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道# 【老子所言的“道德”具体指什么?】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奇书,老子所着《道德经》曾被做出过无数种解读。有人认为本书是一本兵书,其中说尽了各种行军打仗及诡谲变化之事;有人认为本书是一本治国之书,其中内容多离不开君王和臣民,更是将为国、为家作为最终的政治理想;也有人认为,这本书是一本纯粹的哲学作品,老子第一次为“道”赋予了超越的属性,从而使其成为“轴心时代”的东方代表人物。

古往今来各家各派的名士对《道德经》一书做出过注解,虽然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尽相同,但彼此始终不离二字,即《道德经》的最核心“道德”。

唐玄宗在《御制道德真经疏》中曾讲到:“《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此观点,作为中国古代皇王社会对《道德经》一书的至高评价,一直影响了几千年来人们对《道德经》的理解。毕竟,唯有对治家理国有实际作用的作品,才有可能具有流传万世的意义。也正因为此,人们对这一传世之作的理解往往容易禁锢于“人”的概念上,所有的解读都必定是出于人世的价值和判断。而“道”本身所有具有的生化性和超越性,其实是“无情”的,是表现为“天地不仁”的。

那么,若想要理解“道德”二字的真意,一则要跳脱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具有强烈认知的儒家忠孝节义的价值观点,回归到老子从气数将尽的周王朝的时代背景下去认知,由此才会更加明白老子作此书的真正意图所在;二则更要脱离我们当下的语言环境,把“道德”二字与日常中所涉及到的个人品质相剥离,从“道”和“德”之内在与外显的层面去理解老子对整个宇宙世界的认知,而非仅仅只是对人类社会的叙说,否则就极容易把《道德经》对整个生命体的关注降低到以人为主的高度上。

由此,首先要着重强调“道”的属性。老子在《道德经》25章中第一次为“道”下了定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在老子的概念中,“道”不再单纯地是人们行走的道路,也不仅仅是我们如今所理解的万物运行的规律,而是在天地诞生之前就存在的某种事物,或者称为某种具有氤氲、混沌属性的状态,是在人类对其有认识之前就已经亘古存在的。

在天地万物中,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是生化一切的本源,又是寓于万物之中的本性,同时还是生老病死之周而复始的本质。“道”效法的是“自然”,并非我们常说的大自然,而是万事万物的自我之本然。在道家的思想观念中,只有一切事物都按照自我的规则运行,才是世界“周行而不殆”地运转的内在驱动力。

“道”虽然并不是一种有形有相的事物,但万物所具有的道性是共通的。如果在尘世的范围内来阐述的话就会发现,万物在同一道性的生化作用下,则会表现了出了万千种不同的情态。而万物所具有的各自不同的表现或存在方式,即是道家所谓的“德”。

“道”是“德”的内在属性,“德”是“道”的外在体现。但同时,“道”与“德”又是不可分离的,二者共同构成了我们所能够触及的物质世界。所以苏子在那篇著名的《赤壁赋》中写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此“造物者”,即是“道”也;此声色之属,即是“德”也。

从“道”的虚空到“德”的实有,中间起到连接作用的便是道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阴阳与五行。“道”的存在,是以阴阳的方式来运化万物。

《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整个世界存在的方式正是以阴阳的互相生化为基础的;“德”的彰显,是以五行的概念来昭类万物。金木水火土,并非实指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要素,而是从万物各自属性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相生相克的道理。正是因为有生有克,所以才能保持彼此之间的平衡状态,不会使世界走向“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的极端。

所以,在道家的理解中,“道”是形而上的超越,“德”是形而下的展现。在这里提到的“形而上”与“形而下”又与中学课本中所讲到的观点有所不同。顾名思义,形之上下的概念是建立在万物固有的形态之上的。从“形而上”方面去探讨万物本我属性后的真谛,是所有宗教与思想致力于的终极命题;从“形而下”方面去钻研万物的具体构成,是所有实践与技术致力于去深化的历史使命。以此可知,所谓“科学”,乃是一科之学问,而非仅仅只是指实践科目的“形而下”。

若以“形而下”去验证、去怀疑甚至去否定“形而上”,便等于是以人们自我的已知去判断超越形骸的本真是否正确,这无疑是犯了学问上的大忌。南华真人有言:“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在“道”的层面去看这些是是非非的辩解,真乃是贻笑大方之说。

明辨了“道德”二字的实际含义是什么,也就不难理解《道德经》一书的用意,自然就不会把本书当成是各种方术之流了。“术乃道之末”,老子正是因为看到了人们用尽术数才使天下大乱,所以作书以明其中道理,希望后来者们可以超越彼此之间的不同,从而使天下臻于“玄同”的大境界。圣人之心,可悲可叹哉!

看上阳赋更新太慢忍不住看起小说,有没有人跟我一样磕宋怀恩的剧情?!看完小说对他前前后后故事感慨不已。就像王儇最后评价他,他“原本是大好男儿,权位误他,我亦误他”。这种可望不可及,禁忌之暗恋和野心吞噬,就很可悲可叹……另,书中豫章王夫妇香烟场面有好几次描写,不知道电视剧会不会拍出来。有一幕在满屋子绸缎布匹的场景,我已经脑补电视剧画面了,可以拍得非常美!电视剧赶紧加更吧[作揖]

《法华经》诸佛神力所护
(第一百五十三段)#菩萨第四安乐法#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持是法华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应作是念:如是之人,则为大失,如来方便随宜说法,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其人虽不问不信不解是经,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
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有成就此第四法者,说是法时,无有过失,常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罗门、居士、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虚空诸天、为听法故,亦常随侍,若在聚落、城邑、空闲林中,有人来、欲难问者,诸天昼夜、常为法故而卫护之,能令听者皆得欢喜。所以者何?此经是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神力所护故。文殊师利!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
佛又对文殊师利说:菩萨摩诃萨在后末世佛法将灭时,有受持《法华经》者,就应该对不论是在家人或出家人,都要平等地生起大慈心;在不是菩萨的人中,还应生起大悲心,以大慈心拔众生生死之苦、以大悲心予众生涅槃之乐。这里说的大悲心是什么意思呢?大悲心依《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所说,共分为十种,即:
1、平等心:平等心是菩萨转第七末那识所得之智慧、又称平等性智;指体悟自、他平等之智。依此智慧而了知一切事相及自他皆平等,从而生起大慈悲心。大慈与大悲恒常相互契合而无间断,故建立佛地无住涅槃,不再住于生死。随一切有情众生之所乐,示现自、他受用之身与国土等种种影像。常行大慈大悲之化益,证入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名为平等性智。得此智者,在为人处事、行住坐卧中,对一切众生,无有二心,绝对平等,是名平等心。
2、无为心:无为心是通过无为法来体现的,无为法与“有为法”相对。指不依因缘和合而成的不生不灭、无来无去、非彼非此的绝对。原本是涅槃的异名。通常依法相唯识宗修持境界立论,分无为法为 六种、即:
一、虚空无为:指真如为显现空无的真理,真空寂灭,远离各种障碍,犹如虚空。
二、择灭无为:指凭借无漏智慧的简择力,断灭一切烦恼而证得真如。
三、非择灭无为:指真如本性清净,不因人的智慧简择力达到寂灭后才显现出来,而是本来就有显现的。
四、不动无为:指禅定进入色界第四静虑时,不为苦乐所动的精神境界。
五、想受灭无为:指禅定进入无色定的无所有处境界,一切染污心想及苦乐二受俱灭。
六、真如无为:即佛教所讲的真理、绝对、本体、菩提、法身、佛。具足这六种无为,称名“无为心”。
3、无染着心:无染与有染相对,有染是指众生的真如自性被贪嗔痴所染,从而感召善恶诸果,沉沦于六道轮回中,如果能远离并灭除贪嗔痴,就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超凡入圣。所以灭除贪嗔痴就是无染着心。
4、空观心:是对空谛的观想,以体认无相为宗,是天台宗所立一心三观即空观、假观、中观之一。常作此观,不被法缚,能悟入空性,见自法身,心得自在。此名空观心。
5、恭敬心:狭义指对父母、师长、佛菩萨等善知识非常有礼节的尊敬、尊重、敬重;广义指对一切众生都应有恭敬心,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恭敬众生是恭敬他们本有的佛性。由此使所有的人都能心生欢喜,此名恭敬心。
6、卑下心:卑下心是谦卑心、是无虚荣心、无虚伪心、无狡诈心、无狂妄心、无我慢心。
7、无杂乱心:将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念佛参禅上,对一切六尘外境、心念不起;反观自心、如如不动;修心于禅、住法于定。自然心无杂乱,是名无杂乱心。
8、无见取心:不见邪、不取邪;不见正、不取正;不见善、不取善;不见恶、不取恶;不见是非、不取是非;不见生死、不取涅槃。是名无见取心。
10、无上菩提心:以众生无边誓愿度立誓,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为行持,发“众生一人不成佛、我誓不取正觉”之心,即是发无上菩提心。以上所说十种心,即是大悲心。能修大悲心者,即是菩萨,能得到诸佛加持,使其道果早熟、道业早成,慈悲众生,与佛无异。
佛说:菩萨摩诃萨不仅要对有善根的人生大悲心,还要对那些不学菩萨法的,甚至不信佛法的人,也应生起大悲心,为其拔出生死之苦,并设法予以他们出离三界之乐。菩萨心里应常作这样想:这些不相信佛法的人,损失实在是太大了,对如来随机而说的,俱含解脱道的三乘方便法,却不愿意听闻、不愿意知道、不愿意觉醒、不过问、不相信、不理解,甘愿在生死中沉沦,实在是可悲可叹!
佛说:菩萨应作这样想,他们贪著五欲,对《妙法莲华经》更不愿听闻,这些人对《妙法莲华经》虽然不问不信不解,但我如果在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后,不论在什么地方,我都会以神通力和大智慧力,引导他们发菩提心,让他们最终都能安住于一乘妙法中。
佛说:文殊师利!发这些心的菩萨摩诃萨们,在如来灭后,有成就以上所说“第四安乐法”者,已悟解如来真实义,讲一切法都不会有过失,将常常得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国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罗门,和在家学佛的居士等众生的“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虚空中的诸多天界众生,为了听法,也会常常来侍奉这个讲《法华经》的法师。
佛说:如果法师在城乡村镇,或在空闲的树林里,有人来请教《法华经》中难解的疑问,诸天善神将不分昼夜地为其护法,使听法的人不受干扰,闻清净法而生大欢喜。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凡是《法华经》所在之处,都会得到一切过去、现在、未来所有诸佛的神力护佑。
佛说:文殊师利!《法华经》非常珍贵,不是所有的国土中都有,而是有无量多的国土中,有无量多的众生,不仅没有此经,连《法华经》的经名都听不到,福报还不如娑婆世界的众生,他们连经名都听不到,更何来什么见闻、受持、读诵!所以此经是非常难得一遇的、是非常应该受到珍惜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俄克麦罗沃州州长辞职 此前商场火灾致64人死
  • 新西兰真有可能发生9级大地震吗?!地震、地质学家研究后这样说…
  • 台殡葬业者烧错遗体 家属瞻仰遗容时发现不是亲人
  • 央视曝早孕网红,此类网红几时休?
  • 南航学霸5年写1800首情诗 用无人机求婚
  • 【永和读报时间】2018年4月2日 二月十七 星期一
  • 快讯:索马里一维和部队基地遭袭 数十维和士兵丧生
  • 印度如今暗自悔恨 中方竟已完全掌控洞朗!
  • 洪欣儿子撞脸张艺兴 继父张丹峰为其有爱庆生
  • 片片花瓣寄托哀思 清明首场长江公祭活动在南京中山码头举行
  • 重庆部分陵园推出代客祭祀:不哭坟不烧纸,远程读信收费百元
  • 北京前门大街部分老字号或将撤离 14家商户已接通知
  • 台湾粉尘爆炸|比瓦斯气爆更可怕的粉尘爆炸!
  • 山东东阿回应“阿胶造假”:对涉事企业调查取证
  • 国务院发话,湖南这2个地方火了!
  • 浓眉37+15威少连续五场三双+10失误,雷霆险胜鹈鹕
  • 悉尼多家华人商店频频失窃!惯偷猖狂,花样百出!店主们叫苦不迭:证据确凿也没辙?!
  • 【鹿鸣星座】王亚丨行止记
  • 锐评 | “高铁设座卖高价茶”有“强制消费”之嫌
  • 西湖大学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