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带着她女同学来上课,都是00后,年轻真好,满脸天然的胶原蛋白啊~短暂的交流后发现原来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科技水平多么进步,生活质量物质基础多么高,无知少女永远无知,跟时代没关系,这个年龄的人并没有因为教育先进和饮食营养丰富与互联网时代的见识冲击而见多识广,依旧青涩甚至幼稚,但这正是青春的迷人之处。来个闲逛想找人聊天还挑刺儿的老太太,提出各种刁钻问题,我一一解答,把她唠的服服帖帖,嫂子那么好脾气见老妇人如此刻薄都差点发飙,我笑呵呵的把老妇人送走。不管对方是谁,我就是这样,有问必答,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不管你是真心咨询还是同行探子或者无理取闹甚至是不正常的人类,我都能陪聊,我不会被任何人问住,必须把你聊的服服帖帖的,让所有人一点脾气没有!今天忽然想到:生命中有些人直到离开,甚至连一张合影都没有……和张哥聊到忠诚与背叛,发现我看到他的洒脱,都是心碎之后的无可奈何“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就不想让很多人知道你的烦恼了,因为明白有些人不必也不想知道你的烦恼。” ​ ​​​​我没有野心,我只想要好好上班练琴卖货教学生。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愉和不幸。最近不知怎么了,走到哪都有人特别积极的要给我介绍对象,去趟沙县小吃,做饭阿姨追着管我要电话说要把侄女介绍给我,去趟新天地超市收银员说要给我介绍对象,去趟快餐店打菜的阿姨要给我介绍对象,进个电梯擦身而过的大爷要给我介绍对象,坐个公交车坐旁边的大哥要给我介绍对象……我啥都没说,这些人不知道我的年龄身份干啥工作的是好人坏人有钱没钱,第一次见就那么主动积极的蹦高高要把自己的姐姐、妹妹、侄女、女儿、闺蜜、同学,介绍给我,为什么呢?我真是不理解。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我想请教一下,就是如何停止散发魅力呢? ​​​其实施展魅力和散发魅力是两码事。施展是暗自使劲,而散发则是浑然天成。这就是我为什么无法停止散发魅力,控制不住啊! ​​​​我的学生说最近天天听我唱的歌,还顺便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听。对我说我能不能自己的音乐带向全世界她不知道,但她已经把我的歌带进了她的人生,她的世界。“请控制一下,你的魅力值超标了。” ​ ​​​今天有人对我这样说。晚上健完身,我又一次吐血了……让我想起了刘德华《暗战》里的模样。医生知道刘德华还有两星期的命,给他最后开了点药对刘德华说估计我们不会再见面了,刘德华笑着说只是这辈子而已。那种洒脱真是帅爆了。维维让我去医院看看,我说看什么看,活一天算一天吧!这时听说同行一个小提琴手去世了,才30岁。我说这么年轻啊……路老师笑着对我说“英明你看,都是拉小提琴的,人家30就死了你都37了还活着是不是赚到了”我笑说“说得对”维维不爱听了说:“那路老师您这岁数还活着您赚大发了啊”维维问我还减肥不?我说那还减个屁,刚呕出那么多血,都不知道还能活多久,想吃点啥就吃点啥吧,于是我们去饭店点了几个硬菜,我大口吃着肉边吃边跟维维交代后事,说我死了以后希望她能找个好人家,维维不耐烦的边吃边答应。我们这代人啊,苦没有真正苦过,爱没有用力爱过。每天受着信息大潮的冲击,三观未定又备受曲折。贫穷不再是正义,又妄图不让金钱成为唯一的追求。过早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勤奋却又不过三天。热血透不过键盘和屏幕,回忆止于游戏和高考。像一群没有根的孩子,在别人的经历和精神里吵闹。群大部分几乎全退了,瞬间手机安静多了,也轻巧多了,还是我爸当初那句说的对,想找你的人挖门倒洞到处打探也会找到你,不想找你的人你把名片塞人家手上,当你刚转身,对方就会迫不及待将名片扔进垃圾桶!所以那些群有用吗?答案是一点用没有,还占着手机内存!离别都是蓄谋已久,相遇总是猝不及防,伤害你的不是对方的绝情,而是你心存幻想的坚持。哪有人会突然消失不见了,他们只是在选择跟自己想联系的人联系。“你也不必特意敷衍,假意诚恳,我这些年不至于白活,是否真心待我,我还是勉强能看穿。” ​​​​成长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折,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接受自己的缺点,然后发自内心地去改变,天黑开盏灯,落雨带把伞,难过先难过 但也不作死,天亮以后,满血复活。我跟维维说你知不知道孙悟空每次变身后都要洗手?她问为什么?我说因为饭前变后要洗手。维维说一天天就我脑洞大。旁边桌的瘦老头一直盯着我看,我很不爽问“看什么?”瘦老头说“没什么,就是羡慕你!年轻真好,可以狼吞虎咽的大口吃东西,看着感觉吃的真香,我不行了,想吃都吃不动,也吃不下……”我也有点同感,最近我走在路上喜欢看十多岁的人,不管是小伙还是小姑娘我都喜欢看,看他们光滑的没有一丝褶皱的脸,维维说“所以说你也老了,和那个瘦老头一样,关注自己没有和失去的”饭店老板说人到中年,性生活那方面不行了,他说:“你不理解的,就是那种很想要,但又做不到的感觉。”我说:“我理解。”老板诧异问:“你这么年轻也不行了吗?”我说:“我健身就是那种感觉。以前在跑步机上跑两个小时都没事,现在不到一小时就有点承受不住了……”卡西欧东京总部总经理来访,当翻译跟他说我们的销售量超过预定计划总额的时候,日本人瞬间扔下手提包,双手和我们握手,鞠躬表示感谢。听到我们的业绩报告后连着一会儿一鞠躬,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挣钱是非常简单的事,难的是挣很多钱,所以需要各位与我们共同努力”然后非常满意的离去,临走我差点说“太君慢走”哈哈哈哈感谢小学同班学霸光临本店,时间过得多快,转眼一别二十三年了……当很多顾客犹豫不决时我都会做一番心理疏导,我说:“当你买贵的东西嫌贵就把价格除以365天,一天才几块钱,要是再嫌弃贵就除以两年。”顾客看着我露出瞬间解脱的宽慰笑容

#方老视点[超话]# 呵呵,转,也许算是推荐一篇文章,很长,但,值得阅读和思索。
做一个平凡人,有那么令人沮丧么?via#人脉爸爸[超话]#

  “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体说来。”

  “就是,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还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要有什么样的房,要有什么样的车?在你看来,多少存款算数目可观呢?”

  “这,我还没认真想过……”

  以上,是我和一名大一男生的对话。那是一所较著名的大学,我被邀举办讲座。对话是在五六百人之间公开进行的。我觉得,他的话代表了不少学子的人生志向。

  我已经忘记了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然而,此后我常思考一个人的平凡或不平凡,这一点却是真的。平凡即普通。平凡的人即平民。《新华词典》特别在括号内加注——泛指区别于贵族和特权阶层的人。

  做一个平凡的人真的那么令人沮丧么?倘若注定一生平凡,真的不如三十五岁以前自杀么?我明白那位大一男生的话只不过意味着一种“往高处走”的愿望,虽说得郑重,其实听的人倒是不必太认真的。

  但我既思考了,于是觉出了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近十年来,一直所呈现着的种种带有文化倾向的流弊,那就是——在中国还只不过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阶段,在中国人普遍还不能真正过上小康生活的情况下,中国的当代文化,未免过分“热忱”地兜售所谓“不平凡”人生的招贴画了,这种宣扬几乎随处可见。

  而最终,所谓不平凡的人的人生质量,差不多总是被归结到如下几点——住着什么样的房子,开着什么样的车子,有着多少资产,于是社会给以怎样的敬意和地位,于是,倘是男人,便娶了怎样怎样的女人……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也很盛行过同样性质的文化倾向,体现于男人,那时叫“五子登科”,即房子、车子、位子、票子、女子。一个男人如果把以上这些都追求到了,似乎就算是摆脱平凡了。

  同样年代的西方文化,也曾呈现过类似的文化倾向。区别乃是,在他们那儿,这只是花边,是文化的副产品;而在我们这儿,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这却仿佛渐成文化的主流。

  这一种文化理念被反复宣扬,折射着一种耐人寻味的逻辑:谁终于摆脱平凡了,就理所当然地是当代英雄;谁依然平凡着甚至注定一生平凡,就是狗熊。

  并且,还有俨然代表“文化”的文化人和思想特别“与时俱进”的知识分子,话里话外都在帮衬着造势,暗示出更伤害平凡人的一种逻辑,那就是: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已然到来,多好的时代!许许多多的人不是已经争先恐后地不平凡起来了么?你居然还平凡着,你不是狗熊又是什么呢?

  一点儿也不夸大其词地说,这是一种文化的反动倾向。这是漠视甚至鄙视和辱谩平凡人之社会地位以及人生意义的文化倾向,是反众生的,是与文化的最基本社会作用相悖的,是对于社会和时代的人文成分结构具有破坏性的。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下一代,如果普遍认为如果最晚在三十五岁以前不能摆脱平凡,便莫如死掉算了,那是毫不奇怪的。

  人类社会的一个真相是,而且必然永远是——牢固地将普遍的平凡的人们的社会地位确立在第一位置,且不允许它被其他任何因素动摇或颠覆。这乃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的不二立场,像平凡人们的社会地位的第一位置一样神圣。

  当然,这里所指的,是那种极其清醒、冷静、客观、实事求是的,能够在任何时代都“锁定”人类社会真相的文化,而不是那种随波逐流、嫌贫爱富、每被金钱左右得晕头转向的文化。

  那种文化只不过是文化的泡沫,像制糖厂的糖浆池里泛起的糖浆沫。造假的人往往将其收集了浇在模子里,于是“生产”出以假乱真的“野蜂窝”。文化的“野蜂窝”比街头巷尾地摊上卖的“野蜂窝”对人更有害。后者只不过使人腹泻,而前者紊乱社会的神经。

  中国古代,称平凡的人们亦即普通的人们为“元元”;佛家形容为“芸芸众生”;在文人那儿叫“苍生”;在野史中叫“百姓”;在正史中叫“人民”;而相对于宪法叫“公民”。没有平凡亦普通的人们的承认,任何一国的任何宪法都没有任何意义,“公民”一词也将因失去了平民成分而变得荒诞可笑。

  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家们,关注并体恤“元元”们的记载举不胜举。怎么,到了今天,在“改革开放”的中国,我们的某些下一代,不畏死,而畏“平凡”了呢?

  我曾问一位同行,他是怎么走上文学道路的,他答曰:“为了出人头地,哪怕只比平凡的人们不平凡那么一点点。而文学之路是我惟一的途径。”见我怔愣,又说:“在中国,当普通百姓实在太难。”

  屈指算来,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十几年前我认为,正像他说的那样,平凡的中国人平凡是平凡着,却十之七八平凡又迷惘着,这乃是我们的某些下一代不畏死而畏平凡的症结。

  于是,我联想到了曾与一位美国朋友的交谈。她问我:“近年到中国,一次更加比一次感觉到,你们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

  我说:“也许大家心里都在怕看一种平凡的东西。”

  她追问:“究竟是什么?”

  我说:“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

  她惊讶地说:“太不可理解了。我们大多数美国人可倒是都挺愿意做平凡人,过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的。你们中国人真的认为平凡不好到应该与可怕的东西归在一起么?”

  我告诉她,国情不同,故所谓平凡之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不能同日而语。我说你是出身于几代的中产阶级的人,所以你所指的平凡的人,当然是中产阶级人士。中产阶级在你们那儿是多数,平民反而是少数。

  十几年前,我伴随两位老作家出访法国,通过翻译与马赛市一名五十余岁的清洁工交谈。我问他算是法国的哪一种人,他说,自然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我再问他羡慕那些资产阶级么,他奇怪地反问,为什么要羡慕?

  是啊,他的奇怪一点儿也不奇怪。他有一幢带花园的漂亮的二层小房子;他有两辆车,一辆是环境部门配给他的小卡车,一辆是自己的小卧车;他的工作性质在别人眼里并不低下,每天给城市各处的鲜花浇水和换下电线杆上那些枯萎的花来而已;他受到应有的尊敬,人们叫他“马赛的美容师”。

  所以,他才既平凡着,又满足着。甚而,简直还可以说活得不无幸福感。

  我也联想到了德国某市那位每周定时为市民扫烟囱的市长。不知德国究竟有几位市长兼干那一种活计,反正肯定不止一位。因为有另一位情况相似的市长到过中国,还访问过我——他除了给市民扫烟囱,还是作家。

  他会几句中国话,向我耸着肩诚实地说,市长的薪水并不高,所以需要为家庭多挣一笔钱。那么说时,他一点儿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马赛的一名清洁工,你能说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么?德国的一位市长,你能说他极其普通么?然而在这两种人之间,平凡与不平凡的差异缩小了,模糊了,因而在所谓社会地位上,就接近实质性的平等了,因而平凡在他们那儿不怎么会成为一个困扰人心的问题。

  当社会还无法满足平凡人们的基本愿望时,文化中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就应时时刻刻提醒社会来关注此点,而不是反过来用所谓不平凡的人们的种种生活方式来刺激前者。

  尤其是,当平凡人们的人生能动性,在社会转型期受到惯力的严重甩掷,失去重心而处于茫然状态时,我们的文化,也不可错误地认为他们已经不再处于社会第一位置了。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平凡而普通的人们,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任何一个国家存在的意义,都首先是以他们的存在为存在的先决条件的。

  一半以上不平凡的人皆出自平凡的人之中,这一点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因而平凡人们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成为不平凡人们的心理基因。

  倘若文化暗示人们平凡即是失败,的确能使某些平凡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变成较为“不平凡”的人;而从广大心理健康、乐观豁达的平凡人们的阶层中,也能自然而然地产生较为“不平凡”的人。

  但是,后一种“不平凡”的人,方方面面的综合素质将比前一种要优良许多。因为他们之所以“不平凡”起来,并非由于害怕平凡,所以即使是“不平凡”以后,他们也仍会觉得自己其实很平凡。

  而一个由连不平凡的人们都觉得自己其实很平凡的人们组成的国家,它的前途才真的是无量的。

  而文化如果不去关注和强调平凡者们应处于第一位置的社会地位——尽管他们看上去很弱,似乎已不值得文化分心费神,那么,这样的文化,也就只剩下最后一件事可做了:忙不迭地、不遗余力地去为“不平凡”起来的人们大唱赞歌,并且在“较高级”的利益方面与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对他们之中某些人“不平凡”之可疑视而不见。

  这乃是中国包括传媒在内的文化界、思想界的一种势利眼病……

#丹道修炼# 修行人缺了这“三样东西”,就算高人在面前,你也会错过!

年初,一次,在崇文门附近的街道上遇一乞丐。擦肩而过的一瞬,二目相遇,顿觉眼中放光。待略一定神,相向一笑而过。走二三步,禁不住回头,对方亦同时回头,又是相互一笑。

我对朋友说及此事,朋友说,相传道家修炼有一法脉,要求弟子每隔几年,就要入世行乞一段时间,不得靠功夫挣饭吃。你见到的,大约是这一脉的吧。于此,我联想到先生曾对我说过的话:真修者在民间。朋友还强调,北京有些公园看门的老人,万不可小瞧。

有些人总喜欢到深山老林里去寻仙访道。其实,从古至今,真正的修炼高人,大都隐于民间。自上古以来,三皇五帝皆是与民同化,为民表率;历代圣贤,如老子、列子、庄子,俱是和光同尘,混迹于民;历代仙真,如葛洪、八仙、紫阳,或是隐于市廛,或是居于洞茅,皆于民间烟火中独寻清静。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真修者呢?

真修者首先是走对了路子,直溯生命本元;真修者大都内隐养德,功在自然无为;真修者恪守日用随常,一路为道日损。向真修者求教,不可求全,因真修者尚走在路上,求全则眼中无真,漏尽真师。若不求全,能得一功一行之指点,皆是造化。向真修者求教,亦不可按图索骥,事先有个自以为是的明师标准,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就大失所望。昔日黄帝问道广成子,却不识洪崖即是广成子,以至当面错过。华夏圣祖尚且如此,何况我等后继之辈。

真修面前不识真者,一般有以下几道屏障:

1、福德不备

福德不备,不仅自己缺少识真的慧眼,且真修者在此等人面前也会越发深隐。譬如有些大教授、大学者,总是喜欢端着架子去访问,有的甚至动用各种社会资源以证明自己有来头。见面滔滔不绝,就是不肯低位接收。那人家也只能哦哦、哈哈。回头你说人家不是高人,不懂真诀,没真功夫。是人欺?还是自欺?

2、根器不利

根器不利,虽有机遇,却无缘份,守着宝山不识宝,对着高人找高人,总以为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喜好追逐名人。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坊间士人,上士者稀,中下者众。常有身边人今日参禅,明日向道,后日又从儒。所摇摆者,非因价值取向,只为某师名头,以为会提升自身的功德,竟不知岁月匆匆,几个摆动下来,不觉老矣。于是感叹明师难遇,正法难求,索性连一颗求道的心也冷了。

3、机缘未到

机缘未到,虽得遇高真,却总是失之交臂,无缘从修。有此机缘,方知人家是高人。无此机缘,纵是多年厮混一起,也只当是邻家老哥老伯,见面道声好而已。早年按先生嘱咐,确也访到一些高人,他们有大修为,有大德行,有真功夫,就是缺了一种“大师范儿”,真的就像是邻家的老哥老伯。

其实,真正有承传、懂修炼的有道高人,一般都为人谦和平易,不显贤露能,不作门派之争,传授知识平实无华,不故弄玄虚,不自作高深状。这些人大都没什么名气,淡泊名利,也不必包装自己,生活中自然随俗,甘于寂寞,于凡夫俗子之中见识超绝,一身正气,恪守清静虚无。

最关键的,真修者首先是自已身心健康,体态轻盈,行为端正,目光清朗,气色红润,话语不多却中气充足。与这样有修为的人接触,你可以感觉周身舒畅,场态祥和,能深感其人格魅力而愿意亲近。

如果有缘得到这样真修者的指点,他教你的功夫,一定是自然简朴,注重德行心性,注重内炼精气神,绝不会故弄玄虚,违背生命法则与社会伦理。

正道修炼的方法,主要靠个人修为,绝不依赖所谓“加持”、“给功”,更无需借助仙佛鬼神灵怪之类的外力来修炼。正道功夫讲求“功夫吃功夫”,须经年累月,积精累气,绝无速成。且理法严谨,合于生命运行规律,合于易、医的基本原理。传承黄老内丹学的实修者,大都精于隐的学问。正所谓“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

当年老子曾向孔子赠言:“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老子是知行合一的,他这样劝孔子,自己也是这样践行。当他看到周室衰败已不可就药时,也就骑上青牛西出涵谷了。受老子影响,历代大道修行者,也都讲求一个隐字,以至于有隐仙一派。虽然每逢乱世,总有道家人物出来匡扶正义,但功成身退,总是这些人物的身后美谈。

功成身退者,自是归隐民间。那些从未出山的,也就从未脱离过民间。民间是水,真修者上善若水,隐于水,自是和乐融融。

《西游记》第十六回诗曰:“果然净土人间少,天下名山僧占多。”

《悟真篇》亦曰:“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既然“净土人间少”,索性学学庄子,“相忘于江湖”,不必去“占山”了。

真正的隐,是正常的做人,正常的做事,正常的积功累德。真正的修行者,融于民间,不离民间,功成于民间。

大道无极,复又无极。真修者在路上,路上人很多,莫要当面错过。 https://t.cn/z8AH4Mn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熊猫]【拍2件 12.9】IMINT香体糖持久接吻糖2盒 IMINT香体糖持久接吻糖kiss少女约会玫瑰花香薄荷糖果口气清新糖y 【18.9】喜之郎 什锦果冻
  • #情感鸡毛蒜皮[超话]# 你总说梦想遥不可及,可是你从不早起;总觉得成功都属于别人,可自己却从不努力。天赋不能带来的东西,努力或许可以改变。成功不会属于只想不做
  • #楼盘动态#【大连融创壹号院首届王者争霸赛 | 沸腾全城】   王者集结,为荣耀而战!大连融创壹号院实力跨界,打造大连超强线下电竞赛事——壹号院首届王者争霸赛。
  • 忘川河畔,彼岸花开,暗夜,一弯冷月,寒星数点,凉风一缕,是谁,做了那个灵魂摆渡人?那一朵花瓣,一滴珠泪,是文字烙印心上的伤痕,淡亦成风,化作飞絮轻飘零; 文字,
  • #相处多久适合结婚# 相处多久适合结婚?这个问题注定没有固定的答案,因为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同时也与客观环境有很大关系。 个人自身的因素 先来说说因人而
  • #日本留学##日本语言学校##京进语言学院# 京进语言学院京都中央校 LA京都中央校スピーチ大会2021開催!!】 8月3日(火)に京都中央校のスピーチ大会を
  • 2021.9.11 早上六点,你还在睡梦中。你的老师同学早已在咱家楼下,并嘱咐妈妈不要把你吵醒让你多睡一会。外婆小姨舅舅他们陆陆续续到来,妹妹精心为你准备了手势
  • 「世界にひとつの金メダル」新録吹替版 BSテレ東 2021年8月30日(月)18:54~ キャスト ※括弧内は日本語吹替(BSテレ東版・初回放送2021年8月
  • [购]: 他们家you运险的!!! 黛芷媄无痕内裤3条     【9.9】 折合一条只要3.3大洋,很划算了,他们家还有运险的,买回来不满意直接退掉!! ​​
  • #招商赋能 朋友圈布局之王——这是我的新标签 这个能力是怎么锻炼出来的呢? 1、7年老微商,写了7年的原创文案,每天坚持发圈发朋友圈是融入脑子里的惯性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千古玦尘]#每日一善#[千古玦尘] #实时号测试# 心中不可少善,行事不可无善。人前不为恶易,独处不为恶难。任性妄为是恶,行
  • #美文阅读#【乡土中国】 书中提到了一个词“差序格局”,用来描述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指的是在中国乡土社会,人和人的关系不是一捆扎在一起的柴,而是像把石子投入水中,
  • 《浅读第一性原理⑨》 ——辩证法与辩证逻辑不是一回事…之④ ——【概念到底有多重要?】② 链接:徐贲:为什么我们会对谎言深信不疑? 【概念到底有多重要?】②
  • 比特币昨日傍晚时行情反弹上行,而后行情进入震荡,凌晨时行情再度反弹走高试探46000位置,未能突破后续承压回调,当前价格在45000位置附近波动,我们也是抓住机
  • 天地不会因为人有悦生恶死的感情而对其有所偏爱,“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人类同其他自然物一样,其生死都是很自然的,
  • 星云大师《菜根谭》精要:    有失败的勇气,才有成功的希望;有辛勤的耕耘,才有丰实的收成。    给人利用也是一种结缘;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有力的人
  • #说说推广的那些事儿##微博推广# 很多baby会找小网红合作推广,请看下图一二三四网红孵化公司不是白来的,水军也不是白养的,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看我圈出来的
  • ㊗我们俊尼生日快乐[蛋糕][蛋糕][玫瑰] 感谢你在solo还是防弹少年团中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防弹少年团 记得当初演唱会时你红着眼睛温柔的看着摄像头轻轻的对阿米
  • 正缘和偏缘的区别? 正,就有正名言顺,光明正大之意,有归属感,有占有性质,即这个人有属于我的感觉。 偏,就是相对正而言,有二手,拥有后有压力感,不稳定的感觉。
  • #每日一善[超话]# 9.12 皇v指lu沪洞 诚信和友善,在诸多中华美德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中,居于核心地位, 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承下来的诸多美德中的最重要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