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这个仁波且为大众请法「什么叫修行?」这是非常基础的第一课,但也是许多修行人乃至长年修行者没有学懂而迷离颠倒的大事。人身难得,暇满人身宝更难得,故而今天我当为大家讲「什么叫修行」之法。

学佛的实质,要落实在修行上,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白什么叫修行。修行,即是修善恶二所缘业之增益与离避。也就是增益善缘,种善因,结善果;离避恶所缘,离恶因,避恶果。但修行二字颇为广义,首先认识到底修什么行?因此要有所依对缘。无所依缘,则易成外道之修行。比如,魔教修行,就修成魔行。佛教修行,就修成佛行。所以必须要有所依缘,有所楷模应照而依止。又如,只知去恶扬善,克己利人,这是其它宗教都会做的事,这也就是不明宗旨无所依的修行,不属于正宗佛教行持。因此我们的修行,所依缘之对象则是佛陀。

依照佛陀的完美觉位作为我们所修之相应楷模,以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学佛陀的一切,使一切不净惑业缘起恶行远离不得沾边,只令其时时离避远恶,不使其有所近沾三业增加恶因。而一切缘起善业都要行持,哪怕就是一善念,只能增益,不可损减。日日增加善缘、善因、善业,简言之即是时时离恶积善。为什么说恶所缘业只能用远离,不可说是灭除呢?因为佛谛中,因果不昧。因果是灭除不了的,说灭除是断见,故所以只能善业筑壁,犹如筑一道挡土墙,起到隔开的作用。由是学佛,修佛之行,最终成佛方可彻底解脱轮回的因果缚业,此时因果照样存在,但对佛无沾。正如佛陀见到地狱刀山火海,地狱刀山火海依然存在,应报众生痛苦不堪,当佛陀为代众生受苦而自身顿然跃入时,此刀山火海当下化为莲池甘露,成为殊胜的境象,一切恶所缘境在佛陀身上转为善业的显现,不但无苦,反显大乐。

修行就是出离轮回,解脱诸苦而成圣,直至成佛。要出离轮回,因此就要建立出离心、坚信心、不动愿心、精进心、大乘菩提心。而所有一切心的依止境,皆建立在正见上,如没有正见,一切心均会颠倒、混乱。换言之,没有正见是修而无有受用的。比如要先修菩提心,是无法修起来的,会成为空幻菩提,虚妄之心。因为菩提心首先建立在出离心上,也就是一个人要有真正解脱成就出离轮回诸苦的心,他要深知轮回苦不堪言,不但自苦,而且六道众生如父如母均在无常苦痛中,知苦、欲脱于苦,他才会真修行,才会发出自利利他之菩萨行,菩提心方可诞生。但是如果首先从出离心开始修,又是错误的,是不合次第之修,会修成空言出离,妄惑自迷心,这样也是很难修起,建立不了出离心实相的。所以要有真正的出离心,必须要第一步首先了明无常境,第二步要有坚信心,坚信轮回无常的苦,有了坚信心才会恐惧无常苦,才会修成无常心,有了无常心,出离心就会日益增进,自然出离心就会生起实相。如果众生不了解万法皆无常、轮回无常的痛苦,就建立不起一颗坚定的心去出离轮回的念头,没有出离轮回的想法,根本就不会去修行,不想学佛,不学佛的人,本来不想出离,怎么还会有出离心呢?所以不能先修出离心。因此,第一步,没有无常心,就无法步入佛门。就是皈依了佛门,也无法深入正确修行。

要知道什么是修行,就要明白学佛修行的八基正见。

第一基是无常心,第二基是坚信心,第三基是出离心,第四基是实愿心,第五基是精进心,第六基是戒律,第七基是禅定,第八基是菩提心。认此八法为基而修行正见即是正知佛法的指南。这八基正见是修行人不可缺少不可错乱的次第。凡是无常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修行的因;凡是坚信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不变的因;凡是出离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解脱的因;凡是实愿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行动的因;凡是精进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进取的因;凡是戒律所摄化受用的,就是正法的因;凡是禅定所摄化受用的,就是智慧的因;凡是菩提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菩萨的因。八基是修行解脱成就的根本,如果根不正,就会本则乱。所以修行的根本是不可乱的,因此修行的八基必须依于正见作为宗标,也就是以正知正见来引导八基的次第和正确发展修行,这就叫做修行。在修行中要时时落实菩提心的修持,因为菩提心是成道之根本。

佛陀说法,菩提心的真实之义是必然成道之因。凡行菩提道者,终结菩提之果。菩提心是广义全摄一切大乘法之大悲渡生觉成菩萨地因。但由于众生福报使然,佛法经代代相传,遗漏法义。尤为至今末法时期,三界业海波涛汹涌,众生如盲龟更难以项穿荡动海流之木轭如牛鼻之孔,故而要得完美佛法难中之难。因此菩提缩水,所以由广义逐渐缩成了狭义之菩提心法。菩提心分两种,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粗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于愿、行二菩提心之修持,又分情器四大和自身六大以及呼吸、耳根、眼根等内外坛城和仪轨诵文诸多修法。无论世俗还是胜义菩提心,而归于七支菩提份才是最上妙完美的菩提心。本来菩提心是三界六道众生个个有权修施的,但今大都众生法缘不俱,故已执持化整为零缩水之菩提心修法。因此往往误会成觉悟之心方可修之,或曰以菩提心为实相成就之境。当然,这也是存在的一部分,但却遗漏了非觉悟之心的众生而修菩提心之法。更重要的是,菩提心并非觉悟和非觉悟的心,而是学佛的三界六道众生及法界诸圣生发的大悲愿力,是以大悲心所实施的利益众生成佛菩萨的实际行为,是觉悟和非觉悟,圣凡两界的胜义爱心。对觉悟者而言,即是以自觉之证德证境正行正法弘法教化众生,觉悟有情成佛道。对未觉悟者而言,即是以大悲之心发愿众生与我等皆共成就得解脱,帮助他人走入如来正法之道,愿其成菩萨成佛。菩提心之法,对他而言是利他成就之德,由于利他之故而自获德量,故对自己而言即成增益菩萨之因。菩提心之业相,是大悲体现之三业之实际行持。凡真修行者,无论凡圣,均有权发菩提心,也应该发菩提心。因为它不是圣人独有的觉悟之心,而是大悲之行为,愿自他觉悟的因种。菩提心之所摄并不只含十善、四无量、六波罗密、四摄,而菩提心所缘三藏密典及一切口耳心传诸法,建立合法利众渡生的大悲行举。故知菩提心是广义所缘谛相,对佛陀而言是三身四智,当体无上正觉菩提心;对菩萨而言是大悲弘法利生渡有情;对证悟者而言,是离绝诸相戏论,当体本来面目,即空妙有之诸法实相;对凡夫而言,是慈悲助益他人愿其学佛解脱。

发菩提心,首先必须要有无常观,对自我与众生轮回之无常流转痛苦,生起觉观无常境心,即发出离愿,由是则建立出离心,我出离,众生六道父母也出离,轮回苦海难熬痛不欲生,为是愿观而生强烈恐惧所逼,时时欲求当下解脱,但明了其菩萨之行,方可快捷了生脱死,于是自我愿作因地菩萨,欲求快速自觉觉他,则自然生大悲之心,由此菩提籽发。菩提心所发是建立在大悲心上的,故佛义云:「大悲之水浇灌菩提籽发,则树茂果丰耶。」是此,菩提心自然建立。菩提心是成大乘菩萨之因,由菩提心之果,可得清纯正见,依此正见,当深入空性真如,空性之修,于此则化世俗菩提心为三轮体空,即转万有为胜义菩提心也,有了菩提心,即修菩提行,成菩萨地。

修菩提心必须付诸于实践,而不只是背诵行文仪轨、以空洞的发心和观想叫做修菩提心。修菩提心,重在实施于深思我的身体无常,剎那变异,迈向衰老死亡。以十年观察,四十年观察,七十年观察,于中对比相貌、皮肤老度变异,快捷进入生老病死,长恒辗转受苦于轮回,又观由一少小儿时天真之欢,乳气活鲜,然何今无童相,脸老皮老,力气衰竭,时时多病,少小已无,无常将毙我命,亲人老友,悉皆分段而死,犹如一梦,快将做完,心生大惧,则决心坚定,依戒而行,依法而修,入菩提心修双运七支菩提心法:大悲我母菩提心和菩萨应照菩提心。于大悲我母菩提心修法中发大悲之心,修知母、念恩、报恩、慈爱、慈悲、舍贪、断执。

知母:了彻三界六道众生无始以来于轮回转折中皆我父母。

念恩:应深深忆持一切无始过去、现在于轮回之父母,皆曾生育养育体爱于我,为我而劳累病苦,恩重如山,念其恩德,故思其父母之苦皆我之苦。

报恩:知父母为我而奉献一切,现在他们于六道轮回中转折流离,受苦无尽,我此发心,施之于行,自觉觉他,渡脱父母,以为报恩。

慈爱:每时每刻,从于三业之行所生发,慈爱一切众生、父母,长寿无病富贵吉祥,终生喜乐。

慈悲:于三时中,愿请诸佛菩萨加持一切父母脱离诸苦,得遇佛法修持,脱离轮回解脱诸苦。

舍贪:所做一切利益众生父母之事,无挂于心,养成三业无著善行,故成天然自行,本质为善,并非刻意所为行善,做了即忘了。

断执:于行持中,所修诸善,利益父母,一切法义应无所住,断掉我执,空明觉相轻安,于修法中不执于法,不除妄念,不求于真,不来不去,乐明无念,平如静水,当体即空。

实施菩提心的助缘,必须建立在正见观照下,对众生所行事业于善因中施与的而非他造不净业的缘起所需增长施与的,故知凡善因缘起有利众生者,必须实施七支菩萨应照菩提心法,对善缘起当施与他助益善业,助益善因,对恶缘起当施与他损减恶业,远离恶因。菩萨应照菩提心法七支为:一支,自他平等菩提心;二支,自他交换菩提心;三支,自他轻重菩提心;四支,功德回向菩提心;五支,无畏护法菩提心;六支,强导正修菩提心;七支,舍我助他菩提心。

自他平等菩提心:两相利益对逢时,断除瞋恨之贪瞋、漫谤之心,不可利己为重,应自他平等对待。

自他交换菩提心:一切众生的痛苦,愿我一人来承担,我的一切快乐吉祥都给予他,让他离苦得乐。

自他轻重菩提心:我与众生均苦时,应先愿他人解脱苦,我与众生均乐时,应先愿他人多我乐。

请看完整经文内容

请以世界法音出版社之版本为准!

有所不为,才能活出自我 200228A(四)

 

好,各位佛友大家好!今天师父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白话佛法》让我们明心见性,让我们能够理解深奥的佛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今天师父继续跟大家讲,怎样运用佛法在生活中让自己心里的烦恼得到解脱。

 

佛法的佛言佛语,非常具有哲学和哲理。佛法人生,经常说心念决定言行,就是心中的念头会决定着语言和行为。所以一个人的语言讲出来, 一定是心里想过的;一个人的行为做出来,一定是想过的。有了这个意念, 才会有这个语言和行为出来。所以一个人未来想拥有怎样的人生,取决于他现在的起心动念。如果现在念头好,那么人生就转危为安;如果现在的念头经常瞋恨、愚痴、忌妒或者烦恼,那么你今后的念头就指导着你的语言和行为,让你变得更加愚痴和烦恼。所以很多人一生烦恼,很可怜,就是因为他的起心动念不正,让他今后行为受阻碍,语言出言不逊。

 

一个人要活出自我,也就是说活着的人要离开自我,不要整天一开口就是“我”——“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我受痛苦了、我烦恼了”“凭什么我来受苦”等等。如果能够离开我相,你自然就不会去和别人攀比, 因为没有“我”了,你跟别人比什么?你就不会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因为你没有我相了。就是因为太在意“他在我面前这么讲”“他这不是有意讲我嘛!”有这个“我”字在,你就会在意别人对你的一些讲法。明明这个人根本不是讲你,你会拉到自己身边来,“你不讲我,讲谁啊?”这就是人离不开我相。如果你能离开“我”,你慢慢地会变得乐观,人也会变得坦荡,你的生命就会变得单纯。我问你们,小时候一个小朋友纯洁单纯吧?他没有我相,什么事情都无所谓,所以活得很自在。

 

其实想穿了,每一天晚上对我们可能都是一个人生考验,可能都是一次死亡。早上黎明就是一次重生,所以过去有很多人经常在早上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菩萨,我还活着,谢谢菩萨的慈悲。”不要再去为每一天欢喜和悲伤的人生纠结自己的内心。人要真正懂得,人生最好的回报就是能够放下烦恼、解脱痛苦,不要让自己束缚在欲望中。所以很多人,因为还要这个、还要那个,永远在欲望中。还有的人师父说他:“你不要这样,你欲望太强。”他说:“我不是欲望,这是我的理想。”实际上理想和欲望不能混为一谈,欲望是无尽头的,是对物质的拥有。理想是什么?是精神上的一种充裕,精神上想得到一些满足,那应该说是一种理想。当你在人间占有的东西越多,你慢慢地就会被这些所拥有的财、物、名、利所束缚。因为拥有再多,它也会离你而去,名守不住,财物守不住,一切都会离去。你把这些名利攥得再紧,到最后还是两手空空。

 

我们要学会选择,选择什么?填补心灵空虚。选择填补心灵空虚的意思就是不要错过任何对心灵改变的机会。怎样来改变你的心灵?把“我” 字变成大家,把自己的小我变成一个大我。比方说,你说“我吃亏了”,你就说“我们大家吃亏了”;“我赚便宜了”,应该说“大家赚便宜了”。那你就把我相慢慢地消除掉,心灵就不会空虚,不是为自己活着。因为为自己活着的人,就天天斤斤计较。所以莫计人生小账,一个人一生有多少小小的账,左一笔、右一笔,要学会放弃。放弃诱惑,放弃诱惑的人会拥有新的机遇;抓住诱惑不放,你慢慢地会负重,必致步履艰难。负重就是你不肯放下,背在身上,时间长了,你走路都会觉得很艰难。

 

我们做人,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无事心不空”,没有事情,但是心中要念经,要想着众生,就不会觉得颓废,不会觉得没劲、没意思。“有事心不乱”,不管碰到什么事情,心不要乱,慢慢地一件一件把事情做好。“大事心不畏”,做大事情的时候,心不要畏惧,不要害怕,因为大事也要做,小事也要做。大事,也能把它做好;小事,心不要轻慢它,也要把它做好,叫“小事心不慢”。想通的人,人生悲欢离合,甜酸苦辣,都是在于心的开始。酸也是心酸,苦也是心苦,甜也是心甜,辣也是心里觉得辣辣的。甜酸苦辣都是心造成的,所以心态要好, 有什么过不去的大坎儿?

 

人生走到今天,身在红尘之中,只要以善为本就可以了。有所为,有所不为,去做了,好像又没去做过一样。做了就做了,没做就没做,做了又像没做一样,没做又像做了一样,心无罣碍,心自然就趋于平和、宁静, 就如开放的莲花一样,自然从容,它不为谁开,也不为谁落。所以学佛的人、想得开的人,他一切随缘,“该我的就是我的,不该我的就不是我的”。该拥有的就是你的,不该拥有的会给你带来灾祸。所以人生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很多人的绝望就是因为这条路他觉得没路可走,他才选择了绝境。

 

在人生中,学佛人必须远离悲苦,这些悲苦都是给我们的一种考验, 有时候很快过去了,有时候过去得比较慢,但是一切都会过去。有时候平坦的路都是比较拥挤,学佛的路,有很多法门大家挤在一起。要想一想, 我们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选择好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因为只要心有勇、行之力,就是心里要有勇敢,行为要有力量,思维要拥有智慧,永远矢志不移,你就一定能成功。

 

很多人没有缘分,会错失很多事情,这是人生的常态。没有缘分就没缘分了,错失了也没有办法,不要有太多的悔恨和痛苦。当我们走了很远的时候,再回头望望,那些过去的人与事早已消失在记忆中。真正的人生, 是在你真正不懂的时候,它是很美好的;当你一旦懂事了,进入了人我是非中,你的生活变得非常烦恼和忧伤,因为你感受到的不是纯洁,而是人间红尘中的尔虞我诈。希望大家要改变命运,不是靠机遇,而是靠心态。心态好的人,万事都能变得好;心态不好的人,不管什么事情,就算一件好事,也会得不到一颗安宁的心灵。希望大家一定要懂这些道理。

 

过去讲人生“三十而立”,一个人三十岁了,应该自己能够独立了。立什么?学佛人应该立什么?过去讲立生、立业、立家,我们应该立志,好好地离苦得乐,学佛学法。

 

“四十不惑”,不惑之年。大家知道什么叫“不惑”吗?不迷惑了,明白了。那你明白了什么?一般的人明白了社会,明白了自己,明白了人与人这么复杂。而学佛的人四十不惑,应该不迷惑,不被人间的欲望所缠扰, 大胆地走出烦恼,不贪,不瞋,不恨。

 

过去讲“五十知天命”。什么叫天命?实际上用现代话讲,知道了人生命运的轨迹,就是结婚、生孩子、找工作、赚钱,给自己人生定个位。“我这个事情做错了,我那个事情做错了”,你知什么天命?你应该知道五十了,赶快修行了,赶快帮助别人了,因为留给你帮助别人的时间不多了,留给自己改变心态的时间也不多了,留给你忏悔、念礼佛大忏悔文的时间都不多了,这才叫五十知天命。

 

过去讲“六十耳顺”。看透了,看透人生、生命了,名利带不走,生命很短暂。想通了,“我六十了,做也做不动了,我也不会再为那些钱去痛苦、去煎熬了”。你明白了什么?六十岁了,应该知道可能要换一个景点去旅游了,赶紧要让自己找好下一个旅游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回到观世音菩萨母亲的身边。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应该念经、许愿、放生, 多做功德,帮助别人,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如果你们今天还在作恶,怎么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呢?要放下自己。

 

过去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因为过去的人活得并不像现在人这么长,有的热的地方人活得很短。七十从心所欲,怎样去做呢?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实际上学佛人到了七十,就应该知道好好地修身养性了,好好地念经,好好地理解佛法。但是很多人一生还在追求,到了七十还在追求一些名利,那么只能在红尘路上更显得孤独。因为你所走的路、人生的路,有的是通向渡口,没有船,有的是通向荒漠,没有骆驼,人生走到哪一站算哪一站,没有目标,你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人为什么苦?因为人与人心里的距离在越拉越远,不能够想同一个事情,不能够与日月同眠,不懂得怎样珍惜彼此之间的缘分。所以人就不能让自己一生得到圆满的结果。

 

所以佛说:生出来很苦;老了,想吃什么东西吃不动了,很苦;走路想去玩了,玩不动了,苦;病了最苦;死了更苦;还有爱别离,喜欢的人你离开他了,你这种苦啊;还有怨长久,就是怨气啊,不愿意看见的人天天得看到,你又很讨厌他;还有求不得苦,天天想把这个事情求到身边, 求不得也很苦;还有放不下苦,天天挂在心中放不下,很痛苦。佛说“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你的命是自己造成的,你的相也是自己造成的。天天动心,你的相就在动。你动善心,善相出来;你动恶心,恶相出来。很多人说,你是个坏人,就会恶形恶状。

 

只有学佛的人懂得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才会不变。你对别人还是这么好,别人还是对你这么好。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什么意思?坐在那里也有智慧,站起来做事情也有智慧,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禅定,你心中都有这个世界,有这个道场。你做每一件事情, 就像佛一样在做,就是一叶一如来。

 

有一个诗人讲“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什么意思?春天来了,花自然就青了,很漂亮;秋天到了,叶就飘散了,花的叶就飘零了。所以“无穷般若心自在”,树叶在春天会变,在秋天也会变,而我们无穷的智慧、智慧的心永远是自在的,永远是这样,不会变的。希望大家“语默动静体自然”,语言要“默”,就是少一点,行为要安静,整个身体、整个人生就会自然。不要看见一件事情就心动,不要看见一件事情就来不及去做,坐不定、站不住,就是静不下来。

 

其实人生,日复一日,我们放下了很多,有的不想放的也放下了。一生千方百计想得到很多东西,精打细算,最后失去了。一生中求不得,拼命地烦恼,想去得到,最后失去了。一生中斤斤计较,没有得到任何东西, 只是结怨结得越来越多。贪这个、要这个,什么都要,贪心不灭,造了多少孽?把别人手上的东西拿过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藏起来,慢慢地在人生中觉得享受了很多,但是临终的时候又能带走多少?



造恶之后,它是一个恶种子,恶种子它要有缘才会结果!

蔡礼旭老师 

至樂無如讀書     至要莫若教子

恭摘自《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第6集

 

我们上一次也提到,人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在十法界的种子就生了。所以真正了解这个感应的道理,对自己起心动念、一言一行都不敢疏忽。我们也谈到,一念贪心可能招感来的就是饿鬼道,一念瞋恚心招感地狱道,一念愚痴招感畜生道,而且,每一念、每一个言行,都像一颗种子一样,有一个善因、善种就感善报,有一念恶因、恶心就会感恶报。所以,这个感应就像大自然种植一样,你下了一颗种子,它迟早会开花结果。俗话又讲,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只要种了这一个种子,迟早它是会开花结果的。

  很多人就紧张了,我以前种了这么多恶种,怎么办?感应的道理还有一个重点叫强者先牵,哪一个种子最强,就先开花结果。所以我们现在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个种子它就先开花结果。以前造了很多恶,我们那时候还不懂,而且造恶之后,它是一个恶种子,恶种子它要有缘,就好像一颗种子,要给它施肥、给它浇水,它才会成长茁壮,再结果。假如我们不给它这个缘,它这个种子就不会现果报。所以,假如我们从今以后都是善念善行,都是一心求生净土,那这个缘强,就能先现好的果报。所以这个道理我们了解之后,就不会恐惧我以前造了这么多恶因!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第6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苦难是花开的伏笔 冬天总要为春天做序 冬过春临 春日周而复返 相逢的人会再次相逢 风已经开始有春天的味道了 春天了要去追求有意义的人和事了 那么有意义的事又是什
  • 克劳福德也是NBA历史首位三次获得最佳第六人奖项的球员(路威在18-19赛季追平克劳福德)。2009-10赛季,克劳福德代表亚特兰大老鹰队获得NBA年度最佳第六
  • 眼看五一劳动节就要来临了, 辛苦了小半年,已经跟闺蜜约好去巴厘岛度假⛱️~ 女人就是要随时随地对自己好点,再好点~ 前几天去丝芙兰选香水,偶遇到尊积帕这个品牌,
  • 神明前供水的注意事项,切记不可应付了事!#民俗文化# 道观里的神明一般都会有供香、花、灯、果、水,如果是在家里供奉,但是又不具备五供的条件,那可以只供香与水
  • 什么是真爱 真爱就是互相嫌弃但又不离不弃。 爱是两个人的存在,容不了第三个人,恋爱里别怪男生小心眼,也别怪女生小题大做,爱到骨子里是绝对占有,谁也不例外。 爱
  • 春暖花开之际,一夜之间疫情来到了家门口之外(杭州湾)。家有高考生的人,咱就说真的是瑟瑟发抖,保佑大余姚平安无恙! 最近一直拉着老张锻炼来着,每天半个小时左右羽
  • 挽回前任,没必要那么着急。的确,现在的你,内心满是混乱的情绪。内心有因前任说分手带来的痛苦,又因担心这段情感彻底结束,心中满是焦虑情绪。虽然,你心中所担心的,是
  • 【忙完月球忙火星!她是怎么做到的[并不简单]】1982年生,中共党员,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研究员。曾担任探月三期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载荷数据处理器主任设计师,
  • #就这一刻# 全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种植胡杨树,高老爷贡献最多是我的2倍,闺女的3倍,感谢高老爷每天健身走,既锻炼了身体,又为种树做贡献,我从去年10月份
  • 生日快乐✨✨亲爱的阿严生日快乐这是我陪你过的第一个生日,会和大家会越来越好,银河在眼中,未来在星空,严浩翔会站在越来越大的舞台,飘向北方的愿望慢慢在实现,飘向北
  • Do you really think the Thai version of the meteor garden heroine looks good? I
  • 地点:小区 事件:和夏夏散步 对话: 我:夏主任,以后咱能不能努力存钱买个超大的房子,那种特大的大平层,咱俩一起存钱肯定很快就有,以后我不乱买衣服了,不买了[挖
  • 我不知道今天看了一个视频 突然好像就豁然开朗了人这一生要遇见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所以和人在一起快不快乐 轻不轻松真的很重要不过可能只要是人都逃不过厌倦期吧这里我
  • 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会有更多的胜利在等着你,你的追梦之旅也会不断响起胜利的凯歌,命运永远掌握在实力者手里,请昂首阔步,继续踏向下一个胜场里程碑!六更的初旭,是我们共
  • 劝诵六字真言 ཡིག་དྲུག་བཟླ་བསྐུལ། ཕྱག་སྟོང་འཁོར་ལོའི་སྒྱུར་བའི་རྒྱལ་པོ་སྟོང་། །སྤྱན་སྟོ
  • "Hồng trần như mộng, người tỉnh mộng tan. Nhân sinh như kịch, người tản kịch tàn
  • “三千座山岳水切割,九万丈峰峦云吞吐”以极致冷静又圆润饱满的篆书誊写胸襟无限宽广的诗句,便觉白纸墨迹,生生透出一股克制的力量,山川水脉,宇宙命理,每一笔都是毫无
  • 七)着急上火,也真的是没谁了……八)我想回家种个一亩三分地,当个咸鱼懒一懒九)现在的我,从一个依附体变成了个体,这是这些年成长给我带来的变化,越是长大越是觉得亏
  • 喝的是WAT高端酒,而且是情人节私人订制款,酒瓶上的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互相握着电话在传情,电话上写的S和K,分别代表大S和老具。喝的是WAT高端酒,而且是情人
  • 意境唯美的古诗句……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写愁的名句有许多,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很是特别,但这句却让我很惊喜。 直道相思了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