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疫苗专家邵一鸣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八成人接种疫苗才能群体免疫# 】在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突破1亿背景下,疫苗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话题。27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截至26日,我国已接种新冠疫苗2276.7万剂次。针对疫苗接种、研制等话题,《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一直参加中国新冠疫苗技术评审的世卫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

国产疫苗如何应对毒株变异?

环球时报:最近,英国、南非、巴西相继出现新的突变毒株。据您了解,我国新冠疫苗对于这些突变毒株是否还有保护效果?

邵一鸣:一代疫苗肯定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因为病毒变异是个永恒的主题。一般来说,疫苗针对同源(homologous)毒株(strain)——也就是与疫苗研发基于的毒株或与之极为相似的病毒——保护效果是最好的,而对于与之变异大的异源(heterologous)毒株,保护效果可能出现一定下降,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根据我国疫苗企业和实验室的研究显示,我国新冠疫苗对于去年上半年早期出现的一些变异毒株,中和抗体效力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于最近在英国流行的突变毒株,中和抗体效力变化也不大;对于近期在南非流行的突变毒株,抗体滴度滴度稍有下降。

不过,这种中和抗体效力的变化,并不直接对应疫苗的“有效”和“无效”,只是一种百分比上的变化。只要中和抗体效力还在有效保护范围内,疫苗就都可以说还是有效的。以我们熟悉的流感病毒为例,只有流感疫苗的中和滴度下降到原来的1/2以下时,才会影响疫苗的保护率,再审视突变株感染总人群比率后,可考虑更换新一代的疫苗。

而突变毒株对疫苗保护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少,还是要看人群实际使用的情况才能确定,因为实验室只能测试体外的情况,与体内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在两个分别主要流行原始毒株和变异毒株的区域,观察同一款疫苗对疫情控制情况是否有区别,来判断变异毒株对疫苗保护力产生的影响效果。

环球时报:如果出现疫苗对变异毒株失效的情况,我国国产疫苗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升级更新?

邵一鸣:在应对变异毒株方面,两条反应最快的技术路线分别是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而其他像病毒载体和重组蛋白的技术路线则要很多。

对于国内灭活疫苗来说,企业在拿到变异毒株后,只需要更换病毒培养罐中的种子病毒,其他工序无需做任何调整。而对于mRNA疫苗来说,相当于只需要在化学合成图谱上更改几处,由机器合成和修饰后即成为更新的疫苗。

我国的灭活疫苗完成应对新突变毒株的疫苗升级更新大概需要2个月左右,mRNA疫苗大概只需要几周。由于mRNA是化学合成技术,灭活疫苗是生物技术,后者需要时间来培育细胞,在规模生产方面灭活疫苗需质控因素较多,比mRNA疫苗的化学工程要慢一些,但前后差距应不会超过1个月。

环球时报:升级后的疫苗是否还需要把一、二、三期临床试验和所有审批手续重走一遍?

邵一鸣:这取决于药品管理部门。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制品,不经测试就大规模使用肯定不合适。但是,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可以大大加快的,各期临床试验都可以加速走,不必像第一次申报新药那样反复地报资料、反复地审,毕竟只是极小的改动,绝大部分生产工序都一样,而且灭活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

环球时报:未来新冠疫苗是否会升级成多价疫苗,以应对不同种类的毒株?

邵一鸣:完全有可能。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未来某个区域到底会流行哪种优势株,而且有优势株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类型毒株。以后很可能是像流感或宫颈癌(HPV)疫苗那样,用多价针对同时流行的不同类型的,或新出现的变异毒株。

未来需要两三年就打一次?

环球时报:现在看来,未来新冠疫苗会不会像流感疫苗那样,每两三年就需要更新并重新接种一遍?

邵一鸣: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我认为未来新冠不会像流感那样猖獗。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人类从未花如此大的力气去对付流感,基本只是以常规状态去应对,流感疫苗也是可打可不打。而由于新冠肺炎的危害远高于流感,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大规模人群检测、高强度病例治疗、隔离、追踪、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禁足乃至封城等措施,全力应对新冠。

我的观点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消灭新冠病毒,但可能会把它压制到很低的程度,可能偶尔有局部散发,就好像埃博拉,每年在中非都会冒出来一些,但规模都不大。新冠像“非典”那样完全被消灭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也没机会形成像流感那样季节性大规模流行。

环球时报:近日,科兴疫苗在巴西三期试验的保护率公布:该疫苗对需要医疗救治的轻症保护效力为77.96%,总体保护效力为50.4%。您曾表示,科兴疫苗在巴西试验中总体保护效力较低的原因是受试人群都是医护人员,环境暴露风险较大。但也有声音认为,环境风险只会加快试验到达终点的时间,而不会影响保护率数字,因为安慰剂组也处在同样的风险下。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邵一鸣:我举一个例子,一个建筑公司按抗6级抗震标准盖的楼(疫苗组)在6级地震中完全不倒,与当地倒了楼(对照组)比较,保护率很好。但此楼移到8级震区,一遇大震就损毁了,保护率下降,并不是建筑有问题,而是场景变化、风险提高了。疫苗高风险场景下的保护率下降也是同样的道理。

同样是灭活疫苗3期临床试验,科兴疫苗要保护巴西高风险医护人员(23.26每百人年)不出现新冠症状是难度,较中生集团疫苗保护阿联酋普通人群(5.82每百人年)的更大。这就是中生集团疫苗的保护率(79.4%—86%)明显高于科兴疫苗的主要原因(50.4%)。

再举一个哈佛大学猴子疫苗试验为例:两组各12只猴子分别打疫苗和安慰剂后,用同样的病毒攻击,第一轮病毒攻击时,安慰剂组10只感染,疫苗组4只感染,疫苗的保护率是60%;第三轮病毒攻击后,,安慰剂组12只全部感染,疫苗组有7只被感染,疫苗保护率就降到42%;第6轮病毒攻击后,疫苗组只有1没感染,疫苗保护率只有8%。而在新冠病人超800万的巴西医护人员,较新冠病人只有十几万的阿联酋普通人群,受病毒攻击频率高出很多,疫苗保护率也就会降低了。

环球时报:根据我国疫苗的保护率数据,大概需要多少比例的人口接种,才能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这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邵一鸣:从理论上来说,群体免疫屏障的水平Y可根据公式:(1-1/R0)x 100% 来计算。其中R0为一个感染者平均把病毒传给几个人的能力,新冠病毒的R0为3,Y为66%。由于疫苗保护率低于100%,加之疫苗运输、使用中的损耗,我国大概需要80%以上的人群接种才能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这大概需要两年左右。

不过,现实中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我们一般说的免疫屏障,是指阻断病毒的传播,但现在无论是国产疫苗还是西方疫苗,测定的都是制止发病,而不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英国阿斯利康疫苗 3期临床试验中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核酸普测,发现尽管该疫苗对新冠发病的保护率为70.4%,但对无症状感染的保护率只有27.3%。所以,使用当前的国内外新冠疫苗,是难以建立起阻断病毒传播的免疫屏障的。

环球时报:如果如您所说,疫苗也难以防止无症状感染,那您认为未来我们有必要调整对无症状感染的认知和防控措施吗?

邵一鸣:防控策略肯定会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的。新冠病毒防治的两难状态在于,它是一种介于“非典”和流感之间的病毒:“非典”病死率高,但传播能力相对较弱,我们有可能把它一次扑灭;流感病死率低,但传播能力很强,我们从未想过能把它扑灭。

接下来的防控策略,可能还是要看疫情会更向流感那个方向发展,还是更向着“非典”的方向发展。不过,鉴于新冠病毒对生命的伤害程度,还是有必要采取比对付普通流感更强的手段,以对经济和社会正常生活影响更小的方式,即更低成本更高效益的新防控模式来应对它的。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并行推进传统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的方法,一方面挽救生命,一方面大幅降低病毒的传播。当前通过接种疫苗建立这样的免疫屏障,即显著减少发病、大幅度降低重症和死亡,保障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转,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80岁老人接种疫苗安全吗?

环球时报:不久前,挪威发现23例与美国辉瑞公司新冠疫苗相关的老年人死亡病例,已对其中13例死亡病例进行评估,认为死亡原因可能与疫苗引发的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有关。鉴于这种情况,您建议国内80岁以上的老人接种新冠疫苗吗?

邵一鸣:鉴于中国目前严格的防控措施,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中国老百姓面临病毒感染风险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比较好的接种策略是:先扩大疫苗紧急使用人群的接种,尽快全面覆盖保护防治一线医护和疾控人员、保守国门的安全人员、接触进口货物的工作人员,交通运输部门人员,必须前往境外疫区或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即优先保护国内尚有感染风险的人群,而对于风险较低的人群来说,可以先等一等,再根据国家的部署,有序地接种疫苗。

具体到老年人群体,辉瑞和Moderna公司的mRNA疫苗不良风险发生的比例和不确定性确实比较高,但在欧美疫情大暴发的背景下,老年人的确是高风险人群,尤其感染病毒后病死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科学家在平衡风险与收益后,仍然做出让超过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决定,我是可以理解的。

而对国内外所有使用的疫苗来说,尽管当前疫苗较大规模人群应用的时间都在半年左右,对新冠疫苗的中长期风险的把握,还缺乏数据的支持,但由于我国的灭活疫苗是成熟技术,在人类已有上百年的应用历史,其不可预测性较首次用于人类的mRNA疫苗低很多。所以,我国健康的老年人接种灭活疫苗应该是可以的,风险是可控的。但鉴于我国疫情已被基本控制,不存在欧美那样老年人也必须马上接种的必要性,8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以更保守一些,等一等未来将会有的保护率和安全性都更高的疫苗,也可以先给老年人周围的人员接种疫苗,如家人、保姆和养老院工作人员,为老年人增加一道防护屏障。

我国应该在第一代疫苗取得成功后,继续加大对后继疫苗的支持力度,促使我国研制的不仅预防发病、还能阻断病毒感染和传播的疫苗早日出现。到那时,将有可能使用疫苗建立我们想建立的最理想的群体免疫屏障

中美疫苗合作前景如何?

环球时报:西方许多舆论质疑中国疫苗的透明度。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邵一鸣:我国各疫苗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合作,是在全球最早开展新冠疫苗的1、2期临床试验,也是最早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新冠疫苗1、2期临床试验是数据的国家。由于我国疫情控制得好,以至于国内没有足够的新发病例,无法开展3期临床试验。当我国疫苗在境外开展3期临床试验时,试验的负责单位是外方机构,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公布临床试验数据,必须由外方机构决定,中方没有决策权。

以科兴在巴西的三期试验为例,该试验的推进全权由巴西合作方进行,科兴只提供疫苗,不插手对方试验工作的进展。而巴西方面的试验也是采用国际化的团队,他们聘用了一个美国的监理公司,监督试验的总体运转。试验产生的数据还要交给另一个欧洲数据分析公司,开展第三方的独立数据分析,撰写最终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报告。巴西方面何时公布、公布多少和什么数据都是由巴西决定。所以,说中国疫苗的透明度存在问题是没有根据的。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待中美在抗疫和疫苗合作上的前景?中国和美国的疫苗是竞争关系吗?

邵一鸣:我认为疫情这场“大火”仍然是有希望扑灭的,但前提是中美必须要携手合作。地球就好像是一个村子,村里平时各家有互相吵架、打架的情况,但现在村里着火了,火势还蔓延很快,就不能村长和书记先吵起来了,而是要搁置一切争议和矛盾,带领全村齐心协力去救火,否则全村就有在大火中毁于一旦的危险。

我还记得在美国疫情刚暴发的时候,福奇医生一开始建议老百姓不要戴口罩,后来也受到特朗普的甩锅。他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的口罩存量严重不足,他们卫生部门希望把更多口罩优先供给风险更高的医护人员。但其实中国当时的口罩产能已经大幅上升,我个人也曾经帮助美国的合作大学和州市协调了若干批口罩和防护服。大学和好几个州一开始很高兴,但后来由于联邦政府从中干预,不允许他们接收。结果不仅医护人员口罩、防护服没有大的缓解,老百姓就更不够了!由此可见一斑,缺乏国际和国内合作,是导致美国抗疫不力的原因之一。

【权威疫苗专家邵一鸣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八成人接种疫苗才能群体免疫# 】在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突破1亿背景下,疫苗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话题。27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截至26日,我国已接种新冠疫苗2276.7万剂次。针对疫苗接种、研制等话题,《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一直参加中国新冠疫苗技术评审的世卫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

国产疫苗如何应对毒株变异?

环球时报:最近,英国、南非、巴西相继出现新的突变毒株。据您了解,我国新冠疫苗对于这些突变毒株是否还有保护效果?

邵一鸣:一代疫苗肯定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因为病毒变异是个永恒的主题。一般来说,疫苗针对同源(homologous)毒株(strain)——也就是与疫苗研发基于的毒株或与之极为相似的病毒——保护效果是最好的,而对于与之变异大的异源(heterologous)毒株,保护效果可能出现一定下降,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根据我国疫苗企业和实验室的研究显示,我国新冠疫苗对于去年上半年早期出现的一些变异毒株,中和抗体效力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于最近在英国流行的突变毒株,中和抗体效力变化也不大;对于近期在南非流行的突变毒株,抗体滴度滴度稍有下降。

不过,这种中和抗体效力的变化,并不直接对应疫苗的“有效”和“无效”,只是一种百分比上的变化。只要中和抗体效力还在有效保护范围内,疫苗就都可以说还是有效的。以我们熟悉的流感病毒为例,只有流感疫苗的中和滴度下降到原来的1/2以下时,才会影响疫苗的保护率,再审视突变株感染总人群比率后,可考虑更换新一代的疫苗。

而突变毒株对疫苗保护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少,还是要看人群实际使用的情况才能确定,因为实验室只能测试体外的情况,与体内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在两个分别主要流行原始毒株和变异毒株的区域,观察同一款疫苗对疫情控制情况是否有区别,来判断变异毒株对疫苗保护力产生的影响效果。

环球时报:如果出现疫苗对变异毒株失效的情况,我国国产疫苗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升级更新?

邵一鸣:在应对变异毒株方面,两条反应最快的技术路线分别是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而其他像病毒载体和重组蛋白的技术路线则要很多。

对于国内灭活疫苗来说,企业在拿到变异毒株后,只需要更换病毒培养罐中的种子病毒,其他工序无需做任何调整。而对于mRNA疫苗来说,相当于只需要在化学合成图谱上更改几处,由机器合成和修饰后即成为更新的疫苗。

我国的灭活疫苗完成应对新突变毒株的疫苗升级更新大概需要2个月左右,mRNA疫苗大概只需要几周。由于mRNA是化学合成技术,灭活疫苗是生物技术,后者需要时间来培育细胞,在规模生产方面灭活疫苗需质控因素较多,比mRNA疫苗的化学工程要慢一些,但前后差距应不会超过1个月。

环球时报:升级后的疫苗是否还需要把一、二、三期临床试验和所有审批手续重走一遍?

邵一鸣:这取决于药品管理部门。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制品,不经测试就大规模使用肯定不合适。但是,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可以大大加快的,各期临床试验都可以加速走,不必像第一次申报新药那样反复地报资料、反复地审,毕竟只是极小的改动,绝大部分生产工序都一样,而且灭活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

环球时报:未来新冠疫苗是否会升级成多价疫苗,以应对不同种类的毒株?

邵一鸣:完全有可能。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未来某个区域到底会流行哪种优势株,而且有优势株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类型毒株。以后很可能是像流感或宫颈癌(HPV)疫苗那样,用多价针对同时流行的不同类型的,或新出现的变异毒株。

未来需要两三年就打一次?

环球时报:现在看来,未来新冠疫苗会不会像流感疫苗那样,每两三年就需要更新并重新接种一遍?

邵一鸣: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我认为未来新冠不会像流感那样猖獗。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人类从未花如此大的力气去对付流感,基本只是以常规状态去应对,流感疫苗也是可打可不打。而由于新冠肺炎的危害远高于流感,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大规模人群检测、高强度病例治疗、隔离、追踪、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禁足乃至封城等措施,全力应对新冠。

我的观点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消灭新冠病毒,但可能会把它压制到很低的程度,可能偶尔有局部散发,就好像埃博拉,每年在中非都会冒出来一些,但规模都不大。新冠像“非典”那样完全被消灭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也没机会形成像流感那样季节性大规模流行。

环球时报:近日,科兴疫苗在巴西三期试验的保护率公布:该疫苗对需要医疗救治的轻症保护效力为77.96%,总体保护效力为50.4%。您曾表示,科兴疫苗在巴西试验中总体保护效力较低的原因是受试人群都是医护人员,环境暴露风险较大。但也有声音认为,环境风险只会加快试验到达终点的时间,而不会影响保护率数字,因为安慰剂组也处在同样的风险下。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邵一鸣:我举一个例子,一个建筑公司按抗6级抗震标准盖的楼(疫苗组)在6级地震中完全不倒,与当地倒了楼(对照组)比较,保护率很好。但此楼移到8级震区,一遇大震就损毁了,保护率下降,并不是建筑有问题,而是场景变化、风险提高了。疫苗高风险场景下的保护率下降也是同样的道理。

同样是灭活疫苗3期临床试验,科兴疫苗要保护巴西高风险医护人员(23.26每百人年)不出现新冠症状是难度,较中生集团疫苗保护阿联酋普通人群(5.82每百人年)的更大。这就是中生集团疫苗的保护率(79.4%—86%)明显高于科兴疫苗的主要原因(50.4%)。

再举一个哈佛大学猴子疫苗试验为例:两组各12只猴子分别打疫苗和安慰剂后,用同样的病毒攻击,第一轮病毒攻击时,安慰剂组10只感染,疫苗组4只感染,疫苗的保护率是60%;第三轮病毒攻击后,,安慰剂组12只全部感染,疫苗组有7只被感染,疫苗保护率就降到42%;第6轮病毒攻击后,疫苗组只有1没感染,疫苗保护率只有8%。而在新冠病人超800万的巴西医护人员,较新冠病人只有十几万的阿联酋普通人群,受病毒攻击频率高出很多,疫苗保护率也就会降低了。

环球时报:根据我国疫苗的保护率数据,大概需要多少比例的人口接种,才能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这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邵一鸣:从理论上来说,群体免疫屏障的水平Y可根据公式:(1-1/R0)x 100% 来计算。其中R0为一个感染者平均把病毒传给几个人的能力,新冠病毒的R0为3,Y为66%。由于疫苗保护率低于100%,加之疫苗运输、使用中的损耗,我国大概需要80%以上的人群接种才能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这大概需要两年左右。

不过,现实中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我们一般说的免疫屏障,是指阻断病毒的传播,但现在无论是国产疫苗还是西方疫苗,测定的都是制止发病,而不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英国阿斯利康疫苗 3期临床试验中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核酸普测,发现尽管该疫苗对新冠发病的保护率为70.4%,但对无症状感染的保护率只有27.3%。所以,使用当前的国内外新冠疫苗,是难以建立起阻断病毒传播的免疫屏障的。

环球时报:如果如您所说,疫苗也难以防止无症状感染,那您认为未来我们有必要调整对无症状感染的认知和防控措施吗?

邵一鸣:防控策略肯定会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的。新冠病毒防治的两难状态在于,它是一种介于“非典”和流感之间的病毒:“非典”病死率高,但传播能力相对较弱,我们有可能把它一次扑灭;流感病死率低,但传播能力很强,我们从未想过能把它扑灭。

接下来的防控策略,可能还是要看疫情会更向流感那个方向发展,还是更向着“非典”的方向发展。不过,鉴于新冠病毒对生命的伤害程度,还是有必要采取比对付普通流感更强的手段,以对经济和社会正常生活影响更小的方式,即更低成本更高效益的新防控模式来应对它的。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并行推进传统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的方法,一方面挽救生命,一方面大幅降低病毒的传播。当前通过接种疫苗建立这样的免疫屏障,即显著减少发病、大幅度降低重症和死亡,保障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转,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80岁老人接种疫苗安全吗?

环球时报:不久前,挪威发现23例与美国辉瑞公司新冠疫苗相关的老年人死亡病例,已对其中13例死亡病例进行评估,认为死亡原因可能与疫苗引发的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有关。鉴于这种情况,您建议国内80岁以上的老人接种新冠疫苗吗?

邵一鸣:鉴于中国目前严格的防控措施,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中国老百姓面临病毒感染风险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比较好的接种策略是:先扩大疫苗紧急使用人群的接种,尽快全面覆盖保护防治一线医护和疾控人员、保守国门的安全人员、接触进口货物的工作人员,交通运输部门人员,必须前往境外疫区或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即优先保护国内尚有感染风险的人群,而对于风险较低的人群来说,可以先等一等,再根据国家的部署,有序地接种疫苗。

具体到老年人群体,辉瑞和Moderna公司的mRNA疫苗不良风险发生的比例和不确定性确实比较高,但在欧美疫情大暴发的背景下,老年人的确是高风险人群,尤其感染病毒后病死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科学家在平衡风险与收益后,仍然做出让超过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决定,我是可以理解的。

而对国内外所有使用的疫苗来说,尽管当前疫苗较大规模人群应用的时间都在半年左右,对新冠疫苗的中长期风险的把握,还缺乏数据的支持,但由于我国的灭活疫苗是成熟技术,在人类已有上百年的应用历史,其不可预测性较首次用于人类的mRNA疫苗低很多。所以,我国健康的老年人接种灭活疫苗应该是可以的,风险是可控的。但鉴于我国疫情已被基本控制,不存在欧美那样老年人也必须马上接种的必要性,8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以更保守一些,等一等未来将会有的保护率和安全性都更高的疫苗,也可以先给老年人周围的人员接种疫苗,如家人、保姆和养老院工作人员,为老年人增加一道防护屏障。

我国应该在第一代疫苗取得成功后,继续加大对后继疫苗的支持力度,促使我国研制的不仅预防发病、还能阻断病毒感染和传播的疫苗早日出现。到那时,将有可能使用疫苗建立我们想建立的最理想的群体免疫屏障

中美疫苗合作前景如何?

环球时报:西方许多舆论质疑中国疫苗的透明度。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邵一鸣:我国各疫苗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合作,是在全球最早开展新冠疫苗的1、2期临床试验,也是最早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新冠疫苗1、2期临床试验是数据的国家。由于我国疫情控制得好,以至于国内没有足够的新发病例,无法开展3期临床试验。当我国疫苗在境外开展3期临床试验时,试验的负责单位是外方机构,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公布临床试验数据,必须由外方机构决定,中方没有决策权。

以科兴在巴西的三期试验为例,该试验的推进全权由巴西合作方进行,科兴只提供疫苗,不插手对方试验工作的进展。而巴西方面的试验也是采用国际化的团队,他们聘用了一个美国的监理公司,监督试验的总体运转。试验产生的数据还要交给另一个欧洲数据分析公司,开展第三方的独立数据分析,撰写最终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报告。巴西方面何时公布、公布多少和什么数据都是由巴西决定。所以,说中国疫苗的透明度存在问题是没有根据的。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待中美在抗疫和疫苗合作上的前景?中国和美国的疫苗是竞争关系吗?

邵一鸣:我认为疫情这场“大火”仍然是有希望扑灭的,但前提是中美必须要携手合作。地球就好像是一个村子,村里平时各家有互相吵架、打架的情况,但现在村里着火了,火势还蔓延很快,就不能村长和书记先吵起来了,而是要搁置一切争议和矛盾,带领全村齐心协力去救火,否则全村就有在大火中毁于一旦的危险。

我还记得在美国疫情刚暴发的时候,福奇医生一开始建议老百姓不要戴口罩,后来也受到特朗普的甩锅。他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的口罩存量严重不足,他们卫生部门希望把更多口罩优先供给风险更高的医护人员。但其实中国当时的口罩产能已经大幅上升,我个人也曾经帮助美国的合作大学和州市协调了若干批口罩和防护服。大学和好几个州一开始很高兴,但后来由于联邦政府从中干预,不允许他们接收。结果不仅医护人员口罩、防护服没有大的缓解,老百姓就更不够了!由此可见一斑,缺乏国际和国内合作,是导致美国抗疫不力的原因之一。全文:https://t.cn/A65fLpRc

【辉瑞疫苗成功前,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新冠疫苗的研发,又有了一个好消息。11月9日,美国医药公司辉瑞宣布,他们研制的新冠疫苗BNT162b2,显示出90%的对预防新冠感染的有效性。

现在是一个需要好消息的时候。从“疫情地图”上看,欧美国家的“第二波疫情”来势汹汹,美国连续数天的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10万以上,欧盟国家的这一数字,也接近了10万。

更糟糕的是,新冠病毒似乎更“狡猾”了。

10月以来,研究人员相继证实,新冠病毒可以“物传人”传播、“貂传人”传播。在“养貂大国”丹麦,政府已下达“杀貂令”,预计被扑杀的貂,达到1500万到1700万只。

辉瑞疫苗的成功,虽然不是“及时雨”,但在这一刻,它有助于人们恢复抗疫信心。

但要注意的是,辉瑞疫苗的成功,还没到“盖章”的程度。疫苗研发要经历三期测验,而现在的辉瑞疫苗,其第三期测验还在进行中。

另外,辉瑞疫苗成功的这一幕,看起来似曾相识,不免令人担心——

今年6月,同是美国公司的Moderna,通过官网和媒体,宣布了疫苗“阶段性成功”。但它没有发表正式论文,数据也没有通过同行审议——就像现在的辉瑞。

Moderna的行为导致它在后来遭遇业界争议和股票下挫。对疫苗的研发,它也从最早的“领跑者”,变成现在的“跟跑者”。

总之,在三期测验的结论出具前,还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BNT162b2”其身
根据辉瑞的说法,此次“成功”的疫苗BNT162b2,有效率超过90%,这是一个远超预期的数。

要知道,已经“获批”使用的流感疫苗,经过多年的研发改善,有效率亦不过70%左右。

90%的有效率,是基于第三期测验的首次中期分析。这不是最终的疗效百分比。随着研究的继续,这个数字很可能改变。

有效率是怎么算的呢?

科学松鼠会成员“瘦驼”介绍,假设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是10000人,在实验期间,对照组有100人感染了新冠,而实验组有10人感染新冠。那么,这个疫苗的有效率就是90%。

因为它减少了90%感染的可能性。

所以,随着中期分析的样本数增加,成功标准就越低。这是因为,样本数越小,数据波动就越大。

但是,“科学家估算,如果新冠疫苗最终的有效率有50%,也是非常有用的”。瘦驼说。

另一方面,和中国的灭活疫苗一样,辉瑞疫苗要进行两次接种。实验表明,疗效率达到90%时,是在第二剂量后的7天。

那就是说,接种辉瑞疫苗后,(包含一、二次接种)过28天,人们就能减少90%的感染可能。

目前,研究还在进行中,“我们将继续收集更多的数据,随着试验参与者的继续报名,我们计划在累计164例确诊Covid-19病例时,进行最终分析”。辉瑞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博士说。

所以,在最终结论出来前,“盲目乐观”不可取,还是“谨慎乐观”为好。

“超车”的辉瑞
因为首个提交了中期分析,辉瑞一跃成为国外新冠疫苗的研发“领跑者”。这一次,辉瑞实现“弯道超车”。

其中,免不了国外竞争同行的“衬托”作用。

新冠疫苗的研发竞赛中,在国外最受瞩目的,除了辉瑞/BioNTech疫苗,还有阿斯利康/牛津团队疫苗,Moderna疫苗,以及强生团队疫苗。

比较起来,辉瑞/BioNTech团队明显要“稳”。除了它,其它团队的研发之路,各个出了状况。

Moderna团队如前文所述,它率先宣布了成功“喜讯”,然而数据和论文迟迟不出。因此,公司高管惹上了一身官司,被质疑操弄股市“套现”。

其它两个团队,则遇上“难产”危机。

就在一个月前,10月14日,强生团队的三期测验被“暂停”,因为出现了不明原因疾病的一位志愿者。

10月12日,强生公司发表声明称,暂停正在进行的新冠疫苗研究

在此之前,阿斯利康/牛津团队的疫苗,也在9月8日一度“刹车”,因为出现第二名参与者被诊断出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截至目前,项目虽然部分重启,但在美国地区,临床试验还没有恢复。

相比之下,辉瑞疫苗起步晚,但是追到了前头。

不同于Moderna等公司,它们早在今年1月就投入研发。辉瑞一直等到了今年3月,才正式决定对新冠疫苗“下手”。不久,辉瑞与德国制药公司BioNTech SE宣布合作。这一支团队,是在3月16日才组成的。

不过,辉瑞毕竟是制药领域的“老大哥”,从一开始,出手不凡。今年3月,辉瑞/BioNTech团队决定,同时研发4款候选疫苗!

位于北京的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四款疫苗的不同,在于 “mRNA 格式和靶抗原组合”的不同。这次宣布成功的疫苗,是BNT162b2。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药公司复星医药,与BioNTech早在今年3月就有合作,合作的疫苗是BNT162b1。

两款疫苗都属于“modRNA”路线,即“核苷修饰疫苗”,免疫原性差不多。

“1”与“2”之差在于,“1”针对的是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2”针对整个S蛋白。(S蛋白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的“钥匙”,因此是疫苗的“靶标”。)

在今年7月,BNT162b1和BNT162b2,都获得了美国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不过,如今的“2”快人一步。据辉瑞官网,其计划将在下周提交紧急使用授权。

第三代疫苗“试水”
按照现在的结论,辉瑞疫苗的有效率90%,已经有资格被授予紧急使用权。不过,这不是没有风险的。

如果它真的投入使用,那就意味着,“mRNA疫苗”终于落地了。

对生物制药业内人士,恐怕这才是最大的“利好”。mRNA疫苗已经酝酿了十几年,它是第三代技术的疫苗,拥有传统疫苗无与比拟的优势。

在它之前,第一代技术疫苗的典型是灭活疫苗,第二代的则是载体疫苗。举例说,中国的新冠疫苗中,国药集团的两款、科兴中维的一款,都是灭活疫苗。而陈薇团队的疫苗,则是腺病毒载体疫苗。

陈薇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在今年3月进入了1期临床试验,4月进入2期。今年9月该疫苗在俄罗斯和巴基斯坦获得3期临床试验的许可

比起传统技术路线,mRNA疫苗的主要优势是,它只需要知道病毒的基因序列,就可以据此制备疫苗,它的制备速度明显更快。

这是因为,测序技术已经成熟,比如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早在今年1月初就测序完毕。

另一方面,从作用机制的理论上,mRNA疫苗的免疫原性更强,也就是保护性更好。这在一、二期测验中,抗体滴度的数据业已证明。

然而,mRNA疫苗研发至今,还没有一款疫苗上市。

辉瑞疫苗成为“第一个被吃的螃蟹”,意义不言自明。它如果成功,就意味着人类面对传染病,多了一种疫苗路线,而且是更快、更强的一种路线。

相关风险伴随而至,mRNA疫苗从未被使用,它的安全性是个问题。尽管辉瑞公司表示,目前没有发现大的异常反应,但三期测验还没通过,这一切没有准数。

就研究的进展来看,由于疫苗研发的时间很短,辉瑞疫苗的保护时长还没确定。同时,它缺少安全性的数据支持。这些,都是辉瑞疫苗紧急使用时可能的风险。

辉瑞疫苗的成功,不论对遏制疫情,还是对技术进步,都有明显的贡献。

最后一点话
最后谈谈中国的疫苗进展。

在新冠疫苗的研发路上,中国在“第一方阵”。目前中国研发的疫苗中,有4款疫苗也已进入第三期测验(此外还有一款合作疫苗)。其中,有3款疫苗为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和核酸疫苗的技术路线不同,不过值得强调的是,技术路线的不同,不代表疫苗质量优劣。

从7月22日起,三款灭活疫苗相继投入紧急使用。据披露,中国国药的疫苗,紧急使用人数有5-6万之多。科兴中维的疫苗,紧急使用的规模也在万人以上。此外,加上三期测验的规模,没有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者。这说明中国疫苗的安全性是可靠的。

然而,据外媒报道,巴西的卫生监管机构昨天(10日)下令,暂停了对中国疫苗的实验,理由是“发生了严重不良事件”。

涉事公司是科兴中维。10日晚间,科兴中维回应说,经与巴西合作伙伴布坦坦研究所沟通,该所负责人认为,“研究被暂停”这一事件,其实与疫苗无关。

科兴公司声明截图

具体为何,还需等待后续进展。

此外,“第二波疫情”已经形成,而疫苗出炉的初期,必然面临着产能问题。“优劣”的讨论,本身不能成立,而且没有益处。事实上,只有更多的疫苗取得成功,这场疫情才能被尽快消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满节气怎么吃? 《孝纬经》曰:“立夏后十五日,斗指甲,为小满”。小满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民谚说:“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是冬小麦成熟,即将收获的前奏。
  • “我感觉前方可能是出事了,等快接近现场100米左右时,我下了车,向已在现场的其他司机确认前方发生了塌方。“我感觉前方可能是出事了,等快接近现场100米左右时,我
  • —我的幺鸡 要健健康康的幺鸡回家了 我睡觉都踏实不少 也不害怕了凌晨三点多的时候幺鸡在叫 这段时间它自己住另一个房间起来过去陪它睡了会整只猫都躺我身上睡
  • 这会开的,前有追报告,后有爬山开会[笑cry]#春风社[超话]# 《道德经》第63章:怨恨是世间的常态,全中国人都说好的只有大熊猫,我们都承认自己不是大熊猫,做
  • 扯上鞠婧祎你还想和我骂[允悲] 骂不过就破防 用语音输入可给你牛上了叫你552个xmm来骂我呗 扯鞠婧祎我管你是谁 你还搞权威了专业鼻部整形 -做出
  • 如,道光二十九年正月初九,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于昆明写信给杨簧:竹圃五兄大人阁下:翠岩在中卫已阅三年,似堪敷衍。道光二十九年五月初十,林则徐收到杨簧三子杨维淮意
  • 今天痛哀加了好多好多好多怒音 情绪满满今天阿福cue说好久没签名了 我吓死我以为要搞签名会完全慌了啊 当下就在想怎么搞的到去哪脑子啪啪开始冒出好几个城市 然后青
  • 有实力才有“食”力",大末家桃酥,打破一贯传统桃酥没有核桃的形象,带给你全新的体验~不是每一款桃酥都是有核桃仁的真桃酥!文玩核桃满天星1.从区间和材质
  • 要是大哥开着保时捷和我一起去就更好了”……  为了流量和打赏,孙涵一一照做,“有时还会有擦边动作,但我当时分辨能力低,就听信了”。”孙涵说,李飞还会实时关注她的
  • 每周分数会进行累计,到一定数量(600分)可以在NPC霞那里买到春意短裤等时尚外观,所以每周没有必要一定要拿100分。每周分数会进行累计,到一定数量(600分)
  • 镜子前的小角落总能记录我每天的不同造型,让我感受到时尚无处不在的魅力✨。化妆台是家中最能体现女性时尚魅力的角落,各种化妆品、护肤品摆放得整整齐齐,让人看了心情愉
  •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入选理由是:公司2023年11月6日调研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icon岱华科技已研发出清洗剂、剥膜液、显影液和蚀刻液等光刻胶配套试剂产品,除蚀刻
  • IWC 万国表也以复杂功能腕表而闻名,但它的大部分产品都比较常见,因此被归类为一个类别,- 也是如此。检查机芯:打开后盖,如果看到手表的摆轮是镀金的,那就是假表
  • 边骑边回头看,果然不出所料,那头狼嗷叫着追了上来,很显然,它平时在这空旷的戈壁滩上见不到食物,所见都是来来往往的汽车,今天见到大活人了,岂能轻易放过?危险暂时解
  • ) #三胞胎日月星[超话]# 我的大宝贝,是最好的大哥,关于节目第一期,身为全平台麻麻的管理员,我有话讲:这边都是特别铁特别铁的粉丝,每天看着你们签到,一步一步
  • 刚出生的婴儿会哭 你说那是对生的喜悦 还是对世界的恐惧 我们向禁欲的寺庙里去求姻缘 向不出门的方丈去问人生 向街边瞎了眼的道士去看前程 向最爱你的人去证明他没有
  • 像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相同,手表的机芯重要程度显而易见,好的机芯才能使手表有更安稳的功能和更足够的动能储藏,像市面上的复刻欧米茄腕表机芯首要选用的便是寻求高复原度
  • 诶 我话好多停不下来哈哈哈哈哈哈 到此为止啦 下次再见哦 也不会很久啦[送花花][送花花][送花花](ps 昨晚的演唱会用了我手机40G的内存哈哈哈哈哈 以及刚
  •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  全校设16个系,50多个专业,云集全国的科学院院士、教授和博士,学生3万名左右,包括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莫斯科大学共有23个系,15个教学和学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