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民生 共绘幸福图景——攻坚之年这样干⑧】#振兴新突破辽宁杠杠滴##贯彻二十大辽宁在行动#

3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八大攻坚’ 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同志立足部门职责,重点介绍我省增进民生福祉,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攻坚突破,特别是积极扩就业促增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实施健康辽宁行动、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部署、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保用工稳岗位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2月末,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7.1%,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今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保用工、稳岗位,在全省升级实施“春暖辽沈·惠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攻坚行动(3.0版),重点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打包打捆提供专项贷款、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服务支持,全年计划释放人社领域政策红利和发放惠企拓岗贷款70亿元以上,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缺口70万个以上。抓好2024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就业服务,开展“振兴有你·就有未来”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就业促进行动,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新业态领域就业。

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开展“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行动2.0版,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举办辽宁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对成绩优异选手按规定晋升等级、授予相关荣誉称号并落实待遇。畅通基层就业“服务圈”,在全省建设一批“舒心就业”指导服务站点,帮扶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出台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等政策,推动将专项救助拓展至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形成梯度救助格局。规范全省低保标准调整方法、程序和时限,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为71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分别发放生活和护理补贴,深入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扎实做好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工作。努力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水平,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助医、助学等政策,为在普通全日制专科以上中高等院校就读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发放助学金1万元。开展“辽蕾计划”试点项目,为农村留守儿童等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等社会服务。

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自愿集中照护服务工作,改造提升10个以上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万户,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加强数字民政建设,牵头深化公民婚育一件事、身后一件事集成化办理,推动低保申请、审核确认和养老服务津补贴申请全流程网办和跨市通办。

深化教育改革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

教育是民生之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教育系统将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城市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在农村地区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优质公办中心幼儿园,到2024年底,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城市中心城区和县城新建、改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完成16个县(市、区)优质均衡省级评估验收,全年创建新优质学校200所,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办好群众满意的“家门口”学校。

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全省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占比达到58%,新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8000个,其中新增省优质特色普通高中招生计划6000个,实现城区优质普通高中帮扶县域高中全覆盖。强化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资助资金24亿元,确保应助尽助,持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惠及1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9万名左右,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招生入学工作,确保入学安置率达到100%。

推进健康辽宁建设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必须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在保障和改善百姓健康福祉上聚力攻坚,深入推进健康辽宁建设。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构建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市县高水平医院为支撑的整合型公立医院发展新体系,发挥好大型公立医院的牵头作用,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推进重点专科建设,2024年新增省级、市域、县域临床重点专科不少于100个。加速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年建强乡镇卫生院32所、村卫生室979所,持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持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深化城市支援农村工作。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深化落实疾控体系改革,加强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省级建设1支车载化国家传染病应急队伍,建设118支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年底前完成全省14家传染病医院和19家发热门诊诊疗能力提升。同时,我省还将聚焦重大项目,大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聚焦“一老一少”,持续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保障,全面构建系统连续、优质高效、方便可及的医疗卫生体系,不断提升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卫生健康服务保障能力。

优化城市建设发展方式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我省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建设发展方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让城市更有“温度”,今年将重点抓好6项民生工作。

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年内全省再改造700个老旧小区、4463栋楼、建筑面积18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5.6万户;在38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开展高空“蜘蛛网”问题专项整治,通过线路规整、管线入地等方式因地制宜实施改造,为群众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大力推进老旧管网改造,全省再改造老旧管网4600公里,其中燃气管网300公里、供水管网1500公里、供热管网1500公里、排水管网1300公里。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在全省持续推进“易涝点”整治和雨污分流改造,老城区按照排水分区,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新城区积极落实海绵城市要求,实施雨污分流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逐步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重点保障住房困难的城镇家庭和引进的人才。围绕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4个维度和国家明确的多项指标体系开展城市体检,整体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

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诗和远方”,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锚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从两方面重点发力,推进文体旅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推进文旅惠民。

提升文化产品供给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全年开展公益惠民演出1000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用好基层各类文体旅设施资源,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服务水平;强化文物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推出一批精品文博展陈;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选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进社区。

围绕高品质文体旅融合,着力推进文体旅高质量发展。丰富冰雪、海洋、边境、赛事文化内涵,植入休闲旅游要素,着力打造文体旅融合产品;鼓励体育场馆、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场景不断丰富体育赛事、文旅活动供给,着力建设文体旅融合目的地;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交通、商业、工业、城市更新等各领域的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文体旅融合新业态;依托重点商圈商街、城市公园、休闲街区、文体场馆等设施,着力构建文体旅消费综合体。(辽宁日报)

【持续改善民生 共绘幸福图景——攻坚之年这样干⑧】#振兴新突破辽宁杠杠滴##贯彻二十大辽宁在行动#

3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八大攻坚’ 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同志立足部门职责,重点介绍我省增进民生福祉,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攻坚突破,特别是积极扩就业促增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实施健康辽宁行动、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部署、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保用工稳岗位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2月末,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7.1%,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今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保用工、稳岗位,在全省升级实施“春暖辽沈·惠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攻坚行动(3.0版),重点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打包打捆提供专项贷款、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服务支持,全年计划释放人社领域政策红利和发放惠企拓岗贷款70亿元以上,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缺口70万个以上。抓好2024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就业服务,开展“振兴有你·就有未来”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就业促进行动,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新业态领域就业。

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开展“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行动2.0版,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举办辽宁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对成绩优异选手按规定晋升等级、授予相关荣誉称号并落实待遇。畅通基层就业“服务圈”,在全省建设一批“舒心就业”指导服务站点,帮扶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出台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等政策,推动将专项救助拓展至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形成梯度救助格局。规范全省低保标准调整方法、程序和时限,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为71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分别发放生活和护理补贴,深入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扎实做好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工作。努力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水平,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助医、助学等政策,为在普通全日制专科以上中高等院校就读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发放助学金1万元。开展“辽蕾计划”试点项目,为农村留守儿童等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等社会服务。

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自愿集中照护服务工作,改造提升10个以上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万户,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加强数字民政建设,牵头深化公民婚育一件事、身后一件事集成化办理,推动低保申请、审核确认和养老服务津补贴申请全流程网办和跨市通办。

深化教育改革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

教育是民生之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教育系统将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城市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在农村地区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优质公办中心幼儿园,到2024年底,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城市中心城区和县城新建、改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完成16个县(市、区)优质均衡省级评估验收,全年创建新优质学校200所,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办好群众满意的“家门口”学校。

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全省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占比达到58%,新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8000个,其中新增省优质特色普通高中招生计划6000个,实现城区优质普通高中帮扶县域高中全覆盖。强化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资助资金24亿元,确保应助尽助,持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惠及1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9万名左右,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招生入学工作,确保入学安置率达到100%。

推进健康辽宁建设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必须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在保障和改善百姓健康福祉上聚力攻坚,深入推进健康辽宁建设。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构建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市县高水平医院为支撑的整合型公立医院发展新体系,发挥好大型公立医院的牵头作用,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推进重点专科建设,2024年新增省级、市域、县域临床重点专科不少于100个。加速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年建强乡镇卫生院32所、村卫生室979所,持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持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深化城市支援农村工作。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深化落实疾控体系改革,加强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省级建设1支车载化国家传染病应急队伍,建设118支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年底前完成全省14家传染病医院和19家发热门诊诊疗能力提升。同时,我省还将聚焦重大项目,大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聚焦“一老一少”,持续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保障,全面构建系统连续、优质高效、方便可及的医疗卫生体系,不断提升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卫生健康服务保障能力。

优化城市建设发展方式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我省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建设发展方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让城市更有“温度”,今年将重点抓好6项民生工作。

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年内全省再改造700个老旧小区、4463栋楼、建筑面积18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5.6万户;在38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开展高空“蜘蛛网”问题专项整治,通过线路规整、管线入地等方式因地制宜实施改造,为群众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大力推进老旧管网改造,全省再改造老旧管网4600公里,其中燃气管网300公里、供水管网1500公里、供热管网1500公里、排水管网1300公里。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在全省持续推进“易涝点”整治和雨污分流改造,老城区按照排水分区,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新城区积极落实海绵城市要求,实施雨污分流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逐步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重点保障住房困难的城镇家庭和引进的人才。围绕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4个维度和国家明确的多项指标体系开展城市体检,整体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

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诗和远方”,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锚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从两方面重点发力,推进文体旅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推进文旅惠民。

提升文化产品供给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全年开展公益惠民演出1000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用好基层各类文体旅设施资源,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服务水平;强化文物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推出一批精品文博展陈;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选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进社区。

围绕高品质文体旅融合,着力推进文体旅高质量发展。丰富冰雪、海洋、边境、赛事文化内涵,植入休闲旅游要素,着力打造文体旅融合产品;鼓励体育场馆、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场景不断丰富体育赛事、文旅活动供给,着力建设文体旅融合目的地;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交通、商业、工业、城市更新等各领域的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文体旅融合新业态;依托重点商圈商街、城市公园、休闲街区、文体场馆等设施,着力构建文体旅消费综合体。(辽宁日报)

【持续改善民生 共绘幸福图景】

  3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八大攻坚’ 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同志立足部门职责,重点介绍我省增进民生福祉,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攻坚突破,特别是积极扩就业促增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实施健康辽宁行动、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部署、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保用工稳岗位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2月末,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7.1%,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今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保用工、稳岗位,在全省升级实施“春暖辽沈·惠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攻坚行动(3.0版),重点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打包打捆提供专项贷款、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服务支持,全年计划释放人社领域政策红利和发放惠企拓岗贷款70亿元以上,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缺口70万个以上。抓好2024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就业服务,开展“振兴有你·就有未来”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就业促进行动,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新业态领域就业。

  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开展“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行动2.0版,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举办辽宁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对成绩优异选手按规定晋升等级、授予相关荣誉称号并落实待遇。畅通基层就业“服务圈”,在全省建设一批“舒心就业”指导服务站点,帮扶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出台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等政策,推动将专项救助拓展至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形成梯度救助格局。规范全省低保标准调整方法、程序和时限,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为71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分别发放生活和护理补贴,深入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扎实做好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工作。努力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水平,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助医、助学等政策,为在普通全日制专科以上中高等院校就读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发放助学金1万元。开展“辽蕾计划”试点项目,为农村留守儿童等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等社会服务。

  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自愿集中照护服务工作,改造提升10个以上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万户,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加强数字民政建设,牵头深化公民婚育一件事、身后一件事集成化办理,推动低保申请、审核确认和养老服务津补贴申请全流程网办和跨市通办。

  深化教育改革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

  教育是民生之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教育系统将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城市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在农村地区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优质公办中心幼儿园,到2024年底,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城市中心城区和县城新建、改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完成16个县(市、区)优质均衡省级评估验收,全年创建新优质学校200所,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办好群众满意的“家门口”学校。

  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全省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占比达到58%,新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8000个,其中新增省优质特色普通高中招生计划6000个,实现城区优质普通高中帮扶县域高中全覆盖。强化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资助资金24亿元,确保应助尽助,持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惠及1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9万名左右,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招生入学工作,确保入学安置率达到100%。

  推进健康辽宁建设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必须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在保障和改善百姓健康福祉上聚力攻坚,深入推进健康辽宁建设。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构建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市县高水平医院为支撑的整合型公立医院发展新体系,发挥好大型公立医院的牵头作用,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推进重点专科建设,2024年新增省级、市域、县域临床重点专科不少于100个。加速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年建强乡镇卫生院32所、村卫生室979所,持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持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深化城市支援农村工作。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深化落实疾控体系改革,加强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省级建设1支车载化国家传染病应急队伍,建设118支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年底前完成全省14家传染病医院和19家发热门诊诊疗能力提升。同时,我省还将聚焦重大项目,大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聚焦“一老一少”,持续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保障,全面构建系统连续、优质高效、方便可及的医疗卫生体系,不断提升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卫生健康服务保障能力。

  优化城市建设发展方式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我省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建设发展方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让城市更有“温度”,今年将重点抓好6项民生工作。

  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年内全省再改造700个老旧小区、4463栋楼、建筑面积18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5.6万户;在38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开展高空“蜘蛛网”问题专项整治,通过线路规整、管线入地等方式因地制宜实施改造,为群众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大力推进老旧管网改造,全省再改造老旧管网4600公里,其中燃气管网300公里、供水管网1500公里、供热管网1500公里、排水管网1300公里。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在全省持续推进“易涝点”整治和雨污分流改造,老城区按照排水分区,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新城区积极落实海绵城市要求,实施雨污分流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逐步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重点保障住房困难的城镇家庭和引进的人才。围绕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4个维度和国家明确的多项指标体系开展城市体检,整体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

  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诗和远方”,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锚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从两方面重点发力,推进文体旅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推进文旅惠民。

  提升文化产品供给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全年开展公益惠民演出1000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用好基层各类文体旅设施资源,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服务水平;强化文物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推出一批精品文博展陈;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选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进社区。

  围绕高品质文体旅融合,着力推进文体旅高质量发展。丰富冰雪、海洋、边境、赛事文化内涵,植入休闲旅游要素,着力打造文体旅融合产品;鼓励体育场馆、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场景不断丰富体育赛事、文旅活动供给,着力建设文体旅融合目的地;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交通、商业、工业、城市更新等各领域的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文体旅融合新业态;依托重点商圈商街、城市公园、休闲街区、文体场馆等设施,着力构建文体旅消费综合体。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双子女其实是非常聪明,非常懂生活的女孩子,她们能在普通平凡的生活中苦中作乐,永远不会觉得乏味 ,而这些,她们只是为了自己,也可以说,你是占便宜的,像双子女这种自
  • 看到这台奥迪A7的时候,粉丝就爱上了,这磨砂灰一看就不好惹,而且价格不贵,试探着问了商家,车子的情况,被告知就有点儿渗油,其它没啥大问题。我记得我去年时候,有好
  • #梅原裕一郎# 【杂志情报】本日配信の『#週刊ザテレビジョンPLUS』には声優の梅原裕一郎さんのグラビア&インタビューが掲載中です!!「僕のワンダフル・ライフ」
  • #荷花微资讯##中越対译##广西这十年#【外籍教师杜瓦底敦:耕耘教坛传递缅中友谊 钟情壮乡山歌螺蛳粉 Giáo viên nước ngoài Daw Wadd
  • 但大多数情况下的工厂都是已经有配备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昆山康堡得机械-三机一体除湿机。 昆山康堡得机械作为专业的苏州工业冷水机厂家,下面就来详细为大家介绍: 工
  • 这几天报名真的给我狠狠整焦虑了 每天饭只吃得下两口,时常自我否定,压力大的下意识干呕 ,但是我爸妈的反应就很让我破防 T T太在意和追求一个结果对于我这种人来说
  • 那么我就想问问看凭什么实据行为用我的话去说出来做出那种事情,到底哪个旁边那间就是他住的地方。我那当时可是放着气氛的说出来那种口气人家居然拿去当真,还盖说不认识压
  •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温庭筠《 新添声杨柳枝词》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懈怠和疲倦的时候想睡觉 吃甜 想回很久没有回去的老家看一眼 老街的旧房子岌岌可危 100元每月的单间价格出售给差点流浪的人 佛堂的香火断断续续并不兴旺但仍可为继
  • #Kindle或退出中国市场#对我来说,Kindle是我买过不后悔的一款电子产品,使用频率挺高的,从没舍得用它盖泡面,我在里面装过电子书,在亚马逊下载过电子书,
  • 鉴于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为了切实保障广大游客、居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上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自2022年10月7日零时
  • 然后好像是正月初八,我看到了前男友QQ名片上的匿名提问,别人问“你还喜欢她吗”“分手了还能做朋友吗”然后那几天x的闺蜜,也就是骂我三的这个女生(用j表示吧)找过
  • 等你一年后再回头看你会为你今天的行为步道Air空气币感到骄傲 ,我期待大家一起在AIR扬眉吐气一回!自我观察,看自己喜欢把时间花在哪;多尝试,愿意拥抱新可能;少
  • [星星]王嘉尔成为S12决赛开幕式嘉宾,歌手兼制作人王嘉尔将在现场进行《Fire to the Fuse》的全球首次演出。歌手兼制作人王嘉尔将在现场进行《Fir
  • 成都博物馆供图   最接近“书圣”真迹的书法作品  “今天我们有幸得见王羲之的风采,还要感谢女皇武则天。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女皇武则天的除罪金简  河南博物院的
  • 小夫子曰: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京再请父
  • 2⃣️ 马应龙瞳话熬夜精华眼霜15g去黑眼圈效果不太明显,但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睫毛长了,网友们也一致反应会长睫毛。来源:@苍川青穹 #大学生在校园内被狂
  • ”他松了一口气,“要不,把你的电子书给我?“你锁着门玩这么长时间的电脑,而且你骗我说你在里面读书,我对你这个行为非常生气。
  • 设想一下当他离开了这个荒谬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又有什么在等待他呢,前途未知又有什么更加荒诞的事情在等待他呢。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颇多,起初看见楚门乐观积极向上的样子时
  • 2003年key.aero论坛,一位USAF老哥提到空军内如何对各代战机进行区分(This is how we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