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私信求助:关注一下医学专硕研究生这个群体吧,每个月一千的补贴,干着临床一线的工作,去年疫情爆发期间,连防护服都没有,今年过年直接不放假,给我们填一个免费意外保险,现在学校要封校,医院这边不放人,30号澡堂和食堂全部关门,工具人当到这个份上,连人都不算了,谁tm25,26岁拿个一千的工资,过着这种生活,拿情怀来说事,起码要保障我们是人的权利吧……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儿童润肤剂怎么选才安全】

现在正值空气干燥的严冬,加上冷空气的刺激,人体皮肤更加脆弱,大人和孩子的皮肤保湿护理都必不可少。但近日,一个内容为“疑因使用添加大剂量强效激素的婴儿霜,致使5月龄宝宝出现脸肿大、多汗毛等症状”的视频冲上热搜,引发关注和热议。
我们在门诊中,遇到了专为此事前来咨询的家长,他们担心自己孩子所用的润肤产品也存在类似问题或孩子也存在类似症状。那么,儿童究竟有没有必要使用润肤剂?如何选择合适的润肤剂?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激素?今天,我们来为大家逐一解答这些问题。

皮肤干燥不护理可能出现湿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儿童皮肤的特点。
进入干燥、寒冷的冬季后,儿童皮肤角质层中的脂质和天然保湿因子如尿素、乳酸盐等含量降低,再加上他们的皮肤发育本就不完善,皮脂腺分泌功能不全、组织修复能力较弱,更容易引发皮肤干燥、瘙痒等问题。从寒冷的户外环境进入温暖的室内环境后,随着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还会进一步加剧儿童皮肤的干燥、瘙痒不适等症状。
在临床上,上述的一系列原因均可引发儿童皮肤瘙痒症。如果皮肤干燥问题持续得不到改善,后期还可能出现红斑、丘疹、脱屑等损害,发生干燥性湿疹和特应性皮炎。
所以,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我们建议家长对儿童进行皮肤护理,尤其是在秋冬季节。正确选择并使用润肤剂,是预防皮肤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此外,给儿童穿纯棉透气的衣物、家中维持50%以上的湿度、孩子的洗澡水温控制在37℃左右且清洗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之内、洗澡时使用弱酸性沐浴产品等生活细节,也不容忽视。

润肤首选“妆”字号
既然润肤剂这么重要,家长该如何选择呢?注意:一定关注儿童润肤剂上面的“标识”,包括儿童润肤剂的名称、适用人群、成分、使用方法、产地、生产和销售商、限期使用日期等信息。
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合格的儿童润肤剂应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等有关规定审核,通过儿童化妆品申报与评审后,才可以认为该产品是安全的。而这些安全的儿童润肤剂应明确标识化妆品所执行的国家和行业准字,如“国妆准字”;地方生产化妆品应遵循执行地方和行业准字,如“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浙妆字”;进口化妆品要获得“国妆备进字”等。
简单来讲,带有“妆”字号的产品,是相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正规产品。实在搞不清状况的家长,只要认清这种标识,就可以最大程度规避儿童润肤剂中添加不知名化学成分的风险。
至于“消”字号涂抹皮肤的产品,儿童不是不能使用,但只能用于外用消毒杀菌,不具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功效,且要注意产品的成分和使用时间的限制。

为避免过敏成分越简单越好
选择正规的儿童润肤剂保证安全性后,家长可以根据季节、润肤剂的剂型、添加成分种类、大众口碑和专家推荐进行个性化选择。
我们建议,婴幼儿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差、锁水能力有限,应规律使用外用润肤剂,且应选择含有类脂及中间丝相关蛋白的润肤剂,之后再根据皮肤状态、季节、气候的变化进行调整。比如,现在处于气候干燥的冬季,应使用滋润性强的霜剂或膏剂;待天气转暖后,春夏季节可以换用透气性好的乳剂或露剂更为合适。大一些的儿童使用护肤产品,也是遵循以上原则。
润肤剂的使用频率一般为每天全脸或全身涂抹1-2次,遵循按需涂抹的原则,根据儿童皮肤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使用次数。如果涂抹润肤剂几小时后,儿童的皮肤还是比较剌手,就需要再次涂抹或换用滋润性更强的剂型。注意,涂抹量应根据儿童皮肤的真实反应按需调整,不是一次性涂得越厚越好,可以多次涂抹。

选择儿童润肤剂,还应注意选择香料、防腐剂、乳化剂含量较少的产品。另外,一些容易过敏的儿童可能会对润肤剂中的添加成分,如燕麦、牛奶、橄榄精油等,产生过敏反应。所以在不了解孩子是否为易过敏体质时,安全起见应尽量选择成分较为简单的润肤剂。
我们在门诊中也经常提醒家长,当孩子初次使用某一款润肤剂时,应在其前臂内侧局部涂抹并过夜,如果没有红肿瘙痒等不适,再开始全身大面积使用。

勿擅用能“治湿疹”的“神奇”产品
皮科医生,尤其是儿童皮肤科医生,门诊最常听到的诉求就是“大夫,别给孩子用激素行吗?”问其原因,一般都是因为出现类似新闻中的事件后,在心里将激素药物的副作用无限扩大所致。
文章开始提到的新闻事件,我分析孩子的症状可能与商家添加激素强度过高(超强效的氯倍他索丙酸酯)、不注明激素成分、宝宝日常长期大量使用后,激素从皮肤大量吸收后所致。如果这件事由权威机构认定属实,那错的不是润肤剂,也不是激素本身,错在本不该添加任何激素成分的润肤产品中违规添加了激素;本该遵循医嘱才可正常使用的激素药物,却脱离了医生的专业指导。

最后,再次提醒广大家长,孩子出现湿疹等炎症性皮肤疾病,务必正规就诊用药治疗。如果商家推荐使用自称有治疗作用,且使用一两天后就能使湿疹完全缓解的润肤产品,一定要高度怀疑其中是否违规添加了激素成分,千万不要盲目相信这种“神奇效果”,擅自使用,以免对孩子皮肤及身体造成伤害。

延伸阅读
治湿疹,激素该用还得用
湿疹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皮肤疾病,因其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特点,治疗是一个临床难题。很多家长都来咨询湿疹的治疗方法,我们的观点是“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提倡治疗原则以恢复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寻找并去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轻或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
但是,“谈激素色变”一直是儿童皮肤科用药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其实,外用糖皮质激素对于一些炎症性皮肤疾病的治疗,无论是对于成人还是儿童,其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是远远高于其副作用的。循证医学证明,我们最常见的婴儿湿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是国内外治疗指南中的一线用药方案。
绝大多数儿童出现湿疹,在临床治疗中最常用到的外用药物,有外用糖皮质激素(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中药软膏,以及最新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部位,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
所以,遵照医嘱、规范合理、局部外用激素药物,其不良反应是可逆、可控的,家长不用为此过分焦虑和担心。

#2021年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郑州连续330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郑州连续330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将加快推进疫苗“应接尽接”】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摆在第一位,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将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和头等大事,不断细化强化各项防控措施,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有序开展。1月15日上午,郑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情况。

郑州市连续330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截至1月14日24时,郑州市连续330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自去年1月疫情发生以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6例,其中:本土病例157例,境外输入29例;报告无症状感染者244例,其中:本土8例,境外输入236例。目前,全市正在治疗的确诊病例8例,正在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2例,均为境外输入。

不断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管理,自去年11月3日“郑冷链”上线以来,累计进口6254车、14.8万吨,检测样本94492份,检出阳性货品12车14起317.7吨,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管控到位。

近期:6项措施防控疫情

针对近期国内出现的多点零星散发疫情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坚持把查风险、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贯穿始终,对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强化、再提升。

一是强化冷链食品监管。强化源头监管。积极推进中牟县和惠济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建设,全力实现集中检测、集中消杀、集中存储、集中赋码。目前,两个监管仓建设工程基本结束,已于1月10日降温测试,1月20日前投入使用。实施摸底调查。对全市冷库、冷链车及冷链食品从业人员进行行业、属地双向排查,共排查各类冷库2921个,使用、销售、加工、储存企业和商户4500余家。对“郑冷链”赋码前的存量库存货品开展摸底排查,全面落实病毒消杀、核酸检测和货品赋码。加强人员管控。针对外地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感染教训,强化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和从业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坚持每周进行核酸检测,加快推进从业人员新冠疫苗紧急接种。扩大监管范围。针对国内“以物传人”“环境传人”多发,及时对进口果蔬定期进行核酸抽检;针对我市经开区一家4S店汽车零部件外包装抽检样本呈阳性情况,将全部进口货物纳入管控范围,定期进行核酸抽检。强化应急处置。针对涉疫美国冷冻牛百叶和汽车零部件,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开展人员管控、货物封存、核酸检测、环境消杀和协查追查等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处置信息。

二是强化入境人员管理。严格隔离管控。针对部分人员在第一入境点集中医学观察14天后出现确诊现象,及时将管控措施调整为“14+7”,解除集中隔离后的入郑人员继续居家隔离7天。严格感染防控。充分吸取外地隔离酒店工作人员感染教训,一线工作人员严格个人防护,交接上岗和离岗前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工作期间每半月组织一次核酸检测。坚持1名市级感染专家分包1至2个健康关爱中心,进行“点对点”业务培训和常态化督导检查。严格垃圾处理。对隔离酒店生活垃圾实施严格规范消杀,并由城管部门按照“专人、专车、专线、专运”原则实施集中焚烧处置;环保部门定期检测污水排放处理情况。

三是强化社会防控举措。加强工作安排部署。按照国家和省“双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从强化重点人员管控、大型活动防控等八个方面对“双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加强重点人员管控。针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变化情况,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对入郑人员开展全面排查,根据风险等级实施相应管控措施。加强大型活动防控。坚持“谁举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原则和“一会一案”要求,落实行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活动举办严格落实限时错峰、人流控制、测温扫码、佩戴口罩和通风消杀等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四是强化卫生防治能力。提升医疗卫生能力。全市20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完成发热门诊和哨点诊室建设。提升疫苗接种能力。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成立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专班,安排政府专项资金1.2亿元。按照重点人群优先原则,目前已接种106930支,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坚持对冷链从业人员、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高危人群“应检必检”,将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的护城河和防火墙。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核酸检测近270万份。提升感染防控能力。强化医疗机构院感管理主体责任,严格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管理;持续开展院感自查、院间互查、专家抽查“三查”活动。

五是强化校园防控基础。细化校园防控措施。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报告制度,通过钉钉健康打卡和风险预警平台,做好师生员工健康监测和风险预警;加强学校日常管理和聚集性活动管理,做好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管控。坚持多病同防同控。严格管理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同步做好流感、水痘、肺结核等高发传染病防控工作,严防班级和校园群体性感染。统筹假期开学安排。按照“错峰”放假、开学原则,制定学校寒假工作方案,安排学生分批次有序离校;春季开学前,全面筛查师生员工境外以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出行情况,按要求落实健康监测、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措施。

六是强化农村地区防控。建立三级机制。建立县级干部分包乡镇、乡镇干部分包村组、村组干部分包农户的三级分片包干机制,严密开展返乡人员排查和信息登记。减少人员聚集。倡导婚丧嫁娶活动喜事从缓、白事从简,防止大规模、高密度聚集,避免出现聚集性疫情。规范医疗救治。所有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未设置发热门诊的基层医疗机构不再收治发热病人,不销售退热药品,不开具退热药处方。开展清洁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文明乡风建设;全面整治农村商贸场所冷冻食品销售、活禽宰杀等重点部位及周边环境卫生。

七是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全市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及预案,明确市、县两级职责分工,确保指挥调度及时、运转高效。强化疾控、公安、工信、交通等部门分工协作,通过“人防+技防”提升流调溯源效率和质量;全市组建1800人的流调人员队伍,市级组建8个应急流调小分队,县级分别组建3-4支流调队伍;对全市医疗资源底数和防护物资需求进行全面摸排,由市财政安排应急物资储备项目资金5000万元,各级学校及医疗机构按照30天满负荷运转物资需求量进行动态储备。去年下半年,组织各区县(市)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演练场景380个、参演人员4112人、出动车辆391辆、参演单位240家、核酸检测2570人。同时,适时组织学校和医疗机构开展应急处置综合演练。

加快推进新冠疫苗“应接尽接”

郑州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的省会,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也是全省疫情防控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关口。随着节日期间客运量、货运量急剧增加,市民聚餐聚会等聚集性活动明显增多,我们也面临着入境旅客数量多、人物同防任务重、省外输入压力大、隐性风险发现难、农村地区基础差等风险隐患。

针对这些风险隐患,郑州市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疫情防控决策部署,适度从严从紧实施防控举措,严把输入关,斩断传染源。

一是继续坚持“人物同防”,继续做好入境人员管理服务和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不断强化闭环管控、全程管控机制。

二是强化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坚持农村和城市疫情防控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推动形成“人自为防、村自为防、乡自为防”的农村群防群控体系。

三是突出中高风险地区疫情防控,实时关注国内疫情发展变化,畅通信息渠道,完善应急机制,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防控要求。

四是严格重点场所管控,督促行业、企业、商户等落实主体责任,突出做好医疗机构和隔离感染防控,持续查风险、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

五是加快推进新冠疫苗“应接尽接”,全面摸清9类重点人群底数,加快推进接种工作,尽快覆盖高风险从业人员。

六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开展城乡环境整洁等专项行动,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保持环境和家庭清洁卫生。

七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持续加强疫情防控宣传,进一步增强群众个人防护意识。

随着农历春节日益临近,商场超市购物增多、单位同事聚会增多、亲朋好友聚餐增多,郑州市疫情防控也已进入关键期。请广大市民和来郑的各地朋友,支持、配合郑州市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持“不聚集、戴口罩、一米线”等防护措施,履行好“个人责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 惊呆了!素媛凶手将被释放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迪士尼收购福克斯、Netflix上位,好莱坞“新六大”重新洗牌
  • 6省份深度老龄化,两因素叠加导致,将面临什么问题?
  • 首款产后抑郁症药问世、小猪佩奇被批性别歧视、东京奥运火炬揭晓丨今日天下
  • 郑爽发布会扇嘴巴,演绎“疼痛”青春 网友:是个狠人
  • 三星长女滥用麻醉 网友却纷纷提起“凤凰男”前夫
  • 关晓彤晒清宫装造型,手拿小帕娇羞动人,话题一夜之间上热搜!
  • 阴曹地府货币发行量即将输给委内瑞拉
  • 刀锋|重磅!科创板首批名单出炉(概念股大全)
  • 沪指坚守3100点?写在跌破2440之前...
  • 流浪大师真实身份是什么?抖音流浪大师背景资料
  • 英国究竟想干啥?梅姨要求推迟脱欧日期三个月
  • 什么情况?杨幂胜诉后发声 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五一放假四天,高速免费!但别高兴太早…
  • 首节27分,末节连得13分收割比赛,球迷不退场,全体起立致敬哈登
  • 倪萍董卿同框 央视两代当家女主持人此番跨界充满童趣
  • 全国中小学百强榜来了!广西有这些学校入选!
  • 湖人不敌篮网,无缘季后赛
  • 全联盟年薪前十的球员,只有他和詹姆斯无缘季后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