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孔圣所言,多集《论语》,《论语》所述,多为人道。明言性与天道者,罕也。故世常多误为,夫子浅薄,不知天道也。私以为,其实个中原因,夫子早已作答,《论语·雍也》中曾有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不可语而语之者,徒生事端,无所增益也。

盖儒家言性与天道者,《中庸》一篇可谓备矣!百家中,几乎各家皆有述道之辞,其中尤以道家最盛。故每阅及于此,常有错觉,恍惚间竟分不清哪一句是儒家之语,哪一句又为道家之言。但转念一想,又有何怪?夫子本就曾“问礼”于老子,二人融洽默契,性与天道如此重要之事,一个岂会不问,一个又岂会不答。只不过孔夫子善于“因材施教”,定依所教化之民众客观境界水平,选取了那些更加贴近现实的、容易理解的道理加以阐扬,而这最为精妙高微之“性天”之道,因其精深难解,必得其人而后方可传之,否则稍有不慎,便易堕歧途,故反被藏之于私密,束之于高阁了。亦或夫子早已把精微大道,寓于诸多最为浅显琐事言行之中,只是我辈愚钝,难以体察罢了。当然这一切,也终只是笔者个人揣测,无从印证。对错与否,同人且自去别择……

那究竟何为中庸之道?幼时时听人言,或曰:“好好之术者,即是。”或曰:“折半而求者,即是。”曾以为然,故后一听他人言及中庸,即心中生厌。直至二十几岁偶然读之,才发觉其论与众传者大异,当时甚为惊诧!只当时年轻气浮,未作多想,又碍于条件有限,不能深入探究,只暂且放过。今又过十数载,已入中年,深尝世味,多览人事。此又读之,自别有滋味。索性不自量力,试浅论之。

所谓中庸之道者,绝非世传“折中、好好”之谓也。试问假如形状规则,质地均匀之固体,其“中”自可简单对折而取,但对于水、气等多变流质,其“中”又如何准确取之?况万物、人心、世事之变化速度及复杂之程度,更甚于水、气百千倍,于此复当何取?故能于无穷之因,瞬息万变中准确认识、把握、驾驭大道,使之合于中者,恐唯圣人能为之!料我辈庸夫,徒望之兴叹矣。盖大道者无形无象,周流不息,圆融无碍,绝非机械偏颇之论所能状之,故世之诸夫所论离真旨远矣。私以为,所谓“中者不偏,庸者不易”,故中庸者,实当“均衡和谐”之谓也。唯“均衡和谐”者,方能物尽其宜而不悖,物各相生而不伤,物各有得而不夺,乃能成万物共赢之至也!

大道本一,然生生不息,故一生二,二生三……此必然也。衍至后世始有诸家之分,且纷争不断,互相攻讦,以昭其明。然追其渊源,乃察其类本就一体而生,一脉相承,只切入、侧重、取舍各异,而叩问本质终不离天人之域。至于纷争攻讦的背后,实是狭隘之私心在作怪,究其实质也常常根本不是观点之争,学术之争,而也只是赤裸裸的朋党之争,名利之争罢了。其所背离大道兼容、济世、渡众之初旨,实已远矣!

夫道行于世,所载之者,文也;所宏之者,人也。国之所立,唯赖其族;族之所昌,倚之以文(文化);文之所存,托之以教。反之,有何教则兴何文,有何文则树何人,有何人则存何族,有何族则立何国。

故教者,国之大也,族之大也,万世之大也。因此教育之权柄绝不应,也不能,更不该落入资本饕餮之手。此辈之流,多人性之奴隶,欲望之傀儡。其只会从其一己、一群之私计出发,千方百计,搅进脑汁,想把绝大部分民众及其子孙,变为其“会说话的工具”,为其所驭使,为其创造价值,满足其无尽贪欲。故为能于万众中选出最优“工具”,其并不介意以万人独木的方式,进行筛选。这是一场貌似公平,实则暗藏诸多私途的骗局。而必然结局便是注定以绝大多数的必然“失败”,来成就极少数的必然“成功”。所以其类终不愿,也不想把大多数人引导化育成有修养,有独立思想、人格和尊严的自主道德人,其在极大程度上剥夺了,绝大多数个体本该理所当然拥有的价值、尊严、成功和幸福。这种做法,或许对极少数个体、群体而言是极有利的,但对绝大多数民众及其子孙存续而言,则是极其不利,甚至是灾难性的。

故世之有识、有能者,有德者,不能不对此深刻反思与慎重对待。而欲易此弊者,亦非二、三良士所能为之,唯绝大多数民众,能够秉持公心,坚守原则和底线,尽己之能做出份内的积极努力,乃方能有效吧!……

六祖法寶壇經參學體會

疑問品第三

(接上文)

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慾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譯文:
六祖說:“大眾!世界的人,自己的色身好比是一座城,眼耳鼻舌諸根好比城的門。在外就有五門,在內只有意門。心是一塊地,性是主宰王,性王就住在心地上。性若住心地上就是王在,心地離性就沒有王了。自性若在,身心具存,若離自性,身心具壞。佛向自性作,不要向身外求佛。自性迷,佛也是眾生,自性覺悟,眾生就是佛。心慈悲,自身就是觀世音菩薩;若能無相喜捨,自身就是大勢至菩薩;能淨化自心,自身就是釋迦文佛;有平等正直的心地,自身就是阿彌陀佛,有人法二執就是障礙修行的須彌山。有歪邪的心念,就是洶湧的海水。無明煩惱就是起波浪的水,心存毒害就是惡龍,心地虛偽、誑妄就如同鬼神,在塵勞中奔波不息等於魚鱉,貪嗔熾然就是自造地獄,愚癡不化的人與畜生沒兩樣。善知識!修十善,天堂就到;除掉人我二執,猶須彌山崩倒;去掉邪心,海水就枯竭;煩惱不生,波浪便消滅;忘掉毒害之心,魚龍便絕跡。這樣自心地上的覺性如來,就放出光明,外照六根門頭,於六塵中清淨無染,能破除六慾天的罪業,內照自心,可消貪嗔癡三毒,地獄罪業亦同時消滅。這樣內外光明透徹,就與西方淨土沒有不同了。若不這樣修行,怎麼能去西方極樂世界呢?”

論議: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此節經文闡述心性之理,佛向內心性中求,外無佛可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門頭,自有無為真人放光動地。八識田中(六識外增末那識、阿賴耶識)蘊藏自性真如,轉八識成四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對八識迷就是眾生,悟就是佛。但世人將四大幻化之身為我,保此有漏不淨之身,猶如守城池,若能悟幻化空身就是法身,則投入彌陀性海。假身之中有真我。這就要依四念處而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在六根中,以身為總,餘為別,外五門可任由五塵出入,“內有意門”,可吸取前五塵落謝影子(色、聲、香、味、觸)入於意地之中,迷時放縱六根取六塵境,如門戶開放,任憑出入。悟時根不染塵,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入諸法實相,門門皆方便。生淨土易耳!八種識心如土地,可生鮮花,亦可長毒草。真如本性為君王,性王居八識心地之上,成一切識心之主,統一切身心,故稱“王居心地上”。悟後了知識即性,性即識。迷真性,法身真性雖存,難免隨業力流轉而去,前者謂涅槃,後者轉六道。“性去身心壞”。然真如本性,無生無滅,欲求佛道則應捨識用根,向自性中求,心淨土亦淨,萬不可向心外求佛求法。“自性迷即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可知佛與眾生無二無別,差別在覺迷不同,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迷惑顛倒的佛,一旦破迷開悟就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就是佛。十法界唯一真如自性,因迷覺而有眾生、佛之別,其差別太懸殊了!若迷昧自心本性,依見思惑,作有漏業,就是六凡苦惱眾生。若迷心輕,破了我執我見,尚存法執,還有塵沙惑,作無漏業,而成二乘人,自利而不利他,佛稱自了漢。而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次的法身大士,迷心很微薄,他們依無明惑,造作無漏業,而成大道心的聖者稱菩薩,他們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證。什麼是法身?法身,亦稱法性身、自性身,它無生滅,無變化,徧一切處。要言之:所證的真如本體與能照的真覺(無師智、自然智)究竟圓滿稱法身。若以法、報、化三身而論,則無生滅的自性身與自受用的報身二者合現,就是法身。古德云: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含萬象。法身為“理智”圓融的顯現,有為法稱“智”,無為法稱“理”,即永遠離開、斷絕了煩惱障、所知障、具無邊的、不可說,不可說功德者就是法身。什麼是功德?六祖曰: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事相的修福上。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礙,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之相是功,心體離念是德;所作所為不離自性是功,應用見相離相不為相染是德;念念無間,保持心清淨,無分別、執著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識真理明自性,能覺悟宇宙人生真相,並在一切境緣上,任運自如,與性體相應,稱性起修,全修在性,就是功夫。六根與六塵起作用時,心清淨無染就是德行。此非一般人所能為。佛具三身,法身稱毗盧遮那、報身稱盧舍那、應化身稱釋迦牟尼亦稱釋迦文佛。自性迷就是眾生,自性覺就是佛。佛覺悟自心本性,徹法底源,究盡諸法實相,即是諸法如來。“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聖凡不離當下一念心,一切眾生之性與佛同體,故無緣大慈與眾生樂,同體大悲拔眾生苦,即是等如觀世音菩薩。以法喜為悅,施眾生以法樂,都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捨離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即等如大勢至菩薩善導群迷,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攝念佛人,同生極樂。若一念能仁寂默,復本淨心,即等如釋迦世尊之妙德。若一念清淨心、平等心,則同彌陀接引眾生成佛心。直心正念真如,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你就是阿彌陀佛。由此可知成佛是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更不可以佛像當佛,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此是明自性隨染緣,故有三惡道生。所謂苦樂由心造,炎涼自我修。若迷自性,心生人我眾生壽者相,心生人我執,法我執,則如須彌山似的障諸物,妙法不得入心,淪於六道,無有出期。若迷正見而起邪心,撥無因果,執斷執常,是溺苦海,能沒法身。一念煩惱心生,如波浪之相續,前際後際,不相逾越,難斷難滅。一念三毒之禍害,如惡龍之殘酷,必入惡道,無有出期。一念虛偽妄心,猶如鬼神出沒無常。一念塵勞,如魚鱉悠悠穿梭不歇,常擾心海。塵勞者,煩惱的異名。貪嗔癡慢疑邪,蓋覆真性,惱亂身心,不得清淨。一念貪嗔起,鬼道、地獄門即開,生吞活剝業識身。一念愚癡迷惑,不明事理,不信天地及六道輪迴,必受畜生之報。此節闡明善惡之報,全由心造。“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此明若能以真照妄,自能返妄歸真。若能行身三、口四、意三,十善業,天堂樂果便至。如給孤獨長者發心,為佛以金鋪地、量地建精舍,在忉利天中,其宮立現(慾界二重天),摩耶夫人亦在此享天福,可見果報昭然。若除人我眾生壽者四相,則雖然障重如須彌,亦傾倒無遺。若去掉邪心,則身、口、意三業及分段、變易生死,猶如海水枯竭。見思、塵沙、無明煩惱若無,波浪寂滅,就不會往阿賴耶識裏搬業因了,第七末那識,是我法二執的根本。若煩惱障(三毒)、業障(五逆十惡)、報障(三惡道)三障毒害消除,如惡魚毒龍諸妄亦絕跡,即“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只要念念回光返照自心,不隨妄境流轉,四聖法界皆從一念心生。此節經文,示十法界惟心。我們應依祖師教言修無漏的功德,不執著有為的福報。一心念佛,老實念佛,隨緣作善,成就就在今生。“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慾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此節經文示惟心淨土,自性彌陀之義。眾生心地上本具如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之性。此性大無不包,細無不入,放廣大光明,內外徧照,覺者六根門頭不為六塵所羈。若復清淨本源,則能打破六慾諸天塵勞愛染,不被愛慾所纏縛。若自性真如返光內照,貪嗔癡三毒當即消除,地獄等三途罪,一時消滅。作法會超拔,怎抵自證菩提?罪由心造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而不為罪纏。如是內心不惑,靈明朗徹,心為淨土,自性彌陀,當下即是。內外淨潔,安樂妙常,何異西方極樂?若不稱性起修,全修在性,念佛不精純,不成片,信願不堅定,如何能生極樂?我曾看過一首偈:“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迷者迷心為眾色,悟時剝境是真心,身界二塵無實相,分明達此號知音。”心外求佛,便落他境,絕無得時。惟心淨土,自性彌陀,所言不虛。

詞義:
⑴慈悲即是觀音:觀音世人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觀世音,此菩薩觀其音聲,見眾生危難痛苦而前往救拔。眾生若心常存慈悲之念,就等於觀世音菩薩。
⑵喜捨名為勢至:此菩薩以大智慧,至一切處,平等施法度化眾生。若自心常存喜捨之念,就等於是大勢至菩薩所為。
⑶能淨即釋迦:釋迦譯能仁,以仁愛之心憫念眾生。牟尼譯寂默,即佛在因地修行時,以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回光返照,斷除煩惱,智慧圓滿。此即自利利他的智德與悲德,而成就佛道,無煩惱,心則淨,淨心即佛。
⑷平直即彌陀:“直心是道場”,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成就極樂淨土,平等攝受接引眾生。心平直即自性彌陀的顯現,則等於自身就是彌陀。此從性體而論。
⑸人我是須彌:世人造惡,皆因“我執”、“法執”作祟,惡業若有形體則勝過妙高山。所以有人我執,就等於有須彌山高的障道緣,不得成就。
⑹邪心似海水:歪邪的惡心猶如海水洶湧,欲罷不能,不得安寧。
⑺煩惱是波浪:此即觀心無常,煩惱猶如脫韁之馬、巨風之浪,無有停歇。
⑻毒害是惡龍:一個人存有毒害他人之心,此心就是猛獸毒龍,最終受害的是自己。
⑼虛妄是鬼神:人心若虛偽,則如鬼神虛妄之障,見不得陽光,只能在暗處作祟。
⑽塵勞是魚鱉:此物終日在水中穿梭不停,人為五慾在塵勞中奔波不息不止,好比此物相似。
⑾貪嗔是地獄:貪心生餓鬼道,嗔心是地獄的因,貪嗔盤踞於心,使人惶惶不安,猶如造了地獄的罪業。
⑿愚癡是畜生:不信因果,不信六道,愚癡不化,沒有智慧,在六塵中混生死,猶如畜生相似,整日吃喝玩樂混日子與畜生何異?
⒀六慾諸天:天有二十八重,慾界六重,色界十八重,無色界四重。慾界六重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

《六祖法寶壇經參學體會》——犟牛老居士撰(疑問品第三)04 https://t.cn/R2WJCrW

关于双修;
人的七情六欲,名色食睡等,性是相对最容易蛊惑人心的,因为性直接涉及到阴阳的和合,以及人类社会家庭的组成乃至人类的延续,此外,性又和爱情直接牵连,爱情又和慈悲之大爱难以分辨,甚至有很多已形成固定思想主见的,他不会认可神通而可能相信房中术、性力派(比如奥修教)一类的教派。本文论述性在修行的几个主要的方面:房中术、清静与双修、爱情等。

房中术有之,详见于抱朴子、养性延命录等,这个是有正面的作用的,主要是把握火候行事,然后交而不泄,能起到采阴补阳的作用,另外就是关于行房的禁忌等,比如什么时候不宜行房,什么时候行房交接,生下的后代会是什么样的(庸人还是贤人,夭折还是会长寿)等。这都是有依据的,是正面的东西。直接定性为邪术也是不科学、有失妥当的。
但是房中术仅仅只能作为一种养生术,有些只是神交的人元丹法也是可以起到栽接命室的作用,但不可能直接靠这个成道,最终还是一定要清静了道,这个是非常肯定的。抱朴子说:“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其理自有极,安能致神仙而却祸致福乎?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若欲纵情恣欲,不能节宣,则伐年命。”而且火候很不好把握,要么无法交,要么把握不好就泄了。而且如果火候把握不好,之后强忍不泄,很容易导致精囊炎等憋精病症。而关键是如果你真懂炼精化气,得了真法,是没有必要这样去操作的,清修法本身是不需要阴阳丹法就可以究竟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真正修道的,得了法的,是基本没有人修房中术、男女双修的。
而且涉及体交,并且有实际漏精的,是肯定和丹道原理相悖,也无法起到所谓的采阴补阳的作用的,只会伤精败炁。彭祖所说房中术采阴补阳,有个很重要的前提是不泄,对于漏精,他也说能自然清静无欲是最好的: “若念真正无可思而大佳,然而万一焉。有强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
因为很明显的是漏精会直接导致先天能量的损失。而且其行事过程,必然有凡心欲火,与丹道的于清静虚无中招摄先天一炁是完全不符的。

人在降生的时候,除了有肉身的变化(成长发育等),也有灵层面的变化,精卵结合的过程,就包含了一个人一生的先天能量,这个能量用完了,就死了。现代医学有一种疲劳死,就是工作劳累过度,睡一觉,就挂了,要是检查,查不出任何原因,但中医、道家修炼理论是可以解释的,一个人要是连续好几天完全不睡觉,也会直接死掉,因为完全没有睡眠来补充先天炁,直接消耗完了,就挂了。
精液本身已经是后天有形有相之物,就是一种损耗,也就是先天能量的损耗。人性发育成熟,阳关一破,从此便成残破败体,阳气不断外泄,最终无所泄,精气仅维持日常生活(老年),再之后就是死亡。这个就是人道的变化过程。
而修道则是逆着上述过程来,以中老年人为例,先是将残破之体培补精气神,抽油添命,再之后稳固元精不转换为精液,再之后进一步返还先天,至还虚得道,可以形象的打个比方,修道就是打回娘胎。所谓顺则成人,逆则成仙。
按照这个返还先天的路线,必然会经过阳关止闭这一关,那么很明显,修道的深入,究竟是有些人认为的,精力会越来越旺盛,而推理出性力也会越来越强,还是绝育?认为性力越来越旺盛的,他的依据不外乎,修道,人应该越来越强盛,精力越来越旺盛,以及修道不能让人类断后。
但是经过我前面的分析,元精不再转换为生殖之后天精液,精液都没有了,你拿什么去生育?
关于精力旺盛所以性力也会旺盛,是没有认识到精力旺盛的本质,真正的精力旺盛,是先天层面的,不是后天的。真正主宰一个人生命意识活动的也是先天的灵,不是后天的笨拙有形的肉身。
关于修道不能让人类断后,这个我之前在拙作公众号文章《论大制不割》里面有相对深一点的分析,此处不赘言。
或者可以这样认为,身心里面那些先后天转换结构(比如元精转换为精液)倒退回去,由复杂变得简单,元精不会再转换为精液,不会再顺着人的生理规律顺向演化。
所以说,修道的后期趋势是清静无欲,而且漏精是属于先天能量的损耗,是非常肯定的。
本身修道理应越来越自由,不可能一个人修道,后期反而会更加性欲旺盛,更加依赖异性。
关于爱情和慈悲大爱,前者本质上是有执着在里面的,占有欲,束缚,桎梏,而大道之慈悲心,是无执的,这两者有本质不同。
关于这个话题,我的其它文章《斩三尸——修道与减欲》斩三尸——修道与减欲、《性命直指》性命直指、《论大制不割》论大制不割(都在我的公众号里面)等都有相关谈及,有兴趣的可以都看一下。

顺则成人之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络气血等各呈其性,使先天元阳愈趋愈下,沦为后天,修道则逆过来,使全身神气打成一片,混作一团,令后天趋向先天元阳,即归根复命。故丹经多强调神气合一,守中抱一。
而如果是有漏精的体交,清者上升,浊者下降,女鼎产药之时,正是其性欲大炽之时,此时所产之气,全是后天欲火之气,淫秽之阴,何可入药?纯粹都是假水假火,假木假金,假假相交,与丹道的于大定虚无中招摄先天一炁,是完全不同的。
真正的南宗丹法,说“只要一口气在,一百二十岁亦可还丹”,而如果是涉及到体交的双修,年老体衰,还有能力行事?既然无法行事,又如何栽接?很显然是不符合的。所以南宗丹法是没有体交的。
最初的外丹为黄白之术,以阴阳二物置于炉鼎之中,火候烧炼而成丹,道士服之一丹升天。隋唐以后比拟外丹的内丹术兴起。而正统的内丹术都是以先天一炁为药物的,这个在我的公众号文章《从道家修炼看对于真理的追求》里面的道家修炼脉络部分有详细的论述。
而双修之法,以坤女为鼎,采战为火候,采取女鼎之药味,且一鼎之药有限,需多采多得,本身就实在有违人伦常理,淫妄之技。
清净丹法是对同类丹法的改造。天地为大鼎,人身为小鼎,天人一体。无论从理论还是实修,最终都应该是清静虚无。丹经虽言法侣财,然天地作伍,自身有宝,生身固有,请珍之。
清修可以直接成道,这个是非常肯定的。正常人不要修同类丹法,就清静大道。以己身真阳采取先天一炁,以虚空为侣即可。
房中术等可以起到养生作用,但很难操作,而且有违人伦常理,修道不一定要男女双修,清修本身就可以究竟。不明真相而修房中术易堕左道,凡是真心向道者,务必认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首先他家的托尼美女老师服务态度就很满分,中途又是递抱枕又是递茶水的,细节真的很看出用心程度啊[心]全程耗时两小时,托尼老师很敬业,烫之前会问你需不需要打薄一点
  • #乡土人才创新创业# 【云登:高原脱贫致富“领头羊”】松茸被誉为“菌中之王”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食两用菌。云登是甘孜州贡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贡极”品牌创始人
  • 亚洲啊亚洲,但我们真没必要嘲笑,因为我们还没有嘲笑的任何资格…[哈哈] 11月20日,一年中的第324天,离2022年结束还有41天。我们的青春,又能有几个世界
  • 近两年,先后整理出版吴烨《世人论道》《道不远人》周为《歇马店的佛根棋缘》《围棋起源与平凉(陇山)文化的渊源》邓媛媛、安冠林《崆峒问道》左中丕《道家养生》等书籍,
  • RM 055 内跳动的心脏是RMUL2,能够承受超过500 Gs的加速度的设计,可以在一个专业的高尔夫球手的腕子上正常运转,我们看到表壳中是没有表盘的,机芯可
  • 突然发现 这六张照片 是六个地方都有故事诶基本都是随手拍(所以竟然只有2张是照相机拍的!p1 本科毕业旅行 九寨沟p2 春天北海划船p3 隔离前看见的房山美景p
  • 另外经纪人也提到,有欧巴支撑的大S现在开心多了,才会不断地激怒汪小菲,但汪小菲的不快乐,不应该是大S的责任,还说,汪小菲半夜喝了酒的话会更无法置信,可惜不能
  • 赶着去吃海鲜所以没有去拍2️⃣ 遇上咖啡·时光邮局:这个是我拍照的地方。但吃出了700元的海鲜就在这路。
  • 我们可以想想这几个月,甚至这一年的付出,想想自己背了忘忘了背,却还一直坚持在背的专业书,想想舍弃掉的睡觉和娱乐的时间,朋友们,既然都已经走到这里了,那就最后再辛
  • #和小许一起好好吃饭一百天#47/1001191.买了票明天回家 2.大半夜11.20多吃了两片趣多多真香3.关于请假事件,gsj认识我,还不给我签字,让我叫m
  • 没有央视正剧 没有央卫年冠; 没有白玉兰一提一获; 没有一番收视破2; 没有二轮收视破1; 没有双台破1; 没有cvb收视单台破1; 没有单剧网播量破500亿;
  • 晚安~偷偷向银河要了一把碎星,只等你闭上眼睛撒入你的梦中,晚安晚睡的小朋友就领取不到今天的美梦了哦,你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盖好小被子,然后躺下来好好睡觉装修日记0
  • 而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你遇见了这一辈子最特别的人,可你清楚的知道你们永远不可能在一起,往后余生,见或不见,你都在我的心里。人生,就像饺子,岁月是皮,经历是馅,
  • 昨天的缅怀单元一闪而过了陈文敏,我觉得可能只有我会注意到她的出现,也归功于前不久为了播客查崔小萍导演资料,看到了台湾女性导演研究论文才知道这个名字。根据陈文敏儿
  • #小黄讲故事##楹楹成长日记# 今天把昨天买的面包都带去公司啦 早上吃了个肉桂卷 软乎乎很好吃!p7今天去吃了小爷酸汤鱼还不错吧还有口水鸡还有茄子还去买了章鱼小
  • 如果只是因为防水层被破坏导致出现渗漏,一般有新旧两种维修手段:旧手段就是刨砖砸墙重新做防水,但是这样做成本高昂,因为防水层之上的所有部件,如瓷砖、浴缸、马桶、浴
  • 简单来说,短期靠运气,长期靠实力。简单来说,短期靠运气,长期靠实力。
  • 1月5日は #ゾックス・ゴールドツイカー 役の #増子敦貴 くんの誕生日!⁡早く皆さんにお会いしたいです⁡#Girls2 #ガールズガールズ#80sLover
  • 每一章节介绍一种主要的现生物种类群及分支,并结合气候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遗传学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述,从2.5亿年前仍遨游于浅海的巨型广翅鲎到4亿年间都没有明
  • 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就是你们观察日本男性的加班时长,其实相比三十年前并没有什么改善,甚至更多。之前还有个新闻讲日本打工人加班时长超过“过劳死”线。说明日本男性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