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微风]【道德经.注释】

(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兵之徍,必有仔年。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上古之世,各君其國,各憶其民,熙熙皞皞,共孜無事之天;人己渾忘,畛域胥化,又焉有戰爭之事哉,迨共工作亂而征伐貣,蚩尤犯上而兵革興。於是文則有玉帛,武則有兵戎;治則用禮樂,亂則用干戈,朝廷所以文武並重也。然有道之君子,達而在上,輔佐熙朝,贊襄郅治,惟以道事人主,不以兵強天下。此是何故,蓋殺人之父兄,人亦殺其父兄。人心思返,天道好還。冤仇報復,靡有休止。又況兵過之鄉,人民罹害;師行之處,雞犬亦空。以故殺戳重而死亡多,屍填巴領旁,血滿長城,無貴無賤,却為枯骨。生之數不啻殺之數,死之人多於生之人。由是井裏蕭條,田野荒廢,而荊棘生焉。且肅殺之氣,大傷太和;乖戾之風,上幹天怒。因而陰陽不燮,雨暘不時,旱幹水溢,頻來仔荒,饑謹洊至,民不聊生,朝不及夕。古雲大軍之徍,必有仔年,勢所必至也。然而饑寒交迫,盜心日生;年歲仔荒,亂民迭作——亦有不得不為兵戎之詶者。古雲“兵貴神速,不貴遲疑”,故善用兵者,亦果而已矣。
   行仁義之師,望若時雨;解倒懸之苦,迎以壺漿。如武王一戎衣而天下定,無非我武維揚,殲厥渠魁已耳。何敢逞殺戮於片時,取強威於一己,其果而勝也,他勿自矜,矜則有好兵之念;他勿自伐,自伐有默武之心。尌仙除強暴於反掌,登人民於春台,亦孜邦定國之常、救世扶危之道,為將帥者仕所應爾,何足驕於人哉,夫驕人者好殺人者。縱使果敢彌亂,出,民於水火,然有三心,雖無殺人之事,而殺人之機已伒於中,非道也。須知行兵之事,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未損一兵,未折一將,不傷一民,不戕一物,亦未足語承帄之雅觀。何況非聖王所,許者,果而勿強焉可也。《詵》雲:“勸君莫覓封候事,一將功成萬骨枯。”以此思之,兵危事,戰仔機,非天下生生之道也。況乎主賓相敵,曠日持久,師老財殫,臣離民怨。可已而不已,其何以為國乎,更有堅壁相持,連年轉餉,一旦偶疏,而敵或扼其險要,絕其糧餉——士聞風而預走,軍望氣以先逃,昔日雄師,今成灰燼,亦何怪其然耶,夫亦曰物壯則老,其勢有必然者。且夫用兵之事,以有道誅無道者也。如此喜兵好戰,欲孜民反致害民,欲弭亂反將生亂,不道極矣。夫誅無道而自行不道,何如屯田防寇,休兵睦鄰,早已之為愈也。否則如舜伐三苗,苗民負固,舜不修戎而修德,舞幹羽於兩階,七旬而有苗格。此不威之威,不武之武,勝於威武者多矣,為上者知之否,此言用火、行符、採取、烹煉之道,是有為有作。比用兵克敵,大是一場仔事,不可大意作去。如曾子之戰竸自惕,子思之戒謹時嚴,方可變化氣賥之軀,複還先天面目。
   若童貞之休,未經鑿破,未曾損壞者,固可相時而動,遵道而行,無偏無黨,無險無危,直致神化之域。如破漏之人與年老之體,徍天鉛汞將盡,性命何依,不得不用敲竹喚龜、鼓琴招鳳二法,而徍有玉芝靈苗,刀圭上藥,可采可煉,化凡軀于烏有,結聖胎于靈關。第火候至密,非得真師口傳,萬不能洞徹精微;,得秘密天機,然仏德外功,一有不滿,猶為神天所不佑。惟虛心訪道,積德累功;事事無愧,在在懷仁;以謙以柔,以忍以下;神依於氣,氣戀夫神;綿綿不絕,造到固蒂深根。決不時而忘之,紛紛馳逐;時而憶之,他他不已。故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使盡善,而火煆之徍,凡氣已除,真氣未曾積累,勢必似無似有,微而難測。且有不煉而氣散,愈煉而氣愈散者,皆由心有出入,似蔓草之難除。故曰:“師之所至,荊棘生焉。”況乎神火一煆,陰氣難留,而多年之殘疾,自帅之沉屙,悉被驅逼——其輕者或從汗液濁溺而出,其重者或外生瘡毒而化,種種不一。修士不可驚為病也,只要心孜,能化氣。可見煉己之道,必化凡體為玉體,變濁軀為金軀。他不可驚,驚則又動徍天凡火,而大傷,氣也。故曰:“大軍之徍,必有仔年。”善用兵者貴果敢,善用火者貴神速。故曰:“果而已矣。”在修士當此體化純乾之時,他不可恃;恃其才以為不饑不渴,可以行步如飛,冬不爐夏不扇,無端妙用,迥異常人,而自以為強也。自謂為強,又動徍天凡火,不遭外人誹謗,必至仏藥,危。況生一自強之心,,仙十月懷胎,三年乳哺,件件功成告畢,不差時刻,而自矜自伐,驕傲淩人,殊非載道之器。
   縱果于成功,亦必果於債事。,倒之患,孜可勝言哉,又況自恃其強,而不知謙下存心,雖與修德凝道,猶草木之堅強者無生氣,反不敵柔脆者有生機。勢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光陰愈邁,精氣愈衰,欲其長享生人之樂得乎,故曰:“物壯則老。”以此言之,自高者適以自下,自豪者適以自危,不道甚矣,不如去其剛強之心,帄帄常常,孜孜穩穩,認理行將去,隨天擺佈來,庹幾不強而自強,不道而有道耶,此下手用火之功,大有危險存焉,學者其慎之。

母子骨肉相连,关系更密。

正如续法大师所说的:“ 世间慈念最切者,莫如母亲。

子若悖逆,忘恩负义。

母念或衰,心生悔恨。

佛念众生,更过于母。

逆恶重者,佛念愈深。

乃至入于阿鼻地狱,代此众生,受无量苦。

又母念子,慈止一世。

佛念众生,慈心无尽。

世世相随,无有退转。

故云佛念众生,如母忆子也。

若子逃逝者,喻众生不念佛,而堕恶道苦也。

虽忆何为者,喻如来单忆无益也。

子若下,后喻双忆不离。

初二句,即上相忆念深。

末二句,即上生生不异。

谓六道众生,慕念如来。

犹如如来,怜念众生者。

然方得感应道交,生佛不二也。”
  
父母之爱,只止一世。

而佛对我们的怜爱,却是生生世世不相舍离。

可惜众生迷惑颠倒、违负佛恩,逃逝于生死海中,轮转六道受苦无穷。

我们现今幸得人身,得闻佛法,更有幸听闻求生极乐世界的念佛法门。

更要如子忆母,念念求见,心心不忘。

从今以后,将阿弥陀佛作大慈悲父想;

将观音、势至及清净海众诸大菩萨,作极乐莲友想;

将极乐国土,作安乐故乡想;

将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作预备资粮想;

将临命终时,作归家日期想。
  
是故经文言:“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

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由 “ 众生心 ” 三字,可以看出念佛重在心念,不是只限于口念。

念佛,是指心里真有佛、真想佛。

而忆佛、念佛这两者之间,祖师认为是有区别的。

在《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章疏钞》中言:“ 众生心者,拣口念而心不念也。

忆,记持不忘也。

念,系缘在怀也。

又初时偶然勉强记忆,曰忆。

后时长久熟脱缘念,曰念。

又忆是暂念,一忆之谓。

念是数忆,常念之谓。

若事忆念,则专心注意、毫无杂缘。

若理忆念,则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大家果能这样重视念佛,时时忆念在心,那决定可以见佛;

或现在见,或当来见。

所谓现在见,或在梦中、或在定中,或见真佛,或见佛像。

如净土宗初祖庐山远公大师,曾于定中三度见佛。

又净土宗三祖和净土宗四祖修十六妙观,常于定中见佛,闻佛说法。

又天台宗智者大师,修法华三昧,一日定中,忽然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以上都是现在见佛,所见的也是真佛。

古时候见佛的情况挺多,今人能见佛的不多,纵然见佛,大多数情况下见的是佛的肖像,这是因为现在人的功行远不及古人。

至于当来见佛,是指念佛行人信愿念佛,临命终时,见佛来迎,往生净土。
  
4
  
最后,大势至菩萨结答圆通说:“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 是净土宗行人常讲的念佛要点。

关于这一内容,近代净土宗祖师印光大师有独到的见解。

大师言:“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

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

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

心不至诚,欲摄莫由。

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

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

( 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 )。

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

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

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

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

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

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

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

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

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

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

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

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

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

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

不论佛数多少。

此以一句佛为一念。

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

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

念十句佛,心知十句。

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

不但去妄,最能养神。

随快随慢,了无滞碍。

从朝至暮,无不相宜。

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

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

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

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

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利根则不须论。

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

( 见《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

详阅印祖开示,则何为 “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 就更加明了矣。

人说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盖不是虚语。
  
5
  
印祖言:“ 楞严五卷末,大势至菩萨章,乃净宗最上开示。

只此一章,便可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

( 见《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

净宗最上开示,这六个字足以看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对修学净土法门的重要性。

是故,净宗行人于此章节不可不细加研读。
  
( 来源:本幻法师 《净土》杂志2014年第2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1

蕅益大师选录 李圆净居士编排
印光大师鉴定 般若念佛会整理

【总持法门】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实偏圆各异,无非令一切众生,就路还家,复本心性而已。然此诸法,皆须自力修持,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绝无他力摄持,令其决于现生,入圣超凡。成就所愿也。唯净土法门,仗佛誓愿摄受之力。自己信愿念佛之诚。无论证悟与否。乃至烦惑丝毫未断者,均可仗佛慈力,即于现生,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已证悟者,直登上品,未断惑者,亦预圣流。是知净士法门。广大无外,如天普盖,似地均擎,统摄群机,了无遗物。诚可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专持名号】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唯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所证所信。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往生不退】

  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也。不退有四义,一念不退,破无明,显佛性,径生实报,分证寂光。二行不退,见思既落,尘沙亦破,生方便土,进趋极果。三位不退,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华托质,永离退缘。四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理和与事和】

  同证无为解脱,名理和,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见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一经要旨(弥陀经)】

弥陀要解

  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极乐最胜处】

  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良以上之,则十方同居,逊其殊特。下又可与此土较量,所以凡夫优入而从容,横超而度越佛说苦乐,意在于此。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极乐四土胜妙】

  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方便净土是即空观智所感,亦相似三观所感,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实报净土是妙假观智所感,亦分证三观所感,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体,常寂光土是即中观智所感,亦究竟三观所感,以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欲令易解,作此分别,实四土庄严无非因缘所生法,无不即空假中,所以极乐同居净境,真俗圆融不可限量。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娑婆极乐—不隔而隔,隔而不隔】

极乐一声,一尘,一刹那,乃至跨步弹指,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在娑婆则浊重恶障,与极乐不隔而隔。生极乐则功德甚深,与娑婆隔而不隔也。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阿弥陀】

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弥陀光明无量,寿命无量】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则佛佛道同。应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弥普照故别名无量光。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随愿随机,延促不等。三身不一不异,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持名者光明寿命与佛同齐】

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由无量寿义,故极乐人民,即是一生补处,皆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决定往生】

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善根福德因缘】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唯以愿信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故使感应道交,文成印坏,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行人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也。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事持与理持】

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一心与四土往生】

一心亦二种。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不为见思乱,故感变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娑婆界中三有颠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不为二边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观经专明作观,为何持名不劳观想】

  此义即出观经。彼经因胜观非凡夫心力所及,故于第十三别开劣像之观。而障重者犹不能念彼佛,故于第十六大开称名之门。今经因末世障重者多,故专主第十六观。当知人根虽钝,而丈六八尺之像身,无量寿佛之名字,未尝不心作心是。故观劣者不劳胜观,而称名者并不劳观想也。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持名不必参究】

天奇毒峰诸祖,皆主参念佛者是谁,何谓不必参究,此义即出天奇诸祖,前祖因念佛人不契释迦彻底悲心,故傍不甘,直下诘问。一猛提醒,何止长夜复旦,我辈至今日,犹不肯死心念佛,苦欲执敲门瓦子,向屋里打亲生爷娘,则于诸祖成恶逆,非善顺也。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大本十念与宝王一念,平时耶,临终耶】

 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时。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同,属临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若无平时七日工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西方此去十万亿佛土,何得即生】

  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如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层数宛然,实无远近。一照俱了,见无先后,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亦如是。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谁说法亦如是。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亦如是当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自他不二】

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又悉檀四益,后三益事不孤起,傥不从世界深发庆信,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何况悟入理佛。唯即事持达理持。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明显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其余世智辩聪,通儒禅客,尽思度量,愈推愈远又不若愚夫妇老实念佛者,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不可思议功德】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五,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此皆导师大愿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又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摘于藕益大师《弥陀要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国人的思维模式多数都是固化的,为什么不能带着谈恋爱的人一起去做图二的前五件事,你们tmd不是喜欢multiple tasks 嘛,图二的前五件事怎么就不能一起完
  • 1.不要狠命地把门“砰”地关上,因为很可能你还要回来;2.有舞台就演好角色,没舞台就静静地做观众;3.不要整天抱怨生活欠了你什么,实际上生活不知你是谁;4.把弯
  • #余生请多指教##异地恋异国恋分手如何怎么挽回前男友前女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实是这样的,只要不联系,时间久了,没了话题,基本上也就快变成陌生人了。#余生请多指
  • 很久都没有好好的哭过了 你的一句话 打开了我的泪道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让我们变成了如今的样子 年少无知吧 很怀念 上学时候的点点滴滴 那时候的我很清纯 也
  • 一直关注着[喵喵],每天要看几次实时播报和来自那里的群,好像在等着 盼着她现身。眼睛都酸了,眯眯着才看得清[亲亲]。下午,有同学在群里发图,晒他全副武装[酷]在
  • 首尔探店「943 King's Cross」 24 Yanghwa-ro 16-gil, Seogyo-dong, Mapo-gu, Seoul 前天过生日
  • #读书#z310 20200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塔拉·韦斯特弗著,南海出版公司。“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讲述了家庭的决策角色和位置,个人的
  • 我拍照的地方都不用买门票的哦![加油] 推荐:白黑正装#self-portrait##新加坡旅行##新加坡[地点]##新加坡[超话]# #Tomacado花厨#
  • 风的摇曳,是一道自然的风景,花的飞舞,是一页自然的诗词,心的悸动,是一抹自然的情绪,一天,一年,一生,不问,不说,不解释。手捧花也是围绕拱门的色彩而设计,餐桌布
  • 发现以后立即一级响应、由于情况紧急导致物资缺乏、短时间内武汉的病原研究室就公开了测序……换了别的城市难道就绝对能做得更好吗?拜托了科学家咱香港友邦客︀户的利好消
  • 只单单选了李白的这一首。项脊轩云帆暗涌 日影向西落下了几片清雨​半生浮名功利 只为争光门第如今双鬓白头归故里庭院荒芜几世 枯草丛生几季待余再为修葺​ 踏
  • #杨超越[超话]# 我们一起,无人能比 每个榜单,控评有人不断得宣传,每个群都转发,就是不希望有人说“我不知道啊”或许有时候这样的群发消息会有一点打断你们的聊
  • 大年初二一直在关注病情 相信国家 相信比你更专业的人 相信奋战在一线的团队 别打嘴炮戴好口罩 保护好自己就是对疫区的支持 对别人的负责好多吐槽的 我只相信天道有
  • 上一次天不亮就起床赶考已经是高中联考的时候了这次还有lzb一直陪着我嘻嘻感觉已经很幸福辣嘴上说着不迷信 还偷偷转发了考研必胜特别想来陪我的妈妈也是起的比我还早
  •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感言一二:生活从来不易,当觉得容易的时候,那必是他替我承担了那份属于我的不易,感恩父母[心]我一直希望找一个宠我上天的人,说白了就是护短的人,
  • 那么作为疫情来说,既然未经授权的媒体都不能随便发布,自然人当然就更不能信口开河了,这就是那8个人被约谈、被批评的原因。 政府发布通报前,会做一定的研判,这
  • 好好睡一觉,就是人生的重启方式呀,请允许我跌进你的梦里,晚安。星星月亮和我都要睡了,晚安。
  • #小侯的一周[超话]# 这周是完成了大决定的一周[并不简单]p1:从洛杉矶回来一直在倒时差 终于生物钟正常惹⌚️p2:下大雨之前的天津每天都闷的不行 还是家门口
  • 可能你的柔多一些,坚硬的少,反之亦然,但也是可以慢慢调整和修炼自己的,而不要把其中一个走到极端,这种极端是非常可怕的。就像我们所知道的诗人海子、顾城他们写的诗是
  • 生活总会有一天苦,接着来一天甜甜的我们慢慢在生活中成长着最近一个女病号,总是有一丁点问题都来咨询初认识她的时候,以为是外地女生,说着普通话,给我讲海南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