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健康观
文/谭华

怎样认识健康的本质?
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这是人们在探求健康之道时必须回答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健、康二字,分别见于殷商时代。“健”字偏重于指精神和意志的坚强,《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康”字初见于《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寿、康与疾、弱对举,可见“康”字的意思偏重于指身体的健康无疾,非常接近于今天“健康”一词的含义。

古人认为气也是健康的本质和基础。阴阳二气在人体内外不停地流动运行、人体内阴阳二气的平衡与和谐,就是健康状态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健康长寿的基本要求。具体说来,体现为和、动、度三个字。

一、论“和”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对于中国文化有非常深广的影响,也同样为历代医家及养生家所推崇,如董仲舒就说过这样的话:“能以中和养生其身者,其寿极命。”不能做到“和”,还会危及生命:“反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

“和”就是指不偏离常态,不过分:“阴阳并毗(按毗即偏),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春秋时医和论病因时说:“天有六气,......淫生六疾。......过则为灾。”“和”又有平正的意思。《管子・白心》说:“和者,天地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匆之所生也。”总而言之,“和”意味着阴阳二气的调和、流通,正如《庄子》所说的:“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成玄英解释这段话的意思是:“阴升阳降,二气调和,故施生万物。”“和”的状态是通过阴阳二气的流动、运行、升降而实现的。

把“和”即健康这一看法发挥得最清楚的还得数《黄帝内经》。《内经》把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看作是健康的基础;一旦平衡被打破,健康也就同时被破坏了。《内经》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阳注于阴,阴满于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名日平人(按即健康无病之人)。”如果“阴阳相倾”,那就会使“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偏离了“和”的状态,健康也就失去了。

二、论“动”
天地之气在不断地运行流动,人自身新陈代谢的生命活动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因此,阴阳之气也就在人体内时、因地、因气象的变化而变化。阴阳的平衡和调和状态也就不能不时时有受到扰动乃至破坏。《内经》把“气”的这种运动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形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字。器散则分之,生化息也。”所以,古人主张在动态中把握平衡、进而实现中和的状态。

董仲舒就这样说:“凡养生者,莫精于气。是故男女体其盛,臭味取其胜,居处就其和,劳佚居其中,寒暖无失适,饥饱无过平,欲恶度其理,动静顺性命,忧惧反之正。此中,和常在乎其身,谓之大得天地泰。大得天地泰者,其寿引而长;不得天地泰者,其伤而短。”

三、论“度”
动态平衡的关键是把握“度”,即把握事物发展变化以及自身因应变化的最佳程度。格守中道的孔子早就认识到了度的重要性,所以他说:“过犹不及。”似乎孔子也已经注意到了“度”与养生长寿之间的联系,《论语》中记载:“鲁哀公问于孔子:‘有智者寿乎?’孔子曰:‘然。人有三命而非命也者,人自取之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孔子所说的时、节、度,都是限度、程度的意思。

大体上说,古人对于如何把握“度”有三种不同的态度:

以儒家以及《管子》为代表的一派,强调“过犹不及”,主张通过控制自己不要逾越规矩来达到保持“中和”的状态。例如,《管子・内业》说:“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正心在中,万物得度。”《荀子》也说:“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则触陷生疾。”用“礼”来规范自己的饮食起居,就会达到“度”的理想境界(“和节”),否则就会发生疾病,危及健康。

道家以及后来的道教则主张清静无为、顺天法道,自然而然地达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结果。在他们看来,“度”实际上就是作为天地万物本原的“道”的自然状态。“道”是自在无为的 只有自然无为才能实现适其“度”《老子》里讲得很清楚:“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在这段话里,“常”也就是“度”的意思。《韩非子・解老》对此解释得比较透彻:“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总虑过度则智识乱......所谓治人则,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也。”显然 这是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

《吕代春秋》以及古代医生们则大多主张积极地去认识世界,认识规律,从而达到知度守节、应时而动的境地:“天生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同书 <尽数>篇里又说“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也。”这里的“宜”和“利”都包含有“度”的成分在内。《内经》在讨论病理病因时,也经常使用“相任”(按即平衡协调之意)、“相胜”(即不平衡)之类词语,其中也有适度的意思。《内经·素问· 运行大论》中就有这样的话:“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汉末三国时神医华佗则进一步把 “度”解释成人体运动的“度”这就使他比别人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质了:“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不当使极”就是“不要过度”的意思,华佗还具体提出了因人而异掌握“度”的标准,即活动到“怡而汗出”的地步。

总而言之,按照传统的看法,人、社会、自然是一个统一的和谐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复杂联系。这种统一的基础是“气”,它们之问的联系 也是通过“气”的运行流动变化来实现的。人们为了实现健康长寿的目的而进行的种种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保持这种和谐统一的状态。从本质上看这种和谐统一的状态也就是阴阳和谐平衡,这种和谐和平衡就是生命常态即健康的本质和标准,也是长寿的本质;所谓通过养生而达到长寿也就是用各种方法使失调的阴阳不断复归平衡 尽可能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正是在这种认识之下,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长寿养生方法体系。 https://t.cn/RcSnIUR

小姐姐可爱的很,眼中含水,卧蚕饱满,加上眼角下的一颗泪痣,为人桃花开的很旺盛啊,但是感情多有不顺,按命理学的相面的说法,凡生有此痣者,今生今世注定为爱所苦,被情所困,且容易流泪。上唇薄,为人重视情欲,意志较薄弱,做事情容易半途而废。在感情方面较为薄情,个人福运不错建议及时调整好心态,努力进取,才能有更好的收获。结合缘主的面相为师建议晚婚,这样更利于婚姻幸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印顺导师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此說觀自在菩薩所修的法門。智慧,是甚深的。深淺本是相對的,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此處所說的深,專指體驗第一義空的智慧,不是一般凡夫所能得到的,故名為深。《般若經》裡,弟子問佛:深奧是何義?佛答以:『空是其義,無相、無願、不生不滅是其義』。這空無相無
願──即空性,不是一般人所能了達的,所以極為深奧。《十二門論》也說:

『大分深義,所謂空也』。

  能「照見五蘊皆空」的,即是甚深般若慧。般若的悟見真理,如火光的照顯暗室,眼睛的能見眾色一樣。五蘊,是物質精神的一切,能於此五類法洞見其空,即是見到一切法空。有的譯本,在五蘊下加個「等」字,即等於下文所要講的十二處、十八界、四諦、十二緣起等。空性,是要在具體的事實上去悟解,依有明空,空依有顯,若離開了具體存的事物,也不知什麼是空了。所以佛經明空,總是帶著具體的事實的,如說五蘊空,十二處空等。蘊,是積聚的意思,即是一類一類的總聚。佛把世間法總分為五類:色、受、想、行、識。一切物質的現象,總攝為色;精神的現象,開為受、想、行、識四種,總名
之曰五蘊。色蘊的色,不是青黃等色,也不是男女之色。此色有二義:
一、質礙義,二、變壞義。質礙義者:凡是有體積,佔有空間位置的,如扇子有扇子
的體積和扇子所佔據的方位,鐘有鐘的體積和鐘所佔據的方位;扇子與鐘都是有質礙的,兩者相遇即相障礙而不能並容。變壞義是:有體積而存在的,受到另一質礙物的衝擊,可能而且是終久要歸於變壞的。有此二義,即名為色,即等於近人所說的物質。舊科學家所說物質最終的單元,依佛法也還是要變壞的
。常人見到現存事物的表面,不了解事物內在的矛盾,於是設想物體最後固定的實體。其實,一切色法──物,自始至終即在不斷的衝擊、障礙,向著變壞的道路前進。

  關於心理活動,佛把它分為受、想、行、識。心理現象不如物質現象的容易了知,最親切的,要自己從反省的工夫中去理解。佛觀察心理的主要活動為三類:一、受蘊:在我們與外境接觸時,內心上生起一種領納的作用。如接觸到可意的境界時,內心起一種適悅的情緒,這名為樂受;接觸到不適意的境界
時,內心起一種不適悅的情緒,即是苦受。另有一種中容的境界,使人起不苦不樂的感覺,此名捨受。二、想蘊:想是在內心與外境接觸時,所起的認識作用,舉凡思想上的概念以及對於外境的了解、聯想、分析、綜合都是想的作用。三、行蘊:此行是造作的意思,與外境接觸時,內心生起如何適應、改造等的心理活動,依之動身發語而成為行為。行是意志的,以此執行對於境界的安排與處理。其他的心理活動,凡是受、想所不攝的,都可以包括在這行蘊裡。
四、識蘊:此也是心理活動,是以一切內心的活動為對象的。就是把上面主觀上的受、想、行等客觀化了,於此等客觀化了的受、想、行,生起了別認識的作用,即是識蘊。識,一方面是一切精神活動的主觀力,一方面即受、想等綜合而成為統一性的。

  這五蘊,是佛法對於物質、精神兩種現象的分類。佛不是專門的心理學家或物理學家,佛所以要這樣說的,是使人由此了知五蘊無我。一般人總直覺的有一個自我存在,佛為指出自我是沒有的,有的不過是物質與精神現象所起的協調作用而已。若離此五蘊,想找一實體的自我,是找不到的。身體是色,情
緒上的苦樂感覺是受,認識事物的形相是想,意志上所起的欲求造作是行,了別統攝一切心理活動的是識,除此各種活動以外,還有什麼是實體的自我呢?
佛為破眾生實我計執,故說五蘊。有些小乘學者以為佛說五蘊無我,我確是無的,而五蘊法是有情組織的原素,是實有的。這是不知佛意,我執雖稍稍除去,法執又轉深,故說:五蘊皆空。五蘊中的自我固不可得,五蘊法的自身也不可得。因為五蘊法也是由因緣條件而存在的,由此所起的作用和形態,都不過是關係的假現。如五蘊的某一點是真實的,那麼,這就是我了。真實的自我不可得,故五蘊皆空。但這種假現的作用與形態,雖空而還是有的。如氫氧合成的水,有解渴、灌田、滌物等作用,有體積流動的形態,從此等形態作用上看
,一般即認為是實有的。然若以甚深智慧來觀察,則知任何作用與形態,都是依關係條件而假立的,關係條件起了變化,形態也就變化了,作用也就不存在了。事物若是有實體性,則事物應永遠保持他固有的狀態,不應有變化,應不受關係條件的變動。事實上,一切法都不是這樣,如剝芭蕉一樣,剝到最後,
也得不到一點實在的。諸法的存在,是如幻不實的,需要在諸法的當體了知其本性是空,這才不會執為是實有了。

  一分學者,以為我無而法有,這是因於智慧淺薄的緣故。在同一因緣法,智慧深刻者,即能知其法空,所以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有的譯本,譯照見五蘊皆空為照見五蘊等自性皆空,自性就是含攝得不變、獨存的實體性,此實體性不可得,故曰皆空,而不是破壞因緣生法。空從具體的有上顯出,有在無性的空上成立,空有相成,不相衝突。這和常人的看法很不相同,常人以為有的不是沒有,空是沒有的不是有,把空和有的中間劃著一條不可溝通的界限。依般若法門說:空和有是極相成的,二者似乎矛盾而是統一的。佛法是要人在存在的現象上去把握本性空,同時在畢竟空的實相中去了解現象界的緣起法。能這樣的觀察、體驗,即得度一切苦。徹底的度苦,必須體驗空性,了知一切法空,生死間的苦痛繫縛,才能徹底解除。所以在說了照見
五蘊皆空後,接著說「度一切苦厄」。苦是苦痛,厄是困難。眾生的苦痛困難,不外內外兩種:屬於內自身心的,如生老病死等;屬於外起的,如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這一切的苦難,根源都在眾生把自己看成有實體性而起,大至一國,小至一家,互相鬥爭,苦痛叢生,即都是由於不了我之本無,於是重自薄他,不惜犧牲他人以滿足自己。我這樣想這樣做,你也這樣想這樣做,於是彼此衝突,相持不下,無邊苦痛就都跟著來了。若知一切法都是關係的存在,由是了知人與人間是相助相成的,大家是在一切人的關係條件下而生活而
存在,則彼此相需彼此相助,苦痛也自不生了。物我、自他間如此,身心流轉的苦迫也如此。總之,若處處以自我為前提,則苦痛因之而起;若達法性空──無我,則苦痛自息。菩薩的大悲心,也是從此而生,以能了知一切法都是關係的存在,救人即是自救,完成他人即是完成自己,由是犧牲自己,利濟他人。個人能達法空,則個人的行動合理;大家能達空,則大家行動合理。正見正行,自能得到苦痛的解放而自在。

  以上是經的總綱,下面依此廣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月光倾斜下来,澄澈如镜,思绪一瞬间变得清明,求什么眩目的荣华,理什么世俗的潮浪,简单知足,便是最好。此时,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到了晚上,月亮的清辉散满一地
  • 一个整天负能量爆棚的人,一个让消极情绪困扰自己的人,怎么可能有好状态,有激情创造美好的生活呢?这些真的非‮重常‬要你‮在现‬的状态、你的心态、你‮健的‬康、你‮
  • 一来二去闹得人尽皆知,男人在部队终于待不下去了,刚提了副团没两年,谁都知道这时候转业不划算,但他是个极要面子的人,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毅 然决然地转 业了。男人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在遇到你之前在我心中“鬼”是一个可怕的代名词仿佛
  • #王一博舞台玩家##街舞火锅局穿出了四个季节# 这一期old school风的火锅局回忆杀满满[哇] 韩庚和王一博队长跨越十多年的距离,聊四驱车也能在同一个频道
  • 3月19日12时10分,王某、赵某、石某某一起到志诚饭店用餐,13时乘坐出租车(车牌不详)到县人民医院做核酸,15时30分在县人民医院做完核酸后乘坐三轮车返回宾
  • 我相信我的小企会上市,扩大规模,我到时候就能成为和领导打天下的元老[666]—♥其实,也有很多刚入职场的同学害怕没镀金,没经验,公司不稳定等等因素。所以,我宁愿
  • 顾客要的MAC rebel色,上嘴很漂亮[愉快]【重要通知】端午节期间(28-30号): 1. 本地顾客两只打9⃣️折; 2. 外地顾客两只包邮 3. 想做一只
  •   属龙男和属马女配对的优缺点  配对优点:属龙人和属马人都属于那种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因此,双方互相吸引的可能性非常大,并且最后能够走到一起。属马女的乐观
  • 大雨滂沱中,一名年轻漂亮的女子,蹲在一名男子面前,看清女子的一个举动后,让人一下感动泪目了。一名用手机拍摄的旁观者与她握手,并告诉她爱尔兰属于爱尔兰人,这位身穿
  • 是我们嘉人这辈子要保护的人,我很遗憾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没有遇见他,但是我现在遇见了,我要好好保护他了,不让任何人再说他了,流言蜚语传的再凶,任嘉伦说没有就没有。@
  • #长沙岳麓区租房[超话]# 【岳麓区 麓谷企业广场】罗马公寓 一室一厨一卫 1500性质:转租房租:1500/月 押一付一 民水民电联系方式:159731825
  • #阳光信用##每日一善##每日一善[超话]#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就是被人尊重的资本。#每日一善[超话]# #每日一善# #
  • ”当要求去实地测量该项目实际占地面积时,张主任很不耐烦,把手中铅笔往办公桌上一拍说,“我在土地部门干了这么多年从来没那个人,那个单位要求我们去测量土地面积的,我
  • 就连吃个白萝卜炒虾仔,都可以那么开心和满足…咸鱼白菜都好好味…真的很感恩,自己拥有这份品尝美食的好心情,还有与生俱来的好味觉…[心]对不起,请原谅。对于天生爱吃
  • 让我们一起轻掬季风,淡挽流云,抚一弦清音,让幸福在平凡、平淡中盛开如兰,让善良之歌在红尘的原野里辗转悠长。让我们一起轻掬季风,淡挽流云,抚一弦清音,让幸福在平凡
  • 今天的我娶到我的月神了吗!我一定会哭的好大声[泪][泪]妈粉妈粉妈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直拍入坑啊,不重点是直拍合集入坑,刚看完假爱以为自己女友粉了,再看DNA
  • 有一次,我只是说了某流量明星的台词有点尴尬,演技需要提升,就收到对方粉丝几十条私信,其中有一部分就上升人身攻击。网红于老师和刘老大的事情登上热搜,原来别人眼中多
  • 最近看家长群里的分享内容和诺崽老师发出来的视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老师处理事情的过程跟二十年前我经历的老师没有大的进步,依旧是看见小朋友玩铅笔就把铅笔扔了,小
  • 永遠に❤︎ #若林優次郎 #仮面ライダーリバイス #リバイス@Kamenrider_FLT#山内瑞葵[超话]##山内瑞葵# #山内瑞葵生誕祭# 『言うか迷った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