常脆弱的阶段,只要市场有足够强的负面信号,就可以中断这个过程,转入一个负反馈。

于是,他就选了最脆弱的泰铢下手,募集了数百亿美金,开始做空泰铢。有一天甚至让泰铢的下跌幅度超过了17%。这么一个强的信号就使得市场的正反馈不但被打断,反而迅速地转向,形成了负反馈,市场上形成了恐慌性的抛售。预期从“乐观”转为“悲观”,甚至转为“超级恐慌”。泰铢的失守继而导致了市场对整个东南亚货币的预期扭转,短短几个月,负反馈迅速地蔓延开来,形成了一个多米诺骨牌的形式。

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索罗斯从这个负反馈机制中又赚取了上百亿美金。


反身性理论的启示

从这两个例子中,你会发现,“市场”在索罗斯的脑子里从来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变化,互相反馈”的演变过程——他投资的成就,都是基于对这样一个循环的深刻理解。

他这种想法其实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讲很有意义,我们要理解:无论在什么时点上,市场总是会显出一定的偏向的,而且这种偏向会影响到它预期的事件。也就是说,市场的观点和市场价格是一个内生的关系,价格被观点倾向所塑造,观点和倾向被价格所加强或改变。

所以对个人来讲,投资是要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在我们决策的过程中间,其实我们特别容易陷入一个静态分析的窠臼。比如说“某个价位买某个产品”,其实这种表述就特别静态,咱们真正要分析的是,市场动态演化的可能方向。

当然了,可能有同学会问,既然市场是动态的,那么所有静态的分析还有什么用?你要想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所学到的均衡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动态演化的出发点。如果你连出发点都没有,你的动态也不知道从何开始。比如说我们之前说的“不要奢望能抄在谷底,卖在高点”,那么对谷底和高点的把握,其实就是基于假想的均衡,然后运用反身性原则来作出判断。

推荐阅读:

索罗斯投资哲学

索罗斯的交易理念

彼得·林奇投资法则

菲利普·费雪投资原则

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理论

芒格价值投资理念

巴菲特投资哲学理念的精髓

反身性
索罗斯的核心投资理论就是所谓“反身理论”。简单来说,反身理论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与投资者的关系是: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和对市场的了解,来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改变了市场原来可能出现的走势,二者不断地相互影响。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人掌握到完整资讯,再加上投资者同时会因个别问题影响到其认知,令其对市场产生“偏见”。


什么是反身性理论?

反身性理论最初见到是在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一书中,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说,这本书确实有点晦涩,主要是其中很多运用了哲学的说法来解释经济学、金融市场的一些投资者行为,而哲学是最让我头疼的。

我先摘取这本书中对“反身性”的解释,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反身性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在任何包含有思维参与者的情景中,参与者的思想和现实情况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思考者试图去了解真实的情况,另一方面他们试图获得一个他们想象中的结果。这两种过程起到的作用相反:在求知的过程中,现实是已知量,然而在参与的过程中,参与者的思想成了已知量。在提出哪些是已知的而哪些是未知的时候,这两种作用会相互干涉。我将这种两个作用间互相干涉称之为'反身性'。

我们从“以物换物”的原始市场来理解一下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

假如说在市场中,我们认为一头牛可以换一头羊,这是我们在市场中对“交换”的预期意识,若碰到认为一头羊可以换一头牛的人,那么就可以完成交易。因此在市场上交易的,实际上是我们的预期。

每一个人都是市场的参与者,而每一个人都会根据市场反应最初自己的预期,而这些预期的总和就会构成一个市场的交易,也就是说我们受市场的影响,但反过来我们也会影响市场。

这就是反身性理论。

我们常常听到索罗斯的一句名言“市场永远是错的”,但这句话真实的含义或许是,“我们对市场的理解永远是错的”。

“反身性理论”告诉我们,市场作为整体,永远包含比个体多的信息,多到足以保证其自身作出最正确的分配。我们的个体意识,作为整体意识中的一份子,是永远无法认识到整体的意识。

这就像我们的眼睛虽然长在脑袋上,却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因为一旦我们想看后脑勺而转头,后脑勺也同时跟着移动使我们看不到。

过去,我们总以为是因为自己懂得不够多,才导致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而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告诉我们,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的足够多,来作出绝对正确的判断——因为当我们开始理解市场时,市场就已经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样子了。


反身性理论如何应用?

可以说,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的理论,很多人讲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但最难的就是将理论学以致用,索罗斯伟大之处不在于他提出了反身性理论,而是他能够娴熟地运用到投资实践中,并真的赚到了钱。

对于索罗斯来说,反身性是理解盛衰过程的关键,他曾这样写道:“只有在市场价格影响了被认为反映在市场价格上的所谓基本面的时候,盛衰过程才会出现。”

他的方法是寻找“市场先生”的认识与基本现实大相径庭的情形。

正如他所写道的:“我们不应该不理会变化,反而应该正视变化,使变化成为分析中的焦点。”

如果索罗斯发现了正控制着市场的反身进程,他就会确信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价格将变得比大多数人使用标准分析框架所预测的价格高得多,或是低得多。

而索罗斯早就用他的市场哲学辨明了市场趋势,在其他人跟风之前就布置好了自己的阵地。

他最早是在双鹰基金的操作中运用了其反射性理论,“这时我开始运用自己的盛衰反射性理论,我的哲学有了实际用处。”下面我用索罗斯的两个实战案例给大家分析一下,动态和反馈的这个反身性理论到底是怎么“炼金”的。

索罗斯第一大规模把理论应用到实务上,是在60年代的企业并购热潮中,并且他在热潮上升和消退时都赚到了钱。

后来他专门解释复盘了那段时间的操作。

兴盛时期开始后,很多公司知道如何通过并购创造每股盈余增长。

他断定这种基本趋势已经开始,因为很多高科技国防承包商知道,他们靠冷战时期国防预算大增而刺激的惊人增长率,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于是就靠并购其他公司,作为避险手段。

这种方式的扩张促成了高增长和盈余增长,并且出乎了人们的预料。

于是,更多公司跟进,采用这种手段。

市场反应热烈,让推动并购的公司股价上涨,每股盈余也到了失衡的地步,这样就形成了流行偏颇。

流行偏颇受基本趋势强化,这两种因素又刺激集团企业股价上涨,进一步推升了偏颇和趋势。

后来,开始出现大企业并购比较差的公司,并且也会导致每股盈余增长,大家纷纷效仿,导致不少差劲的公司也追求并购。

新会计技巧的发展以及基金经理人推波助澜,使这种流行偏颇进一步加强。

对于索罗斯来说,这些都不足为奇,他写道:“世界照着我描写的程序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种热潮的基础是错误的观念。为了维持动力,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到达极限后就会结束。最后,这种程序会逆转,每股盈余主导股价的力量逐渐消失,集团企业的繁荣就走向衰退之途。”

于是,索罗斯利用机会在并购热潮发展到高峰时,作空已经达到顶点的股票,获得了丰硕的利润。

第二个例子是大家应该都知道的,索罗斯在1997年狙击泰铢,在亚洲金融市场掀起腥风血雨的战役。其实这里的原理也是一样的,他只不过就是利用了负的反身性。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咱们都知道,“亚洲四小龙”起飞,全球就出现了一种认知——“东亚奇迹”。这么强大的认知在市场上就加速了对这些市场的乐观预期,导致这些国家的币值不断地创出新高。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索罗斯仔细分析之后,认为正反馈的机制进入了一个非常脆弱的阶段,只要市场有足够强的负面信号,就可以中断这个过程,转入一个负反馈。

于是,他就选了最脆弱的泰铢下手,募集了数百亿美金,开始做空泰铢。有一天甚至让泰铢的下跌幅度超过了17%。这么一个强的信号就使得市场的正反馈不但被打断,反而迅速地转向,形成了负反馈,市场上形成了恐慌性的抛售。预期从“乐观”转为“悲观”,甚至转为“超级恐慌”。泰铢的失守继而导致了市场对整个东南亚货币的预期扭转,短短几个月,负反馈迅速地蔓延开来,形成了一个多米诺骨牌的形式。

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索罗斯从这个负反馈机制中又赚取了上百亿美金。


反身性理论的启示

从这两个例子中,你会发现,“市场”在索罗斯的脑子里从来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变化,互相反馈”的演变过程——他投资的成就,都是基于对这样一个循环的深刻理解。

他这种想法其实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讲很有意义,我们要理解:无论在什么时点上,市场总是会显出一定的偏向的,而且这种偏向会影响到它预期的事件。也就是说,市场的观点和市场价格是一个内生的关系,价格被观点倾向所塑造,观点和倾向被价格所加强或改变。

所以对个人来讲,投资是要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在我们决策的过程中间,其实我们特别容易陷入一个静态分析的窠臼。比如说“某个价位买某个产品”,其实这种表述就特别静态,咱们真正要分析的是,市场动态演化的可能方向。

当然了,可能有同学会问,既然市场是动态的,那么所有静态的分析还有什么用?你要想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所学到的均衡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动态演化的出发点。如果你连出发点都没有,你的动态也不知道从何开始。比如说我们之前说的“不要奢望能抄在谷底,卖在高点”,那么对谷底和高点的把握,其实就是基于假想的均衡,然后运用反身性原则来作出判断。

推荐阅读:

索罗斯投资哲学

索罗斯的交易理念

彼得·林奇投资法则

菲利普·费雪投资原则

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理论

芒格价值投资理念

巴菲特投资哲学理念的精髓

【AAA(重制)】
黄转白化器-Astaroth
将人格记忆和经验向下转化的过程中。
1.构成其基本的“人类”特质分析归类
2.从其中过滤提取内在清洁能源以供基础运作
3.将特质与性格成分分离,便可进一步向下将贵金属转化为“无个性”。

炼金术为杀死金属灵魂再塑造的过程,黄转白化器的分析路径会随着黄晶被剥离而被染白,最后得到“银种”。

于是他们得出结论,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媒介是物质,将生的物质转化成死的物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把“生”本身转化到“物质”的层面去。

也是因此,这台机器始终无感动地运作着

上集:https://t.cn/A6L5QESE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往后的日子里,且行且珍惜,不要总想着等下一次有空,再好好联系对方,要记住这世间没有什么来日方长,只有离别时的猝不及防,我们能做的就是多联系,珍惜每一次相聚的
  • !(ps:也买了白芝麻酥那款,不太推荐,有点硬了还甜) 谷优布朗尼燕麦饼干:29.9元/盒/5个,不是硬的饼干口感,是软曲奇的口感,巧克力味很浓,但个人也是觉得
  • #异地恋##情头##手绘,漫画,简笔卡通画# ​​​ ​​​ ​​​ ​​​ ​​​ ​​​ ​​​ ​​​ ​​​ ​​​ ​​​ ​​
  • 地中海基金会的伊拉尔咨询公司进行的一项分析估计,如果不纠正公共支出的上升轨迹,到明年年中,1美元应对应162比索。考虑到明年提出的预算项目中确定的目标,伊拉尔咨
  • 我今年也六十岁了,到今天也没有恨过父亲,怨过父亲,反过来倒反而感激父亲,要不是他在我们儿时的严格要求和严厉的家长作风,我也不会有今天。那个时候,妇女的地位普遍低
  • 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关于爱情的启发,这是与当前世俗所崇尚的、截然不同的爱情价值观。”通过这些文字,我不由得质疑当下所崇尚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以及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
  • )#内蒙古权威发布#【内蒙古:10月起换领补领身份证实现全区通办】为了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解决内蒙古自治区居民身份证换领补领不能全区通办、临
  • 考文垂大学6-7月线下内部测试更新,武汉开考!考文垂大学通知:1、考文垂大学线下内测2020年7月1日新增湖北武汉考场,成都场考试地点待定中。2、10周语言班报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要做一个最单纯的人,去走一段最幸福的路。凡事不要苛求自己。要知道,每个人都有或者货那的缺陷,世界上没有完美
  • 在任何的時間,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又升起了執著、貪戀、妄想, 首先讓自己停下來, 進行幾次有意識的呼吸, 向那股能量靠近, 如果可以的話,要帶著友善。 而後,
  • #周杰伦[超话]##周杰伦##全世界最好的周杰伦##魔杰座# 周杰伦第九张专辑《魔杰座》 发行第13周年。 歌单里也有好听的歌 1.龙战骑士 2.给我一首歌
  • #沐嘟趣事# 有些玩具再拿出来的时候,沐嘟都可以自己玩了,是不是也说明了在慢慢长大。 图一拼图,最开始玩的时候,有些还不知道是什么,更别说对准放了,现在可以耐心
  • #求是#【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和平年代,平凡英雄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纺织机前,灵巧的双手在纱锭上翻飞——一张黑白照片记录下第一代劳模黄宝妹的身影。
  • 猫咪好像天生自信,总是一副蔑视的表情,自带气场,给吃的的时候就随便撸,吃完就翻脸不认人“洁身自好”(让人想逗[嘻嘻])[鄙视]但是又非常可爱让人爱不释手,虽然眼
  • 在他们以后生活中的那些鲁莽、大胆和无穷尽的冒险中,把百倍勇猛的性格同这些不因年龄而丧失的特点奇妙地结合在一起,足以成为一个斯堪的纳维亚的海王,或一个富有诗人气质
  • #为母亲打call# 心善是一种美德人善是一种修养,真善是一种功德对人要有一种诚信对事要有一种明白很多情理之中要学会尊敬要学会安静和祥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
  • NBA 巴格利:最有趣的训练营 全情投入目标季后赛  北京时间10月4日,国王昨天开始季前赛,大将马文-巴格利已经作好准备。   马文-巴格利参加了训练,感
  • #神盾小百科# 【下陡坡时不要空挡滑行】[并不简单] 很多新手驾车,为了体验驾驶乐趣,在陡坡下行时往往会空挡滑行,局长在这里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空挡
  • 做一个平凡普通的人,有健康的身体,有美好的心灵,做着平常事,穿行在大街上人群之中,做举手之劳的善事,让身上的正能量不时释放而闪光。相貌平平,品德高尚,不为私欲而
  •  《佛说疗痔病经》   唐三藏法师义净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时有众多比丘。身患痔病。形体羸(lei)瘦。痛苦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