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元炁”。[微风]
        “元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宋钅开尹文的“精气说”(即“气一元论”),发展干东汉末年王充的“元气自然论”及北宋张载所倡之“元气本体论”。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并对门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元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因为人的生命活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故元气学说在对人地万物的生成和各种自然现象作唯物主义解释的同时,还对人类生命的起源以及有关生理现象提出了朴素的见解。基于元气学说的对人类生命的认识,即是“元气论”。元气论对中医学、气功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人体先天元“炁”
        人身元“炁”又你“原气”、“真气”,是存在于体内惟动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此即指元气而言,故元气广义义简称为“气”。《灵枢刺节真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允身者也”,此气源于先天而养于后天,但狭义又专指禀受父母的先天之气。在古典气功文献中,常把此“气”字写作“炁”,以示与后天之“气”的区别。
二、元“炁”是天地自然的物质基础
        元“炁”论认为,元“炁”是人的生命与天地自然统一的物质基础,“大人生厂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元气也是生命之源泉,“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生命活动过程,即是元气的消长变化及升降出入运动。“人之生此由乎气”(景岳全书》),“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
        由此可见,元气的盛衰聚散及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的生老病死。元气充足、运行正常。是人体健康的保障;元气不足或气机失调,则为致病之因,故有“百病皆生于气”、“元气虚为致病之本”之说。因此防病治病也应以调护元气为本,善养生者更应正视护养此气。故张介宾说:“盖天地万物皆由气化,气存数亦存,气尽数亦尽,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亦由乎此。此气不可不宝,能宝其气,则延年之道也”(《类经运气类》)。
三、诸病所生之由
       元“炁”藏之于肾而化生元精,系于命门而为肾间动气,其变化为用,一分为二而为元阴、元阳,实为性命之本、造化之机。元气虽藏之于下,而其用则布护周身,脏腑之机能全赖此气之运转,故徐灵胎说:“五脏有五脏之真精,此元气之分体者也。而其根本所在,即道经所谓丹田,《难经》所谓命门,《内经》所谓七节之劳有小心。阴阳阖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令五脏皆润,此中一线未绝,则生气一线末亡,皆赖此也”(《医学源流论》)。元气之所行,与任督二脉关系至密。元气根之于肾而行于任督,故李时珍说: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奇经八脉考》)。元气虽化生于先天父母之精,但必须有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所以与脾胃又密切相关,故李东垣说:“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论》):“脾胃既损,是真气元气败坏,促人之寿”(《内外伤辨惑论》)。
四、气功之“炁”
         气功学中所言元气,多指先天之“炁”。此“炁”形成于受胎之先,先天细细蕴蕴,生于无形,又谓“原始祖炁”,是推动胎儿内呼吸(潜气内转)的循环动力;在人出生后,即“炁落丹田”,成为启动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原动力,并司理后天呼吸之气、水谷之气、营卫之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气功学中所指先天之“杰”是潜藏的内气,而后天之“气”则着重指形于呼吸之气(外呼吸),故《入药镜》注:“藏则为惹,形则为气”。在人体,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密不可分。出生后“炁落丹田”,为“呼吸之根”,人在进行呼吸活动时,“先天元始祖炁未尝不充溢其中。非后天之气,无以见先天一炁之流行;非先天之炁,无以为后天一气之主宰”(《入药镜》注)。
         内丹水中要求气贯丹田,即以后天之“气”接引先天之“炁”,发动任、督循环,以达到所谓“再立胎息”的效果。《入药镜》听说:“先天惹,后天气,得之者,常如醉。”即指气功状态中二气混合,呼吸绵绵,任督循环,身心酣畅的自我体验。古代先贤通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气功锻炼可以充实元气、调理气机,以达治病强身之目的,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生家们并以“元气论”为理论基础,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整套行气、养气的方法和本式,以培补元气、调畅气机,有力地推动了气功学的发展。
五、科学未晓之谜
        元“炁”论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生命观,对中医学、气功学理论体系的确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元气的实质百到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是一个尚未完全揭晓的谜。近年来有人对元气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研究,如有人从控制论的角度,认为元气与信息同样具有传递、保存、交换的共同特征,人体通过元气的调控作用,以维持内环境及内外环境间的阴阳平衡。
        有人从“场”论角度,认为元气是一种“动态的生物场”,这种“场”非常活跃,虽看不见、摸不到,但其可产生感觉,能联系调节机体内外环境,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协调;有人从能量的角度,提出“电子激发能假说”,认为激发态分子可通过共振转移,将激发能传给别的分子,这一过程就是所谓“行气”。
       还有人认为,气是一种微粒流,其直径小于60±2微米,某些还带行正负电荷;辐射场摄影能提供内气的指标,说明内气存在于生命之中,并随着生命条件的转化而改变,电量辉光即是内气存在的表现。尽管日前对元气的研究还比较粗疏,很多问题尚有待深入,但实践证明,进一步探讨元气的实质,不仅是传统的中医学、气功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对揭开人类生命的奥秘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心] https://t.cn/z8bCHaZ

#微博问道# [作揖][作揖]道教的“元炁”。[微风]
        “元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宋钅开尹文的“精气说”(即“气一元论”),发展干东汉末年王充的“元气自然论”及北宋张载所倡之“元气本体论”。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并对门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元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因为人的生命活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故元气学说在对人地万物的生成和各种自然现象作唯物主义解释的同时,还对人类生命的起源以及有关生理现象提出了朴素的见解。基于元气学说的对人类生命的认识,即是“元气论”。元气论对中医学、气功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人体先天元“炁”
        人身元“炁”又你“原气”、“真气”,是存在于体内惟动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此即指元气而言,故元气广义义简称为“气”。《灵枢刺节真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允身者也”,此气源于先天而养于后天,但狭义又专指禀受父母的先天之气。在古典气功文献中,常把此“气”字写作“炁”,以示与后天之“气”的区别。
二、元“炁”是天地自然的物质基础
        元“炁”论认为,元“炁”是人的生命与天地自然统一的物质基础,“大人生厂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元气也是生命之源泉,“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生命活动过程,即是元气的消长变化及升降出入运动。“人之生此由乎气”(景岳全书》),“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
        由此可见,元气的盛衰聚散及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的生老病死。元气充足、运行正常。是人体健康的保障;元气不足或气机失调,则为致病之因,故有“百病皆生于气”、“元气虚为致病之本”之说。因此防病治病也应以调护元气为本,善养生者更应正视护养此气。故张介宾说:“盖天地万物皆由气化,气存数亦存,气尽数亦尽,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亦由乎此。此气不可不宝,能宝其气,则延年之道也”(《类经运气类》)。
三、诸病所生之由
       元“炁”藏之于肾而化生元精,系于命门而为肾间动气,其变化为用,一分为二而为元阴、元阳,实为性命之本、造化之机。元气虽藏之于下,而其用则布护周身,脏腑之机能全赖此气之运转,故徐灵胎说:“五脏有五脏之真精,此元气之分体者也。而其根本所在,即道经所谓丹田,《难经》所谓命门,《内经》所谓七节之劳有小心。阴阳阖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令五脏皆润,此中一线未绝,则生气一线末亡,皆赖此也”(《医学源流论》)。元气之所行,与任督二脉关系至密。元气根之于肾而行于任督,故李时珍说: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奇经八脉考》)。元气虽化生于先天父母之精,但必须有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所以与脾胃又密切相关,故李东垣说:“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论》):“脾胃既损,是真气元气败坏,促人之寿”(《内外伤辨惑论》)。
四、气功之“炁”
         气功学中所言元气,多指先天之“炁”。此“炁”形成于受胎之先,先天细细蕴蕴,生于无形,又谓“原始祖炁”,是推动胎儿内呼吸(潜气内转)的循环动力;在人出生后,即“炁落丹田”,成为启动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原动力,并司理后天呼吸之气、水谷之气、营卫之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气功学中所指先天之“杰”是潜藏的内气,而后天之“气”则着重指形于呼吸之气(外呼吸),故《入药镜》注:“藏则为惹,形则为气”。在人体,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密不可分。出生后“炁落丹田”,为“呼吸之根”,人在进行呼吸活动时,“先天元始祖炁未尝不充溢其中。非后天之气,无以见先天一炁之流行;非先天之炁,无以为后天一气之主宰”(《入药镜》注)。
         内丹水中要求气贯丹田,即以后天之“气”接引先天之“炁”,发动任、督循环,以达到所谓“再立胎息”的效果。《入药镜》听说:“先天惹,后天气,得之者,常如醉。”即指气功状态中二气混合,呼吸绵绵,任督循环,身心酣畅的自我体验。古代先贤通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气功锻炼可以充实元气、调理气机,以达治病强身之目的,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生家们并以“元气论”为理论基础,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整套行气、养气的方法和本式,以培补元气、调畅气机,有力地推动了气功学的发展。
五、科学未晓之谜
        元“炁”论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生命观,对中医学、气功学理论体系的确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元气的实质百到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是一个尚未完全揭晓的谜。近年来有人对元气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研究,如有人从控制论的角度,认为元气与信息同样具有传递、保存、交换的共同特征,人体通过元气的调控作用,以维持内环境及内外环境间的阴阳平衡。
        有人从“场”论角度,认为元气是一种“动态的生物场”,这种“场”非常活跃,虽看不见、摸不到,但其可产生感觉,能联系调节机体内外环境,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协调;有人从能量的角度,提出“电子激发能假说”,认为激发态分子可通过共振转移,将激发能传给别的分子,这一过程就是所谓“行气”。
       还有人认为,气是一种微粒流,其直径小于60±2微米,某些还带行正负电荷;辐射场摄影能提供内气的指标,说明内气存在于生命之中,并随着生命条件的转化而改变,电量辉光即是内气存在的表现。尽管日前对元气的研究还比较粗疏,很多问题尚有待深入,但实践证明,进一步探讨元气的实质,不仅是传统的中医学、气功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对揭开人类生命的奥秘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心]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這個頁碼在六十頁第四行:

  【人身有古大今小之殊。】

  這是講我們人的身體,前面是講人的壽命,古人的壽命長,我們現代人壽命短。這裡講身體,古人的身體高大,今人身體就是矮小,比古人矮小。我們再看下面的文:

  【人壽當減劫時。每過百年。其身短一寸。千年則短一尺。釋迦如來出世時。人身皆長八尺(佛之化身。一丈六尺)。今已過二千餘年。當短去二尺。故今世之人。大抵以六尺為上下。總之壽增。則其身隨時而大。壽減則其身隨時而小。至疾疫災後。壽命愈促。身形愈小。或二傑手。或三傑手。所可資食。稊稗為上。人發衣服。以為第一。資身之具。皆作刀杖之形。】

  這個一段是給我們講身體,講的是人的身體,人的壽命當減劫時,過一百年,前面是講過一百年少掉一歲,身體的長短過一百年就短了一寸。古時候這個寸,比我們現在的寸要小一點,現在我們一般很多都用公尺、公寸的,幾公分的,這個可以去查資料。如果要比較明白實際的古代、現代的尺寸,中國、外國的尺寸,現在電腦上資料都可以查的。弘一大師他有編了一本書,叫《周尺考》,他找周朝尺的長度,一直到唐朝,一直到現代,《周尺考》,有一本書。人在減劫的時候,身體一百年短了一寸,一千年就短一尺。

  釋迦如來出世時,人身高皆長八尺,『佛之化身,一丈六尺』。當時佛的化身,應化身他的身高是丈六,我們一般在經典上講,丈六金身,比一般人要高,高很多,丈六。一般人都是差不多八尺,八尺也大概比我們現代一般人高,可能大概是一百八十公分以上到二百公分。現在的尺如果用台灣的台尺,六尺大概一百八十公分這個高度,我們現在看到身高一百八就也相當高了。現代我們也有看到有人很高,超過二百公分的也有,是比較少,但是有,我們都碰到過。二百公分以上的,我們現在看起來那個人那麼高,佛當時出現在世間,那個時候我們人的身高大概都差不多那麼高。因為到清朝康熙那個時候,佛滅度已經二千多年,所以當時平均大概八尺,到清朝那個時候大概少掉兩尺,所以在清朝那個時代,大抵以六尺為上下,六尺大概是一百八十公分。到我們現在大概又減少一點,大概五、六尺這個上下,大概一百六十以上到一百八這個當中,像我的身高是一百七十六。

  『總之壽增,則其身隨時而大,壽減則其身隨時而小』。這個「總之」就是總而言之,因為要詳細講當然就很多。總而言之,總體來講,我們人的壽命如果增加的時候,那身體就隨時而大,身體也隨著增高加大,高大;「壽減則其身隨時而小」,壽命減少的時候,身高也減低,身體也縮小了。『至疾疫災後,壽命愈促』,如果再遇到有疾病,「疫」是瘟疫、傳染病,或者遇到天災人禍之後,人的壽命就愈促,「愈促」就是愈短,這是屬於我們說的災難。你有災難來,不是說你活到七十歲才會死,沒有到七十歲的,甚至小孩都會死,所以就遇到災難老的也死、小的也死,壽命就愈促。遇到有疾病、瘟疫、災難,壽命就會更短促,身體的形狀就愈小。『或二傑手,或三傑手』,「傑」是張開的意思,在佛經記載,一傑手就是二尺四寸,但是這是古時候的尺。二尺四寸這是講小尺,不是講我們現在的公尺,唐尺是一尺六寸七分,人身材就是短小,一個手伸出來,或兩個手或三個手,也就是我們一個概念,就是人的身愈來愈矮,體形愈來愈小。

  可以吃的,隨著這個飲食,『稊稗為上』,那個時候吃的真的是,人愈沒福報,吃的東西愈不好,相對的吃的就更不好,我們現在講沒營養。沒營養,不但沒有營養,還有毒那更不得了!「稊稗」就是好像稻草,但是它不是稻草,是一種害草,不好的,等於說不好的稻草。不好的稻草大部分是長在濕地,是草本植物,不好的稻草。不好的稻草長出來的稻米,當然那個質量也不好,也就沒營養。所以有稊稗,就是有害的稻草,不好的稻草。人壽命愈短,身材愈小,吃的東西就愈不好,這個也是互相有關係的。好像你吃的那些沒有營養的東西,你身體當然不好,愈來愈小、愈來愈短。所以以後壽命愈短的時候,人身體愈短小的時候,所吃的東西都是那些不好的食物,沒什麼營養的,以那個為最好的。我們現在看那是不好的,但是到以後那個時候沒得吃,那是最好的,這個我們可以理解。你看中國、外國鬧飢荒的時候,你哪有什麼吃的,不要說什麼營養,連要填飽肚子的東西恐怕都沒有。所以過去在我們大陸上,自古以來遇到荒年,災荒、飢荒沒得吃,真的就是沒得吃,吃樹皮、吃黃泥土這是一點不假,連稊稗都沒有。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從這個地方就可以理解,人遇到災難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有這個稊稗它就是最為上,是最好的,比吃泥土、吃樹皮好,所以稊稗為上。

  『人發衣服,以為第一』,人穿的衣服很一般的,我們現在講很粗糙的,就以這個為第一好的,因為沒有了,所以那個不好的衣服也變成最好的。『資身之具。皆作刀杖之形』,「資身之具」就是我們用的一些工具,生活上用的工具,工具就變成都可以拿來做刀、做杖,好像做武器這樣。小字講:『今婦人簪珥已有作刀斧形者』,就是在康熙年間,當時的婦人,「簪」就是婦人她固定頭髮的,插在頭髮上把頭髮固定起來;這個「珥」就是耳環,固定頭髮的簪、耳環,那時候已經有做刀斧那種形狀,好像武器一樣。下面周安士居士又按照這一段,再給我們發明。

  按【有人發隋唐以前古墓。有骨粗大。較今時人骨。長二尺許。嘗考《天人感通記》云。蜀都舊址。本在青城山上。今之成都。乃大海也。昔迦葉佛時。有人從西耳河邊回。舟過於此。見岸上有兔。引弓射之。不知兔乃海神也。大怒。遂踏翻其船。而壅沙成地焉。後至晉朝。有僧見地上多裂。掘之。得人骨船底。骨皆長三丈餘。以迦葉佛時。人壽皆二萬歲故也。】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按就是按照上面講,根據經典講的,人的身體有古大今小的差別。『有人發隋唐以前古墓』,「發」就是去挖掘。現在我們在新聞報導上也常常看到,去發現古代的墳墓,特別是一些當官的、皇帝。也有人譬如說建房子,挖土機去挖到,挖到那就請國家的考古學家來鑑定,這個挖出來要小心挖,保存這些古物做研究、做考證。有人就發現隋朝、唐朝以前的古墓,古墓被挖出來就有骨頭,因為古時候都是土葬的,不像現在說用火葬的。所以古墓挖出來,這個骨頭很粗大,這是清朝康熙那個時代,有人發現隋唐以前這個古墓,有這個骨頭很粗大的。比較康熙年間那個時候的人骨,大概長了二尺許,長了兩尺多。根據這個資料,就可以證明以前的人身體比較高大,因為身體比較高大,他的骨頭也一定要比較長、比較大,他的骨架也一定比較長,所以『長二尺許』,到我們現在大概二尺許又多一點。

  『嘗考《天人感通記》云』,「《天人感通記》」是一本書,也是我們佛門講經法師也必須要準備的工具書。《天人感通記》,這個是講感應記載的一本書。「考」就是考證,「嘗」是曾經,周安士居士他曾經去考證《天人感通記》這本書,看到這本書裡面有講到『蜀都舊址』,「蜀」就是現在的四川,「都」就是首都,四川省的首都,「舊」原來舊的地址,『本在青城山上按』,「青城山」是成都市都江堰市的西南邊。青城山也是道教的一個祖庭,青城山。青城山我也曾經去過,那邊是一個道教道觀的祖庭。

  『今之成都,乃大海也』,青城山山上以前是四川的首都,四川的首都以前是在青城山上的。現在四川的首都是成都,在清朝時代就是以成都為蜀的首都,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叫省會。當時這個成都是在大海裡面,現在的成都在以前是在大海裡面,這是《天人感通記》裡面記載的。以前成都是在大海,但是現在成都浮到水面,變成省會了。再給我們講為什麼成都當時是在大海,『昔迦葉佛時,有人從西耳河邊回,舟過於此,見岸上有兔,引弓射之,不知兔乃海神也』,「昔」就是過去迦葉佛這個時代,迦葉佛是過去七佛,過去劫的七佛,第六尊佛,那個時候人的壽命二萬歲,人的壽命二萬歲的時候他示現成佛。有人從西耳河邊回來,河就要坐船,「舟過於此」,經過這個地方看到岸上有兔,有一隻兔子,就拿著弓箭射那個兔子。不知道那隻兔子是海神,就觸怒海神,海神就大怒,『遂踏翻其船』,這個船就給踏翻掉了。『而壅沙成地焉』,就是這個海河變成地了,沙給它堆成地,我們現在講的填海,把它堆成地了,所以變成現在的成都,成都以前是海。

  『後至晉朝,有僧見地上多裂,掘之,得人骨船底,骨皆長三丈餘。以迦葉佛時,人壽皆二萬歲故也。』後來到晉朝的時代,有僧,有一個出家人看到地上很多裂痕,「掘之」就把它挖,挖了挖出來有得到人的骨頭,還有船的船底。也就是說,那就是當時墮在海底的一些遺物,有人的骨頭、有船的船底。那個骨頭「皆長三丈餘」,那個骨頭有多長?三丈多。為什麼?因為那個時候是迦葉佛那個時代,人的壽命二萬歲,所以那個時候人身體,根據這個比例就是高大。這個也是在考據上的一個證據,我們現在說考古學,考古,考據上的一個證據。所以這個都有根據的,這都不是隨便講的,有經典根據,又有實際上這些遺物做為證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越嚼越香,比米饭更合话延续饱腹感,当作早餐,或者当作主食务是非常好的选择,用来做代餐也会觉得很幸福!卖点5:花式搭配怎么都百搭可以,搭配红茶食用,既保留了下午茶
  • 虽然舞台时间很紧,可你没说过丧气话,你会因为联排时做错动作而自责到哭,宝宝你真的特别棒,你的进步大家都看在眼里,都是有目共睹的。你说过 “比乐观没在怕的” “
  • 生活总会有绕不过的沟沟坎坎,多看事情好的一面,才能发现转机。#每日一善[超话]# [心]#每日一善# [心]#阳光信用# 用心生活,保持积极的心态世间万事,最难
  • ”然后剑箱就被人拎出来放一边,这男的就笑呵呵看着冬柏#荣耀茶话会[超话]# 早上好老婆们 这条抽个kls(折3r) 不知道这种能不能挂 但是想发出来让你们看看我
  • 人的气场是看不见的,但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就像万有引力一样,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这种气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你的人生,这种气场是怎么形成的? 你的观念,你的信仰,你
  • 大概是我觉得无论什么学问,也做不到向陈老师的新见卓识、独树一帜了。说明他对我的这本书是很满意的,只是我没有趁热打铁,继续吃博士的老本,报课题,发周边。
  • 劳力士迪通拿知名度没有水鬼烂大街,但是档次却比水鬼系列高,同时也不算低调的劳,迪通拿相对比水鬼更加一表难求,毕竟在机芯工艺上,计时机芯的工艺要比水鬼系列的大三针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三丽鸥第二弹情报来了…做法荒木做法荒木我愿用今年接下来的新谷 贝尔减少上桌率换一个荒木画二弹三丽鸥求求了 我真的很需要荒木我觉得荒木对贝尔的审美跟我是一样的ta
  • #北京租房短期转租##北京石景山租房##北京[超话]##北京租房转租[超话]# #成都转租[超话]##成都租房[超话]##成都租房##成都转租# 【地铁】5号线
  • 大姨和衣锦也和解啦,她慢慢接受了周到,故事到结尾都在往好的方向走。 他俩真的像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样,有甜有苦,庆幸的是他们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娜娜送的多肉
  • 这一切没有压垮樋口一叶,她反而愤然决定以笔养家,以及其敏锐的洞察力,细腻温柔的文风,为同时代的女性呐喊——写出她们被压迫的一生,也是在书写自己!这一切没有压垮樋
  • 但是嗓子还有一点哑,声带还需要慢慢修复,医生让我少说话……咱这当老师咋可能少说话[苦涩]上班去了[干饭人]2000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6架军机,哪知道,刚飞不久
  • 别人也都劝过我,“别让爸爸的美好回忆成为你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咱只为活人,不为死人”“好好工作,努力工作,别给爸爸丢人”......很多道理我都懂,老爸,可你走
  • 3、՞••՞ ℚ³⁻⁸4、' ฅ́˘ฅ̀5、 6、浅过一下节“”7、◝◜「 ' 」8、致敬每一个特别的“她”9、੧ᐛ੭ ' ♀️10、 " 依旧
  • #光与夜之恋陆沉[超话]##陆沉##超话创作官#躺在床上睡不着想以前的事情 想到我前年一个人去音乐节 早起去高铁站一个人 第一次坐高铁 到了常州去场地 排很长很
  • ”有的人和第一天认识全性似的[微笑],仔细盘盘此前全性做的事情吧!对上枳瑾花和陆琳珑那两个要不是张楚岚正好路过会发生什么不用我说吧,端的是一个烧杀抢掠啊。
  • 最近聽到的另一套組合,是Viva Audio STX耳機放大器驅動Stax最新旗艦型SR-X9000耳機,我對這款耳機感興趣,因為這是009S之後Stax公司覬
  • 总之,一汽大众ID.7 VIZZION以其外在有型的设计和内在卓越的性能,成为了出行生活中的理想搭档。一般:穿绿色、青色,为木,木克土,克者为财,做事较累,但能
  • 我也感觉很不可思议 我静下心来去问问xian家,他们并没有告诉我是谁谁谁来帮忙的 也没有说让我去供养他们什么,一直都是默默的……此刻我想说,有很多带⭕️的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