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 致爽轩

致爽轩四首(其一)
西北瞻云异,东南走贡珍。
川华开日月,林岭暗松筠。

致爽轩四首(其二)
北固轻绡外,西山淡素中。
一天烟雨好,未独爱霜空。

致爽轩四首(其三)
玉斧初骑御,通明暂住居。
翛翛轻吹度,洒落碧华珠。

致爽轩四首(其四)
阿氏金为屋,姮家玉作台。
岱舆凭海立,兜率跨云开。

文史丨米芾镇江三迁记
2023-03-23 22:07
□ 沈伯素

《至顺镇江志·卷十二》载:宋代书法家米芾,在千秋桥西有轩曰致爽斋,曰宝晋;又,净名斋在北固山;又,海岳庵故址在东利涉门里南山上。三处住所并非同时住,现据志书资料,整理了米芾镇江三迁的故事。

一迁千秋桥畔

米芾 《弊居帖》

米芾(1051-1107年)在一次给友人的信(即《弊居帖》,又名《甘露帖》)中,描述了他住所的位置:“弊居在丹徒行衙之西,翛闲堂、漾月、佳丽亭在其后,临运河之阔水。东则月台,西乃西山,故宝晋斋之西为致爽轩。环居桐柳椿杉百十本,以药植之,今十年,……”此帖的意思是,他的弊居宝晋斋和致爽轩在丹徒行衙之西。从众多资料看,米芾无论在何处任职,都有“宝晋斋”以存放书画等物,仅镇江即曾有三处。可见,宝晋斋西的“致爽轩”才用于居住。至于致爽轩建于何时,并无明确记载。但从《弊居帖》看,致爽轩已经落成十年,树木成荫了,可知他写此帖之前十年即来此轩居住了。2016-2017年,考古人员就曾在千秋桥一带的市政建设工程中,从宋代房屋残物中出土了米芾的残砚一块,并且隐约可见砚池上米老当年的古墨遗迹。此砚石正是对“弊居”地点的进一步证实。

那么,十年前,他是从哪里迁来的?从史料分析可知:从镇江南山一带。据《宋史》载:神宗熙宁元年(1068)三月,米芾之母(宣仁皇太后之佣)已随皇太后入住宝慈宫。其时米芾已经十八岁,又被“恩补秘书省校书郎”,就不可能再随母亲居住,当另寻住处。又据载:宋神宗熙宁四年辛亥(1071年),二十一岁的米芾已在临桂尉(今桂林)任上,更不可能再住京都。那段时间,他因“喜览山川,……过润州,爱其江山,遂定居焉。”(蔡肇《故南宫舍人米公墓志》中言)

蔡肇与米芾同时且与其交谊颇深,他在《故南宫舍人米公墓志》中又说,他曾与米芾相遇于都城,见米芾“败屋僦居”。应该说,米芾住千秋桥侧的致爽斋之前,就在二十一岁左右,曾不弃“败屋僦居”之陋,主要利用镇江南郊一带的什么屋子(如鹤林寺精舍),继续“败屋僦居”了。

《扬子晚报》2021年12月,就曾有记者文章证实:米芾一生在多地任职,但镇江始终是他的居所,镇江南郊就曾是他主要居住和活动的地方。因南郊一带居住条件不好,后来迁至千秋桥畔。

二迁甘露寺侧

米芾的传世作品,包括题跋以及可当临古帖的,约有七十余件。他拥有刻拓之多,更当以倍数。他收藏宝石和砚台再多,还要继续收集。可见,米芾是一位从不知满足的人。他在润州待的时间长了,与各界交流日多,又在润州任州学教授,结识了较多友人,还与甘露寺仲宣长老(方丈)相契,便借地于北固山上甘露寺一侧建了“海岳楼”。

新居初建,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哲宗元祐四年(1089)三月,蒋颖叔任发运使时,访米芾于甘露寺。蒋颖叔与苏轼同登进士第,在当年也是一位名人,时任江淮等路发运副使,居官真州。他到访时,对米芾的新居也很有兴趣,作诗曰:

“京城汩没兴如何?归棹翩翩返薜萝。

尽室生涯寄京口,满床图籍琐岩阿。

六朝人物东流尽,千古江山北固多。

为借文殊方丈地,中间容取病维摩。”

仲宣长老方丈读了此诗,以诗的末句为米芾的新居命名曰“净名斋”。

仲宣长老是佛家资深弟子,他以蒋诗末句给新屋命名,末句为“中间容取病维摩”,佛教中的维摩曾称病,维摩、维摩诘,原译作维摩罗诘、毘摩罗诘,是佛教大居士,意译为“净名”。

米芾对“净名”二字很满意,他在后来写的《净名斋记》中有一句:“亦冀公之与余同此乐也。”说仲宣长老是要与自己同乐的意思。经米芾镇江的二次迁居,北固山上就有了他的海岳楼,内有书斋二:一名“净名”,一名“宝晋”。

对于甘露寺新居,米芾相当满意,他后来曾作《净名斋记》,文中说:“带江万里,十郡百邑,缭山为城,临水为隍者,惟我丹徒。重修参差,巧若图刓。地灵极倪,而云霞出没;星辰挂腹,而天光不夜。高三景小万有者,惟吾甘露。”还说“天下佳山水固多矣”“春郡于西郛,而秋留于南岩者,惟吾净名。”

至于甘露寺新居是何时所建,从其好友蒋颖叔到访甘露寺的时间来看,便是哲宗元祐四年(1089)。因为这位蒋发运使到访时,甘露寺新居尚未取名,可见甘露寺净名斋建在1089年,在米芾三十九岁稍前一点时间。

三迁东利涉门里

元符三年(1100),对于米芾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其时已经债务缠身,甘露寺又突然发生一次火灾。在古代,失火乃常事,寺庙有香火,失火概率更高。那时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一旦失火,很难抢救。净名斋和宝晋斋里,都藏有他的书画佳作和多年花心血收集到的瑰宝,他的《画史》一书中便有他将甘露寺藏画列出的部分清单,都是无价之宝。

幸而老天有眼,大火把甘露寺烧成了灰,却放过了近在咫尺的卫公塔,和距寺庙稍远点的净名斋。米芾悬着一颗心,事后专为此事作诗,不言悲痛,却表庆幸,说:“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

然而,火灾后的北固山居所,米芾觉得不宜再住下去了,又想着迁居。迁至何处呢?他看中了北固山下一片古木参天,晋、唐时有人居住过的地块,并经常流连于那片地块。经过了解,那地块为苏舜元的孙子苏仲恭所有。润州苏氏与米芾本就是好友。巧的是,苏仲恭早就看上了米芾的灵璧研山。通过王汉之兄弟的牵线说合(王汉之字彥昭,定居南徐,兄弟二人皆与米芾好友),两家互换成功。《铁围山丛谈》和《宋稗类钞》都对米芾用灵璧研山换取苏家宅地之事交代得比较清楚。苏氏拿走了米芾珍藏三十多年的研山石,米芾拿到了苏家祖传的那块地皮,石与地顺利易主,成了一段历史佳话。

后来,米芾用换来之地建了海岳庵(此前甘露寺那座又名“海岳楼”,二者不同)。据《至顺镇江志》载,海岳庵“故址在东利涉门里南山上”。具体地点大约在今青云门、烈士陵园一带。海岳庵建成的时间,当为崇宁元年(1102),其时米芾已经50多岁。

这座新落成的东海岳庵,深受米芾喜爱,他在这里居住时,留下了许多墨迹和诗篇,并且为此庵题写了“天开海岳”的大字匾额。他的儿子米友仁在他逝世之后,在《潇湘奇观图》画上题有长长的文字,文首就说:“先公居镇江四十年,作庵子城东之高冈上,以‘海岳’命名。”这也就是为米芾的“镇江三迁”作出的结语了。

编辑:朱超

审核:高新

图一米芾 《弊居帖》
图二千秋桥出土的米芾残砚

十二時·普勸四眾依教修行(敦煌歌辭)

十二時·普勸四眾依教修行(敦煌歌辭)

雞鳴丑。雞鳴丑。曙色才能分戶牖。富者高眠醉夢中,貧人已向塵埃走。

或城隍,或村藪。矻矻波波各營構。下床開眼是欺謾,舉意用心皆過咎。

或刀尺,或秤鬥。增減那容誇眼手。只知勞役有為身,不曾戒約無厭口。

吃腥膻,飲燒酒。業障癡心難化誘。也知寺裡講筵開,卻趁尋春玩花柳。

命親鄰,屈朋友。撫掌高歌飲醲酎。為言恩愛永團圓,將謂榮華不衰朽。

妻子情,終不久。只是生存乍親厚。未容三日病纏綿,隈地憎嫌百般有。

囑親情,托姑舅。房臥資財暗中袖。更若夫妻氣不和,乞求得病誰相救。

兄弟亡,男女幼。財物是他為主首。每逢齋七尚推忙,更肯追修添福佑。

平旦寅,天漸曉。鐘鼓滿城驚宿鳥。萬戶千門悉喧喧,九陌六街人浩浩。

或公私,或營討。不揀高低皆擾擾。一生多是聚眉愁,百年少見開顏笑。

只知生,不知老。憂活憂家常苦惱。不信頭中白髮生,憑君自把青銅照。

火宅忙,何日了。朽樹臨崖看即倒。只憂閑事不憂身,蹉跎不覺無常到。

葬荒郊,安宅兆。古柏寒松蔭荒草。津梁險路一無憑,合眼沉淪三惡道。

大丈夫,自支料。不用交人再三道。七十歲人猶自稀,何須更作千年調。

莫任運,要思忖。也須自覓些些穩。如今一向為生涯,前程將甚為支准。

要慈悲,莫慳吝。小小違情但含忍。聽法聞經勉力為,持齋念佛加精進。

今日言,是衷懇。萬計頭頭相接引。就中孤露要安存,切是臨危莫相損。

自知非,須識分。步步無常漸相近。自家身事自家修,別人誰肯相哀憫。

抱忠貞,行孝順。無利之談休話論。但將好事讓他人,早晚僂儸勝百鈍。

見師僧,要參問。莫慢身心須戒慎。信喻之人若到來,為君雪出輪迴本。

日出卯。人浩浩。丹焰金煙生浩渺。才將曙色襯三山,漸曉微明光八表。

動行人,飛宿鳥。初爍峰巒漸溪沼。生成萬物力能深,開坼千花功不小。

利雖多,害不少。說著門徒須痛惱。能令淥發作蒼筤,巧使紅顏成暮草。

孕者生,壽者夭。壯氣英雄被侵老。古來美貌是潘安,誰免無常暗侵耗。

上三皇,下四皓。潘岳美容彭壽老。八元八俊葬丘陵。三傑三良掩荒草。

斗文才,逞詞藻。三篋五車何足討。盡推松柏有堅貞,也被消磨見枯槁。

實愁人,麽生好。只有迴心歸聖道。慈悲喜舍離慳貪,忍辱柔和除倨傲。

少誅求,莫奸巧。業報總由心所造。但斷貪嗔及癡慢,便是如來無漏教。

見善人,相倣傚。利益之門須愛樂。貪財嗜色險巇人,也莫嫌他莫嘲笑。

自恬和,舍喧鬧。息意忘緣真要妙。依前不改舊時心,萬劫輪迴何日了。

食時辰,若時節。善女善男聽我說。不論店肆與人家,多是烹炮啖腥血。

或豬羊,或魚鱉。盡向此時遭剸割。鰭鱗銼落口猶開,肝肚攜來氣全熱。

或渾炮,或細切。盡逞無明恣餐啜。教他忍苦受刀砧,猶嫌不美情無悅。

痛一般,命無別。爭不教他抱冤結。業鏡無情下待君,此時巧妙難分雪。

閻魔王,親斷決。一一招當敢抵揭。不論銖兩總還他,如此相讎幾時歇。

縱為人,神氣劣。知命多災形困惙。爭如蔬素遣飢腸,免被冤家隨後撮。

況此身,如聚沫。終是無常歸壞滅。暫時光膩與肥充,兩日不安瘦如刮。

中和年,閏三月。飢餓人民遞相殺。或是父子相窺圖。到此恩親皆斷絕。

飢火侵,難制遏。道俗僧尼無揀別。若非尖刃陌心穿,即是長槍胸上剟。

熱油澆,沸湯潑。號訴求其誰睬聒。貪饕之意若豺狼,惡毒之心似羅剎。

我此言,真實勸。只要人聞心改徹。自茲直到佛涅槃,洗滌身心交淨潔。

罪誰無,要猛烈。一懺直教如沃雪。求生浮土禮彌陀,九品花中常快活。

隅中巳,時最善。勝事皆從此時辦。一是如來持缽時。二當大眾經行散。

純陀供,香積飲。法會齋筵陳供獻。州州梵剎扣金鐘,處處道場排玉饌。

或平安,或追薦。肅肅高僧離竹院。起草蔟成鸞鳳台,霜箋鏤作蓮花碗。

備果花,懸蓋傘。玉像金容光煥爛。神只之類沐珍羞,鴉鳥已來皆飽滿。

利存亡,益家眷。凡是有求皆滿願。不唯禳卻萬般災,兼乃蠲除千戶難。

賓頭盧,大羅漢。應供此時天下遍。如斯施設益群生,總是如來巧方便。

彌陀國,兜率院。要去何人為障難。十齋八戒有功勞,六道三途無繫絆。

佛法中,須用意。得此人身豈容易。若落邊方下賤中,佛道師僧永難值。

雙冧傅大士,又稱善慧大士,生於齊明帝建武四年丁醜歲(497年),五月初八日。東陽郡烏傷縣稽亭里人也,其家姓傅氏,名翕,又名弘,字玄風,號善慧。其先祖泥陽縣傅嘏,父諱宣慈,字廣愛。母王氏,懷妊時,彼地麥出雙穗,雞產雙蛋,眾相奇異。

竟足十四月,忽神光滿室,厥相異常。時有異麘入室,父尋麘屋外,見院內有大鵬鳥立枝頭而撲鳷,驚異間,子即誕。雙親遂以此異,而為名翕。幼不開口,至八歲始得開口。少不學問,然憶持殊特,大成之德,自通墳典。忠信為本,端靖淳和,無所受著。

梁高祖天監十一年(512年),年十六歲,納劉氏女,名妙光,生普建普成二子。風神爽朗,氣調清高,流化親朋,善和紛諍。其家世業為農,嘗隨父與里人,於稽亭浦漉魚。獲已沈籠水中,祝曰:去者適,止者留。父雖怒,不恤也,人或謂之愚。

梁武帝普通初年(520年),年廿四歲,於稽亭塘下網魚時,會有天竺僧達摩,時謂嵩頭陀者,其曰:我與汝毗婆屍佛所發誓,今兜率宮衣鉢見在,何日當還。因命臨水觀影,見瓔珞大士,圓光寶蓋,環覆其身。大士即笑謂之曰:爐韛之所多鈍鐵,良醫之門足病人,度生為急,何思彼樂乎。

如此頓悟前因,乃棄漁具,攜行歸家。因問修道之地,嵩頭陀指松山頂曰:此可棲矣。遂往松山絕頂,雙檮樹下,結茅庵,躬耕而居之。嘗說一偈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槗上過,槗流水不流。有人盜菽麥瓜果,大士即與籃籠盛去。日常傭作,夜則行道,如此七年。

有日宴坐次,見釋迦金粟定光三如來,來自東方,放光襲其體,相與周旋。復見金色自天而下集於身,從是身常出妙麘,每聞空中唱言:成道之日,當代釋迦坐道場。大士乃曰:我得首楞嚴定。又曰:我得無漏智。從此自號「雙冧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

由而道譽漸隆,里人多所崇敬,四方學子,亦皆常集,沓至作禮。郡守王炰言其詭詐,疑懼妖妄,乃使邦佐,幽諸後曹。迄至兼旬,不與飲食,卻而不有餓苦,神情自若。郡守知大士高深,羞愧請過,恭送而歸。既至還山,愈加精進,隱跡山冧,肆行蘭若。體權應道,躡嗣淨名,異跡日顯,導化法俗。

由是眾更欽仰,州鄉愧伏,遠邇歸依,事者日眾。機有殊源,應無恆質,或現身長丈余臂過於膝,腳長二尺指長五寸。或金色表於胸臆,異麘流於掌內。兩目分明重瞳照耀,顏貌端嚴有大人之相。時有慧集法師聞法悟解,言我師彌勒應身耳。大士恐惑眾,遂呵之。然眾皆然之。

大通六年(534年),正月廿八日,以雙冧僻處,教化不廣,迨入京弘法,因緣成熟。即遣弟子傅暀入都,致書梁高祖,條上中下三善策。書曰:其上善,以虛懷為本,不著為宗,無相為因,涅槃為果。其中善,以治身為本,治國為宗,天上人間,果報安樂。其下善,以護養眾生,勝殘去殺,普令百姓,俱稟六齋。

太樂令何昌,同泰寺詢皓法師,知機俱薦。二月廿一日達書,帝覽之歡悅,遽遣詔迎。聞其多神異,即欲試之。因敕諸城吏:翕至輒扃閉其門戶。大士先是持大椎以往,人不之測,至是撾一門,而諸門盡啓,直入善言殿。帝異之,敕不拜,便直往西域所來之寶榻而坐。帝與昭明太子共問法意,大士即為說諸法無相之旨。

帝問:從來師事誰耶。大士曰:從無所從,來無所來,師事亦爾。異日於夀光殿更請講金剛經,才升座,撫尺揮案,一敲便下座。武帝愕然。寶志公在旁,便問 :陛下會麼。帝曰:不會。志公即雲:大士講經竟。復再請講,登座執拍板,唱經成卌九頌便去。

即請住建業同泰寺,後徙居鍾山定冧寺,詔令資給。自是京洛名僧,學徒雲聚,莫不提函負衷,問慧咨禪。大士則坐蔭高松,臥依盤䂖,游岩倚樹,宴坐經行。四徹之中恆泫甘露,大旬之內常雨天酒。眾皆奇異,豈非神仙影響,示現禎祥者乎。

梁武帝大同初年(536-年)正月,帝於華冧園重雲殿,開般若題,自講三慧。於時公卿連席,以大士絕世通人,為獨設一榻,擬與天旨對揚。及玉輦升殿,而大士晏然箕坐。憲司譏問:何以不臣天子,不友諸侯。但為對雲:法地無動,若動則一切法不安。

時諸王公送嚫,請大眾誦經,唯大士嘿然。人問其故,對曰:語默皆佛事也。昭明太子遣人問曰:大士何不論議。曰:當知所說,非長非短,非廣非狹,非有邊非無邊,如如正理,復有何言。帝聞善之,昱日獨延於夀光殿說法。窮須真之所問,言無重頌,句備伽佗,夜漏方乃出。

大同五年(539年),重入都,以狀上曰:帝豈有心而欲辨,大士豈有義而欲論耶。帝答曰:有心與無心,俱入於實相,實相離言說,無辨亦無論。即於夀光殿共論真諦,帝乃問:何為真諦。大士曰:息而不滅。帝曰:若息而不滅,此則有色,有色故鈍,若如是者,居士不免流俗。曰:臨財無苟得,臨難無苟免。

帝曰:居士大識禮。大士曰:一切諸法,不有不無。帝曰:謹受居士來旨。曰:大千世界所有色象莫不歸空,百川叢注不過於海,無量妙法不出真如。如來何故於三界九十六道中獨超其最,視一切眾生有若赤子有若自身,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樂。帝默然。

年余,辭帝東歸,後數月,以功德事,復至都下。奏捨宅於松山下,因雙檮樹而創寺,名曰雙冧。其樹根株異植,枝葉連理,合乾成陰。祥氣復出木竅,周繞如煙,上有雙鶴,和鳴棲鴹。即還鄉黨,化度鄉親,里人大傾財寶,同修淨福。乃於山根嶺下,廣造佛宇,並已浮圖,形相巋然,得創雙冧伽藍耶。

大同八年(542年),欲立誓持上齋,作勝願文,履大願行。以飢渴之苦,代一切眾生酬償罪業,降促苦劫,速得解脫。以不食之糧,廣作佈施,願諸眾生世世,備足財法無量,永離愛染,不作三業,得大總持,摧伏諸魔,成㷻丄道。響印道俗,沿途瞻禮,接連二百餘里,不絕於道。往來相慶,一代盛事,功德巍然。

先時,弟子問曰:若復有人深障,大士還先知否。大士答曰:補處菩薩有所不知耶。我當坐道場時,此人是魔使,為我作障礙,我當用此為法門。汝等但看我遭此惱亂,不生瞋恚。汝等雲何小小被障,而便欲分天隔地殊。我亦平等度之,無有差也。即謂弟子眾曰:我是賢劫千佛中之一佛耳,龍華是我也,汝等若能生千佛中,即可見我。

又曰:我是如來使,從如中來耳。弟子曰:師既如是,何故無六通。答曰:聲聞、辟支,尚有六通,汝視我行業緣起若此,豈無六通,今我但示同凡耳。又告眾曰:我從兜率宮來,為說㷻丄菩提,昔隱此事,今不覆藏,正為相接。不久還兜率天,汝願生彼,即得見我也。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逢侯景之亂,知梁運將盡,救愍兵災,哀泣崩淪,乃捨一切生業,然臂為炬,冀攘來禍。於是誓不食,取佛生日燔身供養。至日白黑,六十餘人代不食上齋,及與燒身為燈,三百人刺心瀝血和麘,更請大士住世,乃愍而從之。后更擲一切資財,施與窮人。自領徒眾辛苦勞作,拾橡果野菜,楺艸作糜度荒。

陳文蒂天嘉初年(560年),弟子等欲啓建龍華會。大士道:汝等可作請佛停光會,龍華是我事也。若從吾言,定見龍華矣。又言:吾悟道已卌劫,釋迦世尊方始發心,蓋為能捨身苦行,所以先我成佛耳。天嘉二年(561年),大士在山行道,感七佛在前,净名接後。唯釋尊數顧共語:為我補處也。其山忽起黃雲,盤旋若蓋,因又號雲黃山。

大士嘗以佛經繁多,恐人不能遍閱,乃就山中建大層龕,中間一柱,周圈有八面,佛經皆置其間,運行不礙,謂之錀藏。並立願:凡登吾藏門者,生生世世,不失人身。從勸世人,有發於菩提心者,能推錀藏,是人即與持誦諸經功德無異。今天下所建錀藏,皆設大士像,實始於此。

住持雙冧,三至京師,計籌度人,對機立教。安禪合掌,說偈論經,滴海未盡其辭,懸河不窮其義,所度道俗,不可勝計。著有《心王銘》,《還源詩》等傳世。唐進士樓穎編錄有《傅大士語錄》七卷,宋安撫使樓炤刪其訛誤,刊定為四卷。

陳伯宗光大二年(568年)冬,慧和法師不疾而終,嵩頭陀於柯山䨩岩寺入滅。大士懸知曰:嵩公已還兜率待我,與我度生之侶,去已盡矣,我決不久住也。乃作《還源詩》十二章。時四側華木,甘露瑞梨,方當秀實,欻然枯悴。

陳宣帝太建初年己醜歲(569年),四月丙申朔,大士寢疾,乃集眾。告普建普成二子曰:此身甚可厭惡,眾苦所集,須慎三業,精勤六度。若墜地獄,卒難得脫,常須懺悔。二師因問曰:脫不住世,眾或離散,佛殿不成,若何。大士曰:我去世後,或可現相。

又曰:吾去已不得移寢床,後七日有法猛上人,持像及鐘來鎮於此,用標形相也。弟子問:滅後形體若為。曰:雙冧山頂,如法燔之。以其灰骨分為二分:一安山頂塔中,一安冢上塔中,兩塔中各作一彌勒佛像,亦用標形相也。

又問:若不遂所囑,欲依世俗禮葬,若為安置。答曰:若不獲我願,慎勿棺斂,但壘甓作床,移屍於上,屏風周繞,絳紗覆之,上建浮圖,以彌勒像處其下。尋及七日,猛師果將到,織成彌勒像及九乳鐘留鎮之。作禮流淚,須臾不見,大士道具十餘事見在。

四月廿四日,集眾与別。諸弟子又問:諸佛涅槃時皆說功德,師之發跡可得聞乎。曰:我從第四天來,為度汝等,次補釋迦。大品經雲:有菩薩從兜率來,諸根猛利,疾與般若相應,即吾身是也。言訖,右脅而臥,吉祥獅子,奄就入寂。世壽七十三。

於時隆暑赫曦,肉色不變,至三日,舉身還暖,色貌敷愉,光採鮮潔,麘氣充滿,屈申如恆,爰經信次,宛如平生。更七日,烏傷縣令陳鐘耆,來求麘火結緣。四眾次第傳之,及大士,猶復反手受麘,皆如疇昔。若此神變,無聞前古,觀者發心,莫不驚嘆。沙門法璿等曰:我等有幸,預蒙菩薩示還源相,手自傳麘,表存非異,使後世知琞化余芳。

門徒巨痛,遂爽遺言,於雙冧山頂,用震旦之常儀,乖荼毗之舊法,四部皆集,遂合殮於岩中。悲同白車,七眾攀號,哀逾青樹。一分舍利起塔於冢,一分舍利起塔在山,又造彌勒像二軀,置此雙塔。數旬之間,麘花散積。詔敕左僕射徐䧙為撰碑銘,紀旌述德。

晉高祖天福九年(944年),六月十七日,錢王遣使發塔,取䨩骨舍利一十六片紫金色及道具,乃於錢塘府城南龍山,建龍華寺置之,仍以䨩骨塑其像。後逢宋钦宗靖康世乱(1127年后),舍利流失無蹤。雙冧山頂之塔,雖千餘年,屢經修葺,厤代瞻禮,今猶巍然獨存。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990年,杜琪峰正在筹拍《天若有情》这是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男主已经选好了当红小生刘德华,女主的人选颇费踌躇,因为女主是个单纯的女子,杜琪峰不想用出名的熟面
  • 我来总结哈网上的杂碎➕女驴子一般攻击方式杂碎:你丑,你老,你没人要,注孤生,然后就各种诅咒,裤裆里的玩意儿拿出来说女驴:你也是有孩子的,下一句诅咒你以及你家孩子
  • 还有,其实我也非常支持陈岚和刘鑫去打官司呢[爱你][爱你]还有那些口口声声质疑江母的人也一定要去打官司呢,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善意去帮了恶人呐,公众需要真相,真的求
  • 一堆人轮流否认还不算,拜登马上就是恶狠狠地一口反咬回去,他在周五警告称: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使用化学武器,将付出“严重代价”。拜登估计上年纪了,早把这回事给忘了,
  • 与传统4S店不同,用户体验中心围绕“好体验”来设计,用户不仅可以在这里了解车、体验车、购买车、维修保养车,还将都市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态度融入进来。当我跟朋友讨
  •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 我刚刚念诵完“大悲咒”108遍我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我见过很多学道修道的人,到
  • 平凡普通落魄的良多,在一团糟的生活中挣扎,偶尔来临的一场台风,一次儿子和母亲的深夜对话,一次父亲和儿子的夜游游乐场,探寻着复杂人生的意义,不就是挥手告别过去,珍
  • 检查分析后我们决定拔除4个4号牙+扩弓来内收前牙,改善牙弓形状,让姑娘的笑容也更加饱满。在正畸结束后,很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上前牙正常的盖住了下前牙,自然,微笑也
  •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
  • 和故乡是同一个太阳 山上躺在椅子上晒太阳听鸟叫天真的蓝蓝的 尤其是给它 落雪的湖面 肆意的枝杈 自由的喜鹊 以对比当你拥有三只狗狗 你就可以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人
  • 相信很多人都害怕隆了鼻之后出现各种各样的后遗症,隆鼻肯定是有风险的,后遗症也存在很多,不过只要找到了好的医院还有医生的话,这种担心就会少很多当你植入假体的时间过
  • 据龙泉驿区气象局对桃树物候期观测记录,截至2月17日,龙泉驿区山区桃树物候期基本处于休眠期,部分桃花进入萌动期后期,老成渝路极少部分桃花进入初花期。 #好物推选
  • 。。
  • 【澳洲申请】hello,你好,想咨询一下马来西亚大学专科毕业,教育专业  均分3.5,毕业后一直在银行工作想申请澳洲本科  主要诉求是想后期移民 意向专业: 社
  • 该项目使用全面的材料和纺织技术来创造独特的视觉语言,并用颜色的变化来讲述故事。他以这种独特的创作形式构建了一个新的视觉体系,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度,也曾
  • 爸爸 我好想你什么时候才能梦到你啊 能见一面就好了 为什么走了这么久从来没给我托过梦呢 我把对你的想念都压在了心里 不敢表达 不敢当妈妈的面看你照片 不敢提及
  • 早上或傍晚,如有朝霞或落日余晖,则又给它们镀上一层金黄,遥望,满树的樱花就好似天上掉下的一片祥云,百树在云霞中若隐若现……身在樱花丛中,就算不是为了赏花而来,却
  •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案件显示,在2017年,上海弘奇永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市道里区新新永和豆浆店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中,弘奇永和公司提出,新新永和豆浆店立即停
  • 散伙是人间常态,你我又例外;来日方长,说不定最后还是我们;花店不会因为一朵花的枯萎而倒闭;只有装作无所谓,才能显的不那么卑有;成为遗憾,式归来许会被记住的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