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从这些老建筑讲起,带你重温新生广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庆生,广州日报大型系列报道“70年70广州地标”今日启动。

从1949年广州解放开始,我们梳理了这座城市在商贸、交通、文化、医疗、科技等各方面的成长,选取了70座地标建筑作代表,采用颇具特色的手绘方式,将70地标绘画结集。

集齐广州日报本系列所有版面,您就能完成这张形为“70”的拼图,我们期待您参加后续的活动。

广州日报大型系列报道“70年70广州地标”启动。

崭新的起点

东亚大酒店、广州市政府大楼、海珠桥、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南方大学、广州解放纪念像……在这一系列见证广州解放、开始新生的建筑地标中,除了南方大学(校址为今华南师范大学所在地),其余我们大多十分熟悉。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广州,它们仍以其庄严肃穆的精神内涵卓尔不群,更以其广州解放见证者的身份,提醒我们记住历史,记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生的人民政府“为人民做十分事,人民就能得十分利”的“初心”。

1949年10月15日凌晨,刚刚解放的广州城一片宁静,前一天下午,仓皇逃离广州的国民党军队炸毁了海珠桥,白云、天河机场,以及石井、石牌、黄埔等地的军火、军需仓库,爆炸声连连,街道空空荡荡。14日晚,解放军占领国民党南迁广州的总统府、行政院以及省、市政府等机关,广州遂告解放。

拂晓时分,珠江畔的东亚大酒店,一面五星红旗从三楼窗口高高挂起,这也是广州解放后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这面红旗,是东亚大酒店的工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冒险悄悄缝出来的。红布,是从窗帘布里省下来的,黄色五角星,是拿了同事穿的黄色球衣,细心剪制的。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映着珠江上的晨曦,似乎在向全城的百姓许下诺言,创伤与苦难已成为过去,广州从此属于人民。

1949年11月11日,庄严的解放军入城式在市政府合署办公大楼(今市政府大楼)前举行,军容整齐的战士一队队走过主席台,接受叶剑英、方方、陈赓、朱光等首长的检阅。检阅仪式既是庄重的,也是欢快的,白衣护士穿梭在人群里,给战士献花;一群群女学生打着旗帜和横幅,雀跃着喊“欢迎”。经历了沦陷于日军铁蹄的七年之苦(注:广州于1938年10月沦陷)以及在国民党统治下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失望,人们热切期待一个全新的开始,市政府合署办公大楼见证着这份庄重与雀跃,见证着民众的期待。

新生的人民政府热切回应着这份期待。1950年1月4日,新华社刊发电稿,称培养革命干部的南方大学已于1月1日开学,叶剑英亲自担任校长,党内哲学家陈唯实担任副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叶剑英切切叮嘱学员:“为人民做一分事,人民就能得一分利;为人民做十分事,人民就能得十分利”。从1950年开办,到1952年院系调整时并入华南师范大学,短短两年间,南方大学培养了近两万名学员。许许多多从这里走出去的年轻人满怀热情地参与到各行各业的建设中。

修复被国民党军队炸毁的海珠桥,也是新生的人民政府对民众热切期待的回应之一。海珠桥是广州第一座横跨珠江两岸的大铁桥,建成于1933年2月。它原本可以自由开合,被称为“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广州解放后,叶剑英迅速组织力量修复海珠桥,1950年12月底终于恢复通车。第49辑《广州文史资料》刊载了一篇题为《海珠桥修复记》的文章,细述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修复几乎全靠手工操作”的经历,个中艰辛,令人读来难以置信。海珠桥举行通车典礼当晚,叶帅举行庆功宴,慰问修桥工人和干部,一人一瓶蛇胆酒。有人喝完了还想“再来一瓶”,叶帅笑言,只要有就给大家喝。新生的人民政府与民众之间朴素热切的情感,就在烈酒中交融。这样的“初心”是不该被忘记的,海珠桥就是这份“初心”的见证。

见证这份“初心”的地标建筑,还有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这座百年体育场经历了无数风雨,举办过广东史上第一次全省运动会,见证过北伐誓师典礼……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朱德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称要把体育归还给人民。1950年7月,这座古老的体育场被正式命名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日军留下来的碉堡被拆除,国民党军队溃逃时留下来的残砖断瓦被清理一空。1953年,省人民政府拨款,在原体育场的基础上,安装了可容纳8000名观众的钢结构主席台和看台、增设灯光设备等。这座属于人民的体育场,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众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家园。

全城上下热情建设新生活的同时,也从未忘记为这一天的到来而付出鲜血与生命的烈士。195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30周年纪念日,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举行落成典礼。1960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纪念像奠基仪式在海珠广场举行,两个月后,由雕塑名家尹积昌设计的“广州解放纪念像”矗立于海珠广场中央……

七十年如白驹过隙,且让我们重新走近这些建筑地标,仔细思想它们见证过的广州解放,见证过的希望与期待,将其铭记在心,然后带着这份希望与期待勇敢前行。

70年广州新地标。对应序号可查看地标信息。

❶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为纪念在1927年广州起义中牺牲的烈士兴建的纪念性公园,1954年7月奠基,195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30周年纪念日举行落成典礼,正式对外开放。

❷广州解放纪念像:1959年广州解放十周年时,由朱光市长提议建设,翌年10月14日举行奠基仪式,两个月后落成。当时的解放纪念像后来被毁,如今矗立于海珠广场的广州解放纪念像为重修落成。

❸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建置始于唐代,史称“阅武堂”;明代易名为“演武场”;清代易名为“东较场”;1906年易名为“广东省运动场”;1932年10月,体育场建成投入使用,更名为“广东省立体育场”;1950年正式命名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并多次拨款对体育场进行复建。

❹市政府合署办公大楼(今市政府大楼):1931年奠基,1934年落成,由广州著名建筑大师林克明设计。1949年11月11日,庄严的解放军入城式在市政府合署办公大楼前举行,广州20万军民庆祝广州解放,检阅结束后,部队沿着中山路-北京路-沿江路-长堤一线,举行盛大游行。

❺东亚大酒店:1914年开业,楼高七层,是老广州长堤著名的地标建筑。1949年10月15日清晨,东亚大酒店升起了广州解放后第一面五星红旗,很快,长堤一带红旗林立,庆祝广州解放。

❻南方大学:1950年1月1日,南方大学在石牌举行开学典礼,叶剑英担任校长,1952年并入华南师范大学。

❼海珠桥:始建于1929年,1933年通车,是广州第一座横跨珠江的桥梁。1949年10月14日,被国民党军队炸毁;1950年修复通车。

人民的广州

百姓情怀:这里是他们留给我们的福地

蒋先生:退休老干部,1953年随军南下广州——

我17岁随部队南下广州,在这里一待就是60多年。刚到广州时,就算在长堤,一般的楼房也就是六七层,13层高的爱群大厦让人印象深刻,可以与新中国成立前上海24层的国际饭店相媲美;我还去东亚大酒店喝过早茶,对广州来说,这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毛主席说过“粤海饮茶未能忘”,我也是几十年如一日,喜欢广州的早茶。

我年轻时常常骑车过海珠桥,每每看到熙熙攘攘的过桥人流,再回想这座桥“重生”的历史,禁不住唏嘘。广州解放初期有句俗谚,叫做“河南一幢房,不如河北一张床”,可见珠江南岸的萧条贫穷,但现在“河南”也是高楼林立,滨江路更是漂亮得不得了,这几十年间,广州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吴女士:广东省档案馆工作人员——

我在烈士陵园附近住了30多年。小时候不是学校组织活动都不想进去,心里总有些畏惧。年纪越大,反而去得越勤——去散步,去锻炼,去赏荷。也才发现这里确实是一个调养身心的好地方。去的次数越多,就越能感受到陵园那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氛围。没有在此安息的烈士英魂,哪里有我们如今在这里安然自若地游览?他们的正气守护着我们的身心,这里就是他们给我们留下来的一方福地!

邱女士:自由摄影师——

海珠桥是珠江上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座桥梁,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外形也很特别。听说它以前还可以自由开合,大船得以顺利通行,那个场面一定很壮观。作为一名摄影师,我经常思考怎样拍出这样的地标建筑的神韵。首先,我们得了解它厚重的历史,到了现场,拿起相机时要先感受,问自己为什么要拍摄,到底什么感动了自己,用什么样的技术才能把内心的感动拍出来。期待有一天,我能用镜头真切表达海珠桥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

默认标题_2019-07-22-0 (1).jpg
建筑目录。点击查看大图。

专家视角

文物与建筑呼应,彰显信仰的力量

杨琪: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

东亚大酒店、市政府合署办公大楼、海珠桥等地标建筑,“最年轻”的也有80多年历史,最古老的甚至有上百年之久,但它们都见证了广州解放这一辉煌的历史时刻,承载着“新生广州”最初的重要记忆,精神内涵相当厚重,将其纳入“70年70广州地标”这一主题之下,既有其必要性,更有重要意义。

而广州解放纪念像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则是为着纪念而建,纪念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其中,烈士陵园分陵区和园区,陵区建筑庄严肃穆,园区是典型的岭南园林风格。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更显示了烈士陵园丰富的人文内涵。

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寄托着人们对革命英烈的思念,文物同样如此。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在起义中牺牲的革命英烈而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也在陵园内,观赏罢、休憩时,人们思潮起伏,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博物馆内的文物保存下来都十分不易。起义时,起义将士与革命群众都佩戴红布带,作为标志。起义失败后,工人赤卫队第一联队第一大队中队队长杨馨坤在会场撕下几条标语与红布带一起藏进口袋里,奋力冲出敌人围截,将红布带与标语带到了家乡英德宿山,装进一个盛骨灰的陶埕里,用瓦盆覆盖,秘密埋入山岗。这些红布带与标语在山里一埋就是几十年。1959年,杨馨坤的战友和家人将密封好的红布带与标语挖出来,献给国家。

文物携带着记忆,建筑见证着历史,“城市是靠记忆存在的”。文物与建筑彼此呼应,不断警醒后世,彰显着共产党人信仰的勇气与力量。

来源:广州日报

【美文】母亲的那台缝纫机(二)

母亲购买缝纫机的钱还是不够,父亲这边也没有太直近的亲属可以借钱,再说家里穷成那个样,人家躲都来不及,哪个还敢借给你钱。

母亲听说一个生产队的冯家女儿结婚,男方给了500元钱,如果能从他家借来点该有多好啊。母亲知道自己家里穷,怕个人去借不出来,就托要好的刘斌家去帮着借,还真的借到了15元。后来,母亲又从刘成家借了15元,并一再承诺等年前卖了猪一定还上。

明天就要去买缝纫机了,可钱还是没有凑够,母亲急得嘴上都起满了燎泡。要知道,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要想买缝纫机就更难了。

母亲又想到了住在不远处的铁路户夏家。夏家有好几个在铁路上班的,月月有工资,家里经济条件好。

母亲在夏家哀求了半天,夏老太太终于答应了借30元钱给母亲,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这钱下月领粮时要用,让母亲在这月月30号必须要还上。母亲说,不用30号,这月25号我肯定把钱还给你。

就这样,母亲只有把买缝纫机的钱凑够了。

第二天,母亲要去买缝纫机的消息早已传出,因为要置办一个大件,有好几个左邻右居跟着母亲去帮忙。当母亲带着钱到供销社的时候,供销社里已经有好几个人带着钱等在那里,也是拿着介绍信和条子来的,只要母亲拿不出钱,这台缝纫机就要属于他们了。她们也了解我们家当时的经济状况,确信母亲一下子是拿不出那么多钱的,都表现出一种势在必得的姿态。当这几个人看到母亲把零零散散的一叠钱交给售货员时,知道了这台缝纫机的归属,都失望到了极点,一个个垂头丧气地走了。

就这样,母亲终于把缝纫机买回了家。当时光顾得高兴,缝纫机是怎么运回家的,母亲现在已经记不太清了。据父亲回忆说,缝纫机是大伙帮着给抬回家里来的,我相信父亲的说法。

家里有了缝纫机,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可母亲一点也轻松不下来。缝纫机不会用,又找不到师傅教,还要惦记着到哪去张罗钱还夏家。

家里的屋地上窄窄巴巴,没地方摆缝纫机,母亲就把缝纫机摆在了炕上,坐着自己钉的板凳,摸索着练起来。邻居家的二婶,还有和母亲班大班的好几个小媳妇都来了,帮着母亲一起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能力,母亲终于学会了使用缝纫机。

缝纫机买回了家,母亲的腰杆也硬气了不少,借钱也有了底气。母亲又向常来家里的几个小媳妇借钱,他们见母亲真的买了缝纫机,也就放心地把自己丈夫瞒着婆婆偷偷给的私房钱拿了出来。母亲点着手指说,田财家14元;朱顺家8元;小顾家6元;老刘家5元,一共又借到了33元。除了还夏家外,还剩下3元钱用来购买些针头线脑。

冬天到了,家里养的肥猪要出栏了。那时就是自己家养的猪也不能随便杀、随便卖,要统一卖给供销社。卖猪那天,尽管我们家吃不到猪肉,可父母还是特别地欢喜。这头猪能卖70多元钱,除了还着急的60元借款外,说不定还能剩几块过个年。

父母和奶奶在邻居的帮助下抬着猪来到供销社,一下子就傻了眼,只见信用社的刘主任早就带着人等在哪里,他们要扣下卖猪款偿还小叔治病时的贷款。

奶奶和母亲一起大哭起来,旁人怎么劝也劝不住,哭的刘主任实在没办法,就答应贷款先收一半,给我们家留下了30元钱。母亲把这好不容易哭回来的30元钱分别还给了冯家和刘成家。

三个小媳妇的钱是什么时候还清的,母亲说不上来了,好像是这月还1元,下月还5角,至于还了多长时间,实在记不清了。

二姨见母亲还钱很困难,就对母亲说,你借我的钱我也不要了,以后你就管我们家这几个孩子穿衣服就行了。二姨自小手就笨,不会做衣服,以前孩子穿的衣服都是婆婆给做。

就这样,二姨家几个孩子每年的衣服连买布再加工都由母亲全包了,一直到大表姐结婚那年。母亲先后给二姨家的几个孩子做了十几年的衣服。直到现在,母亲还觉得欠着二姨的情。

当时,全大队也没有几台缝纫机,多数人家做衣服都是手工操作,每家一般都有一个针线筐,里面装着针头线脑和一些碎布条,平时就放在炕上,方便随时抄过来使用。好在那时谁家也不常做衣服,小孩长身体,平时顽皮衣服穿的也就费,一般是一年做一套新衣服;大人的衣服能将就着穿就行了,真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哪破了缝补一下接着穿,家家都那样,也没有人当回事,谁也不笑话谁。

自从母亲买回了缝纫机,家里也变得热闹起来,先是左邻右居的试探着来找母亲做衣服,见母亲好说话,又不收加工费,还搭上功夫和线钱,就连裁衣服剩下的边边角角都原封不动的交给人家,来找母亲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多。条件好些的人家也不愿再到公社的成衣铺做衣服,哪里即要排号,又要花钱,还要克扣下脚料。母亲白天要到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还要起早贪黑偷偷到附近山上刨小地,种一些紧俏的农作物,秋天卖了贴补家用。

平时没时间,母亲只好利用晚上给别人家做衣服,为了做衣服方便,又不影响老田家休息,母亲特意搬了家,借住到了老刘家。老刘家西屋只有一铺炕,地下宽敞,方便做活。

从我记事起,母亲除了干活做饭,就是扑在那台缝纫机上。每天晚上都看着母亲坐在缝纫机前,借着昏黄的灯光,停电时就点一盏煤油灯,躬躬着腰踩着脚踏板,一件件地做着仿佛永远都做不完的活。每天早晨醒来,第一眼看到的还是母亲坐在缝纫机前的身影,我不知道母亲是一夜没睡,还是早早的醒来。若是赶上过年,母亲更是忙得厉害,有时为了给别人家赶制衣服,我们姊妹几个有时就要穿着补丁衣服过年。因为家境不宽裕,我们姊妹几个除了每年做一套新衣服,平时替换穿的衣服都是母亲用旧衣服改制的,母亲改制旧衣服总会把里子翻到外面来,这样就显得半新半旧了。平时衣服破了,母亲就会用缝纫机细密的针线将破洞补上,有时还会给姐姐衣服上补过的地方缝上一朵花,给我们缝上一个小动物。在这缝缝补补的日子里,多亏有了这台缝纫机。

究竟给多少家、多少人做过衣服,母亲也数算不过来,关键是也不图人家回报。让母亲感到欣慰的是,凡是来做衣服的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的人家看到母亲做衣服很辛苦,又不收钱,实在过意不去,就把裁衣服剩下的布条给母亲几条。我都记事了,还穿过一件有不同布条拼凑起来的衣服,同伴们都说好看,现在看应该算作是一家艺术品了。

还有的人家求母亲做衣服知情知义,给我们家送点自家园里产的小菜,或者给我们姊妹买几块糖什么的。也有的人家来做完衣服连个谢字都没有,感觉到理所当然,平时见到我们家人待搭不理。让我们生气的是,有的人家虽说求母亲做了衣服,可他们家里比我大的孩子欺负了我,就是去告状,他们家长也是置之不理。不管人家怎么对我们,母亲对他们的态度依旧,下次人家拿块布料来,母亲还是认真的、准时的把衣服给人家做好。

奶奶和父亲对母亲给别人家做衣服意见很大,光搭点功夫和针线不要紧,晚上做活,缝纫机的“哒哒”声还影响家里人睡觉。气也生了,仗也打了,可母亲还是有求必应,不停地利用晚上给别人做活,从不影响白天干活,时间久了,奶奶和父亲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母亲没有学过裁剪,不会裁衣服,可来求母亲做衣服的多是只拿一块布来,有的甚至连孩子都不领来。母亲试量了几次都不敢下剪,生怕给人家裁坏了,那时买快布不容易,要凭票供应。经过反复琢磨,母亲终于想出来一个办法,让她们把小孩现穿的衣服拿来,照着衣服大出五指来裁。母亲的原则是,做大了不要紧,别做小了,小孩长得快,来年还能穿。

队里有一户人家,老娘们精神不太好,先头生得几个孩子都夭折了,后来好不容易活下来了两个,也是整天蓬头垢面。母亲常常自己掏钱买布给这两个孩子做件新衣服,孩子的爸爸感动的非要让大孩子认母亲当干妈。

邻居家虽说有辆小推车,可小推车做不了衣服。邻居家的男人扯了快布料,也想让母亲给她做条裤子,可他记得当年借小推车的事,怕母亲拒绝,到我们家门口转了几次,一直没有好意思进门。母亲听其他邻居说了这件事以后,感到很过意不去,趁着晚饭后的空当,去邻居家取回了布和男人的一条破了几个窟窿的裤子。母亲当天晚上就照着裤样加工好了裤子,还把破裤子用缝纫机给补好了。母亲第二天把两条裤子给送回去的时候,邻居家的女人感动的都哭了,男人当着母亲的面说,以后小推车随便用。尽管邻居家男人答应借小推车给我们家用,可在以后的日子里,母亲打了烧柴还是一趟趟往回挑,一次都没有去用邻居家的小推车。

后来,人们都买现成的衣服穿了,就是自己做衣服穿,也都到市里的时装店去加工,没有人再找母亲做衣服了。买的衣服不等穿坏就换新的,那还用得着缝缝补补的,没有活计所做,母亲的这台缝纫机在家里就成了摆设。

尽管这台缝纫机很少使用,可母亲闲来无事时,还是喜欢隔三差五地掀开机盖,把缝纫机头搬起来,检查一下有没有毛病,再踩着缝纫机的踏板蹬着转上几圈,看一看能不能正常使用。

我曾多次动了要将缝纫机处理掉的心思,尤其是绥芬河对俄加工活多的时候,缝纫机能卖上好价钱,再就是铁涨价时,当废铁卖,也能卖个百八十块钱,可每次都遭到母亲的严词拒绝。

还别说,真让母亲言正了,这台缝纫机还用上了一次。那年,弟弟开了一家酒行,店里要用一个分装客户信息用的布兜,跑了很多商店都没有买到。母亲听说后要亲自给弟弟做,没有见过这种布兜的样子,就悄悄跑到别的酒行去看人家的。已经70多岁的老母亲把布买回来,带上老花镜,想象着人家的样子先把布裁好,然后再打开缝纫机,“哒哒哒哒”地忙活起来。虽然母亲多年不用缝纫机做针线活了,可她平时也没停了摆弄,此时做起活来,还是显得很娴熟。

母亲很自豪地把做好的布兜挂在墙上,这也是在向我们昭示,自己虽然年龄大了,还有用,缝纫机也一样。

父亲虽说只读过两年书,可他聪明好学、正直实在,又借着母亲帮忙做衣服的光,被选为小队干部。母亲的小开荒年年都有好收成,黄烟、毛豆、白菜、萝卜都能偷偷卖个好价钱。经过父母的努力,两年后家里不但还清了外债,还买上了自己的房子。搬家那天,队里人都来帮忙,邻居家男人还推着车来了,母亲知道,这都是那台缝纫机给自己家带来的好人缘。虽说是人家道下来的旧房子,对我们家来说可就不一样了,看着这不太宽敞明亮的三间房,看着摆在自己家屋里的那台缝纫机,母亲还是哭了,来到东北10年了,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我们姊妹几个长大以后,都有了自己的工作,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陪伴母亲的时间明显少了。今年母亲已是76岁的高龄了,这台缝纫机也陪伴着母亲度过了50个年头,跟着母亲搬上楼房也有十多年了。母亲之所以不愿放弃这台缝纫机,原因是她已经把这台缝纫机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和他永远不离不弃、相随相伴。

周末或节假日回到母亲家,我都会看一看闲置在母亲卧室里的这台缝纫机,每一次都会被母亲当时购买缝纫机的艰难所感染,每一次也都会被母亲无偿给别人家做衣服的情形所感动。

这台缝纫机,曾经寄托着母亲实现对美好生活的梦想,记载着我们姊妹几个从小到大的生长历程,记载着母亲对我们付出的爱,记载着母亲内心的辛酸苦辣,记载着母亲的大度与无私。我由衷地感谢这台缝纫机,感谢它为我们的童年时期带来一个又一个的快乐,感谢它伴随着我们家从贫困走向富裕,感谢它这些年来毫无怨言地把母亲一天又一天的陪伴。

作者:董茂生

「阿!一!古!」
虽然我说过我喜欢修东西
虽然我说过我喜欢做手工
虽然我说过我喜欢干细活
但是
也不要用
相机摔到闪光灯弹不出来
自动铅笔笔芯卡住按不出
手机钢化膜半个月碎一次
衣服穿一个上午扣子崩掉
这种事
频繁地来考验我吧

我把
闪光灯修好了
自动铅笔修好了
钢化膜贴好了
衣服扣子缝好了

现在 居然
手机后置摄像头玻璃挡板
都莫名其妙被弄得稀碎
我连
手机摄像头玻璃挡板
都开始自己卸自己装了
用一根被掰直的曲别针

高中读理科
大学读文科
活得却像个工科生

可能就是
能力太强了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南其有个叫“杰起拱”的厂口比较特别,玉石的皮壳表面像是堆了一坑一地的鸡尿,而且结得很紧密、很牢固,这种皮壳的玉石虽然其貌不扬,但其种质却是相当地好,很多人都喜
  • 人生不可能常顺遂,但要有小欢喜,难过时,学会宽心,才能融天地;懂得小满,方能好人生。 人生小满胜万千更惊喜的是和农历刚好是和❤多么美好的寓意将满未满在期许中收获
  • !!
  • 也可能是小卫昨天把不精云一顿打服了,今天的小云居然平静得很,俩人碰面很和谐,并没有出现粉丝期待的“火烧云”场面。昨天还说“以后我就是小云的亲妹妹”的金火火,看到
  • 我:不必,我感觉你已经很爱我了,哈哈哈哈哈哈。!
  • 每一件废弃物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物品都可以发挥出它的价值循环再利用,不起眼的废物也有再度焕发光彩的时刻!废物利用,让心灵手巧的你发
  • 最近很多事让我很痛苦焦急 躯体化让我躺在床上什么都做不了,加上这30°的天气,我在床上躺着就一直想,我想到最坏的结局,我直接从一座桥上毫不犹豫跳下去,我终于知道
  • 刚刚要发来着 老师打电话过来给忘了是这样的 现在面临很多比赛 其实也正值夏令营投递期 但是很难不焦虑因为我老是一个看重结果的人 老师也告诉我了让我不要焦虑他都发
  • 感叹太年轻了吧[哈哈][哈哈][哈哈]才发现自己早就不是可以说我是小陶的20来岁小年轻了。我可太吃这个了啦!
  • 滥用泻药有哪些危害?如今,市面上有大量打着“减肥通便保健品”的旗子,号称不用去医院,简单吃两三片,就能轻松缓解便秘。肠镜检查报告出来后,阿姨神色慌张,“为什么我
  • 与国际医疗器械巨头相比,迈瑞的数智化建设以广阔的业务布局和大规模的存量装机为基础,迈瑞实现了临床数据、 医疗设备、IT 系统的深度融合,构建了开放的、可生长的“
  • Bovolenta发文告别拉文纳按目前的传言下赛季大概率会来皮亚琴察和二毛搭档[抱一抱]“Da sempre e per sempre… un grazie n
  • 针对川面、凉拌木耳、豆干和红糖凉粉这些美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它们的创新发展趋势:健康化: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加深,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食材将越来越受
  • 除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深爱,神秘的萨满文化,神性与人性的交融,也很打动我,妮浩每次救了别人的孩子却要失去自己的孩子时我就特别难过,她是一个母亲,但她更是族中的萨满,
  • 他从1979年出道,90岁以后也笔耕不辍、一直精力充沛地撰写新作,作品中蕴含了对后代的愿望。️执笔的欲望一生 或许只是几页不断在修改与誊抄着的诗稿从青丝改到白发
  • 深圳有很多个仿表的厂家,而广州也有很多个仿表的厂家,也都有厂家上的高仿表和正品区别表哪里多再有,用户也就要其有什么样的商家属性,如果是奢表会这样的老牌商家,自然
  • 篇幅字数限制,未完待续...... --此处只提供剧本复盘大致内容,完整电子版复盘内容请徽公中号:“亲亲剧本杀”获取~~不管怎么样,你永远都是我的小男孩因
  • #角色单人cut[超话]#[心]#色链分享# 色链分享[送花花][送花花][送花花]◆色链:清风铃cube◆色链:静微蓝cube◆zzp三选二后 私信我◆禁二改
  • 1975年的《印度之歌》是她最知名的代表作,尽管在这部由74个镜头和500多句画外音构成的电影中,那些漫不经心的诉说声与毫无目的行动着的身影很容易让观众陷入沉睡
  • 我对你并无所企图,如果非要说我对你有企图,今生无非是图你幸福不管有多少黑暗,也不管有多少转弯,用最初的心陪你走最远的路我睁开眼,明月清风是你,花草树木是你,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