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的尊贵

历代皇帝,大多对佛法和出家人都非常的尊重,尤其是唐朝,武则天多次请僧人到宫中讲法,比如神秀大师、五台山的清凉澄观国师。武则天见到他们,以帝王之尊,仍然下行跪拜之礼。越是有善根的人,越能发现佛法的尊贵、修道人的尊贵。

人类文明可以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灵性文明。三宝代表的是灵性文明的最高层次。灵性文明带动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如在唐朝时,日本、韩国的僧人都会来中国求法。中国会去印度取经,也会把佛法传播到日本。像九华山的金乔觉,他就是从韩国来中国求法,在九华山修行,成就了肉身,后来的人就称他为地藏菩萨化身。日本僧人慧愕禅师,他来五台山求法,请了一尊观音菩萨,想回去日本供养,结果船开到了普陀山的地方遇到海风,船前进不得。慧愕禅师就问菩萨,说若你不肯东渡,我就给你供奉在这个岛上。一祈祷后风就停了,禅师遵守诺言,就把观音菩萨供奉起来。这就是不肯去观音。

支提山也是一样的。韩国僧人元表,他是修《华严经》的,他来中国求法,他受到心王菩萨的指示,让他去找天冠菩萨住的支提山,他来到了宁德,就找到了支提山那罗延窟。天冠菩萨带领一千眷属在里面弘法。《华严经》有一品“菩萨住处品”,里面详细讲到了中国有二十一个地方,有菩萨住的。但目前历代祖师发现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清凉山(五台山),文殊菩萨住处。一个是支提山,天冠菩萨住处。

唐朝的鉴真东渡到日本,不仅把佛法传到了日本,也把中国的建筑、书法、绘画、茶道,还有中医的《黄帝内经》,都带到了日本。不仅是鉴真大师,还有其他的僧人,可以说,是佛法改变了整个日本。也就是说,改变一个时代的,乃至人类命运的,是这些僧宝的贡献。

我们去供僧,不是说每个僧人都是大修行者。出家人中有圣贤僧,也有凡夫僧。以前唐太宗问玄奘大师,僧人又不是佛,也有破戒的,为什么我作为皇帝还要去恭敬他?玄奘大师说,你要求雨,就会去拜龙王,你看不见龙王,只会去拜泥土做的龙王。你有诚心,一样有感应。僧人虽然不是佛,但心虔诚了,自然能感召到佛的加持。

修行人有出家的因,我们都应该赞叹。你供养了,就有福报。至于他修的如何,各人有各人的因果。《地藏经》讲的,他能现这个出家相,种下出家的因,他解脱就比在家人快。为什么?这就是种子的尊贵。佛经说,发成佛之心的人,就是如来之子。而不是说,你有很多财富、权利、智慧,才是如来之子。世间的财富、权利、知识,这些都是有漏的因,福报有消失的一天,这些都是因缘法。唯独心中种下了出家的种子,成佛的种子,这个种子是不坏的。因缘一到,他就现前了。

唐朝的窥基大师,他是玄奘大师的弟子,窥基大师前辈子是个证果的阿罗汉,但他迷失了,一投胎忘记了自己的前生。但因为他福报大,所以投胎做了公子哥。每天就知道吃喝玩乐。玄奘大师知道他的前世,要他出家,他还要一车酒、一车肉、一车美女,才答应出家。玄奘大师也同意了。到了寺院,一听到钟鼓的声音,他立马记起了自己前辈子是个修行人,就赶紧辞退了三车,安心出家修行了。

佛法说,人的灵魂是死不了的,除非大成就,否则总在六道轮回中。如果你有种下和佛相关的因缘,就会解脱。过去的因,会被唤醒。很多人原来不信佛,甚至骂佛诽佛,但一旦因缘成熟了,他信佛信得比谁都真。像印光大师,没有出家前就很排斥佛法,后来他眼睛瞎了,就痛改前非,念佛后眼睛又复明了。他就深信佛法了。这也是他过去的出家的因缘被唤醒了。

《地藏经》讲,只要你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地藏菩萨都会来救你。怎么救你的?就是唤醒你过去的因。过去有和佛结缘,就有这个因。哪怕他诽谤,也是和佛法结缘的方式。他会受到恶报,但毕竟还是结缘了。所以文殊菩萨说,要是有人诽谤我,轻慢我,甚至嗔恨于我,我都要度。这也是结缘的一个方式。

大家看佛经讲的功德,如果你没有从长久生命的角度来看,你根本不相信佛讲的。就像《法华经》说的,只要人念一句《法华经》,功德都比帝释天大。为什么?这就是种下了成佛的种子。因为人的灵魂是死不了的,是无量寿,你有这个种子,你就有解脱的机会。

我们要发愿多护持四大佛教名山,还有鸡足山、支提山等中国的大丛林。尤其是五台山和支提山。这两座山,都是在《华严经》中记载的。五台山上有文殊菩萨带领一万眷属在说法。支提山上有天冠菩萨带领一千眷属在说法。一南一北,互相辉映。护持菩萨道场,这不仅是一辈子两辈子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我们的法身慧命。虚云老和尚,他的修行是举世公认的,不仅修行好,而且他几乎走遍了中国的佛法圣地。他很有责任感,他要复兴的,都是大丛林大道场。老和尚一辈子不仅是为了自己建几座庙而已,他更希望能改变汉地佛法的面目。我们现在能听闻到佛法,都是这些祖师爷的功德。

大家注意,菩萨从来都是不说话的,但十在祖师大德身上,你就能找到菩萨的影子。像支提山,是不做经忏佛事、不搞香火的,吃饭住宿从不要钱。又要维持近百号僧人的开支,费用都是哪里来的?这就是菩萨的威德,以及修行人的功德,感召的大斋主去应供。以前金山寺,灯火不用点就自己燃烧起来。道场要是不灵验,又如何能传承这么久呢?!

《西游记略讲》第三回 13、细看金箍棒
主讲人:嵇尚强

【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

这一段有两个很重要的道理要讲,为什么金箍棒的两头是两个金箍,两个金箍代表什么?另外,金箍棒的中间有一段乌铁,乌铁具有怎样的含义?

先说两个金箍的含义。简单的讲,两个金箍,一个代表理上的大彻大悟——如来的见地。一个代表事上的积极为善——菩萨的愿行。

《观无量寿经》上讲,佛心者,大慈悲是。佛法的中心是“本性”,金箍棒两头的金箍代表佛心的两面,一面是慈,一面是悲。慈是无缘的大慈,悲是同体的大悲。无缘大慈代表如来的见地,同体大悲代表菩萨的愿行。

什么是如来的见地?如来的见地是指对于真如实体的认识,真如为远离我、法二执之实体。换句话说,超越了一切世俗的概念,并非二元对立的观念。而凡夫的见地往往离不开世俗的概念,恰恰又基于二元对立的观念。因此,为了认识真如实体,可以先总结出凡夫的见地,之后再舍弃这些见地,这样,对于真如实体的认识,也就是如来的见地就清楚了。

禅宗经常提到一句话,要我们“离四句,绝百非”,说只有这样才能远离我、法二执,彻证真如实体。四句是哪四句话?四句是指凡夫的四种见地,这四种见地是“空、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凡夫对于空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什么都没有,空空洞洞的空。好比走进一个黑暗的房间,伸手不见五指,在凡夫看来这片黑暗就是空,因为他什么也没有看见。

另一种是清清静静的空,这种空建立在不受他人干扰的基础之上。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位婆婆在家念佛,念得很诚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声又一声的念。但是他的儿子看妈妈什么事都不做就在家里念佛,觉得很烦。有一天,老太太又在念佛,儿子就喊:妈!老太太问:干什么?儿子不说话。老太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又念了起来,念得很专一。过了一会儿,儿子又喊:妈!老太太又问:干什么?儿子还是不说话,老太太有点不高兴了,不过还是耐着性子继续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过了一会儿,儿子喊得更大声了:妈!妈!妈!连着叫了三声。老太太生气了,责骂儿子道:讨厌,我在念佛,你吵什么吵,真麻烦。儿子说:妈,你看,我还是你儿子呢,只不过叫了你三次,你就烦了,你一天到晚不停的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难道不嫌烦吗?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认定了一句佛号,世俗人生的事就丢开了,再也不去管了,认为没人打扰的清净就是佛法,这样一来不但会误入歧途,而且对于佛法义理也不能了解。

《楞严经》里说:“外道建立觉,菩萨观察觉。”学佛的时候要问问自己,如果自己所成就的,是建立了一个境界,修出了一个境界,然后就躲在里面,认为自己解脱了、自在了,可以与外境一点关系都没有了。这种境界,是诸佛菩萨的境界吗?不是,因为这样的境界对大众毫无帮助。

说完了空,再说有,凡夫对于“有”的认识也有两种,一种认为“有”是固定的。比方说,我会有一段很长的人生,长到不用关心死亡这件事,并且在这段人生中,我会幸福平安。我们就是这样无知,顽固的认为,人类的平均寿命如果是80岁,那么我肯定也能活到八十岁,现在还有四五十年或更多的时间,不用担心,我绝不会提前死去,绝对不会面临苦难。

这种不理性的想法让我们的行为举止看起来显得十分疯狂。以购物为例,不少人购物的方式就像自己还可以再活一千年似的。另外,很多年轻人对待自己的身体,常会将这副血肉之躯误以为是铁打的,拼命折腾它,不给它休息的机会。

物质文明的发达让相当数量的人活得好像天神一样,科技医疗的进步更是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这些人富裕、又有权利,或许还相貌出众,但他们不会有时间接触佛法。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于眼前的生活没有什么不满,不会认识到有轮回这件事。而现今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电视交友节目,这些都是做什么用的?都是在让我们忘记轮回这件事,都是在营造永生的假象。永生的假象让我们看不见无常的显现,自然也就无法体会人生的殊胜。所谓殊胜的人生,是真正了解什么叫做“痛苦”的人生。真正了解痛苦的人会发愿摆脱痛苦,寻求解脱之道。

凡夫对于“有”的另一种认识,是认为有是连续的。比如说,这一期的生命或许即将结束,面对死亡,我无能为力,但我还是希望会有下一期的生命。认为有是连续的这种人比刚才认为有是固定的这种人,在认识上有了一些进步,他们终于体会到人生无常的事实。但可惜的是,尽管对无常、痛苦有了一番深切的了解,他们还是不能认识什么是“常”,他们只是在期待“轮回”罢了。佛陀的确说过,舍弃轮回是无法成佛的,但佛陀最后也告诉我们,在成佛的路上,没有所谓的轮回。轮回只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佛创造出来的,佛创造了轮回的概念。

佛为什么要创造轮回的概念呢?因为佛发现娑婆世界的人,也就是我们这些世俗凡夫,因为执着假我的身份,所以无法摆脱残缺与苦楚。佛怜悯我们,将轮回的概念介绍出来,告诉大家,如果甘于轮回就会痛苦不断,如果超越轮回就会常乐我净。每个人都可以从轮回中解脱,只需走上法道修证的道路。

因此,凡夫认为“有”是连续的,是基于轮回这样一个谎言。轮回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佛在《圆觉经》中告诉诸位菩萨:“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凡夫的第三种见地是“非空非有”。非空,不是空的,不会断灭。不会断灭就是永恒吗?非有,也不是永恒。举例来说,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如果说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不一样,昨天的你已经没有了,空了,那么今天的你是不是一点都不记得昨天学到的知识?多少还记得一些,可见不是空的,非空。不是空的就是有的吗?如果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相同的,没有一点不一样,那么你永远也不会老,对不对?可见也非有。

凡夫认为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既不是相同的,也不是不同的。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两个自己之间存在着某种转变,正是依赖于这种转变,昨天的自己可以顺利的从昨天过渡到今天,成为今天的自己。这就是生存状态里的转世,就是所谓的“生存中阴”。

转世的确存在于现实世界,那是人基于一个愿望而产生的现象。现象是临时的显现,仿佛梦境一般,显现的时候是真,但显现过后,你再去看,那就是假了。莲花生大士传授了中阴教法,但他也曾经这样教导我们:当你生起了一个愿望,就生起了一场梦,当愿望被满足,这个你所期待的梦就消失了,但你不知道你还在梦中。当你渴望解脱,你也生起了一场梦,当解脱实现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是梦,包含解脱之道。生存状态里的转世,是一种解脱之道,并不是解脱本身。

凡夫的最后一种见地是即空即有。即空,就是空的。即有,就是有的。换句话说,有的时候就是空的。如果我们将见地分为佛的见地与凡夫的见地,划分这两种见地的依据是,是否进行了完全的理论分析。如果某一种见地具有完全的理论分析,那么这种见地就是理论性的见地,就是佛的见地。反之就是传统性的见地,就是凡夫的见地。

之前谈到幻法的时候,给大家举过火圈的例子,当燃烧的木块被绳子系着,挥舞起来,火圈便形成了。为什么眼前的火圈像一个真的火圈?因为火块移动得太快了。面对火圈的幻相,只有极少数人看清了,知道眼前虽然有火圈的形象,但形象是幻,是假的,只是一只燃烧的木块在快速移动,形成了火圈的假象。

虽然只有极少数的人看清了,知道眼前的现象是幻,但在此之后他们会不会做进一步的分析呢?不会,凡夫的见地容不下全面的理论分析,只要某个层次的分析结果能够令人满意,凡夫就会停止接下来的分析。因为分析一旦继续去,最后的结论是“火圈的假象并不基于一只燃烧的木块”。换句话说,火圈幻相的显现,在这其中找不到一个固定的火块,木块因为燃烧,时刻都不一样,是无数个不同的火快组成了眼前的现象。在现象面前,我们找不到贯穿始终的东西,现象里不存在我们认定的事物,存在的只是我们对于事物的概念。

介绍完凡夫的四种见地,抛开这些认识上的错误,当下便是如来的见地。了解了如来的见地,再看菩萨的修行。菩萨修的是清净行,是依照如来的见地修正、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下面举两个例子谈一谈菩萨的修行。

第一个例子关于布施。如果一位菩萨在北京的街头碰到了一个乞丐,他会给乞丐钱和食物。但是当这位菩萨到了菩提伽耶,那里的乞丐比北京多了许多,如果他不依照如来的见地修正自己的心行,不知道自己以及自己所帮助的对象,这些都是幻相,都是被误解的境界,那么他就难以生起无二分别的智慧,内心陷入了消沉。为什么呢?因为人一旦对现象生起执着,认为有一个实在布施的人,有一个实在接受布施的对象,有实在布施出去的东西,那么这种布施就会受到限制,就是住相布施。真正的菩萨“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布施的时候不认为有一个实在布施的人,这个人是谁谁谁,不认为有一个实在接受布施的对象,他叫某某某,不认为自己布施出去的东西是实在的,有哪些哪些,最后布施结束,不留存布施的概念,认为自己真的有过布施。

第二个例子关于夫妻间的相处,如果你的先生喜欢喝酒,但是酒量不好,总是会醉,那么你会设法劝他戒酒。给他买一些新衣服,做几餐美食,期待这些你为他做的事,可以换来他答应你戒酒的结果,然后将此结果作为奖励,让自己满足。对于菩萨来说,实在不应该这样去想!菩萨对于众生的帮助是不在乎结果的,菩萨做任何事情之前,既不会盼望期待达成,也不会恐惧期待落空。

假如你是一位大乘法的修行者,你应该抛弃“成佛是为了自己”这种错误的观念。当你具足了如来的见地,你就知道:我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修。随后,当你在佛前点灯,供花的时候,你也会想到这是在替众生进行供养。

最后看金箍棒的中间为什么是一段乌铁。“金”代表本性,“乌”是黑色的意思,代表无明。请问大家,本性如何才能悟出?换句话讲,金在哪里?金就在乌铁之上,本性是从无明当中悟出。佛在《圆觉经》里有一句话:“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佛说,大家的修行都是在以幻修幻,修法的人是幻,所修的法亦幻,修来修去,诸幻灭尽,此时,“不入断灭”觉性才能悟出。所以不光世间法是幻,修行亦幻。幻就是生灭变化,执着于幻就是无明。佛的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本性并不神秘,能够呈现无明的就是本性。反过来讲,如果你觉得本性十分神秘,只能通过修法的方式证得,那么此时执着正在生起,人陷于无明。为什么呢?因为修法的人是幻,所修的法亦幻,放不下幻法就是执着,执着幻法的当下就是无明。

允许自己输很多次
很多人都想创业,都想成功,这是好事,但有几个人创业之前做好了输的准备。

“输”这个字我们都不喜欢,然而生活不会因为你不喜欢某个东西,他就不会出现。

试问哪个成功人士刚开始项目就赢了,爱迪生发明灯泡,实验了,一千多次,史泰龙刚开始演戏被人拒绝一千多次,肯德基刚开始卖配方也被拒绝了一千多次,就连那些演说家,演员刚开始上台的时候也是以失败收场。

输不可怕,赢也不是不可能,就怕你输了以后没勇气再开始。

输是对你的考验,是赢之前的前奏,是为了让你变的更好对你的磨炼。

我曾经摆过地摊,输了,我曾经开过药店也输了,后来我去包工程还是输了,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以至于我现在做幕僚,做人生导师,刚开始也是无人问津,后来慢慢积累,坚持,从一个,两个,三个……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世间没有捷径,那些一天到晚想找捷径的人,都是因为输的太少。

其实太快,太早成功不是好事,你体验不到那种歇斯底里的痛苦,而后柳暗花明的喜悦,你也体会不到那种望眼欲穿的折磨,而后近在咫尺的快乐。

你成功太早,只会傲世无人,目空一切,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而后稍微给你点打击,你就会一蹶不振,先输后赢,你会处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最后练就你,厚德载物,顺其自然,心平气静。

所以,你不妨允许自己输几次,输也是赢,你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磨炼了心智,让你下一次做事有更充足的准备,更坚定的决心。

路虽远,行则将至。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山村驿站的老板刘小艳说,受疫情影响,蓟州短途游成了京津冀游客的首选,平日周末的客房基本都能满员,中秋、十一等假期的游客更多。”  水上公园目前正在进行的建园
  • 】마지막으로,생일축하해,윤기야.당신을만나게해준하늘에감사해요.-【最后的最后,生日快乐,我的玧其[心]感谢上天,让我遇见了你。】아무리말이많았다고해도나는할
  • #棋魂[超话]##Hikaru no go##ヒカルの碁##棋魂# ココたん9月23日から開催の「ヒカルの碁 POP UP SHOP」で発売する商品のご紹介ココ
  • 新的奖金分配制度和俱乐部的福利计划是欧足联女足战略的重要组成计划,以此来确保女子足球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获得比以往更多的奖金。此外,欧足联还首次批准了关于女子足球
  • 刚刚,证监会通报了相关人员恶意操纵“南岭民爆”“今创集团”“昊志机电”等股票价格案,其中,曾举报他人市场操纵、自诩为打击“伪市值管理”的“英雄”叶飞涉事其中。从
  • 她反问了同样的问题,他回复:你成熟懂事还不缺钱。她说:对呀,我觉得他给了我另一种生活,慢节奏,也坦坦荡荡。
  • 带着音乐和梦想踏上未知征程,前路崎岖望不到远方也不曾退缩和妥协,忠于音乐,忠于自己,热血的青春,璀璨的梦想成就闪亮的少年。行万里路,看遍云卷云舒,音乐始终是不变
  • #青海旅游##青海旅游##青海旅游#「旅行是另一种生活生活是一场旅行‍♂️行进的脚步永不停歇的捡拾生命的美好与苍砣‍♀️让旅行多了生活的意义让生活多了旅行的心境
  • 澳洲本土开发商,建筑团队。在富人区建造经验超过40年。
  • #其原有沙##tokusatsu-heroines##罗布奥特曼# Twitter更新[爱你] おはよう 2回目のワクチン接種を受け副反応の闘いからやっと復活
  • [赞啊]全网种草的#丸碧雪莲水活菁粹精华液#还有更专业的打开方式加持,给你想不到的“新鲜”用法,快来PICK神仙妙用吧!第①步:取2~3滴于手心,轻拍全脸快速吸
  • 你们诵得此偈,就能与我的心意相同;依照此偈去修行,就不会失却宗门的宗旨。如果外着于相,而造作有为法来寻求真道;或者到 处建立道场,而辩论有无的过患,像这样的人,
  • A:一般情况不建议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面部胶原蛋白本身就会流失,如果面部脂肪过少容易凹陷(过多会松弛下垂,但也要慎重考虑)彭:从事整形临床工作16年,外科
  • 很明显说服别人很困难,说服别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说服自己是唯一有效的途径,相对于成口舌之争,不如去赚10万金。咸鱼转卖差不多300+,四舍五入发财了[二哈]
  • 20、有的茶入口虽苦,回味却甘,生活也如#小茶婆婆[超话]# 关于茶的句子/文案:1、独自饮酒可能是闷,一个人喝茶却是境界。20、有的茶入口虽苦,回味却甘,生活
  • 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人保财险构建了立体式农险产品体系,现有各类农险产品数量3800余个,承保品种超过280种,位居行业第一,实现了对种养林渔
  • ”#白雾沉沉##王丹昵##晋江文学城[超话]#真诚其实是‮边有‬界的 有就是有 没有就没有 无法虚构你问我:酱哥 #白白片# 有用不 我会告诉你:有用 但是不快
  • #每日一善[超话]#[心]#阳光信用# 不要吝啬你的笑容,不要隐藏你的善良,记住卡耐基这一段话,你将尽享完美丰富的人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任何能够奉献出来的
  • !在 每一个孤寂的夜晚悄悄地想念你,想念着和你有关的一切,在伤心难过的时候,回忆着和你有关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我遇见你,是我的幸运,只因为你让我的世界变得
  • #蔡徐坤[超话]#내 마음 은 억만 광년 의 별 들 이 폭발 한 후의 잔해 이 고, 그을음 과 풀 들 로, 만신창이 가 되 었 다.네가 여기에 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