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參學體會

疑問品第三

(接上文)

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慾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譯文:
六祖說:“大眾!世界的人,自己的色身好比是一座城,眼耳鼻舌諸根好比城的門。在外就有五門,在內只有意門。心是一塊地,性是主宰王,性王就住在心地上。性若住心地上就是王在,心地離性就沒有王了。自性若在,身心具存,若離自性,身心具壞。佛向自性作,不要向身外求佛。自性迷,佛也是眾生,自性覺悟,眾生就是佛。心慈悲,自身就是觀世音菩薩;若能無相喜捨,自身就是大勢至菩薩;能淨化自心,自身就是釋迦文佛;有平等正直的心地,自身就是阿彌陀佛,有人法二執就是障礙修行的須彌山。有歪邪的心念,就是洶湧的海水。無明煩惱就是起波浪的水,心存毒害就是惡龍,心地虛偽、誑妄就如同鬼神,在塵勞中奔波不息等於魚鱉,貪嗔熾然就是自造地獄,愚癡不化的人與畜生沒兩樣。善知識!修十善,天堂就到;除掉人我二執,猶須彌山崩倒;去掉邪心,海水就枯竭;煩惱不生,波浪便消滅;忘掉毒害之心,魚龍便絕跡。這樣自心地上的覺性如來,就放出光明,外照六根門頭,於六塵中清淨無染,能破除六慾天的罪業,內照自心,可消貪嗔癡三毒,地獄罪業亦同時消滅。這樣內外光明透徹,就與西方淨土沒有不同了。若不這樣修行,怎麼能去西方極樂世界呢?”

論議: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此節經文闡述心性之理,佛向內心性中求,外無佛可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門頭,自有無為真人放光動地。八識田中(六識外增末那識、阿賴耶識)蘊藏自性真如,轉八識成四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對八識迷就是眾生,悟就是佛。但世人將四大幻化之身為我,保此有漏不淨之身,猶如守城池,若能悟幻化空身就是法身,則投入彌陀性海。假身之中有真我。這就要依四念處而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在六根中,以身為總,餘為別,外五門可任由五塵出入,“內有意門”,可吸取前五塵落謝影子(色、聲、香、味、觸)入於意地之中,迷時放縱六根取六塵境,如門戶開放,任憑出入。悟時根不染塵,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入諸法實相,門門皆方便。生淨土易耳!八種識心如土地,可生鮮花,亦可長毒草。真如本性為君王,性王居八識心地之上,成一切識心之主,統一切身心,故稱“王居心地上”。悟後了知識即性,性即識。迷真性,法身真性雖存,難免隨業力流轉而去,前者謂涅槃,後者轉六道。“性去身心壞”。然真如本性,無生無滅,欲求佛道則應捨識用根,向自性中求,心淨土亦淨,萬不可向心外求佛求法。“自性迷即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可知佛與眾生無二無別,差別在覺迷不同,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迷惑顛倒的佛,一旦破迷開悟就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就是佛。十法界唯一真如自性,因迷覺而有眾生、佛之別,其差別太懸殊了!若迷昧自心本性,依見思惑,作有漏業,就是六凡苦惱眾生。若迷心輕,破了我執我見,尚存法執,還有塵沙惑,作無漏業,而成二乘人,自利而不利他,佛稱自了漢。而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次的法身大士,迷心很微薄,他們依無明惑,造作無漏業,而成大道心的聖者稱菩薩,他們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證。什麼是法身?法身,亦稱法性身、自性身,它無生滅,無變化,徧一切處。要言之:所證的真如本體與能照的真覺(無師智、自然智)究竟圓滿稱法身。若以法、報、化三身而論,則無生滅的自性身與自受用的報身二者合現,就是法身。古德云: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含萬象。法身為“理智”圓融的顯現,有為法稱“智”,無為法稱“理”,即永遠離開、斷絕了煩惱障、所知障、具無邊的、不可說,不可說功德者就是法身。什麼是功德?六祖曰: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事相的修福上。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礙,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之相是功,心體離念是德;所作所為不離自性是功,應用見相離相不為相染是德;念念無間,保持心清淨,無分別、執著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識真理明自性,能覺悟宇宙人生真相,並在一切境緣上,任運自如,與性體相應,稱性起修,全修在性,就是功夫。六根與六塵起作用時,心清淨無染就是德行。此非一般人所能為。佛具三身,法身稱毗盧遮那、報身稱盧舍那、應化身稱釋迦牟尼亦稱釋迦文佛。自性迷就是眾生,自性覺就是佛。佛覺悟自心本性,徹法底源,究盡諸法實相,即是諸法如來。“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聖凡不離當下一念心,一切眾生之性與佛同體,故無緣大慈與眾生樂,同體大悲拔眾生苦,即是等如觀世音菩薩。以法喜為悅,施眾生以法樂,都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捨離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即等如大勢至菩薩善導群迷,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攝念佛人,同生極樂。若一念能仁寂默,復本淨心,即等如釋迦世尊之妙德。若一念清淨心、平等心,則同彌陀接引眾生成佛心。直心正念真如,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你就是阿彌陀佛。由此可知成佛是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更不可以佛像當佛,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此是明自性隨染緣,故有三惡道生。所謂苦樂由心造,炎涼自我修。若迷自性,心生人我眾生壽者相,心生人我執,法我執,則如須彌山似的障諸物,妙法不得入心,淪於六道,無有出期。若迷正見而起邪心,撥無因果,執斷執常,是溺苦海,能沒法身。一念煩惱心生,如波浪之相續,前際後際,不相逾越,難斷難滅。一念三毒之禍害,如惡龍之殘酷,必入惡道,無有出期。一念虛偽妄心,猶如鬼神出沒無常。一念塵勞,如魚鱉悠悠穿梭不歇,常擾心海。塵勞者,煩惱的異名。貪嗔癡慢疑邪,蓋覆真性,惱亂身心,不得清淨。一念貪嗔起,鬼道、地獄門即開,生吞活剝業識身。一念愚癡迷惑,不明事理,不信天地及六道輪迴,必受畜生之報。此節闡明善惡之報,全由心造。“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此明若能以真照妄,自能返妄歸真。若能行身三、口四、意三,十善業,天堂樂果便至。如給孤獨長者發心,為佛以金鋪地、量地建精舍,在忉利天中,其宮立現(慾界二重天),摩耶夫人亦在此享天福,可見果報昭然。若除人我眾生壽者四相,則雖然障重如須彌,亦傾倒無遺。若去掉邪心,則身、口、意三業及分段、變易生死,猶如海水枯竭。見思、塵沙、無明煩惱若無,波浪寂滅,就不會往阿賴耶識裏搬業因了,第七末那識,是我法二執的根本。若煩惱障(三毒)、業障(五逆十惡)、報障(三惡道)三障毒害消除,如惡魚毒龍諸妄亦絕跡,即“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只要念念回光返照自心,不隨妄境流轉,四聖法界皆從一念心生。此節經文,示十法界惟心。我們應依祖師教言修無漏的功德,不執著有為的福報。一心念佛,老實念佛,隨緣作善,成就就在今生。“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慾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此節經文示惟心淨土,自性彌陀之義。眾生心地上本具如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之性。此性大無不包,細無不入,放廣大光明,內外徧照,覺者六根門頭不為六塵所羈。若復清淨本源,則能打破六慾諸天塵勞愛染,不被愛慾所纏縛。若自性真如返光內照,貪嗔癡三毒當即消除,地獄等三途罪,一時消滅。作法會超拔,怎抵自證菩提?罪由心造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而不為罪纏。如是內心不惑,靈明朗徹,心為淨土,自性彌陀,當下即是。內外淨潔,安樂妙常,何異西方極樂?若不稱性起修,全修在性,念佛不精純,不成片,信願不堅定,如何能生極樂?我曾看過一首偈:“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迷者迷心為眾色,悟時剝境是真心,身界二塵無實相,分明達此號知音。”心外求佛,便落他境,絕無得時。惟心淨土,自性彌陀,所言不虛。

詞義:
⑴慈悲即是觀音:觀音世人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觀世音,此菩薩觀其音聲,見眾生危難痛苦而前往救拔。眾生若心常存慈悲之念,就等於觀世音菩薩。
⑵喜捨名為勢至:此菩薩以大智慧,至一切處,平等施法度化眾生。若自心常存喜捨之念,就等於是大勢至菩薩所為。
⑶能淨即釋迦:釋迦譯能仁,以仁愛之心憫念眾生。牟尼譯寂默,即佛在因地修行時,以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回光返照,斷除煩惱,智慧圓滿。此即自利利他的智德與悲德,而成就佛道,無煩惱,心則淨,淨心即佛。
⑷平直即彌陀:“直心是道場”,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成就極樂淨土,平等攝受接引眾生。心平直即自性彌陀的顯現,則等於自身就是彌陀。此從性體而論。
⑸人我是須彌:世人造惡,皆因“我執”、“法執”作祟,惡業若有形體則勝過妙高山。所以有人我執,就等於有須彌山高的障道緣,不得成就。
⑹邪心似海水:歪邪的惡心猶如海水洶湧,欲罷不能,不得安寧。
⑺煩惱是波浪:此即觀心無常,煩惱猶如脫韁之馬、巨風之浪,無有停歇。
⑻毒害是惡龍:一個人存有毒害他人之心,此心就是猛獸毒龍,最終受害的是自己。
⑼虛妄是鬼神:人心若虛偽,則如鬼神虛妄之障,見不得陽光,只能在暗處作祟。
⑽塵勞是魚鱉:此物終日在水中穿梭不停,人為五慾在塵勞中奔波不息不止,好比此物相似。
⑾貪嗔是地獄:貪心生餓鬼道,嗔心是地獄的因,貪嗔盤踞於心,使人惶惶不安,猶如造了地獄的罪業。
⑿愚癡是畜生:不信因果,不信六道,愚癡不化,沒有智慧,在六塵中混生死,猶如畜生相似,整日吃喝玩樂混日子與畜生何異?
⒀六慾諸天:天有二十八重,慾界六重,色界十八重,無色界四重。慾界六重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

《六祖法寶壇經參學體會》——犟牛老居士撰(疑問品第三)04 https://t.cn/R2WJCrW

恍惚间我已经20多岁了,真像做梦一样,我也觉得是时候做个总结与规划了。人皆有野心与欲望,然而这些东西只能憋在心里,在失意与落寞的时候才能拿出来做做白日梦,激励自己。今日且不说这些,我虽仍是少年,但要谈点实在的。

过去的这20多年,我真正遇到人生十字路口的机会有4次。它们分别在2014、2017、2018、2019。

尤其这三年,从高中升入大学,再到面对大学玲琅满目的专业,一次次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而我珍惜的次数却很少。这是一直让我心中一直过意不去的地方,我不能说后悔,因为我不想否定过去,也不认为过去那几年我的所作所谓是错误的。

人在年轻时总喜欢幻想,因为有未来可以期盼。我也是,但我痛恨这样的幻想。给人以希望,却又在未来让人亲眼看到这些幻想真的虚无缥缈。但是年少的热血沸腾,这就像人的欲望一样,无法遏制。

我很普通,就连幻想也和大多人一样。有人说,人的成长就是一步步的看清现实,认知差距。时至今日,我成长了,稍微看到了现实,也认知到了差距。但我依旧觉得未来可期。

为什么觉得未来仍可期?我认为这是我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所决定的。一个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都是可以塑造的,但像我这样的万千普通人,我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又是怎么塑造的?一个是自身因素,一个则是社会因素。一个人若没有自身的思考,便只能随波逐流,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其人生观与价值观则易被破坏。

未来可期,并不代表我不迷茫。时代有时代的桎梏,人生也有人生的桎梏。这20年真的太快太单一了,我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取与总结。只能说有怨无悔,毕竟面对选择,我并没有交出让人满意的答卷。我羡慕一些朋友,但我也知道,那是他们的人生,那里也有属于他们独享的忧愁。

我这回顾很随意吧?也确实没有什么可以谈的,过去真正属于我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不多。但是这规划则不相同,我不想把这当作新的开始,因为这会让我的人生产生割裂感。我也不喜欢新的开始之类的谎言,在中华数千年的历史中,无论怎么改朝换代,它都不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历史不具备割裂性质,历朝历代都是文明的延续,它和前朝都有着相同的本质。而我的人生也应当如此。

人生的规划很难制定与施行,一方面在于诸多变数,一方面则在于实施者观念的改变。我无法规划长远之事,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仔细思考未来5年内的可能面对的重要抉择,筛选下来则只有:「是否考取硕士学位」这一个重要的抉择。但对于这个选择,我并没有多余的选项,只有必考一个选项。我时常感慨:没有多余的选择往往是做好的选择。但一旦真的发生到了自己身上,却又有些万分无奈。

既然方向确定,那如何前行,却让我颇压力。反思过去种种,我对课业的重视度不高,查漏补缺着实需要不少精力,幸时间尚且充沛。此外,为增加结局的满意度,我应该减少娱乐活动。会计专业虽说并不有趣,但却是我的专业。平心而论我并不觉得枯燥无味。正所谓:「要想生受用,需下死工夫」,虽说没有优秀与卓越的品质,却应当有恒心与毅力。我讨厌鸡汤,努力应是人之常态,而鸡汤却让努力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虽说我可以在文中夸下海口,各种鸡汤承若信手拈来。但这不是我心中所愿,身为普通人,常常在上一秒化身奋斗逼,下一秒就克制不住的想娱乐放松自己。唯有陈述事实,简要的剖析自我,展示心中所想,才能让我看清自己未来与上限,才能更好地看清楚自我欺骗的惨淡与怨念。

此篇不是结尾,而是我人生的开场白。写给自己,也写给我平凡的老爸老妈[笑哈哈]

做到这三点,过逍遥的神仙生活!#道教知识#

一、“从简”以享受生活

人生在世的根本其实不是繁,而是要简。简就是要“简易”、“简约”,就是要抓住主要的本质的东西。简的原则就是要少思、安闲、轻松。

司马谈曾总结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这或可说是对道家从简精神最合适的概括。由此而来,从简便成为道教应物处事的重要指导思想。“至道不繁”,从简使自己和他人都能有一个轻松的心情,相互交往也就没有那么的机关和算计,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司马承祯说“简则益生”,也就是说从简而行才能健康心身。以简处事,一是要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二是要明白什么是无益于生的;三是要安闲无累。对于如何做到以简处事,孙思邈真人则提出了十二少的方法,即“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保持了这十二少,即守住了生命生存的根本。

简单生活即由心灵的虚闲开始,抛弃不必要的牵绊,让思想自由地飞翔,与“道”同游。日常生活也应是以简易为好,天天美味大餐于身体也不一定有益,反而可能生害,诚如司马真人所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

从简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崇俭抑奢”,这也是道教的传统美德,太上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所谓“俭”,即节约,这其中包括对物质追求的节制和个人贪欲的抑制。老子认为,沉溺于声色滋味等感官享受,受制于名缰利锁,不仅会大大地损害身体,更会妨碍体悟大道。因此,老子倡导“少私寡欲”,恬淡俭啬,节制物质欲望和个人私欲。节约而不奢侈,收敛贪欲,甘于恬淡,顺乎道义而有所节制,乃是俭之德。

“简”才能达到轻松,放松我们的心情。少一些烦恼,少一些忧郁,多一些开心,多一些快乐,像云一样逍遥。在上个世纪早期就有人曾经预言:“有史以来,人类将首次面对一个真正永恒的问题——如何利用工作以外的自由与闲暇,过快乐、智慧的美好生活。”我们有不少人为了得到奢华的生活可以忙碌几年、几十年,却舍不得花费几个小时享受生活。舍弃物质而重精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似乎很难让人做出选择,神仙逍遥的道教思想,可以让我们从中寻找解开困惑的钥匙。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的贪心也在快速膨胀,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贪污腐败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私欲膨胀促使他们绞尽脑汁争夺名利财富、贪图荣华富贵,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一旦失去则不可复得。懂得了这一道理,便不会为声色财富这些个人私欲所牵累,自然能够在实践中做到去奢去贪,崇俭节欲,从内心深处认同俭朴廉洁等道德要求,将其化为自身的品德。

由此通过确立珍爱生命这一价值取向,来调节人们的需求结构,从而淡化人们对于一己之私欲的过分贪求,淡化小我,不为物累,以求得心灵的安和,实现肉体健康和精神自由,如此,才能最好地享受生活,实现体悟大道的人生理想。

二、“从朴”以真爱生活

“朴”的本质是质朴而无华,像生命之初的婴儿一样。道教讲“抱朴”,就是去除后天之伪,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素之道。也就是要求学道者持守质朴无华的本真,这样才能与道合一,达到自身人格的完善,而走向这种复归之路的关键则是“少私寡欲”,《道德经》第十九章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元代道士李道纯阐释为“清心释累,绝虑忘情”,是修道的必经之路。卸下心灵沉重的包袱,才可以“穷理”;抛开俗事纷扰,才能“尽性”;摈弃了一己私欲,最终能“造道”。道教所倡导的“抱朴”,依托于人们对于生命的珍惜和热爱而得以实现。真爱生活是一种智慧,而古老的道教,正是这种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使世人更为合理、合“道”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素朴纯一,足以知天”,知天者,即能与天同寿。保持恬淡无欲、清静素朴的思想,不过分地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不为个人的私欲而绞尽脑汁,不为个人的得失算计而心神不安,始终保持一种“安时而处顺”、“知足而常乐”的高尚情操,养成一种“与人无忤、与物无争”的旷达胸怀,才是“返朴归真”的真谛所在。

《太平经》中有“下古人心邪蔽,不若太上古之三皇,人心质朴,心意专一,各乐称天心,而忠信不欺其上,故可无文也”之句,意在批评世人品行邪恶,颂扬古人的质朴。在我们经常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今天,尤其需要这种返朴归真的境界。

返归淳朴,即不要用人为的东西去毁灭天然,不要用造作去毁灭性命,不要因贪求名声而成为名声的牺牲品。

三、“从和”以快乐生活

“和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理念。“和”的意义,一是要通,二是要顺,三是要悦,四是要包容。通则和谐,和则相生。

所谓通就是通畅、通达,古人曾说:道之言通,通无所通,而无所不通。天地万物的自然运化生长,展现的是道通万物的自然和谐。道经中说,“道以通达为义”。所谓“道以通达为义”,就是既要自通还要通他。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知道,道路畅通则人行通达,水流畅通则润泽万物,货物畅通则人心稳定,人之血脉畅通则无病痛。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心通无碍,只有心通才减少烦恼与忧苦,也只有排除烦恼与忧苦才有顺心如意。在道教看来,通则无碍,通则和谐,通则安定,通则太平,通则繁荣。

所谓顺就是顺应大势,也就是要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若水一样顺势而行。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乃天地自然之常势,人应当顺应其变化。白天应当劳作,晚间应当休息,也是自然之常理。所谓悦就是保持与营造和悦的心态和处境,人之心身和悦,才能神清气爽,健康常在。家庭有和悦才能和睦,小孩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才有快乐,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所谓包容就是要宽容地对待他人,以有容乃大的胸怀,容纳不同的东西,像大海一样能容纳万川河水,并赋予其生机。和所包含的以上四个方面,引导着世人快乐地生活。具体当从以下三方面来促进。

第一当以人自身的和谐为基础。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要维护社会的和平与和谐,我们首先要保持自己个人内心的和谐与安宁。道教认为,人心的烦恼和不安定主要来自外物的缠绕和贪求欲望之心过度,从而产生烦恼与焦虑,产生妒忌心甚至仇恨心,因此有人生苦短之感叹,而之所以“苦短”,是因为我们为“烦恼”所缠绕。而“烦恼”实际上起于“妄心”。

《常清静经》说:“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心身,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只有我们内心清静恬淡,少私寡欲,无为不争,去除贪求妄想,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自信而不自傲,自强而不自恃,保持个人内心的安宁与平静,才能使生活既充实又平和,像水一样,无我而又能坚持自我,在心灵的深处树立起和谐和平的信念,从而健全人的心身,维护和谐,促进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各种生命自得其乐

第二当以人与社会的和谐为现实追求。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要求我们人人都心怀慈爱,对他人友善,要宽容他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我,而是要求我们要充分理解他人。《南华经》中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之间,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是完全能够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首先是要促进家庭的和谐。道教《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强调要“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兄敬弟顺”,以做到“室家合和”,“天垂福庆”。

其次,要以慈爱之心灵和诚信之行为对待他人。社会和谐的根本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建立在相互尊敬、相互帮助和诚信友爱的基础上。富有者应帮助贫穷者,而不是使贫穷者越来越贫穷;不同人群之间应增进交流,促进理解。通过交流,既能发现彼此之间的共同之处,从而坚信人类文化有一些核心的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同时,我们又能深入地了解彼此之间的相异处,做到不失自我而又尊重、包容他人,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互利互惠,慈爱和同。

第三当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最高追求。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只有确保天地自然的平安,人类才能获得长久的平安。因此,要追求社会的和谐,我们还必须树立起对自然的正确态度。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源自于“道”,“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有按照道所赋予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不要随意作践自然、毁坏自然。

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对万物利而不害,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和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道德经》中教导我们说,应“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就是要顺应世界万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自然本性,不以人为的强制方式去破坏这个过程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无为而无不为。#宿世道缘# https://t.cn/z8AH4Mn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场面话”是一种必要的应酬,它不是险恶,也不是欺骗,但你要是轻易就信了或者因为这种话和人翻脸,那可就是大傻瓜了。”至于后来他一路飙到人气的顶峰,这些老友也很少来
  • “场面话”是一种必要的应酬,它不是险恶,也不是欺骗,但你要是轻易就信了或者因为这种话和人翻脸,那可就是大傻瓜了。”至于后来他一路飙到人气的顶峰,这些老友也很少来
  • ”“放纵任性是强者的特权!希望他还是那个逢乱必出的含光君。
  •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迷惑行为# 太水了,绝了,操作属实闪瞎我的眼❗️❗️❗️一只脚都出界了,还14.7,裁判眼睛瞎了,用脚打分的⁉️选手压在中国选手上游,把人往死
  • 她独自在角落,看着喜堂中的二人拜过天地,又学着西式的风俗交换了戒指。 这已经是第五个了,过去他娶的五个女人她都不认识,而这次娶的却是从小欺负她的妹妹秦木棉!
  • No Other Way歌词 歌手:Shaed 专辑:Part Time Psycho 作词 : Ariel Rechtshaid/Chelsea Lee/M
  • 然而,人是复杂与善变的,一段时期的“哺啜之人”未必一生如此,“养生之人”也有可能需要先经过“滋味之人”的阶段。减肥这件事说起来简单,无非就是运动+控制饮食,但做
  • 但是写的话至少得等忙完出本的事儿以后啦,所以你只管点,真写了算我输(bushi提前预警一下:无差 卡哇1 车❌(真的不会写)闲了或者看到有灵感了就写,写了会艾特
  • 今年大运,金为偏官,也是异性缘分,相冲,冲动婚姻宫,今年可以有恋爱的事情发生。尤其是逢猪年、猴年,都是婚姻危机的年份,应该注意防范。
  • #原创内容##吐槽# 从什么时候开始未授权转载搬运二次剪辑收费收获的利益也能被分享出来做成功案例了[作揖]“很多人的创业第一桶金不都是不能放到明面上摊开来说的”
  • 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2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华润、台泥获评为全国绿色工厂,覃塘产业园获评为自治区绿色制造示范区,成为广西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重点培育
  • 平淡而不平凡,简约而不简单 有所期待才有所期盼,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在疫情的影响下并推迟一年后于23日晚也终于迎来了开幕式,也让全世界热爱体育奥运赛事的朋友们有幸
  • 据介绍,门迪在去年11月15日凌晨5点在柴郡普雷斯特伯里被交警拦截,柴郡警方表示:“一名来自普雷斯特伯里的26岁男子在网上提交了一份认罪书,承认自己驾驶时汽车没
  • #读书#| #我们读书吧# 【诗词赏析】 ——《破阵子》·五代·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
  • #阿信新歌青空未来##TFBOYS[超话]# #TFBOYS三人同行# 迟来的「728献礼」 一天又一天,累积成一年又一年,许许多多年,成就了现在的我们。
  • 多心疼一下L先森,俩个月我总共花了[男孩儿][女孩儿]相信小男森可以逆袭成功的相信自己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宝宝妈会加油的!#四季优美随便果总经销商# V 4202
  • 竹之十德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曰正直; 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曰奋进; 竹外直中通,襟怀若谷,曰虚怀; 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质朴;竹一生一花,死亦无悔,曰奉
  • 临床上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和经验都来之不易,时间见证了我们HIFU技术的进步和效果,我们就这样把一个多次手术复发的腹内型韧带样瘤治愈了,也让我们多了一位优秀的医务同
  • ​ ​​​ 越长大就越发觉,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明白你的故事里有过多少快乐或伤悲,这世上根本不存在感同身受,所以别傻傻的摊开伤口向别人诉苦,这世上多的是撒盐的
  • 【庄子:左右为难,为何还要安之若命】《庄子·人间世》讲过一个“叶公子高将使于齐”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涉及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活动。转换到今天,可以视作有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