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寒玛丽”到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新冠并非首个出现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病】

(健康时报记者 邱越)1月22日,全国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89例,1月21日,全国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19例;1月20日,全国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13例;1月19日,全国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8例……近来,全国新增的无症状感染者每天都以数十例以上增长,据各地卫健委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无症状感染者已经近千例。

无症状感染者是新冠肺炎特有,还是早已有之?

健康时报记者检索发现,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余凤高曾发表一篇名为《超级传播者“伤寒玛丽”的悲剧》的文章指出,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有了“健康带菌者”——1869年出生在北爱尔兰帝龙郡库克斯敦的玛丽·马伦,也即历史上第一个已知的“健康带菌者”。

■第一个已知的“健康带菌者”

1883年或1884年,玛丽从北爱尔兰移居美国,1900年~1907年,她先后在纽约市区为7个家庭做厨师:1900年在马马罗内克时,两周内,雇用她的人都患了伤寒。1901年她搬到曼哈顿,雇用她的家庭都有发热和腹泻,还有洗烫衣服的女工病逝。玛丽后来又去了一位律师家,他家里8个人中又有7人生病。

1906年,玛丽再次换了主人,另外3个家庭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玛丽在银行家查尔斯·亨利·沃伦在长岛奥伊斯特贝的避暑别墅做厨师时,从8月27日到9月3日,住宅里11个人中有6人因伤寒而病倒。算起来,玛丽·马伦总共传染了51人伤寒,其中3人死亡。

而玛丽·马伦本人,似乎并没有患病的症状。这一情况引起了时任纽约卫生署卫生工程师乔治·索珀的注意。他开始追踪玛丽·马伦的工作足迹,并发现玛丽做过厨师的8个家庭中,7个都曾遭到伤寒的袭击,便怀疑玛丽是伤寒沙门氏菌的携带者。

对玛丽的粪便、尿液和血液样本检查发现,玛丽的粪便中存在高浓度的伤寒杆菌,从而证实她是伤寒沙门氏菌的携带者。于是,她被转移到纽约北布拉泽岛河边医院的一间隔离小屋中检疫,并被监禁了两年,但两年间没有人向她解释她作为携带者的问题所在。

1915年,玛丽·马伦在“斯隆纪念妇产医院”做厨师时,3个月内又至少传染了医生、护士和工作人员25人,其中一人死亡。从这时起,她被称为“伤寒玛丽”。

《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曾援引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的话指出:“有一种人会长期地排出伤寒杆菌,并传染给其他人,而他自己却依然健康,不受疾病的影响。”

■多种传染病存在无症状的“潜伏期”,有的高达8年

“无症状感染者是自有传染病以来就早已有之的现象,只不过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很少有人会使用无症状感染者这个名称,而更多使用教科书上的名称:隐性感染者或亚临床型感染者。”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李军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李军举例说,比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就是隐性感染比率很高的传染病,真正因感染细菌形成脑膜炎的人只有1%-2%,还有不到10%的人是上呼吸道感染,另外90%是隐性感染。

健康时报记者在中国知网上搜索“隐性感染者”和“亚临床型感染者”发现,还有很多其它病毒性感染包含隐性感染或亚临床型感染,例如乙型肝炎、戊型肝炎、传染性肺结核、手足口病、尖锐湿疣、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等。

和其他疾病不同,人体感染艾滋病后需经过平均6-8年的时间才能发展到艾滋病期,即才会出现症状。其中有部分感染者发展迅速, 潜伏期可短至2-3年;还有部分感染者发展缓慢, 潜伏期可延长到12年以上。一些病毒在人体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由于没有症状,其他人很难分辨对方是否为患者,这样就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

《中国全科医学》文章指出,无症状及症状前感染者均具有较高传染性,但无症状便意味着不会自我隔离或寻求救治,且他们可能会被医护人员忽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因此无症状感染者作为病毒 “储存库”,在社区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李军指出,我国新冠的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包括了无症状和处于“潜伏期”的两部分,后者只是尚未表现出临床症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症状感染者,比如有的狂犬病、艾滋病患者,潜伏期长达数年,但他们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无症状感染者。而潜伏期的长短也因人而异,“有的人抵抗力差就容易发病,有的人抵抗力强就可能发病晚甚至不发病。”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指出,一些细菌和病毒感染后被称之为“冰山现象”,少部分病人会引起严重感染致死,大部分病人是轻型或者普通型,有一定比例的病人是隐性感染(无症状感染),还有部分人群受暴露以后没有感染。

“这是我们人类长久以来慢慢进化,并且和病毒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机制,也正因为有这种机制,才不会每出现一个传染病就引发人类人口的急剧下降,人类才得以在多种传染病流行的过程当中得以存活下来。”李军说。

■新冠无症状感染者自9个月前报告起,目前已有近千例

新冠的无症状感染者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从2020年4月1日起,将在每日疫情通报中,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2020年3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局长常继乐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显示,截止2021年 1月21日,全国报告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达929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中,将无症状感染者定义为呼吸道等标本 SARS-CoV-2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 CT检查无COVID-19影像学特征者。

《中国全科医学》文章指出,发现、隔离、检测和治疗COVID-19患者,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是切断SARS-CoV-2病毒传播链的重要环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无症状感染者的早期发现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李军表示,之所以感觉最近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越来越多,首先是因为我们的检测越来越全面,许多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在主动筛查中发现的,其次可能因为病毒的致病性有些变化,如现有案例证实一个源头传染的多代感染者,后续感染者病情轻微或无症状。

“我国目前采用的这种‘应检尽检’的筛查方式,就是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并防止其造成大范围传播的有效方式,此外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也是防止无症状传染者造成传播的重要手段。”李军说。

【咸阳市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的通知】咸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根据《陕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提示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函》(陕重污染天气办〔2021〕1号),经省空气质量预报中心与省气象台1月15日会商:2021年1月19日至24日,关中大部和陕南西部地区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整体扩散条件较差,咸阳等城市可能出现2-3天重度污染。预计,18日关中大部和陕南西部地区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局地可能出现中度污染;19日至24日白天,关中大部和陕南西部地区空气质量以中度污染为主,其中20日至23日部分城市可能出现重度污染;24日夜间至25日,受新一轮冷空气影响,关中大部和陕南西部地区扩散条件有所好转,区域大部空气质量将改善至轻度污染及以下。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求咸阳等地市于1月18日前发布橙色预警,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按照省上要求及《咸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0年修订版)》(咸政办发〔2020〕84号)有关规定,经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批准,指挥部办公室决定于2021年1月16日14时发布橙色预警,并于1月18日0时起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响应区域为咸阳市辖区全域范围。请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各有关部门组织落实以下应急响应措施:

一、健康防护措施

1、宣传部门通过媒体发布以下健康防护信息: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活动。

2、教育部门通知并督导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同等学历学校停止所有户外课程和活动。

3、卫生健康部门通知并督导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呼吸类疾病患者的就医指导和诊疗保障,每日向社会公布全市定点收治及专门防治的医院名单及接诊情况,指导市民有序就医,提高全市医疗接诊效率。

二、建议性减排措施

1、宣传部门通过媒体发布以下建议信息:企事业单位可根据空气污染情况实行错峰上下班;公众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驻车时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时间;减少涂料、油漆、溶剂等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原材料及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2、交通运输部门增加公共交通运力保障,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3、生产过程中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各类工地等,自觉调整生产工期,可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提高污染治理设施效率,调整有大气污染物排放生产工艺的运行时间,主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三、强制性减排措施

1、公安部门做好全市范围内低速汽车、混凝土罐车、建筑垃圾、渣土、砂石运输等车辆的禁行工作;加大限行车辆的管控力度,做好限行区域内20%社会车辆的限行管控工作;严格按照《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市区实行货运车辆禁行的通告》做好货运车辆管控工作;做好超标排放车辆的查处,加强“高峰”时段的交通疏导,减少车辆怠速时间。

2、住建、城管、交通、水利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通知并督导全市范围内除地铁、抢修抢险和特殊需要外的建设施工单位停止室外作业(塔吊或地下施工等不受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环节可不停工);停止使用国Ⅱ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能源和紧急检修作业机械除外)。

3、城管、交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强化道路保洁措施,采取“湿法作业+吸尘式清扫”等模式,在常规作业基础上对主干道和易产生扬尘路段每日至少增加1次保洁作业;在气象、道路安全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易产生扬尘路段的冲洗频次。

4、住建、城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通知并督导大型商业建筑、市政工程停止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室外喷涂作业。

5、自然资源部门通知并督导矿山、砂石场、白灰场等停止露天作业。

6、生态环境部门加大对重点大气污染源的督导检查频次,确保大气污染防治设施高效运转,达标排放;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物料堆放等场所扬尘污染监管力度,确保100%覆盖。

7、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及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通知并督导工业企业厂区和工业园区内停止使用国Ⅱ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能源和紧急检修作业机械除外)。

8、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及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督导纳入应急减排措施清单的污染源,按照最新修订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实施Ⅱ级应急响应减排措施。

四、几点要求

1、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各有关部门立即安排部署,认真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应急响应期间,每日16时前上报当日应急响应情况。

2、我办将对各责任单位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因工作不力、履职不到位等导致未有效落实应急措施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联系人:范卿

电话:029-32036338

传真:029-32036338

邮箱:xytwzmb@163.com

咸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代)

2021年1月16日

【海南“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五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1月16日上午,第六场海南“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办。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为“五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会上,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颜人才、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崔淑田、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李志强以及海南省水务厅副厅长冯云飞对我省光网、电网、气网、路网、水网在“十三五”期间的建设情况以及“十四五”的发展规划做了详细介绍。
一、海南光网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全省通信骨干网络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我省持续推进互联网出省带宽、城域网出口带宽、CDN等骨干网络带宽建设扩容。互联网出省带宽从2015年初的960 Gb/s扩容至2020年底的7260 Gb/s,增长了7.5倍,省内城域网带宽扩容至15270 Gb/s,CDN网络骨干带宽从无到有,已达到400 Gb/s,IDC机房达到1.9万平方米。新增一条72芯出省海底光缆建设,出省传输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启动了海南-香港国际海缆、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和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即将实现我省国际海缆“零”的突破,推动与海南自贸港高标准建设相适应的国际通信服务设施发展。
全省城乡光网方面。在2017年实现各市县城区和2500多个行政村光纤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我省全面推进城镇千兆小区和自然村光纤宽带建设。截至2020年底,建成城市千兆光纤宽带网络端口60多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实现光纤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根据中国宽带发展联盟发布的网速报告,我省全国宽带网速排名由2015年初的第30名,已经提升到了全国第9名。与国家《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行政村通光缆比例超过98%、4G覆盖率超过98%”目标相比,我省乡村地区光网建设无论从覆盖范围还是网络质量均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有力支撑了全省脱贫攻坚战的顺利实施。
全省5G建设方面。我省是全国首批开展5G网络规模化试点建设的地区。2019年6月6日,国家正式发布5G牌照后,我省专门出台了加快5G网络建设的政策措施,并于同年建成开通5G基站1207个,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县县通5G”。2020年,我省超常规推进5G网络建设,免费开放公共设施资源,支持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合作共建5G基站。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建成5G逻辑基站10823个,基本实现海口、三亚主城区室外覆盖、其他市县城区热点覆盖、5G应用项目区域全覆盖。2020年,我省已实施海航技术5G+AR辅助机务维护、海南炼化5G专网一期等35个5G示范应用项目。南海博物馆5G创新应用项目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基于5G物联网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工程、省人民医院5G智慧医院等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
“十四五”期间,我省还将继续加大光网提质升级建设力度,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光纤和5G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国际化通信服务能力,加快电信业务开放力度,全面支撑和带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二、电网、气网建设提质升级 全面推动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
电网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我省提升全岛电源建设,大力发展清洁电力,使得电网建设“脱胎换骨”。2015年,全省错避峰限电176天,最大电力缺口73.8万千瓦。“十三五”期间,全省电源建设全面提升,先后投产了昌江核电一期、文昌气电、琼中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截至2020年底,海南全省装机986万千瓦,较2015年的671万千瓦上升47%,根治了困扰海南多年的电源性缺电问题。2020年我省全社会用电量约365亿千瓦时,统调发电量约312亿千瓦时,较2015年分别提高35%、37%。共投资约286亿元建设海南电网,积极推进全国首个智能电网示范省建设。跨海联网二回项目投产,电网通过双回500千伏线路连接大陆电网。开展电网升级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全省供电可靠率和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省年户均停电时间由2015年的48小时下降至2020年的约13小时,海口、三亚中心城区户均停电时间由2015年的11.65小时下降至2020年的约1小时。新增清洁能源装机315万千瓦,关停了27.6万千瓦煤电机组。目前,全省清洁能源装机约662万千瓦,占全省装机的67%,较2015年提升约23个百分点。2020年,煤、核、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统调发电量比重分别为52%、31%、4%和13%,清洁电源发电量占统调发电量比重为48%。
气网建设方面。东方13-2气田正式投产,陵水17-2气田建设也接近尾声,预计2021年7月投产。环岛天然气长输管网文昌-琼海-三亚建成,使得我省环岛天然气长输管网真正形成闭环,覆盖了沿海12个市县。全省已建成洋浦和澄迈LNG接收站,建成输油管道187公里和14个储备油品库,总库容约1100万立方米,油气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燃气下乡、“气代柴薪”工作,建成覆盖19个市县城镇燃气管网4713公里。目前,我省城市地区燃气普及率96.9%,农村地区燃气普及率95.13%。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全面推进智能电网综合示范省建设及“气化海南”建设,打造海岛环形坚强主网,全面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努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规划建设“田字型”输气主干管网及“县县通”管道建设。大幅提高全省天然气普及率,努力实现城乡地区燃气全覆盖。
三、路网建设快速发展
路网建设加快发展。“十三五”期间,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约980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倍,交通投资创历史新高,为建省以来最高水平。“十三五”期末,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超4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54公里,公路网密度由“十二五”末的79.2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118.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网密度提升至3.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拥有港口生产性泊位148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78个。
全面打赢交通脱贫攻坚战。“十三五”期间,投入约360亿元,大规模开展贫困地区骨干通道建设,完成了贫困市县通高速公路任务;投入200亿元在全省范围内开展 “农村公路六大工程”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100%解决农村公路安全防护问题;提前一年完成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和100%通客车”的“两通”任务。有力支撑服务全省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
服务自贸港建设,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完成了港口资源整合,实现了琼州海峡南岸轮渡码头一体化整合,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取得重要进展。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与养护体制改革,完成省管县道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旅游客运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旅游交通同城化管理。积极争取民航局政策支持,海南成为全国唯一同时主动开放第三、四、五、七航权和中途分程权的省份,为国内航权对外开放的最高水平。创新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积极探索邮轮游艇制度创新,邮轮海上游航线试点政策落地实施。
绿色交通建设广泛推动。大力推进“五路”建设,有力支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万洋高速被列为全国绿色公路建设首批典型示范工程,洋浦港油品码头及配套储运设施工程、中石化(香港)洋浦成品油保税库项目配套码头工程和洋浦港神头港区神北三港池南防波堤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落实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要求,严格控制港口、码头和船舶污染。“十三五”期末,全省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型比率分别达到82.3%和92.8%。
综合运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公交优先战略深入实施,岛内所有市县实现公交化,三亚列入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海口开通国内第一条利用高铁开行的市郊列车。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岛内所有市县均达3A级,4A级以上占比提升至89%,东方市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名单。完成公路水路联网售票系统建设,道路客运电子客票实现二级客运站全覆盖,琼州海峡实现粤桂琼三省联网售票,公众足不出户即可购票,出行体验感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时期,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将重点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按照“12345”的发展布局,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即实现“一个总目标”、构建“两个交通圈”、打造“三类综合枢纽”、建设“四张网络”、完善“五大支撑体系”,打造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四、海岛型骨干水网初具规模
2019年7月,省政府正式批复《海南水网建设规划》。经过一年多地努力,我省多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海岛型骨干水网已初具规模。
在建工程加快收尾。南渡江引水工程正式通水,红岭灌区工程基本完工,五指山新春水库提前一年下闸蓄水。
新开工3个重大项目。迈湾、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和南繁基地(乐东、三亚片)水利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并完成年度投资约2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3个项目建成后,远期可增加年供水量4.8亿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7万亩,将南繁基地核心区18.8万亩灌溉用水保证率提高到90%以上。
后续项目稳步推进。琼西北供水工程、海口市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昌化江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纳入国家新一轮150项重大水利工程范围,正在进一步深化前期工作,项目建设形成梯次接续格局。“十三五”时期,全省累计落实水务投资521亿元,年均104亿元,较“十二五”增长130%,在促进扩大有效投资、保障改善民生、增强水旱灾害能力防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期间,我省在水网建设方面将聚焦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继续推进在建重大工程建设,增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现代化灌区建设以及加强江河防洪防潮工程建设。在提升水务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同时,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提供有力水务支撑。
海南“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于1月11日开始至1月22日结束,连续12场,旨在2021年海南省“两会”召开前,集中宣传“十三五”期间海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并展望“十四五”发展蓝图,为海南省“两会”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凡是成功企业都必然会有一个灵魂人物
  • 10幅高情商漫画,告诉你朴素的人生哲理
  • 2017.9.9 星期六 农历七月十九
  • 为什么喝酒的男人值得尊重?
  • 重磅!它已成为养老金投资管理的主力军丨三分钟财经早餐 2017.9.9 星期六
  • 高情商的人,懂得拒绝
  • “洗脑”最厉害的10句名言!
  • 这些都是平时的交谈大忌,受益匪浅!
  • 啥叫“视觉出轨”,今天开眼了!!
  • 冷静(过去几年很受欢迎的一则深度短文)
  • 2017.9.10 星期天 农历七月二十
  • 领导座次安排(基本套路都有了)
  • 重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回升,年底前可收复去年的失地丨三分钟财经早餐 2017.9.10 星期天
  • 受何等委屈,你将成何等人
  • 2017最佳小小说:多余一句话
  • 为什么孝顺的人都会发家致富 ?
  • 控制不好情绪,读这9句话
  • 做人,要像土豆一样(经典)
  • 看哭了:美国人民街头祝贺朝鲜氢弹试爆成功
  • 此人抓了9个日本女俘虏,19年生了73个孩子,被判刑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