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字释

(一)
引文

从古到今,对“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解释,以善导大师的“六字释”最为经典: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
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把这六个字分为“南无”与“阿弥陀佛”两节解释,得出的结论是:“必得往生。”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结论就是“必得往生”。

(二)

破斥“别时意”

这段文的来历是这样的:在善导大师的时代,很多人对《观经》的下品下生有误解。一个造作五逆重罪的人,临终只是念了十句佛号,居然往生极乐世界去了!这样一种教理教义,一般人很难接受。他们站在自力修行的立场上认为要圆满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样才能了生死。一个造作五逆重罪的人,只念了十句佛号就能往生,这怎么可能呢?他们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但又是佛讲的,于是,他们就站在通途法门的立场,给出自己的解释,叫作“别时意”:《观经》下品下生的人,只念了十句佛号,什么修行都没有,佛说他往生极乐世界,但这不是真的,是一种鼓励、安慰的话,其实他是不能往生的,只是种了一个善因,来生来生来生,哪一生修行到功德累积够了才能往生。

他们的理由是:下品下生的人“唯愿无行”,他被地狱之苦逼迫,愿生心是有的,但是他没有修行。他只不过用嘴巴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已,无论如何这个算不上修行。既然唯愿无行,就不能往生,因为任何修行都必须“愿行具足”,愿与行都要具备才能成就。比如想到北京,却不动步,那能不能到北京呢?不能,这叫“唯愿无行”。只有愿,没有行,就是空愿,不能往生。什么时候往生呢?等到未来某一世,修行功德累积得足够了,才能往生。好比拿一枚钱给一个人做本钱:你有这一枚钱,就可以发大财,可以赚一千枚钱;但不是现在就能得一千枚钱,是慢慢积累,最后赚一千枚。念阿弥陀佛名号也是如此,下品下生念这十句,现在不能往生,慢慢积累,等到行持圆满,才可以往生。这样的解释,当时对净土法门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很多人看见这种解释就不念佛了。

善导大师说,这种解释“自失误他,为害兹甚”!不但自己失去往生大利,还误导了众生,危害很大。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示现,撰写《观经疏》就是要纠正错解、误解,所谓“楷定古今”,这就是善导大师楷定的内容之一。这段“六字释”,就是破斥“别时意”的,说明往生净土是“当生成就”;不仅是“当生成就”,而且是“当念成就”。

“别时意”的核心、要点是说:念佛的当下,愿行功德不具足,所以不能往生;必须累积到某种程度,愿行具足,那时才能往生。累积的时间有长有短,即使是下一念达成,因为当念没有达成,也判为“别时”,因为有了延搁,不在“即时”。所以,要究竟破除“别时意”,不仅要说明念佛今生能够往生,更要说明念佛当下具足往生功德。有些人虽然认为念佛今生能够往生,但不是当下具足往生功德,而是需要长时间积累很多遍数,最后才能具足,这也是一种“别时意”。

善导大师的解释正是让我们明了:我们念佛,念念之间具足愿行。声声念念,每一声名号的当下、本体,具足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

“六字释”之前还有几句话:

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

《观经》下品下生的人十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不是像“别时意”所讲的,是只有空愿、没有行持的“唯愿无行”呢?不是!“即有十愿十行具足”,首先善导大师就把答案给出来:念十句佛号,就有“十愿十行”。当然,这并不是数量上的积累,好比说念八声只有八愿八行,念七声只有七愿七行,而是说每一声佛号都具足愿行,十声就有十愿十行,不会空掉一声。既不是最后命终的一声才具足愿行,也不是中间哪一声念得比较好、比较清净才具足愿行,而是声声不空,声声念念都是当下具足愿行。每一日念三万声佛号,念一辈子,也都这样,声声念念都具足愿行,不是说唯有临终那一念才具足愿行。

云何具足?

为什么说称名具足愿行呢?善导大师的回答直彻根源。他不是站在能够称名的众生这一边来说明,而是就“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就众生所称念的这句名号本身来说明:六字名号当中具足了愿和行。
 
(三)
释义

为了便于我们理解,善导大师就把六字名号分成“南无”和“阿弥陀佛”两部分来解释: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南无”两个字,当体的含义是“归命”。归命阿弥陀佛的目的,是为了愿生极乐世界。归命就是信,发愿回向就是愿,所以“南无”这两个字包含了信和愿。

善导大师在这里不是说这个临终的人因为地狱相现前了,所以他有愿生心。而是说“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里有愿生心,称念的人随顺这句名号,没有愿生心也会有愿生心。这个愿生心就深了,根长在南无阿弥陀佛那里,坚固不移,金刚不坏。如果仅仅是从众生这边说的,那就有问题了。比如没有到临终,没有那么逼迫的感受,只是一般的念佛愿生,是不是愿生心就没有,或不够?还有智障的人,只知道随口称念,甚至八哥、鹦鹉念佛,如何具足愿生心?如果从名号本身来说明,这一切都不成为问题。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这个“其”就是指前面那个“南无”——归命的人。归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成为归命众生的行。这个行,不是凡夫之行,也不是阿罗汉之行,也不是菩萨之行,乃是佛之行,所以说“阿弥陀佛即是其行”。比如说,我们乘船过海,船的行就是我们的行。

生死苦海,业风一吹,烦恼浪起,我们在里面头出头没。这个时候,阿弥陀佛驾着六字名号的大愿船来救我们,我们以至诚心归投过去——“南无”,就是乘上弥陀愿船,这样,六字名号本身所具足的万德万行,就成为我们的行。所谓“不修行而有大修行”的法门,就是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没有任何次第和阶位,是法藏比丘成佛之后圆满的果地功德,被我们这些念佛众生所拥有。应知:当我归命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称念弥陀名号的时候,阿弥陀佛的修行满载我身,成为我的。

蕅益大师也说,阿弥陀佛因地发愿:

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
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

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因地愿行具足所成就的,五劫思维的誓愿,兆载永劫的修行,愿行圆满了,成就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而把全部的功德完全惠施给我们。只要我们信顺、归命,当下功德就为我们所拥有。就像父母为了让子女过好日子,就发愿要挣一笔钱。发了愿之后,还要去劳作、流汗、出苦力,到处去辛苦工作,最后,愿望实现了,终于攒了一笔钱,把它存到一张支票里,交给儿女:我的儿啊,这个给你。儿女一接受,当下富有。

阿弥陀佛亦复如是,怜悯我们只会造罪造业,不能修功立德,所以五劫思维发愿,兆载永劫修行,万德万行圆满具足,浓缩在这句六字名号里面:给你!十方众生,你称念我的名号,来生我的净土!我们接受了,信知这句名号就是救度我们的一切功德,称名的当下就获得阿弥陀佛所赐的功德,所以说“阿弥陀佛即是其行”。

菩萨能够六度万行,广度众生,我们凡夫做不到;虽然做不到,可是我们念佛的当下就拥有了阿弥陀佛所成就的一切功德,这样毫无遗憾,不会说:如果没修这个法门、没修那个法门,我就感到遗憾;也不会觉得不满足:念南无阿弥陀佛可能不够,再加上经咒吧。“阿弥陀佛即是其行”了,还会不够吗?圆满了!没有不满足的。

善导大师从名号本身来说明称名的人拥有佛的大行。从众生这边来说,只是动动嘴,念十声佛号,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什么修行——“别时意”就是这样来的。

唯有善导大师看得深,看得远,直达本质,大畅佛怀。本来救度的法门就是这样的,众生是被救的,本来就没有力量,没有修行,没有功德,只有罪过;但是能救的佛有大愿、大行、大力、大德,这样十方众生才能往生。执“别时意”的人,按照自力修行法门的道理解释佛力救度的事实,当然是错误的。

下面就得出结论: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因为六字名号有这样的含义,具足这样的功能,所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必定往生。

总之,善导大师把六字名号解释为信愿行圆满具足。“南无”两个字,是“归命”,就是信;“发愿回向”,就是愿;“阿弥陀佛即是其行”:信愿行。这个信愿行,不是我们凡夫修持功夫的信愿行,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本身所具足的圆满的信愿行,成为我们的信愿行。所以,一切功德已经圆满。所谓“信愿行三资粮”,在哪里呢?就其根本来讲,在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里,因为这六个字本身就是信愿行。

这样的解释,首先,不落在众生这边,而是向着佛那边。因为我们所念的这句名号的法体本身具足这样的功能,才使得我们念佛必然往生。这就让我们在佛那边考虑必生的道理,而不在众生这边。同时,佛的信愿行来到我们心中,成为我们的信愿行。

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我们信顺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是我们的信。阿弥陀佛愿意让我们去往生,我们愿意被阿弥陀佛救去往生,这是我们的愿。阿弥陀佛将六字名号的万德万行、圆满功德布施给我们,我们接受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念佛往生,佛的行就成为我们的行。

所以,“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四)

传承的重要

一般人念佛,都不敢肯定“必得往生”,觉得这句名号空荡荡的,虽然念了,还是觉得没有一点修行功德。听到别人说“我念佛一定往生”,心中会认为他自夸、妄语。

如果没有善导大师来为我们楷定,宣扬“别时意”的人一解释,我们会说:“你解释的跟我想的一样,你解释得好!”我们心中本来就认为“念佛哪能算得上什么修行呢?我又不会念经诵咒,又不能打坐入定,又不能开发智慧……”别人一说“你单念佛,虽然有愿,但是行不够”,我们的心就会动摇。

同样一部经,同样一段经文,站在不同宗派的立场上,就能给出不同的解释。我们了解这一点,就更加知道:学法要有传承,学法要依据我们本门、本宗的祖师所讲的来修学。

同样一部《观经》,历史上解释的很多,我们以善导大师的解释为标准,不是所有的解释都可以依准。

依善导大师,往生一定;不依善导大师,往生不定。

净宗法师

敬请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二、六字释

(一)
引文

从古到今,对“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解释,以善导大师的“六字释”最为经典: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
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把这六个字分为“南无”与“阿弥陀佛”两节解释,得出的结论是:“必得往生。”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结论就是“必得往生”。

(二)

破斥“别时意”

这段文的来历是这样的:在善导大师的时代,很多人对《观经》的下品下生有误解。一个造作五逆重罪的人,临终只是念了十句佛号,居然往生极乐世界去了!这样一种教理教义,一般人很难接受。他们站在自力修行的立场上认为要圆满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样才能了生死。一个造作五逆重罪的人,只念了十句佛号就能往生,这怎么可能呢?他们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但又是佛讲的,于是,他们就站在通途法门的立场,给出自己的解释,叫作“别时意”:《观经》下品下生的人,只念了十句佛号,什么修行都没有,佛说他往生极乐世界,但这不是真的,是一种鼓励、安慰的话,其实他是不能往生的,只是种了一个善因,来生来生来生,哪一生修行到功德累积够了才能往生。

他们的理由是:下品下生的人“唯愿无行”,他被地狱之苦逼迫,愿生心是有的,但是他没有修行。他只不过用嘴巴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已,无论如何这个算不上修行。既然唯愿无行,就不能往生,因为任何修行都必须“愿行具足”,愿与行都要具备才能成就。比如想到北京,却不动步,那能不能到北京呢?不能,这叫“唯愿无行”。只有愿,没有行,就是空愿,不能往生。什么时候往生呢?等到未来某一世,修行功德累积得足够了,才能往生。好比拿一枚钱给一个人做本钱:你有这一枚钱,就可以发大财,可以赚一千枚钱;但不是现在就能得一千枚钱,是慢慢积累,最后赚一千枚。念阿弥陀佛名号也是如此,下品下生念这十句,现在不能往生,慢慢积累,等到行持圆满,才可以往生。这样的解释,当时对净土法门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很多人看见这种解释就不念佛了。

善导大师说,这种解释“自失误他,为害兹甚”!不但自己失去往生大利,还误导了众生,危害很大。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示现,撰写《观经疏》就是要纠正错解、误解,所谓“楷定古今”,这就是善导大师楷定的内容之一。这段“六字释”,就是破斥“别时意”的,说明往生净土是“当生成就”;不仅是“当生成就”,而且是“当念成就”。

“别时意”的核心、要点是说:念佛的当下,愿行功德不具足,所以不能往生;必须累积到某种程度,愿行具足,那时才能往生。累积的时间有长有短,即使是下一念达成,因为当念没有达成,也判为“别时”,因为有了延搁,不在“即时”。所以,要究竟破除“别时意”,不仅要说明念佛今生能够往生,更要说明念佛当下具足往生功德。有些人虽然认为念佛今生能够往生,但不是当下具足往生功德,而是需要长时间积累很多遍数,最后才能具足,这也是一种“别时意”。

善导大师的解释正是让我们明了:我们念佛,念念之间具足愿行。声声念念,每一声名号的当下、本体,具足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

“六字释”之前还有几句话:

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

《观经》下品下生的人十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不是像“别时意”所讲的,是只有空愿、没有行持的“唯愿无行”呢?不是!“即有十愿十行具足”,首先善导大师就把答案给出来:念十句佛号,就有“十愿十行”。当然,这并不是数量上的积累,好比说念八声只有八愿八行,念七声只有七愿七行,而是说每一声佛号都具足愿行,十声就有十愿十行,不会空掉一声。既不是最后命终的一声才具足愿行,也不是中间哪一声念得比较好、比较清净才具足愿行,而是声声不空,声声念念都是当下具足愿行。每一日念三万声佛号,念一辈子,也都这样,声声念念都具足愿行,不是说唯有临终那一念才具足愿行。

云何具足?

为什么说称名具足愿行呢?善导大师的回答直彻根源。他不是站在能够称名的众生这一边来说明,而是就“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就众生所称念的这句名号本身来说明:六字名号当中具足了愿和行。
 
(三)
释义

为了便于我们理解,善导大师就把六字名号分成“南无”和“阿弥陀佛”两部分来解释: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南无”两个字,当体的含义是“归命”。归命阿弥陀佛的目的,是为了愿生极乐世界。归命就是信,发愿回向就是愿,所以“南无”这两个字包含了信和愿。

善导大师在这里不是说这个临终的人因为地狱相现前了,所以他有愿生心。而是说“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里有愿生心,称念的人随顺这句名号,没有愿生心也会有愿生心。这个愿生心就深了,根长在南无阿弥陀佛那里,坚固不移,金刚不坏。如果仅仅是从众生这边说的,那就有问题了。比如没有到临终,没有那么逼迫的感受,只是一般的念佛愿生,是不是愿生心就没有,或不够?还有智障的人,只知道随口称念,甚至八哥、鹦鹉念佛,如何具足愿生心?如果从名号本身来说明,这一切都不成为问题。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这个“其”就是指前面那个“南无”——归命的人。归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成为归命众生的行。这个行,不是凡夫之行,也不是阿罗汉之行,也不是菩萨之行,乃是佛之行,所以说“阿弥陀佛即是其行”。比如说,我们乘船过海,船的行就是我们的行。

生死苦海,业风一吹,烦恼浪起,我们在里面头出头没。这个时候,阿弥陀佛驾着六字名号的大愿船来救我们,我们以至诚心归投过去——“南无”,就是乘上弥陀愿船,这样,六字名号本身所具足的万德万行,就成为我们的行。所谓“不修行而有大修行”的法门,就是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没有任何次第和阶位,是法藏比丘成佛之后圆满的果地功德,被我们这些念佛众生所拥有。应知:当我归命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称念弥陀名号的时候,阿弥陀佛的修行满载我身,成为我的。

蕅益大师也说,阿弥陀佛因地发愿:

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
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

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因地愿行具足所成就的,五劫思维的誓愿,兆载永劫的修行,愿行圆满了,成就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而把全部的功德完全惠施给我们。只要我们信顺、归命,当下功德就为我们所拥有。就像父母为了让子女过好日子,就发愿要挣一笔钱。发了愿之后,还要去劳作、流汗、出苦力,到处去辛苦工作,最后,愿望实现了,终于攒了一笔钱,把它存到一张支票里,交给儿女:我的儿啊,这个给你。儿女一接受,当下富有。

阿弥陀佛亦复如是,怜悯我们只会造罪造业,不能修功立德,所以五劫思维发愿,兆载永劫修行,万德万行圆满具足,浓缩在这句六字名号里面:给你!十方众生,你称念我的名号,来生我的净土!我们接受了,信知这句名号就是救度我们的一切功德,称名的当下就获得阿弥陀佛所赐的功德,所以说“阿弥陀佛即是其行”。

菩萨能够六度万行,广度众生,我们凡夫做不到;虽然做不到,可是我们念佛的当下就拥有了阿弥陀佛所成就的一切功德,这样毫无遗憾,不会说:如果没修这个法门、没修那个法门,我就感到遗憾;也不会觉得不满足:念南无阿弥陀佛可能不够,再加上经咒吧。“阿弥陀佛即是其行”了,还会不够吗?圆满了!没有不满足的。

善导大师从名号本身来说明称名的人拥有佛的大行。从众生这边来说,只是动动嘴,念十声佛号,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什么修行——“别时意”就是这样来的。

唯有善导大师看得深,看得远,直达本质,大畅佛怀。本来救度的法门就是这样的,众生是被救的,本来就没有力量,没有修行,没有功德,只有罪过;但是能救的佛有大愿、大行、大力、大德,这样十方众生才能往生。执“别时意”的人,按照自力修行法门的道理解释佛力救度的事实,当然是错误的。

下面就得出结论: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因为六字名号有这样的含义,具足这样的功能,所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必定往生。

总之,善导大师把六字名号解释为信愿行圆满具足。“南无”两个字,是“归命”,就是信;“发愿回向”,就是愿;“阿弥陀佛即是其行”:信愿行。这个信愿行,不是我们凡夫修持功夫的信愿行,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本身所具足的圆满的信愿行,成为我们的信愿行。所以,一切功德已经圆满。所谓“信愿行三资粮”,在哪里呢?就其根本来讲,在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里,因为这六个字本身就是信愿行。

这样的解释,首先,不落在众生这边,而是向着佛那边。因为我们所念的这句名号的法体本身具足这样的功能,才使得我们念佛必然往生。这就让我们在佛那边考虑必生的道理,而不在众生这边。同时,佛的信愿行来到我们心中,成为我们的信愿行。

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我们信顺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是我们的信。阿弥陀佛愿意让我们去往生,我们愿意被阿弥陀佛救去往生,这是我们的愿。阿弥陀佛将六字名号的万德万行、圆满功德布施给我们,我们接受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念佛往生,佛的行就成为我们的行。

所以,“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四)

传承的重要

一般人念佛,都不敢肯定“必得往生”,觉得这句名号空荡荡的,虽然念了,还是觉得没有一点修行功德。听到别人说“我念佛一定往生”,心中会认为他自夸、妄语。

如果没有善导大师来为我们楷定,宣扬“别时意”的人一解释,我们会说:“你解释的跟我想的一样,你解释得好!”我们心中本来就认为“念佛哪能算得上什么修行呢?我又不会念经诵咒,又不能打坐入定,又不能开发智慧……”别人一说“你单念佛,虽然有愿,但是行不够”,我们的心就会动摇。

同样一部经,同样一段经文,站在不同宗派的立场上,就能给出不同的解释。我们了解这一点,就更加知道:学法要有传承,学法要依据我们本门、本宗的祖师所讲的来修学。

同样一部《观经》,历史上解释的很多,我们以善导大师的解释为标准,不是所有的解释都可以依准。

依善导大师,往生一定;不依善导大师,往生不定。

净宗法师

敬请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二、六字释

(一)
引文

从古到今,对“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解释,以善导大师的“六字释”最为经典: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
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把这六个字分为“南无”与“阿弥陀佛”两节解释,得出的结论是:“必得往生。”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结论就是“必得往生”。

(二)

破斥“别时意”

这段文的来历是这样的:在善导大师的时代,很多人对《观经》的下品下生有误解。一个造作五逆重罪的人,临终只是念了十句佛号,居然往生极乐世界去了!这样一种教理教义,一般人很难接受。他们站在自力修行的立场上认为要圆满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样才能了生死。一个造作五逆重罪的人,只念了十句佛号就能往生,这怎么可能呢?他们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但又是佛讲的,于是,他们就站在通途法门的立场,给出自己的解释,叫作“别时意”:《观经》下品下生的人,只念了十句佛号,什么修行都没有,佛说他往生极乐世界,但这不是真的,是一种鼓励、安慰的话,其实他是不能往生的,只是种了一个善因,来生来生来生,哪一生修行到功德累积够了才能往生。

他们的理由是:下品下生的人“唯愿无行”,他被地狱之苦逼迫,愿生心是有的,但是他没有修行。他只不过用嘴巴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已,无论如何这个算不上修行。既然唯愿无行,就不能往生,因为任何修行都必须“愿行具足”,愿与行都要具备才能成就。比如想到北京,却不动步,那能不能到北京呢?不能,这叫“唯愿无行”。只有愿,没有行,就是空愿,不能往生。什么时候往生呢?等到未来某一世,修行功德累积得足够了,才能往生。好比拿一枚钱给一个人做本钱:你有这一枚钱,就可以发大财,可以赚一千枚钱;但不是现在就能得一千枚钱,是慢慢积累,最后赚一千枚。念阿弥陀佛名号也是如此,下品下生念这十句,现在不能往生,慢慢积累,等到行持圆满,才可以往生。这样的解释,当时对净土法门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很多人看见这种解释就不念佛了。

善导大师说,这种解释“自失误他,为害兹甚”!不但自己失去往生大利,还误导了众生,危害很大。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示现,撰写《观经疏》就是要纠正错解、误解,所谓“楷定古今”,这就是善导大师楷定的内容之一。这段“六字释”,就是破斥“别时意”的,说明往生净土是“当生成就”;不仅是“当生成就”,而且是“当念成就”。

“别时意”的核心、要点是说:念佛的当下,愿行功德不具足,所以不能往生;必须累积到某种程度,愿行具足,那时才能往生。累积的时间有长有短,即使是下一念达成,因为当念没有达成,也判为“别时”,因为有了延搁,不在“即时”。所以,要究竟破除“别时意”,不仅要说明念佛今生能够往生,更要说明念佛当下具足往生功德。有些人虽然认为念佛今生能够往生,但不是当下具足往生功德,而是需要长时间积累很多遍数,最后才能具足,这也是一种“别时意”。

善导大师的解释正是让我们明了:我们念佛,念念之间具足愿行。声声念念,每一声名号的当下、本体,具足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

“六字释”之前还有几句话:

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

《观经》下品下生的人十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不是像“别时意”所讲的,是只有空愿、没有行持的“唯愿无行”呢?不是!“即有十愿十行具足”,首先善导大师就把答案给出来:念十句佛号,就有“十愿十行”。当然,这并不是数量上的积累,好比说念八声只有八愿八行,念七声只有七愿七行,而是说每一声佛号都具足愿行,十声就有十愿十行,不会空掉一声。既不是最后命终的一声才具足愿行,也不是中间哪一声念得比较好、比较清净才具足愿行,而是声声不空,声声念念都是当下具足愿行。每一日念三万声佛号,念一辈子,也都这样,声声念念都具足愿行,不是说唯有临终那一念才具足愿行。

云何具足?

为什么说称名具足愿行呢?善导大师的回答直彻根源。他不是站在能够称名的众生这一边来说明,而是就“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就众生所称念的这句名号本身来说明:六字名号当中具足了愿和行。
 
(三)
释义

为了便于我们理解,善导大师就把六字名号分成“南无”和“阿弥陀佛”两部分来解释: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南无”两个字,当体的含义是“归命”。归命阿弥陀佛的目的,是为了愿生极乐世界。归命就是信,发愿回向就是愿,所以“南无”这两个字包含了信和愿。

善导大师在这里不是说这个临终的人因为地狱相现前了,所以他有愿生心。而是说“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里有愿生心,称念的人随顺这句名号,没有愿生心也会有愿生心。这个愿生心就深了,根长在南无阿弥陀佛那里,坚固不移,金刚不坏。如果仅仅是从众生这边说的,那就有问题了。比如没有到临终,没有那么逼迫的感受,只是一般的念佛愿生,是不是愿生心就没有,或不够?还有智障的人,只知道随口称念,甚至八哥、鹦鹉念佛,如何具足愿生心?如果从名号本身来说明,这一切都不成为问题。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这个“其”就是指前面那个“南无”——归命的人。归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成为归命众生的行。这个行,不是凡夫之行,也不是阿罗汉之行,也不是菩萨之行,乃是佛之行,所以说“阿弥陀佛即是其行”。比如说,我们乘船过海,船的行就是我们的行。

生死苦海,业风一吹,烦恼浪起,我们在里面头出头没。这个时候,阿弥陀佛驾着六字名号的大愿船来救我们,我们以至诚心归投过去——“南无”,就是乘上弥陀愿船,这样,六字名号本身所具足的万德万行,就成为我们的行。所谓“不修行而有大修行”的法门,就是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没有任何次第和阶位,是法藏比丘成佛之后圆满的果地功德,被我们这些念佛众生所拥有。应知:当我归命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称念弥陀名号的时候,阿弥陀佛的修行满载我身,成为我的。

蕅益大师也说,阿弥陀佛因地发愿:

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
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

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因地愿行具足所成就的,五劫思维的誓愿,兆载永劫的修行,愿行圆满了,成就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而把全部的功德完全惠施给我们。只要我们信顺、归命,当下功德就为我们所拥有。就像父母为了让子女过好日子,就发愿要挣一笔钱。发了愿之后,还要去劳作、流汗、出苦力,到处去辛苦工作,最后,愿望实现了,终于攒了一笔钱,把它存到一张支票里,交给儿女:我的儿啊,这个给你。儿女一接受,当下富有。

阿弥陀佛亦复如是,怜悯我们只会造罪造业,不能修功立德,所以五劫思维发愿,兆载永劫修行,万德万行圆满具足,浓缩在这句六字名号里面:给你!十方众生,你称念我的名号,来生我的净土!我们接受了,信知这句名号就是救度我们的一切功德,称名的当下就获得阿弥陀佛所赐的功德,所以说“阿弥陀佛即是其行”。

菩萨能够六度万行,广度众生,我们凡夫做不到;虽然做不到,可是我们念佛的当下就拥有了阿弥陀佛所成就的一切功德,这样毫无遗憾,不会说:如果没修这个法门、没修那个法门,我就感到遗憾;也不会觉得不满足:念南无阿弥陀佛可能不够,再加上经咒吧。“阿弥陀佛即是其行”了,还会不够吗?圆满了!没有不满足的。

善导大师从名号本身来说明称名的人拥有佛的大行。从众生这边来说,只是动动嘴,念十声佛号,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什么修行——“别时意”就是这样来的。

唯有善导大师看得深,看得远,直达本质,大畅佛怀。本来救度的法门就是这样的,众生是被救的,本来就没有力量,没有修行,没有功德,只有罪过;但是能救的佛有大愿、大行、大力、大德,这样十方众生才能往生。执“别时意”的人,按照自力修行法门的道理解释佛力救度的事实,当然是错误的。

下面就得出结论: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因为六字名号有这样的含义,具足这样的功能,所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必定往生。

总之,善导大师把六字名号解释为信愿行圆满具足。“南无”两个字,是“归命”,就是信;“发愿回向”,就是愿;“阿弥陀佛即是其行”:信愿行。这个信愿行,不是我们凡夫修持功夫的信愿行,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本身所具足的圆满的信愿行,成为我们的信愿行。所以,一切功德已经圆满。所谓“信愿行三资粮”,在哪里呢?就其根本来讲,在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里,因为这六个字本身就是信愿行。

这样的解释,首先,不落在众生这边,而是向着佛那边。因为我们所念的这句名号的法体本身具足这样的功能,才使得我们念佛必然往生。这就让我们在佛那边考虑必生的道理,而不在众生这边。同时,佛的信愿行来到我们心中,成为我们的信愿行。

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我们信顺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是我们的信。阿弥陀佛愿意让我们去往生,我们愿意被阿弥陀佛救去往生,这是我们的愿。阿弥陀佛将六字名号的万德万行、圆满功德布施给我们,我们接受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念佛往生,佛的行就成为我们的行。

所以,“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四)

传承的重要

一般人念佛,都不敢肯定“必得往生”,觉得这句名号空荡荡的,虽然念了,还是觉得没有一点修行功德。听到别人说“我念佛一定往生”,心中会认为他自夸、妄语。

如果没有善导大师来为我们楷定,宣扬“别时意”的人一解释,我们会说:“你解释的跟我想的一样,你解释得好!”我们心中本来就认为“念佛哪能算得上什么修行呢?我又不会念经诵咒,又不能打坐入定,又不能开发智慧……”别人一说“你单念佛,虽然有愿,但是行不够”,我们的心就会动摇。

同样一部经,同样一段经文,站在不同宗派的立场上,就能给出不同的解释。我们了解这一点,就更加知道:学法要有传承,学法要依据我们本门、本宗的祖师所讲的来修学。

同样一部《观经》,历史上解释的很多,我们以善导大师的解释为标准,不是所有的解释都可以依准。

依善导大师,往生一定;不依善导大师,往生不定。

净宗法师

敬请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以前你代言期间关注的公众号我都没舍得取消关注 现在还时不时给我推送 我会把最新的推送删了 我的时间好像也就能留在21年的8月了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一个人头上
  • 最初からこの商品の目玉にしたいと考えていました。今夏コミカライズも決定したこの作品。
  •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薅羊毛##薅羊毛群##撸羊毛#其实前任都是不应该
  • 26日,日本队举行赛前发布会,主教练森保一表示:“对于明天的对手,我们了解的信息比较少,不知道中国队换帅后的变化有多大,我们整支球队都会在观察对手的同时,专注于
  • 我更觉得商业 应该用教育+生活方式融会贯通而陪伴成长 陪跑创业 生活美学也是我们石上团队最擅长的!我更觉得商业 应该用教育+生活方式融会贯通而陪伴成长 陪跑创业
  • 我们最多也就是个有故事的人,所以,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身不由己。所以说有些事情不要太计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会过去的,遇到爱你的人,学会感恩,遇到你爱
  • “未来我会继续脚踏实地,沉淀自我,回馈给观众更多更丰富的作品,更好的人物” ──@朱一龙 @春风里的虞美人摇曳 @刀削面xlb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简图 @蜗牛女
  • 婉转轻抒的旋律,湮没黯然下的柔软,多少爱恨情仇成孤灯,孑然清影夜难眠,一指阡陌红尘就此沦陷,不是天涯,也不是海角,思念成疾,不问始于过往!世事无常,不问伤痛几何
  • 祝你好梦[可爱] #水瓶座是个谜#就是说吧…边界感…忽冷忽热…打死不求人…巨犟…情绪化…精神孤独…这些情况全有[开学季]哦还有我特别认可的一点…水瓶人只适合幻想
  • “矿难连环”发生之前,这些矿主和主管矿业安全生产的“官员”刚刚参加完“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会议,难道是“精神领会到了就行了,钱该咋挣还咋挣的态度?“
  • 第一次初吻没了的时候差点把我从宿舍丢出去(当然大家都是开玩笑的哈,她们也是为我好希望我能保护好自己)我就给他说,我不告诉我室友他还是不敢。救命,世界上怎么会有这
  • 一切现成,本来如是。当下的觉醒。 证悟从一开始就是本然而任运地呈现。 双手齐放,顿无所攀,此时若有毫厘求真作圣之念,便是头上安头。 祂不是一个目标。因为春
  • 我们看透她的虚伪,她认为其他人都没有你聪明,并没有看透她装逼撒谎。最最最恶心的人就是假装理中客,所有的事情他都要来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从古至今 从小到大都
  • 晚上喂食的时候发现大白也不见了,但是能听到惨叫,感觉应该是点到哪个洞里了,找了半天发现是躲在了一个很长的下水管道里,不知道她是怎么进去的,不像是被卡住,叫了
  • 「语法」「敬语・尊他语・N4」 1.いらっしゃる 解析:いらしゃっる是いる、行く、くる的尊他语。 例1:学生「先生、午後は研究室に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
  • 当我开始爱自己,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我知道任何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都是对我成长的邀请。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明白,我的思虑让我变得贫乏和病态,但当我唤起了心灵
  • 这名恶霸横行乡里,经常恃强凌弱,妇女一家人都被他害惨了,丈夫和孩子死于非命,恶霸却逍遥法外。把人家妇女的家人害惨了,死了好几口人。
  • 这次FWRD 8折(港澳7折)Saint Laurent是大重点,奶白色的中号Niki补货,而且80S化妆盒、5-7腋下包也全部补货了! 包包直达: 鞋履直达
  • 芸芸众生,我只甜你。我真的十分喜欢你,嘴上一分,眼里两分,心里七分。
  • 《丝路戏苑》特别节目、《西安大玩法》特别综艺节目、“童心迎春”特别节目等,于1月15日至2月7日,通过西安广播电视台广播各频道、新媒体客户端与观众见面,其中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