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卷第四十三@释集散品第九
  
若法无所有、不可得,是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者,是一切诸法实相,不可破,不可坏;若有佛,若无佛,常住诸法相、法位,非佛、非辟支佛、非菩萨、非声闻、非天人所作,何况其余小众生?
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
离有离无,离非有非无,不堕愚痴而能行善道,是为般若波罗蜜。如是等三门,是般若波罗蜜相。
是法无所有、不可得。是般若波罗蜜空故,无所有;常无常等诸观,求觅无定相故,不可得。

[图片]

【经】“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应如是思惟:何者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是谁般若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念:若法无所有、不可得,是般若波罗蜜。”
  尔时,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法无所有、不可得?”
  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是法无所有、不可得;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是法无所有、不可得:内空故,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故。舍利弗,色法,无所有、不可得;受、想、行、识法,无所有、不可得。内空法,无所有、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法,无所有、不可得。舍利弗,四念处法,无所有、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有、不可得。舍利弗,诸神通法,无所有、不可得;如法,无所有、不可得;法性、法相、法住、法位、实际法,无所有、不可得。舍利弗,佛,无所有、不可得;萨婆若法,无所有、不可得;一切种智法,无所有、不可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如是思惟,如是观时,心不没、不悔,不惊、不畏、不怖,当知是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故,当知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须菩提言:“色,离色性;受、想、行、识,离识性。六波罗蜜,离六波罗蜜性;乃至实际,离实际性。”
  舍利弗复问须菩提:“云何是色性?云何是受、想、行、识性?云何乃至实际性?”
  须菩提言:“无所有,是色性;无所有,是受、想、行、识性;乃至无所有,是实际性。舍利弗,以是因缘故,当知色,离色性;受、想、行、识,离识性;乃至实际,离实际性。舍利弗,色亦离色相,受、想、行、识,亦离识相;乃至实际亦离实际相。相亦离相,性亦离性。”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如是学,得成就萨婆若?”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得成就萨婆若。何以故?诸法不生不成就故。”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故,诸法不生不成就?”
  须菩提言:“色、色空,是色生成就不可得;受、想、行、识,识空,是识生成就不可得;乃至实际、实际空,是实际生成就不可得。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渐近萨婆若,渐得身清净、心清净、相清净;渐得身清净、心清净、相清净故,是菩萨不生染心,不生瞋心,不生痴心,不生憍慢心,不生悭贪心,不生邪见心。是菩萨不生染心,乃至不生邪见心故,终不生母人腹中,常得化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成就众生,净佛世界,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诸佛。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当作是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学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上来广说般若波罗蜜,今须菩提何以作是言:菩萨摩诃萨应如是思惟,何者是般若波罗蜜?
  答曰:须菩提上来谦让门说,次不住门说,今明般若波罗蜜体;何等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者,是一切诸法实相,不可破,不可坏;若有佛,若无佛,常住诸法相、法位,非佛、非辟支佛、非菩萨、非声闻、非天人所作,何况其余小众生?
  复次,常是一边,断灭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又复常无常、苦乐、空实、我无我等,亦如是。色法是一边,无色法是一边,可见法不可见法、有对无对、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世间出世间等诸二法,亦如是。
  复次,无明是一边,无明尽是一边;乃至老死是一边,老死尽是一边;诸法有是一边,诸法无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菩萨是一边,六波罗蜜是一边;佛是一边,菩提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略说内六情是一边,外六尘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名般若波罗蜜。此般若波罗蜜是一边,此非般若波罗蜜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名般若波罗蜜。如是等二门,广说无量般若波罗蜜相。
  复次,离有离无,离非有非无,不堕愚痴而能行善道,是为般若波罗蜜。如是等三门,是般若波罗蜜相。
  复次,须菩提此中自说:是法无所有、不可得。是般若波罗蜜空故,无所有;常无常等诸观,求觅无定相故,不可得。
  复次,无所有者,此中须菩提自说:般若波罗蜜,乃至五波罗蜜法无所有,不可取、不可受、不可著故。
  复次,十八空故,是六波罗蜜无所有、不可得。譬如大风能破散诸云,亦如大火烧干草木,如金刚宝摧破大山,诸空亦如是能破诸法。
  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者?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如一切众生中佛为第一,一切诸法中涅槃为第一,一切众中比丘僧为第一。
  问曰:汝先说诸法实相是般若波罗蜜,所谓法位、法住,有佛、无佛常住不异;今何以说诸智慧中般若波罗蜜第一,譬如诸法中涅槃为第一?
  答曰:世间法,或时因中说果,或时果中说因,无咎。如人日食数匹布,布不可食,从布因缘得食,是名因中说果;如见好画而言好手,是名果中说因。诸法实相生智慧,是则果中说因。
  复次,是菩萨入不二入法门,是时能具行此般若波罗蜜,不分别是因是果、是缘是智、是内是外、是此是彼等,所谓一相无相,以是故不应难。
  复次,世间三种智慧:一者、世俗巧便,博识文艺、仁智礼敬等;二者、离生智慧,所谓离欲界,乃至无所有处;三者、出世间智慧,所谓离我及我所,诸漏尽声闻、辟支佛智慧。般若波罗蜜为最殊胜,毕竟清净,无所著故,为饶益一切众生故。声闻、辟支佛智慧,虽漏尽故清净,无大慈悲,不能饶益一切故不如,何况世俗罪垢不净欺诳智慧!三种智慧,不及是智慧故,名为般若波罗蜜。
  复次,是智慧为度一切众生故,为得佛道故;是智慧相应,受、想、行、识,及从智慧起身业、口业,及生、住等心不相应诸行,是诸法和合,名为波罗蜜。是诸波罗蜜中,智慧多故,名为般若波罗蜜;念定等多故,名为禅波罗蜜;余波罗蜜义,亦如是。如是等种种无量因缘故,名为般若波罗蜜。
  是谁般若波罗蜜者?第一义中无知者、见者、得者,一切法无我、无我所相,诸法但空,因缘和合相续生。若尔!般若当属谁?佛法有二种:一者、世谛,二者、第一义谛。为世谛故,般若波罗蜜属菩萨;凡夫人法,种种过罪,不清净故,则不属凡夫。般若波罗蜜毕竟清净,凡夫所不乐,如蝇乐处不净,不好莲华;凡夫人虽复离欲,有吾我心,著离欲法故,不乐般若波罗蜜。声闻、辟支佛,虽欲乐般若波罗蜜,无深慈悲故,大厌世间,一心向涅槃,是故不能具足得般若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菩萨成佛时,转名一切种智。以是故,般若不属佛,不属声闻、辟支佛,不属凡夫,但属菩萨。
  问曰:此经中常说五众在前,一切种智在后,今何以先说六波罗蜜?
  答曰:舍利弗问须菩提无所有义,五众种种因缘观,强令无所有,难解;般若波罗蜜即是无所有,易解。譬如水中月,易明其空;天上月难令无所有。五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同名同事,是故续说五波罗蜜,然后续说五众,乃至一切种智无所有、不可得。菩萨入是门,观诸法实相,不恐不怖者,当知是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不离者,常行般若波罗蜜不虚,必有果报;此中须菩提自说不离因缘,所谓色离色性,色中无色相,虚诳无所有。菩萨能如是知,不离实智慧,乃至实际亦如是。菩萨能行是无障碍道,得至萨婆若,一切法不生不出故。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一切法不生?须菩提答:色、色相空,故色无生无成就,乃至实际亦如是。若菩萨能如是行,是清净第一,无上无比故,渐近萨婆若;渐近萨婆若故,心不生邪见烦恼戏论,即时得心清净。心清净果报故,得身清净;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得三种清净故,破诸虚诳取相之法,受法性生身;所谓常得化生,不处胞胎。
  问曰:若有力如此,何用化生,贪著其身而不取涅槃?
  答曰:有二事因缘故:以诸佛是众生中宝,欲供养无厌故;有本愿度众生、净佛世界未满故。是菩萨福德方便力故,常不离诸佛。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珍酒停售三款产品;丰谷注册资本增至2亿 |知酒联播】知酒日历第150期整理 | 知酒团队 贵州珍酒三款单品停货4月,贵州珍酒方面获悉,珍酒·2011真实年份酒
  • 6.深夜的无奈总是让人措不及防7.别把我的卑微的爱,说成我不成熟,把我的深情说成幼稚。8.我会变得更好,因为你,但不是为了你。
  • 、据了解,从去年6月开始,该女子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与5个儿子的生活日常并直播带货,近日该女子称目前已怀上第六胎,受到网友关注。在视频评论区中,有网友表示
  • 一般洗手盆柜深600,镜柜一般放置尺寸比较小的化妆品和刷牙杯,因此镜柜的深度做成150就够了。五、衣柜常规深度600,根据空间限制和衣柜款式做适当调整,可控制在
  • 我爸跟我弟喜欢吃猪大肠,每次被我妈骂还不做给他们吃,因为太麻烦了,但是小徐要吃我妈就忍痛收拾[笑cry]但是小徐很值得被爱哈哈哈哈哈小徐忙了一下午吧,所谓的为我
  • Size:600*660mm[直径*高] YEMU Studio#中古家具##室内设计##家具##设计感##家居设计[超话]##家具设计[超话]# [中古床头柜
  • 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沿着红色阶梯环绕而上,从冬奥公园可直达与之相连的首钢园区。 如“漂浮栈道”一般的空中景观并非仅此一处,位于首钢滑雪大跳台西北侧的“冬奥之环”同
  • 不过,那天回家路过某大南天门看到垃圾欠费名单人数不少尽是知名叫什么兽的就明白了?你们吹欧美太君棒子也让我们提点精神病后更精神嘛!
  • 电教馆授权机构,价格超合适。教育部电教馆证书查询网址:  直属教育部,权威性强,含金量高,全国通用。
  • 试过超多的战蚊方式:驱蚊环、电蚊拍、驱蚊液、花露水……感觉都不够完͜美͜不够强大[伤心]6⃣️1⃣️8⃣️提回来一只“小可爱”格林盈璐灭蚊灯,终于可以享受享受的
  • 因为本人是摄影师 经常拍摄各种婚礼分享前段时间的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主持人:感谢四位父母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二位新人的典礼主持人:新郎爸爸,你等这一天有多久了新郎爸爸
  • “搞怪的不是红绿灯 也不是时机 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肖战有趣的灵魂[超话]#何以解忧,唯有点点。#请回答1988# 一部被安利了很久的良心剧双门洞聚集了友
  • 他那儿还有紫米的,杂粮的各种bro:对,就要绿豆的,加辣条我:其实这点味道都一样,没吃出来啥区别刘畊宏直播结束开始喝水吃水果,于是就有了以上的我自封的哲学问题[
  • 浩物股份——2022企业能力分析研究报告PC端:微信端:四川浩物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汽车发动机曲轴生产销售、汽车及配件销售、汽车维修、汽车保险代理、汽车
  • 项目定位很高,今年5月还因为一下子涌入150个购房者,接待不过来而把“分流”闹成了乌龙的“封盘事件”。重庆的蓝光芙蓉公馆在7月处于半停工的状态,只是偶尔有一两个
  • ”在啵啵妈妈轻柔地安抚下,我的哭声渐渐低了,我一边抽着鼻涕,带着哭音撒娇道:“啵啵妈妈,我起不来,你抱我起来嘛~”“好,好,”也许是母亲的慈爱,让嘉然小小的身体
  • 伊萧却是略疑惑的起床出了屋子,很快来到后花园的小镜湖边上,一眼看到远处一人站在湖面上,一道烟雨蒙蒙的剑光环绕在左右飞舞着,周围天地都开始扭曲,月光照进那片区域内
  • ”#苏醒[超话]# 吃完了 不如一起来听#快乐再出发# 苏醒AllenSu《Love Beyond The Sea》 BTW 快乐再出发升分9.6 哈哈哈哈
  • #塞格雷河岸产区##西班牙葡萄酒##有机葡萄酒# #乐活分享# #有机食品#但凡提到“天然有机”、“高效又温和”、“敏感肌挚爱”等标签,新西兰的护肤品牌一定是有
  • 借此机会我就在这里隆重推出我的罗氏戒理,当我无钱买烟时,烟已经瞧不起我了,所以烟缘了了。不过,当他前去兑奖时,却被超市告知兑奖有效期只有一年,而他买的酒是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