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视点[超话]# 呵呵,转,也许算是推荐一篇文章,很长,但,值得阅读和思索。
做一个平凡人,有那么令人沮丧么?via#人脉爸爸[超话]#

  “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体说来。”

  “就是,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还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要有什么样的房,要有什么样的车?在你看来,多少存款算数目可观呢?”

  “这,我还没认真想过……”

  以上,是我和一名大一男生的对话。那是一所较著名的大学,我被邀举办讲座。对话是在五六百人之间公开进行的。我觉得,他的话代表了不少学子的人生志向。

  我已经忘记了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然而,此后我常思考一个人的平凡或不平凡,这一点却是真的。平凡即普通。平凡的人即平民。《新华词典》特别在括号内加注——泛指区别于贵族和特权阶层的人。

  做一个平凡的人真的那么令人沮丧么?倘若注定一生平凡,真的不如三十五岁以前自杀么?我明白那位大一男生的话只不过意味着一种“往高处走”的愿望,虽说得郑重,其实听的人倒是不必太认真的。

  但我既思考了,于是觉出了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近十年来,一直所呈现着的种种带有文化倾向的流弊,那就是——在中国还只不过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阶段,在中国人普遍还不能真正过上小康生活的情况下,中国的当代文化,未免过分“热忱”地兜售所谓“不平凡”人生的招贴画了,这种宣扬几乎随处可见。

  而最终,所谓不平凡的人的人生质量,差不多总是被归结到如下几点——住着什么样的房子,开着什么样的车子,有着多少资产,于是社会给以怎样的敬意和地位,于是,倘是男人,便娶了怎样怎样的女人……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也很盛行过同样性质的文化倾向,体现于男人,那时叫“五子登科”,即房子、车子、位子、票子、女子。一个男人如果把以上这些都追求到了,似乎就算是摆脱平凡了。

  同样年代的西方文化,也曾呈现过类似的文化倾向。区别乃是,在他们那儿,这只是花边,是文化的副产品;而在我们这儿,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这却仿佛渐成文化的主流。

  这一种文化理念被反复宣扬,折射着一种耐人寻味的逻辑:谁终于摆脱平凡了,就理所当然地是当代英雄;谁依然平凡着甚至注定一生平凡,就是狗熊。

  并且,还有俨然代表“文化”的文化人和思想特别“与时俱进”的知识分子,话里话外都在帮衬着造势,暗示出更伤害平凡人的一种逻辑,那就是: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已然到来,多好的时代!许许多多的人不是已经争先恐后地不平凡起来了么?你居然还平凡着,你不是狗熊又是什么呢?

  一点儿也不夸大其词地说,这是一种文化的反动倾向。这是漠视甚至鄙视和辱谩平凡人之社会地位以及人生意义的文化倾向,是反众生的,是与文化的最基本社会作用相悖的,是对于社会和时代的人文成分结构具有破坏性的。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下一代,如果普遍认为如果最晚在三十五岁以前不能摆脱平凡,便莫如死掉算了,那是毫不奇怪的。

  人类社会的一个真相是,而且必然永远是——牢固地将普遍的平凡的人们的社会地位确立在第一位置,且不允许它被其他任何因素动摇或颠覆。这乃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的不二立场,像平凡人们的社会地位的第一位置一样神圣。

  当然,这里所指的,是那种极其清醒、冷静、客观、实事求是的,能够在任何时代都“锁定”人类社会真相的文化,而不是那种随波逐流、嫌贫爱富、每被金钱左右得晕头转向的文化。

  那种文化只不过是文化的泡沫,像制糖厂的糖浆池里泛起的糖浆沫。造假的人往往将其收集了浇在模子里,于是“生产”出以假乱真的“野蜂窝”。文化的“野蜂窝”比街头巷尾地摊上卖的“野蜂窝”对人更有害。后者只不过使人腹泻,而前者紊乱社会的神经。

  中国古代,称平凡的人们亦即普通的人们为“元元”;佛家形容为“芸芸众生”;在文人那儿叫“苍生”;在野史中叫“百姓”;在正史中叫“人民”;而相对于宪法叫“公民”。没有平凡亦普通的人们的承认,任何一国的任何宪法都没有任何意义,“公民”一词也将因失去了平民成分而变得荒诞可笑。

  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家们,关注并体恤“元元”们的记载举不胜举。怎么,到了今天,在“改革开放”的中国,我们的某些下一代,不畏死,而畏“平凡”了呢?

  我曾问一位同行,他是怎么走上文学道路的,他答曰:“为了出人头地,哪怕只比平凡的人们不平凡那么一点点。而文学之路是我惟一的途径。”见我怔愣,又说:“在中国,当普通百姓实在太难。”

  屈指算来,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十几年前我认为,正像他说的那样,平凡的中国人平凡是平凡着,却十之七八平凡又迷惘着,这乃是我们的某些下一代不畏死而畏平凡的症结。

  于是,我联想到了曾与一位美国朋友的交谈。她问我:“近年到中国,一次更加比一次感觉到,你们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

  我说:“也许大家心里都在怕看一种平凡的东西。”

  她追问:“究竟是什么?”

  我说:“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

  她惊讶地说:“太不可理解了。我们大多数美国人可倒是都挺愿意做平凡人,过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的。你们中国人真的认为平凡不好到应该与可怕的东西归在一起么?”

  我告诉她,国情不同,故所谓平凡之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不能同日而语。我说你是出身于几代的中产阶级的人,所以你所指的平凡的人,当然是中产阶级人士。中产阶级在你们那儿是多数,平民反而是少数。

  十几年前,我伴随两位老作家出访法国,通过翻译与马赛市一名五十余岁的清洁工交谈。我问他算是法国的哪一种人,他说,自然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我再问他羡慕那些资产阶级么,他奇怪地反问,为什么要羡慕?

  是啊,他的奇怪一点儿也不奇怪。他有一幢带花园的漂亮的二层小房子;他有两辆车,一辆是环境部门配给他的小卡车,一辆是自己的小卧车;他的工作性质在别人眼里并不低下,每天给城市各处的鲜花浇水和换下电线杆上那些枯萎的花来而已;他受到应有的尊敬,人们叫他“马赛的美容师”。

  所以,他才既平凡着,又满足着。甚而,简直还可以说活得不无幸福感。

  我也联想到了德国某市那位每周定时为市民扫烟囱的市长。不知德国究竟有几位市长兼干那一种活计,反正肯定不止一位。因为有另一位情况相似的市长到过中国,还访问过我——他除了给市民扫烟囱,还是作家。

  他会几句中国话,向我耸着肩诚实地说,市长的薪水并不高,所以需要为家庭多挣一笔钱。那么说时,他一点儿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马赛的一名清洁工,你能说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么?德国的一位市长,你能说他极其普通么?然而在这两种人之间,平凡与不平凡的差异缩小了,模糊了,因而在所谓社会地位上,就接近实质性的平等了,因而平凡在他们那儿不怎么会成为一个困扰人心的问题。

  当社会还无法满足平凡人们的基本愿望时,文化中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就应时时刻刻提醒社会来关注此点,而不是反过来用所谓不平凡的人们的种种生活方式来刺激前者。

  尤其是,当平凡人们的人生能动性,在社会转型期受到惯力的严重甩掷,失去重心而处于茫然状态时,我们的文化,也不可错误地认为他们已经不再处于社会第一位置了。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平凡而普通的人们,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任何一个国家存在的意义,都首先是以他们的存在为存在的先决条件的。

  一半以上不平凡的人皆出自平凡的人之中,这一点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因而平凡人们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成为不平凡人们的心理基因。

  倘若文化暗示人们平凡即是失败,的确能使某些平凡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变成较为“不平凡”的人;而从广大心理健康、乐观豁达的平凡人们的阶层中,也能自然而然地产生较为“不平凡”的人。

  但是,后一种“不平凡”的人,方方面面的综合素质将比前一种要优良许多。因为他们之所以“不平凡”起来,并非由于害怕平凡,所以即使是“不平凡”以后,他们也仍会觉得自己其实很平凡。

  而一个由连不平凡的人们都觉得自己其实很平凡的人们组成的国家,它的前途才真的是无量的。

  而文化如果不去关注和强调平凡者们应处于第一位置的社会地位——尽管他们看上去很弱,似乎已不值得文化分心费神,那么,这样的文化,也就只剩下最后一件事可做了:忙不迭地、不遗余力地去为“不平凡”起来的人们大唱赞歌,并且在“较高级”的利益方面与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对他们之中某些人“不平凡”之可疑视而不见。

  这乃是中国包括传媒在内的文化界、思想界的一种势利眼病……

#池子脱口秀肯定不是杨笠那样#在英国,随处可见各种被当作垃圾丢弃的金属罐。诺森比亚大学一名学生设计出了这套可降解的金属罐塑料盖子,将用后的金属罐回收利用起来。花瓶、牙刷架、洗手液小罐、笔筒、存钱罐、调味瓶、茶罐——加上盖子的金属罐得到了二次开发利用,被盖子保护起来的罐边也不会将使用者的手弄伤。

【“沒自由行,現在大部分是香港人,‘黃絲’這次能賴誰?!”[摊手]】 人有三急,也不可隨處便溺。有香港網友日前在社交媒體上投稿,指在葵涌廣場2樓見到一名大媽手抱幼兒,直接在垃圾桶小便,而另一段短片則見到女子被發現後慌忙逃去。該網友指該商場明明有廁所,也不願意走多兩步,選擇讓孩子就地解決,這就不是孩子能不能忍,而是家長質素問題,大庭廣眾之下顯得特別尷尬和難堪。
對此,有港人表示:好多人身邊都有塑料袋,借人救一時之急可以嗎?身邊又無人幫,小孩又好急 。她有什麼選擇呢?拍照時不如幫下人啦,香港人;也有網友表示,沒自由行,現在大部分是香港人,逛葵涌廣場的大部分都不會是遊客。質問“黃絲”這次能賴誰?!#国庆中秋双节同庆# #不文明现象随手拍# #香港# #育儿# #95后首次成为国庆出游主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下半场直到红楼剧情结束时我都感觉良好,直到花葬来了…我这人最看不懂抽象艺术了,我看不明白或者是我懂主旨但我不明白为啥要这样搞。这时出现了我最看不明白的两场舞。
  • 再好的东西,你也不可能长久拥有,不必计一时得失,不如常怀怜悯之情,常施援助之爱,得到了人心,才是拥有的源泉。做一个特别简单的人,不期待突如其来的好运,经营好自己
  • 适合任何场合穿着尺码:29-42 1:1开摸大底,私模广州包顶级A货 女包a货天涯纪梵希??Ophidia系列超级双G中号托特包,Ophidia系列推出全新米色
  • 白天打卡赏美景,夜晚观灯品美食Youngster,跟着水街春季一日游打卡线路一步一景,穿越千年,邂逅一场“盐渎故梦”1、日游盐镇水街,带你感受古韵悠悠的魅力[许
  • 只有热爱生命,善于动脑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拥有生命。只有热爱生命,善于动脑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拥有生命。
  • 太心疼巧珍这个傻姑娘了,她对高加林的爱是多么不顾一切,爱到目中无人,在村里和高加林公开关系走在一起也不羞,反而很骄傲,我想我能明白这个姑娘那一刻的骄傲。太心疼巧
  • ”"在黑暗中不一定是灯照亮了我的整个世界 也有可能是你的出现成为了那一束光."“星星在夜晚散落,太阳渐渐聚集,斜阳落在你身 黛眉满是温柔.”“我把我对你的思念埋
  • 吃好,开始消灭今年家里第一顿大闸蟹,这个是朋友送来的太湖大闸蟹,全雌的,虽个头不算太大,但蟹肉已经鲜甜扎足了,可以吃起来了……昨天,在家休息,就“消灭”那些吃的
  • 自身免疫性甲亢,巴氏道病,巴道氏病,突眼甲状腺肿,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从症状及发病原因上来讲,也属于格雷夫斯病。在不同的使用环境和使用偏好下,格雷夫斯病基因检测又
  • 」  羅莘桉補充:「#香港# 政府致力發展高質量的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並會在今年十月舉辦首屆『香港演藝博覽』提供一個綜合平台,展示世界頂尖的演藝作品,為這些作品
  • 再到yc最好的朋友觉得太压抑了脱产去加拿大,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也该走了。平时我也没有记仇,但是说到这个永远是我心里抹不掉的痕迹。
  • 据介绍,新款显示器采用27 英寸IPS面板,2K分辨率,180Hz刷新率,1ms GtG响应时间。【1099元 AOC新款27寸显示器发布:2K 180Hz屏】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一个人不管自己有多丰富的知识,取得了多大的成绩,或是有了何等显赫的地位,都要谦虚谨慎,不能自视过高;应心胸宽广,
  • 保持自己的节奏,坦然面对每一个当下,遵从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这一生,博采众长,深思熟虑,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认真走好每一步路,清楚自己到底想要
  • 春时花序里写“原来我才是那个没人要的风筝”春色撩人里写“如果你是风筝,那我想成为绑住你的那根线,就算有一天所有人忘了你,我也会记得你,记得你的声音和每件小事,在
  • 有哪些听起来有哲理有内涵的句子?[并不简单] 1.浓人远交,淡人可近处。 甜人须设防,拙人有时可爱。 世味薄最好,人情淡最好。 —— 黎戈 2.以清净心看世
  • 请看图一右下抚摸可以增加,还有喂食,洗澡和玩耍(我试了一下4个只能增加1次如果图方便可以抚摸页面解决)(3)名字右边有个的标志指的是体能恢复速度的100%,体能
  • 2024.5.151⃣️✅星芒【良言三冬暖】2⃣️✅星芒【恶语六月寒】3⃣️✅浏/览/词/条4⃣️✅新rw板块打咔博:科普内容见 把白话文译成古文的唯美句子1、
  • 夫心者,世出世间诸法之本也。若能彻悟自心,则观一切法,悉是自心之所流露,观一切生灭迁变境界,悉是常住寂灭真如实相。楞严所谓观河之见,无有童耄。肇公所谓旋岚偃岳而
  • 虽然降温幅度不如这次寒潮大,但由于基础气温已经比较低,等下一次冷空气过后,气温将降得更低,预计12月21日主城区气温在-6℃左右,远低于常年,可见严寒的考验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