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之家

行驶在青藏线109国道上,总想去当地牧民家去看看,就在青海省都兰县住宿,然后,去它的热水乡走走,根据导航的提示,这段乡村公路19公里,用时需70分钟,初听,认为听觉有问题,实走,车辆是在坑坑洼洼里跳跃前行,到达乡驻地,整个街道不足二百米,住户估计不到50户,街上冷清如寂,人影罕见。

再往前开,不知又颠簸摇晃了多久,看见一个山坳之中独立一房屋,炊烟在寒风的吹拂下,随风转向,停车往前走去,这是一个四口之家的藏民,夫妻带着一个儿子,还有儿子的奶奶,取得主人同意后,进入他们的家,房屋由砖石结构砌成,一间堂屋,一间卧室,卧室的床是火炕,中间有牛粪取暖的火炉,有简易的衣柜,奶奶睡在类似沙发的床上,堂屋是他们生活做饭,放粮食,杂物的空间,宰杀的羊肉吃不完,割成小块挂上阴干,饮食的组成是酥油茶,青稞糌粑,晚餐基本上是米饭。询问他儿子多大了,八岁了,读几年级了,回答让人心酸,今年下半年去县里读书,是上幼儿园。

围着他们家的四周转了一圈,看见牛羊栏上牛粪做成的粪饼,在高原烈日的曝晒下已干燥,过冬的燃料就靠它,牦牛与羊群已在山坡上悠然的觅食。

相聚终归要相别,牧民的热情,豪爽,诚实与善良已深深铭记在心中,望着小孩那天真,幼稚,白嫩英俊的面容,与他所处的环境,心中又产生悲凉之情,生存与教育的矛盾,在偏僻的牧区,这是一条难以逾越的坎,它限制了牧民向前跨越的勇气。

别了,别了,淳朴的牧民。

·[最右]这些绘本教孩子认识黑色·
有的小朋友偏爱黑色,画画也总喜欢挑黑色,家长可能会担忧,孩子是不是内心有什么困扰?也有小朋友只挑红色、黄色等鲜亮色,杜绝黑色,认为黑色太不“好看”。
实际上,黑色与其它任何颜色,在色彩启蒙中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黑色,有自己的性格魅力,它和白色构成的无色世界,会让画面既真实又充满张力。因为它的存在,其它颜色才更加耀眼夺目。

黑色本身不是洪水猛兽,孩子喜欢它,我们就带着他们多多体会它的层次和美感;孩子不喜欢,我们就带着他们重新认识,发现它的特别之处。
推荐6本关于黑色的绘本,以此帮助扩展孩子对黑色的理解。

01.《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 (3-6岁)
正如书名,这是一本黑色的书,它从一个盲孩子托马斯的视角,描绘他从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其他感官所感受到的色彩。

02.《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3-6岁)
山区住着一位老太太叫做席奶奶,她讨厌和黑夜相关的一切事物,总是想尽各种办法赶走黑夜,席奶奶会成功吗?

03.《谁偷走了颜色》 (3-6岁)
佐特住在一个没有颜色的世界里,他被夜空中发出五颜六色光芒的星球所吸引,他决定去寻找属于他的快乐。

04.《遇见春天》 (3-9岁)
推荐介绍:本书讲述了双胞胎小熊玛库和玛塔第一次从冬眠中醒来之后,期待着春天快点到来,最后开始了寻找春天的故事。

05.《蜡笔小黑》 (5-9岁)
这本书讲述了各种颜色的蜡笔在纸上画画,但是担心画被画黑,而不让小黑画画,最后小黑在铅笔的帮助下,得到大家认可的故事。

06.《皮埃尔喜欢黑色》 (5-12岁)
推荐介绍:本书讲述了小男孩皮埃尔特别害怕黑夜,因为黑夜像一匹黑狼追着他,后来他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黑色,最后喜欢上了黑色。(目前只有法文版和日文版)

#一起家庭教育#

【适合孩子的艺术启蒙图书推荐】

说到适合孩子的艺术启蒙图书,我真的得吐槽一番了[哼]说实话,各式各类的艺术启蒙书看过不少,真的能吸引到我的不多,更何况吸引孩子的,更是凤毛麟角!市面上各种系列图书打着孩子的旗号却枯燥无味,毫不尊重孩子的兴趣与心理特点。一本书写的再好,有再多大咖推荐,孩子不爱看,也是无用!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我看过而且比较认可的儿童艺术启蒙图书,有一些也是我家宝贝百看不厌的!

[微风]费顿艺术启蒙认知系列 适合2-4岁
这套书非常棒,它将艺术启蒙与认知很好的结合,内容简洁,新颖有趣,能够锻炼观察与想象力,很适合低幼段的孩子阅读。

[微风]到底是什么-给孩子的艺术启蒙大师课 适合2-4岁
这套书是作者为自己女儿创作的,明显是真的很用心。这是一套关于声音、色彩、形状的书,作者用独特的方式对孩子们的听觉、视觉、感觉进行训练,它还是一本亲子游戏书,家长如果能够多动脑筋,设计一些互动,会让宝贝们在游戏中进行艺术的熏陶。

[微风]线条先生与色彩小姐 3-6岁
这是一本绘本故事与绘画方式结合的书,故事情节非常好玩,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每一页还会介绍不同的绘画方法,让孩子们边玩边学边实践。

[微风]儿童艺术启蒙无字书 适合3岁以上
这套书我家姐姐特别爱!我对无字书总是抱有莫名的好感,无字书对图画的要求更高,尤其在孩子面前。这套书其实是一套艺术欣赏类图书,很多孩子都不太爱看这类书,他们会觉得不好玩,但是这套书将三大博物馆中的稀世珍品以及都市中的经典建筑巧妙的隐藏在故事情节中,以一个小女孩和三个气球贯穿起来,真是巧妙绝伦。另外书中还有很多小彩蛋哟!

[微风]澳大利亚艺术启蒙绘本 适合2-6岁
很特别的绘画风格,对孩子基于色彩与形状的认知和想象很有帮助,精巧的图画设计与色彩搭配,也是对孩子的审美能力的滋养。

[微风]艺术小小步 适合2-6岁
这套书也是我家姐姐特别喜欢的,书中的五个伟大艺术家的作品都是趣味十足,非常适合孩子们欣赏的,加上作者诙谐幽默的文字,更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微风]欢乐艺术博物馆 适合5岁以上
这套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孩子有满满的参与感!各种游戏环节的设置,孩子们可以在经典的艺术作品中玩的乐此不疲!

[微风]希利尔给孩子的艺术启蒙课 适合6岁以上
希利尔的作品不用多介绍,每一本都是经典!

[微风]中国艺术启蒙系列 适合7岁以上
国内优秀的儿童艺术启蒙作品真的很少,这套还算是比较不错,但相对来说还是稍显枯燥了,适合大一些的孩子阅读。不过还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多多了解中国优秀的经典艺术文化!

介绍了这么多,快选择一些合适的图书带着宝贝进入美妙的艺术世界吧!https://t.cn/A62EdHy4
#一起家庭教育##家庭陪伴计划##育儿##育儿专家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斜眼R]活斑鱼也是超有特色,鱼骨都是脆的,下锅涮5秒即可吃[斜眼R]最有特色的是锅底,中间的菌菇锅底超级好喝,吃过最好吃的番茄锅开始试营业啦,放假期间可以来打
  • 大德歌·春 (元)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注释: ⑴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
  • 城市,所有的美妙,都部署在这些虚无的秘密之中。许多过去的都让它过去吧,时光依然会给奋斗者最好的回答。
  • 而染色体新人LIN的登场更是将当晚的惊喜掀至另一个高潮:继长沙启航站的《SHEEP》之后,张艺兴再一次让出舞台中心,给自己培养的少年闪耀的机会,一曲《UZI》让
  • 后来主人来了,是一个阿姨,和我说不要害怕,他不咬人,我说没事的我就是想和他打招呼,阿姨说我怕你害怕,告别以后我觉得把小狗养得那么好的人一定也是好人。我偶尔翻出来
  • 50句个性签名新鲜出炉1、“会者定离,一期一祈”2、“不和爱意摇摆的人吹晚风”3、“人生百年不过是教人如何取舍”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5、“勇敢丰盛,自
  • 以摩羯的性格来看必然是不会喜欢上这样的人,不过缘分就是这么不可捉摸,他们很喜欢双鱼的自在随心,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想法也都让他们特别心动,也很喜欢双鱼经常带来的浪漫
  • 全文请到/徽/亻言/搜【雨若文学】发个其中一个主角名,就行了!《苏颜惜司霆舟》苏颜惜司霆舟小说全文《苏颜惜司霆舟》苏颜惜司霆舟小说全文《苏颜惜司霆舟》苏颜惜司霆
  • 佛教故事: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此皆为苦无有欢乐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城里有一位长者,刚刚丧失爱子以致日夜思念,万般不舍;不久便精神恍惚,茫然地
  • C 罗表示:" 他是无数人的灵感来源,是昨天、今天和永远的标杆。"作为活跃在录像带、纪录片和人们交口称颂中的传奇,许多人并没有机会在现场感受
  • #再见了2022#2022.10.21种下了六颗不同种类的老桩(不太记得啦你的名字)这是今年开出的第一朵花苞[抱一抱]日复一日是不是按部就班都取决于自己的安排是
  • 年末被暴击了一下,憋着一口气想做的事没做成,很难过也没有,突然没了压力轻松了很多,也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嘛(明明要做的事很多)就感觉突然泄了气,又回到以前那种“没意
  • ]@长佩文学 @海大脑袋 原著,@网易云音乐 @网易云音乐-听剧 @浮声绘梦菌 联合出品制作,@藤韵文化 联合出品录制,广播剧《貔貅饭馆,只进不出》第二季 ,每
  • 现在想想前两天的时光可能是我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回忆点了,堵奶+坐月子+了,而且奶水不足孩子吃奶也不好,总之就是能想到的至暗时光我都经历了,那几个漫漫长夜终于算是
  • 几乎是逼自己放下那么多思虑,放手去海投,中间的很多情绪变化也写过了,我不认为那些是无病呻吟,那时候的痛苦是真实且难忘的。也很谢谢命运的眷顾,在两个offer进度
  • ""我不知道,我只是很喜欢这个故事"✨是@绿野 的约稿!杰西把去机场的时间一拖再拖,他们跳上游艇,落日下的塞纳河畔微波粼粼,他们
  • 新的一年,愿我们都能常怀感恩之心,铭记每一次感动。2023年,愿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阳光信用##每日一善[超话]#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源于我们对生活的
  • ‮供凡‬奉者,只‮时要‬时要‮信相‬她的存在,多做善事,多积德,好姻缘人缘自‮降会‬临你身旁的.狐‮自仙‬从被阿赞明师傅‮化幻‬为可佩戴的圣物‮以就‬其不凡‮效
  • 实际西安旅游的诱多还是为了西安饮食出货,两只垃圾股短期涨幅都很高了,不要用放大镜去看它们,最后的走势就是一地鸡毛。比如拉伸尺寸需要减少15mm,通常的做法是在原
  • 由于对地质学领域实在是所知甚少,所以这部纪录片中Katia和Maurice在讲述他们对火山的观测和热爱时我并不能够很好地感同身受,我想如果是专业学地质的朋友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