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佛》观察|恭敬能生高贵福 —— 2021年的新春祝福

编者按语:

2015年春节,南华寺悦空法师给华严书局同仁发来六句新春祝福,内容是:恭敬能生高贵福,布施必有财富福,良言善语吉人福,和气笑容时时福,诚心助人天赐福。众善奉行五福临门!

今借这个祝福,分六个方面做延伸讨论,并以讨论发言,是为华严同仁2021年的祝福。

恭敬能生高贵福

——2021年的祝福 (一)

高贵福:从世间法论,就是官大、财富多,有大势力;从出世间法论,就是成圣成贤乃至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是最高之高贵福,是究竟之高贵福。

世间高贵福属于有漏福,有享用尽的时候。出世间高贵福属于无漏福,享用不尽。所以我们要修无漏福。修了有漏福要回向无漏——回向众生,回向极乐世界。在这方面,印祖在《文钞》中有诸多开示,最后再同大家一起讨论。

注释:有漏与无漏,“有漏”为“无漏”的对称。漏是流失、漏泄的意思,为烦恼之异名。众生由于烦恼所产生的过失、苦果,使人在迷妄的世界中生死轮回,难以脱离生死苦海,故称为有漏;若达到断灭烦恼的境界,则称为无漏。

烦恼能令人落入于三恶道,而离烦恼垢染之清净法为无漏,如涅槃、菩提,与一切能断除三界烦恼之法,均属无漏。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高贵福呢?——恭敬!恭敬就能生高贵福。

恭敬:汉语解释为对人谦恭有礼貌,一般解释为对长辈、师长、宾客谦恭有礼貌。

恭敬能生高贵福。这里就是从世俗角度讲的。古语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谦卑低下恭敬他人不够深切,就不能得到其真传。求道的人不能至诚恭敬,就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印祖说:不是说一定非要深下于人,人家才能尽心教导。而是因为自己不能生起恭敬心,纵人家肯教,自己心中有傲慢象相障,也不得其益。譬如高山顶上不存滴水,故不能受滋润也。人谦虚恭敬的美德就像一块海绵,能够吸收四面八方的能量、营养,结缘十方善缘。而傲慢心就如同高山之顶,滴水不存。所以,人生在世,不论你生在哪里,是什么身份,做什么工作,是穷是富,都一定要学会恭敬。恭敬能生高贵福。

恭敬与低调是一对表兄弟。一般真正低调的人,都会有恭敬心。而真正懂得了恭敬的人,他一定是一个低调的人。(这里指的是真正懂得了低调与恭敬的人,而不是假装的)。

为什么?因为恭敬从理上讲——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三人之行必有我师。宇宙之大浩瀚无穷。一个人他穷其一生的积累又能知道多少呢?所以这个宇宙的真相,只有诸佛菩萨能够悉知悉见。而我们所修净土念佛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十地菩萨,法身大士,都不知道。所以,不论是亲兄弟也好,还是表兄弟也好,只要从理上去认识恭敬与低调,他才是一个真正学会了恭敬与低调的人。他日后发展均不可思议。用印祖的话说,就是“谦卑自牧【自我修养】,勿以聪明骄人,愈学问广博,愈觉不足,则后来成就,难可测量。”

▲ 印光祖师德相

从佛家角度讲,除对上述所提及外,对所有众生都恭敬。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诸佛包括了所有众生。因为所有众生最后都是要成佛的。我们天天诵十大愿王——礼敬诸佛——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理解的?

在《妙法莲华经》里,有位常不轻菩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佛叫威音王如来,其寿命和正法住世时间都非常久远。在像法时期,很多比丘变得十分傲慢。这时有一位菩萨比丘,谦虚恭敬,每逢见到出家、在家修行人,不管其行为如何,都恭敬礼拜,并向他们说:“我非常尊敬你们,不敢有所轻视,为什么呢?因为你们都行菩萨道,将来都要成佛。”这位菩萨比丘不但读诵经典,而且身体力行礼拜恭敬,甚至远远地看到四众,都要走过去施礼赞叹。四众中有的心地不洁净,对此不屑一顾,而且还说三道四,甚至出口侮辱。这位比丘也不生在意,仍然一如既往,长年累月地如此修行。有时嗔怒的众人还用木棒打他,用瓦石投他,他在躲避时仍然高声说:“我不敢轻视你们,你们将来都要成佛。”这比丘就是常不轻菩萨。最后他得以成佛。他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

▲《妙法莲华经》之“常不轻菩萨品”

印祖有一篇论文:《持经利益随心论》,他在论文中告知世人:“佛道原本就是唯一的真如,利益却随着众生之心而有胜劣的差异。”也就是说:佛所讲的所有的道理,都是究竟圆满的真理。而众生从中所获得的利益,却是随着每个人至诚恭敬心的高低不同,而有胜劣的差异。【真如,佛教术语。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真实与如常合起来,就叫做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无我,无我一切皆真如。真如是法界之本来面目,恒常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楞严经》所谓的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乃是随众生的至诚恭敬心的胜劣而有大小、深浅的不同。(《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持经利益随心论)同时,他在与弟子的近千札书信中,也反复说明这个道理,亦屡屡告诫提醒:“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并反复叮咛:“凡遇知交,当谆谆以此意告之,乃莫大之法施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印祖为什么谆谆以此意告之我等。因为印祖深知自己业障深重,于是出家为僧。为的就是企望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所以他在修学过程中不断寻求古德修持懿范【懿yì美好道德风范】,由此他知道了诚与恭敬,实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印光祖师墨宝

由此可见,一个人如能学会并践行“恭敬”二字,成贤成圣都有余,何况一点世间的高贵福呢。

附录:

持经利益随心论

大觉世尊,所说一切大乘显密尊经,悉皆理本唯心,道符实相,历三世而不易,举十界以咸遵。归元复本,为诸佛之导师。拔苦与乐,作众生之慈父。若能竭诚尽敬,礼诵受持,则自他俱蒙胜益,幽显同沐恩光。犹如意珠,似无尽藏,取之不匮,用之无穷,随心现量,悉满所愿。楞严所谓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夫大涅槃者,究竟果德。若论如来本心,契经全力,实属乎此。但以众生志愿狭劣,与夫致诚未极,不能直契。故随彼行心,满彼所愿。倘宿根深厚之士,则顿明自性,彻证唯心,破烦惑而直趣菩提,圆福慧而速成觉道。获契经之全益,畅如来之本怀矣。譬如一雨普润,卉木同荣。大根则拂云以蔽日,小根则长寸而增分。道本唯一真如,益随心而胜劣。然善根苟种,佛果终成。纵不能即获巨益,亦必以因兹度脱。闻涂毒鼓【一】,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二】。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者,其斯之谓欤。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持经利益随心论)

【注释】

【一】闻涂毒鼓,远近皆丧:涂毒鼓是古代战争中一种涂有毒料的鼓(武器),使人闻其声即死之鼓。禅宗以此比喻师家令学人丧心或灭尽贪、瞋、痴之一言一句之机言。《景德传灯録》卷十六全豁禅师条:“吾教意犹如涂毒鼓,击一声,远近闻者皆丧。”《北本涅盘经》卷九、《佛光大辞典》。

【二】食少金刚,决定不消: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六:“佛子!譬如丈夫,食少金刚,终竟不消。”金刚比喻不坏的意思。譬如一句阿弥陀佛圣号的音声一入耳根,便在阿赖耶识中成为一颗种子,永不消失。

▲华严书局出品《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注释本》

点击以上图片即可了解书籍具体介绍及购请方式

推荐阅读

⊙ 险路导师:印光祖师自述《文钞》

⊙ 印光法师与《印光法师文钞》

▲华严书局出品部分书籍简介(点击图片查看)

转发流布 功德无量



来源:华严古籍文献

六祖法寶壇經參學體會

疑問品第三

(接上文)

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慾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譯文:
六祖說:“大眾!世界的人,自己的色身好比是一座城,眼耳鼻舌諸根好比城的門。在外就有五門,在內只有意門。心是一塊地,性是主宰王,性王就住在心地上。性若住心地上就是王在,心地離性就沒有王了。自性若在,身心具存,若離自性,身心具壞。佛向自性作,不要向身外求佛。自性迷,佛也是眾生,自性覺悟,眾生就是佛。心慈悲,自身就是觀世音菩薩;若能無相喜捨,自身就是大勢至菩薩;能淨化自心,自身就是釋迦文佛;有平等正直的心地,自身就是阿彌陀佛,有人法二執就是障礙修行的須彌山。有歪邪的心念,就是洶湧的海水。無明煩惱就是起波浪的水,心存毒害就是惡龍,心地虛偽、誑妄就如同鬼神,在塵勞中奔波不息等於魚鱉,貪嗔熾然就是自造地獄,愚癡不化的人與畜生沒兩樣。善知識!修十善,天堂就到;除掉人我二執,猶須彌山崩倒;去掉邪心,海水就枯竭;煩惱不生,波浪便消滅;忘掉毒害之心,魚龍便絕跡。這樣自心地上的覺性如來,就放出光明,外照六根門頭,於六塵中清淨無染,能破除六慾天的罪業,內照自心,可消貪嗔癡三毒,地獄罪業亦同時消滅。這樣內外光明透徹,就與西方淨土沒有不同了。若不這樣修行,怎麼能去西方極樂世界呢?”

論議: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此節經文闡述心性之理,佛向內心性中求,外無佛可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門頭,自有無為真人放光動地。八識田中(六識外增末那識、阿賴耶識)蘊藏自性真如,轉八識成四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對八識迷就是眾生,悟就是佛。但世人將四大幻化之身為我,保此有漏不淨之身,猶如守城池,若能悟幻化空身就是法身,則投入彌陀性海。假身之中有真我。這就要依四念處而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在六根中,以身為總,餘為別,外五門可任由五塵出入,“內有意門”,可吸取前五塵落謝影子(色、聲、香、味、觸)入於意地之中,迷時放縱六根取六塵境,如門戶開放,任憑出入。悟時根不染塵,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入諸法實相,門門皆方便。生淨土易耳!八種識心如土地,可生鮮花,亦可長毒草。真如本性為君王,性王居八識心地之上,成一切識心之主,統一切身心,故稱“王居心地上”。悟後了知識即性,性即識。迷真性,法身真性雖存,難免隨業力流轉而去,前者謂涅槃,後者轉六道。“性去身心壞”。然真如本性,無生無滅,欲求佛道則應捨識用根,向自性中求,心淨土亦淨,萬不可向心外求佛求法。“自性迷即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可知佛與眾生無二無別,差別在覺迷不同,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迷惑顛倒的佛,一旦破迷開悟就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就是佛。十法界唯一真如自性,因迷覺而有眾生、佛之別,其差別太懸殊了!若迷昧自心本性,依見思惑,作有漏業,就是六凡苦惱眾生。若迷心輕,破了我執我見,尚存法執,還有塵沙惑,作無漏業,而成二乘人,自利而不利他,佛稱自了漢。而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次的法身大士,迷心很微薄,他們依無明惑,造作無漏業,而成大道心的聖者稱菩薩,他們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證。什麼是法身?法身,亦稱法性身、自性身,它無生滅,無變化,徧一切處。要言之:所證的真如本體與能照的真覺(無師智、自然智)究竟圓滿稱法身。若以法、報、化三身而論,則無生滅的自性身與自受用的報身二者合現,就是法身。古德云: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含萬象。法身為“理智”圓融的顯現,有為法稱“智”,無為法稱“理”,即永遠離開、斷絕了煩惱障、所知障、具無邊的、不可說,不可說功德者就是法身。什麼是功德?六祖曰: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事相的修福上。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礙,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之相是功,心體離念是德;所作所為不離自性是功,應用見相離相不為相染是德;念念無間,保持心清淨,無分別、執著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識真理明自性,能覺悟宇宙人生真相,並在一切境緣上,任運自如,與性體相應,稱性起修,全修在性,就是功夫。六根與六塵起作用時,心清淨無染就是德行。此非一般人所能為。佛具三身,法身稱毗盧遮那、報身稱盧舍那、應化身稱釋迦牟尼亦稱釋迦文佛。自性迷就是眾生,自性覺就是佛。佛覺悟自心本性,徹法底源,究盡諸法實相,即是諸法如來。“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聖凡不離當下一念心,一切眾生之性與佛同體,故無緣大慈與眾生樂,同體大悲拔眾生苦,即是等如觀世音菩薩。以法喜為悅,施眾生以法樂,都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捨離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即等如大勢至菩薩善導群迷,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攝念佛人,同生極樂。若一念能仁寂默,復本淨心,即等如釋迦世尊之妙德。若一念清淨心、平等心,則同彌陀接引眾生成佛心。直心正念真如,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你就是阿彌陀佛。由此可知成佛是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更不可以佛像當佛,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此是明自性隨染緣,故有三惡道生。所謂苦樂由心造,炎涼自我修。若迷自性,心生人我眾生壽者相,心生人我執,法我執,則如須彌山似的障諸物,妙法不得入心,淪於六道,無有出期。若迷正見而起邪心,撥無因果,執斷執常,是溺苦海,能沒法身。一念煩惱心生,如波浪之相續,前際後際,不相逾越,難斷難滅。一念三毒之禍害,如惡龍之殘酷,必入惡道,無有出期。一念虛偽妄心,猶如鬼神出沒無常。一念塵勞,如魚鱉悠悠穿梭不歇,常擾心海。塵勞者,煩惱的異名。貪嗔癡慢疑邪,蓋覆真性,惱亂身心,不得清淨。一念貪嗔起,鬼道、地獄門即開,生吞活剝業識身。一念愚癡迷惑,不明事理,不信天地及六道輪迴,必受畜生之報。此節闡明善惡之報,全由心造。“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此明若能以真照妄,自能返妄歸真。若能行身三、口四、意三,十善業,天堂樂果便至。如給孤獨長者發心,為佛以金鋪地、量地建精舍,在忉利天中,其宮立現(慾界二重天),摩耶夫人亦在此享天福,可見果報昭然。若除人我眾生壽者四相,則雖然障重如須彌,亦傾倒無遺。若去掉邪心,則身、口、意三業及分段、變易生死,猶如海水枯竭。見思、塵沙、無明煩惱若無,波浪寂滅,就不會往阿賴耶識裏搬業因了,第七末那識,是我法二執的根本。若煩惱障(三毒)、業障(五逆十惡)、報障(三惡道)三障毒害消除,如惡魚毒龍諸妄亦絕跡,即“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只要念念回光返照自心,不隨妄境流轉,四聖法界皆從一念心生。此節經文,示十法界惟心。我們應依祖師教言修無漏的功德,不執著有為的福報。一心念佛,老實念佛,隨緣作善,成就就在今生。“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慾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此節經文示惟心淨土,自性彌陀之義。眾生心地上本具如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之性。此性大無不包,細無不入,放廣大光明,內外徧照,覺者六根門頭不為六塵所羈。若復清淨本源,則能打破六慾諸天塵勞愛染,不被愛慾所纏縛。若自性真如返光內照,貪嗔癡三毒當即消除,地獄等三途罪,一時消滅。作法會超拔,怎抵自證菩提?罪由心造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而不為罪纏。如是內心不惑,靈明朗徹,心為淨土,自性彌陀,當下即是。內外淨潔,安樂妙常,何異西方極樂?若不稱性起修,全修在性,念佛不精純,不成片,信願不堅定,如何能生極樂?我曾看過一首偈:“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迷者迷心為眾色,悟時剝境是真心,身界二塵無實相,分明達此號知音。”心外求佛,便落他境,絕無得時。惟心淨土,自性彌陀,所言不虛。

詞義:
⑴慈悲即是觀音:觀音世人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觀世音,此菩薩觀其音聲,見眾生危難痛苦而前往救拔。眾生若心常存慈悲之念,就等於觀世音菩薩。
⑵喜捨名為勢至:此菩薩以大智慧,至一切處,平等施法度化眾生。若自心常存喜捨之念,就等於是大勢至菩薩所為。
⑶能淨即釋迦:釋迦譯能仁,以仁愛之心憫念眾生。牟尼譯寂默,即佛在因地修行時,以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回光返照,斷除煩惱,智慧圓滿。此即自利利他的智德與悲德,而成就佛道,無煩惱,心則淨,淨心即佛。
⑷平直即彌陀:“直心是道場”,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成就極樂淨土,平等攝受接引眾生。心平直即自性彌陀的顯現,則等於自身就是彌陀。此從性體而論。
⑸人我是須彌:世人造惡,皆因“我執”、“法執”作祟,惡業若有形體則勝過妙高山。所以有人我執,就等於有須彌山高的障道緣,不得成就。
⑹邪心似海水:歪邪的惡心猶如海水洶湧,欲罷不能,不得安寧。
⑺煩惱是波浪:此即觀心無常,煩惱猶如脫韁之馬、巨風之浪,無有停歇。
⑻毒害是惡龍:一個人存有毒害他人之心,此心就是猛獸毒龍,最終受害的是自己。
⑼虛妄是鬼神:人心若虛偽,則如鬼神虛妄之障,見不得陽光,只能在暗處作祟。
⑽塵勞是魚鱉:此物終日在水中穿梭不停,人為五慾在塵勞中奔波不息不止,好比此物相似。
⑾貪嗔是地獄:貪心生餓鬼道,嗔心是地獄的因,貪嗔盤踞於心,使人惶惶不安,猶如造了地獄的罪業。
⑿愚癡是畜生:不信因果,不信六道,愚癡不化,沒有智慧,在六塵中混生死,猶如畜生相似,整日吃喝玩樂混日子與畜生何異?
⒀六慾諸天:天有二十八重,慾界六重,色界十八重,無色界四重。慾界六重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

《六祖法寶壇經參學體會》——犟牛老居士撰(疑問品第三)04 https://t.cn/R2WJCrW

经典的“经”的深刻含义

一经者,释有多种,不出常法贯摄四义。

“经”,印度文称为“修多罗”,我们中国人把它译为“经”。修多罗的意思很多,有它的本义、有它的引申义。中国人对於古圣先贤的教诲,尊称为“经”。经的意思,它是真理,超时间、超空间,永远不变的,尊称之为经。佛法也具足这个条件,所以佛法到中国来译成“经”。佛经的意义,比我们世间人称经典的意义还要丰富,所以特别要加以注解。注解有很多,《华严经》里面有十个意思,可是一般都是以“常、法、贯、摄”这四个意思来解释,这是最普遍。

二常者,三世不易。一切诸佛皆如是说,故云常。

“三世”是讲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易”是改变。这个说法、这个意思永远不会改变,这叫“常”,“常”就是真理。释迦牟尼佛是这个说法,阿弥陀佛也是这个说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这个说法,这是真实的真理。说法,诸位要晓得,说的言词可能不一样,多寡不一样,意思一定是一样。为什么?都是他亲证的境界,佛法的术语叫现量境界。他是现量境界,不是推想,不是听人说,是自己亲证,所以说出来都是一样,这叫常。常就是永远不会改变,这是讲超越时间。

三法者,十界同轨。四圣六凡由之解脱,故云法。

“法”的意思,超越了空间,十法界这一切有情众生都要依这个轨道。“法”就是轨道的意思、规则的意思,像火车行驶一定要在轨道上,不能脱离轨道,这个轨道就是法。这个法的意思是狭义不是广义,指什么?指佛的经律论三藏经典。四圣六凡,他们得到自在解脱都要依这个方法,离开这个方法他是得不到,一定要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四圣”是指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是指六道凡夫: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我们看这一句,如果是细心的人恐怕就有问题出来,“菩萨要得解脱还可以说,佛还要吗?”佛到究竟果位,佛怎么还要有解脱?佛也要。为什么?佛有很多种,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还要依经律论三藏来修行。为什么?他所证的佛果不是究竟佛位。他那个佛是分证佛位,他证的是正等正觉,不是无上正等正觉。别教的佛,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十地破十品无明,等觉破十一品无明,佛不过是破十二品无明而已,无明有四十一品,他才破十二品。他要不依经律论三藏来修行,他不能证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那是圆教的佛。十界里面包括佛法界,佛法界不包括圆教佛,包括的是藏、通、别三教的佛。不依照这个法门不行,没办法证无上菩提,这是讲三藏经典。这里面还有很深的意思,专指这部经,常、法、贯、摄就是指这部《阿弥陀经》,这《阿弥陀经》的分量可就重了。

四贯者,贯穿所应知义。若无文字,无以贯穿义理,焕然可观故云贯。

“贯”,言语、文字,我们今天所讲章法、结构、组织有条不紊,这就是“贯”的意思。言语、文字里面含的有道理,这个道理我们今天所谓是一种精严或者细密的思想,这是用世间意思来说。其实佛法里面它是离心意识,它不属于思想,但是它这个道理确实是有层次、有脉络,一点都不紊乱,理事都是如此。

整个宇宙虽然是森罗万象,无量无边,它不乱。世间人看到这个情形他就觉得奇怪,一定有个人在那里安排,如果没有人安排,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秩序?什么人安排?于是妄想一定有个神在安排,其实他不知道本来就是有秩序。佛在经典里告诉我们宇宙形成发展的顺序,它不乱,是从真如本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它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发展过来,不乱!佛法没到中国来,我们中国古人也彷佛通达这个道理,中国文化的根本是《易经》,可以说是《六经》都是《易经》的注解。《易经》讲宇宙的起源,它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也是很有秩序、也是有条不紊。我们中国人没说是神造的、没有说是有一个人安排,这种观察与佛法的观察法非常接近。

但是没有言说、文字,对宇宙间这些真理就无法表现出来,无法传达令他人也能如是观察,所以言说跟文字就很重要。佛陀在世以音声为教体,教就是讲教学,拿什么来教学?用言语。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将佛所说一切法集结,把它记录下来写成经典,我们今天学佛法就是以经典为教科书。尤其是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一定要记住佛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就是经典,要以经典为依据,对经典要深信不疑,要认真的研究、修学。我们要想了解宇宙人生的真实义,这个真正真理,必定要读经、要研究。“焕然可观”,焕然是非常明显的意思。像火光,烧的光有很大的光明,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得见。

五摄者,摄持一切众生。若无语言,不能开晓众生出生死海故云摄。

“摄”就是“摄持一切众生”。“摄”简单的说,好像它有一股力量,我们所谓是吸引力。你不接触不觉得,一接触之后就常常想亲近它,欲罢不能,有这个味道,这叫摄。经典确实如此,你要是展开经卷,真的欲罢不能,看一遍欢喜,看二遍更欢喜,十遍、二十遍、千遍、万遍,永远看不厌,这是摄。你们看报纸,看一遍之后还会看第二遍吗?为什么?那个文章没有摄这个字。摄是欲罢不能,为什么佛经有这么大力量?那就是它里面有无量义。一遍发现一点,再看又发现一点,天天有新发现,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经有没有讲法?给诸位说,经没有讲法,因为有个讲法那就是死的。我们在此地讲这部经,一遍是一个意思,第二遍又是一个新意思,第三遍又是新意思,遍遍不一样。如果把这遍讲下来都用白话文写出,死的。这个死的东西,摄没有了,常、法也没有了,顶多有个贯字,四个意思里面只有一个,其余三个都没有。所以,经遍遍有新意思。

佛经有没有讲法?没有讲法,佛经没意思,般若无知;我们谈谈,讨论讨论,无量义,无所不知。因此学佛不能死在字里行间,不能死在言语之下,万万不能执著,一定要记著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教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心缘相就是心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听得清清楚楚,神听,这样听法会开悟;听不懂,我想一下应该会懂,愈想愈糟糕,想就落在第六意识,落在妄想里面。妄想怎么会开悟?妄想障碍你的悟门,不会开悟。悟是一接触就豁然明了,这叫悟。通过思考就落到心意识去了,那个开悟是世智辩聪,不是真正的开悟,真正的开悟不用心意识。诸位要是离心意识读经,那其味无穷,真是快乐无比。所以,它有一个力量能摄持一切众生。

“若无语言,不能开晓众生出生死海故云摄。”佛摄受众生就是用言教对我们娑婆世界说,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所以音声为佛事。我们读,不见得能看清楚,一听就容易觉悟、容易体会。在印度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在中国孔子的教学,都是以音声为教体。

六千叶良规,百灵常轨,诠真利物,目为经也。

这几句是总结。“千叶”是讲卢舍那佛,这是《梵网经》上说,卢舍那佛坐的是千叶莲花。“良规”是最良好的规范,这是经典。“百灵”是指诸佛菩萨,乃至于一切天龙八部,他们要想出离三界、要想破迷开悟,都要依靠这个经典。言说、文字是方便法,方便里面有真实的东西,“诠真”。世间法常讲“文以载道”,道是真的,道在哪里?道在文里面。但是要晓得,文并不是道,道确实在文中,文又不是道,道确实在言语当中,言语却不是道,你要体会到这个意思。

好比指路碑一样,指路碑放在那里,指著那条路叫什么路,这个碑并不是就是那条路,它指你那个方向,你寻著这个方向一定可以到达那条路。《楞严经》上说指月,手指不是月亮,寻著手指去看一定可以看到月亮。禅宗有所谓《指月录》,言说、文字就是指,你要的是什么?要的是月,不是要指。离开这个指,你得不到月,必须依靠这个指去悟那个月,这是佛法。所以你学佛要学到真实法,必须要言说、必须要文字。六祖大师不识字,他真正得到月亮。不认识字当然就不会讲经,可是你拿经念给他听,他就会给你讲,讲的就能叫你开悟,这高明,这叫真正的讲经。

不会讲经的人,把这个经在这里讲,讲得天花乱坠,叫你听的人愈听愈迷惑、愈听愈颠倒,他是不善说。善说的人,轻描淡写就叫你大彻大悟,会讲的。怎样才会?必须你自己证到真,你就会;你自己没见到真,在文字里面摸索,怎么能把真东西给别人,指示给别人?这是做不到的事情。以真实的东西在里面,能够令他悟入,这叫“利物”。“物”字用得好,它不叫利人,如果讲人或者人天,十法界只包括两道,其余的包括不到,说个物,十法界有情众生全部都包括了,这才能称之为经。

经必须要具备“常法贯摄”四个条件。世间学术、文章、言说达到最高的标准,只能有这四个标准里的一个,那就是贯,其他的没有。世间再好的书会读厌,读到最后不想看了,为什么?那个意思有尽的时候,不像佛经,佛经意思没有止尽,愈读愈欢喜。我们程度浅的人,读孔子的书读一、两遍就打瞌睡,枯橾无味,读佛经更不必说,为什么原因?那个味道体会不到,没尝到。甜甜的糖给你吃,一尝就尝到,这个很不错。小学生念小学的课本很有味道,中学生不要念,没有味道。佛经是一切书籍当中最高的标准,古来这些祖师大德怕我们不够这个水准,尝不到法味,所以加以注解,这就是帮助。注解恐怕还太深,你还是尝不到这个味道,所以注解里再加注解。有疏,又有钞,又有演义,一层一层的来解释,无非是诱导诸位亲自尝到法味,那你才能真正得到法喜充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时候它们感到疲惫,不愿去看这颗已经将它们遗忘的星球,每当这样的夜晚,天上便会出现一轮明月。偶尔,它们还是会好奇这里是否有人依然记得,于是便把月亮完全打开,让又
  • 假如我漂亮到稀缺,你大概舍不得我在你生命中消失,可惜我是张三李四,是芸芸众中的普通人。 我们对缺失的总是很敏感,对拥有的很迟钝,所以我们总是得不偿失,要是那晚的
  • #电视剧有翡[超话]##有翡播放量破50亿# 允翡系列就此告一段落了[牛牛哒]周翡谢允,很高兴认识你们,山高路远,江湖再见允翡夫妇的画面太多太美好了,根本画不完
  • 每次的荣誉都离不开"家长"星慕的带领[太阳]悦美励内衣、AJK卫生巾、朵慕尔服饰均为慕航的主营产品,我们是一支强大的微商团队,诚意期待魄力代
  • 他尴尬的向他笑笑说,我和我女朋友打算过几年结婚了;她35岁时说,我来和你一起照顾小宝吧,他把脸埋在手里说,我累了,你也累了; 她60岁时,站在他的墓前说,现在你
  • 最开始准备10+5分钟的答辩,最后压缩成3+2,只想着怎么缩ppt了,一度做到自己生闷气..... 今天答辩,昨天辛苦静仪姐给我跑了一天的程序,最后九点多才出的
  • 【《竹窗随笔》155、天下最无用的花树】 山中有一种花树,在同一根枝上,所生出的花却有大小之分,大朵的花就像梅花、李花一样,环绕在外围;小朵的花就像橘花、桂花
  • 我想和涨价圆一起睡在上面!我给懵了,没反应过来,还以为是哪个小伙伴的恶作剧,接着电话那边问我在哪,我说在西安,那边就说:记住,千万别回来!
  • 你刚从平原进入大山,看到的一座山,你爬到山顶,发现还有更高的山,再爬到山顶,还会有更高的山,一般大的山区,都是这样的地形。#慕田峪长城[超话]#7点半市区出发,
  •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
  • :这家主要客户对象是本地地推的客户,不算最优选择建议可以多面诊看看郑州近期常问割双眼皮的医生都有收集反馈的---美那多、米兰程书信暴志国、安美星和靳君、王福生、
  • 不说乌克兰牺牲了多少人,俄罗斯也牺牲了很多士兵,都是底层百姓的儿女啊,在他嘴里都无所谓,只要他一家人没事都不算个事,比恐怖分子还没人性…混在下课拥挤去食堂的人群
  • 而且,我的微博也都是她粉丝人的截图,时间最早能追溯到几年前哦你们应该感谢我才对,不然你姐姐只剩下人的粉丝,不人的都跑光了[老师好][老师好][老师好]”她不解,
  • 为实现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青州根据调研结果,将乡村旅游分为4个梯队,做好乡村旅游的“扩展”和“深化”文章。梯队式差异化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根据
  • #吴磊电视剧爱情而已# wl #吴磊电影不虚此行#“能被他们这样喜欢、能被他们这样放在心里,我都不知道我何德何能。昨天出院啦,前天半夜上厕所回来,看到累坏的老父
  • 【9/14(星期三)发售 ☆TV LIFE 19号】夏季电视剧最终回特辑封面:#SnowMan#中页登场人物:#神宮寺勇太##髙橋海人##大西流星##AB6IX
  • 在这之前,很多时候会不经意想起故去的亲人,尤其是明月朗朗的时候,会想他们的安息之地也沐浴在那一片清朗月色里,内心似乎有一点欣慰,因为一直感觉那是一种孤独。来自履
  • (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张玥)国际患者赴台治疗 | 台湾BNCT接收国际患者台湾BNCT台湾的BNCT,首例的头颈癌治疗成效振奋团队,但囿于仅是临床试验,无
  • 9、尊重德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1、努力使人感到他的尊严;2、给弱者的尊重更可贵;3、真正的高手好像平平常常;10、帮助德关键时刻,谁不希望有人拉一把:1、无
  • 你说天塌下来你会陪我 可你又如何同感我寂寞图1 绘师:歌明观图2 绘师:將澤图3 绘师:维伊是可以吃的吗图4 绘师:十一个小罐子图5 绘师:長陽_RIN图6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