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岁老和尚的生活,让众多佛弟子无地自容

你可曾见过这样的出家人?117岁高龄时,仍然每天深夜十二点左右才休息,凌晨两点就起床打坐,约三点半起来洗漱。很多大大小小的事都亲历亲为。

绍云长老从这位老和尚的身上看到了真正修行人的模样:环境愈是艰苦,道心愈是坚固!

绍云老和尚

文/绍云长老

117岁老和尚的一天

修行的人,环境愈是艰苦,道心愈是坚固。老和尚常说:“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当时,已是117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

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达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过目。若是重要的函件,他便亲笔回复;若是一般书信,他说明意思,就由我们代复。

平常都要深夜十二点左右才休息,翌日凌晨两点又起床打坐,直至打四板,即大约三点半,才起床洗脸。

他不用牙刷、牙膏,只用温水漱一口水,然后吐在毛巾上,先洗双眼,再洗整个面部。他说这样洗,可防止眼疾,且能增加视力。

洗过脸后,就到佛前礼拜,之后又回到床上打坐。那时,我们就开始上早殿了。早殿后稍微休息一会,闻打板声大众就往斋堂过早堂了。

被丢掉的又苦又涩的红薯皮,老和尚捡起来全吃了

当时,山上的生活很艰苦,开发的田地不多,收成的谷子也很少。因为红薯粗生,收成较多,每年七月份开始,直到第二年的三月,都是吃红薯的季节。而红薯的叶子和枝干,就是我们的小菜了,有时连蕃薯根和叶也没有,就只有炒咸盐,加进稀饭里吃。

118岁时的虚云老和尚(摄影:云居山真如禅寺)

每天过早堂吃的稀饭,只是一点点的米,混了多多的红薯一起煮的。中午吃饭呢,虽然当时师父们吃饭吃得很多,也只是随便弄一点小菜,有青菜已算是很好的了。晚上,是没有饭或面的,只有煮一些蕃薯或是马铃薯,放在斋堂里面,要吃药石的就自己去弄一点,但是吃的人很少。

老和尚吃的稀饭和菜,都是由我们从大寮里打的,跟大众师父们吃的一样。如果没有客人的话,他从不多加一道菜。他老人家那种节俭简朴的生活,我们现在想起,还记忆犹新。

云居山地势很高,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冬天气候很冷,低至零下十七八度。收藏在地窖里的红薯,经不起寒冷的空气,皮都发黑了,煮熟后吃起来很苦的。

有一次,我和齐贤师一起在老和尚那里吃稀饭,吃到了那种又苦又涩的红薯皮,便拣出来放在桌边上。老和尚看到时默不作声,待吃过稀饭后,他老人家却一声不响地把那些红薯皮捡起来都吃掉了。当时我们俩目睹那情景,心里感到很惭愧、很难过。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不吃红薯皮了。

事后,我们问他说:“您老人家都这么大年纪了,而那些红薯皮好苦啊!你怎么还吃得下去呢?”老和尚叹了一口气,对我们说:“这是粮食啊!只可以吃,不可以糟蹋呀。”

一粒米也不可以糟蹋

又有一次,江西省宗教事务处处长张先生,到山上来探望老和尚。老和尚自己加了几道菜,请他吃午饭。张处长始终是个在家人,不懂得惜福。当他在吃饭时,掉了好几粒米饭在地上,老和尚看见了也不说话。等吃完饭后,他才自己弯下腰来,一粒粒地把那些米饭从地上捡起来,放进口里吃下去。使得那位张处长面红耳赤,很不自在。

他一再劝老和尚说:“老和尚,那些米饭已掉在地上弄脏了,不能吃了。”

老和尚说:“不要紧啊!这些都是粮食,一粒也不能糟蹋的。”

处长又说:“你老人家的生活要改善一下啊!”

老和尚答:“就是这样,我已经很好了。”

老和尚的身体很好,早上除了吃两碗稀饭外,有时还会吃一点马铃薯。中午吃两大碗米饭。晚上有时吃一小碗面条,或者吃一点稀饭。听他说:他晚上开始吃药石,是从云门事件发生后才开始的,在此以前,他老人家一直都是过午不食的。

他的牙齿特别好,记得有一次,有个居士送了一些炒熟的蚕豆上山。老和尚看到我们在吃,他也要吃。我们说:“这东西很硬的,你老人家牙齿行吗?”他一言不发,拿起蚕豆就吃起来了,吃得比我们还要快,我们甚感意外。

补了又补的草席和烂衲袄

他老人家是很节俭惜福的,他睡的草席破了,要我们帮他用布补好。不久后,在同一个地方又破了,实在补无可补。

我们就对他说想把草席拿到常住去换一张新的。那时,一张草席只不过是两块人民币左右,不料他老人家听后,便大声地骂:“好大的福气啊!要享受常住上一张新席子。”我们都不敢作声了。

1957年夏,虚云老和尚与云居山真如禅寺佛学研究舍全体师生合影。( 摄影:云居山真如禅寺)

无论是冬天或夏天,他老人家都只是穿着一件烂衲袄,即是一件补了又补的长衫(禅和子们叫它做百衲衣)。冬天就在里面加一件棉衣,夏天里面只穿一件单褂子而已。

老和尚时常开示我们:“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

意思是, 修慧参禅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头。如果想参禅用功,但是路头摸不清楚,对参禅的道理未能领会,那么工夫便很难用得上了。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头。路头识得了,生死一齐休。” 至于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哪里有钱来培福呢?

其实“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他经常训诫我们年青的一代说:

“你们要惜福啊!你们现在能遇到佛法,到我这里来修行,可能是过去世栽培了一点福报。但是你们若不惜福,把福报享尽了,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福报的人。犹如你过去做生意赚了钱,存放在银行里。如果现在不再勤奋工作赚钱,只顾享受,把银行的储蓄全部花光了,那么再下去便要负债了。”

所以,老和尚对我们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出家人福报太大了,生活上,衣、食、住、行各方面比过去不知道充裕了多少倍。因而,我们在这个福报当中,要更加注意惜福。

有福德的人,修行起来也会比较顺利。如果没有福德,无论修哪一种法门,都会有种种的障碍。 https://t.cn/zR2FTX4

赞叹!一口佛号八十年的她,“此生只为修行而来”!!!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她们就像一尊静静的雕塑,用一生的光阴,静静地走过,是那样安宁;这尊尊雕塑都有着坚韧的生命力和灵魂。我们只能远远地看着她们,我们只要远远地看着她们就是一种力量。虽然是弱女子,但她们对信仰的坚定不移令人心生敬畏。—— 正慈大和尚
她是富有坚韧生命力的雕塑
从15岁开始,一心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到现在95岁高龄,正是念佛八十年,越念越长寿。
19岁上山出家,即使得过肿瘤,生过病,也坚持不下山,仍然一心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念着念着,肿瘤也怕了她,身体奇迹般地康复了,至于山外的世界,已经与她无关。
人们说:“她此生只为修行而来。”也有人说:“她总说自己不懂禅,不会修禅,其实她已经修得很好了。谁能有她这样的清澈,这样明了的人生?”
想要更多的了解东方山紫竹林弥陀寺指净法师的传奇故事,并不容易,她自己不愿说,但凡问她,她就一句话:“问那么多干嘛?念佛就好。”说来说去,还是回到“念佛”上来。

为了写老法师的故事,我们三次拜访,听身边人讲述法师的故事;亲近法师,感受她的坚持与力量。

走进紫竹林,走近老法师
第一次见指净法师,是在三月。
紫竹林弥陀寺就在东方山的路边。残破、潮湿、阴暗的房舍,如果不是特意来,平常路过,我们恐怕很难注意到这座寺院的存在,也很难想象这里还居住着老法师,且一住就是大半生。
她是如何在这样的“陋寺”,寒来暑往,生活这么久?是什么令她甘于这样极致的清贫?指净法师宁静地坐在老式藤椅上,口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周遭一切都与她无关,沧桑岁月在此留步。就连我们这些“入侵者”也无法打扰老法师的世界,好像只能远远地,充满敬意地看着她。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紫竹林,第一次拜访老法师的感受。
第二次拜访老法师正值小暑。
寺外知了永不停歇,或许他们受老法师影响,也在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吧。
寺院后面的竹林只有在偶尔风过的时候,沙沙作响,其余的时候,就那么静静地立着。也许他们也和这片净土融为一体,或许,他们甘愿守护这片净地。
老法师依旧端坐在老式藤椅上,听说我们要拍照,换了一身灰色僧衣后,手里还是不断转动佛珠,自顾自念着佛号,她的神态自带威仪,仿佛一束光,淡然、从容。“身似琉璃,内外明澈”,不就是这样吗?
这位95岁高龄的老法师不仅见证东方山近代以来的沧桑变化,她的一生也历经了种种苦难,却仍保持孩子时的样子,初心不改,如此明澈。她的方式简单,简单到我们难以企及——一心念佛,无论何时何地!
第三次拜访,我与她同住一晚。

不想这两天一夜的相处,竟然会有新故事:接近傍晚的时候,老法师抠着自己的指甲,我拿出指甲刀,挨了挨她的手指,意思是我帮她剪。老法师明白了我的意思,就把手交给我。我一边剪,她一边说:“你么果会(意思是:怎么这么会)剪哪!”说了好几遍。
剪完手指甲,她还在说,见我没领会她的意图。她只好说:“我每天洗脚,脚很干净,不做气色(意思是没有气味)。”我这才知道她想让我帮她剪脚趾甲。
我一边剪,一边想着,看来,老法师除了专心念佛,还有“狡黠”的一面,她自己也想着想着就笑起来,那样子好可爱,竟然像个孩子。
经历岁月洗礼的人,往往更能返璞归真,她在孤寂的岁月中,在清净的世界里,在声声佛号中,沉淀灵魂。而我们在含泪的笑声里,细细品味“悲欣交集”的娑婆世界。

她为念佛而来

我们与指净老法师的侄女交谈了许久,听她讲有关老法师的住事。眼前不禁浮现这样的片断。
1924年的某一个清晨,鄂州市汀祖刘家畈村还沉浸在睡梦中,一户在当地还算殷实的小院却不如平时那样安静,即便只是一位女婴的诞生,也让这个人丁单薄的家庭倍感欢欣。
身为大学教授的刘先生,高兴极了,整天整夜守着这个不哭不闹,乖巧可人的女婴,为她取名刘诗慧。他甚至想着,一定要为她读诗,教她写字,希望她将来是如诗一般,外秀慧中的女子。
然而,这位大学教授父亲,并没有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刘家男丁一向身体羸弱,到他这里,也是一样。在刘诗慧很小的时候,刘教授就去逝了。
父亲去逝,刘诗慧没有了父亲的疼爱,家中也少了重要的经济支撑,没了支撑的家庭,日渐飘摇。很快,她们家成了村里最清苦的人家。好在,父亲在世时,信佛的母亲乐善好施,到了他们也一贫如洗的时候,乡亲们常常送些吃的,照顾着他们,这一家人才勉强度日。
因为母亲吃斋念佛,刘诗慧似乎自娘胎时期就受影响,出生后,母亲时时念“南无阿弥陀佛”,她便安安静静地听着,没吃没喝,也不哭不闹,只要能听到“南无阿弥陀佛”,她就能安静地待一整天。
到了会说话的时候,她也跟着母亲念“南无阿弥陀佛”。起床念、走路念,没事做的时候念,有事做的时候也念,做饭的时候念,洗衣服的时候念,打柴的时候念,挑水的时候念,除了睡觉吃饭,她的世界就只剩念佛。

有人问:“你怎么就念阿弥陀佛?”她说:“我不识字呀,就念‘南无阿弥陀佛’。”

她信佛念佛,祈愿脱离轮回,往生净土。

到了15岁,刘诗慧更加精进,每天念佛至午夜,睡到凌晨3时,准点起来,仍然是无数遍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她还发愿机缘成熟之时出家。
父亲去世,家中人丁单薄,成家后的哥哥英年早逝,留下孤苦伶仃的侄女需要照顾,还有年迈的母亲……但这一切对于刘诗慧来说,不过是无常人生的平常,她依然像小孩子时候一样,平淡地接受一切,承担一切。
5时,砍柴、挑水、烧火做饭,浆洗一家人的衣服,想尽办法为家人解决吃食,出家前,还叫刘诗慧的她,只有一件素色破碎布缝成的棉袄和一件单褂,穿穿补补,补补穿穿。除了念佛,就只想照顾母亲和侄女。

19岁,母亲去世,安葬母亲后。刘诗慧毅然来到东方山弘化禅寺,礼师常乐法师,正式出家。从此,世上再无刘诗慧,她是指净法师,是一心念佛的出家人。
刚出家的时候,弘化禅寺三房未分,她便住在西房,西房是木质结构,她住的楼下房间几乎没有光线,比出家前的家里条件更加简陋。出家人也不多。这些都左右不了法师的信念。
每天凌晨,寺院僧众还未起来,她就早早开始打扫寺院,烧火、做饭、出坡种菜……到了晚上就回没有一丝光,阴暗潮湿的房间,依旧坚守老实念佛,青灯古佛相伴,白天黑夜,那句“南无阿弥陀佛”从未间断。
上世纪八十年代,指净法师来到离弘化禅寺不远的弥陀寺。当时的弥陀寺,只是一个一连三间的茅庵。
指净法师依然平静地接受,还是那句“南无阿弥陀佛”伴着她,从早到晚。直到1990年,因为她一心念佛,待人和善,受到山下,以及鄂州信众的信任,她才在常乐老和尚的支持下,重建弥陀寺,有了殿堂、客房、寮房。
而她自己住在殿内左侧的一间狭小屋内。卧室靠山,终年潮湿,墙上到处是霉菌,她的生活依然是清苦的。有人说,你就不能住得好些?她还是那句话:”说果多话(这么多话),不如念佛去。”
住持弥陀寺数十年,她没有举行过任何法事活动,她,带着她的徒弟、信众只做最简单的事——一心只念“南无阿弥陀佛”,除了吃饭、睡觉,念佛,世间琐事与己无关。也因为这样,指净法师的徒弟不是很多,香客一直就有,但也就那么几位,弥陀寺也就更加清净了。
东方山附近很多人都知道指净法师,人们一边尽量不打扰她的清净,一边又时不时地为她送些吃的、用的。大家想的就是希望她能好好的,人们了解她的清苦,理解她的专注,她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

正慈大和尚也常常去看她;智维法师逢年过节给弥陀寺送米送油;法藏寺的监院头智法师总会张罗着给法师送来一些吃食、蔬菜、生活必需品。都知道她不多话,也不做过多打扰,问候到了,就离开了,离开的人,心中对老法师除了敬重,还有深深的牵挂。
清晨,斑驳的阳光渐渐照耀到这孤寂,清贫的小寺院。老法师昨晚睡得很好,她还说,不冷不热,正好。
我挨着她,待她起床洗漱好,又坐在她的藤椅上,等她吃完早餐,又坐了好久。她又开始数着佛珠,念着“南无阿弥陀佛”。
我知道,我也该告辞了,老法师的侄女陪我走了许久,她说:“老法师其实很喜欢你们来,她口里不说,但你们来,她是高兴的,你不知道,她好久没这么高兴了。”
好的,我以后会常来,下次来,我依然会静静地坐在老法师身边,还会为她剪指甲,还能看她笑得像一尊欢喜佛。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祈愿大家发愿求生净土!老实念佛!离苦得乐!永脱六道轮回之苦!早日成佛!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升极乐国

赞叹!一口佛号八十年的她,“此生只为修行而来”!!!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她们就像一尊静静的雕塑,用一生的光阴,静静地走过,是那样安宁;这尊尊雕塑都有着坚韧的生命力和灵魂。我们只能远远地看着她们,我们只要远远地看着她们就是一种力量。虽然是弱女子,但她们对信仰的坚定不移令人心生敬畏。—— 正慈大和尚
她是富有坚韧生命力的雕塑
从15岁开始,一心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到现在95岁高龄,正是念佛八十年,越念越长寿。
19岁上山出家,即使得过肿瘤,生过病,也坚持不下山,仍然一心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念着念着,肿瘤也怕了她,身体奇迹般地康复了,至于山外的世界,已经与她无关。
人们说:“她此生只为修行而来。”也有人说:“她总说自己不懂禅,不会修禅,其实她已经修得很好了。谁能有她这样的清澈,这样明了的人生?”
想要更多的了解东方山紫竹林弥陀寺指净法师的传奇故事,并不容易,她自己不愿说,但凡问她,她就一句话:“问那么多干嘛?念佛就好。”说来说去,还是回到“念佛”上来。

为了写老法师的故事,我们三次拜访,听身边人讲述法师的故事;亲近法师,感受她的坚持与力量。

走进紫竹林,走近老法师
第一次见指净法师,是在三月。
紫竹林弥陀寺就在东方山的路边。残破、潮湿、阴暗的房舍,如果不是特意来,平常路过,我们恐怕很难注意到这座寺院的存在,也很难想象这里还居住着老法师,且一住就是大半生。
她是如何在这样的“陋寺”,寒来暑往,生活这么久?是什么令她甘于这样极致的清贫?指净法师宁静地坐在老式藤椅上,口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周遭一切都与她无关,沧桑岁月在此留步。就连我们这些“入侵者”也无法打扰老法师的世界,好像只能远远地,充满敬意地看着她。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紫竹林,第一次拜访老法师的感受。
第二次拜访老法师正值小暑。
寺外知了永不停歇,或许他们受老法师影响,也在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吧。
寺院后面的竹林只有在偶尔风过的时候,沙沙作响,其余的时候,就那么静静地立着。也许他们也和这片净土融为一体,或许,他们甘愿守护这片净地。
老法师依旧端坐在老式藤椅上,听说我们要拍照,换了一身灰色僧衣后,手里还是不断转动佛珠,自顾自念着佛号,她的神态自带威仪,仿佛一束光,淡然、从容。“身似琉璃,内外明澈”,不就是这样吗?
这位95岁高龄的老法师不仅见证东方山近代以来的沧桑变化,她的一生也历经了种种苦难,却仍保持孩子时的样子,初心不改,如此明澈。她的方式简单,简单到我们难以企及——一心念佛,无论何时何地!
第三次拜访,我与她同住一晚。

不想这两天一夜的相处,竟然会有新故事:接近傍晚的时候,老法师抠着自己的指甲,我拿出指甲刀,挨了挨她的手指,意思是我帮她剪。老法师明白了我的意思,就把手交给我。我一边剪,她一边说:“你么果会(意思是:怎么这么会)剪哪!”说了好几遍。
剪完手指甲,她还在说,见我没领会她的意图。她只好说:“我每天洗脚,脚很干净,不做气色(意思是没有气味)。”我这才知道她想让我帮她剪脚趾甲。
我一边剪,一边想着,看来,老法师除了专心念佛,还有“狡黠”的一面,她自己也想着想着就笑起来,那样子好可爱,竟然像个孩子。
经历岁月洗礼的人,往往更能返璞归真,她在孤寂的岁月中,在清净的世界里,在声声佛号中,沉淀灵魂。而我们在含泪的笑声里,细细品味“悲欣交集”的娑婆世界。

她为念佛而来

我们与指净老法师的侄女交谈了许久,听她讲有关老法师的住事。眼前不禁浮现这样的片断。
1924年的某一个清晨,鄂州市汀祖刘家畈村还沉浸在睡梦中,一户在当地还算殷实的小院却不如平时那样安静,即便只是一位女婴的诞生,也让这个人丁单薄的家庭倍感欢欣。
身为大学教授的刘先生,高兴极了,整天整夜守着这个不哭不闹,乖巧可人的女婴,为她取名刘诗慧。他甚至想着,一定要为她读诗,教她写字,希望她将来是如诗一般,外秀慧中的女子。
然而,这位大学教授父亲,并没有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刘家男丁一向身体羸弱,到他这里,也是一样。在刘诗慧很小的时候,刘教授就去逝了。
父亲去逝,刘诗慧没有了父亲的疼爱,家中也少了重要的经济支撑,没了支撑的家庭,日渐飘摇。很快,她们家成了村里最清苦的人家。好在,父亲在世时,信佛的母亲乐善好施,到了他们也一贫如洗的时候,乡亲们常常送些吃的,照顾着他们,这一家人才勉强度日。
因为母亲吃斋念佛,刘诗慧似乎自娘胎时期就受影响,出生后,母亲时时念“南无阿弥陀佛”,她便安安静静地听着,没吃没喝,也不哭不闹,只要能听到“南无阿弥陀佛”,她就能安静地待一整天。
到了会说话的时候,她也跟着母亲念“南无阿弥陀佛”。起床念、走路念,没事做的时候念,有事做的时候也念,做饭的时候念,洗衣服的时候念,打柴的时候念,挑水的时候念,除了睡觉吃饭,她的世界就只剩念佛。

有人问:“你怎么就念阿弥陀佛?”她说:“我不识字呀,就念‘南无阿弥陀佛’。”

她信佛念佛,祈愿脱离轮回,往生净土。

到了15岁,刘诗慧更加精进,每天念佛至午夜,睡到凌晨3时,准点起来,仍然是无数遍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她还发愿机缘成熟之时出家。
父亲去世,家中人丁单薄,成家后的哥哥英年早逝,留下孤苦伶仃的侄女需要照顾,还有年迈的母亲……但这一切对于刘诗慧来说,不过是无常人生的平常,她依然像小孩子时候一样,平淡地接受一切,承担一切。
5时,砍柴、挑水、烧火做饭,浆洗一家人的衣服,想尽办法为家人解决吃食,出家前,还叫刘诗慧的她,只有一件素色破碎布缝成的棉袄和一件单褂,穿穿补补,补补穿穿。除了念佛,就只想照顾母亲和侄女。

19岁,母亲去世,安葬母亲后。刘诗慧毅然来到东方山弘化禅寺,礼师常乐法师,正式出家。从此,世上再无刘诗慧,她是指净法师,是一心念佛的出家人。
刚出家的时候,弘化禅寺三房未分,她便住在西房,西房是木质结构,她住的楼下房间几乎没有光线,比出家前的家里条件更加简陋。出家人也不多。这些都左右不了法师的信念。
每天凌晨,寺院僧众还未起来,她就早早开始打扫寺院,烧火、做饭、出坡种菜……到了晚上就回没有一丝光,阴暗潮湿的房间,依旧坚守老实念佛,青灯古佛相伴,白天黑夜,那句“南无阿弥陀佛”从未间断。
上世纪八十年代,指净法师来到离弘化禅寺不远的弥陀寺。当时的弥陀寺,只是一个一连三间的茅庵。
指净法师依然平静地接受,还是那句“南无阿弥陀佛”伴着她,从早到晚。直到1990年,因为她一心念佛,待人和善,受到山下,以及鄂州信众的信任,她才在常乐老和尚的支持下,重建弥陀寺,有了殿堂、客房、寮房。
而她自己住在殿内左侧的一间狭小屋内。卧室靠山,终年潮湿,墙上到处是霉菌,她的生活依然是清苦的。有人说,你就不能住得好些?她还是那句话:”说果多话(这么多话),不如念佛去。”
住持弥陀寺数十年,她没有举行过任何法事活动,她,带着她的徒弟、信众只做最简单的事——一心只念“南无阿弥陀佛”,除了吃饭、睡觉,念佛,世间琐事与己无关。也因为这样,指净法师的徒弟不是很多,香客一直就有,但也就那么几位,弥陀寺也就更加清净了。
东方山附近很多人都知道指净法师,人们一边尽量不打扰她的清净,一边又时不时地为她送些吃的、用的。大家想的就是希望她能好好的,人们了解她的清苦,理解她的专注,她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

正慈大和尚也常常去看她;智维法师逢年过节给弥陀寺送米送油;法藏寺的监院头智法师总会张罗着给法师送来一些吃食、蔬菜、生活必需品。都知道她不多话,也不做过多打扰,问候到了,就离开了,离开的人,心中对老法师除了敬重,还有深深的牵挂。
清晨,斑驳的阳光渐渐照耀到这孤寂,清贫的小寺院。老法师昨晚睡得很好,她还说,不冷不热,正好。
我挨着她,待她起床洗漱好,又坐在她的藤椅上,等她吃完早餐,又坐了好久。她又开始数着佛珠,念着“南无阿弥陀佛”。
我知道,我也该告辞了,老法师的侄女陪我走了许久,她说:“老法师其实很喜欢你们来,她口里不说,但你们来,她是高兴的,你不知道,她好久没这么高兴了。”
好的,我以后会常来,下次来,我依然会静静地坐在老法师身边,还会为她剪指甲,还能看她笑得像一尊欢喜佛。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祈愿大家发愿求生净土!老实念佛!离苦得乐!永脱六道轮回之苦!早日成佛!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升极乐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可她自己看了以后,这才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的钻戒居然是个瑕疵品?可她自己看了以后,这才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的钻戒居然是个瑕疵品?
  • 家庭绝不会只带来幸福,相反,它或许会影响一个人用毕生的时间消化挥之不去的阴影。但是,在孟买的贫民窟区域,我们依然能看到多元的事物,做什么事的人都有,竭尽全力让自
  • 从你两人各自的大运上来看,他现在是处在丁丑大运上,两年前确定关系就是2020庚子年,地支子水为偏财,所以这年遇到的人多非正缘,且今年壬寅,壬水正财透出,地支寅亥
  • 一碗小猪蹄子的铂金一笑20210717乐华苏州演唱会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追星呢,以前我可能不太理解,但是这一刻我似乎明白了是神,离你这样近,又那样远他盛装而来,披
  • 五、 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既能锻炼筋骨,增强体质,又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五、 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既能锻炼筋骨,增强体质,又能使人
  • #Hello六月# 六月的第一天,大家闲聊谈起恋爱成本时,一个520花费5200的小伙引发了我的好奇。在成长的路上都是不确定自己会变成怎样的人,对于想要做的
  • 行莫于恭敬,善莫于用心。 行莫于恭敬,善莫于用心。
  • 嵌糕算是挺有名了,我每次在网上看到都可馋了[偷乐]。 我点的这个乌饭麻糍很不好吃,一点味道都没有,口感烂兮兮的。
  • 今天天气不是很好,乌云密布,感觉马上就要下雨(后来事实证明确实下雨了)本来打算下次选个好天气再说,但是被高中同学戏称为“三过家门而不入”哈哈哈,所以就去了,没啥
  • 首先,就是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自身条件,以这个标准来选择拍摄方式是最重要的,如果捏脸小但是很漂亮,轮廓清晰,有很有型的话,这个样子的MM是比较上镜的,所以首选的大多
  • 受礼以后,皇后府内还需要举行纳采宴,赏赐皇后父母饽饽桌100张、酒筵桌100席、羊119只、酒100瓶。大婚中的皇帝朝冠包括金镶珠顶冬朝冠3顶;薰貂、元狐、海龙
  • #沈月晒最近的小画# 感觉月月真的活出了自己独有的样子,看待事情特别通透,不会因为在娱乐圈就只顾着名利而变得麻木。这应该是很多女孩子想要成为的那种样子(包括我)
  • 按行业类别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5个,总投资6.6亿元;产业升级项目6个,总投资14亿元;医疗服务项目1个,总投资2亿元。集中开竣工项目:二季度开竣工项目共26
  • 射手属于拿得起放得下来类型,对失败的感情,不会一直揪着不放,即便开始会心疼,可他心里清楚,抚平伤疤是需要时间,还不如好聚好散,和平分手。 射手心态乐观,活泼开朗
  • [购]: 这个西梅吃起来酸酸甜甜的,每颗果肉都厚实饱满有没有爱吃的姐妹~【13.9】浙梅 新疆小西梅500g,到手足足有1斤啊![憧憬]S管会办活动,去做评委,
  • 回不来的,就看开,那不然怎么会有”情深缘浅”这个词呢~ 小故事大道理:突然的转变️ 天降大雨,一个男子搭公车去赴宴会,车上乘客非常拥挤,他的心情很不耐烦,突
  • 几番波折,目标达成前几天考虑天气变冷,想在下一次降温前,包围学校[偷笑][偷笑]今天………气温倒是可以,空气质量不行,八点多就奔到110了,但还是跑了。就是跑的
  •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瓷砖都要切海棠角,只有墙角90度转角的地方才需要切。#绵阳装修##绵阳新房装修##装修日记# #奥比岛手游[超话]#看看我看看我[doge]5个
  • [doge][doge][doge]我混原耽圈外加是朱一龙家的小笼包,肖战粉丝麻烦你们要粉肖战的话就请好好的粉,对于肖战本身我比较有好感,但是不怎么喜欢这样子牵
  •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纵观古今,但凡有大成就的人物背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家中一定有一个德行出众的好母亲,或者好祖母。往往在这样失衡的情况下,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