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了然法师选集译注》

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拙屡读至此,即留神观察,正念思惟,感觉此段因缘,微妙之极,令人痛快难言。

所谓微妙者何,下陈述之。

盖此因缘,恰似开池待月,渐渐水满成池。迨至十五良宵,空中障云,忽然一齐散开,不觉池中满月,自然而现。所谓开池者,即喻我等闻说西方极乐国土,依正庄严,妙乐无尽。由此生信发愿,神识虽然未往,信愿已到西方也。

待月者,即喻我等希望,临终佛来迎接也。渐渐水满成池者,即喻我等,现今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渐渐契入如来圆满果觉,安住如来实相正定。如水归水,渐觉充满。己心融成佛心,佛心合成己心也。迨至十五良宵者,即喻我等临命终时也。空中障云,忽然一齐散开者,即喻我等彼时胸中,所有种种尘劳业识,豁然一齐顿开,无有丝毫贪恋挂碍也。不觉池中满月,自然而现者,即喻我等本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亲见如来相好庄严,垂手接引也。

下文又云,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所谓是人终时,心不颠倒者,即彼时我等正念,住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如空中朗日,炯炯不昧,了了分明,不生一念颠倒乱想也。所谓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者,即极乐对于娑婆,虽隔十万亿刹,原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不越丝毫,仗佛神力,弹指即到也。

拙因屡读至此,观察思惟。思惟不已,顿觉身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安居正定。如如不动,契合圆融,周遍法界。复自思惟,念佛行人,若能人人假此熏修,现在虽然不能断惑亲证,到了临终,为因亦强。

从此始知一心不乱四字,乃十方诸佛果觉正定,九界众生念佛三昧。原来彻上彻下,至顿至圆。对于上圆佛果,下度有情之一段大事因缘,总在里许,不乏丝毫。关系极大,至重至要,尽未来际,赞莫能穷。

凡修行之士,皆当深心注意,不可随便读过。何以故。所谓随便读过者,凡普通行人,读此一心不乱四字,完全看作自己生灭妄心,希望成片不乱。殊不知自己生灭妄心,幻化无常,无有实性。若不假仗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妙心,含养摄持融合之力,云何能使成片不乱哉。是以大家念起佛来,大概多数,都是一个妄心,如同猿猴,无法制伏,不知如何,令其自在安宁也。

所谓我等现今欲令自己妄心猿猴,顺善调伏,自在安宁者,必须假仗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妙心,含养摄持融合之力,方能令其渐渐顺善,渐渐调伏,久久纯熟,自然不散不乱,而自在安宁耳。譬如六月伏天,酷暑逼人,心不自在。忽然跑到清凉池中,通身沐浴,立觉内外清凉,岂不身心自在乎。

念佛行人,亦复如是。六尘烦恼,炽盛逼人,心不自在。忽然得入如来圆满果觉清凉海中,通身含养,顿觉内外清凉,当下身心自在耳。复如腊月冻天,严寒逼人,心不安宁。忽然跑到大暖日光中,通身朗炙,立觉内外暖和,岂不身心安宁乎。

念佛行人,亦复如是。五阴盖覆,障蔽逼人,心不安宁。忽然得入如来圆满果觉大光明藏中,通身融合,顿觉内外光明,当下身心安宁耳。既得自在安宁,从此妄心渐渐顺善,渐渐调伏,调伏至极,自然不制而制矣。

云何是如来圆满果觉。盖上所云,一心二字者,正是如来圆满果觉也。不乱二字者,即是我等众生生灭妄心也。若能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能使我等生灭妄心,冥冥之中,不知不觉,自然渐渐契入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安居正定,如如不动,契合圆融,周遍法界,因是故名一心不乱也。

当知我等无量劫来,常在阿弥陀佛圆满果觉真实心中,直至于今,本未出离。但因我等从来一向迷却,不觉不知。若以正眼观之,除佛一人,圆证果觉。九界众生,皆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而借果修因也。

何以故。缘此一心,有总有别。若据总论,本来圣凡同源,生佛一体。若按别论,生佛地位,阶降悬殊,人人各别,个个不同。何以故。若论究竟一心,唯佛一人独证。圆破无明,圆证实相。如同日食,因已全体圆彰,统身光复,故名究竟一心也(究竟三昧)。是故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此乃所谓究竟一心者,即如来常寂光净土也。又究竟一心者,乃如来法界藏身也。

除佛一人之外,自等觉还至初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是分破无明,分证实相。如同日食,渐渐圆彰,渐渐光复,但名分证一心也(分证三昧)。缘觉,声闻,见思粗惑虽断,微细无明全在。如同日食,圆相虽现,真体不明,但名相似一心也(相似三昧)。历代祖师,除分证相似外,虽已大彻大悟,大开圆解,皆因见思粗惑未断。如同日食,淡云盖覆,虽觉有日,圆相不现,但云名字一心也(名字三昧)。是以蕅益大师云,名字位中正法眼,未知今日付何人。

若能依此一心,勤修观行,了知十方所有一切依正色心,若色若空,若染若净,悉皆同归真实一心,一印印定,无二无别。乃至圆伏见思烦恼,任运不起。如同日食,淡云已止,虽未去尽,不复再生,可名观行一心也(观行三昧)。昔日智者大师示登五品,即此位也。

我等普通凡夫,虽则人人本具,奈何从来未悟。如同日食,厚云盖覆,影相不现。复如眚盲,从未见日,全然不知,但名理具一心也(理性三昧)。

以上所述六种一心,前三一心,皆属圣位。若不念佛,求生极乐,仗佛接引,横超三界,一生彼国,参入圣流者。必须自力识心达本,断惑证真,竖出三界,方入圣位。末世凡夫,谁何能哉。

【译 文】

《佛说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了然每次读到这里,细心观察,正念思惟,深感此段经文的因缘,微妙之极,令人痛快淋漓,难以言表。所说微妙之处,略作如下陈述。就此因缘,恰似开凿池塘等待月现,待水渐渐盈满,则水满成池,待到十五良宵,空中云开雾散,不觉月映池塘,一池满月自现。所说开池,即是譬喻我等听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无比庄严,胜妙之乐无有穷尽,由此而生真实信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此时神识尚在娑婆,信心愿力已到西方了。

所说待月,即是譬喻我等希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亲来迎接。渐渐水满成池,即是譬喻我等现在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渐渐契入如来圆满果觉,安住如来实相正定。恰如以水投水,渐渐感觉水水相融相合,直至充盈遍满。此时己心融成佛心,佛心合成己心。迨至十五良宵者,即是譬喻我等临命终时。空中障云,忽然一齐散开,即是譬喻我等临命终时,心中种种烦恼、妄念,犹如拨云见日,豁然一齐顿开,再无丝毫贪恋挂碍。不觉池中满月,自然而现,即是譬喻我等本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亲见如来相好庄严,长舒金手亲来接引。

下面的经文又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所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指临命终时我等正念分明,心能安住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犹如空中的朗日,明亮清晰,了了分明,不生一念颠倒乱想。所说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指极乐世界虽于娑婆世界相隔十万亿佛刹,其实原本就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没有丝毫隔越,仰仗阿弥陀佛的神力,弹指即到极乐世界。

了然因每每读至此处,即随文入观,思惟法义。思惟久久,顿觉身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安居正定。如如不动,契合圆融,周遍法界。又自深入思惟,念佛行人,若能人人借此方便,如是熏修,现在虽不能断尽惑业亲证真如,待到临命终时,成就往生的因缘亦强。

从此才真正了知“一心不乱”这四字,即是十方诸佛果觉正定,以及九界众生之念佛三昧。本来可以彻上彻下,至顿至圆。对于上成佛果,下度众生的一大事因缘,全在此中,不缺丝毫。所以,关系极大,至关重要,乃至尽未来际地赞叹,也不能穷尽。

凡是修行之人,都当于此深切注意,不可随便读过。为什么?所说随便读过,即指很多普通修行之人,读到“一心不乱”四字,完全理解为以自己的生灭妄心,希望达到能念所念成片不乱。实在不知自己这生灭妄心,幻化无常,没有固定不变之实性。若不借助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妙心,含养、摄持、融合的力量,这个刹那生灭妄动之心,凭何达到功夫成片不乱呢?所以大家在念佛时,大概多数行人用的都是一个妄心,如同猿猴,躁动不安,无法制伏,若想令其自在安宁,却束手无策。

所说我等现今要想降服这个心猿意马的妄心,使令顺善调伏,自在安宁,必须假借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妙心,含养摄持融合的力量,才能令其渐渐顺善,渐渐调伏,久久纯熟,自然可做到念不散心不乱,自在安宁。譬如六月伏天,酷暑逼人,心不自在。忽然跑到清凉的水池中,通身沐浴,立刻感觉身心内外清凉,如此岂不神清气爽,逍遥自在。念佛行人,亦复如是。六尘烦恼,炽盛逼人,身心不得自在,忽然契入如来圆满果觉清凉海中,通身含养,顿觉内外清凉,当下身心自在。又如腊月天寒地冻,风刀霜剑,严寒逼人,身心不得安宁。忽然跑到冬日暖阳之中,通身承受暖日的含裹,可谓杲杲冬日光,明暖遍通身,如此岂不身心安宁。念佛行人,亦复如是。五阴导致五盖,遮蔽智慧光明,愚痴烦恼逼人,令心不得安宁。忽然得入如来圆满果觉大光明藏中,通身融合,顿觉内外光明,当下身心安宁。既得自在安宁,从此妄心慢慢停息,渐渐调伏顺善,直至调伏至极,自然不制而制。

什么是如来圆满果觉?上面所说的“一心”二字,正是如来圆满果觉。“不乱”二字,即是我等众生幻灭的妄心。如能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能使我等的生灭妄心,在冥冥之中,不知不觉,自然渐渐契入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安居正定,如如不动,契合圆融,周遍法界,所以称为一心不乱。

应当知道我等无量劫以来,常在阿弥陀佛圆满果觉真实心中,直至今日,从未离开。但因我等一向妄迷本心,背觉合尘,不觉不知。若以正法慧眼观察,除佛一人,圆证果觉。九界众生,原本皆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借助弥陀果觉,圆修因地之心。是何缘故?因为,此一心有总有别。若据总而论,追本溯源,圣贤凡夫,本自同源,众生与佛本自一体。若按别而论,众生与佛的果报,阶次有别,天地悬殊,觉者与凡夫有别,净土与秽土不同。是何缘故?若论究竟圆满之一心,唯佛一人独证。圆满尽除无明,圆满亲证实相。如同日食的过程,太阳因彻底脱离了月亮的遮蔽,全体圆满彰显,通身恢复光明,所以称作究竟一心,也即(究竟三昧)。所以《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中说,“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这里所说的究竟一心,既是如来常寂光净土,也是如来法界藏身。

除佛一人之外,从等觉菩萨向下至初住位,共四十一个阶位的法身大士,都是破除部分无明,亲证部分实相。如同日食期间,月亮渐渐移去,太阳渐复圆相,光明渐渐复苏,这可称为分证一心,也叫(分证三昧)。

缘觉与声闻,见惑思惑虽然断尽,但微细无明全在。如同日食期间,月亮遮蔽了太阳的核心,所以太阳虽有圆相,但不见真体的光明,就叫相似一心,也叫(相似三昧)。

历代祖师,除了分证一心和相似一心之外,也尚有其他,此等大德虽已大彻大悟,大开圆解,皆因见思二惑没有断尽。如同日食期间,月亮把太阳全体遮蔽,只见云绕霞盖,虽觉云后有日,无奈圆相不现。所以此类所证,称为名字一心,也叫(名字三昧)。所以蕅益大师说自己所证的境界是:“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

若能如是依此一心,勤勉秉修,谛观笃行,即可了知十方所有一切依报正报,色法心法,若色如大千世界,若空如寂静涅槃,若染如追尘逐境,若净如离一切相,无一不同归于真实一心,以此一心为印,印定现前一心,无二无别。乃至达到圆伏见思烦恼,即虽然处处随缘,但不起烦恼现行。如同日食期间,遮日淡云已止,风散云霞未尽,新云不复再生。此状可称观行一心,也叫(观行三昧)。历史上的智者大师示现位登五品,即是此位。

我等普通凡夫,虽然人人本具一心,可惜从未领悟。如同日食期间,乌云蒸腾,遮天蔽日,影相不现。又如有人眼内有翳,从未见过太阳,于此全然不知,此种称为理具一心,也叫(理性三昧)。

以上阐述的六种一心,前三种一心都属于圣位。若不念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仰仗阿弥陀佛接引,横超三界,一旦往生,悟入圣位。则必须靠自力,识得真心,通达本源,断惑证真,竖出三界,才能入到圣位。末法时代的凡夫谁能做到呢?



三教异门,源同一也。夫老氏之教者,清静为真宗,长生为大道,悟至於象帝之先,达之於混元之始,不可得而名,强目曰道。自一化生,出法度人。法也者,可以盗天地之机,穷鬼神之理,可以助国安民,济生度死,本出乎道。道不可离法,法不可离道,道法相符,可以济世。近世学法之士,不究道源,只参符咒。兹不得已,略述九事,编成一帙,名曰《九要》,以警学道之士,证入玄妙之门,不堕昏迷之路,人人得道,个个成真,岂不美歟!琼山道人白玉蟾序。
立身第一
学道之士,当先立身。自愧得生人道,每日焚香,稽首皈依太上大道三宝。首陈以往之愆,祈请自新之右。披阅经典,广览玄文,屏除害人损物之心,克务好生济人之念,孜孜向善,事事求真,精严香火,孝顺父母,恭敬尊长,动止端庄,威仪整肃,勿生邪淫妄想,勿游花衢柳陌,勿临诛戮之场,勿亲尸秽之地。清静身心,远离恶党。始宜寻师访道,请问高人。此乃初真之士,当依此道行之。
求师第二
学道之士,须是得遇作家,方可明真悟道;得遇真师,方可皈向,传道受法。须是日前揣度其师,委有妙理,源流清切,然后亲近,日积月深,恭敬信向。次宜具状齎香,盟天誓地,砍血饮丹,传授道书隐诀,秘法玄文,佩奉修持。虽得其传,不可便弃,常侍师门,参随左右,求请口诀玄奥,庶无疑难,自然行之有灵。尝闻高古祖师徒弟皈向者,纷纷然甚众。师按察徒弟之心中,有心行不中者不与之,不尽诚者不与之,五逆者不与之,及有疾者不与之,吏曹狱卒、始勤终怠者亦不与之。中有徒弟,若与师心契合,气味相投,随机应化,得度者当以愧心对之。忽遇师门试探弟子,难以难事,相付勾干,或中间不从所求,弟子且莫私起怒心。若生怨恨以貽咎,师之愆,阴过阳报,毫分无失。所得法中神明将吏,亦不辅助。岂不闻汉张良事黄石公,三进圮桥之履,公见诚心,乃传素书,后为君师。若求师者,当究是理。道法之师,始终心意如一,弟子始终亦如一,进道自然无魔。所谓弟子求师易,师求弟子难,诚哉是言也。
守分第三
人生天地之间,衣食自然分定,诚宜守之,常生惭愧之心,勿起贪恋之想,富者自富,贫者自贫,都缘夙世根基,不得心怀嫉妒。学道惟一温饱足矣。若不守分外求,则祸患必至。所谓颜子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者,贤人也。学道人若外取他求,则反招殃惑也。道不成而法不应。若依此修行,法在其中矣。
持戒第四
夫行持者,行之以道法,持之以禁戒。明其二字端的,方可以行持。先学受戒持斋,神明自然辅佐。萨真人云:道法于身不等閒,思量戒行彻心寒。千载铁树开花易,一入酆都出世难。岂不闻真人烧狞神庙,其神暗随左右,经一十二载,真人未尝有纤毫犯戒,其神皈降为辅将。真人若一犯戒,其神报仇必矣。今人岂可不持戒,更当布德施仁,济贫救苦。昔旌阳许真君,一困者为患,其家抱状投之於君,君闻得疾之因,乃缘贫乏不得志而已。真君以钱封之于符牒,祝曰:此符付患者开之。回家,患者开牒得钱,以周其急,其患顿愈。济贫佈施则积阴德,行符之人则建功,皆出於无心,不可著相。著相为之,则不是矣。若功成果满,升举可期矣。
明道第五
夫道者,入圣超凡,福资九祖,逍遥无碍之乡,逸乐有玄之境,聚则成形,散则为风,三清共论,玉帝同谈,不属五行,超离三界,此乃证虚无之妙道。欲登此道,先修人道,去除妄想,灭尽六识,明立玄牝根基,须分阴符阳火,如鸡抱卵,出有入无,功成行满,身外有身,仙丹妙宝,随意自取,玉室金楼,随心自化,呼风叱雨,坐役鬼神,嘘气可以治病,点石可以为金,不与凡同,奉膺天詔,证果真仙矣。
行法第六
夫法者,洞晓阴阳造化,明达鬼神机关,呼风召雷,祈晴请雨,行符咒水,治病驱邪,积行累功,与道合真,超凡入圣。必先明心知理,了了分明,不在狐疑。欲祈晴救旱,先择龙潭江海、碧壑深渊,云龙出没之地,依法书篆,铁札投之。如不应,方动法部雷神,择日限时,登坛发用。祈晴之事在乎诚心静念,运动暘神,召起冯夷风部之神,扫除云雾,荡散阴霾,易歉为丰,救民疾苦。若德合天心,应之随手。驱邪之道,先立正己之心,毋生妄想,审究真伪。古云:若要降魔鬼,先降自己邪。当以诚心召将而驱之。若传人不一,闻法避罪逃遁者,差雷神巡歷而馘之。若遣祟,切不可发送酆都,没后恐有连累,戒之慎之。若治病之法,宜仔细察其病证,此当给以符水治之。盖人之气运,于三焦五臟之间,顺则平康,逆则成病。或嗜欲失节,或心意不足而成邪。故邪气侵则成病,以我正真之气,涤彼不正之邪,以我之真阳敌彼之阴。若患者执迷邪道,可方便化之,符水而治之。救人功满而证仙阶,而为妙果歟!
守一第七
近观行持者,间或不灵、呼召不应者,何故?初真行法者累验,广学者却不如之,此非法之不应也,缘学者多传广学,反使不能纯一,分散元阳,登坛之际,神不归一,法不灵应。岂不闻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灵。今志於行持者,必当守一法,而自然通天彻地。不知守玄抱一为最上功夫,但耽於广学,反不能纯一矣。盖上古祖师,虽有盈箱满筪灵书,留之引导凡愚,开发后学。不知师心自有致一之妙,不教人见闻,鬼神亦不知其机,用之则有感通。且法印亦不可多,专以心主一印,治一司,专用一将,仍立坛靖,晨夕香火崇奉,出入威仪,动止恭敬,诚信相孚,自然灵应。切不可疑惑有无,昧於灵台。须是先以诚敬守之,必获灵验。斯为守一之道矣。
济度第八
学道之人,洞明心地,不乐奢华,不嫌贫贱,不著於尘累之乡,不漂於爱河之内,恬淡自然,逍遥无碍,尘世和同。先当行符治病,济物利人。此可拔赎沉沦,出离冥趣,先度祖宗,次及五道。以我之明,觉彼之滞;以我之真,化彼之妄;以我之阳,炼彼之阴;以我之饱,充彼之饥;超升出离,普度无穷,斯为济度矣。
继袭第九
学道之人,得遇明师,传授秘法,修之於身,行之於世,人天敬仰,末学皈依,愧非小事,当知感天地阴阳生育之恩,国王父母劬劳抚养之德,度师传道度法之惠,则天地国王父母师友,不可不敬,稍有违慢,则真道不成,神明不佑。道法既得於身,道成法应,可择人而付度之,不可断绝道脉。须是平日揣磨,得其人可以付者付之。苟非其人,亦不可轻传也,罪有所归。若得人传授,但依祖师源流,不可增损字诀,忠孝之心相契,切勿生人我之心。弟子若负师,天地神明,昭然鑑察,毫分无失。师伪,弟子亦然。若无人可度,石匣藏於名山福地、海岛龙宫,劫运流行,自然出世。予感天地父母生化之恩,诸师传道教训之德,将其所得,册成九事,以警后学。若修身立己,积德累功,上体天心,下利人物,行道成真,超凡入圣。伏望见闻,咸希观览。琼山道人白玉蟾述。#道教[超话]#

覆藏业法,促就业法增长,显露业法,促就业法的离散

本文讨论范畴即以自我夸耀善法心态的发露,若以己德引导他人促就善法心态的显露善法,虽有暂散福德之过,但因化导群生善法之功,亦有福德增胜之效应,故此则不在本文讨论范畴内,覆藏业法,利于业法的存覆增长,发露利于业法的流散消减,如烈日阳阳之下,水覆则易存,水露则易散,福德不露显,则为善体存,福德则增胜,福德若显露,显尽则无遗。福德则微薄。恶业不显露,则为恶法存,罪法则增长,恶法若显现,如日下雪消,罪法则微薄,众多佛经,常有发露忏悔四字,发露己罪,无所覆藏而忏,则促就着恶业法的离散消减,乃至国家亦遵循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量刑原则 ,故,罪宜显露为利。贡高则显德,显德则消散,散尽受贱身,礼敬则谦卑,谦卑则覆德,覆德则德增,福增则尊高,财富若显露,常为贼人侵,若财施与他,善体无人夺,故,布施法亦可将显露福德果报转化为未显露善法体,促就福德贮存增胜。赞扬他德,助显他德,自德亦增,不毁他人,覆藏他过,此即为利,覆藏他过,是指不宣扬他人过错,不代表不纠他人过错,诸位应明两者分别。故应,覆藏己德,显扬他德,显露己罪,覆藏他过。覆藏则易种种功成,显露则易种种功败。

若作众罪不覆不藏,以不覆故,罪则微薄。若覆罪者,罪则增长。同理,亦可说,若作众善不覆不藏,以不覆故,福则微薄。若覆善者,福则增长。

=====================
如佛所说:‘覆藏者漏,不覆藏者则无有漏,发露悔过是故不漏。若作众罪不覆不藏,以不覆故,罪则微薄。若怀惭愧,罪则消灭。’大王,如水渧虽微,渐盈大器;善心亦尔,一一善心能破大恶。若覆罪者,罪则增长;发露惭愧,罪则消灭。是故诸佛说有智者不覆藏罪。《大般涅槃经》

不赞已毁他此即为利。(不显露己德,不显露他过,是为利)

==================
尔时智者而答我言。夫为比丘于身无利。理不应问何用问为。善士比丘汝以一误失现在利。从今已往于身无利。慎莫多问应观诸法。于身利者宜应须问。何谓为利。观有为法应以远离此即为利。观平等法宜应亲近此即为利。不赞已毁他此即为利。自既了达教他了达此即为利。自能厌离世乐亦教他离此即为利。自知莫问无利益亦教他莫问此即为利。我向了达知问无利是。故语汝速往会所。善男子尔时智者说此法时。忉利诸天九十二亿。在虚空中听智者所说。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五百居士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我于尔时得入陀罗尼门。善男子我因是已来。得入究竟慧住心中道。阿罗汉都无是事。云何当得究竟慧耶。以毁大乘赞诸小乘。是故不得究竟慧耳。
尔时阿难白佛言。《大方等陀罗尼经》

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
佛言:“我以是故,不敕诸比丘现神变化。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如是,长者子,此即是我诸比丘所现神足。
“云何名观察他心神足?于是,比丘现无量观察神足,观诸众生心所念法,隈屏所为皆能识知。若有得信长者、居士,见比丘现无量观察神足,观他众生心所念法,隈屏所为皆悉识知,便诣余未得信长者、居士所,而告之曰:‘我见比丘现无量观察神足,观他众生心所念法,隈屏所为皆悉能知。’彼不信长者、居土,闻此语已,生毁谤言:‘有乾陀罗咒能观察他心,隈屏所为皆悉能知。《佛说长阿含经》

覆藏功德,显露罪过;(不显露自我功德,显露自我罪过)以是因缘,得菩提时成四无畏。

===========================
’于诸众生其心平等,能舍内外施于一切,观察法界无种种相;以是因缘,得菩提时成初无畏。
“复次,宝女,菩萨修行菩提道时,诸遮道法了了而知,以了知故,不行不随如是遮法,亦不称赞不以教人,知遮道已而远离之;以是因缘,得菩提时成二无畏。
“复次,宝女,菩萨修行菩提道时,常修净道,常说净法,修治庄严得净法故,如是庄严亦自修治,亦教众生;以是因缘,得菩提时成三无畏。
“复次,宝女,菩萨修行菩提道时,终不起于憍慢之心,终不自说我知我见,覆藏功德,显露罪过;以是因缘,得菩提时成四无畏。
“复次,宝女,菩萨修行菩提道时,失道众生示以正道,除去道路瓦石恶刺,津途崄绝施作桥梁,闇冥之处为设灯明,见犯罪者能令调伏,能除众生所有疑悔,于非犯者不强言犯,除坏众生疑法之心,施法光明劝请说法,见说法者称赞善哉,恭敬尊重不生轻心,欲解一切众生言音,不正语者心不轻之;以是因缘,得菩提时成初无失。

“复次,宝女,菩萨修行菩提道时,实语、法语、义语、时语、调伏语、不错语、离诸恶语、圣人之语,若闻法已转为他说,为于自利及利他故,说时不轻,不生诤讼,信佛法僧,亦令众生信佛法僧,观诸法界不可宣说;以是因缘,得菩提时知一切语,得无量门总持方便,是故其身一切相好一一毛孔,悉出如来微妙音声。《大方等大集经》

覆藏己之功德,开示己恶,如此善愿,汝等如是住者,当尽一切业障,当得善根净。

======================
“世尊,我等从今日已,若声闻乘、若辟支佛乘、富伽罗所,若起胜念自大非彼,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等从今日已,于游行时,若不作卑下心,如旃陀罗及如狗犬,若不作如是行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等从今日已,若自称誉毁谤于他,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等从今日已怖嗔斗故,若不离彼去百由旬犹如风吹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等从今日已,于持戒者我应敬念,若多闻者、若头陀功德及省事者,并余功德若不赞说,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等从今日已,若不覆藏己之功德,开示己恶,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尔时,世尊赞彼六十行菩萨乘富伽罗言:“善哉!善哉!诸善男子,汝等善说此诸誓愿,能自发觉善作是愿。汝等如是住者,当尽一切业障,当得善根净。”
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弥勒,若有菩萨欲净业障,当作是愿。”《发觉净心净》

有是等罪不向明者发露悔过,一向覆藏如龟藏六,(如龟藏六肢)犯戒之罪日夜增长。

====================
其中有犯四重法者,有犯十三有余法,有犯三十舍堕法,有犯九十一堕法,有犯四悔过法,有犯众学法,有犯二不定法,有犯七灭诤法,有谤毁经教及一阐提辈。有是等罪不向明者发露悔过,一向覆藏如龟藏六,犯戒之罪日夜增长。《大般泥洹经》卷第三

覆藏己恶。诈现自善。增恶趣。

=================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世有二种补特伽罗。摄受增益。恶趣地狱。恶不善法。云何二种补特伽罗。一者一类补特伽罗。毁犯净戒。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内朽顺流。如秽蜗螺贝音狗行。覆藏己恶。诈现自善。如朽隧级。无所复用。唯增恶趣。二者一类补特伽罗于具净戒。无所毁犯。精进修行。清白梵行。有德苾刍。以诸无根。非梵行法。诽谤毁辱。令失威光。如是二种补特伽罗。摄受增益。恶趣地狱。恶不善法。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二补特伽罗  生长恶趣业
谓毁犯净戒  及诽谤贤良
如是二种人  俱名为下贱
现在人所鄙  受苦在当来
是故诸苾刍  常应不放逸
受持清净戒  勿毁谤他人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本事经》

于小罪中,应生殷重惭愧忏悔。乃至小罪,慎勿覆藏!若覆藏罪,见诸光明,如朽败木。

=====================
佛告阿难:“此不净观灌顶法门,诸贤圣种。敕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有欲修诸贤圣法,谛观诸法苦、空、无常、无我因缘,如学数息,使心不乱。当勤持戒,一心摄持,于小罪中,应生殷重惭愧忏悔。乃至小罪,慎勿覆藏!若覆藏罪,见诸光明,如朽败木。《禅秘要法经》

若闻赞叹不生憍慢,覆藏善法不令人知,以是因缘,得马藏相。

==============
复次,若于众生生淳善心,以是因缘,得手足柔软,肤体细滑,尘垢不著。次第修集,时节修集,以是因缘,得第二、第三、第四相。喜修善法,心无悔退,以是因缘,得金色身、常光、齿白、眉间毫相。若闻赞叹不生憍慢,覆藏善法不令人知,以是因缘,得马藏相。所修善法回向菩提,以是因缘,得一一孔一毛相、身毛上靡、口四十齿、最上味相。勤精进故,以是因缘,得方颊车上身如师子相。至心爱念一切众生如视一子,以是因缘,得齿齐平、绀青目如牛王眼相。修集善法不知厌足,以是因缘,获得余相。菩萨摩诃萨住性行时,修三十二相业。住净行时,虽有如是三十二相,相不具足,未得明净。住十二行,尔乃了了明显具足一切佛法。虽无量相众生不同,有上中下不可思议,是故佛说三十二相。《大方便佛报恩经》

一切众生。覆藏己过。扬人之短。称己有德。蔽他善根。不能信知他人功德。童女当知。一切众生。为诸愚痴黑闇覆盖烦恼缠缚。

===============================
如是众苦悉消除  世间安乐咸欢喜
凡是一切众生类  互相瞻视如父母
离诸怨害起慈心  专意勤修一切智
大王关闭诸恶趣  开导一切天人路
利益一切苦众生  显示宣扬一切智
我等今得见大王  普获一切诸善利
无主无归无导师  一切如应悉安乐
尔时宝光明童女。以此妙偈。赞叹一切法圆满宝盖大师子吼妙音声王已。绕无量匝。合掌顶礼。曲躬恭敬。却住一面。时彼大王。普遍观察告童女言。善哉童女。汝能信知他人功德。甚为希有。何以故。一切众生。覆藏己过。扬人之短。称己有德。蔽他善根。不能信知他人功德。童女当知。一切众生。为诸愚痴黑闇覆盖烦恼缠缚。不识惭愧。不知报恩。无有智慧。其心浊乱。性不明了。本无志力。又退修行。如是之人。不信不解。不能了知菩萨如来所有功德。不能分别佛法僧宝最胜福田。不知一切诸佛菩萨清净法门。神通智慧随顺思惟。童女。汝今决定求趣无上正等菩提。能知菩萨如是广大甚深功德。能信能解。汝今生此阎浮提中。发勇猛心。修菩萨行。普摄众生。《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放弃心中的遗憾、烦恼、恩怨,那么生活中自有清风明月、诗情画意了。#正能量[超话]##正能量##最幸福的事##幸福##新的一年#吉祥心语放过烦恼
  • 今天估计差不多也是12h左右不过好歹是上分了50多胜点了有一局妖姬是纯浪输的,不可惜有一把寒冰我前期有点炸,但是中期玩的巨好,其实这把jinqudes进去的时候
  • snow maiden cardigan 겨울을 연상시키는 눈꽃 모양 가디건. 조화로운 배색 컬러감이 돋보여 소장 가치 높은 아우터. 도톰한 두께감
  • 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不要以为你放不下的人
  • 不管这些月饼的外形怎么争奇斗艳,内馅如何各具特色,不变的是,月饼里寄托了,我们对团圆和睦、幸福美满的向往,为马上和家人团聚,挑选一款诚意满满的中秋月饼吧。【中
  • 5G赋能 共建“数智热带雨林”“目前我们正在和哈电集团、中国移动一起进行数字化工厂的探索,在哈电集团的焊台改造等应用高危场景下,一定程度实现了智能代替人工”。
  • 我问她累不累,她说肯定会很辛苦,也经常起很早睡很晚,但是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事所以非常开心~我现在在努力向前走着,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离梦想更近,但是已经有人在梦想那里
  • #任嘉伦嗨放派# #任嘉伦请君##任嘉伦陆炎# #任嘉伦代言周大生# #任嘉伦etro品牌大使# #哈曼大中华区品牌代言人任嘉伦# #rogervivier品牌
  • 【看房时间】周末及平时下班后【起租时间】随时【付款方式】押一付三【业主职业】IT技术工程师【房东期望】如爱干净,最好是IT行业人士,整租(或几个好友一起租)#新
  • 吃完有一种感觉:我们平时吃的早茶大概是改良过的,陆羽的,可能是80年没变的老派做法。侍者都是老人,上汤分汤看茶加水殷勤客气,普通话也好,没有传说中的服务态度的问
  • #我心动的河南#‼不限圈抽奖‼(落落之前的奖因为太忙还没抽完)恭喜朱一龙先生主演的电影《人生大事》总票房突破16亿~有欢笑,有柔情,有深刻内涵,也有质朴情感,我
  • 随着大家对汽车颜值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汽车厂家推出的颜色款式也越来越多,除了常见的黑色、白色、银色、红色,以前很少见到的【#卫健局回应女子连生5子又怀第6胎#:若
  • 只一眼,便失了神,从此啊,凛冬散尽,星河长明~@TFBOYS-王源 #环球人物专栏王源说##倩碧亚太区品牌代言人王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王源#你是夏天微凉的
  • 他是球队的灵魂!是真正的斗士!
  • 」◆「お母さん 体調を崩してやせちゃった私に、好きな食べ物を作っていつでも待ってい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いつも、私たちを見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 これからも元
  • 抽空特意找了个时间首日就把明日战记看了,没有带很高的期待,所以不失望所以有惊喜,7/10,介于环太平洋1和2之间吧,本以为是机器人揍机器人,没想到是增强机甲打机
  • 七星之气会结成一星,在人头顶上三尺,这也是民间“头上三尺有神明”的说法的来历,而光大而明代表善,光冥而暗则小。”葛洪认为世人在出生的时候,受天地之间气数之影响,
  • 用行政力量干扰国际半导体企业在华经营“芯片法案”最值得关注的一项条款是,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在中国大幅增产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10年。1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
  • ​‭‮直一‬‬以来都特别‭‮欢喜‬‬文字,把它记录下来,‭‮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它有可能成为你生命的能量稻草❤️#早安心语##Hello四月##读书[超话]##
  • #韩娱跳蚤市场[超话]# 家人们,这个姐姐很搞笑啊,我本来跟她换卡,我发给她的对光是真的,她还要去问一下对光,后来我很委婉的跟她说我几个月后再跟你换,言外之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