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燃动一夏# 5月13日,中国诗歌学会走进黔西南诗歌诵读分享会在州民族文化中心举行,来自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文艺家》杂志、中国作家协会、《文学港》杂志社、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单位的专家领导们齐聚一堂。即兴创作了一首首朗朗上口、寓意浪漫的黔西南专属文学作品。黔西南州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展演也让嘉宾们掌声不断、连连称赞…#贵州文旅推荐官##寻美黔西南# https://t.cn/A6VaJwZ0

#赛迪顾问##深度研究#
《IT云图》系列(二):中国软件产业区域竞争力研究

作 者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

目录
一、2023年产业发展概述

二、2023年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评价

三、区域产业吸引力评价

四、区域企业实力评价

五、区域人才水平评价

六、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七、区域产业潜力评价

2024年4月17日,赛迪顾问在第二十五届IT市场年会上重磅发布了《IT2024》系列研究的最新成果:《2024IT云图-中国IT产业区域竞争力研究》。其中,在软件产业领域,赛迪顾问围绕产业吸引力、企业实力、人才水平、创新能力、产业潜力五大维度,系统性评估中国省级行政区的软件产业区域竞争力水平,旨在为各级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和战略依据,助力各地精确锚定自身在软件产业发展中的位置,优化经济要素配置,激活区域软件产业的发展活力。

2023年,中国软件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展现了较强的韧性与活力,持续助力产业数字化推进,成为打造“数字中国”的强劲助力。软件业务收入实现高速增长,东部、东北地区保持较快增长,中部地区增速亮眼,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发展成果不断显现,工业软件作为数实融合的关键基础和核心支柱,产业需求将迎来高速增长。各区域依托本地区区位优势,在布局软件产业发展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与案例,这对我国现代化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和引领。

一、软件产业区域整体竞争力分布较为明显,中南和华东地区实力突出

二、东部地区软件产业吸引力较强,广东综合实力最强

整体来看,软件产业吸引力较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从营商环境来看,北京、广东、江苏、山东四省(市)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打造出优质的市场环境,同时,北京、上海等地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较高,对产业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从政策支持来看,各地均有软件相关政策出台,发达区域支持力度较大;从载体情况来看,31个省(市、区)平均载体数量为84家,广东载体数量达452家,远超平均水平。

典型地区案例分享

01
北京市

软件市场规模常年居于全国首位,截止到2023年12月,北京是唯一突破2万亿元规模的地区,核心载体中关村软件园已成为全国软件发展的“领头羊”,打造出了全国领先的软件发展环境。此外,政策引领是北京市发展软件产业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北京接连发布了多项软件政策,如《北京市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营造出优渥的产业跃升和企业发展的发展氛围,持续提升软件产业吸引力。

02
广东省

2023年,广东省软件市场规模居于全国第二,拥有广州、深圳两个中国软件名城。在发展过程中,广东省关注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政策体系的构建,同时较为注重软件产业的创新和集聚式发展,截至2023年,全省国家级和省级软件载体数量逾400家,在31个省(市、区)中具备“断层式”优势。

03
江苏省

2023年,江苏省软件市场规模居于全国第三,拥有南京、苏州两个中国软件名城。在发展过程中,江苏省一直走在前列,敢于先行先试,早在2007年,江苏率先以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来推动本省软件产业的发展。同时,江苏着力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式发展,打造海量应用场景,将软件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等本地传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并将苏州发展成工业软件方向的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

三、全国软件企业实力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企业整体实力较强

典型地区案例分享

01
北京市

当前,北京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资源禀赋最充裕、发展条件最优越的城市之一。北京拥有18家百亿规模的软件企业,字节跳动已跻身“千亿元俱乐部”,头部互联网平台企业汇聚了数以亿计的活跃用户,深度影响着全国乃至全球用户的工作和生活。地处北京西北部的中关村软件园,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科创中国”开源试点园区。园区集聚了众多知名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

02
广东省

在极具创新活力和发展实力的广东,已形成广州、深圳两个软件名城为中心、珠三角地区为主体的软件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同时粤东西北地区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正加紧赶上产业升级的步伐。广州营收超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的软件企业超过2200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营收过亿元的企业超过700家。广东一是逐步建立技术创新、载体建设、应用推广、企业培育、财税金融、人才培养等较为完善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二是积极落实国家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三是广东的市场开放度和活跃度高,应用场景丰富,有利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03
浙江省

2022年,浙江软件企业中,亿元以上企业达504家,其中超十亿的企业74家、超百亿的企业14家。在软件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截至2022年底,浙江累计建设细分行业产业大脑96个,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30家,培育未来工厂52家。在软件企业不断壮大方面,一是浙江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重点领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整体能级。2022年,浙江不断加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推进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软件领域创新活跃。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大数据智能计算平台ODPS荣获“2022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蚂蚁集团在iDASH国际隐私计算大赛中累计获得5次冠军。二是积极支持企业人才引进,支持符合条件的人才和团队申报省海外引才计划、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等重大人才工程,入选海外引才计划的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人才比例不低于20%。同时加快培育高端软件产业集群,构建杭州引领,宁波、温州、嘉兴特色发展的“1+3”发展新格局。

四、北京、广东软件人才水平遥遥领先,华东经济强省紧随其后

总体来看,北京市软件产业人才规模最大,人才基础最为扎实。

人才培养路径完善、高校及科研院所分布广,北京、广东和江苏人才培育体系领先。

专项政策多,专业人才鼓励条件好,华东地区整体人才环境领先全国。

整体来看,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和江苏省位居软件产业人才水平综合得分前列,北京市和广东省更是实现了断档领先。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提供税收优惠等,依托众多高等学府、知名科研机构,培养了众多软件类专业人才,吸引大批人才前来发展。广东省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其中软件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广东省还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为软件产业提供了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华东地区各省(市)整体排名都较为靠前,主要是由于各省(市)经济实力较为强劲,产业布局优良,产业投资机构众多,软件企业较为聚集,因此吸引了众多人才。

典型地区案例分享

01
北京市

知名高校设立的软件产业相关专业存在已久,如“软件工程”“软件与微电子”等,为软件产业输出优秀年轻人才;众多科研机构和机构衍生的软件研发及创新中心,为软件产业相关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02
广东省

已形成以广州、深圳两个中国软件名城为中心、珠三角地区为主体的软件信息产业发展格局,省内多地区的软件相关平台可以促进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匹配,加强人才流动,各地区有效吸纳广州、深圳地区的人才溢出,逐渐形成即学即用的人才培养能力。

03
江苏省

围绕“1650”产业体系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完善软件产业人才引育留用政策体系,强化人才基金建设。省内如“芯火”行动等人才活动,构建了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学校支持与社会公益相结合的青少年人才培养体系。

04
湖南省

近年来软件产业人才规模实现较快发展,全国排名连年突破,主要由于其人才培养方向正向新型复合型人才转化,全省108所高校开设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每年培养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超过50万人。

五、华东和中南地区软件产业创新能力强劲,广东、江苏领跑全国

西南地区颁布众多创新政策,着力优化软件产业创新环境。

广东、江苏、浙江三省位居产业创新投入领先地位。

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省(市)软件专利申请数过万。

江苏在软件产业国家级高新区数量上具备显著优势。

总体而言,我国华东和中南地区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整体较强。在产业创新投入方面,广东和江苏两省的财政及企业研发投入均超过50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为区域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青海、西藏等地在产业创新政策、孵化载体建设等产业创新环境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尽管短期内尚未见到明显成效,但长远来看,这些举措将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典型地区案例分享

01
广东省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率先形成基础研究长期持续稳定投入机制,以资金链对接创新链,以创新链促进产业链。

02
安徽省

为做大做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安徽成立多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常态化对接省内外重点高校院所,开展项目发现、挖掘、策划、转化和服务工作。例如,打造“科里科气‘科创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品牌,通过线下路演+线上直播方式,让成果直面产业上下游应用企业和投融资机构。

03
四川省

对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进行改革,推行“先确权、后转化”制度,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同时,成都创新性地实施了“技术经纪人”培育策略,成为全国首个推行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定的城市,使其在科技成果的供应和需求两侧起到更强的桥梁作用。

04
江苏省

出台多项举措积极引进各类企业和人才参与软件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例如,苏州持续加大人才引进政策力度,并率先以人大立法形式将每年7月10日确定为“苏州科学家日”。此外,苏州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重技术”的特征出台相关文件,推出更加符合科技创新创业特性的科技信贷创新产品、积极开发投贷联动等交叉性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以及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度。

05
浙江省

依托坚实的民营经济底蕴及特有的块状经济模式,促使软件产业在特定区域内高度集中,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紧密协同,在产业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浙江省设立了多个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和特色小镇,为产业创新提供了优良的载体与平台。

六、广东软件产业全国领先,江苏、浙江、北京位列前茅,宁夏、河北、贵州政策环境优异

全国软件企业创新孵化能力普遍较弱,江苏省、广东省领跑全国。

广东省为全国企业成长潜力最高地区,江苏省、浙江省紧随其后。

北京市与广东省并列位于产业未来潜力最强地区。

宁夏、河北、贵州为政策环境生态排名前三名,青海、海南、西藏存在进一步发展空间。

从综合得分来看,广东省位于全国软件产业潜力排名第一位。由于政策支持、人才优势、科技创新、市场需求、产业链完善和国际交流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广东省软件产业发展潜力遥遥领先于全国。同时,江苏省、北京市、山东省积极布局软件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存在较强的发展潜力。

典型地区案例分享

01

北京市
在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在企业关心的服务方面,实施了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为企业量身定制综合“服务包”,并积极协助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得益于北京政策、人才和地理位置的优势,软件产业已形成全国领先的集聚效应,产业贡献度逐年增强。

02

广东省
正持续加大对于软件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以对未来产业发展进行前瞻性布局。例如,广东省设立了工业软件产业基金,用于投资工业软件及其产业链上下游领域中技术领先的企业,主要覆盖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通过运用金融手段,推动核心软件的研发攻关和应用推广,从而为当地工业软件产业生态系统的培育提供支持。

03

山东省
构建培育平台,加强创新孵化能力,带动企业大步发展。其中,济南高新区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平台系统”的创新举措入选2022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凭借完善的中小微企业选拔孵化机制与企业培育层级体系,对具备突破性创新和显著竞争优势的高成长型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山东的产业潜力将进一步得到激发。

04

湖北省
以武汉为例,借助“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以融合各方优势、灵活创新的方式,为软件产业潜力的提升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这种研发机构不仅汇聚了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智慧和资源,还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为武汉软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https://t.cn/A6H2qzgd

#赛迪顾问##深度研究#
《IT云图》系列(二):中国软件产业区域竞争力研究

作 者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

目录
一、2023年产业发展概述

二、2023年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评价

三、区域产业吸引力评价

四、区域企业实力评价

五、区域人才水平评价

六、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七、区域产业潜力评价

2024年4月17日,赛迪顾问在第二十五届IT市场年会上重磅发布了《IT2024》系列研究的最新成果:《2024IT云图-中国IT产业区域竞争力研究》。其中,在软件产业领域,赛迪顾问围绕产业吸引力、企业实力、人才水平、创新能力、产业潜力五大维度,系统性评估中国省级行政区的软件产业区域竞争力水平,旨在为各级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和战略依据,助力各地精确锚定自身在软件产业发展中的位置,优化经济要素配置,激活区域软件产业的发展活力。

2023年,中国软件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展现了较强的韧性与活力,持续助力产业数字化推进,成为打造“数字中国”的强劲助力。软件业务收入实现高速增长,东部、东北地区保持较快增长,中部地区增速亮眼,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发展成果不断显现,工业软件作为数实融合的关键基础和核心支柱,产业需求将迎来高速增长。各区域依托本地区区位优势,在布局软件产业发展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与案例,这对我国现代化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和引领。

一、软件产业区域整体竞争力分布较为明显,中南和华东地区实力突出

二、东部地区软件产业吸引力较强,广东综合实力最强

整体来看,软件产业吸引力较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从营商环境来看,北京、广东、江苏、山东四省(市)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打造出优质的市场环境,同时,北京、上海等地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较高,对产业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从政策支持来看,各地均有软件相关政策出台,发达区域支持力度较大;从载体情况来看,31个省(市、区)平均载体数量为84家,广东载体数量达452家,远超平均水平。

典型地区案例分享

01
北京市

软件市场规模常年居于全国首位,截止到2023年12月,北京是唯一突破2万亿元规模的地区,核心载体中关村软件园已成为全国软件发展的“领头羊”,打造出了全国领先的软件发展环境。此外,政策引领是北京市发展软件产业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北京接连发布了多项软件政策,如《北京市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营造出优渥的产业跃升和企业发展的发展氛围,持续提升软件产业吸引力。

02
广东省

2023年,广东省软件市场规模居于全国第二,拥有广州、深圳两个中国软件名城。在发展过程中,广东省关注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政策体系的构建,同时较为注重软件产业的创新和集聚式发展,截至2023年,全省国家级和省级软件载体数量逾400家,在31个省(市、区)中具备“断层式”优势。

03
江苏省

2023年,江苏省软件市场规模居于全国第三,拥有南京、苏州两个中国软件名城。在发展过程中,江苏省一直走在前列,敢于先行先试,早在2007年,江苏率先以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来推动本省软件产业的发展。同时,江苏着力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式发展,打造海量应用场景,将软件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等本地传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并将苏州发展成工业软件方向的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

三、全国软件企业实力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企业整体实力较强

典型地区案例分享

01
北京市

当前,北京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资源禀赋最充裕、发展条件最优越的城市之一。北京拥有18家百亿规模的软件企业,字节跳动已跻身“千亿元俱乐部”,头部互联网平台企业汇聚了数以亿计的活跃用户,深度影响着全国乃至全球用户的工作和生活。地处北京西北部的中关村软件园,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科创中国”开源试点园区。园区集聚了众多知名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

02
广东省

在极具创新活力和发展实力的广东,已形成广州、深圳两个软件名城为中心、珠三角地区为主体的软件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同时粤东西北地区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正加紧赶上产业升级的步伐。广州营收超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的软件企业超过2200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营收过亿元的企业超过700家。广东一是逐步建立技术创新、载体建设、应用推广、企业培育、财税金融、人才培养等较为完善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二是积极落实国家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三是广东的市场开放度和活跃度高,应用场景丰富,有利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03
浙江省

2022年,浙江软件企业中,亿元以上企业达504家,其中超十亿的企业74家、超百亿的企业14家。在软件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截至2022年底,浙江累计建设细分行业产业大脑96个,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30家,培育未来工厂52家。在软件企业不断壮大方面,一是浙江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重点领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整体能级。2022年,浙江不断加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推进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软件领域创新活跃。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大数据智能计算平台ODPS荣获“2022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蚂蚁集团在iDASH国际隐私计算大赛中累计获得5次冠军。二是积极支持企业人才引进,支持符合条件的人才和团队申报省海外引才计划、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等重大人才工程,入选海外引才计划的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人才比例不低于20%。同时加快培育高端软件产业集群,构建杭州引领,宁波、温州、嘉兴特色发展的“1+3”发展新格局。

四、北京、广东软件人才水平遥遥领先,华东经济强省紧随其后

总体来看,北京市软件产业人才规模最大,人才基础最为扎实。

人才培养路径完善、高校及科研院所分布广,北京、广东和江苏人才培育体系领先。

专项政策多,专业人才鼓励条件好,华东地区整体人才环境领先全国。

整体来看,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和江苏省位居软件产业人才水平综合得分前列,北京市和广东省更是实现了断档领先。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提供税收优惠等,依托众多高等学府、知名科研机构,培养了众多软件类专业人才,吸引大批人才前来发展。广东省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其中软件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广东省还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为软件产业提供了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华东地区各省(市)整体排名都较为靠前,主要是由于各省(市)经济实力较为强劲,产业布局优良,产业投资机构众多,软件企业较为聚集,因此吸引了众多人才。

典型地区案例分享

01
北京市

知名高校设立的软件产业相关专业存在已久,如“软件工程”“软件与微电子”等,为软件产业输出优秀年轻人才;众多科研机构和机构衍生的软件研发及创新中心,为软件产业相关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02
广东省

已形成以广州、深圳两个中国软件名城为中心、珠三角地区为主体的软件信息产业发展格局,省内多地区的软件相关平台可以促进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匹配,加强人才流动,各地区有效吸纳广州、深圳地区的人才溢出,逐渐形成即学即用的人才培养能力。

03
江苏省

围绕“1650”产业体系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完善软件产业人才引育留用政策体系,强化人才基金建设。省内如“芯火”行动等人才活动,构建了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学校支持与社会公益相结合的青少年人才培养体系。

04
湖南省

近年来软件产业人才规模实现较快发展,全国排名连年突破,主要由于其人才培养方向正向新型复合型人才转化,全省108所高校开设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每年培养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超过50万人。

五、华东和中南地区软件产业创新能力强劲,广东、江苏领跑全国

西南地区颁布众多创新政策,着力优化软件产业创新环境。

广东、江苏、浙江三省位居产业创新投入领先地位。

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省(市)软件专利申请数过万。

江苏在软件产业国家级高新区数量上具备显著优势。

总体而言,我国华东和中南地区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整体较强。在产业创新投入方面,广东和江苏两省的财政及企业研发投入均超过50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为区域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青海、西藏等地在产业创新政策、孵化载体建设等产业创新环境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尽管短期内尚未见到明显成效,但长远来看,这些举措将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典型地区案例分享

01
广东省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率先形成基础研究长期持续稳定投入机制,以资金链对接创新链,以创新链促进产业链。

02
安徽省

为做大做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安徽成立多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常态化对接省内外重点高校院所,开展项目发现、挖掘、策划、转化和服务工作。例如,打造“科里科气‘科创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品牌,通过线下路演+线上直播方式,让成果直面产业上下游应用企业和投融资机构。

03
四川省

对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进行改革,推行“先确权、后转化”制度,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同时,成都创新性地实施了“技术经纪人”培育策略,成为全国首个推行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定的城市,使其在科技成果的供应和需求两侧起到更强的桥梁作用。

04
江苏省

出台多项举措积极引进各类企业和人才参与软件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例如,苏州持续加大人才引进政策力度,并率先以人大立法形式将每年7月10日确定为“苏州科学家日”。此外,苏州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重技术”的特征出台相关文件,推出更加符合科技创新创业特性的科技信贷创新产品、积极开发投贷联动等交叉性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以及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度。

05
浙江省

依托坚实的民营经济底蕴及特有的块状经济模式,促使软件产业在特定区域内高度集中,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紧密协同,在产业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浙江省设立了多个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和特色小镇,为产业创新提供了优良的载体与平台。

六、广东软件产业全国领先,江苏、浙江、北京位列前茅,宁夏、河北、贵州政策环境优异

全国软件企业创新孵化能力普遍较弱,江苏省、广东省领跑全国。

广东省为全国企业成长潜力最高地区,江苏省、浙江省紧随其后。

北京市与广东省并列位于产业未来潜力最强地区。

宁夏、河北、贵州为政策环境生态排名前三名,青海、海南、西藏存在进一步发展空间。

从综合得分来看,广东省位于全国软件产业潜力排名第一位。由于政策支持、人才优势、科技创新、市场需求、产业链完善和国际交流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广东省软件产业发展潜力遥遥领先于全国。同时,江苏省、北京市、山东省积极布局软件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存在较强的发展潜力。

典型地区案例分享

01

北京市
在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在企业关心的服务方面,实施了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为企业量身定制综合“服务包”,并积极协助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得益于北京政策、人才和地理位置的优势,软件产业已形成全国领先的集聚效应,产业贡献度逐年增强。

02

广东省
正持续加大对于软件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以对未来产业发展进行前瞻性布局。例如,广东省设立了工业软件产业基金,用于投资工业软件及其产业链上下游领域中技术领先的企业,主要覆盖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通过运用金融手段,推动核心软件的研发攻关和应用推广,从而为当地工业软件产业生态系统的培育提供支持。

03

山东省
构建培育平台,加强创新孵化能力,带动企业大步发展。其中,济南高新区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平台系统”的创新举措入选2022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凭借完善的中小微企业选拔孵化机制与企业培育层级体系,对具备突破性创新和显著竞争优势的高成长型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山东的产业潜力将进一步得到激发。

04

湖北省
以武汉为例,借助“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以融合各方优势、灵活创新的方式,为软件产业潜力的提升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这种研发机构不仅汇聚了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智慧和资源,还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为武汉软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https://t.cn/A6H2qzg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直到一次误伤,女儿意外发现常贵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常平在探究身世的过程中,渐渐揭开了常贵身上的秘密....:《永夜》作者:夏荒灿 字数:22w+ 标签:刑侦职场
  • ​#店主大姐一声声宝贝安慰走失幼童#(@人民日报 )#普法君微知识# 【这份寻亲指南请让更多人看到 】孩子走失,是不是要等24小时后才能报警?✅其中1⃣路为恶
  • #首度亮相# 近年来中国游戏和动漫产业蓬勃发展,借此时机,花样游戏横空出世!携新品手游《进击的阿斯托拉-诺伦之秘》进驻市场。  近年来,烟台开发区半导体产业新
  • 这也是一段超级拿得出手的恋爱 因为我属牛 刚认识的时候 因为洗脸手滑把一个小金牛掉洗手池了 整个贵州的周大福都没了 她就跑遍全长沙给我买到了 那个时候上班很崩溃
  • #高街潮牌艾赫[超话]#啦啦啦,回家家就看到主理人同款到啦,开森[哇][哇][哇]依然是渣渣拍照技术[可怜][可怜][可怜]衣服很美的,温温柔柔的颜色,活泼可爱
  • 此时,叶飞龙身上也沾了许多泥,但他无暇顾及自身,在同事的帮助下将二人带至附近的洗手间,帮助二人将脸上的淤泥清洗干净,又耐心询问其身份信息,最终将两名女子护送回家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那些所有你以为过不去的过去,都会过去,你不必逞强,时间会为你疗伤。东山动植物园原则上不接受饲料捐赠,但因为这次的食
  • 在这一点上,南明区围绕“一主一特”工业产业理念,招引“高精尖”企业入驻,用实际行动破解空间格局有限的难题。“南明区引进的这些优质项目,在为南明区创造税收的同时,
  • (分享自:爱奇艺泡泡圈)【愿光阴含笑,岁月静好】时光,不声不响,在生命的脉络里寂寞穿行;岁月,无惊无扰,于光洁的额角刻上一褶一皱。不忘初心,不念过往,亦不畏将来
  • 新松创始人、总裁曲道奎在致辞中表示,新松机器人历经17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面向世界的名片,新松智慧园将建成一个新的融合产业、金融、教育、创新等多个关键
  • 真正懂生活的人,圈子都是干净的,圈子里,有几个意气相投的朋友,没有利用,没有算计。#阳光信用[超话]#有一些东西错过了,就一辈子错过了。
  • 因为我自己也隐隐约约感受到,自从我在脸上精心描绘的地方少了,我整个人也不再那么“端着”了,仿佛是我每精简掉一种化妆品,就卸下了一层防备,流露出更多的真我。然而在
  • LE SSERAFIM17日登上了hanteo chart唱片日排行榜的顶峰,展现了自己的存在感。在同一天下午7点播出的回归秀《LE SSERAFIM COME
  • 川八月跟踪夏和月是承认川八月自己水,川八月出轨秋,虚伪的八月虽走了,但手术刀只该对向八月和月亮和云,因为卖4绿的主谋不是秋,愿你在联盟声起时不附和不参与,我喜欢
  • ”不过,工作室也很有性格地回复了五个大字:“由不得你催”[允悲]工作室看起来像是解释了,又好像啥也没说[允悲]虽然不知道By2逛婚纱店,到底咋回事,但是,也有理
  • 截至10月27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本土确诊病例6例(襄阳市5例,普通型1例,轻型4例;武汉市1例,为轻型)疑似病例0例。【10月27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
  • 有弟子问:“施食烟供的时候,怎样发心,更能利益众生?修佛是修心,佛无处不在,修佛不在表像,而在内心。
  •   8月10日 11:00—11:22碧绿花园核酸采样点;11:25—11:40碧绿花园门口红宇超市。  8月7日 11:17—11:38碧绿花园核酸采样点;1
  • 来分享大名鼎鼎的PHD低卡蛋白棒啦之前经常看到推荐 心想一个蛋白棒能有多好吃(真香)女生忍住不吃甜食太难了嘴馋又怕长肉的姐妹们可以作为零食替代啦好吃不胖![go
  • 2、29日下午5时,天河棠悦花园开始管控,只进不出,天河管控区又增加一处,疫情形势堪忧,只有个别区域暂停堂食和营业,这样下去,感染人数可能还会增加。3、29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