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迷茫,该如何寻求?
老子曰,“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德经》第34章)。庄子在《知北游》中明确指出“道无所不在”,并指出道之存在的可能位置,譬如在蚁蝼、在秭稗、在瓦甓,甚至在屎溺。按庄子的说法,道弥散于天地间,一切皆因“道”而立。《淮南子》发挥庄子大义,言“四方皆道之门户牗向也,在所从窥之”(《淮南子·说山篇》),意思是说,四面八方都有道的门和窗,就看你从哪儿找到通往大道的路径。
道弥散于宇宙之间,而世人却未能体悟到,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此言道以无形、无名之虚灵状存在于世,难以目视,亦难以说出;其二,世人为外物所执,缺乏观道之“慧眼”,尤其缺乏虚灵之心态。

无疑,得“道”需要路径,亦需要“下功夫”。老子言“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第16章),概略地给出了体道的途径:“虚”“静”是门径,而“极”“笃”则是功夫。虚到极处(即老子之“极”)、静到彻底处(即“笃”),那么,便可以体悟玄之又玄的大“道”。

当然,由于道本身“恍兮惚兮”,无有定相,因此很难让虚、无之道显现出来。善用格言、诗歌的老子过于理性,即便他对道进行过不少描述,但仍给人一种“神龙不见其首”的感觉;至若庄子,则“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尤其以浪漫之想象,把形而上的“大道”生动活泼的故事“描述”出来,从而给修道之人如何体悟大道提供了可能性的参考。

考察庄子笔下的得道之人,除了古代传说中的圣人、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及大儒颜回等通过特定的“心斋、坐忘”工夫外,得道的大多是普通的百姓——其中尤以工匠居多——通过技艺的方式为世人提供体道的“方便法门”。因其为方便法门,故而更有实效,笔者姑妄言之。

1. 宰牛的庖丁
“庖丁解牛”的成语为人熟知(语出《庄子·养生主》)。一个宰牛的屠夫,当手之钢刀进入牛体之后,其动作仿佛是舞蹈,其节奏仿佛是音乐,难怪文惠君看后竟然惊呆,发出“嘻,善哉”的赞叹声,并有“技盖至此乎”的追问!且看庖丁怎样回答:“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其义为,我追求的是“道”,它远远超过了“技”。
接下来,庖丁解释说,先前自己宰牛同其他人并无不同,开始看到的也不过是一头牛而已;然而由于专心于此业,3年后所见到的就不是一头浑沦的牛了(大概进入了牛的器官、关节等细节部分);而又经过了十数年,在宰牛时,则根本不用眼看,而是以“神遇”,即言其精神与牛合二为一,不分彼此。到此火候,手中之刀不过是身体的延长,手之动作不过随“意识”(神)发动而已,即所谓得心应手之意。

“庖丁解牛”俨然是一种高妙的“行为艺术”。究其要因,在于庖丁十数年凝神于“牛”而同牛浑然中处(虚),合于大道。

2. 佝偻承蜩
说的是一个驼背老人粘知了的故事,文出《庄子·达生篇》(《列子·黄帝篇》亦有记载)。孔子到楚国去,经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粘知了的技术非常精湛,犹如囊中取物一样娴熟。
于是上前问曰:“粘知了也有‘道’吗?”老人回答:“有道。”接着老人说其心得:开始的时候,竿头上叠放两个丸子不会掉下来,那么粘知了失手的机会就很少;累叠三个丸子而不掉下来,失手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累叠五个丸子而不掉下来,就好像“取物”一样容易了。
当我执粘知了之时,身如枯木,心在蝉翼而无二念,不肯以万物换蝉翼,“何为而不得”。孔子听后,对弟子感慨道:“用心专一,凝神会精,不就是说的这位驼背老人吗?”驼背老人的成功之处,同样在于聚焦于“蝉”,不为外物所动(虚),而终能与蝉合一,与道合一。

3.梓庆为鐻
讲的是一个名叫梓庆的木匠(文出《庄子·达生篇》),善于用木头作鐻(一种乐器)的故事。据说,当鐻做成后,凡见到者无不惊为鬼斧神工。鲁侯见后颇惊讶:“你是用何种方法做成的呢?”
且看梓庆的回答:“我是个木匠,没有什么妙法。不过,我有一条,就是做鐻之前,不敢耗费精神,一定斋戒使心灵安静。斋戒三天,不敢有庆赏爵禄的想法;斋戒五日后,不敢有毁誉巧拙的念头;斋戒七日后,不再想念我的肢体。这个时候,我忘记了朝廷,忘记了一切干扰,然后进入山林,观察树木的质性,看到形态极合的——那就是天然的钟鐻呈现在眼前,然后稍加施工。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动手去做。”

最后,梓庆总结道:“以天合天,器之所以凝神者,其由是与!”意思是说,我是以我的自然来合树木的自然,乐器之所以被疑为神工,原因大概在此吧。梓庆的成功之处,同样在于专心于鐻而忘掉其他(虚),如果不是这样,他又何必斋戒呢?

3.丈夫投水
此故事亦见《庄子·达生篇》,同时在《列子》的“黄帝篇”“说符篇”中皆有记载。按《达生篇》的记载,孔子在吕梁观水,看到高悬的瀑布从30仞高的地方飞流而下,激流溅沫40余里,鼋鼍鱼鳖也难以游过。这时一个丈夫(成年男子)投入水中,孔子以为那人是因遭遇困苦想不开而自杀的,于是让弟子顺流赶去救助。殊不知,那人在几百步的地方浮出水面,披发在堤岸上且歌且行。
孔子问曰:“看刚才的情况,我还以为您是鬼,仔细看才知道是人。请问,游水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吗?”丈人回答道:“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我开始于本然,顺着天性成长,最终成就自然的天命。我和漩涡一起卷入水中,随着上涌的波流一起浮出水面,顺着水出入而不凭主观的冲动而游,这就是我游水所遵循的规则。”
丈夫投水给出的道理是要符合水性,符合水性意味着“与水为一”。当然,《达生篇》的主旨在于宣示“道法自然”之养生宗旨,但其亦包含“专心”的功夫,这在《列子·说符》篇中有较好的体现。《列子》中在末尾有这样的记述:孔子借机对弟子进行教育,“二三子识之!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意为连水都可以用忠心诚心去亲近它,何况是人呢?这里,就体现了“丈夫”对水的忠诚。否则,他是难以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出入的。

以上4个故事,表面来看,似乎讲述了4位工匠因“专心”的功夫而获得了高超的技艺,事实上,它恰恰隐喻着“因艺体道”的含义。上述4位“艺人”之所以能获得高超技艺,在于他们“虚”掉了外部世界,内心仅仅顺从自然的召唤;当其完全与自然合一之时,他们不但成就了高超的技艺,也开启了大道之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他们“虚”掉外物、听从了自然的召唤,故而不期然而然地合于大道,方使得他们获得了高超的技艺。

以虚静的方式追求技艺(或大道),颇似康德所谓自然界“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当人们以“虚静之心”否定目的,却反而恰恰成就其目的。其中根由,莫若《道德经》第7章所云:“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将“虚静”理解为“无为”,而“无为者,无不为也”,此亦合乎老子之道。因此“致虚”乃是体道的入口与门径,心中倘若有过多的杂念,自然与大道相悖,又如何能获得高超的技艺呢?其实,道家“因技通道”或“因道得艺”的故事颇有现实意义:凡欲在某领域有所发明之人,须“虚”掉外在的名利、利益,惟其如此,方可能有一流的成绩;否外,则很难取得一流的成就。

道家经典中关于悟道的故事绝非仅上述几例,《庄子》《列子》《淮南子》中类似的寓言故事可谓比比皆是。笔者的用意无非重新强调两点:一则道虽无处不在(如,在屠夫的宰牛中,在粘知了的游戏中,在木匠的制器中,在丈夫的游水中……),然若领悟大道,无论哪个门径,皆需非下“专心”的功夫不可;二则表明求道的途径与核心在于努力在“虚静”上下工夫,因静而虚、因虚而静,只有虚掉一切,方可不为外物所执,不为外在之物牵着鼻子跑;亦只有“虚”掉一切,方可“与物俱化”,进而体悟到“道”与“我”“同在”。
#道教知识#

【知玉斋】绣春囊事件与抄检大观园(一)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鸳鸯借当

【知玉斋】这一回比较重要。抄检大观园的这个事件,是权力之争,最终对决。封建文化对人性的无情摧残,晴雯,司琪死了,芳官出家。贾府衰败的开始。

【原文】话说平儿听迎春说了正自好笑,忽见宝玉也来了。原来管厨房柳家媳妇之妹,也因放头开赌得了不是。这园中有素与柳家不睦的,便又告出柳家来,说他和他妹子是伙计,虽然他妹子出名,其实赚了钱两个人平分。因此凤姐要治柳家之罪。那柳家的因得此信,便慌了手脚,因思素与怡红院人最为深厚,故走来悄悄地央求晴雯金星玻璃告诉了宝玉。宝玉因思内中迎春之乳母也现有此罪,不若来约同迎春讨情,比自己独去单为柳家说情又更妥当,故此前来。

忽见许多人在此,见他来时,都问:“你的病可好了?跑来作什么?"宝玉不便说出讨情一事,只说:"来看二姐姐。"当下众人也不在意,且说些闲话。平儿便出去办累丝金凤一事。那王住儿媳妇紧跟在后,口内百般央求,只说:"姑娘好歹口内超生,我横竖去赎了来。"平儿笑道:"你迟也赎,早也赎,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你的意思得过去就过去了。既是这样,我也不好意思告人,趁早去赎了来交与我送去,我一字不提。"王住儿媳妇听说,方放下心来,就拜谢,又说:"姑娘自去贵干,我赶晚拿了来,先回了姑娘,再送去,如何?"平儿道:"赶晚不来,可别怨我。"说毕,二人方分路各自散了。

平儿到房,凤姐问他:“三姑娘叫你作什么?”平儿笑道:“三姑娘怕奶奶生气,叫我劝着奶奶些,问奶奶这两天可吃些什么。”凤姐笑道:“倒是他还记挂着我。刚才又出来了一件事:有人来告柳二媳妇和他妹子通同开局,凡妹子所为,都是他作主。我想,你素日肯劝我‘多一事不如省一事’,就可闲一时心,自己保养保养也是好的。我因听不进去,果然应了些,先把太太得罪了,而且自己反赚了一场病。如今我也看破了,随他们闹去罢,横竖还有许多人呢。我白操一会子心,倒惹的万人咒骂。我且养病要紧,便是好了,我也作个好好先生,得乐且乐,得笑且笑,一概是非都凭他们去罢。所以我只答应着知道了,白不在我心上。”平儿笑道:“奶奶果然如此,便是我们的造化。”

【知玉斋】这一段是承上启下,写的是荣国府聚众赌博的事。好的管理是没有后患,越来越轻松,王熙凤累倒了。贾府赌博,私自传递,贪污,争权夺利,连潘又安都能进府跟司琪私会。贾府管理的真好啊。所以,王熙凤的才能我真看不出来。就是有口才,花言巧语哄骗所有人罢了。对贾母欺瞒哄骗,对王夫人邀功买好,对下人威逼利诱。她的价值就是哄贾母开心。文人啥也不会,所以觉得王熙凤厉害,我是职业女性,商界打拼十年,商界的人不看《红楼梦》,王熙凤在我看来,管理能力太差。自身缺点太多,问题太多。就是会说,典型的“巧言令色”!贪婪冷酷!不过也不能说一点作用都没有,操心挨累还是有的。否则也不能累倒,但她的能力,真的不过是矬子里拔大个罢了。别人都太无能了。所以,贾母说王熙凤跟她年轻时差远了。

道在何处?常人迷茫,该如何寻求?

 

道在何处?常人迷茫,不知如何寻求。

老子曰,“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德经》第34章)。庄子在《知北游》中明确指出“道无所不在”,并指出道之存在的可能位置,譬如在蚁蝼、在秭稗、在瓦甓,甚至在屎溺。按庄子的说法,道弥散于天地间,一切皆因“道”而立。《淮南子》发挥庄子大义,言“四方皆道之门户牗向也,在所从窥之”(《淮南子·说山篇》),意思是说,四面八方都有道的门和窗,就看你从哪儿找到通往大道的路径。

道弥散于宇宙之间,而世人却未能体悟到,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此言道以无形、无名之虚灵状存在于世,难以目视,亦难以说出;其二,世人为外物所执,缺乏观道之“慧眼”,尤其缺乏虚灵之心态。

无疑,得“道”需要路径,亦需要“下功夫”。老子言“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第16章),概略地给出了体道的途径:“虚”“静”是门径,而“极”“笃”则是功夫。虚到极处(即老子之“极”)、静到彻底处(即“笃”),那么,便可以体悟玄之又玄的大“道”。

当然,由于道本身“恍兮惚兮”,无有定相,因此很难让虚、无之道显现出来。善用格言、诗歌的老子过于理性,即便他对道进行过不少描述,但仍给人一种“神龙不见其首”的感觉;至若庄子,则“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尤其以浪漫之想象,把形而上的“大道”生动活泼的故事“描述”出来,从而给修道之人如何体悟大道提供了可能性的参考。

考察庄子笔下的得道之人,除了古代传说中的圣人、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及大儒颜回等通过特定的“心斋、坐忘”工夫外,得道的大多是普通的百姓——其中尤以工匠居多——通过技艺的方式为世人提供体道的“方便法门”。因其为方便法门,故而更有实效,笔者姑妄言之。

 

宰牛的庖丁

“庖丁解牛”的成语为人熟知(语出《庄子·养生主》)。一个宰牛的屠夫,当手之钢刀进入牛体之后,其动作仿佛是舞蹈,其节奏仿佛是音乐,难怪文惠君看后竟然惊呆,发出“嘻,善哉”的赞叹声,并有“技盖至此乎”的追问!且看庖丁怎样回答:“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其义为,我追求的是“道”,它远远超过了“技”。

接下来,庖丁解释说,先前自己宰牛同其他人并无不同,开始看到的也不过是一头牛而已;然而由于专心于此业,3年后所见到的就不是一头浑沦的牛了(大概进入了牛的器官、关节等细节部分);而又经过了十数年,在宰牛时,则根本不用眼看,而是以“神遇”,即言其精神与牛合二为一,不分彼此。到此火候,手中之刀不过是身体的延长,手之动作不过随“意识”(神)发动而已,即所谓得心应手之意。

“庖丁解牛”俨然是一种高妙的“行为艺术”。究其要因,在于庖丁十数年凝神于“牛”而同牛浑然中处(虚),合于大道。

佝偻承蜩

说的是一个驼背老人粘知了的故事,文出《庄子·达生篇》(《列子·黄帝篇》亦有记载)。孔子到楚国去,经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粘知了的技术非常精湛,犹如囊中取物一样娴熟。

于是上前问曰:“粘知了也有‘道’吗?”老人回答:“有道。”接着老人说其心得:开始的时候,竿头上叠放两个丸子不会掉下来,那么粘知了失手的机会就很少;累叠三个丸子而不掉下来,失手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累叠五个丸子而不掉下来,就好像“取物”一样容易了。

当我执粘知了之时,身如枯木,心在蝉翼而无二念,不肯以万物换蝉翼,“何为而不得”。孔子听后,对弟子感慨道:“用心专一,凝神会精,不就是说的这位驼背老人吗?”驼背老人的成功之处,同样在于聚焦于“蝉”,不为外物所动(虚),而终能与蝉合一,与道合一。

梓庆为鐻

讲的是一个名叫梓庆的木匠(文出《庄子·达生篇》),善于用木头作鐻(一种乐器)的故事。据说,当鐻做成后,凡见到者无不惊为鬼斧神工。鲁侯见后颇惊讶:“你是用何种方法做成的呢?”

且看梓庆的回答:“我是个木匠,没有什么妙法。不过,我有一条,就是做鐻之前,不敢耗费精神,一定斋戒使心灵安静。斋戒三天,不敢有庆赏爵禄的想法;斋戒五日后,不敢有毁誉巧拙的念头;斋戒七日后,不再想念我的肢体。这个时候,我忘记了朝廷,忘记了一切干扰,然后进入山林,观察树木的质性,看到形态极合的——那就是天然的钟鐻呈现在眼前,然后稍加施工。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动手去做。”

最后,梓庆总结道:“以天合天,器之所以凝神者,其由是与!”意思是说,我是以我的自然来合树木的自然,乐器之所以被疑为神工,原因大概在此吧。梓庆的成功之处,同样在于专心于鐻而忘掉其他(虚),如果不是这样,他又何必斋戒呢?

丈夫投水

此故事亦见《庄子·达生篇》,同时在《列子》的“黄帝篇”“说符篇”中皆有记载。按《达生篇》的记载,孔子在吕梁观水,看到高悬的瀑布从30仞高的地方飞流而下,激流溅沫40余里,鼋鼍鱼鳖也难以游过。这时一个丈夫(成年男子)投入水中,孔子以为那人是因遭遇困苦想不开而自杀的,于是让弟子顺流赶去救助。殊不知,那人在几百步的地方浮出水面,披发在堤岸上且歌且行。

孔子问曰:“看刚才的情况,我还以为您是鬼,仔细看才知道是人。请问,游水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吗?”丈人回答道:“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我开始于本然,顺着天性成长,最终成就自然的天命。我和漩涡一起卷入水中,随着上涌的波流一起浮出水面,顺着水出入而不凭主观的冲动而游,这就是我游水所遵循的规则。”

丈夫投水给出的道理是要符合水性,符合水性意味着“与水为一”。当然,《达生篇》的主旨在于宣示“道法自然”之养生宗旨,但其亦包含“专心”的功夫,这在《列子·说符》篇中有较好的体现。《列子》中在末尾有这样的记述:孔子借机对弟子进行教育,“二三子识之!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意为连水都可以用忠心诚心去亲近它,何况是人呢?这里,就体现了“丈夫”对水的忠诚。否则,他是难以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出入的。

以上4个故事,表面来看,似乎讲述了4位工匠因“专心”的功夫而获得了高超的技艺,事实上,它恰恰隐喻着“因艺体道”的含义。上述4位“艺人”之所以能获得高超技艺,在于他们“虚”掉了外部世界,内心仅仅顺从自然的召唤;当其完全与自然合一之时,他们不但成就了高超的技艺,也开启了大道之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他们“虚”掉外物、听从了自然的召唤,故而不期然而然地合于大道,方使得他们获得了高超的技艺。

以虚静的方式追求技艺(或大道),颇似康德所谓自然界“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当人们以“虚静之心”否定目的,却反而恰恰成就其目的。其中根由,莫若《道德经》第7章所云:“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将“虚静”理解为“无为”,而“无为者,无不为也”,此亦合乎老子之道。因此“致虚”乃是体道的入口与门径,心中倘若有过多的杂念,自然与大道相悖,又如何能获得高超的技艺呢?其实,道家“因技通道”或“因道得艺”的故事颇有现实意义:凡欲在某领域有所发明之人,须“虚”掉外在的名利、利益,惟其如此,方可能有一流的成绩;否外,则很难取得一流的成就。

道家经典中关于悟道的故事绝非仅上述几例,《庄子》《列子》《淮南子》中类似的寓言故事可谓比比皆是。笔者的用意无非重新强调两点:一则道虽无处不在(如,在屠夫的宰牛中,在粘知了的游戏中,在木匠的制器中,在丈夫的游水中……),然若领悟大道,无论哪个门径,皆需非下“专心”的功夫不可;二则表明求道的途径与核心在于努力在“虚静”上下工夫,因静而虚、因虚而静,只有虚掉一切,方可不为外物所执,不为外在之物牵着鼻子跑;亦只有“虚”掉一切,方可“与物俱化”,进而体悟到“道”与“我”“同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进门就是一大片的绿植,绿植雕像的位置很好打卡拍照,色调很高级,随便拍都是热带雨林度假的感觉⛱️也很像泰国清迈的咖啡店!感觉得到摆设还是很用心,搭配很好看。
  • 健康方面需要注意脾胃问题;#西安爆料# 【西咸新区渭水园小区六七户地下室漏水 业主:都成了心病】国庆节大家都在休闲娱乐,王先生却因为地下室漏水的事头疼,他说,这
  • #纯艺术# #插画# 插画灵感 | 浮世绘带来的日式生活美学Ryuryukyo Shinsai (柳々居辰斎)Ryuryukyo Shinsai是日本江户时代
  • ”“即使不打球,我也喜欢待在球场的感觉。”这就是高尔夫带来人最直观的改变:有益身体、心态放松。
  • 还说前几天看到明明我在床桌位置拖地,但是洗手台镜子那有个跟我背影很像的人[衰]不知道在那站着干嘛…([怒]那马克思哲学被你吃完拉茅坑里了!1.下雪的日子见到喜欢
  • ``,一块滑石会使它失足。球和甲!虫都跌下来,混在一起,有时经过一、二十次的#情侣头像#情头可爱ins风搞怪动漫卡通无水印搞笑#情感##摄影##手绘头像# #聊
  • #superface秀芭斐# 品牌创始人Jung Son 表示“产品品质是基本,由黄色、白色、灰色组合成简洁的设计,磁性材料容器、独特的触感和握感让整个化妆过程
  • ! 在创业的路上毫不犹豫的往前冲每当夜幕降临时总是独自一人遥望着窗外的夜空和那繁华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夜路睡觉时抱着枕头时常听歌听着听着就默默流下眼泪低谷期所有
  • !期待大家积极参与哟~(摄影.何志强 徐晨迪 周麟) ​​​ 确认了演员高以翔的离世,除了震惊,就很想问一句:生命为何如此脆弱?
  • 缘来缘去,缘生缘灭,万物之间的纠葛,怕是世人永远都无法一一参透的。要用宽容与豁达,真诚与善良,去对待生命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份缘。
  • ❄️下大雪le~~昨晚太美好了[爱你]~#我们的歌# 嘎子深深终于碰面团战啦(哦不,是团建[兔子]嘎子终于搓把/rua深深了(阿云嘎:是玩弄[doge]庆余年这
  • 瑞典的先民不屈于黑夜而创造了“迎光节”就是在最长黑夜的那天来庆祝亮光的。这个充满着乡土气息的节日在公元前就有了。
  • 即使现实世界里我们只有渺小的躯体,既然大多数人并没有超能力。 站在宇宙视角,人类不过像蚂蚁一样微小,但并不阻碍我们拥有喜怒哀乐。
  • 备注:以上一诗一词皆回文体#肖战[超话]##向全世界安利肖战# 你是这白开水的日子里 偷偷加的一颗糖我的夜空本来寥若星辰 遇见你后星空长明我在人间贩卖黄昏 只为
  • 你绝对可以在这东南地方撑住纸醉金迷的繁华气象,没必要着急打算功成名就之后的退隐之路。担心nmb城里那么多侍卫和打手,你偏偏让打算退隐好好过日子的白武去找,他出什
  • 赖愈萍在运营客服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每天都用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熟练的业务技能服务好每一位商户,对于商户提出的问题都能及时有效处理,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赢得了商户的
  • 【mosh!便携保温杯开tuan】 最近新宠去哪儿带到哪儿的保温杯,外观就不多说了(真的好可爱!),容量很适合出门逛街,保温性能我专门测试了下,95度的热水一
  • ✨Thanks all my beloved onesangels of my life✨拆礼物看信的时候被室友说笑得像小孩子一样啊太开心了因为有你们我才可以像
  • 大概爱上一个人就是你为他患得患失,《谢谢你离开我》中写到一个人最大的缺点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却等一个不爱你的人回头就像是在机场等一艘船,其实你也是个从小
  • 差不多这样就足以概况这部人气很高的动画了。我也不记得天麻是不是我第一部三周目的动画了,不过现在已经不止三周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