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和尚这首偈子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点击关注 ► 一生念佛 今天

南无阿弥陀佛。

《法然上人全集》第388页。



答镰仓之禅尼书

《答镰仓之禅尼书》。

“镰仓”是一个地名,在日本很有名,现在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禅尼”可能是一位原来修禅的比丘尼法师,她想学净土,就写信给法然上人来请问。

法然上人这封答函大约分为三部分:先是“普劝专修”,然后是“五事答疑”,最后是“结劝信心”。

六、答镰仓之禅尼书

(《大正藏》第83册第201页上 )

来函详悉。念佛功德之大,虽佛亦难说尽,智慧第一之舍利弗,多闻第一之阿难,亦难知念佛之功德,广大善根故;何况法然等,更不能说尽。法然于传来日本之佛教经论随分阅读,然仅就净土教文,欲说尽中国传来之圣教义意,一年二年亦甚困难。然,来函承问故,当为说之。

首先说念佛功德广大,想把它说清楚,说明白,说得详尽,那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我们普通人做不到,就算是多闻第一的阿难、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也做不到,就算是释迦佛亲自说,也说不尽。

所以,对念佛功德,不是听到多少、学到多少才能相信,这个量超越了我们可思议的范围。但是凡夫总有疑问,有问就要回答。

先,不信念佛之人言“莲生或津户三郎等,无智之人故,不劝余行,唯劝念佛”,此极为谬误也!

前面有《答莲生书》,这里说的“莲生”或许跟前面是同一个人。莲生和津户三郎是两个人,大概没什么文化,法然上人写信劝导他们专修念佛,有人就说“因为他们没文化,也没智慧,所以法然上人才劝他们念佛,不劝他们修余行”,意思就是,有智慧的人就不必念佛了,可以修其他更高难度的、需要智慧的修行法门。这是极端错误的。

其故者,念佛之行,本来不论有智无智,弥陀往昔所誓之大愿者,普为一切众生故也;非为无智之人誓念佛之愿、为有智之人誓余行之愿。为十方世界之众生故,有智、无智,善人、恶人,持戒、破戒,贵贱、男女等,皆无分别;佛在世之众生,或佛灭后之众生,或末法万年后三宝灭尽时之众生,唯有念佛是现当(现在与来世)之祈祷也。

这个理由说得特别清楚,念佛之行是不论有智无智的。念佛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他的本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乃至十念”就是一向专念。

“十方众生”包含得非常广大,所以下面说得特别明白,并没有说“在十方众生当中,只有无智众生才念佛,有智慧者就修余行”,不是的。不论有智无智、是善是恶,都包含在“十方众生”当中,毫无分别。这是对身份、根机、能力没有选择。

就时代来讲,念佛法门是通行的法门,所以佛在世之众生、佛灭后之众生,乃至万年法灭的众生,都包含在“十方众生”之内。

对“十方众生”,其实有两种表达法:一个是横向的,善恶、男女、出家在家、持戒破戒、有智无智……这是横向比较;再就是纵向的时间轴,过去、现在、未来,以我们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这一期教化来说,就是佛在世、佛灭后,还有法灭之时。

之所以拿时间维度来说明,是因为圣道法门要修行戒定慧、六度万行,这是难行道,在佛在世的时代,也就是正法时代,得益者还是不少的;但是到了像法时代、末法时代,就没有了;法灭的时候就更不用谈了。或许有人会拿圣道法门这种时间的局限性来思维净土法门,那也是不正确的。

“现当之祈祷”,不管是为现世福乐,还是为未来往生净土、解脱成佛,都应当一向念佛,都可以专修念佛。并非说“为了往生极乐,我就专修念佛;为了现世利益,求发财,求升官,求开智慧,我就向不同的佛菩萨祈求,诵不同的经论咒语来求取”,不是这样的,为了现世利益也要念佛。

或许有人说“求现世利益,就拜佛,念佛;如果求解脱,就要靠戒定慧三学,要靠开悟。念佛嘛,求一点福报是可以的,求开悟求不来”,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念佛能生净土,生净土之后就能证悟一切法门。所以,不论是为后世之证悟,还是为现生之利益、福报,都可以念佛。

善导和尚是弥陀化身,阅读一切圣教而劝专修念佛者,亦广为一切众生故也。方便时节,契应末法,即是今之教也。

是故,不限无智之人,广凭弥陀本愿,普随善导解释,劝化念佛一门,何限无智之人而隔有智之人乎?若然,则背弥陀大愿,违善导解释。

有人认为,只有无智之人才念佛,比如乡下老太太没文化,所以才念佛,有智慧的不用念佛。所谓“有智慧”,也不是多大智慧,就是读过几本书,认识几个字,脑子聪明一点,会转弯,有时候还成了坏事,因为这是世智辩聪。

弥陀本愿本来不分有智无智,平等无分别,普誓十方众生都念佛;善导和尚的解释也是根据圣教广劝专修念佛。如果自逞小智,认为无智之人才念佛,有智之人能修行,有能力、有大智慧的人不应该念佛,这就违背了弥陀本愿,也违背善导和尚的解释。

是故,凡来参诣,寻问往生之道者,不论有智无智,皆劝以专修念佛也。

所以,法然上人说:“我自己就是这样,只要别人来问往生之道,不管是有智之人(比如现在的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普通的、愚痴的、没文化的人,我都劝他们念佛。”

这里的禅尼是出家人,她当然会接引信众,但是也一样,不论有智无智,都劝念佛。佛门里最有智慧的舍利弗、文殊师利菩萨,他们都念佛,还有什么智者不应该念佛呢?

凡阻止专修念佛者,前世未闻念佛三昧之得道法门,后世亦将堕于三恶道故也。

按说专修念佛是佛门的通则,大家都应该理解、接受并弘传,但是恰恰有一些人来阻止专修念佛,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过去的善根不够,所以未来的果报也很可怕。

“前世未闻念佛三昧之得道法门”,这就是佛在经中说的“始从三恶道来”,过去未曾闻修此法,因为这个法门太深入、太广大了,能顿速超越,一下就把他吓着了。善根不够,缘分不够,确实难以相信。如果阻止专修念佛,自己不能信,又阻止别人,后世的果报就很可怕,一定会堕三恶道。

此理经论多言之,如善导和尚于《法事赞》云“见有修行起瞋毒,方便破坏竞生怨。如此生盲阐提辈,毁灭顿教永沉沦。超过大地微尘劫,未可得离三途身。大众同心皆忏悔,所有破法罪因缘”。此文之意者,见有愿生净土而念佛之人,即起毒心,巧思无理之事,以种种方便破坏专修念佛之行,犹如仇寇,横加阻挠。如是天生即无佛性之眼,失善根之种,阐提等辈,念此弥陀名号,长离生死,往生常住之极乐;然而毁灭如此顿教,依此罪故,永远沉沦于三恶道。如是之人,虽经大地微尘劫,不能脱离三途之身。是故,如此无理之人,反宜怜愍之。若因如此罪人所言而懈怠专修念佛,并疑念佛往生而起顾虑之人,则虽劝而无益矣!

善导和尚这首偈子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眼睛看到这些文句,内心就非常警觉,惊动。我们都想象不到,见别人专修念佛怎么会起瞋恨毒害之心,而用种种方便手法来破坏,就像冤家仇敌一样呢?但是,这样的事在古今中外频频发生。

为什么?因为众生都在邪见当中,所谓“生盲阐提”,“阐提”就是断诸善根之人,“生盲”就是天生的盲人——有的人不是肉眼“生盲”,而是佛性之眼没开。佛性之眼怎么开?如果前世不闻念佛法门,佛性之眼就没开。所以,一定要先与念佛法门结缘,佛性之眼开了,才能深入专修念佛。

按说一切众生本来就是生盲阐提,就是邪见,不开佛性之眼,断灭善根,但这样的人正是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的对象。即使是生盲阐提,如果念佛,也决定往生。可是,如果不能信受佛语,妄逞自己的邪见,诽谤念佛,那就没办法了。

念佛是顿教,顿到什么程度?生盲阐提只要一念回心、愿生净土,而称念弥陀名号,就皆得往生,往生则证常乐我净大涅槃,这叫顿教。

现在你诽谤顿教,让佛法的光明掩没了,这个罪过就大了。即使把大地磨成微尘,一粒微尘算一劫,这有多少劫?数不尽。即使这些劫都过去了,还在三恶道里轮回,出不来。

所以,这样的人无理非难,完全纵任自己的邪见无明,我们对他应该起怜悯心,因为想到他未来的果报如此深重,所以应怜悯、可怜他,而不是被他影响。

但是,恰恰有不少人听到他诽谤,就被影响了,本来专修念佛,现在懈怠了,没有兴趣了,感觉信心丢失了,“念佛能行吗?”起了顾虑,这是不应该的。

凡缘浅而未至临终之人,虽闻而不信;见念佛人,即生瞋心;闻念佛声,即起怒容;虽经论未言,亦谤言念佛是恶事。闻如是语,应怜愍之,不应动心。于不信之人,亦不可勉强劝信。应视为过去之父母、兄弟、亲属而生慈悲,念佛往生极乐,速证涅槃之后,再还娑婆,救度诽谤不信之人。

这一段对我们很有启发,特别重要。为什么一个人闻净土法门不信呢?就是缘分不够,缘分浅。各经论都赞叹念佛,没有一句说念佛不好,但是他不依经论,经论里没说的话他乱说,他诽谤念佛是恶事。我们听到他这样说,就要怜悯他,心中不应该疑虑、动摇。

再来,这样的人不信念佛,也不要勉强劝化他,实在勉强的话,会增加他的罪障,彼此烦恼。那怎么办呢?放宽一步,想到他是我们过去的父母、兄弟,但是目前缘分还不够,所以我们先到极乐世界再说,有能力再回过头来劝化他。

到这里是讲“普劝专修”,不管有智无智,都要念佛;另外,对阻止专修念佛的,应当怜悯;对所劝的对象,也要看根机,不勉强劝化:讲了这几件事。

下面列了五条。凡是加了序号的,应该都是对方来信问的事,所以叫“五事答疑”。这五件事的次序:第一是修圣道门,第二个是净土门起杂行,第三是求世间利益,第四是专修念佛,第五是劝化他人。

(一)犹如异解之人众,修诸余功德,则财宝增长;我一向专修,则成决定往生之身。见他人行远道,应思使其结缘我之近道,但于专修无碍,则不妨使其结缘。

这是讲我们对待圣道门修行人的态度。“异解”就是别解别行、异学异见。他们修其他的功德,法财增长,他们有这样的信心,所以才修,才广积功德;我们专修念佛之人是决定往生之身,自己信心决定之后,也不被他们动摇。

同时知道他们是“行远道”。圣道门是难行道,今生达不成解脱,要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生生世世地修;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乘佛愿力,所谓“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横超直入,一生成就,临命终时决定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则速成佛道,所以这是近道。

他们走远道,我们走近道,应该让他们向我们的近道靠拢。那怎么办呢?就要彼此有缘分,就要结缘。但前提是什么?对自己的专修无碍。如果妨碍我们专修了,那就不要结缘了。在保证自己专修的前提下可以跟他们结缘,比如随喜赞叹他们的善根。彼此有缘分了,就可以向他们推荐念佛法门,介绍念佛的广大功德。

(二)人众之建寺、造佛、刻经、供僧等事,自心不乱而起慈悲,亦可劝其修如是之杂善根。

“人众”,就是这方面的人比较多。他们修建寺院,造佛像,刻经典,供僧……这不都是好事吗?都是做佛法僧三宝的事。如果我们信心坚固,不受动乱,也可以随喜赞叹他们,鼓励他们,“好,这些事都不错,你多做一做”,因为他们目前的根机就是这样。

这叫“杂善根”。

(三)为求此世利益,不知念佛之义,而祈之于佛、神,亦刻经、建寺等,此亦如前。至少为后世故,亦是善事,不可言其无用;应思此行不碍专修。

第三种,他不愿意求往生,也不愿意求圣道解脱,只求此世利益。他不知道念佛是为了往生。他也做一些积功德、培福报的事,所以也可以赞叹他,鼓励他,“很好的”。至少他为后世修了福报,能得人天善果,这也是好事。不能摧毁他的善根,说“没有用”。要知道,这不妨碍我们专修。一方面自己拿定主张,不被他妨碍;再一个,对他来讲,也能增长他的善根。

前面列了几条,对圣道行人、净土门内的杂行人,还有求世间福报的人,都是根据他们的根机,一方面增长、成熟他们的善根,鼓励、赞叹、随喜他们;另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动摇,不要被影响,妨碍了专修念佛,可以方便善巧地劝导,使对方跟念佛结缘。

(四)念佛虽有种种义,称念六字,一切皆含;唯凭佛愿,口称名号,手持念珠也。心常系念,则是无上决定往生业也。念佛之行,本来不论行住坐卧、时处诸缘,亦不嫌身口之不净,故名乐行往生也。但,心净之念佛,名为第一之行;心系净土者,则是净心之行法也,应如是劝之。常如是言,不必种种多论。自身亦然,思今生决定往生,务必增强此心。

https://t.cn/A65BgOha

[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分享][圣经如此说]耶户写信给耶斯列首领【王下10:1】亚哈有七十个儿子在撒玛利亚。耶户写信送到撒玛利亚,通知耶斯列的首领,就是长老和教养亚哈众子的人说:
【王下10:2】“你们那里既有你们主人的众子和车马、器械、坚固城,
【王下10:3】接了这信,就可以在你们主人的众子中,选择一个贤能合宜的,使他坐他父亲的位,你们也可以为你们主人的家争战。”
【王下10:4】他们却甚惧怕,彼此说:“二王在他面前尚且站立不住,我们怎能站得住呢?”
【王下10:5】家宰、邑宰和长老,并教养众子的人,打发人去见耶户,说:“我们是你的仆人,凡你所吩咐我们的都必遵行,我们不立谁作王,你看怎样好就怎样行。”

亚哈众子被杀
【王下10:6】耶户又给他们写信说:“你们若归顺我,听从我的话,明日这时候,要将你们主人众子的首级带到耶斯列来见我。”那时王的儿子七十人,都住在教养他们那城中的尊贵人家里。
【王下10:7】信一到,他们就把王的七十个儿子杀了,将首级装在筐里,送到耶斯列耶户那里。
【王下10:8】有使者来告诉耶户说:“他们将王众子的首级送来了。”耶户说:“将首级在城门口堆作两堆,搁到明日。”
【王下10:9】次日早晨,耶户出来,站着对众民说:“你们都是公义的,我背叛我主人,将他杀了,这些人却是谁杀的呢?
【王下10:10】由此可知,耶和华指着亚哈家所说的话,一句没有落空,因为耶和华藉他仆人以利亚所说的话都成就了。”
【王下10:11】凡亚哈家在耶斯列所剩下的人和他的大臣、密友、祭司,耶户尽都杀了,没有留下一个。

亚哈谢的弟兄被杀
【王下10:12】耶户起身往撒玛利亚去。在路上、牧人剪羊毛之处,
【王下10:13】遇见犹大王亚哈谢的弟兄,问他们说:“你们是谁?”回答说:“我们是亚哈谢的弟兄,现在下去,要问王和太后的众子安。”
【王下10:14】耶户吩咐说:“活捉他们!”跟从的人就活捉了他们,将他们杀在剪羊毛之处的坑边,共四十二人,没有留下一个。

亚哈家剩下的人被杀
【王下10:15】耶户从那里前行,恰遇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来迎接他,耶户问他安,对他说:“你诚心待我,像我诚心待你吗?”约拿达回答说:“是。”耶户说:“若是这样,你向我伸手。”他就伸手,耶户拉他上车,
【王下10:16】耶户说:“你和我同去,看我为耶和华怎样热心。”于是请他坐在车上。
【王下10:17】到了撒玛利亚,就把撒玛利亚亚哈家剩下的人都杀了,直到灭尽,正如耶和华对以利亚所说的。

拜巴力的人被杀
【王下10:18】耶户招聚众民,对他们说:“亚哈侍奉巴力还冷淡,耶户却更热心。
【王下10:19】现在我要给巴力献大祭。应当叫巴力的众先知和一切拜巴力的人,并巴力的众祭司,都到我这里来,不可缺少一个,凡不来的必不得活。”耶户这样行,是用诡计要杀尽拜巴力的人。
【王下10:20】耶户说:“要为巴力宣告严肃会。”于是宣告了。
【王下10:21】耶户差人走遍以色列地,凡拜巴力的人都来齐了,没有一个不来的。他们进了巴力庙;巴力庙中从前边直到后边都满了人。
【王下10:22】耶户吩咐掌管礼服的人说:“拿出礼服来,给一切拜巴力的人穿。”他就拿出礼服来给了他们。
【王下10:23】耶户和利甲的儿子约拿达进了巴力庙,对拜巴力的人说:“你们察看察看,在你们这里不可有耶和华的仆人,只可容留拜巴力的人。”
【王下10:24】耶户和约拿达进去献平安祭和燔祭。耶户先安派八十人在庙外,吩咐说:“我将这些人交在你们手中,若有一人脱逃,谁放的,必叫他偿命。”
【王下10:25】耶户献完了燔祭,就出来吩咐护卫兵和众军长说:“你们进去杀他们,不容一人出来。”护卫兵和军长就用刀杀他们,将尸首抛出去,便到巴力庙的城去了。
【王下10:26】将巴力庙中的柱像都拿出来烧了,
【王下10:27】毁坏了巴力柱像,拆毁了巴力庙作为厕所,直到今日。
【王下10:28】这样,耶户在以色列中灭了巴力。
【王下10:29】只是耶户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就是拜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犊。
【王下10:30】耶和华对耶户说:“因你办好我眼中看为正的事,照我的心意待亚哈家,你的子孙必接续你坐以色列的国位,直到四代。”
【王下10:31】只是耶户不尽心遵守耶和华以色列 神的律法,不离开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

耶户去世
【王下10:32】在那些日子,耶和华才割裂以色列国,使哈薛攻击以色列的境界,
【王下10:33】乃是约旦河东、基列全地,从靠近亚嫩谷边的亚罗珥起,就是基列和巴珊的迦得人、流便人、玛拿西人之地。
【王下10:34】耶户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王下10:35】耶户与他列祖同睡,葬在撒玛利亚。他儿子约哈斯接续他作王。
【王下10:36】耶户在撒玛利亚作以色列王二十八年。#微读圣经[超话]#

贤愚经白话: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缘品第二  

  摘要:慈悲是一种心念,慈能予乐,悲能拔苦。就是佛法中提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为感同身受的心念,能令菩萨愿代众生受苦。如同王子悲心深刻,以身施虎。在救济众生的当下,圆满了自己的无上菩提。

  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缘品第二

  【白话】

  这样的经法我(阿难从佛亲自)听闻,讲法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那时到了乞食的时候,世尊披上袈裟托起钵盂,只带着阿难进城乞食。当时有一个年老的妇女只有两个儿子,他们肆意偷盗,结果被物主抓住,于是将其扭送到国王那里。依据法律审定,他们被判处死罪,随即交付给旃陀罗,带到刑场。

  远远望见世尊,母子三人一齐向佛磕头哀求,(老妇说道):“恳请天尊度济苦难,救救我儿子的性命。”诚心恳切,极为可怜。如来慈悯,立即派阿难到国王那里请求饶其性命。国王听从佛的指示立即放了他们。他们脱离这次危难后,对佛感恩戴德,无比欢喜激动。

  随即来到佛前,以头礼佛足,合掌说道:“承蒙佛的慈恩,才得以保全我们的性命。恳请天尊慈悯我们,允许进入修道的行列。”佛立即同意了,说道:“善来比丘!”于是(两个儿子)须发自落,身上所穿的衣服变成袈裟。他们生起了由衷的恭敬心,志向和信心更加坚固。接着佛又宣说佛法,使他们的障垢彻底消除,证得阿罗汉果。他们母亲听法后证得阿那含果。

  当时阿难亲眼目睹此事,感叹前所未有,称赞如来种种德行。又感慨地询问道:“他们母子三人往昔有什么善根,能够遇到世尊,免除重罪,获得涅槃的安乐呢?一生之中蒙受如此不寻常的利益,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佛告诉阿难:“这三个人不但今天靠我得以活命,在过去世中也曾蒙受我的恩惠而保全性命。”阿难对佛说:“不知世尊在过去世中救活他们三人的事情是怎样的呢?”

  佛告诉阿难:“久远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有一位名叫摩诃罗檀那(汉语“大宝”)的大国王,统领五千小国。国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叫摩诃富那宁,次子名叫摩诃提婆(汉语“大天”),小儿子名叫摩诃萨埵。

  这个小儿子从小行为慈善,犹如赤子一般怜爱一切生命。有一次大王和大臣们、夫人、太子出外游玩,国王有些疲倦,就停下来稍做休息。三个王子一起到林间玩耍。他们看见一只母虎正在给两只虎仔喂乳,母虎因饥饿逼迫,又打算吃掉两只虎仔。

  小王子对两位兄长说:‘现在这只母老虎极为悲苦,瘦弱得快要死去,再加上刚给新生的虎仔喂过奶,我观察它的意思是想吃掉自己的孩子。’两位兄长答道:‘相信如你说的那样。’小弟又问兄长:‘这只老虎现在还可以吃什么呢?’两兄长回答说:‘倘若能得到刚杀的温热血肉,才能合它的意。’小弟又问道:‘现在是否有人能做这件事,拯救它们的生命令存活下去呢?’两兄长答道:‘这是件很难办的事。’

  这时小王子心中暗想:‘我在漫长的生死轮回中无数次抛弃身体,但都是白白地丧失身命。有的是因为贪欲,有的是因为嗔恚,有的是因为愚痴,没有一次是为了正法。今天有幸碰到福田,这个身体为何不能舍弃呢?’

  打定主意,又同两兄长向前走,没走多远,对他们说:‘两位兄长且先走一步,我有点个人的事要办,随后就来。’说完这话,他赶紧从原路跑回老虎所在的地点,把自己的身体卧放到饿虎面前。而饿虎却虚弱得不能张嘴进食。这时太子便取来锋利的树枝刺破身体流出鲜血,饿虎舔了以后,口才能张开,随即吃太子身上的肉。

  

  

  两位兄长等了好久也不见他回来,便根据他刚才的迹象进行推测,再想到他平日的善心,断定一定是跑回去以身喂饿虎了。二人追到岸边,只见摩诃萨埵死在老虎面前,虎已经将他吃掉,血肉满地。二人见此情景扑倒在地,气绝而昏了过去,经过很久才苏醒过来。醒后又哭泣不止,(悲伤的)神志不清,死去活来。

  王后在睡梦中见到三只鸽子一起在林野间戏耍,突然最小的鸽子被老鹰捉住了。醒来后非常害怕,向国王说道:‘我听谚语说:鸽子象征子孙。现在梦见失去小鸽子,我最疼爱的孩子一定有不祥之事!’立即派人四处寻觅。

  过了不久,两个儿子已经回来。父母问道:‘我们最疼爱的幼子现在哪里?’两个孩子哽噎着说不出话。过了好久才出声道:‘他被老虎吃掉了。’父母听到这个噩耗,顿时昏死过去,失去知觉。很久才苏醒过来。

  大王马上和两个儿子、夫人、宫女等奔至小儿死难的地方。这时饿虎已将身肉吃光,只剩下骸骨散乱于地。母亲捧着他的头,父亲抓着他的手,哀号昏厥,死去活来。这样经过了很长时间。

  当时摩诃萨埵命终后转生在兜率天,他暗自想到:‘我因什么善行感受这种报应呢?’于是用天眼洞察世间,周遍观察五趣,看见自己前世尸骸仍在山间,父母悲伤怀念,痛苦不已。他担心父母因迷惑无知而过度哀哭,可能会丧失生命,自忖我现在应当前去开劝他们。’

  于是就从天而降,停在半空中,以种种话语劝解父母。父母仰头问道:‘希望告诉我们你是哪位天神?’天人随即答道:‘我就是摩诃萨埵王子。我因为舍身救饿虎,已转生兜率天了。

  大王应当知晓:存在的法归于空无,生必有死,做恶堕入地狱,行善生于天界,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如今何必沉溺在忧愁烦恼海中而不觉悟勤修众善呢?’父母答道:‘你修大慈心怜爱一切生命,舍弃我们而选择牺牲。可我们却因想念你而昏绝心碎,痛苦无比。你怎么能这样来修大慈大悲呢?’

  此时天人又用种种善妙辞句答谢父母。父母于是略微有些醒悟,便做成七宝盒子,将骨骸装到里面,埋葬后在上面建塔。天人这才离去,国王和眷属们也返回王宫。”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摩诃罗檀那大王,并非别人,正是我现在的父王阅头檀;当时的王后,就是我现在的母亲摩诃摩耶;当时的大太子摩诃富那宁,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第二太子摩诃提婆,就是现在的婆修蜜多罗;当时的小太子摩诃萨埵,也不是别人,就是我自身啊!

  当时的母虎,就是现在这个老母亲;当时的两个虎仔,就是如今她这两个儿子。我在很久以前,就曾救济他们处于危急难困的生命,使其得到安全。现在我成就佛果,同样解救他们的危难,并使其永远摆脱生死大苦。”当时阿难和在场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附原经文:

  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缘品第二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乞食时到。著衣持钵。独将阿难。入城乞食。时有一老母。唯有二男。偷盗无度。财主捕得。便将诣王。平事案律。其罪应死。即付旃陀罗。将至杀处。

  遥见世尊。母子三人。俱共向佛。叩头求哀。唯愿天尊。垂济苦厄。救我子命。诚心款笃。甚可怜愍。如来慈矜。即遣阿难。诣王请命。王闻佛教。即便放之。得脱此厄。感戴佛恩。欣踊无量。

  寻诣佛所。头面礼足。合掌白言。蒙佛慈恩。得济余命。唯愿天尊。慈愍我等。听在道次。佛即可之。告曰。善来比丘。须发自堕。身所著衣。变成袈裟。敬心内发。志信益固。佛为说法。诸垢永尽。得阿罗汉道。其母闻法。得阿那含。

  尔时阿难。目见此事。叹未曾有。赞说如来若干德行。又复谘嗟。母子三人。宿有何庆。值遇世尊。得免重罪。获涅槃安。一身之中。特蒙利益。何其快哉。佛告阿难。此三人者。非但今日蒙我得活。乃往过去。亦蒙我恩。而得济活。阿难白佛。不审世尊。过去世中。济活三人。其事云何。

  佛告阿难。乃往久远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曰摩诃罗檀那。典领小国。凡有五千。王有三子。其第一者。名摩诃富那宁。次名摩诃提婆。次名摩诃萨埵。

  此小子者。少小行慈。矜愍一切。犹如赤子。尔时大王。与诸群臣夫人太子。出外游观。时王疲懈。小住休息。其王三子。共游林间。见有一虎适乳二子。饥饿逼切。欲还食之。

  其王太子。语二兄曰。今此虎者。酸苦极理。羸瘦垂死。加复初乳。我观其志。欲自噉子。二兄答言。信如汝所云。弟复问兄。此虎今者。当复何食。二兄报曰。若得新杀热血肉者。乃可其意。又复问曰。今颇有人。能办斯事救此生命。令得存不。二兄答言。是为难事。

  时王小子。内自思惟。我于久远生死之中。捐身无数。唐舍躯命。或为贪欲。或为嗔恚。或为愚痴。未曾为法。今遭福田。此身何在。

  设计已定。复共前行。前行未远。白二兄言。兄等且去。我有私缘。此尔随后。作是语已。疾从本径。至于虎所。投身虎前。饿虎口噤。不能得食。尔时太子。自取利木。刺身出血。虎得舐之。其口乃开。即噉身肉。

  二兄待之经久不还。寻迹推觅。忆其先心。必能至彼。餧于饿虎。追到岸边。见摩诃萨埵死在虎前。虎已食之。血肉涂漫。自扑堕地。气绝而死。经于久时。乃还苏活。啼哭宛转。迷愦闷绝。而复还酥。

  夫人睡眠梦有三鸽。共戏林野。鹰卒捉得其小者。眠觉已惊怖。向王说之。我闻谚言。鸽子孙者也。今亡小鸽。我可爱儿。必有不祥。即时遣人。四出求觅。

  未久之间。二儿已到。父母问言。我可爱子。今为所在。二儿哽噎。隔塞断绝。不能出声。经于久时。乃复出言。虎已食之。父母闻此。礔地闷绝而无所觉。良久乃酥。

  即与二儿夫人婇女。驰奔至彼死尸之处。尔时饿虎。食肉已尽。唯有骸骨。狼藉在地。母扶其头。父捉其手。哀号闷绝。绝而复酥。如是经久。

  时摩诃萨埵。命终之后。生兜率天。即自生念。我因何行。来受此报。天眼彻视。遍观五趣。见前死尸。故在山间。父母悲悼。缠绵痛毒。怜其愚惑。啼泣过甚。或能于此丧失身命。我今当往谏喻彼意。

  即从天下。住于空中。种种言辞。解谏父母。父母仰问。汝是何神。愿见告示。天寻报曰。我是王子摩诃萨埵。我由舍身济虎饥乏。生兜率天。

  大王当知。有法归无。生必有终。恶堕地狱。为善生天。生死常涂。今者何独没于忧愁烦恼之海。不自觉悟勤修众善。父母报言。汝行大慈。矜及一切。舍我取终。吾心念汝。荒塞寸绝。我苦难计。汝修大慈。那得如是。

  于时天人。复以种种妙善偈句。报谢父母。父母于是小得惺悟。作七宝函盛骨著中。葬埋毕讫。于上起塔。天即化去。王及大众还自归宫。

  佛告阿难。尔时大王。摩诃罗檀那者。岂异人乎。今我父阅头檀是。时王夫人。我母摩诃摩耶是。尔时摩诃富那宁者。今弥勒是。第二太子摩诃提婆。今婆修密多罗是。尔时太子摩诃萨埵。岂异人乎。我身是也。

  尔时虎母今此老母是。尔时二子。今二人是。我于久远。济其急厄危顿之命。令得安全。吾今成佛。亦济彼厄。令其永离生死大苦。尔时阿难一切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好了,大晚上小李娇要开始emo了,22级进部快半个月了,讲真的,真的没白教他们,实心实意对一个人好,真的是有回报的,他们有什么事能第一时间想到和我分享,有问题第
  • 她是冬天很难找衣服的暖春型人(也有说浅春/亮春/亮夏的 明星造型太多跨季很方便 加上美貌的驾驭力 也不容易有个标准的判断),以前冬天私服总是摆烂,穿成一只绵羊或
  • #sa娇[超话]# ❤️永远在一起,1112记得要微笑❤️❤️今天有抹眼泪,还要继续不能放弃要提升❤️ Twins - 那天很爱笑 C:一天一天工作 消失感觉
  • 被捉摸不透的所谓的命运随意丢弃于黑暗,我们于是更加渴望走到光里,结果我们发觉,原来,以前的生活是有光的。经历了疫情,才发现,人的生命有时候是如此的脆弱,又是如此
  •   在孤儿院里的日子,程鹏基本没吃到什么好东西,一个人混的时候,他才开始自己践行这伟大的食文化艺术。按说大明星一个秀气的女子,吃饭自然该斯斯文文,而程鹏这大字不
  • 麻烦huq帮转了抽评论转发一只馥喵吧@菅田菜菜子 不好意思啊宝1.Nac那一车46都是我的,我自己给自己上调了30,有记录可查2.之前一直是陈飞批,最近转团偏6
  • 蒸烤一体集成灶对于经常有吃烤鱼或者整只鸡等大食材的家庭而言更适合,66L容量15分钟也能搞定一桌菜。独立蒸烤设计对于现代3~5口人的家庭来说,两个箱体总计80L
  • 呈先生这番感想,让王生也回忆起了自己是如何从底层到顶端,想一想自己刚踏入市场的最初目标和梦想,如今你做到了吗?很多人都不满足于我们现状,却又没有勇气去改变,就如
  • 15: 牧野任佑(非全赛季参赛)2022: Super Formula: Team DandelionSuper GT: Team Kunimitsu16: D
  • 仍然有开在泥泞里温柔的花,有明晃晃的夏天,我喜欢这个世界,但更喜欢你 推开窗,看见满天星辰,我想起你的眼睛,眸底闪烁光芒细碎沉静 每个城市都会下雨,就像我走到哪
  • 好事多磨,千锤百炼才能证明你们的成功难能可贵啊,不是想给你们压力,我们期待的并非得是最后的冠军,但,这个冠军,你们一定向往了很久很久吧,不断的努力,一路的波折和
  • [其余官博]10:47 华伦天奴 手袋广子视频14:49 腾讯综艺 《新时代 冬奥运》舞台16:00 芭莎男士 网络视听年度盛典《点睛》舞台18:03 新浪音乐
  •     1/ 购买了辽宁丹东板栗,好吃,但去壳容易,去皮难,    2/ 为图省力,购买了河南信阳大别山的剥皮板栗(真空包装)口感欠佳,不糯,且有个别坏果,  
  • 我梦到你了 时隔多年 可惜只能在梦里见面 隔着一条街 我在对岸向你挥手可你的眼里只有冷漠 头也不回地走了但在我的脑海里你一直都是对我很好的人什么时候变了呢亲爱的
  • ”海外网今日早些时候报道,伊朗革命卫队副司令官萨利赫·乔卡尔(Saleh Jokar)警告美国称:“进入阿拉伯海的美国舰队已经处在伊朗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伊朗
  • 但一切都要收费(比如大蒜)工作人员态度也非常奇怪,味道也没有任何惊艳,家里老人以前喜欢吃,这次也很失望,估计不会再来了,说什么好呢,其实馅料味道还不错,面皮和工
  • 【힘겨워도 긍지와 보람은 크고 필승의 신심은 백배해진다】 류례없는 격난속에서 기본면적의 모내기를 적기에 결속한 각지 일군들과 농업근로자들의 투쟁
  • 姐妹们都稳住 咱们专注自家 虽然我知道大家这几天都很恼火 但是真的稳住稳住 她们撕她们的 跟我们也没关系 我们美美磕糖就好了 毕竟wf互撕在饭圈再正常不过了…
  • 话说回来,谁又能拒绝青年WA发癫呢……不过虽然一开始就明白作者意图在五十年代末给WA上套心理健康套餐,临近末尾情节还是看得我一眼懵,有种喝多了看猜火车的既视感,
  • 我们一直在做也会坚持下去的,就是未来帮大家在99%噪音的无效信息和新闻中,坚持为全球投资俱乐部的大家筛选真正重要的信息和真正优秀的资产,在风浪当中把握方向,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