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1.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意指自性本质上是清净无染的,不受任何外在污染和烦恼的影响。
2.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表明自性是永恒不变的,超越了生与灭的对立,不受生死轮回的束缚。
3.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意味着自性已经完整无缺,包含了一切所需,无需从外界寻求或添加任何东西。
4.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指出自性是坚定不移的,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干扰或动摇,具有不可动摇的稳定性。
5.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句话说明自性具有创造一切法(现象、事物)的潜能,是一切现象产生的根源。
这五句话共同传达了禅宗对自性的几个核心认识:
清净性:自性是清净无染的,是修行者追求的内在状态。
永恒性:自性超越了时间和生死,是恒常不变的。
自足性:自性无需外在的补充,它自身已经包含了一切。
稳定性:自性不受外界影响,始终保持其本质。
创造性:自性是一切现象的根源,具有创造万物的能力。
鼓励认识到自己内在的佛性,去除外在的执着和烦恼,回归到这种清净、永恒、完整、稳定的本性状态。通过这种回归,修行者可以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解脱,实现真正的觉悟和悟道。
同时,也强调了自性的创造性,表明一切现象都是从这个清净、完整的自性中生起的。这意味着,通过觉悟自性,修行者不仅能实现个人的解脱,还能洞察到万物的真相,理解一切现象的本质。
体现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即通过直接体验来认识事物的真实本质,而不是通过理性分析或外在的教条。通过这种直接体验,修行者可以超越语言和概念的局限,达到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自由。

《六祖坛经》

机缘 第八节

东祥书院 东祥书院 2024-04-24 08:40 上海 听全文

机缘 第八节,东祥书院,22分钟

【原】
禅者智隍,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庵居长坐,积二十年。

【译】
有一个修禅学的僧人叫智隍,当初参拜过五祖弘忍,认为自己已经明了了佛法核心,在草庐中长期打坐修行,已经二十年了。
    

【原】
师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闻隍之名,造庵问云:“汝在此作什么?”

隍曰:“入定。”

【译】
慧能大师的徒弟玄策,云游到了河朔一带,听到了智隍的名声,就到草庐去访问他说:“你待在这儿如何修行?”

智隍回答说:“入定。”
    

【原】
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

【译】
玄策说:“你说在入定,你入定时有心念呢,还是无心念呢?如果是无心念入定,那么一切草木瓦石都应该能入定。如果是有心念入定,那么一切有情有识的普通众生也应该能入定。”
    

【原】
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

策云:“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译】
智隍说:“我正入定的时候,不见什么有心念还是无心念。”

玄策说:“不见有心念还是无心念,就是常定,那怎么会有出定和入定呢?既有出定和入定,那你就不是恒常的禅定。”
    

【原】
隍无对,良久,问曰:“师嗣谁耶?”

策云:“我师曹溪六祖。”

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

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译】
智隍没有话回答了,过了很久,问玄策说:“你师承何人啊?”

玄策回答:“我的老师是曹溪六祖。”

智隍问:“六祖以什么为禅定?”

玄策说:“我的师父所讲的禅定,是妙不可言的圆寂境界,本体和应用融合为一,五阴(色、受、想、行、识)本来是空无一物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也并非真正存在,所以没有出定和入定的区别,也没有神定和神乱的区别。禅的本性是在不执着的情况下显现的,要远离一切专注于某一境相产生禅定的想法,不对禅定着意进入或者离开。禅的本性是不生不灭,不要有产生禅定的想法,而是心如虚空,但也没有对虚空作度量的标准,即无虚空之相。”
    

【原】
隍闻是说,径来谒(yè)师。师问云:“仁者何来?”隍具述前缘。

师云:“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著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

【译】
智隍听了以后,就直接前来参见慧能大师。大师问他:“仁者从哪儿来?”智隍讲述了与玄策相会的情况。

大师说:“正像玄策说的,你只要心如虚空,又不着意于追求空,那就能自在应对、运用而无所滞碍,无论是动还是静都能不对境生心,无论是凡夫还是圣人的一切情感都不要执着,凡是一切事相皆无挂碍,这样你就会感受到本性和万事万物融为一体,通达无碍,你就无时无刻不在定中了。”
    

【原】
隍于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隍后礼辞,后归河北,开化四众。

【译】
智隍听了以后获得大觉悟,超越了二十年的刻意修行,不再执着了。那一天夜里,河北地区的士子和百姓都听见天空中有声音说:“智隍禅师今天悟道了。”智隍后来拜辞大师,返回河北,弘扬禅学,教化僧俗四众弟子。
    

【原】
一僧问师云:“黄梅意旨,甚么人得?”

师曰:“会佛法人得。”

僧云:“和尚还得否?”

师云:“我不会佛法。”

【译】
有一个僧人问慧能大师说:“黄梅五祖的真谛,谁获得到了?”

大师回答:“能领悟佛法的人得到了。”

僧人又问:“和尚你得到了吗?”

大师回答:“我没有得到佛法。”(所谓得道,乃回归本性,实无所得,故大师说没有得到佛法,这正说明大师已获真传。)
    

【原】
师一日欲濯(zhuó)所授之衣,而无美泉,因至寺后五里许,见山林郁茂,瑞气盘旋,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积以为池,乃膝跪浣衣石上。

【译】
慧能大师有一天要洗涤一下五祖传授的袈裟,因为附近没有清洁的泉水,就走到寺庙后边五里远的地方,看见那里山林郁郁葱葱,有祥瑞的云气在盘旋,大师就举起锡杖往地面上用力一戳,泉水立刻在杖下喷涌出来,汇集成一个池塘,大师就以膝跪地,在水边石上洗涤袈裟。(此故事说明大师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洗涤佛家法宝,必有与之相应的胜境。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大师对恩师五祖的怀念和感激,表达了大师将佛法弘扬光大、使弘法局面焕然一新的决心。告诉我们修行人不能忘本,成就佛道乃是与恩师、与圣贤共同弘法的开端。)

【原】
忽有一僧来礼拜,云方辩,是西蜀人,昨于南天竺国,见达摩大师,嘱方辩速往唐土,吾传大迦叶正法眼藏及僧伽梨,见传六代于韶州曹溪,汝去瞻礼。

【译】
忽然来了一个僧人向大师行礼,自称名叫方辩,是西蜀地方的人,不久前在南天竺国遇见了达摩大师,嘱咐他赶快到唐朝国土来,说我传大迦叶的正宗佛法和佛衣,现在东土已经传到第六代了,传人在韶州的曹溪,你可以去瞻仰礼拜。(从人间的寿命看,达摩老祖应已圆寂,但六祖毫无惊讶,这说明成就佛道的圣贤已了却生死,与大道相合,具有随缘示现的能力,佛家诸多神通之事并非虚构。更说明弘扬正法并非一己一世之力,历代先师、家人都在关心帮助着我们的成长。)
    

【原】
方辩远来,愿见我师传来衣钵,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曰:“善塑。”

师正色曰:“汝试塑看。”

辩罔(wǎng)措。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

【译】
方辩远道而来,希望见一下初祖大师传下来的衣钵。慧能大师就给他看,然后问方辩主要做什么事。方辩说:“我会塑像。”

大师认真地说:“你试着给我塑一尊像看看。”(大师在考察方辩是否明心见性,是否视本性为大师之本体,其本意并非让方辩为其塑像。)

方辩一时未会其意。过了几天,塑成了一尊慧能肖像,高七寸,惟妙惟肖。
    

【原】
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

师舒手摩方辩顶,曰:“永为人天福田。”

师乃以衣酬之。辩取衣分为三,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棕裹瘗(yì)地中。

誓曰:“后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于此,重建殿宇。”

【译】
大师笑着说:“你只懂得塑像的道理,却不懂佛性。”

大师用手抚摩方辩的头顶说:“你将永远享受人间和天上的福田。”

大师把袈裟送给了方辩作为酬谢。方辩把袈裟分成三截,一截披到塑成的慧能像上,一截自己保留,还有一截用棕叶包好埋在地里。

并发誓说:“后世谁能得到这一块法衣,那就是我投胎再生,那时我将在这里重新修建佛殿,并做住持。”(此故事说明如果没能离相,没有明心见性,只知烧香、拜佛、塑像,纵然有方辩那样的决心,也只能享受人天福报,而无法达到回归本性的境界。)
    

【原】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

【译】
有一个僧人举出卧轮禅师的一篇偈语说:“卧轮能够采用一些具体的办法,控制自己,让自己不去思维,进而百物不思,菩提智慧日日增长。”

慧能大师听了以后说:“这篇偈语还没有明白自己的佛性,如果照它来修行,那是给自己的佛性加上了束缚。”
    

【原】
因示一偈曰:“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译】
于是,大师也作了一篇偈语:“慧能从无起修的想法,不为了达到某一境界而使用技巧,也就是不对境起念,不着相,一切任由本性智慧自由流淌,于相离相,于念无念,不是把自己等同砖石瓦块。明彻一切外境中的万事万物,但不起是非爱憎等分别之心念,这样就回归了本性,这种本性的菩提智慧不增亦不减。”
    

【注释】

①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待续)

东祥书院☀️

六祖坛经29

六祖坛经 · 目录

上一篇机缘 第七节

分享收藏❤️

请扫码关注东祥书院

《六祖坛经》

机缘 第八节

东祥书院 东祥书院 2024-04-24 08:40 上海 听全文

机缘 第八节,东祥书院,22分钟

【原】
禅者智隍,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庵居长坐,积二十年。

【译】
有一个修禅学的僧人叫智隍,当初参拜过五祖弘忍,认为自己已经明了了佛法核心,在草庐中长期打坐修行,已经二十年了。
    

【原】
师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闻隍之名,造庵问云:“汝在此作什么?”

隍曰:“入定。”

【译】
慧能大师的徒弟玄策,云游到了河朔一带,听到了智隍的名声,就到草庐去访问他说:“你待在这儿如何修行?”

智隍回答说:“入定。”
    

【原】
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

【译】
玄策说:“你说在入定,你入定时有心念呢,还是无心念呢?如果是无心念入定,那么一切草木瓦石都应该能入定。如果是有心念入定,那么一切有情有识的普通众生也应该能入定。”
    

【原】
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

策云:“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译】
智隍说:“我正入定的时候,不见什么有心念还是无心念。”

玄策说:“不见有心念还是无心念,就是常定,那怎么会有出定和入定呢?既有出定和入定,那你就不是恒常的禅定。”
    

【原】
隍无对,良久,问曰:“师嗣谁耶?”

策云:“我师曹溪六祖。”

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

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译】
智隍没有话回答了,过了很久,问玄策说:“你师承何人啊?”

玄策回答:“我的老师是曹溪六祖。”

智隍问:“六祖以什么为禅定?”

玄策说:“我的师父所讲的禅定,是妙不可言的圆寂境界,本体和应用融合为一,五阴(色、受、想、行、识)本来是空无一物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也并非真正存在,所以没有出定和入定的区别,也没有神定和神乱的区别。禅的本性是在不执着的情况下显现的,要远离一切专注于某一境相产生禅定的想法,不对禅定着意进入或者离开。禅的本性是不生不灭,不要有产生禅定的想法,而是心如虚空,但也没有对虚空作度量的标准,即无虚空之相。”
    

【原】
隍闻是说,径来谒(yè)师。师问云:“仁者何来?”隍具述前缘。

师云:“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著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

【译】
智隍听了以后,就直接前来参见慧能大师。大师问他:“仁者从哪儿来?”智隍讲述了与玄策相会的情况。

大师说:“正像玄策说的,你只要心如虚空,又不着意于追求空,那就能自在应对、运用而无所滞碍,无论是动还是静都能不对境生心,无论是凡夫还是圣人的一切情感都不要执着,凡是一切事相皆无挂碍,这样你就会感受到本性和万事万物融为一体,通达无碍,你就无时无刻不在定中了。”
    

【原】
隍于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隍后礼辞,后归河北,开化四众。

【译】
智隍听了以后获得大觉悟,超越了二十年的刻意修行,不再执着了。那一天夜里,河北地区的士子和百姓都听见天空中有声音说:“智隍禅师今天悟道了。”智隍后来拜辞大师,返回河北,弘扬禅学,教化僧俗四众弟子。
    

【原】
一僧问师云:“黄梅意旨,甚么人得?”

师曰:“会佛法人得。”

僧云:“和尚还得否?”

师云:“我不会佛法。”

【译】
有一个僧人问慧能大师说:“黄梅五祖的真谛,谁获得到了?”

大师回答:“能领悟佛法的人得到了。”

僧人又问:“和尚你得到了吗?”

大师回答:“我没有得到佛法。”(所谓得道,乃回归本性,实无所得,故大师说没有得到佛法,这正说明大师已获真传。)
    

【原】
师一日欲濯(zhuó)所授之衣,而无美泉,因至寺后五里许,见山林郁茂,瑞气盘旋,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积以为池,乃膝跪浣衣石上。

【译】
慧能大师有一天要洗涤一下五祖传授的袈裟,因为附近没有清洁的泉水,就走到寺庙后边五里远的地方,看见那里山林郁郁葱葱,有祥瑞的云气在盘旋,大师就举起锡杖往地面上用力一戳,泉水立刻在杖下喷涌出来,汇集成一个池塘,大师就以膝跪地,在水边石上洗涤袈裟。(此故事说明大师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洗涤佛家法宝,必有与之相应的胜境。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大师对恩师五祖的怀念和感激,表达了大师将佛法弘扬光大、使弘法局面焕然一新的决心。告诉我们修行人不能忘本,成就佛道乃是与恩师、与圣贤共同弘法的开端。)

【原】
忽有一僧来礼拜,云方辩,是西蜀人,昨于南天竺国,见达摩大师,嘱方辩速往唐土,吾传大迦叶正法眼藏及僧伽梨,见传六代于韶州曹溪,汝去瞻礼。

【译】
忽然来了一个僧人向大师行礼,自称名叫方辩,是西蜀地方的人,不久前在南天竺国遇见了达摩大师,嘱咐他赶快到唐朝国土来,说我传大迦叶的正宗佛法和佛衣,现在东土已经传到第六代了,传人在韶州的曹溪,你可以去瞻仰礼拜。(从人间的寿命看,达摩老祖应已圆寂,但六祖毫无惊讶,这说明成就佛道的圣贤已了却生死,与大道相合,具有随缘示现的能力,佛家诸多神通之事并非虚构。更说明弘扬正法并非一己一世之力,历代先师、家人都在关心帮助着我们的成长。)
    

【原】
方辩远来,愿见我师传来衣钵,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曰:“善塑。”

师正色曰:“汝试塑看。”

辩罔(wǎng)措。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

【译】
方辩远道而来,希望见一下初祖大师传下来的衣钵。慧能大师就给他看,然后问方辩主要做什么事。方辩说:“我会塑像。”

大师认真地说:“你试着给我塑一尊像看看。”(大师在考察方辩是否明心见性,是否视本性为大师之本体,其本意并非让方辩为其塑像。)

方辩一时未会其意。过了几天,塑成了一尊慧能肖像,高七寸,惟妙惟肖。
    

【原】
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

师舒手摩方辩顶,曰:“永为人天福田。”

师乃以衣酬之。辩取衣分为三,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棕裹瘗(yì)地中。

誓曰:“后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于此,重建殿宇。”

【译】
大师笑着说:“你只懂得塑像的道理,却不懂佛性。”

大师用手抚摩方辩的头顶说:“你将永远享受人间和天上的福田。”

大师把袈裟送给了方辩作为酬谢。方辩把袈裟分成三截,一截披到塑成的慧能像上,一截自己保留,还有一截用棕叶包好埋在地里。

并发誓说:“后世谁能得到这一块法衣,那就是我投胎再生,那时我将在这里重新修建佛殿,并做住持。”(此故事说明如果没能离相,没有明心见性,只知烧香、拜佛、塑像,纵然有方辩那样的决心,也只能享受人天福报,而无法达到回归本性的境界。)
    

【原】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

【译】
有一个僧人举出卧轮禅师的一篇偈语说:“卧轮能够采用一些具体的办法,控制自己,让自己不去思维,进而百物不思,菩提智慧日日增长。”

慧能大师听了以后说:“这篇偈语还没有明白自己的佛性,如果照它来修行,那是给自己的佛性加上了束缚。”
    

【原】
因示一偈曰:“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译】
于是,大师也作了一篇偈语:“慧能从无起修的想法,不为了达到某一境界而使用技巧,也就是不对境起念,不着相,一切任由本性智慧自由流淌,于相离相,于念无念,不是把自己等同砖石瓦块。明彻一切外境中的万事万物,但不起是非爱憎等分别之心念,这样就回归了本性,这种本性的菩提智慧不增亦不减。”
    

【注释】

①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待续)

东祥书院☀️

六祖坛经29

六祖坛经 · 目录

上一篇机缘 第七节

分享收藏❤️

请扫码关注东祥书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图源:王佳佳 责编:牛柯柯 审核老师:杨文君)#武汉工程大学[超话]##2020级新生杯篮球赛正式开始#在这立冬之日,下午2点一群新生健儿们在球场上挥
  • #v光计划# 现在政府官员、公检法的腐败分子而且是主要领导人,已经失去了人性,睁眼说瞎话,违法违纪,制作假证,假的证人证言,制造冤假错案,诬陷上诉上访人,是一个
  •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成都师范学院团委 @成师音乐学院青年志愿者分队 MIUI左下滑是通知,右下滑是控制中心,刚刚发现。
  • 要求你的话,对你的爱好和信赖一般不存在,但是即使信任另一个人,射手也很少要求什么。”所谓存在,首先是“自我”存在,是“自我感觉到的存在”我不存在,则一切都不存在
  • 那时,你像是得到了短暂的自由,也会很快乐,会想着,看,我真的更接近成为我自己了呢!亲爱的小圆 距离上一次看到你已经过去154天了 很庆幸自己看到了十几岁的你 很
  • 摩羯座的爱情需要时间,很难爱上一个人,就像爱情的长跑一样。我不喜欢做决定。我可以做任何小事。我喜欢听朋友们对重要事情的意见。如果摩羯座有自己的想法,一旦他做出决
  • 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我们仍然有信心能做到有条不紊,在尽力保证日常需求和秩序的情况下,重启一场阻击战!一方面,企业之间销售总额差距不算大,在年终排名时还是有反超机
  • !在失去与遗憾交织的2020年,Bii毕书尽用歌声唱出时间的不可逆,吁人把握现在所拥有的当下,与过去挥手道别,只将美好的记忆留在心底,继续前行。
  • !!
  • 丑傻丑傻的 也可可爱爱/生活要坦荡自在 画画也要轻松鱼块/周日休息啦 肥肠多作业 麦麦要进城她说会给我带喜茶和糖炒栗子和铜锣烧 嘻嘻又是落叶 的季节,
  • 郭富城可是四大天王之一啊,年轻时候的他在娱乐圈中也是风靡一时呢,就算现在上了年纪,但人家的外表和状态都保持得很好,完全看不出真实年龄。年龄差超过10岁的明星夫妻
  • 2018年,首届中国茶旅大会在五峰举办,就吸引了全国300多位茶商齐聚土家茶乡,共谋茶旅产业大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活动期间,五峰武陵画廊·宜红故里— —世界茶旅之
  • 许许多多经典的作品都被搬上过舞台,《骆驼祥子》久演不衰,《歌剧魅影》成为了音乐剧不朽的经典,《茶花女》被改编为优秀的歌剧作品......你,准备好用自己的方式,
  • 支付宝每年都那么如期而至的在不属于我的日子里祝我快乐。每一段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但我始终相信前方的路会更好,在奔赴的路上不会退缩。
  • 乱七八糟的碎碎念[心]1.我其实就是看别人拍这个照片种草的,结果忘记发了出来哈哈哈[哈哈]2.3立冬的广州还是很热,白T加健身裤我就觉得很洋气[哈哈]健身手套又
  • 后期我们在守高地的时候被敌方的守约频繁命中C位,我当时心都碎了呀,最后又输了一局。第四局,从这一局开始接下来的每一局我都是高度紧张的状态,每一次团战和击杀都让我
  •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过那么一个让自己爱的奋不顾身的人,每个人都有过那么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但就算如此,他还是更愿意相信那个给他起名字的人是妈妈,至
  • 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福州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大学、江苏大学、暨南大学8所大学首次跻身世界500强,上海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13所大学首次跻身世
  • #打卡最美家乡# 【矗立北江边四百多年,它塔影玲珑,钟灵毓秀】 在西、北、绥三江汇流之处,有一座经历几百年浮沉的小镇临江而立,这便是三水河口。在河口城外不远
  • 就这样,淑兰以二嫁之身嫁给了苍乡的一家大户,有屋有田。所以,哪怕是一纸休书,成了下堂妇,淑兰也不愿意做孙家媳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