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所爱,读书笔记·八

留白的艺术·狐狸篇
文/言偃.T

那也难怪,天这么热,狐狸除了一条饭兜一条牛仔裤,啥都没穿。饭兜下汗水游走的坚硬线条随着动作不停起伏,这样的身体,对于某些对狐狸本质一无所知的无知色女来说,实话讲诱惑力是够大的。

——《影蜃·二》

突兀间令我肩膀不由自主猛一阵发抖,迅速回头,就看到一道身影倚在离我不远那道黑漆漆的门框边。一身黑色登山服散发着浓重的尘土味,一手拎着只厚重的旅行袋,一只手插着裤子兜侧头朝我眯着双弯弯的笑眼。

——《丧鬼·十》

题外话:更让人心动的是狐狸下面一句话:“哎?小白,你的眼睛哪里去了。”本因小白的悲惨遭遇而略感心酸的我,瞬间破涕为笑。

一阵子没见,再次面对他,感觉有种陌生的奇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突然看到他一身正儿八经西装礼服的打扮,还是一路过来明灭在他嘴里那支让他五官变得有点淡淡模糊的烟。虽然表情是一如既往的没心没肺。

——《灰姑娘·四》

忽然狐狸胸口的衬衫在我嘴唇上划了一下,回过神闻到他领口里传出的熟悉的香水味,一下子有种做贼心虚的紧张。

——《还魂香·二》

题外话:就这小小举动,曾令年幼无知的我脸红不已。

他大概从没意识到即使遮着前面那部分,他背面还是赤裸着的,他背面的轮廓非常漂亮,就像一个伟大的雕刻大师最完美的杰作,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令人遐想,他却感觉不到。

——《霜花寒》

这不是我第一次碰触到他的嘴唇,但那么主动地想去靠近,靠得更近,却是第一次。他美丽的唇线,他微笑的神情……我记得那天他旁若无人靠近我两腿间时,我就想这么做了,狠狠的,狠狠地吻住他那双微弯的嘴唇,那双不安分的,嘲笑的嘴唇。

——《霜花寒》

从下往上看,狐狸那张脸非常美丽,从嘴唇到眉宫的轮廓,在灯光下折射出一种雕像般完美的感觉。

——《霜花寒》

碧绿碧绿的,像夜空里嵌着的两颗最美丽的绿宝石,它们闪闪烁烁望着我,看不出喜,也看不出怒。

——《霜花寒》

题外话:突然意识到在《霜花寒》一章中嵌入了大量对狐狸的身体描写,也正是在这一篇,小白终于开窍,察觉到她喜欢上了大管家狐狸。所以她才这般“好奇”地打量起狐狸,伴着时不时被狐狸无意中勾起的心动,继而“荡漾”。说起来,霜花可以算小白半个师父,某种意义上令她开窍的师父,因为书里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不知为什么又突然想起无霜的声音,他用那种清透的,雪一样纯净的声音说,人总有某些需要,不论那需要叫做什么,“安慰”,或是,“欲望”。

不禁感叹一声:哦呀,美好。

一身白衣在这种地方素得有些刺眼,发也是白的,银丝般的白,细细软软披散在他身后,他脸侧,雪似的静,水似的不安。就像他斜睨着我的眼神,莫名一种似笑非笑的慵懒。

——《番外:人面桃花》

题外话:很喜欢这句,“他脸侧,雪似的静,水似的不安。”难得静若处子的狐狸。

他穿得很奇怪,黑色的长衫,金色团花的马褂,长长的头发编成了小辫,头上还戴了顶可笑的瓜皮帽子。一把纸扇拿在手里轻轻扇着,坐在课堂那把老红木凳子上,乍一看就像个说书先生。

——《番外:嫁衣》

因为眼前这人粗略一看真是像极了狐狸,但细看,那眉眼和嘴唇,却全不似狐狸那般妖娆和妩媚。
狐狸头发很长,他颇短。
狐狸眼睛是碧绿,而他漆黑如墨。
狐狸像只骄傲孔雀,绝不可能有他那样文雅安详的气质。
狐狸那双总是弯着乐充满笑意的眼睛里……也不可能流露出他那样深刻的哀伤。

——《鳏夫·二》

题外话:哀伤的“狐狸”呀,难得一见。

窗外那棵大梧桐树上端端正正坐着个人。
平日那个温文尔雅,仪容举止一丝不苟碧落先生。
此时全身被雨淋得透湿,一把墨黑色长发紧贴着脸颊,凌乱不堪披散他身上。
却由此显得那张脸和那双碧绿色眸子越发妖冶和美丽,他低头笑吟吟望着窗口前她,手里抓着把樱桃,一颗一颗朝着她扔了过来。
扔窗上,扔她手里灯罩上,扔她脸上。
她惊得束手无措。

——《画情·三十三》

题外话:这么幼稚的狐狸,想笑;这么落寞的狐狸,想哭。

我突然意识到此刻他身上什么也没有穿,赤条条,如一幅原始而美丽的画一般在夜色柔软模糊光线里坐在我面前。

——《小棺材·十九》

如同先前抱着那具尸体般妥贴,他一边紧贴狐狸发丝嗅着从中溢出的淡香,一边张开双臂无声抱住了狐狸优雅挺拔的背脊。

——《青花瓷下·五十三》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便只能无声看着他,他的眼睛,他的嘴唇,他嘴角轻轻扬起时唇边带出的波纹。

——《青花瓷下·六十六》

他又笑。笑容一直一直都那么好看,让我只悄悄看上一眼就停不下来。

——《青花瓷下·七十一》

题外话:故事讲到后来,连匆匆一眼都蕴满了深情。

沙大曾说:钱姑娘问我,会不会写以狐狸为视角的从引龙调到现代日常的番外?像无霜城的独白那样。坦白说,不会。因为就跟画图一样,一张画面填得太满就不好了,什么都得留点儿白,点到为止。

沙大的着笔,贵求每一笔都包含画内,而张扬于画外。这儿一笔,那儿一笔,勾勒出了世间最独一无二的狐狸。

表白沙大@水心沙的空间 ,您慢慢写,我们慢慢看。

#李清照# 李清照的琴瑟和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九月,徽宗亲书元祐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共120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而在同一年,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为救父之危难,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对此,张尝谓:“(文叔女上诗赵挺之)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洛阳名园记》序) 晁公武亦云:“(格非女)有才藻名,其舅正夫(挺之字) 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郡斋读书志》)惜均未奏效。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眷回到原籍明水。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庚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宋史》卷十九《徽宗本纪》)崇宁三年(1104年),“夏,四月,甲辰朔,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阙下”(《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八) 。据此,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危险,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
  政治风云变幻,世事翻覆莫测。崇宁四年(1105年)暮春,赵挺之始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因)与(蔡)京争权,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遂引疾乞罢右仆射(《宋史?赵挺之传》)。仅仅过了半年多,崇宁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罢相,赵挺之复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此同时,朝廷毁《元祐党人碑》,继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格非等“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续资治通鉴拾补》卷二十六),李清照也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但是,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复相,无情的政治灾难又降到了赵氏一家头上。三月,赵挺之被罢右仆射后五日病卒。卒后三日,即被蔡京诬陷。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因无事实,七月狱具,不久即获释。但赵挺之赠官却被追夺,其子的荫封之官亦因而丢失,赵家亦难以继续留居京师。李清照只好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
  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始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秋。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归来堂”,取义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其时,曾对清照极为称赏的文学家晁补之与李清照之父同以党籍罢官归隐,自号“归来子”。晁补之在故乡缗城 (今山东金乡)修“归去来园”,园中的堂、亭、轩皆以《归去来兮辞》中之词语命名(见晁补之《归来子名缗城所居记》) 。李清照、赵明诚以“归来堂”名其书房,盖出于对晁补之的仰慕,步其后而模仿之。《归去来兮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句,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当亦取其中之雅意。“归来堂”中,李清照与赵明诚虽然失掉了昔日京师丞相府中的优裕生活,然而却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他们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他们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度过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日月。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纺叙述: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青州古城是古齐国的腹心地区,是古老的文物之邦,丰碑巨碣,所在多有,三代古器,时有出土。赵明诚夫妇在当地收集到《东魏张烈碑》、《北齐临淮王像碑》、唐李邕撰书《大云寺禅院碑》等一大批石刻资料。益都出土的有铭古戟,昌乐丹水岸出土的古觚、古爵,陆续成为他们的宝藏。
  政和四年 (1114年) 新秋,赵明诚题“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云:“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易安居士画像》及赵明诚题词,近人多判其伪。但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二期吴金娣《有关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的一份珍贵资料》一文介绍,上海博物馆藏《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墨迹与《画像》题词墨迹相比较,许多字的字形结构与运笔都甚相似。以此该文认为《画像》题词确为赵明诚手迹。)
  政和七年(1117年),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除自作序言外,还特请当时著名学者刘跂题写了一篇《后序》。史称,赵明诚撰《金石录》,李清照“亦笔削其间”(张端义《贵耳集》卷上)。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李清照38岁。春、夏两季仍在青州。四月二十五、二十六日,赵明诚尝游仰天山水帘洞并题名刻洞内石壁。不久即知莱州。初,李清照未同行。至秋八月,清照才由青州赴莱州。途经昌乐,宿于驿馆,作《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表达对青州姊妹的惜别之情。八月十日,清照到达莱州,又作《感怀》诗一首。诗前有小序云:“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
  在莱州期间,李清照继续帮助赵明诚辑集整理《金石录》,且“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为一帙。每日晚更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金石录后序》。
  宣和七年(1125年) ,李清照42岁。赵明诚改守淄州。赵明诚曾得唐白居易所书《棱严经》与李清照共赏。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李清照43岁,仍随赵明诚居淄州。是年,赵明诚因平定地方逃兵扰乱有功转一官。

#国学##国学知识#

#现实版山海情是怎样的##山海情##扶贫#

看完山海情,不由得让我想起了2017年的那个暑假,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三年,但有些人的故事我却仍旧记忆犹新。
        那年我参加了“情系扶贫攻坚”主题活动,来到了湘西凤凰县,工作内容是以三人为一小组(一名老师两名大学生)的形式对凤凰县周边的贫困村进行访问调查。
        我们从长沙出发,坐了将近七个小时的大巴,来到了凤凰县,然后又坐车历经了一个小时的崎岖山路,终于到了廖家桥镇。石镇长是一名下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在我们开始调查工作之前,他便给我们打了一剂预防针,他告诉我们,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凤凰是旅游名镇,凤凰县也应当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好地方,地方确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但若说经济发达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湘西这边平均海拔高,许多村寨都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不便,非常贫困,所以我们去贫困村中走访时,得做好吃苦的准备。经一路坎坷,我们到了塘头村。

        塘头村是一个苗族聚居村,位于群山之间,住房大多都是那种保留着民族特色的砖石垒房,一般居住在家中的都是些老人小孩和带有残疾的中年人,靠着田地勉强生活,具有劳动力的青年,大多外出务工了。因为村民门居住得比较散,且交通不便,村中无法驱车,为了挨家挨户进行访问调查,我们每天往往大半的时间都是顶着烈日在赶路。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一直因为耽误了村民们干活的时间而感到十分抱歉,也生怕他们不配合我们的工作。但出人意料的是,村民们在得知我们是代表政府来对扶贫工作进行访问调查时,竟毫不抵触,纷纷拿出家里面自己种的西瓜,不顾我们的阻拦,切开便递给我们吃。为了配合我们的工作,有些村民特意放下锄头,从田地里一路跑回来,大汗淋漓。
我们询问他们生活还有什么难处,扶贫工作还有什么地方没照顾到他们的生活,对政府的扶贫工作是否满意等各种问题,他们一一热情回答,全然不顾是否误了忙农活的时辰。我们每访问完一户人家,他们皆起身相送,一个劲地感谢我们的慰问,感谢政府的关心,让我们都怪不好意思的。

       在塘头村,若是一户中人口不多,有劳动力外出打工并且家中老人健康的话,那么该户在村中相对来说便是很好的生活水平了。
塘头村姓麻的占大多数,近亲结婚的情况十分普遍,又因为饮水问题在前几年才得到改善,村中的智障人士、残疾老人都不在少数,诸如此类的情况,其家中的劳动力需要留在家对其进行照顾,无法外出务工,因而只能下地干农活,若是遇上坏天气收成不好,若无政府接济,实在难以生存。
       我们在走访过程中认识了麻先生,他本人十分健壮,正值壮年,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外出打工,然而因为家中还有年迈的老母亲,只得留在家中。
我们初去麻先生家时,麻先生正在田地里干农活,我们站在他家门口,眼前的房子只有半面墙,靠着几根木柱子支撑着房顶,房梁上悬着几块黑色尼龙布来遮挡阳光风雨,若不是麻先生的母亲拄着木棍从房里走出来,我们竟不会相信这里面还住着人。
        麻母一直觉得自己不应该活着,她一边擦拭着眼泪一边向我们哭诉为什么自己不能早点埋进黄土里,害得儿子跟着她受罪,若是自己早点死了,儿子就能够去外面打工,然后取个媳妇过好日子。过了不久,麻先生扛着锄头从田地里小跑回来。他从邻居那搬了两个木板凳,叫我们去外面坐,说坐在房子底下不安全,因为风稍大的话这房子就会摇晃。麻先生最担心就是冬天,这房子挡不了寒,怕老母亲冬天身体受不住,若是冬天下雪,雪一堆厚的话房子随时就倒了。
        生活需要开销,麻先生平时干完农活,偶尔会走上两小时的山路去县里面找粗活干,不管多苦多累,他当晚都一定会赶回来,因为他放心不下家里的老母亲。他说老母亲将他拉扯大不容易,他实在放心不下老母亲一个人在家。
“我对不起我的老母亲,”麻先生拿出了自己种的烟草,卷了条纸烟自顾地抽了起来,“没法出去打工赚钱,种地又没多少收成,我母亲晚年连个挡风的房子都没得住,到现在我母亲的棺材都还没凑到钱做出来。”
        麻母坐在房内看着我们,仍时不时地擦拭着眼泪。

        后来,村干部又带我们去走访了另一户人家。
        该户只有两口人,一个70多岁的瘸腿父亲和一个30多岁的智障儿子。我们去时这位老父亲正在烧艾草驱蚊,据了解,他和他妻子都姓麻,属于近亲结婚,他妻子由于生产后大出血死了,儿子在三四岁的时候还不会讲话,到现在30多岁了却仍只有七八岁小孩的智商。
        这位老父亲平时会勉强去田地里种点玉米蔬菜,但由于腿脚不便,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歇息,什么也干不了。两口人两张嘴,只能靠种的那一点口粮和政府发放的低保来生活。我从背包里掏出了两个阿尔卑斯棒棒糖,递给了他儿子,他冲我笑了笑,表示感谢。
距这户人家约200米处,住着一个80多岁的孤寡老人,村干部带我们去她家时这位老奶奶正蹲在门前吃玉米。
        村干部跟我们介绍,老奶奶姓龙,有点老年痴呆,目前只有一个女儿嫁在远地,并无其他亲人。我们去时龙奶奶显得特别高兴,从锅里面拿出了煮玉米给我们吃,我闻了闻才发现这玉米已有了馊味。

我有点心疼地问村干部:“镇里面不是办有养老院吗?像这种情况的孤寡老人难道还没有资格申请入住吗?”

村干部回答我:“村政府已经帮她申请过了,而且我们也把她送去养老院住过一段时日,但没想到她自己从养老院跑了回来,非得住自己的老宅子,像村里面的很多老人都是可以申请去养老院住的,但因为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都舍不得搬出去,更愿意在老宅子里慢慢等到最后一口气咽下。”

我们陪龙奶奶坐着聊了很久,她很开心,一直到太阳快要下山了,我们才起身与她告别,龙奶奶将煮玉米端给我们,让我们带去吃,我们推辞说不要,她将煮玉米硬塞进了我们的口袋,口中不断念叨着:“感谢你们,感谢政府,我对不起你们,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你们,你们别嫌弃我,要多来坐坐,跟我说说话啊……”

我拿出捎带馊味的玉米尝了一口,不自觉的眼睛竟有点湿润。
在不断地走访过程中,我曾询问村干部, 像村子里年老多病或是因残疾丧失劳动力的人群,是如何保障他们的生活需求的。

村干部告诉我,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每一个贫困户都是有建档立卡的,有部分劳动力的划分为低保户,完全丧失劳动力的划分为兜底户,政府每年都有拨款可以保障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需求。

“要使全村脱贫,单靠拨款的手段是不可能实现的,”村干部给我们每人递上一支烟抽上,“你给了他们钱,生活物资虽然有了,但村中很多人得看病,小孩得要上学,很多孤寡老人也得要人照顾,这些政府不可能全包吧。村中绝大部分人都是走不出这座大山的,即使走出了大山,他们在外面的社会永远也只是属于最底层的。”
村长带我们去了曾经出去打过工的龙先生家。

龙先生一家共四口人,夫妻两个和一儿一女。龙先生两年前去广东打工,在工地上干苦力活,结果黑心老板拖欠着工资不给,眼看家里又指望着钱过日子。龙先生心里急啊,找工地负责人说理去,结果闹到最后被打了一顿不说,工钱还是没拿到。龙先生在那继续干了两个月,结果就出事了,大腿被钢筋给刺穿了,到现在一直都是个瘸的。

“那工地上就不承担责任的吗?”我问

村干部边抽着烟边说:“很多大山里出去的人,在外边连跟人用普通话交流都很困难,更不懂什么合同和法律,被欺负了也只能忍气吞声,像龙先生这种受了工伤的,工地上还不是象征性地赔了点医疗费就给打发走了。就算村里面有懂点法律的人,也没能力去外面给每个人讨公道啊。”

龙先生给我们每人倒了杯水,跟我们解释道:“不是我怕他们,只是像我们这种光有力气没有本事的人,在外边不忍着点的话,就没活干了,家里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我不能没活干。”

我听后,低着头,不知道该继续说什么。

和我们一起同行的肖老师,最终留下了村干部的联系方式,他告诉村干部他经常在外面跑外业,认识很多搞苗圃生意的人,到时候可以从这边介绍几个人出去干点粗活,就是累了一点。

村干部激动的说:“那就太谢谢肖老师您了,对村里面来说,能带一个劳动力出去打工,就相当于帮一户人家脱贫了,真的非常感激您。”

在调研工作结束之后,很长时间内我都惦记着那个村庄,总会回忆起那对危房下相依为命的母子,那些舍不得我们走希望有人陪着说会话的孤寡老人,那些为了供养家庭而在外忍气吞声却又顶天立地的男人,那群追在我们屁股后面充满好奇而又胆怯不敢靠近的孩童。在看完山海情后,我再一次想起了他们,那年那个地区正在大力发展猕猴桃扶贫产业,他们现在的生活如何?希望一定也要像剧中的故事一样,一切都要慢慢变好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食物语手游[超话]# 怎么说呢 刚开始玩这个游戏 对这个开局怼脸的食魂疯狂心动 狂砸金玉抽他抽不到 我就换小号 辗转各个小号还是抽不到选择放弃 刚好他的概率u
  • 【叨叨叨,关于#李存在# 的医美团购】[收到]在福州挺闹挺的一个野生医美博主[融化]19年下半年到23年上半年,从啥也不懂的医美小白到在福州这个小圈子里被认知到
  • [憧憬][憧憬][憧憬]10、偶尔不经意地喊他老公~[污]11、假如男朋友晚上顾着打游戏不睡觉,你只需走过去坐在他身边,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他12、男生都是吃软
  • Windows形状的腹肌说现就现,但最性感的还要数古猜腰窝里的那条肌肉线,你们要是错过了这个镜头,我会很遗憾[馋嘴]最后,胡八一第一次说“古猜给我看看你的纹身”
  • Les gens oublient mieux parce que oublier n'a pas besoin d'efforts.Même si j'ess
  • 第二种情况丙收了钱,乙成立共犯的原因应该是作为第三人代为转交给丙,甚至是说第三人乙本来是靠面子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后面被丙识破,反而从自己收受的好处中分了一
  • 梦呜苗寨景区在12月里逢周六、周日举行“打同年·过苗年”活动,内容有丰富多彩的过苗年打同年、大型芦笙踩堂舞、苗族特色民俗表演、长桌宴等,想体验苗族风情的你可千万
  • 再次重申,树不比藤更高级,但现实往往是,能把树做好的人,更有可能经营好一段亲密关系,或者说俗一点,更具备“嫁个有钱人”的智慧。这也是我思考了很久的问题,提问者的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遇见真的没那么容易,相守更是考验着两个人的感情,我听过一句令人动容的歌词,“因为我不知道下辈子,还是否能遇见你,所以我今生,才会那么努力,把最好的给你。  
  • 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纷芜与喧嚣,放下得不到的奢望,珍惜拥有的现在与真实。♡⃝R ིྀ | 任嘉伦rjl♡♡♡♡温柔的风一定能吹散所有的不愉快对你的偏爱是陪你一起
  • 谭松韵 / 许凯 / 何瑞贤​连续看完7集好过瘾 汁源来之不易[冲刺][冲刺][冲刺] 小岛健 / 浅川梨奈 / 宮崎秋人生活不就是这样么,你厌恶自己的生活,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生命不轻言放弃,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和坎坷。人生总是有许多的不如意,我们要放宽心
  • ”是我听歌费电了,我明白了,这也让我更爱披头四,更爱五月天。结局也太奈斯了吧看到最后我准备二刷再来一遍,[doge][doge] 好帅气给我冲 好好看 应该也很
  • 1、儿童乳胶漆,很多商家为了赚噱头推出了儿童漆的定义产品,大多都是商家说这个儿童油漆更好,没有有害物质,所以性能更高,其实跟环保漆的成分一样。1、儿童乳胶漆,很
  • 感谢流浪地球,让我这个重度社恐交到这么多的朋友,感谢北京地下城这卷生卷死的氛围,让我两个月掉秤八斤。有母亲在,爱常存。
  • 我们争论的话题点明明应该是“译哥是在询问并得到男女皆可穿的答案后才穿的马面裙”而并非“马面裙是否男女皆可穿”。 一边是不尊重历史而私自挪用我国传统服饰而拒不承认
  • #刘宇宁宝曼兰朵卓韵代言人# |#刘宇宁宁远舟# |#摩登兄弟[超话]# 你是四月檐上雨,也是心上惊鸿客@摩登兄弟刘宇宁 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lyn✨宁
  • 原来,我明了,面对更多的未知彷徨,只是在自我安慰孤寂的罢了结局也太奈斯了吧看到最后我准备二刷再来一遍,[doge][doge] 好帅气给我冲 好好看 应该也很带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