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完陈师曾先生的《中国绘画史》,此书不厚,算上附录有一百六十多页,故很快读完了。
我对文人画有兴趣,起先打算写董其昌的山水画,但因为缺失对绘画史的前后把握,文章总感觉干瘪,故选择对绘画史,尤其是山水画史做一点补课的工作。
中国画中的山水画是最重要的绘画题材,举凡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抑或庄子逍遥游对自然的向往,中国哲学从来都不排斥对山水的喜爱。相比于花鸟、人物,山水画是文人画影响最大、数量最多的题材。宋以后的文人山水画已经超脱了对技法的追求。与宫廷画院富丽堂皇的人物画(当然有例外)相比,文人山水画更注重表现一种在有无之间的言外之意,更注重寄托画家内心超脱俗世的才思与情怀,因此文人画更注重表现画中的“淡”。文人山水画向往老庄和禅宗那种无拘无束而又自得其乐的人生境界,古往今来,世俗社会中的个体很难在现实中完全超脱,而文人画中的那份清净是捍卫他们作为士大夫尊严的一种通道,是表现他们迥异时俗、傲骨铮铮的一种媒介。读文人山水画,色彩的变化是次要的,幽深闲远的意境才是最重要的,若能读懂一份古人的山水,就我来看,也是修得了一份清净。
研究文人山水画,我有一个巨大劣势,那就是我没有实践经历,因此无法从技法上对山水画作客观分析。现在精力有限,实践先放一放,俟有余力在再来体会其中的妙趣。 https://t.cn/RDUnNFD

武大《人文导引》及其他 || 朱天赐:“利己”之言,善恶何分?

原创 绛芸 珞珈山遗事 今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遗事

本文根据武汉大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人文社科经典导引》期末写作摘编。



(试题图片来自“武大通识教育”公众号文章《两大导引结课考试,七千学子放飞深思》)

“利己”之言,善恶何分?

——生活的问题与经典的回答

作为一名功成身退的企业家,“利己”两个字似乎已经深深地烙印进我的人生旅程中。我奋斗的前半生不断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以追求成功,后半生虽看淡了许多,注重拓展人生的宽度,也为慈善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但一想到自己,“利己”两个字始终出现在我眼前,即使是慈善,也仿佛为了表演作秀一般为了扩大自己的名声。在我自己心里都是这么认为,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形象我已不敢加以猜测了。仔细思索,我的成功,确实阻挡在了他人成功的道路上,我不经意间的所作所为可能成为了他人苦痛的催化剂——我也许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这份恶意。有幸,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邀请到了三位大师来解答萦绕我心头的困惑:我所行的“利己”之事,是创造了更多的幸福还是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苦痛呢?

为了尽我的尊敬兼感激之情,我精心设置了一场下午茶聚会,热情款待即将到来的三位大师。

正当我吩咐仆从摆置糕点时,孔子已经缓步到来了。

“先生,我观我这一生,在实现自身追求和幸福上,自认为是做到了,可用余下的时光反思,我认为我这一生过于利己了:有些我本可以做出一些改变的事,我却因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选择了冷眼旁观;我收获幸福时,那些竞争失败者得到的却是痛苦……烦请大师为我解惑,我的成功是建立在阻碍他人的道路之上的吗?”

孔子闻之微微一笑,拾起桌上的一片桂花糕,道:“你可知我的人生经历?”

我不明所以,但孔子大师的经历我是熟知的,便点头。

孔子笑道:“听闻后世尊我为孔圣,我实在羞愧不敢当,在下不过同你一样是一介俗人罢了。年轻时我志向远大,所作所学也是想着能身居高位,向着治理乱世的宏伟抱负而努力。我的官宦之路起起伏伏,但你可曾看到我受到打击而一蹶不振?”孔子食下桂花糕,闭上双眼,享受着糕点的美味。良久,他开口道:“成功固然令我们愉悦,但失败受挫也同样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正是这些成就了我们人生。想必那些同你竞争的人也不会因为一次挫折而灰心丧气吧。”“况且,你会为了你曾经没有站出来发声的事而遗憾后悔,并在后半生中尝试用慈善改变,这不代表着你的利己已经升华到了利他吗?只要你不是以损害他人为代价,何须为自己的成功而愧疚呢?”

我似有所悟,正在细细咀嚼孔子话中的意思时,罗尔斯身穿正装,步履如飞地走向我们。

“朋友们,”他端坐好后,略带歉意地说,“希望我来的不算太晚。”

“怎么会,您能接受邀请实乃我的荣幸。”

“异邦的友人?来的正好,此地的主人为‘利己’所困惑着,不介意说说你的看法吧!”

罗尔斯稍稍低垂着头,轻皱着眉头仔细地思考着,当他再次抬起头时,我捕捉到他眼里闪烁的智慧的光芒。

“你所做的利己行为中,主动去损害了他人利益了吗?”

“没有,”我微微摇头,“但我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只考虑了自己。而且,可能在无意中伤害了他人,但我自己却不自知。”我垂下了头,露出难过的神情。

“那你确实不必如此内疚,我的朋友,”他解释道,“我认为,利己没有什么值得谴责的,这种行为本身没有错误。在我所处的年代社会中,功利主义大行其道。他们认为一种行为带来的幸福和益处,足以抵掉它产生的痛楚和弊端,这便可以称得上正义,你所做的利己行为,是远远超出了这种正义的。”

罗尔斯端起茶壶,倒了一杯红茶——这种未曾见过的东方茶水。他品了一口滋润嗓子,继续开口说:“就我个人而言,我崇尚的正义尊重每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而你并不是侵害了他人的权利而成功,你的成功应归因于你的努力。我也听说你利用资产去帮助弱者、经营慈善的事迹,虽然你身为上位者,但你所奉献的正是社会中最弱势、获利最少的那部分人——挺起胸膛吧,你所做的即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正义之事。”

“哈哈哈,人存于世,何须在意那么多?”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原来庄子抱着一个酒坛走了过来。“顺应本心才是真,你若享受辛苦奋斗来的成功,开心便是,哪需管东管西,顾前盼后。况且你不是没有被物欲遮蔽双眼,还有闲工夫想这些,你后来所做的慈善之类的正是你心里一直想做的吧,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顺应本心呢?”说罢,抓起桌上新鲜可口的瓜果便放在嘴中大嚼起来。

“我和你们不一样,我的逍遥独立于俗世之外,世俗不扰我半分半点。就像今天这次茶话会,我若不想来,哼,用轿子请我也不来,但我若是兴致来了,听闻风声我便不请自来。我尊重你的追求,但我建议你不要太过在意他人、外物的看法和影响,只求问心无愧便是。”

孔子接过话头:“我主张修身与治世和谐统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是辩证相统一的。你在利己之余,未忘记利他,我很欣慰。后人也有误读儒家思想,奉行我所推崇的是为了博取他人的称赞,带着功利的目的,不过是‘小人儒’而已,所以我很欣慰能听到你的真情实感,你的心声。这种为他人设想并反思自身,应该不再是你最初认为的利己吧!希望你还能继续践行这种既利己又不忘他人的行为呀。不知道我们是否解除了你临终前的疑惑呢?”

我仔仔细细地琢磨着他们三人的话语,不曾注意到他们的身形正在逐渐淡化,也不曾注意到他们嘴角泛起的笑意……

我听到耳畔响起若有若无的声音,那似是我亲爱的儿子奋力的高呼,但不知为何声音却是细若蚊呐。慢慢,我的感官逐渐清晰了起来,我闻到了消毒水刺鼻的气息,微微睁开双眼,看到了儿子因俯下身来凑在我面前的焦急的脸庞,感受到了担架车飞驰时与地面摩擦而产生的轻微震动——原来我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困扰我心底的疑惑也随着生命力的流逝而消散。

“这算是命运的启迪吗?”我心中默想着,“多么希望死神能稍稍晚点来,让我再回味回味这珍贵的思想吧。要是有笔能记录下我内心所想就好了……”嘴角掀起的微微笑意,同内心的释然与心跳仪的“滴滴”声一起定格在了那一刻……

【批阅手劄】

这篇文章是朱天赐同学在考场上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创作出来的,情景化的构建、哲理性的思考、古今中西的融合,尤其是完全避开了我在小班研讨课引言和总结时所讲的“利己”“利己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等内容,并能够和其他同学的“穿越”、“武大散步”“东湖漫步”区分开来,显得不落窠臼。

我认为,《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围绕的是“何以成人”的主题展开的,但我们却从未去直接讲“成人”的问题,而是在经典文本中,用“佛祖拈花一笑”的教引方式传授,并期待从他们的作业中去看大家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理解,所以在未曾“厚望”之中得到这样的作品,是难能可贵的。

这篇文章,或许放在人文班的本科生中,或者放在全校所有高分的本科试卷中,可能并不是最好的,和许多学长学姐、老师,以及“传统文科”教育之下的人看来,可能会有些稚嫩,但是我依然认为,在大工科的背景之下,能够在“传统命题”中给出“非典型理工答案”,用温柔和细腻的方式,对于人一生的把握与思考,值得肯定和鼓励。

第四集--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文字开示

人向内看,不要向外看,看自己的心动不动,叫如如不动。你整天看外面的话,你被红尘所染,就会经常如影见形。看见一个东西马上就觉得它是存在的,别人说风就是雨,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人在网上谎言满天飞,因为他的心乱了,他什么都相信,如影见形。红尘中风吹草动,你马上就不能稳住自己。

学佛人必须心里明白,一个人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能听到、听清楚外面任何的杂音是什么,才能看到心里,知道自己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你们现在不安静地坐着听,你们永远不知道你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你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一个有智慧的人,不是注重外表,而是要看到自己内心的深处。

学菩萨,就是要用智慧去看人间的一切事物。智慧从哪里来的?安静,静能生慧。一个能安静的人一定有智慧;碰到什么事情就跳、碰到什么事情就闹的人,智慧早就远离他了。智慧从内心中来。一个人如果用智慧来看问题,就会吸收到知识,就会关注自己的根,那个根就是阿摩罗识,就会让智慧的萌芽、本性的般若慢慢地长大、长得快。

师父今天还要跟你们说怎么样来转识成智。一个人的意识产生不好的杂念,要赶快把它转变,变成智慧。比方说,你因为听到别人讲你,很不开心,当你看到他的时候,就给他眼色看,你就对他不好,表情冷漠,给他一种冷脸看,你这个意识是非常不对的。菩萨说要把这些东西转为智慧。怎么转呢?你脑子里要想:“今天他讲我,我明天还想不想让他讲我?不想了。”好,既然他今天讲你,对你是误解,或者你的确是不好,没关系,要转识成智,要转变自己的意识,变成智慧,“今天他讲我不好,我还要对他好,他明天就不讲我了;如果今天因为他给我脸看,讲了不好,我就不理他,我就给他脸看,明天他不是讲我了,那是骂我了”。你这么一想,你冲着他很客气地笑笑,对他还是像不知道他讲过你一样,是不是他明天可能讲讲,没意思了,就不讲你了?他不讲你,你是不是拥有智慧了?你今天给他脸看,好像是报复了,但是他明天、后天还会对你更多地报复,讲你不好。你到底想让别人讲你不好,还是想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转识成智。

我举个例子,你们一听就明白。家里有个亲人对你不好,你必须像没发现一样,“他今天可能不开心,不是对我的”。就算他对你的,你用这个意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当没事发生一样,他第二天就好了,你不是拥有智慧了吗?菩萨为什么叫我们转识成智?就是要明白智慧会再生的,就是继续的。如果你今天没有用智慧,智慧就没了;你今天用了智慧,明天还会生出来智慧;你今天没有用智慧,你很快就拥有烦恼;当你拥有烦恼之后,你的苦恼、恨、难受、难过一切都会来。

所以菩萨叫我们要把“色受想行识”五蕴都转化,要把它转化为力量,转化为能量。每一个人都要有能量的。不开心的时候,让自己开心一点,你们几个人做得到?能够做到的人就是转识成智。自己开心的时候,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太开心,你们有几个人做得到?开心的时候像疯子一样,不开心的时候像傻子一样。这就是菩萨在2500年前就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随着自己的心而转。外境在转,你的心不能转,所以叫如如不动。人家在生气,你也生气,你好的气场就随着人家不好的气场而转变,那么这个气就转变了。所以人在转气质,每一个人都在转变自己的气质。修得好的人越来越稳重,女人像女人,男人像男人,就是越来越稳重,那这个人的精气神就跟别人不一样。一个有智慧的人静得下来,一个有智慧的人能够时刻在心里拥有一把“金钥匙”,这把“金钥匙”就是让你的左心室痛苦的时候,打开你的右心室,来分散左心室的烦恼和痛苦;当你的右心室感到胸闷,非常地难受,不能接受的时候,打开你的左心室,来接受右心室给你带来的烦恼。这就是转换。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控制好自己内心深处的六个“贼”。这个“贼”,要把它掏空。所以法师根本不能去听别人说什么,根本不能去说别人什么。一个有修养的人不说、不听,出口就是“阿弥陀佛”,闭口就是“阿弥陀佛”。像我们出口“观世音菩萨保佑你”,闭口“观世音菩萨加持你”。五蕴,当你知道了、能够控制好了,你也会慢慢理解受想行识是虚空的,不是真实的感受。因为它会过去——不是真实的想象,也会过去——不是真实的行为。我们小时候做了很多真实的行为,现在到哪里去了?受想行……最后你们活到今天一辈子,脑子里想过多少事情,你们当时动过多少脑筋?这种意识存在在你们的思维中,到现在在哪里?没了。这就是告诉你们,如镜见形。如一面镜子一样,你这个人照着镜子,这个形状在;等到你离开了这面镜子,你这个人形状就没有了,那这面镜子还是镜子。“照见五蕴皆空”,没有五蕴,你当然是空的。当你心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你说你能照见五蕴皆空吗?

接下来跟大家讲,世出世间,本来不生不灭。人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会死,谁都会再生,生和死实际上就是世出世间,就是不生不灭。生了,死了;死了,又生了;生了,再死了……是不是不生不灭?我举个简单例子,你们家买了米,吃完了,米买过吗?买过的,吃完了。吃完了之后再买,再买再吃完,吃完了再买,你说是不是不生不灭?讲得不好听一点,夫妻吵架,吵过了,好了,好了再吵,吵了再好,好了再吵,有生灭吗?谁能说这次吵完之后,我们永远不吵了?可能吗?这就是无生无灭。不学佛的人,凡夫以生灭心看世出世间一切万法,就是说,“这个事情发生了”“哎呀,你看发生了”,他没看到这件事情会过去。所以很多人脑子就是想这件事情想不通,他觉得这个事情不会变化的。实际上,世间一切万法皆以生灭心来看,那不就是凡夫?凡夫,你才能看这世界没了、有了,就是这样。觉得没了就没了;有了,“哎哟,又来了”。我知我见,你看到的事情,你见到的事情,你就认为它存在;你没有看到的事情,你没有见到它的消亡,你就觉得它不存在,那么你就离佛太远了。

一个人知道这个事情是无常的,你就懂得生灭心。你今天对这个人好,一天一天会过去;你恨这个人,一天一天,他也是见一次少一次。你去恨他干吗?你不想见他,你见一次少一次,你这种心态……如果你很恨你老公,你用不着告诉他,你心里想:我大概还能见他几次,大概写个数字,还能见他500次,或者1000次、3000次,他下班回来,每天勾掉一次好了。你还会去恨他吗?不会了。人这才懂得珍惜。

今天给大家的《白话佛法》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哪些听着就很舒服的描写# 豆腐最简便的吃法是拌。买回来就能拌。或入开水锅略烫,去豆腥气。不可久烫,久烫则豆腐收缩发硬。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
  • 我想,这应该就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为女儿所写的最好的人生清单~PS:威尔史密斯演技依旧炸裂,尤其是细腻情感的刻画,始终在线~看的时候一直在想《最完美的离婚》!
  • 感慨念想有些多了,说明长大了[泪][加油][加油] 这些年这些天看尽人生百态,也体会到了什么是叫做世态炎凉[衰],世事无常……有些道理和认知真的是等到了一定年龄
  • 【第三天】M:【您拨打的电话已停机】……惨了[允悲][允悲][允悲]【第十天】M:【收到短信通知:您的卡被消费了xxxx元】……[抓狂][抓狂][抓狂][抓狂]
  • 真正的道人,絕對是利他而非利己,有極深的責任感。當自了漢不顧他人沉淪苦海,不是三清祖師推崇的思想啊。
  • 【付属品】■ビーム・ライフル×1■シールド×1■ビーム・サーベル×2■ホイルシール×1首軸も前後可動。
  • 阴浓湿重,反损生机,故春木见金,用印化杀者下格,上文丙癸并透者,以丙火为主,兼一点癸水,调和既济,故主富贵,若一派壬癸,无戊己制之,则水泛木浮,即有戊己为制,而
  • 十二点了 星期日了 这个星期联系的时间大概也就不到两个小时吧 还是喜欢从前按时发手机的日子 星期五等到了零点却还是没有发手机 这种落差感真的太难受了 今天发手机
  • #任嘉伦[超话]#为爱蓄力 欢迎你的嘉入 [中国赞] 一起靠近光 追随光[打call]rjl#任嘉伦长意# rjl#任嘉伦与君初相识# 追一个人就像追一颗星星,
  •   科技创新俨然成为城市的新风尚,而这一切,得益于郑州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引擎的系列措施。  宛如春风迎面袭来——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
  • 蝉语*禅语 ——玄藏你轮回了几世我修行了几年我们才会在此相见你是佛陀脚下的金蝉子么是来告诉我这个夏天很热还是佛陀派你来把我召唤你沉默不语我相顾无言我懂了你历经
  • 俄罗斯股市,昨天一开战,大跌,搞得很恐慌,但今天战争第二天,这么快又恢复强劲上涨,涨了25%,大部分跌幅已经回收来了:一,看来资本市场已经认定,俄罗斯肯定赢了;
  • 妈妈都有经验了“我每次都把他抓过去,然后不走,看住他,让他吃完”于外公,是外公天天在照顾他们,每天都有鱼,日渐增加的饭。猫猫的脾气一直都很好,外婆腿脚不便,也有
  • 看了一些的言论,我怀疑是不是我们的童年不一样,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小学开始我记得经常会有那种全校组织看电影的活动,然后就是放红军的故事,我每次看都会很震惊震撼,战
  • ”即使有了心理预判,毕玉仍心存侥幸,直到卫康5岁时,也被诊断为和哥哥一样的病。”毕玉说,她从没听说过捐献眼角膜这回事,只觉得那样会让孩子更受罪,但自那之后,嘉宝
  • 白石老人以善画花卉闻名于世,秋菊自然是他尤为青睐的题材,但是他笔下的秋菊一反传统文人画家所追求的幽冷意境,追求一种天机自然而又生机活泼之趣。”故而他笔下的花鸟虫
  • 感觉lo在慢慢回归小众,从海鲜市场裙子价格大跳水,老店一家一家淡出圈不难看出,自己也因为懒和工作不方便(其实是长胖了)开始穿的少,但每次打开挂着一条条裙子的衣柜
  • ​​​​来源:IDZOOM室内设计师网#成都装修##别墅装修##成都[地点]# #室内设计[超话]#指根粗壮,指尖细细,这种手型就是火型手,做事情只有三分钟热
  • 而且可能是一个花心老男!!
  • #魔兽世界[超话]# 谁来救救这个煞笔血精灵……[微笑]我就做个邮政长的任务……他就说我一直在看他……是不是喜欢他仰慕他……把他丢在虚空的无敌缰绳送货到家还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