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念佛成佛,就是第一智慧

但能直下无疑,悉皆第一智慧。乃至展转无疑,皆称智慧。

“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直下无疑”就是直接、当下没有任何怀疑,佛说到哪里就信到那里。说有极乐世界,马上相信;说有阿弥陀佛,马上相信;说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到极乐世界成佛,马上相信:就是第一智慧。

如果边信边怀疑,那还要假以时日,“展转相信”,今天听,明天听,听得时间长了,就相信了,这还是有智慧的,不过不是第一。如果到死都不相信,那就没有智慧。

佛门里讲“智慧、愚痴”,跟世间讲的意思不一样。世间认为一个人脑子聪明、会盘算、会算计,就是有智慧。其实,这叫“世智辩聪”,生死不能了,都是世间的小智。在佛门里,即使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太太,走路东倒西歪,没人看得起,但是能相信净土法门,这是智慧人。

如果听到极乐世界能相信,这是大事情。所以《阿弥陀经》一开始,释迦牟尼佛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是所有众生的福音,天外来音,这是佛的声音,佛以一音演说法。其他声音都是噪音、杂音,这个世间没有好声音,善导大师说“归去来,魔乡不可停”“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我们听佛这样说,就能相信,这是有智慧的,不简单!

一、佛言为本,非凭自智

无论凡圣,仰信佛言为本,非凭自智为能。

不论凡夫还是圣人,对于佛所说的话,尤其净土法门,是以仰信作为根本,没有讨论的余地,没有办法思维、思辨,只有相信。佛的境界,除了信,没有别的。如果靠自己思维、测度、判断、推理,这部经你就进不来。

其他经典还可以琢磨,《阿弥陀经》怎么琢磨?一开头铺天盖地就来了,“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告诉你,从娑婆世界往西,一直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叫极乐世界,那里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你相信吗?不信就不信,信了就信了。这跟身份、地位、读书多少、受教育程度毫无关系,只跟一个字有关系——缘。

一位老太太,大字不识一个,她为什么能相信?一个教授,读了那么多书,著作等身,他为什么不能相信?缘没有到。缘很重要,佛缘非常重要。

二、非以智愚论信疑,但以信疑论智愚

非以行人之智愚论能信不能信,而以信疑知其智愚。

净土法门不是以行人的智愚来论能信不能信,而是以能不能信来判断他有没有智慧。只要能相信净土法门,就是有智慧的人;怀疑,不相信,就是愚痴的人。

佛的智慧、境界,非凡所测。对佛开阔广大的智慧,我们没有办法思维、思议、揣摩、测度,所谓“唯信能入”,只有信。

何况信也不用花钱,阿弥陀佛建立极乐净土,送给我们,谁信就是谁的。信佛念佛就能往生成佛,净土法门非常简单,非常殊胜,如果不具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大智慧、大福报,就信不来。

三、信者智,疑者愚

信者皆是智者,疑者皆是愚夫。

信是要有智慧、有福报的。我们现在出门都坐飞机,如果一百年前,对一个人说“你可以坐个大铁鸟在天上飞”,他信得来吗?如果那个时候信得来,他是有大智慧的,他肯定对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很了解,所以才信得来。

说西方十万亿国土之外,有世界名曰极乐,我们为什么能信?就是心量已经有十万亿国土这么开阔了,心跟佛的境界已经接近,才相信,不然怎么能相信?

像城市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农村的事情,跟他讲农业的运作,他信不来的。问他米从哪里来,他说米从缸里来,米从店里来。说米是地里长的,他信不来,没见过。如果能信得来,是已经有很多铺垫了。

对佛的话能相信,是很有善根的人。不是一二三四五佛所种诸善根,是无量百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因为这个境界太高远了。

我们相信净土法门,信的已经不是娑婆世界的事情了。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的人连娑婆世界的很多事还信不来,何况距此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世界?他认为那些简直是天方夜谭,信不来。为什么信不来?心量没打开,局限于自己,很骄慢。好像自己是新闻检查局局长,佛经要拿来检查,通过了才可以放行,不然就不能信。

四、明信佛智,为得大利

明信佛智,为得大利;疑惑佛智,为失大利。

如果我们信佛所说,明信不昧,以佛智为信心的来源,就会得到念佛成佛的大利益。一个罪恶生死凡夫,居然能想到成佛,这想起来都会浑身颤栗,真是不可思议!

如果疑惑佛智,“为失大利”,怀疑有阿弥陀佛,怀疑有极乐世界,怀疑念佛能往生,这样就失去往生成佛的大利益。

信阿弥陀佛不用交税,不用花钱,不费时间,只要称念佛号,佛就救你。平生有光明常照、摄取不舍;不仅保你一个人,还保你一家人平安。不要你一丝毫的奉献,全部是给予你的,只要你相信;如果你不相信,没办法救你:佛的慈悲是这么彻底。

你合掌拜托阿弥陀佛,其实是佛在合掌拜托你,“某某众生,请你相信我,一定要相信我,我是为你好,我要救你”。父母对儿女不就这样吗?都是掏心掏肝的。特别是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几乎要下跪了。

五浊恶世的众生不听佛的话,“哪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急得跟你合掌,“拜托了,你要相信我,我要救你。你在娑婆世界,六道轮回很苦的”。

人活到四五十岁,如果对佛讲的“人生是苦”还不能认同,那确实是太没智慧了。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苦,佛已经讲得非常明白。世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说不出的苦。如果知道苦,就会有所觉悟。苦是觉悟的先导,苦能启觉,苦也是觉悟的逆增上缘。

前几天一位学僧讲到,苦可以看作是上天的恩赐,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苦都泡进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万德洪名中。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好。我们的苦向谁倾诉?我们的苦怎么消除?把它泡在六字名号的法水中。

五、缘深即信深,信深即智深

净土法门,为什么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就在一个“缘”字。缘分深,怎么讲就怎么信;缘分浅,怎么讲都不信。有的人明明胡说八道,旁边的人都能看出他是骗子,但还是有人相信他。很多邪知邪见,迷惑的不止一个两个人,成百上千的人都被迷惑。但是他们之间缘分深,没办法。

如果跟着邪伪的恶知识就麻烦了,“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如果信佛菩萨,就有福报了。你跟阿弥陀佛的缘分深,信心就深,信心深说明智慧深;缘分浅,信心就浅。

“缘”字能说明一切问题,为什么张三能相信、李四不相信?张三佛缘深厚,李四佛缘浅薄。缘分要培养,培厚了就能信佛所说。

▍摘自.净宗法师《阿弥陀经归宗解》

敬请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五个主题是“咏物言志”。现在老是说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等等,那都是题材,我这里说的是主题。山水田园诗里既有人生苦短也有伤春悲秋,也有怀才不遇也有羁旅情愁,也有咏物言志。不要只根据表面分类。

咏物不一定是静物,山水、田园、风景都是物。咏物言志,状景抒情,我们熟悉的很多山水、田园、风景诗,实际上都是言志的诗。

咏物的诗,只要是咏一类事物的,咏静物的,比如咏梅、雪、松、石、笔、壶、瀑布、山峰、动物、植物、艺术品等等的,这是一般意义上大家认为的咏物诗,那么基本上都是言志的。

什么志?儒士之志。那是什么志?基础是做人的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志,所以文人爱咏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等之类,都是说做人的品格。比如我们熟悉的王冕咏的墨梅、于谦咏的石灰等等。遇到这种诗,不要简简单单说做人的品格,而是要联系儒家思想,联系儒士的特点去说。儒士的特点是什么?记住三句话,就可以知道儒士是一群什么人。

第一句出自《论语》,是孔子说的话: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当然这后面还有话。但就这一句,已经足够吓人。想一想我们自己吧,还在想着怎么赚钱,想着自己的个人价值,给儒士提鞋都不配。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第二句出自《孟子》,是孟子说的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当然这前面还有话。但这一句,也已经足够吓人。儒士是只要有可能,就一定要济世安民的,这一点一定要知道。所有的儒士,不管他表面上怎样豁达,这个志向都是忘不了的,因为这是誓言,是使命。

第三句出自《礼记》,也是孔子说的: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儒士追求的是大道,自孔子出,道统与政统分开,儒士就代表了一群只相信真理,可以面对任何势力挺胸抬头做人的人。不仅不事天子诸侯,也不事怪力乱神。

掌握了这些,就可以读那些咏物诗了。王安石的《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傲霜雪而独立,这个品格我们是都知道的。为什么有“香”呢?“香”就是好的、有益的、造福于人的,并不是孤僻、自大、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意思,因此“雪”与“梅花”对立,梅花因此而可以喻君子、儒士。

王安石以此自励,要做梅花那样的人,所以是言志的。其志不仅仅在坚强,更在于造福于人,而且还是不求名利,是为“暗香”,这样才是君子。这首诗的入声字用的很棒,每一个都用到位了,特别突出了梅花倔强的感觉。尤其是“雪”字一顿,与后面的悠长形成了情绪的对比。灰韵也选的好,压抑而开阔,与“暗香”吻合。

我们经常说的状景诗基本上也属于广义的咏物诗。歌咏景色而言儒士之志,这种诗也很多。比如柳宗元的《江雪》、王维的《竹里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等等。

但是这种状景诗,更多的是抒发儒士济世安民情怀的另一方面——任性自然。任性自然与入世行道并不是矛盾的,实际上是一回事。道法自然,入世行道的目的,本来就是使天下为公,使天地自然各安其位,所以自己先得任性自然,赞美自然。自己既已任性自然,就应该让天地万物都任性自然,不然自己的这份任性自然还是自私自利啊。这就是儒家的逻辑。

状景诗的主题多是任性自然,这个传统是由魏晋时期确立起来的。阮籍、谢灵运、陶潜、谢朓等都做出了贡献。其后唐宋时期的山水田园诗,多循此道。而任性自然,又归于儒士人格的追求。这种人格的追求,又与其济世安民的使命有关。把这些看穿,就读懂了。

先说赞美自然的,比如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这是干嘛呢?描述了一个画面,是搞科学研究吗?不是。那是干什么呢?感受生命的可爱。这样一说,很多人就会跟朱自清的《春》之类的文章联系起来,说赞美春天,赞美生命等等。这么说也不是不对,但是没有说完。儒家的基本世界观是万物一体,同生共荣。物我一体,所以格物可以致知,由此可以修身养性,最终达到可以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中庸》: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朱熹注:
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实,天下莫能加也。尽其性者德无不实,故无人欲之私,而天命之在我者,察之由之,巨细精粗,无毫发之不尽也。人物之性,亦我之性,但以所赋形气不同而有异耳。能尽之者,谓知之无不明而处之无不当也。赞,犹助也。与天地参,谓与天地并立为三也。此自诚而明者之事也。

要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历代文人欣赏自然的态度。参赞天地之化育。杜甫面对春景,他可以有很多的描述角度、描述方法,为什么呈现出来的是这样的画面?说是描述的是“丽”,但整个画面所提示的都是安详。

太阳是“迟”的,好像不动了;花草是“香”的,好像四面笼罩;燕子虽然飞得很快,但是嘴里的泥是软软的;沙滩是暖的,鸳鸯是睡着的。而“江山”两字,提示他观照的不是这样几个小角落,而是整个的天地。

你要说作者喜欢的是春天,那就是简单的儿童心理了,其实作者在欣赏的是万物遵循天道时的安详。“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真正的大叔,只有活在我心中的那个你!#假面骑士W#这段台词好像是剧场版里的,W&DCD联动剧场版#假面骑士#Via Pixiv,Illustration
  • 此前温格在接受法国队报采访时声称,在他进行前期调研咨询时,100%的受咨询人表示不喜欢现在的国际比赛日程,80%-90%的受咨询人对“两年一届世界杯”改革计划持
  • ◡̈♥︎ 愿前途坦荡, ◡̈♥︎ 愿永远保持炙热, ◡̈♥︎ 愿历尽千帆后归来仍是少年, ◡̈♥︎ 期待每一个新的你, ◡̈♥︎ 愿你天天开心,一切
  • 学会接受和理解,降低期待,要求自己,不强求别人,这已经很好了。没有很好但也没有不好人各有志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虽然不知道将来是什么样的但至少每个阶段都问心无愧虽不
  • 挥手间,你已在画中……等待终老的誓言,初心企首,在流年的归宿,带着清愁,弄是含非,把青涩的容颜等待成一笔刻痕。铭刻不渝的初心,把简单的日子活作十世的修行,写作晚
  • 这个我不做辩解,但要跟大家解释的是我的主角,也就是裴忌,绝对没有违法。无论是从创作初衷,还是人物设定,我在此可以向我的所有读者们保证,我没有任何传递有害信息的意
  • #周杰伦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心]是: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心]是:我顶着大太阳,只想为你撑伞[心]是: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心
  • 主要还是因为以前家里也很少吃油炸食品,所以对这款网红厨房小家电一直没有很热衷。比如用来做盐焗腰果,既方便又省事,比在外面买的经济实惠不说,还干净卫生。
  • 生活有进有退,输了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不管当下我们有没有人爱,我们也要努力做一个可爱的人。#王者荣耀[超话]#直接转型带货博主算了[哈哈]上一次买泳镜是在那年的双
  • !17年的冬天来考试➡️21年的秋天来投票没剪头帘之前➡️剪完头帘 我真的觉得很丑 这还是我整理过的 要不然厚还短[微笑]而且好显头发油[拜拜]见到了快半年没见
  • ♡⃝½゜ ▹你不认真 对待别人的感情 总有一天 也会有人这样对你 ​​​ ​​​ ​​​ ​​​ ​​​ ​​​ ​​​ ​ ​​​ ​​​ ​​​
  • 第二个作品,相国强导演的《哪吒闹海》看的也很过瘾,但明显形式大于内容,有点炫技的嫌疑,导致他想表达的,观众没有理解到,我甚至觉得,他去打那人一耳光,这事根本不成
  • 中国咖啡行业多使用进口咖啡机,但受到海外疫情影响,今年咖啡机到货周期被拉长;加之咖啡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市场需求的增加,咖啡机供应成了影响品牌拓店速度和规模的一大
  • 在古代若父亲在世时儿子是没有行动自主权的,一定要顺从父亲的意志而行动。 四年来看着你们成长进步从刚出道时的小奶音成长为阳光大男孩 有句话让我记忆尤深肯能是你们的
  • 对于爱的方式,我们也会想的片面。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那将会与生活和爱背道而驰,而是以鲑鱼一般的决心逆流而上,无论水流多么汹涌,因为这是你的河流……对于爱,我
  • 答:孩子王是一个“爱与欢乐”的企业,我们非常祝福这对新人,此事只是在其部门内部通告批评,公司并不想影响年轻人的未来和前程。能受到这么多小区与项目的青睐,也能证明
  • 小画家道:“我自来圣西塞尔,先去了叶塞大陆过了光辉未来,再去了水镜经了明媚四季,近日的电影1023更是扎人肺腑,我若是见到了画中之人,必要用画灵与之狠狠击剑。叶
  • #EDG夺冠#粉的第一个人爱的第一个队从你出走创建edg背负全网骂名都没有变过哪怕你退役以后心里也不曾走进其他的队伍我以为我自己已经平静了但真的获胜的时候完全没
  • !#棉花美娃娃[超话]#吃了斯努比斯的教训决定不再做社恐人,正好旧号炸了开了新号,带着自己的娃单尝试互关扩列,必回关。
  • “(未匹配之前的报价担心)开了中国企业在锂资源公开市场竞相加价的先河,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这是一家总部位于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探险旅游公司,该公司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