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窗户的3/1天空吹海边小城风

在床上昏睡了几日睡得斜方肌都往脖子上跑了,所以昨天下楼观花赏鸟,在楼下小公园长椅坐了个把小时,今天下午就换个风水宝地倚靠在窗边看书。别说,在床上的时候一页都看不下去不知是因为太痛,还是因为自己带了一本太过好玩儿的书。

最近一日就是靠三遍止痛药度日,医生本来说术后观察一天出院,结果待到现在。就是恢复得不好呗~ 一开始都觉得是小手术,能走能动,进手术室时内心平静的一批,手术室门关上前我弟一直跟我挥手,隔着玻璃还猛的往里探头目送我。我给他大手一挥就盘好头发戴上手术帽往床上一躺等着进去了,反正打麻药。原本个把小时的小手术竟然5点进去8点才出来,术前原本就通知的中午12点轮到我,所以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空腹了,结果空腹到下午5点。人直接饿到发抖,饿的时候脾气是不怎么好的,一度吊了两袋葡萄糖才回过神。

术后又水肿,伤口痛,又隔6小时已是凌晨才可进食,每一次吞咽都需要莫大的勇气,所以让我最煎熬的莫过于不能吃也。

前面为什么说带了本好玩儿的书,书里除了讲各种各样、各个地方的好吃的,就是讲电影、烟、酒、音乐、宠物、书画……我本身就是个爱吃爱玩,爱来去自由又小任性的人。蔡老头用整个篇幅来跟你讲 ‘如何用一根圆的铁通将梅头肉穿个洞,再将蛋黄倒入烧火。最后等叉烧熟了以后一片片切开,肥的部分会发焦,在蜜糖和红色酱汁中带有黑色斑纹,才有资格叫叉烧。’ 读到这里早已两腮发酸,口水满得要溢出。可恼也,这叫吃货如何能忍,当即和几个朋友约定,等好了以后一定要继续一起去搜罗好吃的食肆。


我的朋友叫去酒吧或牌局一定是不感兴趣的,但是叫他们出来食呢,一个电话一个微信表情即刻心神领会说走就走。他们为什么喜欢和我做饭搭子可能也有很大原因就是我能吃,我这人又不挑食,只要不是食材不新鲜,火候和味道够喉,叫一桌食物不论中日泰火锅炒菜还是日料烤肉,我永远是吃到最后的那个,绝不会亏。和朋友出去点菜这项任务大都喜欢交由我,因为每次都能荤素搭配大家都能吃饱又价格不会太贵。

能吃到一块儿去,说明还是兴趣相投。饭桌上能聊的事从生活到工作,有时候除了吃饱身体上感觉充满能量,精神上也是充电的过程。平日最喜欢听他们分享如何生存,如何与客户斗智斗勇,最后也一定是下次约吃什么结尾。如果和一个没有共同兴趣爱好,出来吃饭一句话不说的,于我而言那真是太无趣了。

饭一定要和对的人吃,话要对听得懂的人讲,日子才会过的有声有色!



【发生在丹阳的成语典故“麦舟之赠”】

成语“麦舟之赠”,是指以装满麦子的船作为赠品,引申为助人丧葬的费用。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丹阳。

  七里桥,又名“麦舟桥”,在珥渎河上,因距离丹阳县城七里而得名。话说北宋年间,有一位大才子流寓在丹阳,他名叫石延年(994—1041),字曼卿,祖籍幽州(今北京一带),后迁居宋城(今河南商丘县)。石曼卿年少时豪气逼人。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的节操品行并建立过非同寻常功劳的人,看轻世俗的小功名。自认为跟时代不相合,于是整日借酒混世。且喜欢痛饮大醉,颓废地放纵自己。从此更加与时代不相合。曾先后任山东省金乡县知县、馆阁校勘、金乡知县、乾宁军通判、海州通判、秘阁校理、太子中允等职。为人豪放,诗才卓绝,是北宋前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流寓丹阳期间,石曼卿父母、妻子患病,并在两个月内相继死亡。石曼卿身无余蓄,无法入殓父母及妻子,只好面对着亲人尸骸含悲长叹,一筹莫展。

  正在焦急之时,一位不速之客登门了,他就是范仲淹次子范纯仁(字尧夫)。范仲淹与石曼卿是好友,他非常欣赏石曼卿的为人和才华。曾经作过一首七言律诗《送石曼卿》:

  河光岳色过秦关,英气飘飘酒满颜。

  贾谊书成动西汉,谢安人笑起东山。

  亨途去觉云天近,旧隐回思水石闲。

  此道圣朝如不坠,疏封宜在立谭间。

  此时范仲淹正在河南睢阳任职,他派自己年少的儿子纯仁(字尧夫)去苏州一带收租,并叮嘱他途经丹阳时,顺道看望一下自己的好友石曼卿。少年范纯仁完成了收租任务,押运了五百斛小麦返程,船泊丹阳珥渎河七里桥西岸,遵父嘱拜谒父亲好友石曼卿。范尧夫见石延年素服而迎,便询问缘故,石曼卿如实告知无钱办丧事和买棺下葬,丧事不了结,他也无法脱身北上任职。纯仁一听,顿起怜悯之心,遂擅自作主,将五百斛小麦连同木船相赠。然后两手空空只身骑马而归。

  到家后,范纯仁去见父亲。因为收来麦子全部送了人,空手而归,无法向父亲交待,他心里忐忑不安,所以在父亲面前伫立良久,不敢开口说话。还是范仲淹先开口,问他:你去江南路过丹阳,有没有去看望我的老朋友石曼卿?纯仁回答:去了。曼卿先生家中遭难,接连死了三个亲人,没钱安葬,也没有什么人可以帮他。范仲淹立即说:那你为什么不把收来的麦租送他?纯仁说:全送他了。范仲淹赞许地点了点头。

  范纯仁走后,石曼卿用卖麦子的钱办了丧事,让亲人入土为安。安葬了亲人,还剩余很多,他就去退还给范仲淹,范仲淹坚辞不受。石曼卿回到丹阳,就用这剩余的麦款为村民建造了一座桥,原名“七里桥”,后人为铭记这段佳话,把这座桥改名为“麦舟桥”。在丹阳南门外,也有麦溪河、麦溪桥,还有麦溪村,相传都是因为“麦舟之赠”的典故而起的名。为了纪念这件事,范仲淹的部分后裔就以“麦舟堂”作为自己祠堂的堂号,勉励后人牢记祖上的美好品德。

  “麦舟之赠”的故事,在宋人周煇的《清波杂志》和释惠洪的《冷斋夜话》中都有记载。

  之后,石曼卿子孙迁居丹阳城内,并在三思桥建有“石氏宗祠”。明朝嘉靖年间,丹阳知县来汝贤立《麦舟桥箴》碑。万历四十年,丹阳知县旷鸣鸾立“先贤石曼卿神道”碑,下款为阴刻楷书:“明万历壬子岁苏州旷鸣鸾立石”。碑高1.98米,宽1.03米,由青石制成。民国时,此碑移入乔家巷旧公园内。清嘉庆二十三年,石曼卿后代裔孙石蕴玉,遵丹阳知县徐春波嘱咐,在七里桥畔立《麦舟桥记》石碑,碑文曰:“昔吾祖曼卿先生,流滞丹阳,三丧不举,范尧夫于是有麦舟之赠。他日,吾祖归还所赠,范公(仲淹)不受,仍作麦舟之桥以志其德。迄今事隔七百年矣。经斯桥者,莫不诵吾祖之清芬,而感范公之高义焉。抑班生有言曰:朋友之道五,而通财不与焉。尝见今世之通财者矣,始焉有所求而得则喜,有所求而不得,则怫然怒矣。继焉有所责,而偿犹有德色也,有所责而不能偿,则怨詈随之矣。凶终隙末,忘大德而思小怨,然后知古人不通财,盖全交之道也。如忠宣麦舟之赠,非吾祖求之也;其归也,忠宣未尝责也。不宁惟是,又且从而让之,此与虞芮之闲田何以异?友道如此,则财亦何不可通之有?斯道也,虽百世仪型可也。”

  范仲淹父子“麦舟之赠”的义举,被作为中华美德和助人为乐的佳话历代传扬,众多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书画和诗词作品。北宋三代为臣、两次拜相的富弼,于1042年正月为《麦舟图》题诗:“东吴汕客夫蓉主,家有三丧愁未举。睢阳南来美少年,逆旅相逢泣相语。世无援赈空叹吁,意气激烈当如何。麦舟五百岂足惜,一旦委赠宁踌躇。归从便道独徒步,恳恳趋庭道乡故。片语相符唯诺问,千载令人长叹慕。噫公盛德天下闻,当朝柱石称元勋。麦舟义高非所重,后之议者徒纷纭。”富弼(1004—1083),字彦国,河南洛阳人,比范仲淹小15岁,和范仲淹父子关系十分密切,范仲淹死后,富弼为其作《范文正公墓志铭》,范纯仁曾写《富弼行状》一文,文中记述了富弼与范仲淹的情谊。富弼题诗《麦舟图》时,正值范仲淹在西北前线抗击西夏侵略,无愧“当朝柱石称元勋”。仲淹父子慈爱之心一脉相承。

  明代画家谢时臣,以善画水著称,《麦舟兼赠》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明代的丘濬、李东阳都曾为《麦舟图》题字作诗。李东阳《麦舟图》诗中写道:“亦知父子本同心,若待庭趋嗟已晚。”明代杨士奇《题夏少保藏麦舟图》中写道:“先儒论观人当于其气象,文正公所存,蔼然物我之无间,岂非仁者气象哉?忠宣盖有父风者也。麦舟之事此其端耳,嗟夫!使范氏父子之志,得尽施诸当时,斯民之被福何如哉!”明代冯汝弼的笔记小说《佑山杂说》中收录了一首《麦舟诗》:“藿食鹑衣鬓已秋,三丧浅土泪横流。登堂稽颡无他话,见说先生有麦舟。”明代画家王铎在《琅琊山池避寇夜行作》写道:“吾诗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况外棺如麦舟之义乎?”清代赵翼《哭祝芷堂侍御》:“赖有麦舟分赙厚,稍欣梨板刻诗成。”清代梁章钜《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我正大声劝诚是,《麦舟》应续画图新。”自注:“忆在苏州曾助曹艮圃比部壄坚葬亲,比部绘《麦舟图》为谢。吴中名流题咏者至数十家。”

  清代诗人束南薰《麦舟桥怀古》云:

  渡头杨柳东风急,波光带雨春帆湿。

  范氏高义何处留,小桥倚仗徘徊立。

  缓急谁堪足恃者,推解交情世所寡。

  但恐年深事失真,徒劳遍访来堤下。

  来公因以名其桥,麦舟古谊今遥遥。

  我来一度一回首,鄙吝忽逐溪云消。

  俯仰沧桑无限意,当年胜迹桥空记。

  散步斜阳大道边,老人犹说忠宣事。

  199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部反映我国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系列电视剧,根据“麦舟之赠”故事改编拍摄的《东方小故事·纯仁助人》名列其中,向全国播放。

  “麦舟之赠”,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一段温暖人心的佳话,就像一坛陈年的佳酿,历久弥香,回味悠长。(作者:石头)

宋代饮食(下篇)

宋代夏季也有冷冻菜肴供应,如冻鸡、冻羊、冻三鲜等。宋人的思路也相当有趣,把菜肴烹熟后放入容器中,用多重油纸包裹,沉入井底,过一段时间就冷凝了,取出食用有清凉之感,可以消暑。这个方法,和现代人把西瓜、啤酒沉入井底或湖水冰镇很相似。

古人制冰消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当时的王公贵族们会在城中建造巨大的冰窖,冬季时命人采集冰块运回冰窖中储藏,以供夏日消暑之用。到了宋代,朝廷设置冰井务,设监官一人,掌管藏冰,以供皇室使用。两宋的经济十分繁荣,由于技术的进步,民间也兴起了私人藏冰,据说甚至连乡村也具备挖窖藏冰的能力,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利。

相较于之前的朝代,宋代市民阶级更加重视享受,夏季也出现了供消暑的清凉饮料,主要的品种有:甘豆汤、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荔枝膏水,梅花酒、椰子酒、雪泡缩皮饮、香薷饮等,品种相当丰富。宋人会把冰块加入到这些饮料中制作冷饮,其中“冰雪甘草汤”、“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凉水荔枝膏”等都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冷饮。下面介绍其中两种:
冰雪冷元子(图一):其做法是先把黄豆炒熟,然后去壳磨成豆粉,再用砂糖或蜂蜜拌匀,加水揉成小团子,最后浸到冰水里,香甜可口,消暑必备。
凉水荔枝膏(图二):其实与荔枝无关,而是将乌梅汁、砂仁汁、肉桂汁、生姜汁混合,加冰糖熬制成膏状,撒入丁香粉拌匀,制成了果胶,然后把果胶融入冰水中,饮用有止渴生津的作用。

这些饮料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药物功效,如“雪泡缩皮饮”(图三)可以解暑清热,除烦解渴。“香薷饮”有点类似藿香正气液,可以中和理气,益脾温胃。

除了制作冷饮,宋人还会制作类似于冰淇淋的甜品。一般冬季时在糖水里加入果汁和果胶,利用气温凝固成冰,再放入冰窖里储藏,夏季取出切成小块食用或者售卖。诗人杨万里曾吃过一种名为“冰酪”(图四)的食品,是用刨冰、奶酪和砂糖来制作。先将奶酪捣碎,与刨冰、砂糖充分搅拌成膏状即可食用。杨万里在品尝之后,还写下了《咏酪》:“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看来还是相当美味的。

宋人会用一种储存冰块的容器——冰鉴(图五),来给酒降温,然后饮用冰酒来消暑,如“雪泡梅花酒”。这里的冰鉴是一种相当古老的原始冰箱,最早可追溯到到周代,一般是王公贵族和富贵人家才会使用。冰鉴藏冰既可以冷冻饮食,也可以在夏天用于室内降温,发挥类似空调的作用。由此可见,古人虽然没有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却从来都不缺乏智慧和创意。

大文豪苏轼不但诗词书画俱臻,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美食家。他广泛品尝了各地的美食,并创造出不少美味佳肴,还用各类文学作品将所从事的饮食活动记录下来。他留下的经典诗句和逸闻趣事,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下面说说和苏轼有关的菜肴和饮食故事。

“东坡肉”(图六)是一道历史名菜,苏轼在黄州时曾作《食猪肉》一篇:“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当时黄州的富贵人家认为猪肉是贫贱之物而不肯吃,贫穷的人家因不会烹煮猪肉而觉得不好吃。苏轼却认为天下的美食,都是需要耐心和精力来烹饪的。烹煮猪肉,要洗干净锅,放少许水,抑制木柴的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猪肉慢慢地变熟,耐着性子,火候足了,猪肉自然就会滋味极美。

苏轼烹煮过一种羹,其食材讲究新鲜,均来自田间,现取现烹。首先,将大白菜、大头菜、大萝卜、野荠菜反复揉洗干净,去除菜蔬中的苦汁。其次,在大锅四壁、大瓷碗上涂抹生油。再次,将切碎的白菜、萝卜、荠菜及少许生姜放入锅中煮菜羹,用油碗覆盖。最后,将盛满米的蒸屉放在锅上,等到菜完全煮熟后再盖上屉盖。菜羹煮沸时必然上溢,但因锅四壁涂有生油,又有油碗覆盖,因此不会溢上蒸屉。而蒸气却可以上升到达蒸屉,把米饭也同时煮熟了。羹饭共食,简便而美味。苏轼曾将它介绍给一些道士、和尚朋友,很受欢迎,这就是“东坡羹”(图七)。

苏轼曾提到一道蜀地的菜肴“芹芽脍”,《东坡八首》中有云:“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这是用泥芹根上的雪白嫩芽配斑鸠的肉丝制作而成的菜肴,滋味鲜嫩清香。

还有一道叫“东坡脯”(图八)的菜肴,相传也是苏轼所创,未知是否。其做法是将鱼切条,用盐、醋腌过,用粗纸把鱼条吸干。将香料和豆粉拌匀,把鱼条的外表滚裹上一层粉末,用锤子把鱼条轻敲成薄片,擦上麻油,下锅熬熟,风味相当别致。

宋代士大夫阶层吃河豚,也成为一种风气。春季的河豚最为肥美,此时的毒性也是最高的。虽是人间美味,却并非人人都会烹制。必须对河豚进行严格处理,去除干净其毒素,并充分加热煮熟才能食用。苏轼居住常州时,有一位士绅家里善于烹煮河豚(图九),邀请苏轼来享用。这家的女眷和孩子都躲到屏风后面,希望能听到苏轼的品评。只见苏轼动筷子一顿大嚼,却是一言不发,众人不免大失所望。而这时苏轼忽然放下筷子,说了一句:“也值一死。”所有人闻言都非常高兴。可见河豚的美味对于苏轼而言,是值得冒生命危险去品尝的。

宋代的筵席也相当有特色,而且名目繁多。宫廷、官府和民间都有许多规格不一、名称各异的筵席。这里只介绍一例,据《武林旧事》记载,宋高宗曾幸临清河郡王、南宋名将张俊的府邸。张俊向宋高宗进献了大型的御筵,据统计所有的食品加起来共一百九十多道。筵席中,时令水果、时新果子、干果、砌香咸酸、雕花蜜煎、脯腊等食品和冷菜约一百多道。正席的主要菜肴约四十道,食材基本以海鲜和湖鲜等水产为主,以猪、羊、鸡、鹅、兔等为辅,烹饪方法多种多样,风味俱佳。这些菜品中,洗手蟹、血粉羹、南炒鳝等为北宋名菜,螃蟹酿枨、江瑶生等为南宋名菜。这样既能满足宋高宗的怀旧心理,又能品尝时新的菜式。张俊的御筵安排,颇费了一番心思。下面介绍三种在御筵中出现的食品:
雕花蜜煎(图十):是一种具有观赏性的食品。王公府邸的厨师用杨梅、冬瓜、金桔、鲜姜、嫩笋等食材,雕出各种花纹、山水和动植物等,进行摆设,形成一件色香味俱佳的艺术品。
洗手蟹(图十一):用生蟹加盐、梅、橙、花椒、酒等调料快速腌渍而成,只需一次洗手的工夫就可以食用了,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生腌。
螃蟹酿枨(图十二):即“蟹酿橙”,用黄熟、个头大的鲜橙切去顶部,挖去大部分果肉,留少许汁和肉,以蟹膏肉填充,将之前切去的橙顶重新盖上,放入小甑中,用酒、醋和水蒸熟,食用时加入盐和醋等佐料,味道香甜鲜美。

宋人的筵席上,自然不能没有酒,宋代酒的品类也十分丰富。宋代的粮食产量较高,酿酒工艺也比较发达。当时已经可以酿造出接近于现代黄酒的优质酒,酒液呈现黄色或琥珀色。今天的河北承德出土过一件金代的蒸馏酒器,器形和现代制酒的壶式冷却器几乎完全一样,可以推断宋元时期的人们很可能已经掌握了蒸馏酒技术,能够制作出酒精度数较高的烧酒或白酒。

宋人对雅致生活的追求,也反映到了酿酒当中,而香酒就是其中的一个标志,可以丰富文人雅士的文化生活情趣。比如著名的菊花酒,选取九月盛开的菊花中最香甜的,摘下来晒干。每一斗清酒,用菊花二两放入生绢袋里,悬于酒面上约离一指高,密封瓶口。经过一夜后把花袋取出,酒里就会有菊花的香气,味道甘甜,这是利用“熏香技术”制酒。而最好的菊花酒称为“金茎露”,采用的是“和露技术”,先把菊花蒸成花露,再用花露配成酒,因此酒体菊香清爽,口味绝佳。还有利用多种香料混合酿造的香酒,以及用添加香料的酒曲酿造的香酒。

宋代养蜂业比较发达,蜜酒也受到推崇。其中有一种叫“蜜酝透瓶香”的蜜酒,是用蜂蜜二斤半,以清水一斗,慢火熬到沸腾,用鸡翎毛掠去的浮沫,再熬再掠,直至不再出现浮沫为止。取等量的官桂、胡椒、姜、红豆、缩砂仁,碾成粉末后加入酒坛,再加入适量的干曲末,最后加入熬好的蜜水。然后用油纸封上,再用七层箬叶包裹严密,让蜜酒充分发酵,经过一定时间就可以酿造完成。

上述的内容只是宋代饮食文化很小的一部分,而且是根据个人的喜好,不具有代表性。宋代作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一个巅峰,国家的富足,经济的繁荣,人们对饮食的精致追求,进一步促使社会诞生出花样繁多的美食。宋代的饮食文化也是一个雅俗共赏的时代,经济的繁荣和民众消费能力的提升,南北饮食文化的融合,高端精致的饮食和普通流行的饮食之间也相互交融和吸收,推陈出新的同时,也推动了饮食文化的发展。宋人在饮食文化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使千年之后的我们依然会感到惊奇,也可以从中看到不少熟悉的元素,可见宋代饮食文化对后世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大部分为今人仿制的菜肴,与文献记载不尽相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据了解,为了保证安全,住宿生入校后,前两周不得离校,同时,值班老师会对宿舍学生进行体温的晨检和午检。详情→【吴金城主任出席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人工智能产业中心开
  • 2.3.猪队友拿回来的几根干树枝也开了小花,4.5.菊花、长寿花插瓶也能开上很久。#宫灯百合#第一眼看到这花,就觉的很是喜欢,长长枝条渐变朱砂色和鹅黄。
  • #金建学[超话]##魅力低音RAP金建学# 【五站联合】200309 官方TO MOON一期会员礼开箱直播 全场中字 @ONEUS的Prophet档案室 ×
  • #刘宇宁没那么难# [太开心]#刘宇宁代言露华浓# [太开心]#摩登兄弟[超话]#你是远方的风景我是游走的旅人我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只为看你一眼@MD_摩登兄弟
  • 近期济宁不少楼盘涉嫌虚假宣传学区比如长泰百合花园,在宣传时候说自己是实现初中的学区房,但是由业主在网络问政平台咨询结果却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 我这个人从来就看这一点,我从来不靠这什么,这人有什么啊,那都不是我最需要的。有人说我老了,的确是啊,人都会变老,有的是慢慢的变老,有的是一瞬间变老的。
  • 今日 #肖战余生请多指教# [微风] #和肖战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科普「天鹅」——动物世界“一生一世一伴侣”的模范夫妻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天鹅是忠贞爱情的象征新闻
  • 简单两个字,渗着智慧,透着静好,是清水涤心的纯净;是心素如简的恬淡;是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单似禅。人生渴望优雅的生活,却常常在现实中失去自
  • 这天,他们将星空下的誓言搭载飞船去了浩瀚的宇宙,那里有一颗幸福之星,祝福着他们,陪伴着他们……#赣州朵拉摄影##婚礼摄影##婚礼##赣州婚礼##婚礼跟拍#之前有
  • 奈保尔|《米格尔街》:布莱克·沃兹沃斯 每天都有三个乞丐准时来到米格尔街好客的住户门口乞讨。十点钟左右,一个穿着白衣、缠着腰布的印度人首先来到,我们把一小罐米
  • 截至4月12日24时,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4例,其中境外来皖(返皖)3例。截至4月12日24时,安徽省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99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84例
  • )粉丝互骂,见面必掐。一个慢慢谈恋爱的故事。
  • 我们的很多伙伴都在bilibili安家呢,不能伤了伙伴们的心不是。所以,还请大家冷静,不要被别有用心之人挑拨。
  • 项目做成了之后,新人只了解自己负责的一部分,但是不知道整体怎么做,但元老知道。跟新人的比拼中不被取代的唯一资本是你的经验,这得从两点来说。
  • 可是大家往往在这个关系中忽略了自己的作用,过多的去要求对方,导致双方心里都不舒服,结果就是男人觉得女人物质,女人觉得男人把她当保姆,谁也没感到有爱的存在。这是我
  • 在微循环於堵的情况下,一些脂质物慢慢沉积被氧化,就是我们说的黄褐斑,如果是脂肪细胞直接被氧化那就是老年斑。人的脸看上去是一张皮,其实是无数的微循环组成的,当微循
  • 5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业模式有机农业有机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可持续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再生的农业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的肥料、农药、生长
  • #鲸鱼与洲喵[超话]#看见有姐妹在说粉上俩崽子的“双标”时刻其实我觉得“爱屋及乌”这个现象也很严重[允悲][吃瓜]以前:真心不喜欢猫,感觉好高冷不近人情[思考]
  •     来自陕西的6位乡村教师成功入围“马云乡村教师奖”    他们每人可获得10万元项目支持奖金    作为陕西地区唯一合作媒体,三秦都市报全媒体多年来一直致
  • #邓紫棋[超话]#.#邓紫棋UD官宣# 【棋士手札】更新 我的生命中从此闯进了你 同那个我爱的男孩一起,互不分离 你说歌曲是唱给懂得的人听 生命亦趋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