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没有底#

这学期选修的文论课要求读原典,开篇就直接上古希腊哲学。也不知道这批青年学者的读研时光是否都是无痛度过的,在喜欢布置超额的阅读任务的同时,她们又偏爱提问点名。答不出问题其实也没什么,虽然这些老师治学态度严苛,但大多也是向内的自我要求,并不至于让学生在课上下不来台。也许是至今仍未去除的“学生思维”在起作用,每周我还是会对这不变的提问环节感到提心吊胆,只能硬着头皮去读。也因此,我恨上了苏格拉底。
在此之前我对他“杠精”的身份一无所知。同所有对文艺哲学空有表面热情的“伪文青”一样,我对他的认知仍停留在初高中历史课本上的几个基本概念:“爱智慧”以及“认识你自己”——确实,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契机不得以打开《对话集》与《理想国》,我仍会自负天真地向每一个询问我志业的人坚定地回答:我有着同苏格拉底相近的人生追求。现在我打算暂且先收回这句话,以免十年之后我在大街上突然羞愧地喊叫起来。

刚看完《伊安》篇时还不觉得有什么。相对来说这一篇的篇幅较短、表意清晰且中心论题辩到最后也给出了结论。对话体的形式决定表述多使用俗白语言,再加上讨论多围绕着具体的例证进行,整体是通俗易懂的:还算有趣。但进入《大希庇阿斯》篇后,我就忍不住想跳起来骂爹了——这说的都是什么玩意?好家伙,合着苏格拉底打辩论赛搞的是“诡辩风”吗?怪不得最后会落得被众投处死的境地。
偏爱以引导式的提问带对手节奏,使其陷入“非黑即白”的两难境地。可无论回答是“是”或“否”,他总会在出人意料的角度对其进行辩驳,这股“咬文嚼字”的精神在我看来同“鸡蛋里挑骨头”实在没有太大区别。对手最终要么变得暴跳如雷,要么大脑直接宕机。最气人的是,这货光提问,却从不正面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问就是“我无知,我也不懂”,主动打一个“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核心目的似乎并不是为了赢,而是把对手搞破防。而最让我感到烦闷的是,从问题发出的那一刻起,所有围绕着中心议题而给出的论点与设问都在以一种偏离中心的方式进行探究,这相当于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
面对“美是什么”这么一个涉及事物本质的形而上抽象问题,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在对谈时却似乎将它变成了“XX事物是美吗”这样一个多轮回填词辨析游戏。而从“漂亮小姐”摇摆到“视听快感”的接连否定里,我们能明确的信息只有一点:希庇阿斯的自信被打击得七零八落,最终表现出茫然无知的状态。苏格拉底就如同一只在捕猎过程中不怀好心地逗老鼠玩的猫,在来回的追杀中轻盈地越过希庇阿斯声声呆萌的“是”,最终将“美是难的”这一个复杂的毛球优雅地投下。
以现代人的思维来看,苏格拉底与其诸对手对话时采用的思维逻辑让人难以理解。显然,辩题本身是指向对“普遍性”答案的追问,具体的事物都是蕴含“普遍性”这一本质的具体表现,也即“特殊”的。我们可以说某一具体事物表现出了一种普遍的属性,可反过来这种具普遍性的属性并不等同于这一事物本身。美怎么可能是漂亮小姐、母马甚至勺子或者制度文明本身呢?我相信不会有男性傻到以“你的美如同一匹母马一样使我心神荡漾”为情书内容来追求他心怡的姑娘的。
这篇读完后,我意识到自己和这位哲学家注定合不来。这种相性不足的感受在课上老师提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原因与苏格拉底的游辩意图后虽有所消解,但这终归就像一个人应对另一个同自己全然相异的人那般:尽管对方在你面前如泣如诉地道尽自己的过往经历,以盼你能原谅她那不断使你感到疑惑与愤怒的行为逻辑,可理解并不等同于接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与是否认同这种行为的的延续——它不可避免地将对你继续造成负面影响,并不是同一码事。所以,我还是没办法认同苏格拉底。

前几天和朋友闲聊时扯到了爱情。她说关于这个问题,她从另外一个室友身上学到了一个道理:爱是两个圆的交接,而不能是自身有所残缺的人因为自己的需要而去爱一个人。我说是这样,如果基于自身的需要而去爱,终究会有期待幻灭的那一天。人人都想要太阳,可仰望着“太阳”的人却很难意识到自己拥抱的所谓的太阳可能也只是一株向日葵。人总有疲惫与透支的时候,而这一使那亟待满足的需要扑空的瞬间就是关系崩塌的开始。
说到这里其实我想到了自己在关系里有过的经历,同时也想到了那些曾视我为“太阳”以及被我视作过“拯救者”的人们。停顿后我觉得自己仍应对这个主题作出自己的回应,所以我坦诚地告诉她:我现在还不知道爱究竟是什么,目前我在现实中只看到一对情侣的生活状态是我所认同并向往的。我自己所实践过的所有我有关“爱”的设想都以失败告终。所以我不知道爱是什么,我现在只知道,对我来说什么不是爱。
记忆里这个话题似乎就停在了这里。结束对话后我们各自就去做了其他事,这瞬息的犹疑与迷茫也就很快被新的体验与记忆给盖了过去。直到昨天中午——那时我站在浴室的洗手台前边听着音乐边消闲地刷鞋,耳机里的声音在歌曲一曲终了后短暂地掉进了空白。而就在这微妙的暂停间,我在对周五文论课的抱怨里忽而地想起了一天前的这一场对话。当就着“爱”这一抽象问题进行漫无边际的联想而又终无定论时,我们似乎以同苏格拉底无异的含糊回答混过了这个话题,即“爱是难的”。

几天前在同一个亲属聊天时,我顺带将苏格拉底吐槽了一遍,以泄我不能完成阅读任务之愤。当时他也对苏格拉底这种“非黑即白”或只能停留在具体而无法上升至抽象的思维方式作出了一定的解释。在课程开始之初,我也曾同另一个同学短暂地讨论过这个问题,即除去实现一定政治意图外,苏格拉底的这种辩说思维是否也同当时古希腊人的认知发展程度有关。毕竟就“世界的本源”这一世界观核心问题来看,早期的哲学家所给出的答案也难以超脱具体的物质范畴。
我没有理由在已知上述内容的情况下,仍对一个我不必深入研究的哲学家的思维方式产生如此的抵触情绪。所以,现在我回过头来也对自己这种“讨厌”的情绪产生了怀疑。是什么使得我作出如此明确的断定?不愿意继续超出自身能力的阅读任务当然是原因之一,性格的差异性亦然,但这些仍无法解释全部。
归根结底,也许是因为我无法真正地接受自己认知外人事物存在的合理性,而在我自己的认知里,我拥有着更高也更全面的评价视角。

就像在谈论苏格拉底的辩论方式时,我自视自己拥有更先进的“现代人”思维,对他就“美”下定义的尝试持怀疑态度。我认为苏格拉底并没有真正地进入“美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核心,而只迂回地以排除法确定美是非某事某物以外的存在。这不无道理。美是一个拥有普遍性的理念性的存在,它附着于具体事物上使这些事物体现出“美”的特征。理念本身便不可捉摸,如若一定要通过归纳的方式得出一个具体的结论,那也一定得经过漫长的推演,这并不是简单的一场辩论就能实现的。更别提,也许这些理念性的东西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但就从我与朋友闲聊的例子来看,我们对另一个难解的抽象概念——“爱”所给出的种种答案实际上也是这么一种以排除法进行归纳的尝试。我同样做不到直切爱的本质,给出一个高度概括的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而我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丝毫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容易可抵达中心的问题。概念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可被广泛运用的概念,必定有一个普遍的内核。可那具体是什么,对我来说不也是模糊而暧昧的,只能以一种宏观的感受来对其作偏离中心的描述的么?

我认为我看到了更多,这是因为我所比较的对象是存在于有一定长度的、具完整性的文本之中某一人物的思想。撇去我未必充分理解了文本内容,以及苏格拉底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难为有限的文本所充分阐释外,我得出这个荒唐的结论的另一关键原因是,我在比较中误将“部分的自己”视作了全部:我尚未看到我所不认识的自己。在阅读文本的过程里,我顺着苏格拉底的观点思考了有关“美”的议题,通过这种路径去找出他的局限性是可实现的。但我没有考虑到,如果将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从这个语境中剔除,而将我与另一对手推至相似的问题前进行从零开始的思考——就如同前文所表明的那般:我没有任何的优势。
根本上,我这种以己之眼观照苏格拉底的比较本身就没有可比性:一个是动态的难以被完整记录下来的,且可能会根据不同的状态作出隐藏与更改等自我防御的东西;一个是静态的局限于具体文本空间里大概率已能做盖棺定论的内容。从这些来看,我确实可以声称自己更“全知全能”——如果我同最初的希庇阿斯一样无法觉察自己的“无知”且并无多少羞耻心的话。

我实在没有理由再继续“污蔑”苏格拉底——实际上写到这里时,我已经在反复的思考中后知后觉地回想起《大希庇阿斯》篇中一些在先前阅读时为自己所忽视的细节,因此,我对先前的判断又产生了动摇,这些在此就不再赘述。
我注意到另一个有趣的细节:也许人类在面对难以轻易认识的事物时,都是依循这种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进行推演以建立认知体系的。由身边熟悉的能做具体判断的客观存在开始——于古希腊人是水、火、原子等,于我是经实践检验后得出的个人经验——试图将其同那一更庞大的认知对象建立联系,下判断,然后是推翻或排除,再进入下一步的循环......以逐渐靠近中心。
这是求知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人走出自我的洞穴,迈向更广阔世界的所必然经历的。
对一个离真理太远,而又离狂妄过近的年轻人来说,比起急于得出一个“终极结论”,也许将老哲人为后人留下的叮嘱铭记于心是更妥帖的选择——

“认识你自己。”

打饭阿姨应该是没听到所以用盒子给我装了饭没用袋子,我痛失一元巨款

我居然是第一次吃学校关东煮

今天晚上主要是去《法学实践论丛》的面试,昨天考笔试的时候就觉得题目很难了,而且感觉没有表达出多深的思考,但是居然过了。今天晚上是抽到一个很难的题目(别人的像开放题,我的像有标准答案的填空题简析题,但是偏偏还没转专业完成的我法律能力很一般答不上来,支支吾吾不知道回答了什么逻辑不通的东西……)

继上次青协面试失败之后的又一次面试,还是很讨厌自我介绍,还是觉得问题难,还是依旧没把握。不知道结果怎么样,反正再去一个试试,不行就算了,试过就行。感觉能力弱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只不过抽到了一个很容易露马脚的题目真是觉得有点衰(粤语 sui)

#师生粉[超话]# 师生十二讲 | 随想与回应
算算时日,进入师生粉这个圈子已有两年。回头看看,确实是百感交集。
很小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师生这种关系有种独特的力量,初中时便坚定了师范这条道路。但直到步入大学,才遇到足以改变一生的老师,也是我唯一的,最为重要的老师。在那之后过去一年多,我发现了这个圈子,也遇见了你们。
三年前,我其实是不看微博的,甚至连目前的这个号也是专门为师生粉超话而注册,关注和粉丝几乎全都是师生粉。这几年来认识很多人,听到了上百个故事,看见了你们的热情勇敢和怯懦自卑,尽我所能地提供建议与帮助,在得到感谢之时,看见你们和老师的关系越来越好之时,我收获了很多的满足与感动,也与你们一起对师生关系有了进一步的领悟。

现在“师生”系列也写完了第十一讲,最开始不过是出于阅历有感而发,如今好像慢慢成了一种责任,希望借自己略微丰富一点的经历和思考,给出大家一些启发与感悟。
不过只要发声,就一定会存在不同的声音。当我决定开口,就要做好面对反驳的准备。对此我一点也不讶异,因为人本就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虽身处同一个世界,却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境遇,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成就不同的自我。
我的老师在与我相识初期,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一点都不希望我们这么多同学,以后走上社会变得一模一样,从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一点也不想。”
所以我尊重所有的声音,也希望大家明白,无论是我写出来的文章,还是私下一对一的建议,都只是“建议”而已。你们可以听,但没必要完全遵循。无论是作为你们的同伴,还是作为未来的一位老师,“更多人拥有自己的思想并懂得独立思考”,都是我愿意看见的。

我从没有试图提供一个“标准答案”,包括作为老师的学生,我也并不指望从老师身上,得到我人生的“标答”。相较于每个人都恪守规矩完全正确的世界,我更喜欢这存在着各种各样差异的人间。
这些差异未必是错误,就算是错误也并不可怕。人生来无知,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初高中的学生,突然拥有成熟的心智,不能指望一个还沉迷于浅薄欲望的孩子,突然明白自己的志向。大家没必要过度自责自己的过去,教师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唤醒,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宽容和接纳自己,最终在错误中找到自我。
所以在看到我的文章或观点,或者听到其他任何一位老师的声音,你都有保留意见的权利。教师不等于绝对的正确,更不需要你盲目服从。在你们自己的人生中去经历,去体验,“认识你自己”,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人,找到自己的答案,对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就像是我在第八讲里面写到的那样,“只要你拥有坚定的自己,不摇摆不定,向外界展现真实的一面,坦荡地表达自己的不喜欢,你才可能吸引来那群和你真正合适的人。”

我一样会犯很多的错误,毫不夸张地说,在师生相处之中,你们踩过的雷我都踩过。被拒绝,被疏远,无数次仿佛要结束的时刻,我全都经历过,这些负面的体验绝不比大家少。
同样的,我也会有自己的阴暗面,那些自怜,内耗,虚荣,逃避,也许程度较轻,但确确实实存在于我的过去。有人评价说我很理智,那是因为我作为一个提供建议的人,我需要对自己的话负一定责任。而每一次当我点出对方的某些问题时,我同样是在反省过去某一刻,有同样问题的自己。

现在来找我求助的,有很多师生粉会直接称呼我“老师”,我一般会让对方叫我姐姐。因为老师这个称呼代表着更深的责任,意味着需要进行部分的伪装。但是在网络上,我想保留自己的自由与真实,保留自己拒绝和讨厌某些人的权利。
作为老师,看见学生存在着问题,我就必须尽可能宽容和引导,不能随便放弃。但作为普通人,我可以“尊重他人命运”。
所以这两年来,也确实有那么两三位师生粉向我求助,因为我感觉到对方问题太严重,或者发觉她的性格容易背刺我,而选择了拒绝。很抱歉,我确实不是圣人,从完全私人的角度来看,我非常反感贬低老师抬高自己的人,或者纯粹把老师当炫耀工具的人。当然,人都是相互的,这类人也同样有讨厌我的权利。
还有就是我记得有那么几位同学,在求助的过程中因为我的判断失误和情绪波动,我说出了一些重话,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人了。对于这些事情我确实在反省,也在改进,但我也确实没办法保证以后不会再有别的错误。不过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我们与世界相知相蚀,永远在情绪的暗流涌动,宽恕与被宽恕之中。

不管怎么说,我依然感谢和你们每一个人的相遇,无论是好或不好的经历,都给我的人生增添更多一分体验,也帮助我进一步完善自我,进一步懂得以后如何与自己的学生相处。
如果你愿意与我相识,是我的荣幸,如果因为不合适分开,是缘分使然。但是没有关系,无论我们之间相处如何,彼此最终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
坚持发声,不是为了得到所有人认可,只是想吸引来合适的人,认识更多“君子和而不同”的人。如果我的文字确实给了一些学生启发和帮助,就是有意义的,不算白费。
让别人去承受他们的果,我们只需要走好自己的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Mageline麦吉丽素颜三部曲小样套装超低体验价¥3️⃣9️⃣8️⃣1:极致平衡水二次清洁调节水油平衡使皮肤干的地方不再干,油的地方不出油,补水去黄气收毛
  • 福派 拜尔 力博得 usmile 飞利浦 飞科 奥克斯 千山 罗曼 舒克舒客的 softie 铂瑞 素士 电动牙刷28~~~~~真正的智慧是接纳,优惠券外不起分
  • ”许昕,延毕快乐,也许从你握住球板的那一刻起你就注定要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这条路曾经煎熬难走,但你依然走得开阔,走得问心无愧;有些事可能早就有迹可循,可能早就一
  • #木源于智慧[超话]# 1、做人:对上恭敬、对下不傲,是为礼;2、做事:大不糊涂、小不计较,是为智;3、对利:能拿六分,只拿四分,是为义;4、恪律:守身如莲,香
  • #X玖少年团[超话]#[心]#谷嘉诚0619生日快乐# 你是初见“不像实力派”如今向实力派进发的少年你是初识便“拒绝再玩”如今意气风发的青年演员你是初遇的面瘫男
  • 如果你时间不够或者怕被糊弄,可以找专业的装修公司(最好是有监理的那种哦)虽然多了一笔费用,但以后住的放心!咨询服务: QQ:2099246514 微信:ydd6
  • 热闹是别人的,于陆炎而言,这个世界,那么真实,却又离他那么遥远[苦涩]愿陆炎从此忘记前尘往事,可以轻松的活着[悲伤]#任嘉伦请君# 「任嘉伦,你太了 周生如故的
  • 第一位是孟婆三七,这是世间仅存的一位,只有一丝神魂,天生愚钝。因为太子韩烨的对女主长相思,才让花了有寓意,否则,但就是一朵花而已。
  • 她说自己不懂网络世界,一层是不理解老粉的突然关站,另一层是不理解婚礼之后网上的负面声音。其实,袁咏仪和张智霖夫妻俩,自从在《披荆斩棘的哥哥》里举行婚礼之后,就引
  • 小马获得比基尼级别第三全场第三,级别第三我个人表示不服,但是比赛就是这样,尊重赛事尊重判罚,或许是给自己还可以更好一些的机会!这是健美人的骄傲,是正能量的代表!
  • !!
  • 2022年09月29日(5W4D)1️⃣安姐学会了几个不太适合小孩子的词,这几个词大人之间开开玩笑就过去了,但是孩子把握不了尺度,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说,什么时候不
  • 以前觉得爱情是浪漫的童话,现在才懂得经历了茶米油盐酱醋的爱情才是最珍贵的,爱情这条路有难有易,有些人只能共甘却不能共苦,但请坚信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生来,是
  • 昨天带豆去奥特莱斯,忽然发现豆不再需要买儿童牙刷,165的衣服妥妥撑起,运动鞋也终于不用找儿童版的了,直接38大脚稳稳的。晒完太阳就在沙滩上公共设施喷水池简单的
  • 之所以要放手,因为根本就不在你手里,你放与不放都不相干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那种说什么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全部是不着调的屁话。
  • 今天看了骑士对勇士的比赛,看着老詹全场一个人撑着,光是自己就撑了四十七分钟,到了最后的一分钟还是不放弃,拼命投三分,对于老詹的精神和技术完全是服气和敬佩的。迷上
  • 在下水道又冷又饿,得了狗瘟最终还是活了下来。不过我爸爸没时间养,现在两只小黑狗去葡萄园里给人家看鸡去了[允悲][允悲] 下午一直在玩永劫无间[二哈][二哈]我能
  • 满怀10周年的感谢 世界最大规模的动画活动『AnimeJapan 2023』已决定于3月25日(六)、26日(日)在东京国际展示场举行!!“AnimeJapan
  • 人生分分合合的路上,我常常羡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豁然心境,也梦想着有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云水深处,甚至,还幻想,做一逆旅过客,在唐衣宋彩
  • #每日一善#[举杠铃][举杠铃]#阳光信用# 指路必hui链只hui本超和较好及以上只hui首页不搜ch.生活,需要追求;梦想,需要坚持;生命,需要珍惜;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