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耶律楚材《送刘满诗卷》长卷  纸本  墨笔 ,尺寸:纵36.8厘米、横283.8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题签:
耶律文正王墨迹。附元人四跋。石芝山房题签。

释文:
云宣黎庶半逋逃,独尔千民按堵牢。
已预天朝能吏数,清名何啻泰山高。
庚子之冬十月既望,阳门刘满将行,索诗以赠之,赏其能治也。暴官猾吏岂不愧哉。玉泉。

龚璛题跋:
中书耶律公此诗,非特为阳门刘侯、保境全氏而作也,盖时方混一,欲天下皆元结辈耳。故至今观之,使人想见小子时人物,无往而非仁心仁政,而吟诗写字云乎哉!至治元年正月廿日,高邮龚璛拜观。
钤印:谷阳书房(朱)、龚氏子敬(朱)

宋濂题跋:
右《送刘阳门》诗一章,中书耶律文正王之所作也。王生于金明昌庚戌,生二十六年,归我国朝,实贞祐乙亥。今诗后题云庚子之冬,以庚子上遡乙亥,又二十五年,则王五十一岁作此也。当是时,金民新附,法制多未定,所得州县,或割裂为诸王贵族汤沐邑。抚绥之道不至,民多亡去。所谓黎庶逋逃,似指此也。王之不忘吾民者,何其至哉!王名楚材,字晋卿,耶律氏,辽东丹王突欲之八世孙。为相二十年,军国之务悉妥焉。所居近玉泉山,因以自号云。金华后学宋濂谨题。
钤印:金华(朱)、潜溪宋濂(朱)、宋氏景濂(朱)。

戴良题跋:
予读崧高、烝民诸诗,然后知右之秉国钧者,未尝不假诗以为世劝也。盖尹吉甫之佐周也,以申伯之治谢仲山甫之徂斋,为作此二诗以送之,其所以褒美之者至矣。非直褒美之也,盖将以为世劝乌而故当是时,人皆以善自厉,卒致贤才辈出,用能不坠宣王之美,以保有中兴之盛。迹其故,岂不由二诗有以劝其为善之心哉!然则耶律公之送刘侯也,庶几有得遇此乎?耶律公居中书时,有刘侯者方出治阳门,因其索诗,为作一章,章四句以遗之,且题其末曰:予之褒美于侯者,所以赏其能治也。赏其能治也者,乃所以为世劝也。其后刘侯既以上将帅师,蹶金破汴,为时名臣。而中统、至元之间,长材懋得,亦曾见而叠出。诗之所以为世劝者,又何如哉?一日,刘侯之曾孙之佐来贰吾邑,因出公是诗以相示,请志下方。予于是知公深得古人之遗意矣。盖公之在中书也,当夫南北分裂之际,区宇未混一之时,戈甲之营调,刍饷之转轮,顾方日不暇给。而公乃刀排所务,独以刘侯能治之,故形诸赋咏,树之风声,汲汲,乌欲借是以为世劝之资。则公之是心也,虽质之尹吉甫可也。其所为诗,又安得不与崧高、烝民诸篇并传于世哉?诚使是诗之有传,则刘侯之名,亦将与申伯、仲山甫同乘不朽矣。后之观者,可不益劝于为善乎?公名楚材,字晋卿,耶律其氏也。以契丹世胄入仕皇元。其高勋盛烈,与夫辞章之美丽,字画之遒劲,固巳铭之太常,书之太史,兹不著。至正九年其岁己丑闰月望日,浦江戴良谨题。
钤印:戴良之印(白)、叔能(朱)、逊志斋(朱)。

郑涛题跋:
古人述作,一言一字皆有关于世教,不轻友也。耶律公之《送刘阳门》,史他人为之,不过凄凉之舜耳,公独赏其孤治且君暴官贪吏如愳之言,凛然如秋霜烈日,可畏可抑,人欲见之而不可得,矧狎玩之耶?区区字画之工,盖不足以论公也。至正壬辰春正月,义门郑涛率题。

1⃣️李世倬题跋:
匏翁家藏集称宋太史书清古有法。郎仁宝云:公草书有龙盘凤舞之象。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云:唐宋名公俱以行草擅场,昭待精细楷者,宋景濂一人而已。何乔远《名山笔记》谓:公自少至老,未尝去书,丰体近视乃一黍,公能作数字。以上皆书家传所集,其出处已祥标明史,可无更述矣。乾隆八年五月廿日,李世倬识。
钤印:世倬(朱)、因氏弦(白)。

2⃣️李世倬题跋:
良,字叔能,载《明文苑列传》。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学。元顺帝用芦者言,授江南行省儒学提举。明太祖定金华,遂归之。世倬。

3⃣️李世倬题跋:
耶律文正出处已标青史,手迹之在人间者,只此一二,非若松雪辈第以笔墨传耳。卷尾诗跋,皆一时名流,遂落有刘氏静安钤印,奈为人鹤去,仅存四首。静安者,知刘侯之曾孙,以跋内语可验也。宝此不可以作书画观,其励人心、正世道,功莫大焉。子雅氏世倬。
龚璛字子敬,为元诗人,载入《元史》。学使林晴江已考其出处,笔诸后矣。乾隆年五月廿日。
钤印:世倬之印(朱)

鉴藏印:
周湘云 藏印:古堇周氏宝米室秘笈印(朱)、湘云秘玩(朱)、湘云心赏(朱)、曾经雪盦收藏(朱)、雪盦铭心之品(朱)
顾洛阜 藏印:顾洛阜(白)、汉光阁(朱)、汉光阁顾洛阜鉴藏中国古代书画章(朱)
袁励准 藏印:恐高寒斋珍秘(朱)
爱新觉罗·宝熙 藏印:沉盦平生真赏(朱)、宝煕长寿(白)
狄学耕 藏印:敬原堂图书(白)
冯公度 藏印:公度审定名迹(朱)、冯公度家珍藏(朱)
金 城 藏印:吴兴金城鉴定宋元真迹之印(朱)
龚 璛 藏印:谷阳书房(朱)、龚氏子敬(朱)
刘满曾孙 藏印:刘氏静安(朱) (五次)
未知藏印:东阳(白)

此幅《送刘满诗卷》是辽宗室后裔,契丹族耶律楚材作于1204年,也是耶律楚材存世唯一作品。本卷以一代忠烈之臣颜真卿的风格写出,实是艺术功能与教化功能的完美统一。

[good][作揖]#文物代言人##约会博物馆##书画界##历史那些事#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詹姆斯超越乔丹,肯巴沃克成为队史得分王
  • 救援 | 楚雄消防快处大货车侧翻事故
  • 桑切斯开车和影星女友约会,违停被女警罚70镑
  • 空中飞来大男人,砸在旁边的电动车上身亡!车主懵了:我也有责任?
  • 狠心!老人将孙女扔出窗外致死 只因与儿媳发生矛盾
  • 1500万人受影响!美国强化签证审查,需提供5年社交媒体记录!
  • 独家视频!中国空间站核心舱首亮相!
  • 男子一脚踢疯闸机
  • 杨丞琳5年不洗牛仔裤被骂恶心 斥:别不认同就扭曲
  • 吓!绵阳一女子凌晨5点路边停车睡觉,遭男子用灭火器敲玻璃……
  • 偶像练习生蔡徐坤为什么退出第四组 蔡徐坤为什么选rap组
  • 一个数独引发的惨案:零知识证明 Zero-Knowledge Proof
  • 粉丝: 关晓彤配不上鹿晗的4个理由
  • 宿舍晚报|女神老师结合理论知识讲3周鹿晗八卦,课程人气爆满;大学生把寝室改造成咖啡馆,安慰表白失败的人......
  • 痛心!26岁漂亮女子遭丈夫家暴身亡,只因与男同事吃了个饭!
  • 靳梦佳为何单身?张亮一句话戳破真相...
  • “别再让孩子看《小猪佩奇》了!”一个妈妈吐槽引起无数共鸣!
  • 婚礼前请前女友吃饭遭悔婚 !!前任是不能触碰的雷点
  • 赵丽颖,刘诗诗、章泽天,范丞丞,马可,于朦胧......
  • 偶像练习生导师合作舞台 范丞丞当特务 周洁琼大秀热辣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