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5个困难村的变迁
——天生桥、龙窝、宝寨、龙山、三合5个困难村的脱贫故事

核心提示:

  在修文县的脱贫攻坚路上,有5个困难村的变迁,尤为引人关注。

  曾经,这些偏僻的山村,走的是泥巴路,喝的是“望天水”,村里的产业,犹如一张张白纸。因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有的村寨,半数村民要外出求生活。

  如今,这些曾经贫困的山村在各种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发展起了一个又一个乡村产业,短短几年时间,便实现了华丽转身:自来水通到家里,水泥路四通八达;村民的荷包鼓了,昔日的“空壳村”,集体经济在不断地壮大;一些村里不仅有了太阳能路灯,还建起了专供村民唱歌跳舞的院坝;家乡变好,乡愁浓了,寂寞的山村,迎来一股又一股“返乡热”……

  近日,记者走进这些山村,聆听发展故事,感受山乡巨变。

  A三合村:“空壳村”的养猪经

  三合村隶属于修文县的大石布依族乡,因石漠化严重、四季缺水,村里的4800亩土地种的基本是玉米等传统作物,曾是该乡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村,也是一个典型的产业“空壳村”。

  2012年,刘永平返乡创业,先后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年出栏8000头生猪的联江生态养殖场。在他的带动下,三合村先后建了两个村集体养殖场,加上村民小规模养的猪,整个三合村年出栏生猪近2万头。其中,在联江生态养殖场,上面的贫困资金被量化到贫困户头上后,贫困户再以一头猪1000元的资金入股到猪场,一头猪就可以得到300元的分红。而贫困户在猪场买仔猪,一头还可以优惠500元。

  而村集体的养殖场则属于合伙性质:场地、工人由村里出,刘永平出技术、饲料和猪苗。其中,1号猪场,村集体每年保底收入20万元,2020年因猪价可观,盈利更多;而2号猪场,2020年也出栏了2000余头生猪,保底收入了43万元。

  “我们村集体的养猪收益,60%用来分红,其余的收益则用于村集体的滚动发展。”三合村村支书陆胜军说,除了分红,村里还有几十名村民在养殖场打工,多的一月有4000余元收入。

  除了养猪,三合村的精品水果、肉牛、蜜蜂、蔬菜等产业同样风生水起,“三种三养”、六大产业,让三合村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再到壮大,村民的荷包也日渐见鼓。

  目前,三合村人均年收入已有上万元。村支书陆胜军说,今年,三合村还准备种植500亩牧草,同时建一个养牛场来延长这块产业链;乡里面则准备在村里搞一个农产品交易中心,打造一个精品果园采摘园,并将其升级为省级示范园区,三合村集体经济将不断壮大。

  B龙窝村:“云中苗寨”的华丽转身

  龙窝村是六广镇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村,这个山中苗寨有2500亩土地、400亩水田。因地势偏远、缺水,村民们一度喝的是“望天水”,走的是泥巴路。

  因为一方水土养不活了一方人,那些年,龙窝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了。

  面对这样的村情,2016年12月28日,龙窝村召开了“脱贫攻坚的逝师大会”,100多位村民各抒己见,述说发展愿景。其中,通路通水、发展产业成了村民最强烈的愿望。

  村支书熊玉菊说,从2017年起,龙窝村开始整合资源,着手解决这两大发展瓶颈。

  在各种政策帮扶下,2017年,龙窝村修了30公里的村路;2018年,自来水通到了每一个村民的家里……

  解决这些发展瓶颈后,龙窝村开始向扶贫指挥部的各个成员单位申请资金支持来发展产业。短短几年时间,龙窝村发展了起了一个又一个乡村产业:经果林2000亩,食用菌基地15亩,3个养鸡场规模15000只,养牛基地2个,有400头牛……村民以土地入股园区,没有租金,但却占股10%,一亩地一年保底收入1000元。

  2019年,县供销集团给了村里第一批分红——53万元,其中,31.8万元分给了149户村民,每一家分红都在2000元以上。除了猕猴桃,龙窝村当年参与分红的项目共有6个。这些项目都与村里的贫困户利益联接,19户4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分红在3000元以上。

  曾经全靠财政拨付经费的龙窝村,如今村集体经济正在不断壮大,人均收入已在8500元以上。村里有了太阳能路灯,一到傍晚便灯火通明,同时还建起了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大院坝,让村民有了一个唱歌、跳舞、聚会的好去处。

  家乡好了,乡愁浓了,龙窝村的村民开始纷纷回到村里盖起了一栋又一栋的漂亮房子,“云上苗寨”生机勃勃,正朝着乡村振兴之路出发。

  C龙山村:收购订单助力农产品出山

  龙山村隶属于修文县的小箐镇,全村有606户人家,其中,贫困户有17户58人。

  村支书王浩说,以前的龙山村,进村是泥巴路,车子无法进来,农产品也不好销出去。路难行,喝水也是一大问题,其中几个组一到枯水季节,就要靠政府送水喝。

  随着扶贫政策力度的不断深入,自2017年起,龙山村党支部开始带领村民大力推进小康路、小康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个曾经的“烂路村”,后来总计修建了4.5公里的柏油路和10余公里的串户路。在畅通乡村产业的发展通道后,龙山村开始着手发展各种产业。

  短短3年时间,龙山村的猕猴桃、辣椒、番茄等产业发展到了2800亩。此外,蜜蜂有1173箱、蛋鸡有1万多只……整个龙山村形成了“种养结合、长短结合”的产业结构,还成立了修文联绿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为村民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并收购村民种植的蔬果来包装销售。

  为解决种养殖业规模壮大后的销售难题,龙山村还建起了一个农产品交易中心,和省内外各大收购商签订单,来保障村里的农产品销售,更加提升了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种养殖的积极性。

  随着村里的产业不断发展,龙山村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里人均收入达到了12920元。

  D天生桥村:建好通途拔“穷根”

  天生桥村因桥闻名,却因地处深山峡谷,条件恶劣,一度是贵阳市的市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3户61人。

  “在村路未建好前,村民到县城卖蔬菜,有15公里的路程,天不亮就得背起蔬菜朝县城赶,天黑了才能到家,大半时间耗在路上。”村支书王松说,2017年起,随着窜户路、机耕道、产业路等不断修建并完善,天生桥村开始告别行路难,车子通到田间地头,蔬菜、猕猴桃等可以直接拉到县城。

  随着扶贫的深入,天生桥村发展起了高标准的猕猴桃种植和蔬菜基地等,光猕猴桃就种了近3000亩,其中,村集体有两个百亩的猕猴桃基地。同时还建起了140余亩的蔬菜大棚、4个冷库,每个冷库能储藏20吨的货物。与此同时,蜂蜜等产业也在不断地壮大。

  2020年,天生桥村村集体的冷库已经租出去了。这一年,天生桥村的各种集体收益加起来,已经接近20万元。王松说,这部分收入,80%将分红给村民,部分则用来滚动发展村集体经济。

  村支书王松说,2020年,天生桥村人均收入超8000元。下一步,村里准备搞一个低碳公园来发展旅游经济,同时准备建100亩的生态养鱼场。

  E宝寨村:偏远乡村迎来返乡潮

  六桶镇的宝寨村位于修文县的最西边,是贵阳市最偏远的村子之一,距离修文县城有50多公里。

  “过去的宝寨村土地贫瘠破碎、基础设施薄弱,2000年时,部分村民还住在茅草房里,有的甚至连饭都吃不起。”村支书周作文说,由于没有产业,那些年,宝寨村的半数村民要外出求生活。因为大量劳动力外出,村里的很多耕地一度成了荒地。

  为将闲置土地资源盘活,2017年,宝寨村开始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让村民入股发展种植产业,建起了一个3500亩的猕猴桃园区并种植了2300亩的晚熟青脆李。

  村民以土地入股,一亩地的土地流转费为200元,且逐年递增,至400元封顶,但无论丰歉,都能保底。果园里有了效益后,村民还能以5%的收益来分红。一些勤快的村民在果园里做工,一年收入上万元。

  除了猕猴桃和晚熟青脆李,宝寨村还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养了绿壳蛋鸡,村里的38户贫困户108人全部被纳入到了合作社。2020年,宝寨村光这一块收入就有10余万元。

  “2018年,我们村的集体经济还是一个‘零’,2019年,这一数字变成了33万余元,2020年已经突破50万元了,村民的人均收入也超过了8000元。”周作文说,2021年,宝寨村还将扩大肉牛的养殖规模,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

  随着村里经济不断发展,昔日在外闯荡的乡亲开始纷纷返乡,掀起一股又一股的“返乡潮”,1500余名外出村民,如今大部分人已经回到村里。

  在龙山村,在天生桥村,在宝寨村……记者听到了一个个乡村发展故事。这些故事,几乎都围绕着一个同样的主题——发展乡村产业,振兴集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增强造血功能,最终,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舒波 杨继军 杨源/文 周永/图

  三合村香菇种植基地

  短 评

  后发赶超

  并非偶然

  贵阳市有20个“特别困难村”,其中五个在修文,这五个村有的地理位置偏远,有的基础设施落后,有的自然条件艰难,都是难啃的硬骨头。2017年,《贵阳市特别困难村扶贫解困定点包干工作方案》出台,贵阳市特别困难村集中攻坚的序幕也由此拉开。今天,在整个贵阳市的全力帮扶之下,困难村脱胎换骨,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不懈奋斗的初心使命。改革开放以来,“先富带动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脱贫攻坚战以来,我们强调精准扶贫,全面脱贫。可以想见,如果没有精准帮扶,仅靠微观层面的个人先富带后富,仅靠各个村单打独斗,一些难以逾越的致贫因素,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的解决。精准扶贫、一个都不能少,正是在国家层面推动下,党对发展规律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下,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曲摆脱贫困的史诗才在贵州大地上演。一开始就把公正和效率放到相对平衡的位置发展集体经济,引入先进的农村三变机制,科学规划产业方向,接受了市场经济洗礼的返乡村民,和谐的干群关系,和修文五个困难村一样,贵州的农村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少走了不少弯路,实现了快速发展。回望中国数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尤其是十八大以来贵州的脱贫奇迹,我们能看到其中隐约的脉络。

  摆脱了贫困的贵州农村又将踏上乡村振兴之路,“修文”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形成更先进的乡村文化,全新的村风民俗,是贵州农村发展的新课题。我们看到,修文五个贫困村在摆脱贫困之后,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绘事后素,贵州农村好似一张刚刚铺开的白纸,我们相信,创造了脱贫奇迹的贵州,还将书写社会主义新农村既富且美的新史诗。 ■舒波

(信息来源:贵阳晚报)

2⃣️

0⃣️

2⃣️

1⃣️

带着你的温柔,奔向烟火人间。

所有人都平平安安
(防护服拜拜,爸爸好起来)
继续爱我的小甜桃
(开启沉迷嗑桃的第六年咯)
努力小桃剧都快播
(依旧许愿合作演员不作妖)
我就是想要个腹肌
(都第四年了还不能泳有嘛)
争取安排个小本本
(我之前好多脑洞都快忘了)

把烦心事丢掉,腾出地方装鲜花。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小康来了#【奔向小康的“滁州号”:脱贫一诺 决胜皖东】如果说1978年滁州小岗村的“大包干”,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那么,随着去年定远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滁州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则意味着400多万皖东百姓踏上了奔向全面小康的光明大道。

脱贫,希望所在;攻坚,力量所在;奔小康,目标所在。

眼下,滁州正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与就业对接,帮扶与兜底融入,不丢下一户,不落下一人,确保剩余1370户3555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开启迈步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时代。

摘“穷帽”

123-123=0,这是一道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算术题。而滁州市用了整整6年时间,才有了这样的“得数”。

2019年,定远县作为滁州市唯一的省级贫困县已实现摘帽,至此,全市12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123个贫困村出列的背后,是一串串鲜亮的减贫数据。

截至2019年底,滁州市共减贫7.7738万户20.162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69%降至0.1%;截至目前,全市剩余1370户3555名贫困人口。

123个贫困村出列的背后,是滁州市干部群众用智慧和汗水浇铸的光辉印记。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里,市县、部门、企业是“海陆空各兵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包扶干部和村干部是一线战斗员,滁州将这些力量都统筹起来,上下齐心用力。

尤其最近一年,滁州市委、市政府先后23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等相关会议,研究部署、指挥调度全市脱贫攻坚工作;

滁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17次进村入户开展遍访活动,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暗访督导扶贫工作;

36位市级领导严格执行“1112”帮扶联系制度(每名市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1个贫困村,并在联系村帮扶2个贫困户),带头落实扶贫责任。

“坚决在收官之年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确保夺取脱贫攻坚‘大考’全胜,交出一份让党中央及省委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说。

换“穷业”

在南方,鹅产蛋的时间,一般是每年10月至次年5月。

然而,滁州市定远县民之源鹅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敬玉,却能像变魔术一样,在这段时间里,不让鹅产蛋。当市场上其他养殖户的鹅不下蛋的时候,他的鹅却开始产蛋了。

因为是“反季节”养鹅,不仅鹅蛋价格高,孵化出的鹅苗价格也比市场均价高出很多。在养鹅这个行当里,杨敬玉出了名,成为了业界的“领头鹅”。

不仅自己通过养鹅发家致富,杨敬玉还采用领养或代养模式,将鹅苗免费发放给当地贫困户,提供饲料、疫苗、养殖技术等,70多天后,他再统一回购。这不但让贫困户没了先期投资压力,还能轻轻松松赚到钱。

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定远县,过去百姓以水稻种植为主,如今,在杨敬玉的带领下,1200多户村民走上养殖创业的康庄大道,年均增收两万多元。鹅养殖已成为定远乡村振兴的“五大产业”之一。

“其实做什么都不容易,养鹅虽然累,但是只要肯吃苦、肯钻研,这些小鹅也能让你脱贫致富。我现在想延长产业链,建造鹅绒厂,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努力奔小康。”杨敬玉满怀信心。

贫困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不足问题,滁州用改革创新精神给贫困群众建立可持续脱贫的产业,增强可持续致富的动力。今年,滁州市安排扶贫项目341个,投资总额7.3亿元,产业扶贫项目投入占比42.92%。

如今,定远县培强培优“虾、猪、菌、鹅、草”五大产业、明光市苏巷镇精心打造果园经济、全椒市的“扶贫菊”让贫困户脱贫致富……滁州各地都绘就了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的脱贫攻坚产业蓝图,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

拔“穷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在滁州明光市涧溪镇鲁山村侯胡郢环村小道上漫步,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寻找到乡愁。“臭水沟没有了,乱堆乱建也拆除了,现在环境好了,每天都有游客过来,我们住得舒服,看得开心。”村民陈明生高兴地说。

侯胡郢的巨变,得益于持续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拆乱搭乱建,以“拆得彻底”,实现了村庄整洁有序。清乱堆乱放,以“清得干净”,达到了村庄生态净化。

“过去的污水坑塘,房前屋后空隙地,现在都种上了蔬菜、油菜和艾草,艾草亩均2000元。现在老百姓不仅家门口好看了,钱袋子也鼓了。”涧溪镇党委书记卞齐国说。

此外,明光市柴郢村通过改造村容村貌,实施环境改造,对部分农户建筑进行仿古装修,带动10余户村民从事民宿经营,户均增收2万多元。

来安县施官镇桃丰扶贫产业园内,红彤彤的蟠桃挂满了枝头。来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大批贫困户依托乡村旅游积极创业,拔掉了“穷根”。黑木耳、金银花、茶叶、草菇等特色农产品纷纷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成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旅游产品。

打牢高质量脱贫攻坚“基础版”,启动乡村振兴“升级版”。在滁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图景正徐徐铺展。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带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带着400多万皖东父老实现共同富裕的期许,滁州脱贫攻坚战还在继续,干群合力,久久为功,这场硬仗定会赢得全面彻底,赢得振奋人心! (周坤)

下图为

滁州定远,村民正在采摘芡实。当地贫困户通过在基地务工,实现就业脱贫。王锐摄

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元松村,村民正在修建果树。当地通过村企共建发展精品水果种植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周坤摄

在明光市的扶贫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指导贫困户缝纫技术,培养一技之长。周坤摄。

定远县藕塘镇现代化种羊繁育基地。王倩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竹 · 报春 】 因想东坡守杭之日,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晡后鸣锣集之,复会望湖亭或竹阁,极欢而罢。至一、二鼓,夜市犹未散,列烛以归。城
  • #金钟仁PeachesRemix版# EXO KAI《Peaches》Remix单曲将于今日发售。KAI"iScreaM Vol.14:Peaches Remi
  • 【副市长蒙启鹏率队调研指导城中区招商引资和商务工作】3月17日下午,副市长蒙启鹏率队调研城中区服务业企业,指导招商引资和商务工作。 在广西建工华盈实业公司,董事
  • 万户千家今夜好 张灯结彩闹元宵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 我们迎来元宵节 这是新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 元宵节,赏皓月 一轮圆月悄悄爬上天际 热闹的人群涌上
  • 【温柔励志小众又高级的文案】 1.请你要发光,而不是被照亮。 2.偷偷浪漫吧,避开世俗的眼光。 3.最有意义的事是把说过的话变成现实。 4.少年的肩应担
  • 这本《萝卜菜籽结牡丹》看得我累死了才64% 实在不想再读下去。能看出是胡兰成的所谓大弟子,但没有胡的才气,只是空洞洞的那些月亮啊 我是武陵人啊 花一朵一朵开呀
  • 平平无奇大师兄第六话更新啦~ 惊!天秀都没《平平无奇大师兄》这部漫画秀!快来围观! 身为仙侠界颜值天花板,让众生倾倒,万千神兽接机,身披万丈主角光环,拥有颜值牛
  • #低调炫技[超话]#诗二十三首 读知愚《行香子·南飞雁》口占 未到秋时先写秋,故乡一别不胜愁。 自知明月临窗照,化作相思和泪流。 次日酒醒口占 半醉半
  • #运动教室# ——图片源自丁香医生我保持着172斤,接近10年那十年,我一点不觉得自己胖,也不觉得自己身体不好,更没觉得不快乐上天下海,到处晃荡,没有丝毫的影响
  • 来自得克萨斯州大学的营养学博士Roger Adams作为本期课程的主讲,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体运动机能学学士学位 (UBC-Bachelors of Ki
  • 三、俄与"乌、欧美"全面对抗,这对华夏民族全面复兴,是好事。抗日卫国战争时期的教材和试卷,不断宣扬华夷之辨、华夏汉民族主权和精神,与抗战时期出版无数颂扬民族英雄
  • 据吴西西个人官微披露,截至 2020 年 12 月 16 日,天峰公司提出的代偿方案累计有 3650 名出借人签约,涉及金额 6.11 亿元。期内,天山发展流
  • 重磅!全球黑客组织对俄罗斯发起“网络战争”
  • (凶狠)↓( ゚ 3゚)虽然可能上下文无关但是想看那种,两人都受伤了但伤更重的社长反而先关心mayu,mayu第一反应也先是关心对方,发现社长也是这么做的之后有
  • 重庆小面(原国购店)本来是最爱的一家凉面,感觉味道变淡了诶#与书连理# [求关注]关注@大连理工大学 ,【转发➕评论】本条微博,小编将于1月14日抽三位朋友
  • 美舰过航台湾海峡,东部战区回应
  • 决定加个主语对我来说是必要的,因为BIE的文章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真实的“人”他们的身份使“文化”不再架空,这与艺术和艺术家的关系很不一样。另外:一直以来不是没
  • ”陈伟霆提前和那边的工作人员商量好,安排最恐怖的让李易峰来做,本来身份都已经分好了,陈伟霆也骗他这是最简单的,但是李易峰看了一眼陈伟 ​看小片段好开心好有趣 看
  • #我们的婚姻全员白切黑切白# 《我们的婚姻》里的男性角色真的无语到了!婆婆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生活都无法自理……就在身为教师的季佩珍刚刚退休,似乎能松一口气多拥有
  • 当你真的遇到,其他人就此变成匆匆浮云。但是偶尔,你也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