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患癌晚期,我为什么必须要活着?】9个半小时,腹部全切开手术。

王川(化名)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患癌,而且是晚期。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八个月来,他在生死边缘的挣扎、无奈与坚强。

9月23日,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完成了长达九个半小时结肠癌复杂手术。被医生叫醒后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给你都切除了。”

11月29日晚,晚上六点多,王川和妻子从河北省张家口老家乘车到达北京市左安门外的一家酒店住下,等待着手术后的第二次化疗。

[话筒]“癌症,晚期。”

11月29日晚,记者前往王川与妻子一起租的酒店,谈起王川几个月来的经历,这期间,王川多次忍不住落泪。

一进屋里,夫妻俩一前一后,王川一米八的身高,站在那里,完全不看不出是刚动过手术的一名患者。

王川家住河北省张家口市,今年春节过后,他频繁出现消化道不好的情况,本以为是肺上的老毛病,坚持两天就可以了,但后来,症状越来越严重,过了十五天后,出现肚子堵,上厕所时不排便,坐着身体不舒服等症状。

“即使特意减少吃油腻的东西、不喝酒,仍然不见好转,这是怎么回事儿?在与妻子的商量讨论下,我们最终决定前往市级医院检查一下。”王川回忆着。

3月29日,王川在当地市级医院进行检查,做了肠镜、腹部CT等项目。“医生发现肠道内有很多地方不对劲,最终确定是肿瘤。”

“是不是恶性的?医生没有回复。”王川称,“那时我就察觉到我的病不是好现象。再次检查后,医生告诉我,是恶性的,必须做手术才行。”

于是,王川就前往北京,“毕竟北京医院多,机会多,说不定可以治好呢。”王川想着。隔离了14天后,4月23日,王川住进了北京一家三甲医院。

在这家医院王川一待就是84天,一直化疗。用王川的话说是“那段时间是黑暗的、脑袋不思考的、大脑是空白的、生活是无望的。”这84天内,王川也尝试着前往其他各个医院,却没有一家医院告诉他:你这病可以治。

“最开始的时候,我还会安慰妻子,让她别着急。”王川称,可后来,经过无数的打击后,王川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了。“得这个病,很快,也就几个月就没有了。咋整?医生摇头。”

“医生说没有办法治疗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要死了,那时候我大脑一片空白,听不进去任何话。那天,我带着妻子在医院外面转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

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排名第四,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排名第三。过去结肠癌患者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但近年来临床上30岁以下的青年白领罹患结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目前已经占总患病率的10%。

王川一直在这家医院化疗,6次化疗,一次间隔14天。“因为没有办法做手术,就一直化疗,希望化疗过程中出现奇迹。看到机会可以动手术的时候再手术,但一直没有机会。”

“在化疗期间,我的身体虚弱了很多。但是没有办法,但凡有一点可能性,我都想尝试。”用王川的话来说:万一有用呢?“带着瘤活,能活一天是一天,能活一天赚一天。”王川称,这也就意味着,肠子慢慢堵死。

“在这期间,我囤一些安眠药,想着在救治无望的情况下吃了,不再醒来。我租的房子在14楼,很高,也想过一走了之;也想过喝一斤白酒;也曾想打开煤气罐……”王川称,那段时间,我想着各种死法,看什么都不顺眼,跟妻子、兄弟莫名其妙的闹别扭。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的,每天看着太阳,又觉得它跟我没什么关系,没有任何希望。“但我就不敢想,我走后,我的妻子、母亲、儿子,他们怎么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称,我国在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方面我国尚有一定差距。由于人们对大肠癌筛查的普遍接受度比较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渐升高。

王锡山解释,2015年我国新发病例37.1万,而2019年全国新发患者达52万,我国结直肠癌的防治任务异常艰巨。而且,我国城市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这些都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与邻国日韩相比,我国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相差近10%。

王锡山告诉记者:“结直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80%是由结直肠腺瘤动态发展为腺癌。这其中有很多危险因素,比如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熬夜以及各种精神因素。”

[话筒]“我有救了”

记者发现,在酒店内,夫妻俩虽然有些紧张,但依然足够热情与自信,虽然王川手术刚结束没有多久,但在不知道他是做完手术没有多久的情况下,根本看不出来他曾是一位癌症晚期的患者。

“我家里有疾病缠身的老母亲,患风湿多年的妻子,上大学的儿子,我不能就这么早去世,我不能放弃。”王川告诉记者,那时他开始查中国治疗直结肠癌的一些专家,找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

王川他一直坚持自己一个人寻医,有时候有退伍的弟弟陪着。

“那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希望,一家人每天守着挂号平台,上午八点半到九点,开始抢号。最终挂上了8月11日王锡山医生的门诊号。”

8月11日,是改变王川的一天,他期待着将要见到的医生可以告诉他,他的病可以治。

“见到王锡山医生的那天早上,我跟他说,我得了癌症,在别的医院看了,都治不了。我还很年轻,才四十八,我孩子还在上学,他还是一个小伙子,我要是走了,老母亲就没有人管,我妻子一直有风湿,不能干重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这是王川见到王锡山医生后说的一段话。

“我不管他们,谁管他们,我还想着将来看着儿子工作、娶媳妇儿,能抱孙子呢……抱上孙子,我也就圆满结局了,我也想当爷爷,给孙子买好吃的……”说到这儿,王川的眼泪止不住了。

“王锡山医生拿着之前的片子仔细看后,并与我进行具体沟通后,他告诉我:先回家休息二十天到一个月,再来找我,这些天回家好好休息。”王川告诉记者。

“医生这几句话,让我久久揪着的心轻松了很多。”王川称,这是他几个月以来听到最好的消息。“我这个病没啥希望,只有把手术做大了、做干净了,才能有希望能活着。”

9月16日,王川住进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几天内通过各方面检查,手术安排到9月23日,10月21日出院,住了将近一个月。“医生说,这个手术太大了,不能早早出院。”

“当时北京别的医院都不能给我做手术,医生都说做不了。”王川描述,我的病情按照医生所讲是挺严重的,但恢复的情况照医生的话说真是奇迹,看起来效果也不错。

“手术做的成功,加上我平时配合好。”王川称,每天在病房,每次看到王锡山医生是我最高兴、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候。

关于为什么接收不确定性那么大的患者?王锡山告诉记者:“德不近佛者不能为医。这句话是我一直勉励自己和所有学生的话,但是其实治疗肿瘤的外科医生,基本上都可以说是刀尖上舞蹈的,因为这类患者的命、他未来还能活多久,生存质量都握在医生手里。”

“第一次见到王川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他个人状态都已经很不好了。”王锡山解释,“后来我和科室里的两个主任一起商量,怎么才能找到机会再去救一救,后来发现必须动一个腹部基本上全剖开的大手术,有很大风险。”

“和患者沟通以后,发现他自己也特别想试试,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他一直在说,我想活着,有希望就要试。”王锡山告诉记者,因为他确实很年轻,求生欲望特别强,我认为人命至关重要,开始为其做了手术,术后患者康复特别好,晚期患者能基本治愈基本上可以说是个奇迹。

[话筒]九个半小时的手术

王川做了一场脖子以下到腹部全部剖开从十二指肠到直肠贯穿的高风险手术。“他此类癌症中几乎没有的奇迹病例,他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求生欲。”王锡山说。

“手术长达九个半小时。”王川说。“那时我的精神状态特别好,我知道手术就是希望。”

王川夫妻租在医科院肿瘤医院附近的一家酒店的三楼,记者了解到,这次从11月29日入住,租到了12月2日,因为这期间需要去医院做检查及进行手术后二次化疗。

“与我差不多同时动手术的几位患者中,我病情是最严重的,但却是恢复最快的,”王川自豪地告诉记者,手术后,等到我慢慢可以下床移动时,我就开始地扶着墙走,自己推着输液,挪一点是一点。

“虽然刚开始走的时候,走几步就会喘气,我若是稍微矫情一点点,就会选择歇着或者等过一两天再走路,但我不能就这样放弃,”王川称,手术后因为他只想好好活着,但凡任何对恢复有用的事情,他都努力去做。

“刚开始,在医院的病房内,从几百米到一两公里,最后到六七公里。”王川解释,医生护士建议走路,每天早上,我将近五点就起来走,走到7点左右。走一会儿歇一会儿。

“我进手术室的时候,其实一点都不害怕,当我面对生与死的时候,我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医生,我相信医生。我不害怕就有希望,害怕有什么用呢,这个时候应该完全信任医生。因为你没有其他人可以信任。”

“医生把我喊醒,我知道自己醒了,也知道已经获救了,当时眼泪就止不住。第二天在重症监护室,王锡山摸着我的手,和我说,给你做干净了,全部都切干净了。我脑海中,一直回响着‘切干净了’这几个字。”

“坚持前五年,五年过去了,再坚持十年,慢慢地,你就胜利了。我们会时刻关注着的。”王川告诉记者,“当我听到医生这样和我说,我就知道,这将是我之后努力的动力。我会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身体,好好生活,现在我就啥也不想,就配合医生化疗吃药。”

王川称,“从最初的痛苦、难受,到后来的幸福,现在心情豁然开朗。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王锡山说,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外科是目前唯一可治愈的手段。但外科不是万能的,对于晚期肿瘤外科医生也是束手无策。腔镜技术、达芬奇机器人技术的诞生为外科医生的创新和改变术式提供了空间。只要微创操作技能与团队配合达到一定程度,当遇到合适的病人、病情,基层医院也可开展微创手术,诸如便秘、巨大腺瘤等。

“老师,没必要再冒这个风险。”

“我的名声,没有患者的命重要。”王锡山说。(健康时报记者 张赫 孔天骄)(受访者供图)

配角医者——高延征
本报记者 朱晓娟 文/图

高延征正在为刚刚做过脊柱矫正手术的“折叠人”进行康复训练
按照约定,缓缓推开房门,轻轻走进去, 只见高延征主任身着正装,端坐在办公桌前。
这里既是高延征位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病房的办公室又是他的“接诊室”。在这间不足10平米的空间里,骨科书籍、脊柱模型、各种奖牌证书整齐地放在几案和书柜里;正对着办公桌的是一块巨大的观片灯,略微显眼;在观片灯的上方悬挂着“慎思笃行”四个字,这是高延征最喜欢的人生格言。
接受采访这天,一场全国上颈椎高峰论坛会议邀请他进行线上讲座和讨论。办公桌上放置了三台电脑,一台是办公用的台式电脑,方便患者看病;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是专门用于线上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另一台是他出差工作和讲座要用的。“为啥约到快中午了,就是因为这一上午的线上会议,你进门的时候会议刚结束!”高延征走上前,面带微笑并略表歉意地向记者解释说。
刚说上两句,一位患者敲门进来,拿着片子带着孩子,急切地让高延征给看看。因为孩子患了脊柱侧弯,背部变了形,一家五口焦急万分。高延征耐心询问,认真检查,仔细阅片。一阵忙碌后对一旁的记者说:“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患者远道而来,全家出动,不容易。咱们一会聊,先给患者看病!”
记者一面侧耳听他们的交谈,一面细心地观察。办公桌上一本关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的著作《配角人生》半开着,这本被翻阅多次的书籍看来对高延征意义非凡。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记者的猜测也从只言片语中得到了印证……
要想聊,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高延征的故事说也说不完。从医40年,手术治愈的患者达2万余人,门诊、病房、网络会诊、电话咨询等方式诊治患者30余万人;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脊柱脊髓病诊疗中心主任;中原科技领军人才、中原名医、中原科技拔尖人才;最美医生、河南优秀医师,河南省直道德模范、白求恩式好医生……
8 月19 日,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高延征荣获中国医师行业最高奖项——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8月20日,河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人物通讯,报道了高延征的先进事迹。当天,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阚全程予以批示:河南日报刊发的这篇长篇通讯,选取我省卫生战线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典型代表予以及时报道,充分展示了当代医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和责任担当,突出表现了医疗行业中“出彩河南人”的精神风貌,谱写了一曲最美的时代赞歌。希望全省86万卫生健康工作者,要像高延征等那样,秉承医者仁心的为民情怀,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争做出彩河南人,为健康中原建设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8月1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上,曾获首届“河南最美医生”的他,又获医师行业最高荣誉。
“获得中国医师奖以后,对于我个人来说,就像《配角人生》钟老所说的那样‘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接下来我将认真思考一下,今后的目标仅仅是治疗了多少患者吗?”高延征说这话的时候,似乎心中早有了答案。
高延征再一次打断了我们的采访。“我有个电话要打,跟患者约定好的时间。不好意思!稍等。”高延征随机拨通了电话。
“金胜,吃饭了没有,怎么样现在?还没想通来做手术?”
“我想通了,我家人没想通,不同意我去做手术。”
“你家里有没有舅舅啥的亲人,能说服你家人的。”
“没有!”
“你家人到底是啥想法?能不能找个邻居或者志愿者来照顾你做手术?你邻居很好呀!做完手术一个多月就恢复了!你现在最大的障碍就是你的家人不同意你做手术吗?”
“俺家人说,我现在不管咋说能自己照顾自己。他们怕万一做过手术还不如现在咋办?万一我不能动了,没人伺候我,都可忙。扶贫办的人和村干部都给家里人说了,还是不中,不让做手术。我也没办法,非常想做手术,我自己说得又不算。”
“再给你家人做做工作,我们这个星期一就做一个跟你一样的患者,到时你看看人家的效果,你就知道了!好吧!”
放下电话,高延征无奈地摇摇头,嘴里重复着一句话:“其实,我不想错过一个患者,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高延征说,这样的劝说通话成了他工作之余的“家常便饭”,除了为患者看病做手术,他更多地是劝说和安抚。“目前,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的家庭和心理问题,已经超越了治疗本身的难度,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都应该来关注他们。”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切实帮助家庭贫困的脊柱侧弯患者家庭摆脱困境,高延征带领全省骨科团队,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河南省医学会、共青团河南省委的大力支持下,联合智善公益金会等慈善机构,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走进70多个山村和校园,进村入户进行脊柱侧弯筛查。金胜就是他在一次筛查中发现的病例。
第一次走进位于焦作市修武县金胜家的时候,高延征对当时的情景记忆尤新。“当时,金胜看到我们去他家里义诊,佝偻着‘折叠’的身体当即就跪下了,含泪呼唤‘世上的好心人救救我吧!我想站起来,谁能帮帮我’!这是身处绝境从内心发出的渴望!你不知道这个患者有多么渴望我们能为他做手术!这几年我们为500余个家庭贫困的脊柱侧弯患者成功手术矫正,其中绝大部分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多数可以找的适合自己的工作,摆脱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窘境;但是没有做手术治疗的也有很多。有些事我们也很无奈,做手术必须家属签字呀!家人或者患者心理有压力,经常是我们救助和治疗的主要障碍!”
“今后单纯手术救助不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要让全社会了解脊柱侧弯和畸形大部分能治疗并积极治疗才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高延征接着举例说,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病,如果早期合理用药物控制,保持正确的姿势,脊柱就不会发生严重的变形。
“千人救助计划要上升到万人预防计划,甚至是全民预防计划。”高延征说,下一步他们将联合省卫生健康委、扶贫办、团省委、教育厅等部门,通过几个县的脊柱侧弯筛查以后,得到相关大数据,然后总结经验,积极协调动员基层医生、社区医生的力量,组成专家团队制定详细的脊柱侧弯预防方案,对脊柱侧弯患者早期预防、干预与治疗进行全程管理;同时,我们正在开发无创伤、无射线的图像识别筛查软件,通过手机APP,普及到家庭、学校,实现脊柱侧弯早发现、早治疗,建立河南省脊柱侧弯患者数据库,进行全程管理,全周期监控,对他们普及预防及自我锻炼、康复的知识,减少由轻症转为重症残疾的比例,防残减残。
主角永远都是患者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高延征说,医者除了去治病救人,更需要人文情怀,“应该知道在疾病面前,主角永远都是患者,医务人员一直站在患者背后,在他们最无助、最需要的时候给与力所能及的关怀和帮助”。
“高主任,你快去看一下一病区72床的小虎(化名)。”采访再次被打断。
记者跟随高延征来到病房一探究竟。
“你稍微翻一下身体我看看,可以!刚做完手术,自己要多加注意!来看看你的关节,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锻炼腿部的肌力,将来站直走路时还需要强有力的肌肉来维持平衡和运动功能。加强锻炼,可以帮助你尽快恢复。要对自己有信心,加油!”
小虎从小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导致脊柱和关节完全融合严重畸形,成为了“折叠人”,走路困难、吃饭也困难。“目前,做完手术后的小虎,这些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并在一步步恢复中。”高延征介绍。
“谢谢高主任和他的团队给我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如果没有他的话,我可能还生活在痛苦之中。”小虎感激眼前这位亲切的高医生。
“要不是高主任,俺孩子现在在村里还抬不起头、直不起腰。高主任不但给俺安排了手术,还协调智善公益基金会,中国梦脊梁工程善款为我们解决了经济困难。”小虎妈妈刘女士,几天前从老家新蔡来郑州陪儿子做手术,看着能够挺直脊梁平躺在床的儿子,她发自内心地高兴。因为这个病,她从小把儿子背到大。
“这次手术,按照最高标准减免。可以节省四五万元的手术费。”高延征介绍,这对于一般的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8月1日,由省卫生健康委、省扶贫办、省医学会主办的2020年河南省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 ”健康扶贫系列活动—走进新蔡县暨“脊梁工程救助扶贫计划”义诊筛查活动—豫南站在新蔡县人民医院举行。结束专题讲座和现场义诊时已经中午,高延征顾不上吃饭,冒着酷暑赶到贫困户家中,上门筛查脊柱侧弯患者。在这次活动中,小虎成为一名幸运者,并受益于“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
2019年1月,“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由高延征发起启动,募集慈善基金近2000万元,计划用2-3年的时间为1000个脊柱畸形患者施行手术矫正并捐助手术费用,目前,该项目已经救助520个脊柱畸形患者并成功完成手术。
超长时间站立手术和缺乏运动,高延征经常一天顾不上喝一口水。肾结石发作疼痛的时候,他就吃几片止痛药。虽工作在医院,但却很少花费时间去关心自己的身体。他总是说,患者利益高于一切。
2017年4月26日,他正在为一位80多岁的高位截瘫患者进行手术时,肾绞痛发作,疼痛难忍。考虑到手术的风险和难度,他并没有放弃这台手术,而是让护士给自己搽去额头的汗珠,注射一支杜冷丁和解痉药后,重新走上手术台。
下了手术台,再上手术台,这次高延征的身份是患者。在领导和同事的再三催促下,他被推进了另一间手术室,进行了肾结石手术。3天后,他就带着输尿管支架,以超人的毅力,开展日常诊疗工作和手术,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当面对先治患者、还是先治自己的选择时,他再一次把患者当成了主角。
冲锋陷阵甘当配角

今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在“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的现场,李兰娟院士亲自为他颁发奖状和奖杯。手捧沉甸甸的奖杯,他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话:北京归来,捧回沉甸甸的奖杯,这个医师节,注定难以平静!这个中国医师最高奖的奖杯,是我和我的团队辛勤付出、敬业奉献、凝心聚力、共同铸就!荣誉背后是更多的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学家张英泽当面祝贺,并寄语高延征说:“我看过你带领团队编译的《儿童颈椎手术学》,它是目前国际上针对儿童颈椎疾病系统诊疗的专业著作,你们疫情期间整理翻译出来并在中国出版,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是对我国骨科、儿童外科领域的一大贡献。这个中国医师奖,你当之无愧!”
面对疫情,骨科人相对于重症和呼吸医学领域的医务人员,可能不算是一线抗疫的主角,但是高延征带领团队冲锋陷阵一样不掉队。
为了普及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增强群众的防护意识,高延征第一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组织编写了《门诊住院患者新冠肺炎防控手册》,向门诊、病房就医患者免费发放5000余册;参与制定了四部关于疫情期间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创作并朗诵诗歌《致敬最美白衣天使》MV,歌颂一线医务人员可歌可泣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感人故事,为医务人员加油,并在多家网络平台直播,收到数十万人的收看和点赞!
在钟老《配角人生》一书里,关于承前启后、自主创新的总结,让高延征对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顿悟。书中提到:“在治病救人第一线的临床学者们,‘识时务者为俊杰’,要适当定位,密切结合岗位和现实,选准有关的自主创新类型,依据需要性和可行性原则,实践’转化医学’理念。”
工作中,他是“脊柱外科的禁区”--上颈椎疾病领域潜心钻研、勇攀高峰的先行者;是全省第一位发明颈椎钢板的“医生发明家”;19项国家专利,20余项科技创新,15项科技成果,12项专利与成果的转化,150多篇学术论文的发表,8部专业著作的出版,30多个国内外学术团体任职是他多年潜心钻研的收获;尤其是自己团队开发研制并以他名字拼音首字母命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GYZ颈椎记忆压力钢板”,经济实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填补了国际空白,成为治疗颈椎疾病的重大创新技术,获得“河南省十大职工创新成果奖”,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整整两个小时的交谈,期间穿插了打电话、看病、查房、开会,这些都让记者对高延征有了一个更加立体和清晰的印象。《配角人生》这本书的扉页上有钟老专门题写的“高延征主任留念”和签名,这让高延征更加珍爱这本书。他表示,要遵从钟老的忠告,不管今后,身份如何、事业如何,切忌浮躁,永葆一个甘当配角的心态,“工作上低调勇于突破,技术上俯身顶尖医学,治疗上甘做患者的配角”。

配角医者——高延征
本报记者 朱晓娟 文/图

高延征正在为刚刚做过脊柱矫正手术的“折叠人”进行康复训练

按照约定,缓缓推开房门,轻轻走进去, 只见高延征主任身着正装,端坐在办公桌前。
这里既是高延征位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病房的办公室又是他的“接诊室”。在这间不足10平米的空间里,骨科书籍、脊柱模型、各种奖牌证书整齐地放在几案和书柜里;正对着办公桌的是一块巨大的观片灯,略微显眼;在观片灯的上方悬挂着“慎思笃行”四个字,这是高延征最喜欢的人生格言。
接受采访这天, 一场全国上颈椎高峰论坛会议邀请他进行线上讲座和讨论。办公桌上放置了三台电脑,一台是办公用的台式电脑,方便患者看病;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是专门用于线上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另一台是他出差工作和讲座要用的。“为啥约到快中午了,就是因为这一上午的线上会议,你进门的时候会议刚结束!”高延征走上前,面带微笑并略表歉意地向记者解释说。
要想聊,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高延征的故事说也说不完。从医40年,手术治愈的患者达2万余人,门诊、病房、网络会诊、电话咨询等方式诊治患者30余万人;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脊柱脊髓病诊疗中心主任;中原科技领军人才、中原名医、中原科技拔尖人才;最美医生、河南优秀医师,河南省直道德模范、白求恩式好医生,2020年获得中国医师奖……众多头衔和成绩面前,他仍自谦小医生,甘当配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用医术和仁心撑起了500多个弯曲的脊梁,让无数残疾绝望的患者重获新生!
刚说上两句,一位患者敲门进来,拿着片子带着孩子,急切地让高延征给看看。因为孩子患了脊柱侧弯,背部变了形,一家五口焦急万分。高延征耐心询问,认真检查,仔细阅片。一阵忙碌后对一旁的记者说:“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患者远道而来,全家出动,不容易。咱们一会聊,先给患者看病!”
“获得中国医师奖以后,对于我个人来说,就像《配角人生》钟老所说的那样‘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接下来我将认真思考一下,今后的目标仅仅是治疗了多少患者吗?”高延征说这话的时候,似乎心中早有了答案。
高延征再一次打断了我们的采访。“我有个电话要打,跟患者约定好的时间。不好意思!稍等。”高延征随机拨通了电话。
“金胜,吃饭了没有,怎么样现在?还没想通来做手术?”
“我想通了,我家人没想通,不同意我去做手术。”
“你家里有没有舅舅啥的亲人,能说服你家人的。”
“没有!”
“你家人到底是啥想法?能不能找个邻居或者志愿者来照顾你做手术?你邻居很好呀!做完手术一个多月就恢复了!你现在最大的障碍就是你的家人不同意你做手术吗?”
“俺家人说,我现在不管咋说能自己照顾自己。他们怕万一做过手术还不如现在咋办?万一我不能动了,没人伺候我,都可忙。扶贫办的人和村干部都给家里人说了,还是不中,不让做手术。我也没办法,非常想做手术,我自己说得又不算。”
“再给你家人做做工作,我们这个星期一就做一个跟你一样的患者,到时你看看人家的效果,你就知道了!好吧!”
放下电话,高延征无奈地摇摇头,嘴里重复着一句话:“其实,我不想错过一个患者,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高延征说,这样的劝说通话成了他工作之余的“家常便饭”,除了为患者看病做手术,他更多地是劝说和安抚。“目前,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的家庭和心理问题,已经超越了治疗本身的难度,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都应该来关注他们。”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切实帮助家庭贫困的脊柱侧弯患者家庭摆脱困境,高延征带领全省骨科团队,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河南省医学会、共青团河南省委的大力支持下,联合智善公益金会等慈善机构,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走进70多个山村和校园,进村入户进行脊柱侧弯筛查。金胜就是他在一次筛查中发现的病例。
第一次走进位于焦作市修武县金胜家的时候,高延征对当时的情景记忆尤新。“当时,金胜看到我们去他家里义诊,佝偻着‘折叠’的身体当即就跪下了,含泪呼唤‘世上的好心人救救我吧!我想站起来,谁能帮帮我’!这是身处绝境从内心发出的渴望!你不知道这个患者有多么渴望我们能为他做手术!这几年我们为500余个家庭贫困的脊柱侧弯患者成功手术矫正,其中绝大部分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多数可以找的适合自己的工作,摆脱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窘境;但是没有做手术治疗的也有很多。有些事我们也很无奈,做手术必须家属签字呀!家人或者患者心理有压力,经常是我们救助和治疗的主要障碍!”
“今后单纯手术救助不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要让全社会了解脊柱侧弯和畸形大部分能治疗并积极治疗才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高延征接着举例说,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病,如果早期合理用药物控制,保持正确的姿势,脊柱就不会发生严重的变形。
“千人救助计划要上升到万人预防计划,甚至是全民预防计划。”高延征说,下一步他们将联合省卫生健康委、扶贫办、团省委、教育厅等部门,通过几个县的脊柱侧弯筛查以后,得到相关大数据,然后总结经验,积极协调动员基层医生、社区医生的力量,组成专家团队制定详细的脊柱侧弯预防方案,对脊柱侧弯患者早期预防、干预与治疗进行全程管理;同时,我们正在开发无创伤、无射线的图像识别筛查软件,通过手机APP,普及到家庭、学校,实现脊柱侧弯早发现、早治疗,建立河南省脊柱侧弯患者数据库,进行全程管理,全周期监控,对他们普及预防及自我锻炼、康复的知识,减少由轻症转为重症残疾的比例,防残减残。
主角永远都是患者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高延征说,医者除了去治病救人,更需要人文情怀,“应该知道在疾病面前,主角永远都是患者,医务人员一直站在患者背后,在他们最无助、最需要的时候给与力所能及的关怀和帮助”。
“高主任,你快去看一下一病区72床的小虎(化名)。”采访再次被打断。
记者跟随高延征来到病房一探究竟。
“你稍微翻一下身体我看看,可以!刚做完手术,自己要多加注意!来看看你的关节,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锻炼腿部的肌力,将来站直走路时还需要强有力的肌肉来维持平衡和运动功能。加强锻炼,可以帮助你尽快恢复。要对自己有信心,加油!”
小虎从小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导致脊柱和关节完全融合严重畸形,成为了“折叠人”,走路困难、吃饭也困难。“目前,做完手术后的小虎,这些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并在一步步恢复中。”高延征介绍。
“谢谢高主任和他的团队给我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如果没有他的话,我可能还生活在痛苦之中。”小虎感激眼前这位亲切的高医生。
“要不是高主任,俺孩子现在在村里还抬不起头、直不起腰。高主任不但给俺安排了手术,还协调智善公益基金会,中国梦脊梁工程善款为我们解决了经济困难。”小虎妈妈刘女士,几天前从老家新蔡来郑州陪儿子做手术,看着能够挺直脊梁平躺在床的儿子,她发自内心地高兴。因为这个病,她从小把儿子背到大。
“这次手术,按照最高标准减免。可以节省四五万元的手术费。”高延征介绍,这对于一般的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8月1日,由省卫生健康委、省扶贫办、省医学会主办的2020年河南省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 ”健康扶贫系列活动—走进新蔡县暨“脊梁工程救助扶贫计划”义诊筛查活动—豫南站在新蔡县人民医院举行。结束专题讲座和现场义诊时已经中午,高延征顾不上吃饭,冒着酷暑赶到贫困户家中,上门筛查脊柱侧弯患者。在这次活动中,小虎成为一名幸运者,并受益于“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
2019年1月,“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由高延征发起启动,募集慈善基金近2000万元,计划用2-3年的时间为1000个脊柱畸形患者施行手术矫正并捐助手术费用,目前,该项目已经救助520个脊柱畸形患者并成功完成手术。
超长时间站立手术和缺乏运动,高延征经常一天顾不上喝一口水。肾结石发作疼痛的时候,他就吃几片止痛药。虽工作在医院,但却很少花费时间去关心自己的身体。他总是说,患者利益高于一切。
2017年4月26日,他正在为一位80多岁的高位截瘫患者进行手术时,肾绞痛发作,疼痛难忍。考虑到手术的风险和难度,他并没有放弃这台手术,而是让护士给自己搽去额头的汗珠,注射一支杜冷丁和解痉药后,重新走上手术台。
下了手术台,再上手术台,这次高延征的身份是患者。在领导和同事的再三催促下,他被推进了另一间手术室,进行了肾结石手术。3天后,他就带着输尿管支架,以超人的毅力,开展日常诊疗工作和手术,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当面对先治患者、还是先治自己的选择时,他再一次把患者当成了主角。
冲锋陷阵甘当配角

今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在“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的现场,李兰娟院士亲自为他颁发奖状和奖杯。手捧沉甸甸的奖杯,他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话:北京归来,捧回沉甸甸的奖杯,这个医师节,注定难以平静!这个中国医师最高奖的奖杯,是我和我的团队辛勤付出、敬业奉献、凝心聚力、共同铸就!荣誉背后是更多的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学家张英泽当面祝贺,并寄语高延征说:“我看过你带领团队编译的《儿童颈椎手术学》,它是目前国际上针对儿童颈椎疾病系统诊疗的专业著作,你们疫情期间整理翻译出来并在中国出版,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是对我国骨科、儿童外科领域的一大贡献。这个中国医师奖,你当之无愧!”
面对疫情,骨科人相对于重症和呼吸医学领域的医务人员,可能不算是一线抗疫的主角,但是高延征带领团队冲锋陷阵一样不掉队。
为了普及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增强群众的防护意识,高延征第一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组织编写了《门诊住院患者新冠肺炎防控手册》,向门诊、病房就医患者免费发放5000余册;参与制定了四部关于疫情期间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创作并朗诵诗歌《致敬最美白衣天使》MV,歌颂一线医务人员可歌可泣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感人故事,为医务人员加油,并在多家网络平台直播,收到数十万人的收看和点赞!
在钟老《配角人生》一书里,关于承前启后、自主创新的总结,让高延征对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顿悟。书中提到:“在治病救人第一线的临床学者们,‘识时务者为俊杰’,要适当定位,密切结合岗位和现实,选准有关的自主创新类型,依据需要性和可行性原则,实践’转化医学’理念。”
工作中,他是“脊柱外科的禁区”--上颈椎疾病领域潜心钻研、勇攀高峰的先行者;是全省第一位发明颈椎钢板的“医生发明家”;19项国家专利,20余项科技创新,15项科技成果,12项专利与成果的转化,150多篇学术论文的发表,8部专业著作的出版,30多个国内外学术团体任职是他多年潜心钻研的收获;尤其是自己团队开发研制并以他名字拼音首字母命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GYZ颈椎记忆压力钢板”,经济实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填补了国际空白,成为治疗颈椎疾病的重大创新技术,获得“河南省十大职工创新成果奖”,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日新”。众多成绩的取得只是暂时的,高延征说,“为什么会把这些奖颁给我?人们可能看到的,我有过一些发光的亮点而已。任何科技成就的背后,如果没有政府的决策,单位的鼎力支持,团队的紧密协作,都是不可能实现和成功的。随着临床骨科理念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相关技术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我的学生,我的同仁也许都会成为今后某项创造的主角,而我则很乐于做他们的配角,因为医学领域,‘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
高延征以出色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多项优异的科技成果,入选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中原科技领军人才、中原名医、中原科技拔尖人才;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郑州市自主创新杰出青年,获第七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和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等;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冰寒于水,青胜于蓝”的骨科优秀人才正茁壮成长,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整整两个小时的交谈,期间穿插了打电话、看病、查房、开会,这些都让记者对高延征有了一个更加立体和清晰的印象。《配角人生》这本书的扉页上有钟老专门题写的“高延征主任留念”和签名,这让高延征更加珍爱这本书。他表示,要遵从钟老的忠告,不管今后,身份如何、事业如何,切忌浮躁,永葆一个甘当配角的心态,“工作上低调勇于突破,技术上俯身顶尖医学,治疗上甘做患者的配角”。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那些年的男人夏天流行穿着的确凉恤衫,带半透明效果,总会有一件线衫内衣打底,也吸汗,不像今天see-through 是潮流经历了将近70年时光, 传承至第四代谭天
  • 水瓶座彻底喜欢上你的表现水瓶座不会聊天过程会显得短促但是唯独喜欢你这件事情源远流长01 笨拙的幽默如果想知道水瓶座是不是真的喜欢上你了你可以偷偷观察ta的说话方
  • 赶集时我一人带着两个娃,她独自走在前方,也许怕别人知道自己已结婚生子,也许怕麻烦,没有一点妻子-母亲的柔情。可到现在她还没有走,拖的我精疲力尽,拖的我身心俱疲,
  • 全中国不是所有人的家庭都可以被称之为家族,但她绝对是其中之一。——为什么每次去医院,第一环节是抽血化验⁉️因为很多的疾病都来源于血液,血液干净了,细胞就健康了,
  • -很多障碍原本不存在是自己的胆怯在说不-人生最大的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 -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 内心会有一种东西苏醒包括对生命的态度/自己的认知-对赚钱来说有时候
  • 共有2个站出现大风天气,极大风出现在北戴河新区翡翠岛为16.5米/秒(7级)。大会召开后的第四个年头,也就是2016年5月26日,我被聘请为秦皇岛市海港区交建里
  • 我没有漂亮的车,但我能漫步在冬日的草坪里,这对轮椅上监狱里的人来说,我可以过的生活,不是很奢侈吗 ​​​金色紅色的金緻奢華賦活系列(照片左方)是我冬天愛用品,因
  • 比如财运这个问题,复布时发现钱的缺口更大了,明显破财中,但个人觉得是应该花费的钱没有问题,所以我当下就说看对方说的归还时间到底会不会还钱。也就是说,我觉得是没问
  • 数据来源:交强险上险数;整理:盖世汽车        在28日举办的大湾区车展上,大嘴吹牛说:“3月底上市以来,问界M5交付了1万多辆,如果不是上海停产、芯片短
  • 更有惊喜连麦和大奖等你来拿~[坏笑][坏笑]●直播时间:10月12日 19:30(明晚)欢迎大家前去旗舰店探索更多福利惊喜[抱一抱][抱一抱]#爱优牙[超话]#
  • 露营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周末或假期的放松选择,不用长途跋涉就能亲近自然,人们开始把帐篷搬到了附近公园的草坪之上,但随着气温升高,各种昆虫叮咬而导致的疾病也进入了高发
  • ️室可谈.人气巨蛋可徒步、⚠️徒步中央大学徒步9分钟周边多所大学、语言学校,⚠️面积19.62平米、高档装修,3楼、1984年建造,耐震标准,回报率6.8%.出
  • 入手丛书根据统编语文教材各单元的教学要求和人文主题选篇、编写,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基础上进行了诵读内容的拓展,实现了课外阅读资源的同步和分级。近义词、反义词、固定搭
  • 这个路段有常规的加油站,但你若想体验霍格沃茨特快那样的蒸汽机车,那得在夏季(5月至10月)才能乘坐到西海岸铁路公司的雅各比特(Jacobite)蒸汽火车。在影片
  • 孙俪晒女儿小花给邓超写的字条,好幸福并配文:“老父亲让我去给他泡茶,回头一看一直在擦眼泪,女儿给他写得各种小字条,各种小礼物,让他奔溃了”女儿果然都是爸爸的贴心
  • 2.橘子:橘子是一种常见的柑橘类水果,其味道酸甜,性平,中医认为橘子具有一定止咳平喘的作用,所以咳嗽时可以适量食用橘子,有助于缓解咳嗽等症状。3.梨:梨是一种日
  • 讲真,被批评预案不足、对接不畅,我是能接受的;但,动不动就“你们惠州干啥啥不行,TWFB第一名”我的内心就有点火了,但还是忍住了。而实际如此的是,算法知道你想啥
  • 我告诉他:“你现在开始,抓紧时间,代母亲尽量~力行~善功德,比如参与放生动物,及多读《地藏菩萨本愿经》《阿弥陀经》念往生咒,念佛号,功德回向给母亲业障消除,离苦
  • シリーズが続き、令和の時代に新しい作品が生まれ、自分が出演させていただけるなんて本当に思っていませんでした。「機動戦士ガンダム」で、酒場でアムロとランバ・ラルが
  • 当时急诊室病人较多,为争取时间,张龑君与排在前面病人逐一沟通,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插队”…整个就诊期间,张龑君也一直陪同在张先生身边,直到确认其无生命危险,张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