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三点,过逍遥的神仙生活!#道教知识#

一、“从简”以享受生活

人生在世的根本其实不是繁,而是要简。简就是要“简易”、“简约”,就是要抓住主要的本质的东西。简的原则就是要少思、安闲、轻松。

司马谈曾总结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这或可说是对道家从简精神最合适的概括。由此而来,从简便成为道教应物处事的重要指导思想。“至道不繁”,从简使自己和他人都能有一个轻松的心情,相互交往也就没有那么的机关和算计,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司马承祯说“简则益生”,也就是说从简而行才能健康心身。以简处事,一是要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二是要明白什么是无益于生的;三是要安闲无累。对于如何做到以简处事,孙思邈真人则提出了十二少的方法,即“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保持了这十二少,即守住了生命生存的根本。

简单生活即由心灵的虚闲开始,抛弃不必要的牵绊,让思想自由地飞翔,与“道”同游。日常生活也应是以简易为好,天天美味大餐于身体也不一定有益,反而可能生害,诚如司马真人所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

从简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崇俭抑奢”,这也是道教的传统美德,太上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所谓“俭”,即节约,这其中包括对物质追求的节制和个人贪欲的抑制。老子认为,沉溺于声色滋味等感官享受,受制于名缰利锁,不仅会大大地损害身体,更会妨碍体悟大道。因此,老子倡导“少私寡欲”,恬淡俭啬,节制物质欲望和个人私欲。节约而不奢侈,收敛贪欲,甘于恬淡,顺乎道义而有所节制,乃是俭之德。

“简”才能达到轻松,放松我们的心情。少一些烦恼,少一些忧郁,多一些开心,多一些快乐,像云一样逍遥。在上个世纪早期就有人曾经预言:“有史以来,人类将首次面对一个真正永恒的问题——如何利用工作以外的自由与闲暇,过快乐、智慧的美好生活。”我们有不少人为了得到奢华的生活可以忙碌几年、几十年,却舍不得花费几个小时享受生活。舍弃物质而重精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似乎很难让人做出选择,神仙逍遥的道教思想,可以让我们从中寻找解开困惑的钥匙。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的贪心也在快速膨胀,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贪污腐败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私欲膨胀促使他们绞尽脑汁争夺名利财富、贪图荣华富贵,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一旦失去则不可复得。懂得了这一道理,便不会为声色财富这些个人私欲所牵累,自然能够在实践中做到去奢去贪,崇俭节欲,从内心深处认同俭朴廉洁等道德要求,将其化为自身的品德。

由此通过确立珍爱生命这一价值取向,来调节人们的需求结构,从而淡化人们对于一己之私欲的过分贪求,淡化小我,不为物累,以求得心灵的安和,实现肉体健康和精神自由,如此,才能最好地享受生活,实现体悟大道的人生理想。

二、“从朴”以真爱生活

“朴”的本质是质朴而无华,像生命之初的婴儿一样。道教讲“抱朴”,就是去除后天之伪,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素之道。也就是要求学道者持守质朴无华的本真,这样才能与道合一,达到自身人格的完善,而走向这种复归之路的关键则是“少私寡欲”,《道德经》第十九章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元代道士李道纯阐释为“清心释累,绝虑忘情”,是修道的必经之路。卸下心灵沉重的包袱,才可以“穷理”;抛开俗事纷扰,才能“尽性”;摈弃了一己私欲,最终能“造道”。道教所倡导的“抱朴”,依托于人们对于生命的珍惜和热爱而得以实现。真爱生活是一种智慧,而古老的道教,正是这种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使世人更为合理、合“道”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素朴纯一,足以知天”,知天者,即能与天同寿。保持恬淡无欲、清静素朴的思想,不过分地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不为个人的私欲而绞尽脑汁,不为个人的得失算计而心神不安,始终保持一种“安时而处顺”、“知足而常乐”的高尚情操,养成一种“与人无忤、与物无争”的旷达胸怀,才是“返朴归真”的真谛所在。

《太平经》中有“下古人心邪蔽,不若太上古之三皇,人心质朴,心意专一,各乐称天心,而忠信不欺其上,故可无文也”之句,意在批评世人品行邪恶,颂扬古人的质朴。在我们经常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今天,尤其需要这种返朴归真的境界。

返归淳朴,即不要用人为的东西去毁灭天然,不要用造作去毁灭性命,不要因贪求名声而成为名声的牺牲品。

三、“从和”以快乐生活

“和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理念。“和”的意义,一是要通,二是要顺,三是要悦,四是要包容。通则和谐,和则相生。

所谓通就是通畅、通达,古人曾说:道之言通,通无所通,而无所不通。天地万物的自然运化生长,展现的是道通万物的自然和谐。道经中说,“道以通达为义”。所谓“道以通达为义”,就是既要自通还要通他。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知道,道路畅通则人行通达,水流畅通则润泽万物,货物畅通则人心稳定,人之血脉畅通则无病痛。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心通无碍,只有心通才减少烦恼与忧苦,也只有排除烦恼与忧苦才有顺心如意。在道教看来,通则无碍,通则和谐,通则安定,通则太平,通则繁荣。

所谓顺就是顺应大势,也就是要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若水一样顺势而行。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乃天地自然之常势,人应当顺应其变化。白天应当劳作,晚间应当休息,也是自然之常理。所谓悦就是保持与营造和悦的心态和处境,人之心身和悦,才能神清气爽,健康常在。家庭有和悦才能和睦,小孩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才有快乐,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所谓包容就是要宽容地对待他人,以有容乃大的胸怀,容纳不同的东西,像大海一样能容纳万川河水,并赋予其生机。和所包含的以上四个方面,引导着世人快乐地生活。具体当从以下三方面来促进。

第一当以人自身的和谐为基础。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要维护社会的和平与和谐,我们首先要保持自己个人内心的和谐与安宁。道教认为,人心的烦恼和不安定主要来自外物的缠绕和贪求欲望之心过度,从而产生烦恼与焦虑,产生妒忌心甚至仇恨心,因此有人生苦短之感叹,而之所以“苦短”,是因为我们为“烦恼”所缠绕。而“烦恼”实际上起于“妄心”。

《常清静经》说:“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心身,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只有我们内心清静恬淡,少私寡欲,无为不争,去除贪求妄想,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自信而不自傲,自强而不自恃,保持个人内心的安宁与平静,才能使生活既充实又平和,像水一样,无我而又能坚持自我,在心灵的深处树立起和谐和平的信念,从而健全人的心身,维护和谐,促进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各种生命自得其乐

第二当以人与社会的和谐为现实追求。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要求我们人人都心怀慈爱,对他人友善,要宽容他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我,而是要求我们要充分理解他人。《南华经》中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之间,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是完全能够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首先是要促进家庭的和谐。道教《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强调要“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兄敬弟顺”,以做到“室家合和”,“天垂福庆”。

其次,要以慈爱之心灵和诚信之行为对待他人。社会和谐的根本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建立在相互尊敬、相互帮助和诚信友爱的基础上。富有者应帮助贫穷者,而不是使贫穷者越来越贫穷;不同人群之间应增进交流,促进理解。通过交流,既能发现彼此之间的共同之处,从而坚信人类文化有一些核心的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同时,我们又能深入地了解彼此之间的相异处,做到不失自我而又尊重、包容他人,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互利互惠,慈爱和同。

第三当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最高追求。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只有确保天地自然的平安,人类才能获得长久的平安。因此,要追求社会的和谐,我们还必须树立起对自然的正确态度。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源自于“道”,“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有按照道所赋予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不要随意作践自然、毁坏自然。

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对万物利而不害,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和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道德经》中教导我们说,应“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就是要顺应世界万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自然本性,不以人为的强制方式去破坏这个过程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无为而无不为。#宿世道缘# https://t.cn/z8AH4Mn

优婆斯的前世今生  

        罗阅祇国的一富商家生有二子。弟弟长大后与哥哥共同经营家中事业。哥哥喜欢上一长者家的女儿,但由于她年纪太小,虽然哥哥派人前去提亲,但长者并未答应。哥哥在失望之际,全心全意投入事业,多外出从商,多年与故乡没有任何联系。到了女儿适婚年龄时,长者开始心急,眼见日子一天天过去,哥哥却了无音讯,生死未卜,于是长者想尽办法要求弟弟娶他的女儿,但弟弟始终不敢答应。长者只好伪造佯称哥哥已死于他乡的书信,托人从远地带回,迫使弟弟答应这件婚事。可惜幸福美满的日子短暂易逝,当两人正欢喜地为即将出生的儿子取名字时,哥哥突然破门而入,歇斯底里的咆哮,并诅咒着这对夫妻!  

       弟弟昼夜不安,于是决定逃离家乡。一日,他意兴阑珊的走在舍卫城中,正巧遇见佛陀。佛陀问他愁眉不展的原因后,即为其开示佛法,弟弟蒙受法益,顿时心开意解,发愿追随佛陀出家修行,并做佛陀的侍者以报答佛恩。佛陀慈悲答应,并名其为优婆斯。优婆斯出家后发大精进心,依教奉行,严持净戒。  

       但哥哥始终无法平息报复心,于是重赏五百两黄金给愿意杀害弟弟的人。一位贫穷人家的小孩得知有此重赏,就随着哥哥来到优婆斯修行的地方。当小孩一见到这位清净庄严的比丘,剎那间善根流露,心想:「我怎么忍心杀害一位有道行的比丘呢?」然而抵挡不过重金的诱惑,于是又想:「如果我得到了这五百两黄金,全家人就不用再挨饿、受冻了!」东想西想一闪失,毒剑射中的是哥哥而不是优婆斯,于是哥哥心怀瞋忿而死。  

        由于瞋心感招,哥哥死后投胎为毒虫,在比丘住处的门缝中生存,门数度开开关关,没多久就被夹死了。因着报复未成,瞋忿未消,发愿再投胎为小毒虫。一日,趁比丘出门时,小虫伺机从屋顶跳到比丘的头上,并释放出毒液,比丘因此命终。

      舍利弗听闻此事,立即前往请教佛陀。佛陀便藉此因缘与比丘们开示:过去有一性情凶残的猎人,为了捕捉山林中所有的飞禽走兽,千方百计的规画各种陷阱。但事与愿违,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仍然一无所获。于是猎人开始怀疑住在同山林中的一位辟支佛,认为是他将动物吓跑,并破坏其精心设计的陷阱。猎人越想越生气,于是瞋心大发,前往辟支佛的住处,将毒剑往辟支佛身上射去!然而,辟支佛不但没有丝毫怨恨,更以慈愍心为其示现神通,并开示因果的道理及佛法要义。听闻甘露法语的猎人,顿时善根现前,对三宝升起无上恭敬心,并为自己所犯下的大错忏悔不已。

当时,那位辟支佛虽然接受了这位猎人的诚心忏悔,但因伤害证果圣人的果报极重,猎人死后即堕入地狱道中,地狱业报结束之后,五百世中常被毒死。这位猎人便是优婆斯的过去生,又因其曾至诚忏悔,且发愿来世得遇圣人住世,所以最后一世能够随佛出家,修清净梵行,证得阿罗汉的果位;因着过去所造恶业,此生仍因毒虫而丧命,但其心已断除一切烦恼执着,所以虽受业报却不感痛苦,业报受尽,即不受生死,得解脱自在。

何谓“魔业”

01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02 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
(注: 布施却心怀着恶意或轻视;虽持戒却不戒心,心怀瞋恨;行菩萨道却舍弃恶性众生,不施救度;远离懈怠的佛弟子,没有劝进;轻视怠慢心意不坚定的佛弟子;讥笑嫌恶愚笨的人。)

03 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
(注: 甚深法指甚深般若波罗蜜即是第一空义或称实相义。)

04 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

05 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槃离欲寂静,是为魔业。
(注: 喜欢求取声闻和缘觉两种小乘果 不喜欢投生到人道和恶道或十方世界去解救众生 志向在于小乘涅槃喜好离欲的寂静。)

06 于菩萨所起瞋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

07 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

08 乐学世论巧术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是为魔业。

09 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

10 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勤求佛业。

——《华严经 离世间品》。

在何谓魔所摄持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

01 懈怠心,魔所摄持;

02 志乐狭劣,魔所摄持;
(注: 指志在小乘或天道。)

03 于少行生足,魔所摄持;
(注: 指修行以少为足例如沉溺于天道幅报和小乘果位。)

04 受一非余,魔所摄持;
(注: 指只接受一种法门非斥其他法门即排斥并说其他法门的不是。)

05 不发大愿,魔所摄持;
(注: 指不求无上菩提和普渡一切众生。)

06 乐处寂灭,断除烦恼,魔所摄持;
(注: 指志在小乘涅槃。)

07 永断生死,魔所摄持;
(注: 指志在小乘涅槃。 )

08 舍菩萨行,魔所摄持;

09 不化众生,魔所摄持;

10 疑谤正法,魔所摄持。

是为十。
——《华严经 离世间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万物不为我们所有,我们这一生空手而来,空手而去,经历风雨,却不能享受一场关于自己的盛宴,那么,只有过好这一生,让别人在自己的人生中凑个热闹,仅此而已。”人生无论
  • 但是那个时期的超人,除了只会在物理层面打打杀杀,飞天遁地之外,对于造物主赋予他的宇宙中枢宝典根本没有解开,完全不会用。这就等于全人类在面对一个已经完全解开了宇宙
  • [泪][泪][泪]昨天下午尝到了楼下炸酱面的炒菜超级下饭,还碰到一家卖麻辣烫香锅和糖水店,店家是我家乡人[羞嗒嗒][羞嗒嗒]吃到了有家乡味的冰糖水嘻嘻今天终于给
  • #暑期读书季##新书抢先看#,啾一位铁铁同款一起看#转发赠书[超话]# 从济南过来看我 等我等了一个小时 我过去的时候给我买了冰摇红梅黑加仑递给我吃饭聊了很多
  • 生活,就是让自己过起来很舒服而不是,让别人看你过得很舒服走过了那么多的城市遇见了那么多不一样的人生看过了那么多不一样的风景那个未来的自己我希望可以活得足够的洒脱
  • #许个愿吧##健康生活##情感[超话]#莫言:“聪明的人嘴甜,讨厌的人会演,而实在的人只有被骗,以前总以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虚伪,如今才明白,那是能力
  • 这么火的售票肯定有下次…得攒一批歌,不过也许带着队友来的日子也不远了,还有全中文live的愿景….草蛋的两周之间的这个周末,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快乐。啥也没出彩过,
  • 许多人都说coco挺贵的不舍得喝 确实 普通家庭很难承担得起这种昂贵的美食但是没办法‍♀️谁让我天生自带富贵命 coco这些都是想喝就喝的噢对啦 今天也是简简单
  • 今天的一则新闻让我思绪良久:广西梧州京南镇一个父亲为了救溺水的大儿子,和儿子一起溺水身亡。类似于这样的事数不胜数,然而,当一个父亲眼看着孩子出事时,怎么可能见死
  • ️4月就过去啦 让未来的我看一下吧其他琐碎事情先说说吧拔小牙了 缝了4针!这次来大姨妈,我妈都说我心情好了很多,嗳!
  • 未来,东华致力于建成全国首个“碳链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帮助本行业更多的企业迎接“双碳晚点Auto采访星纪魅族集团沈子瑜,有一些极星手机和极星品牌的剧透[送花花]
  • 魔都的马路痴迷《上海滩》的“许文强”田子坊,武康路是网红路人太多,转去安静地音乐人罗威创作的马路音乐随笔从《在雁荡路尽头唤醒春》步入《巨鹿路林深》在《绍兴路的星
  • 师父 ​谁懂 工作之后一直不发pyq 一是因为确实没啥发的 日常都在发疯 二是因为加了太多法官当事人之类的 分组很麻烦 然后今年我终于分了下组 发了两条pyq
  • (自己坐巴士出去玩的好处是路上很轻松,不用开车,不用思考,甚至都不用和朋友聊天,完全放空听音乐看窗外的风景就好,坏处就是,错过一分钟就要等一两个小时[允悲]所以
  • 影片主要内容:p1:小狐狸做了一场梦,它举着火把走在星河中,听见远处的星云里传来鲸的呼唤。快来一起感受狐狸与鲸的超治愈友情:我漂洋过海来看你,你却走的太匆忙。
  • 这回真的要叫虾饺啦,栗子加油[爱你][爱你]看了第一季花樣男子6集,棄了,雖然女主真的超級可愛,但是可能以為太古早,裏面有些劇情接受無能,女主喝陌生人的飲料被下
  • “世人都爱谄媚,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被人谄媚的资格”“这世间诸般势力,要紧的是均衡”“可以不择手段,但不能下作”“想要的东西就全力去拿到”……方承意对静姝是相见
  • ”这让我想起了人类对肤色的种种称呼,过去发明了种族歧视现在为了与时俱进又要发明一些新的概念来区分人种,people of color这种词也很装怪,感情您的皮肤
  • 但是,我明白你很热爱音乐,虽然我不了解你的动机,但是宝贝,请你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就像当时从三代里杀出来一样,你本就耀眼夺目,绝非委屈求全,朝着你的方向,而不是
  • 最近看的《看不见的客人》也很好看,最后细思极恐[扶墙R]。大司命说,我不想再看见这样的眼睛流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