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有多“正”?】

奔腾的黄河、寥廓的中原大地,孕育出一座座挺拔蓬勃的河南城市。浩瀚的历史星河中,河南古城曾浓墨重彩,代表璀璨的“中华文明”“东方文明”,屹立于世界潮头之巅。

新时代,还看今朝,河南城市勇立潮头,破浪前行。在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的滋养下,河南城市正以全新的态势拔节生长,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谱写着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郑州市委网信办、映象网特别策划《了不起的河南》城市郑州

郑州有多"正"?

区位正——天下至中 久久为功;

正中心——国家战略 集聚效应;

势正盛——数字郑州 后浪逐前;

正崛起——人才战略 后劲十足。

【郑州有多“正”?】

近期,有这样一个地方,“吸睛指数”持续攀升。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企业500强高峰论坛,三大“国字号”盛会齐聚郑州。

郑州“半程”GDP,在中部排第三。

2020年新一线城市排名出炉,郑州跃居第九。

2020世界城市名册发布,郑州首次晋升全球二线大城市。

就连央视“忙碌排行榜”,郑州也位列“C位”,全国排名第2……

从区位居正到成长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一路饱受艰辛,但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大有逆袭之势,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城市重新洗牌的时代,谁能抓住机遇,谁将逆风翻盘,乘风破浪。

郑州颇“正”,终在人为。

01
区位正——天下至中 久久为功

如今,站在郑东新区CBD任何一处角落,望向远方,都能看到这座曾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一城繁华,满目极致,生机从脚下四溢铺开。

而这一切都起源于一个决定。

1889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否决卢汉铁路经过开封,而选择郑州。

原因很简单:开封久苦于黄河泛滥,而郑州望北向南,承东启西,是“天下至中的原野”。

正如海港改变了沿海城市的命运,铁路改写了郑州的发展轨迹。

新中国成立后,郑州也在交通建设上,开展了长达七十余年的久久为功。

如今,郑州不仅坐拥“米”字形高铁综合枢纽,辐辏云集,郑州东站还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高铁站之一、目前全国唯一的一座高铁“米”字形枢纽。

坊间称郑州是中国铁路“最牛”的城市,铁路网遍布全国各地,在任何一座城市都能看到直达郑州的列车,这一点,仅郑州能够做到。

郑州地铁也迈入了“网络化”时代,已开通了1、2、5号等地铁线路,近日,地铁3号线、4号线接连进入试运行阶段,为城市内部交通“加速度”。

国内、市内通达八方就足够了?郑州剑指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郑州拥有中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一“出生”就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它有多重要?打个比方: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那么,郑州,便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航空港。

从此,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舞动全球。

“空中”——郑州拿下了等级最高的“第五航权”,是国家明确提出的全国12个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T2航站楼定位为国际货运枢纽和国内客运枢纽,成为郑州走向世界的门户,也是世界认识河南的窗口。

今年前七个月,郑州机场客货运规模稳居中部“双第一”,国际货运大通道不但在中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大型机场也名列前茅。

“陆上”——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郑州)开行539列,居中部城市第一名,集货范围已覆盖全国四分之三区域。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不利局面下,“逆境”中奋起,创下了一项项不俗的成绩。

“网上”——亮点纷呈,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永久落户郑州,首创“1210”监管服务模式,河南E贸易辐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

“海上”——倾力打造无水港,郑州“海上丝路”真正成为内陆中原货物运往华东、环渤海、东南沿海、北部湾及全球的便捷“出海口”。

交通区位优势方面,郑州拥有全国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骄人资本。

当沿海城市的外贸经济受疫情重创、出口受阻时,郑州作为内陆经济枢纽,铁路、航空等交通要素集聚能力凸显。

02
正中心——国家战略 集聚效应

郑州有了交通优势,但何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郑州的发展目标又是怎样的?

据相关公布,郑州市的远期目标是2036年至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不难看出,“全球影响力”成为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关键词,“坐实”了“国际郑”的“野心”。

当前,全国省份普遍采取强省会战略,突出龙头城市的带动作用。而郑州除了是河南省重点发展的龙头城市,还有天时、地利、人和——国家级发展战略落子的集聚区域,这意味着密集的国家大礼包纷纷砸来,包括政策倾斜、技术扶持等多方面的历史性机遇。

毫不夸张地说,在过去的几年间,郑州坐拥十几项国家战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城市群、中国 ( 河南 ) 自贸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交通综合枢纽示范工程城市、加工贸易承接示范地等。

2017年,它又迎来“高光时刻”,被中央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郑州首登中国城镇体系的金字塔塔尖。

要知道,国家中心城市集中了中国和中国城市在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主要优势。郑州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也意味着郑州的发展潜力、核心优势和未来前景,都得到了国家最高层面的认可。

随后的2018年,郑州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常住人口突破千万,正式拿下了“超大城市”,迎来了自己的荣耀时刻。其规上工业总产值甚至赶超了老工业基地武汉,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仅次于广州,经济形态也加快由生产型城市向服务消费型城市转型,各项社会事业更趋协调。

如今,郑州一方面正在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9)》显示,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郑州市的成长性排名第一,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另一方面,郑州重大的历史机遇相继迎来,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为河南、为郑州的大发展又提供了重要机遇。

03
势正盛——数字郑州 后浪逐前

2019年,全国17个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中,北方城市只有北京、天津、青岛和郑州。

而郑州是北方城市中最令人惊喜的一匹“黑马”,且在各大城市排位榜中,都是话题选手——

今年上半年,郑州GDP达到5459.6亿元,“半程”GDP在中部排第三。
国内首份城市数字治理指数榜单,最让人吃惊的不是拔得头筹的杭州,而是取得第7的郑州,其数字治理指数仅次于广州。

《世界城市名册2020》,郑州被列为全球二线城市,排名全球第116名,比2018年的榜单排名提升37个名次。

《机遇之城2020》报告综合排名,郑州位居前十。

《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郑州超越长沙,排名第9位。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也终在人为。

近年来,郑州在“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以“一网通办、一次办成”为抓手,大刀阔斧推动流程再造、数据打通,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郑州市目前还集聚了全省4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30%以上的上市企业、50%以上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涌现出了宇通客车、中铁装备、郑煤机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客车、智能手机、异形盾构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此外,数字经济也是郑州重点发力的产业,通过数字重新构建郑州“城市大脑”,从而带来数字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以技术驱动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具有极强的抗风险能力,高质量发展潜力开始释放。

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程度来说,多数国家和城市经济受到冲击,而郑州生产总值5459.6亿元,回升幅度好于全国、全省。这其中数字化手段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方面做出了极好地示范。

例如在疫情最严峻的2月,郑州有效搭建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火速上线包括疫情上报、来郑人员登记、疫情调度指挥、钉钉复工复学系统等10套数字防疫系统,“智慧”战疫。

回顾2019年5月31日,《2020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印发,这个方案明确了河南推进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战略,并将数字经济提到发展高位。

2019年8月,阿里正式宣布布局郑州,携手建设中原区域中心、飞天国产区域平台,同时参与河南数字经济建设,为郑州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智慧支撑。

2020年6月16日,郑州更是宣布要与阿里巴巴联手打造“中部数字经济第一城”,无论是防控疫情还是科学防汛,“数字化”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服务市民的重要工具。

9月28日,2020数字经济峰会在郑州召开,会上传来消息,河南自主创新可控的黄河鲲鹏生态体系已初步建立,未来将解决一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赖进口等不利局面。

以此,可以看到河南发展数字经济的雄心,河南正在从传统文化发源地,发展到追逐数字经济浪潮的新兴工业大省。

郑州,冲锋在前,也因数字经济的发展,后浪逐前。

04
正崛起——人才战略 后劲十足

城市的发展,核心是人才。

多年前,沿海经济初起,渴望改变命运的河南人纷纷“出走”。河南承担起中国经济崛起的最大劳动力红利,背后却是一个空空如也的故乡。

而如今,人潮涌动归故乡。从北上广深返回省会郑州的人越来越多,因为郑州的发展早已今非昔比。

2017年,郑州启动了“智汇郑州”人才工程,诚意满满,只待“才”来。

2018年,郑州常住人口历史性地突破1000万,人口增量排名全国第7。越来越多的河南人开始用脚投票,回到家门口工作,郑州人口回流现象明显。

2019年,郑州常住人口数量增长21.6万,高于九朝古都西安,与成都、长沙、重庆、佛山处于同一梯度,牢牢占据全国前十的位置。

近日,郑州更是确定了中原科技城的规划,探索实施“研发基地+科创企业+创新金融”模式,以高层次科研人才为抓手,推进人工智能、通讯设备及芯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应的都是郑州稀缺的产业、人才。

教育上,随着“双一流”名单的重新洗牌,郑州大学不再是以一己之力撑起河南教育,河南大学也列入“双一流”之位,人才后劲十足。

郑州以更大决心、更大力量、更精准措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把郑州打造成一流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近日出台的《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测算,到2035年,郑州人口预计将会达到1800万人。与此同时,郑州市域建成区面积合计为1181.5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651.35平方公里,两年过去,郑州市域建成区面积增长了350.6平方公里。

05
后记

从市容市貌到国际形象,从老城复兴到新区崛起,从重点区域打造到全区域齐头迈进,郑州,交出了一份用时多年的答卷,郑州速度充满了高质量发展的要义与精髓。

一个更大更强的郑州,一个都说“中”的地方,一座让人直呼“了不起”的商都之城,郑州,既有厚重的中原和黄河文化底蕴,又有新世纪崛起的澎湃活力,一步步崛起,成为内地的“沿海”。

正能量、正青春、正向上、正崛起、正当时……

郑州,加油!

郑州,超“正”!

【#你好!新“西”望# 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西安引擎轰鸣】5月29日,中铁一局建安公司工人在西安地铁5号线和平车辆段工作。当日,由中铁一局建安公司承建的西安地铁5号线和平车辆段主体结构封顶,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西安地铁5号线计划于年内建成通车。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图一)

大事难事看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西安市出台有力应对措施,各级干部坚定必胜的信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夺取“双胜利”。

面对疫情考验,西安经济用创新和拼搏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经济向好恢复态势延续。据悉,今年前五个月,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9个中心城市均排名第一;工业投资增速为43.7%,在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一。

4月28日,中铁二十局的工人们在陇海铁路下行线施工(无人机照片)。当日,西安经九路下穿陇海铁路立交箱桥开始顶进架空作业。据了解,该段立交贯通后将打通西安一条重要的南北方向大通道,并将对西安火车站站改工程的交通疏导起重要作用。新华社记者 梁爱平 摄(图二)

当前,全国范围内复工、复产、复市有序推进,经济社会生活回归正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贯彻五项要求,以十项重点工作率先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着力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奋力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5月14日,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浩在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上说。

统筹做好复工复产复市“必答题”

抗击疫情,是一场全国动员、全面参与的防控阻击战。

做到“三个一切”,落实“五个所有”,疫情期间,西安市以战斗姿态投入疫情防控,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全力以赴落实好各项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紧抓疫情防控的同时,西安市积极运用新形式、新手段,进行招商引资、投资合作,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用实际行动帮助企业“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双胜利”。

“把国家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的优惠信贷政策落实到位,通过企业商户微信群等方式,牵线搭桥让更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享受到优惠政策。”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办疫情期间,在多个企业、商户微信群中,向商户送政策、送服务。

2月25日,工作人员在比亚迪西安新能源产业基地汽车总装生产线工作。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图三)

疫情期间,西安市莲湖区设立了1000万元“抗疫情促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扶持辖区重点企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市场主体抗击疫情、稳定发展的信心。

对企业实施“点对点”精准帮扶,推动企业和项目有序全面复工复产,“驻企联络员”制度是西咸新区为此推出的一项务实举措。西咸新区和辖区五个新城派出263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实现了对重点项目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全覆盖帮扶。

“集中安排2亿元资金保障企业用工、10亿元资金支持职业培训......”2月8日,西安市出台《关于有效应对疫情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若干措施(暂行)》,进一步减成本、扩投资、稳就业、促发展,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越是艰险越向前,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3月17日至5月31日,西安市共有385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总投资2915亿元。至7月1日,西安市又有35个新项目落地建设、45个项目竣工投产。以十项重点工作率先突破,实体经济做强优化、支柱产业集群逐步壮大、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综观西安经济发展,“扩大投资”与“项目带动”相互促进,已形成推动发展合力。

布局民生“六保”“六稳”的“思考题”

今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决定不设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并提出一揽子“硬核”举措。西安市紧扣新时代追赶超越“五项要求”,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4月15日拍摄的西安市阿房一路立交项目施工现场。近年来,西安市根据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规划建设了一批立交、地铁、快速路等基础交通设施项目,为城市高质量扩容发展奠定基础。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图四)

西安航天基地通过“看、谈、访、查、改”五大举措,助力“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政策落实,为“六稳”工作、“六保”任务稳步推进保驾护航;西安高新区向市民发放消费券助力消费振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西安国际港务区积极落实“保就业”,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模式通过举办“陆港+聚贤”人才服务系列活动,为“保就业”积势蓄能……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西安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升温,5月份,全市扭转了疫情期间零售持续下降的局面,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首次扭负为正。复商复市的一系列措施强劲发力,提振着消费信心,热闹的西安消费市场回来了。

6月2日,在西安市曲江新区公田二路,市民在临时摊区购买果蔬。(图五)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支持引导电商配送也是西安促进消费的典型做法。今年前5个月,西安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3.6%,网上零售额占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24.3%,比去年同期提高8.3个百分点。

促进消费升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西安正努力优化消费空间布局,繁荣都市时尚夜游经济,打造高品质夜间经济聚集区,全力提升消费环境品质,促进国际消费便利化,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市场。

做好追赶超越的“抢答题”

追梦不止奋斗不息。今年,西安将全力推进办好十四运、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丝路科创中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十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近日,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建设进入收尾阶段,三座场馆计划将于6月整体交付。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主场馆——西安奥体中心包括一座可容纳6万名观众的体育场,一座可容纳1.8万名观众的体育馆和一座有4000个座位的游泳馆。 这是5月29日无人机拍摄的西安奥体中心。 新华社记者张博文 摄(图六)

7月1日,继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于5月30日率先竣工验收后,西安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及游泳跳水馆顺利竣工并交付使用。至此,第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全部竣工交付,标志着西北地区最大的体育中心全面建成。“钢铁石榴花”在灞水之畔如约盛开。

同日,作为第十四届全运会的重要交通保障道路朱宏路主线桥正式通车,城区到机场行车时间将大大缩短,西安市民可感受到“半小时出城、一小时出市”的畅行体验,进一步完善西安市快速路网体系。

为迎接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西安正在加速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城市有机更新,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带着为民情怀,以实际行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让市民群众从心底里满意。

西安市莲湖区报恩寺街,因街中餐饮店众多且距离城墙较近,已完成15栋建筑物外立面提升改造,更新仿古式门头牌匾57块。新华网 王智超 摄(图七)

2019年11月,西安市全面启动“三改一通一落地”工程,在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和“断头路”打通、架空线落地等影响城市形象、事关民生福祉的短板上集中发力。

“要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全力抓项目促投资。以十项重点工作率先突破带动各项工作整体提升,为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重要支撑。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做强载体、做优平台、做大产业,努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7月8日,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浩在全市十项重点工作半年总结调度会上说,要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在奋力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征途上阔步前进。 #直播西安#

#新青海精神# 【10人!2019年“青海高原工匠”候选人公示】根据省总工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学技术厅、共青团青海省委、省妇联、青海广播电视台《关于开展2019年“青海高原工匠”推荐发布活动的通知》精神,经自下而上推荐评选,拟确定以下10名同志为2019年“青海高原工匠”候选人,现公示如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1、马国庆,男,汉族,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输电专责。送电线路技师、中级电力工程师、优秀地市专家等职称,曾获青海省第九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和“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设计或参与研制25种电力工具制作和改进,共获得2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项发明专利授权,发表相关论文8篇。

2、刘军,男,汉族,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带领车间技术人员完成创新技改项目30余项,其中T103余热利用项目、一二期CDI尾气管线联通项目、多晶硅尾气回收及利用研究项目获得公司年度技改特等奖,氢气系统技改分获公司2016年度技改一等奖。申请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件,发表论文2篇,完成多项技改技措及“五小”创新项目,4个项目获得市总工会技术创新奖励。

3、刘冬鸣,男,汉族,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机务段西运用车间机车司机。曾获“青藏铁路工匠”荣誉称号,青海省第五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青海省技术能手。30年安全行车4826趟、115万多公里,防止各类行车事故50多起,节约燃油150多吨。2009年获青藏铁路公司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内燃机车司机竞赛第一名,2010年获青海省第五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比武状元的荣誉称号,2010和2012年获得全路技术能手称号,多次评为机务段优秀先进。

4、成勇吉,男,汉族,中国水电四局白鹤滩施工局工程师。2014年在中国技能大赛--第九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工爆破工)中荣获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荣誉称号,2015年度荣获水电四局“金牌员工”称号,2018年荣获金沙江白鹤滩水电工程第一届“十大工匠”称号,2018年在区域治理主题比赛中发表《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论述》,2019年4月荣获水电四局“2018年度产业工人明星”称号。

5、汪新川,男,汉族,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总工程师。2008年被青海省总工会授予“十一五建功立业竞赛先进个人”,2011年被青海省三江集团公司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2015年被青海省总工会授予“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2017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17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授予“三江源生态保护纪念章”,2018年被青海省政府授予“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

6、张峰,男,汉族,青海油田涩北作业公司井下作业大队高级技师。曾评为“全省优秀高技能人才”。向公司提交的创新创效项目《井下作业井口采气树滑道装置》获一等奖,《防冻式压力表缓冲器》《快速拆装螺纹保护器(护丝)》获三等奖,《油气田井口多功能专用工具》获优秀奖。参与的一线生产难题《关于冬季施工井口保温装置的问题》《关于工作液罐(40方大罐)加装液位计的问题》《关于提升大修技术储备的问题》《关于研制一种修井机游动系统应急控制装置的问题》等项目为企业年创效百余万元,先后在国家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

7、郭亚民,男,汉族,青海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海省第二届名医示范、青海省高原好医师获得者,青海省医学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和参与省级科学研究项目7项,并通过省级专家组的鉴定、验收,其中国际先进1项、国内领先4项、国内先进2项。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全省医学教育优秀教师,2013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先进个人。

8、陈璐,男,汉族,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电池研发主任工程师。《200MW电池PERC工艺升级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一等奖和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的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多晶反应离子刻蚀(RIE)制绒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基于PERC电池的激光选择性发射极工艺研究》获得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对先进太阳能电池工艺进行研究,技术积累与储备,保证了公司的技术领先性。

9、韩莉,女,汉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网络管理中心核心网维护室数据组组长。获青海省第十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青年岗位能手”和“女职工建功立业岗位标兵”。省公司优秀质量管理二等奖、三等奖,创新评优技术创新三等奖和优秀奖。中国质量协会成立40周年大会上发表1项成果,省优秀QC成果2项,2018年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一种欠费后的充值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1项,2019年该项专利由国家知识产局初审通过,为全国首例在青海应用。

10、熊增彩,男,汉族,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铝板带有限公司主办。2018-2019年两年中,参与5项省市级科技创新技改研发项目,两项已采纳并获得资金支持。主创的两个项目参加“创客中国”青海赛区比赛,其中《增彩液体雾化精炼器在双零箔坯料生产中的研发及应用》项目获企业组铜奖,3项QC获省优,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成果在分公司“创新创意”大赛中获奖,有两项参加中铝集团成果发布获三等奖,9项五小活动成果获奖并在分厂推广应用。参与完成铝板带公司技改和修缮项目21项,为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和中铝集团铝合金专家人才库人员。

公示期为五天(12月16日—12月20日),请社会各界和广大职工群众监督,如有意见或建议,请来信、来函、来电反映。
联系单位:青海省总工会经济技术劳动保护部(市城东区昆仑路194号)
联系电话:0971-8236845
青海省总工会
2019年12月16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午间好物合集】有刚需商品也可自助搜券: 【39起】迪士尼联名骨传导无线蓝牙耳机 【169起】美特斯邦威 羽绒服 【29】KT且初 烟酰胺护手霜50g 【3
  • 他永远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不论在家中还是公众场合,总是喜形于色从王储到国王,查尔斯整整经历了64年的过渡期,这也使他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王位继承人。
  • 【Age & Ageing:科学家开发出能降低常见药物副作用的的新型人工智能工具】许多药物都具有抗胆碱活性,使用这些药物或与包括认知影响等多种严重的不良
  • 撸空头的逻辑和做销售是一样的都需要付出一点成本来维系关系网今天一大早,极光推送的小姑娘,就给我发消息问我要地址,还是想把中秋节给我留的礼盒寄给我其实中秋节她就问
  • 福派 拜尔 力博得 usmile 飞利浦 飞科 奥克斯 千山 罗曼 舒克舒客的 softie 铂瑞 素士 电动牙刷28~~~~~如果哭不出来,那么就大笑吧,我相
  • 本次亮相的NL8340CR型电控高压共轨大功率发动机是宁波中策集团自主研发取得的又一创新成果。本次亮相的NL8340CR型电控高压共轨大功率发动机是宁波中策集团
  • #梁精寅[超话]##天赐薄荷梁精寅# ——晚安✨今日晚安博下会更新,套路键盘也会在明天更新完毕,请注意查收小耳朵夜话:希望精寅可以真的做个无忧无虑开开心心的宝宝
  • 我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看看QQ音乐各大排行榜的,不会每首歌都点进去听,通常是选自己喜欢的歌手或者是感兴趣的歌名。 昨天去翻日语歌,翻了半天看到歌名“堕天”,点
  • 2秉持着休闲,不同的是用游戏我的世界,做了一个方块休闲世界。2秉持着休闲,不同的是用游戏我的世界,做了一个方块休闲世界。
  • #爱游戏爱体育电竞# #2022世界杯俱乐部# #体育竞赛俱乐部#易建联已经35岁,虽然上赛季依旧能够场均贡献15+9的数据,但在体能方面,易建联已经无法达到巅
  • 难道不是和我们的妻子,在神圣的搂抱 之中创造出一个像母亲给予我们那样的 生命吗? 因为,要成为我们爱情的恰当对象,一 个女人还缺少什么呢我们将
  • 注:点击确定后会在COM3下显示添加的设备见上图显示出来 三菱 PLC FX2N ,如果想添加多个设备,重复(1)--(4)步骤即可。添加采集 三菱 PLC F
  • 这样的人,一笑而过就好,把他当成空气就好,学会看淡他的影响,你越是浑不在意,他越是无地自容!有些人议论你,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够,不是因为你人品不正,恰恰相反,你做
  • 今天去到珞珞一直在想等那两个女人吃完我在点餐 谁知那两个女人一直在聊天霸着作为不肯走 后来怕雪糕卖光在商场晃荡了两圈后去问了还有没有 结果突然来了两个女人都来问
  • 打造出来的人设观众们或许会短暂的喜欢,但没有自我,也没有专业上的真材实料,在娱乐圈中想要长久地走下去真的太难了。后期这个选择就变成了一个‘我由你打造’pick
  • 【进入秋季 这些森林防火知识要知道】森林是地球之肺,它孕育生命,滋养万物,是人类的朋友,更是大自然的卫士。#用落叶做出秋色万里#​​悦读ing第2⃣️1⃣️6⃣
  • 所以,我们要说,费德勒虽然最终在冠军数输给了德纳,但他对于网球的贡献,无与伦比。经历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多,现在真的成功了,谢谢你那么真诚,呜呜呜呜,爱你至死不
  • ”朗誉公司创始人、总经理任志勇回忆说,“看到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需求,我们也预测随着智慧工厂、智能物流的普及,重载AGV的市场非常广阔,我们动心了,为什么不去试一试
  • #平行时空遇见你##因果##心##修行##人生感悟#大家好:我是小歪家童装的店主,给大家来个小活动,现在邀请50人体验(50条女童连衣裙)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即可免
  • ”我就实在不知道怎么说了[允悲]每个返京日都是我的幸福甜品日,不然你们以为每次来都这么大量体力消耗的我这么久了怎么会一点儿不瘦[草泥马],其他都是火车站标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