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恒动观与辨证论治

评论区有朋友问到恒动观如何建立和提高,简单阐述一下。

我经常提到恒动观,这个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上都有提到和整体观辨证观放在一起。
只是由于我们现在的教学临床现实,使得很多学生要么压根不注意中医三观,要么只重视了整体观辨证观,因此我才比较多地在提及。

四大基础课和四大临床课阶段重点是加强整体观和辨证观的熟练度。前者告诉你看到病名和症状不要急着套方套药,后者告诉你多个相关的症状组合起来自然能接近和揭示疾病本质。

比如我在讲安神药时,整体观告诉我们,“失眠”这个病,背后会有无穷多个可能的病机,那么安神药两大类,能不能一网打尽所以病机?显然不行,所以正确的思路甚至应该是——所有的方剂,都有可能治好某个人的失眠。不管是麻黄汤还是承气汤。
但该选用这个还是那个方/药,就要用到辨证。

在此基础上,恒动观则需要我们对疾病有更精细地观察。我经常说它可以用一个射线上的三个点表示人体和人体疾病过去现在会对现在未来有影响,所以治病时既要“(狭义)辨证论治”地总结现在有意义的症状群(证候),又要关注过去问题和现在问题会在看完病后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比如:发热的病人,第一天找你看和第一周第一月找你看,初始病机都一样,但治疗用方用药肯定不会完全一致。为什么?发热症状和症状背后的病机,会持续性地影响身体气血水状况,第一天可能只需要治发热本身的问题,一周后和一个月后可能还要兼顾气津损失、气滞血瘀、热结神昏等。所以即使是在“现在”,也要关注“过去+现在”的体质/症状会对“未来”病势有什么影响。
(即:广义的辨证=辨体质+辨症状群(证候)+辨病(势),狭义的现在时态辨证先行,其他作为补充和深化)
再比如泄泻的病人,拉第一天来看和拉了一个月一年再来看,舌头的红/欠润,究竟是泄泻的病机导致的,还是泄泻长时间脱水导致的?这些也都会影响用药和治疗效果。

那么如何培养锻炼自己这种思维呢?
很简单,多看伤寒条文和温病名著及相应医案。
四大基础四大临床教整体观辨证观,虽然也体现恒动观,但需要学生自己敏锐或者有老师及时指出。
而四大经典,尤其伤寒和温病,一以贯之的就是整体观辨证观之余的恒动观、层形观。

伤寒论的有方药的条文,可以直接当做实际医案去分析,我比较强调的(可以在置顶微博看我自编教材)就是:
太阳病篇其实大多数条文都不是真正的太阳层次的问题,
而是——标准或不标准的外感病人,在经过正确治疗、错误治疗、未经治疗之后,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传变。
而这些传变的“展示(而非穷举)”,不就是天然的恒动观展示么?
只要不拘泥于所谓的“六经”“经证府证”“坏病兼病变病”这些无用的名词概括,深入疾病随时间变化这个本质,自然就能学精。

至于温病,各家文本和医案里的正确内容,无一不在着眼于发热等症状出现后津液气血神志的变化,建立好了这个视角,温病自然也能读得简单流畅。
(优先读六因条辨、时病论、通俗伤寒论,然后温热经纬、温病条辨,再结合王孟英、叶天士等人医案)

古人总结“保胃气存津液”,不仅仅是伤寒视角,外感内伤都应如此。同时也不应该只停留在“保留/挽救”阶段,而要从接触病人一开始,就要致力于观察和揣摩病人的气血、津液状态、变化,然后做到“截断病程、扭转病势”。

当然,临床实践中,大部分情况是病人在一段时间内病机都会相对稳定,所以并不需要过多地去细究深挖如何改变用药细节。但如果始终不关注,终将影响拖累本身临床水平的提高。

另外,恒动观也并非超脱于整体观辨证观的,而是辨证论治体系的一部分,不用刻意分离或拔高。
#陈老师中医小课堂#

他非常清楚地讲,由于强调“一本”或者强调“一元”,实际从根本上解决了普遍性的问题。凡是“道”,就一定得是普遍的。我常说,自根本以至于枝叶,得是一以贯之的。一个地方没有这“道”,说明这“道”就不是“道”。因为它失去了普遍性。所以在这个地方他强调“一本”的原则,以“一本”来作为衡量一个体系、一种思想正确与否的标准,#读书[超话]#

博士开播短视频

大家刷短视频可能会发现,现在一些自称是某某专业的博士的博主越来越多,是否是真的在读博士或已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别个没有出示学生证或博士学位证书,不好判定真伪,姑且认为是真博士吧。
博士开播本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基本的套路是开始几期将一些自己本专业的事情和读博期间的经历、感悟等等,之后就开始诸如美食体验、旅游、风土人情之类的普通主播的主流跑道上,开始花心思引流,目的无非也是获取相应的利益。
博士也是人,博士也要生活,这没错。问题是,博士是什么?
这些年,随着高校争先恐后的不断扩招,本科毛入学率2023年已达60.2%,这就意味着,除去没有参加高考的,已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进入了大学,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就业方面巨大的压力。当然,本科生作为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群体,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劳动者适应智能化时代的需求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即便出现部分就业困难和所从事工作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对本科教育和经济发展不会造成重大影响,同时通过各方面积极努力,这些问题可以逐步得到化解。但与此不同的是,博士的培养目标是为高科技领域和先进技术发展培养人才,国家为此投入巨资和与之相对应的一些列配套措施,而花费巨大培养出来的博士都来当主播不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吗?
首先,培养的理念和目标是否出现了问题?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博士不再热衷科学研究而当主播赚钱,就表明博士的培养并没有将培养高科技领域专业人才一以贯之地作为博士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而是当做学校获取各种好处的招牌,因此博士毕业同样会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以至于博士们不得不八仙过海各寻出路。
其次,是否也说明博士已经过剩?不论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一些科研型企业都已无法吸纳博士就业,从而令博士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去找一些无所谓专业、无关乎科研,只要能有一个收入差强人意的工作即可。如果是这样,国家斥巨资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意义就打了大大的折扣,倒不如压缩博士招生人数,将经费投入到诸如人工智能、芯片等具有战略价值和国际竞争力的科研之中以及提高博士培养水平来的更有价值。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女玩家241分钟杀电脑515次 集齐所有荣誉
  • 中国即将消失的34种老物件
  • 超高清纪录片《耶路撒冷》,非常震撼!
  • 没买房的赚了!共有产权房太"豪华":全装修、健身房、车位1:1...
  • 原来根本不夸张!利比亚撤侨亲历者告诉你,现实比《战狼2》更燃!
  • 龙永图:暂且不要讨论中国崛起,先问问三个关键问题(深思)
  • 立秋,秋天来了!
  • 立秋,秋天来了!
  • 看了这个视频你就明白:外表对一个人来说有多关键
  • 过去30年,中国是怎样一点点把印度甩在身后的?(30年前不相上下,为什么现在已不在同一个重量级)
  • 2020年之前唯一正确战略:做多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深度!)
  • 当年王室震怒禁播,戴安娜自曝王室最私密内幕的录像终于公布...这次尺度太大啊
  • 老母鸡的忠言(非常精辟)
  • 紧急扩散!这些东西别生吃,可能长出上千虫子!
  • 触动人心!一个励志演说家回母校演讲,台下学生嬉闹不停,他终于爆发了...
  • 爱狗人士冒充警察去救狗, "警车"出发5分钟就被拦
  • 叫“姐”行,“姐姐”就不行!菜鸟入职首条潜规则你知道吗?
  • 夜读 | 为什么你的工作总是越做越不开心?
  • 美国人不吃专卖中国人?关于转基因的十大谣言真相发布!
  • “以房养老被骗”公证处还能信吗?司法部介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