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5个困难村的变迁
——天生桥、龙窝、宝寨、龙山、三合5个困难村的脱贫故事

核心提示:

  在修文县的脱贫攻坚路上,有5个困难村的变迁,尤为引人关注。

  曾经,这些偏僻的山村,走的是泥巴路,喝的是“望天水”,村里的产业,犹如一张张白纸。因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有的村寨,半数村民要外出求生活。

  如今,这些曾经贫困的山村在各种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发展起了一个又一个乡村产业,短短几年时间,便实现了华丽转身:自来水通到家里,水泥路四通八达;村民的荷包鼓了,昔日的“空壳村”,集体经济在不断地壮大;一些村里不仅有了太阳能路灯,还建起了专供村民唱歌跳舞的院坝;家乡变好,乡愁浓了,寂寞的山村,迎来一股又一股“返乡热”……

  近日,记者走进这些山村,聆听发展故事,感受山乡巨变。

  A三合村:“空壳村”的养猪经

  三合村隶属于修文县的大石布依族乡,因石漠化严重、四季缺水,村里的4800亩土地种的基本是玉米等传统作物,曾是该乡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村,也是一个典型的产业“空壳村”。

  2012年,刘永平返乡创业,先后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年出栏8000头生猪的联江生态养殖场。在他的带动下,三合村先后建了两个村集体养殖场,加上村民小规模养的猪,整个三合村年出栏生猪近2万头。其中,在联江生态养殖场,上面的贫困资金被量化到贫困户头上后,贫困户再以一头猪1000元的资金入股到猪场,一头猪就可以得到300元的分红。而贫困户在猪场买仔猪,一头还可以优惠500元。

  而村集体的养殖场则属于合伙性质:场地、工人由村里出,刘永平出技术、饲料和猪苗。其中,1号猪场,村集体每年保底收入20万元,2020年因猪价可观,盈利更多;而2号猪场,2020年也出栏了2000余头生猪,保底收入了43万元。

  “我们村集体的养猪收益,60%用来分红,其余的收益则用于村集体的滚动发展。”三合村村支书陆胜军说,除了分红,村里还有几十名村民在养殖场打工,多的一月有4000余元收入。

  除了养猪,三合村的精品水果、肉牛、蜜蜂、蔬菜等产业同样风生水起,“三种三养”、六大产业,让三合村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再到壮大,村民的荷包也日渐见鼓。

  目前,三合村人均年收入已有上万元。村支书陆胜军说,今年,三合村还准备种植500亩牧草,同时建一个养牛场来延长这块产业链;乡里面则准备在村里搞一个农产品交易中心,打造一个精品果园采摘园,并将其升级为省级示范园区,三合村集体经济将不断壮大。

  B龙窝村:“云中苗寨”的华丽转身

  龙窝村是六广镇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村,这个山中苗寨有2500亩土地、400亩水田。因地势偏远、缺水,村民们一度喝的是“望天水”,走的是泥巴路。

  因为一方水土养不活了一方人,那些年,龙窝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了。

  面对这样的村情,2016年12月28日,龙窝村召开了“脱贫攻坚的逝师大会”,100多位村民各抒己见,述说发展愿景。其中,通路通水、发展产业成了村民最强烈的愿望。

  村支书熊玉菊说,从2017年起,龙窝村开始整合资源,着手解决这两大发展瓶颈。

  在各种政策帮扶下,2017年,龙窝村修了30公里的村路;2018年,自来水通到了每一个村民的家里……

  解决这些发展瓶颈后,龙窝村开始向扶贫指挥部的各个成员单位申请资金支持来发展产业。短短几年时间,龙窝村发展了起了一个又一个乡村产业:经果林2000亩,食用菌基地15亩,3个养鸡场规模15000只,养牛基地2个,有400头牛……村民以土地入股园区,没有租金,但却占股10%,一亩地一年保底收入1000元。

  2019年,县供销集团给了村里第一批分红——53万元,其中,31.8万元分给了149户村民,每一家分红都在2000元以上。除了猕猴桃,龙窝村当年参与分红的项目共有6个。这些项目都与村里的贫困户利益联接,19户4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分红在3000元以上。

  曾经全靠财政拨付经费的龙窝村,如今村集体经济正在不断壮大,人均收入已在8500元以上。村里有了太阳能路灯,一到傍晚便灯火通明,同时还建起了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大院坝,让村民有了一个唱歌、跳舞、聚会的好去处。

  家乡好了,乡愁浓了,龙窝村的村民开始纷纷回到村里盖起了一栋又一栋的漂亮房子,“云上苗寨”生机勃勃,正朝着乡村振兴之路出发。

  C龙山村:收购订单助力农产品出山

  龙山村隶属于修文县的小箐镇,全村有606户人家,其中,贫困户有17户58人。

  村支书王浩说,以前的龙山村,进村是泥巴路,车子无法进来,农产品也不好销出去。路难行,喝水也是一大问题,其中几个组一到枯水季节,就要靠政府送水喝。

  随着扶贫政策力度的不断深入,自2017年起,龙山村党支部开始带领村民大力推进小康路、小康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个曾经的“烂路村”,后来总计修建了4.5公里的柏油路和10余公里的串户路。在畅通乡村产业的发展通道后,龙山村开始着手发展各种产业。

  短短3年时间,龙山村的猕猴桃、辣椒、番茄等产业发展到了2800亩。此外,蜜蜂有1173箱、蛋鸡有1万多只……整个龙山村形成了“种养结合、长短结合”的产业结构,还成立了修文联绿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为村民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并收购村民种植的蔬果来包装销售。

  为解决种养殖业规模壮大后的销售难题,龙山村还建起了一个农产品交易中心,和省内外各大收购商签订单,来保障村里的农产品销售,更加提升了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种养殖的积极性。

  随着村里的产业不断发展,龙山村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里人均收入达到了12920元。

  D天生桥村:建好通途拔“穷根”

  天生桥村因桥闻名,却因地处深山峡谷,条件恶劣,一度是贵阳市的市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3户61人。

  “在村路未建好前,村民到县城卖蔬菜,有15公里的路程,天不亮就得背起蔬菜朝县城赶,天黑了才能到家,大半时间耗在路上。”村支书王松说,2017年起,随着窜户路、机耕道、产业路等不断修建并完善,天生桥村开始告别行路难,车子通到田间地头,蔬菜、猕猴桃等可以直接拉到县城。

  随着扶贫的深入,天生桥村发展起了高标准的猕猴桃种植和蔬菜基地等,光猕猴桃就种了近3000亩,其中,村集体有两个百亩的猕猴桃基地。同时还建起了140余亩的蔬菜大棚、4个冷库,每个冷库能储藏20吨的货物。与此同时,蜂蜜等产业也在不断地壮大。

  2020年,天生桥村村集体的冷库已经租出去了。这一年,天生桥村的各种集体收益加起来,已经接近20万元。王松说,这部分收入,80%将分红给村民,部分则用来滚动发展村集体经济。

  村支书王松说,2020年,天生桥村人均收入超8000元。下一步,村里准备搞一个低碳公园来发展旅游经济,同时准备建100亩的生态养鱼场。

  E宝寨村:偏远乡村迎来返乡潮

  六桶镇的宝寨村位于修文县的最西边,是贵阳市最偏远的村子之一,距离修文县城有50多公里。

  “过去的宝寨村土地贫瘠破碎、基础设施薄弱,2000年时,部分村民还住在茅草房里,有的甚至连饭都吃不起。”村支书周作文说,由于没有产业,那些年,宝寨村的半数村民要外出求生活。因为大量劳动力外出,村里的很多耕地一度成了荒地。

  为将闲置土地资源盘活,2017年,宝寨村开始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让村民入股发展种植产业,建起了一个3500亩的猕猴桃园区并种植了2300亩的晚熟青脆李。

  村民以土地入股,一亩地的土地流转费为200元,且逐年递增,至400元封顶,但无论丰歉,都能保底。果园里有了效益后,村民还能以5%的收益来分红。一些勤快的村民在果园里做工,一年收入上万元。

  除了猕猴桃和晚熟青脆李,宝寨村还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养了绿壳蛋鸡,村里的38户贫困户108人全部被纳入到了合作社。2020年,宝寨村光这一块收入就有10余万元。

  “2018年,我们村的集体经济还是一个‘零’,2019年,这一数字变成了33万余元,2020年已经突破50万元了,村民的人均收入也超过了8000元。”周作文说,2021年,宝寨村还将扩大肉牛的养殖规模,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

  随着村里经济不断发展,昔日在外闯荡的乡亲开始纷纷返乡,掀起一股又一股的“返乡潮”,1500余名外出村民,如今大部分人已经回到村里。

  在龙山村,在天生桥村,在宝寨村……记者听到了一个个乡村发展故事。这些故事,几乎都围绕着一个同样的主题——发展乡村产业,振兴集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增强造血功能,最终,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舒波 杨继军 杨源/文 周永/图

  三合村香菇种植基地

  短 评

  后发赶超

  并非偶然

  贵阳市有20个“特别困难村”,其中五个在修文,这五个村有的地理位置偏远,有的基础设施落后,有的自然条件艰难,都是难啃的硬骨头。2017年,《贵阳市特别困难村扶贫解困定点包干工作方案》出台,贵阳市特别困难村集中攻坚的序幕也由此拉开。今天,在整个贵阳市的全力帮扶之下,困难村脱胎换骨,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不懈奋斗的初心使命。改革开放以来,“先富带动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脱贫攻坚战以来,我们强调精准扶贫,全面脱贫。可以想见,如果没有精准帮扶,仅靠微观层面的个人先富带后富,仅靠各个村单打独斗,一些难以逾越的致贫因素,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的解决。精准扶贫、一个都不能少,正是在国家层面推动下,党对发展规律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下,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曲摆脱贫困的史诗才在贵州大地上演。一开始就把公正和效率放到相对平衡的位置发展集体经济,引入先进的农村三变机制,科学规划产业方向,接受了市场经济洗礼的返乡村民,和谐的干群关系,和修文五个困难村一样,贵州的农村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少走了不少弯路,实现了快速发展。回望中国数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尤其是十八大以来贵州的脱贫奇迹,我们能看到其中隐约的脉络。

  摆脱了贫困的贵州农村又将踏上乡村振兴之路,“修文”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形成更先进的乡村文化,全新的村风民俗,是贵州农村发展的新课题。我们看到,修文五个贫困村在摆脱贫困之后,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绘事后素,贵州农村好似一张刚刚铺开的白纸,我们相信,创造了脱贫奇迹的贵州,还将书写社会主义新农村既富且美的新史诗。 ■舒波

(信息来源:贵阳晚报)

『宜兴竹海 · 云见』(2)

背靠竹山,小溪潺潺的“乡村民宿”

项目全称:宜兴湖㳇竹海云见精品度假民宿(Silver Linings Boutique Hotel)
设计团队:一本造建筑设计工作室(One Take Architects)
建筑师:李豪
摄影:康伟
客户:宜兴胡氏夫妇
地理位置:中国,江苏,无锡,宜兴
建筑面积:1000m²
设计时间:2016-2017年
竣工时间:2018年

云见精品度假民宿位于宜兴湖㳇镇竹海,江浙地区一个小有名气的景区。这里漫山葱郁,竹林丛生,山势舒缓,尺度宜人。然而,它的环境却与人们对山野乡居的浪漫想象有很大不同,很难与如此诗意的环境相匹配:传统江南民居寥寥无几,欧式的柱头与中式的窗扇无缝连接,大理石拱窗与灰瓦白墙堆叠混搭……

这也是富庶的江浙地区的普遍场景——村民们依托优美的山区竹海风景和便利的交通,或早早离开家乡走南闯北做生意,或留下来经营餐饮、农家乐,成为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将自己的家乡改造为琳琅满目的“现代民宅”。

云见精品度假民宿的主人是竹海地区早年第一批从事农家乐生意的本地人,夫妇两人凭借对食材的严格把控和独门的烧菜手艺,将农家乐做成大众点评排名第一的农家乐餐厅,热心的服务也让许多游客念念不忘。由于经营需求的改变,主人希望可以在保留餐饮功能的同时,增加住宿的功能,让原本主要经营餐饮的农家乐升级为兼具餐饮住宿两种功能的民宿。

这座房子坐落在竹海景区不远处,背靠竹山,小溪潺潺,然而周围却混杂着面目全非的现代民宅。传统的江南民居已消失殆尽,新的建筑都是典型的“现代乡村民宅”,方方正正的体量满当当地塞进每户的宅基地中。这座房子也不例外——多年前修建的时候,为了能够建造更大的面积,这栋房子拥有了十分“奇特”的高宽比,主人又在委托设计之前做了一次大规模的加建。

一本造建筑工作室承接了该项目的建筑以及室内的改造工作,在混乱无序的村落中营造出了一个高品质的度假酒店。

项目的初始任务不算复杂,即:由餐饮功能转变为住宿为主的功能,并提升居住品质。业主是竹海地区早年第一批从事农家乐生意的本地人,非常开明,对风格并没有提出更多要求,只是希望能够在预算内完成改造,并尽量保留已经加建的部分。模糊的任务书令建筑师需要帮助业主明确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炼整个项目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在混乱无序的村落中营造一个高品质的度假酒店。

反复加建带来的庞大建筑体量与乡居村落的肌理十分矛盾,对建筑功能的定义与转变进一步模糊了对使用者的画像描绘与定位。改造不是以预设的理想空间模式对现实削足适履,而是改善原有不便的条件并发掘出其优点,作为突出的个性表达出来。

设计是从平面布局入手的。建筑所处的位置(村主路入口一侧)有着较其它民宅更为确定的公共性,但却一直用于停车。设计师将原有的停车功能转移至对面区域,并通过景观的操作补偿加建后公共性的缺失。

项目选择竹海本地生产的竹材,以竹格栅将完整庞大的立面“化整为零”,弱化建筑给紧凑的前院带来的压迫感,并与人的尺度呼应;并引入了一面连续的院墙,元素非常清晰:毛石基座,纯白墙面,以及竹钢压顶,勾勒出明确但友好的领域分界;且由于其适中的高度,周边的村民常常坐在院墙上晒太阳,聊天,令其拥有了较之停车场更为亲密的空间氛围。在院墙正面两端开口,但由于建筑入口并非居中设计,因此引发了不对称的流线,在距离建筑忽近忽远的空间关系中延长空间序列,从而使建筑与公共道路获得了相对模糊与不确定的空间关系,借助基地的自然元素,形成树荫、光影与气流的交集。

民宿中及其重要的公共空间,在原建筑中极为缺乏;原建筑外部景观资源又较为欠缺,于是空间的公共性只能由有机组织的楼梯井和首层空间来承担。

由于砖混结构可改造的余地很小,楼梯间的体验与氛围就只能从内部争取。设计师将书架的新功能置入楼梯间,并将顶部和底部封上镜面,令楼梯与通天达地的书架在反复反射中形成绵延不断的视觉效果,凭空“拉长”了楼梯间的视觉高度。

对于首层空间,设计师完整保留了三面大窗。这是业主当年建造这座房子时候专程订购的完整大块玻璃,彼时交通运输材料订购极为不便。这面连续的玻璃窗墙面也让这座房子成为当时村子里颇为惹人注目的存在。建筑师着意保留下来这三面大窗,令其隐退入立面的第二道层次,在新建筑中的存在也不违和。

建筑的二层至四层,原本是分割明确的“隔间”式酒店。与其说这是“一个”建筑,不如说它是一个建筑体内一个个完整的不同的房间的并列与集合。没有视觉连贯性的室内,墙体布置固定,阳台被挤出室内结构体系获得相对的自由。陌生反常的形式成为一种途径,让视觉上的整体性得到强化,避免了“隔间”酒店的过于封闭,让人意识到建筑是一个整体。

窗之间的差异被前所未有的强调,进而带来了房间之间的差异。原建筑中千篇一律的窗洞与强行加建的阳台,转变为不同的大小与框景、障景方式,适应不同房间的气氛。加之室内选取的卵石、土布,现场设计、制作的家具陈设使用当地拆除的老木改制,使这些平面上看起来近似的客房在实际体验中却丰富自由,别具一格。

江南本地有用石灰混合草筋或纸筋抹墙的传统做法,经济有效。业主提出,有没有可能以处理过的竹丝替代纸筋?但是竹丝比纸筋和草筋更硬,令人担心上墙后会不会突起影响使用感。设计师与工匠共同进行了若干次试验后,确定了竹丝的粗细/长度与比例,保证涂料韧性强度的同时又不会突出墙面,作为“竹筋墙”,与纯白的涂料相比,柔和有质地,又富有本地特征。

阳台形成的进深与竹木材质的传统联想,强化了向外观景的仪式感,并通过不同方向上的空间尺度,光线的照入形式与明暗光影来强调。窗口的限定有助于视线的引导,通过对窗户的强调让观赏者与外部景观的区别更为明显;同时也强化打开窗一瞬间的感受:光线会变化,风会吹进来,人看到远山雨巨大的苍穹,感受到湿度、味道的变化——窗扇作为介质,建立身体和外部的关系。

建筑北侧的露台,由于一层屋顶的承重限制无法上人,设计师借鉴了“美人靠”的形式作为围栏,友好地提示客人不要入内;并在地面铺以一层厚厚的细沙石,树木穿过露台于木隔栅恣意生长。

屋顶的露台,由于结构关系无法拆除全部屋顶,于是引入斜角的设计成为新的标志性元素,允许大范围的天光撒入室内,建立了人与光的亲密关系。同时,高耸的屋顶成为了一幅山水竖轴,推开门扇便走入画中,云起时云气飘渺,竹林中光影纷繁。这幅画中,不仅仅是蓝天白云与山林盛景,更是日出日落的日常作息,与阴晴雨雪的季节变幻。

作为一个小小的乡村建筑改造项目,云见精品度假民宿的设计本身并没有宏大的诉求,也并未刻意重现已消失殆尽的传统乡村风貌。它具有乡村民宿的典型特征,如小规模,处于乡村环境中,业主作为土生土长本村人的身份等;但建筑形态并未回应人们对于“传统乡村”的想象,这让它又变的不那么典型起来。设计工作更侧重于重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对业主和顾客居住期待的回应,以及对建筑本体功能关系的优化调整。设计逻辑十分简洁明确,甚至可以称之为“保守”,但是却令建筑改建前后呈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反差。

对于乡村建筑来说,如何实现地域性和文化性是无法回避的话题;但在富裕却风格混杂的江南乡村中,传统与乡土在建筑形式上的直接转译反而推远了建筑与乡村的距离。云见精品度假民宿大部分的设计方法似乎是反“民宿”的,这是酒店回应真实乡村环境的另一种态度,也是设计师寻找不同于传统乡村酒店设计态度的一次尝试。

现在的云见,依然有不少细节尚待完善。每次设计师回访做客,业主总会提出新的想法,例如如何补建后院景观,修整建筑前的小山丘等等;而由于原停车场的南移以及与邻居宅基地分界线的争议,导致原有的一个小鸭舍被填平,也是颇为遗憾的一件事,若能在后院或小山丘寻一个地方给鸭子们做一个新的鸭舍,想来也是一个有趣的点子。所以,云见依然是一个未完成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会有更多独特的属于主人的细节,成为一个真正的活着的“乡村民宿”。

『宜兴竹海 · 云见』(1)

背靠竹山,小溪潺潺的“乡村民宿”

项目全称:宜兴湖㳇竹海云见精品度假民宿(Silver Linings Boutique Hotel)
设计团队:一本造建筑设计工作室(One Take Architects)
建筑师:李豪
摄影:康伟
客户:宜兴胡氏夫妇
地理位置:中国,江苏,无锡,宜兴
建筑面积:1000m²
设计时间:2016-2017年
竣工时间:2018年

云见精品度假民宿位于宜兴湖㳇镇竹海,江浙地区一个小有名气的景区。这里漫山葱郁,竹林丛生,山势舒缓,尺度宜人。然而,它的环境却与人们对山野乡居的浪漫想象有很大不同,很难与如此诗意的环境相匹配:传统江南民居寥寥无几,欧式的柱头与中式的窗扇无缝连接,大理石拱窗与灰瓦白墙堆叠混搭……

这也是富庶的江浙地区的普遍场景——村民们依托优美的山区竹海风景和便利的交通,或早早离开家乡走南闯北做生意,或留下来经营餐饮、农家乐,成为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将自己的家乡改造为琳琅满目的“现代民宅”。

云见精品度假民宿的主人是竹海地区早年第一批从事农家乐生意的本地人,夫妇两人凭借对食材的严格把控和独门的烧菜手艺,将农家乐做成大众点评排名第一的农家乐餐厅,热心的服务也让许多游客念念不忘。由于经营需求的改变,主人希望可以在保留餐饮功能的同时,增加住宿的功能,让原本主要经营餐饮的农家乐升级为兼具餐饮住宿两种功能的民宿。

这座房子坐落在竹海景区不远处,背靠竹山,小溪潺潺,然而周围却混杂着面目全非的现代民宅。传统的江南民居已消失殆尽,新的建筑都是典型的“现代乡村民宅”,方方正正的体量满当当地塞进每户的宅基地中。这座房子也不例外——多年前修建的时候,为了能够建造更大的面积,这栋房子拥有了十分“奇特”的高宽比,主人又在委托设计之前做了一次大规模的加建。

一本造建筑工作室承接了该项目的建筑以及室内的改造工作,在混乱无序的村落中营造出了一个高品质的度假酒店。

项目的初始任务不算复杂,即:由餐饮功能转变为住宿为主的功能,并提升居住品质。业主是竹海地区早年第一批从事农家乐生意的本地人,非常开明,对风格并没有提出更多要求,只是希望能够在预算内完成改造,并尽量保留已经加建的部分。模糊的任务书令建筑师需要帮助业主明确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炼整个项目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在混乱无序的村落中营造一个高品质的度假酒店。

反复加建带来的庞大建筑体量与乡居村落的肌理十分矛盾,对建筑功能的定义与转变进一步模糊了对使用者的画像描绘与定位。改造不是以预设的理想空间模式对现实削足适履,而是改善原有不便的条件并发掘出其优点,作为突出的个性表达出来。

设计是从平面布局入手的。建筑所处的位置(村主路入口一侧)有着较其它民宅更为确定的公共性,但却一直用于停车。设计师将原有的停车功能转移至对面区域,并通过景观的操作补偿加建后公共性的缺失。

项目选择竹海本地生产的竹材,以竹格栅将完整庞大的立面“化整为零”,弱化建筑给紧凑的前院带来的压迫感,并与人的尺度呼应;并引入了一面连续的院墙,元素非常清晰:毛石基座,纯白墙面,以及竹钢压顶,勾勒出明确但友好的领域分界;且由于其适中的高度,周边的村民常常坐在院墙上晒太阳,聊天,令其拥有了较之停车场更为亲密的空间氛围。在院墙正面两端开口,但由于建筑入口并非居中设计,因此引发了不对称的流线,在距离建筑忽近忽远的空间关系中延长空间序列,从而使建筑与公共道路获得了相对模糊与不确定的空间关系,借助基地的自然元素,形成树荫、光影与气流的交集。

民宿中及其重要的公共空间,在原建筑中极为缺乏;原建筑外部景观资源又较为欠缺,于是空间的公共性只能由有机组织的楼梯井和首层空间来承担。

由于砖混结构可改造的余地很小,楼梯间的体验与氛围就只能从内部争取。设计师将书架的新功能置入楼梯间,并将顶部和底部封上镜面,令楼梯与通天达地的书架在反复反射中形成绵延不断的视觉效果,凭空“拉长”了楼梯间的视觉高度。

对于首层空间,设计师完整保留了三面大窗。这是业主当年建造这座房子时候专程订购的完整大块玻璃,彼时交通运输材料订购极为不便。这面连续的玻璃窗墙面也让这座房子成为当时村子里颇为惹人注目的存在。建筑师着意保留下来这三面大窗,令其隐退入立面的第二道层次,在新建筑中的存在也不违和。

建筑的二层至四层,原本是分割明确的“隔间”式酒店。与其说这是“一个”建筑,不如说它是一个建筑体内一个个完整的不同的房间的并列与集合。没有视觉连贯性的室内,墙体布置固定,阳台被挤出室内结构体系获得相对的自由。陌生反常的形式成为一种途径,让视觉上的整体性得到强化,避免了“隔间”酒店的过于封闭,让人意识到建筑是一个整体。

窗之间的差异被前所未有的强调,进而带来了房间之间的差异。原建筑中千篇一律的窗洞与强行加建的阳台,转变为不同的大小与框景、障景方式,适应不同房间的气氛。加之室内选取的卵石、土布,现场设计、制作的家具陈设使用当地拆除的老木改制,使这些平面上看起来近似的客房在实际体验中却丰富自由,别具一格。

江南本地有用石灰混合草筋或纸筋抹墙的传统做法,经济有效。业主提出,有没有可能以处理过的竹丝替代纸筋?但是竹丝比纸筋和草筋更硬,令人担心上墙后会不会突起影响使用感。设计师与工匠共同进行了若干次试验后,确定了竹丝的粗细/长度与比例,保证涂料韧性强度的同时又不会突出墙面,作为“竹筋墙”,与纯白的涂料相比,柔和有质地,又富有本地特征。

阳台形成的进深与竹木材质的传统联想,强化了向外观景的仪式感,并通过不同方向上的空间尺度,光线的照入形式与明暗光影来强调。窗口的限定有助于视线的引导,通过对窗户的强调让观赏者与外部景观的区别更为明显;同时也强化打开窗一瞬间的感受:光线会变化,风会吹进来,人看到远山雨巨大的苍穹,感受到湿度、味道的变化——窗扇作为介质,建立身体和外部的关系。

建筑北侧的露台,由于一层屋顶的承重限制无法上人,设计师借鉴了“美人靠”的形式作为围栏,友好地提示客人不要入内;并在地面铺以一层厚厚的细沙石,树木穿过露台于木隔栅恣意生长。

屋顶的露台,由于结构关系无法拆除全部屋顶,于是引入斜角的设计成为新的标志性元素,允许大范围的天光撒入室内,建立了人与光的亲密关系。同时,高耸的屋顶成为了一幅山水竖轴,推开门扇便走入画中,云起时云气飘渺,竹林中光影纷繁。这幅画中,不仅仅是蓝天白云与山林盛景,更是日出日落的日常作息,与阴晴雨雪的季节变幻。

作为一个小小的乡村建筑改造项目,云见精品度假民宿的设计本身并没有宏大的诉求,也并未刻意重现已消失殆尽的传统乡村风貌。它具有乡村民宿的典型特征,如小规模,处于乡村环境中,业主作为土生土长本村人的身份等;但建筑形态并未回应人们对于“传统乡村”的想象,这让它又变的不那么典型起来。设计工作更侧重于重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对业主和顾客居住期待的回应,以及对建筑本体功能关系的优化调整。设计逻辑十分简洁明确,甚至可以称之为“保守”,但是却令建筑改建前后呈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反差。

对于乡村建筑来说,如何实现地域性和文化性是无法回避的话题;但在富裕却风格混杂的江南乡村中,传统与乡土在建筑形式上的直接转译反而推远了建筑与乡村的距离。云见精品度假民宿大部分的设计方法似乎是反“民宿”的,这是酒店回应真实乡村环境的另一种态度,也是设计师寻找不同于传统乡村酒店设计态度的一次尝试。

现在的云见,依然有不少细节尚待完善。每次设计师回访做客,业主总会提出新的想法,例如如何补建后院景观,修整建筑前的小山丘等等;而由于原停车场的南移以及与邻居宅基地分界线的争议,导致原有的一个小鸭舍被填平,也是颇为遗憾的一件事,若能在后院或小山丘寻一个地方给鸭子们做一个新的鸭舍,想来也是一个有趣的点子。所以,云见依然是一个未完成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会有更多独特的属于主人的细节,成为一个真正的活着的“乡村民宿”。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沈阳高端婚纱店#复古缎面婚纱这款真是又气质又少女这款是今年最流行的缎纱结合的婚纱款式上身是高级的复古缎面料~婚纱下裙是轻盈的网纱后背到裙底的蝴蝶结是这件婚纱最
  • 周茉焕颜新生修护精华素护肤知识第一瓶定格:是皮肤的适应期第二瓶定格:是皮肤的吸收期第三瓶定格:是皮肤的变化期第四瓶定格以后:就是皮肤的永久期你要想一瓶就解决所有
  • it's normol很平常不是吗,论几个人可以触碰自己的梦想。又听了《如果有如果》突然一些高中总结,倒是这么说来,虽然有些不尽人意,但是我还是很努力在活着了。
  • [爱你]bebebus专业做新生儿四大件的品牌[儿童节]乐佳善优 专注母婴大健康营养13年的国潮品牌[哈哈]乐佳善优婴幼儿藻油DHA,美国原装进口、0添加没腥味
  • 该剧以韩国偶像团体H.O.T.和水晶男孩当红的1990年代末的釜山为背景,讲述高中生们的成长历程,看剧之余可以顺便猜猜老公。热情的服务、精湛的医术,不仅让他收获
  • 21. 火车的窗帘破了一个洞,我背着全车厢的人和夏天交换秘密22. 别慌 月亮也在大海某处迷茫23. 应该是从喜欢里得到力量和快乐,而不是花光了力量和快乐去喜欢
  • #李昇勋[超话]##李升勋专属聊天室# HOONY야 요즘 잘 지내지도 못하고 인생에서 중요한 시험인데 자기가 원하는 성적이 나오지 않아서 어머니가
  • 品格虚心 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有意、强项风雪、偃而犹起,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竹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
  • 开完车咕噜咕噜睡觉越共探头是我最讨厌的一个车万梗(实际上这梗很有可能都不是车万梗)我对其的厌恶程度与对营销号的厌恶程度伯仲之间,虽然我入坑也不算太久,但从没见过
  • [给力][给力][给力]#珠海随处可见的碧海蓝天#凭着优质的空气质量,珠海频频“出圈”在社交媒体上“火”了一遍又一遍。(来源:珠海发布)#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珠海再
  • #Nucksal# 【节目放送 Festival The Cry】오늘 오후 10시 50분, TV조선에서 '힙합 페스티벌 2017 더 크라이 그라운
  • 医疗“国家队”来了,京津冀三地共享 大健康产业的崛起,不在空泛的口号里,创新要素的集聚,“国字号”医疗机构的强势加盟,印证静海的比较优势。张伯礼心中的阵地,与静
  • 月经周期第2天开始用CnRHa,同时给予促性腺激素至注射HCG止,这种方案主要利用了GnRHa使用后的一过性FSH、LH的急剧释放效应,减少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的用
  • 最后,刘敏涛眼见自己终究是不能开车后,开始闹情绪,于是有了开篇的情节,刘敏涛直接跟其他三个人说:那你们去吧,我不去了。他曾说过,他的人生没遇到几次开心的瞬间
  • 【富时A50分析】#财经# #股指期货# #期货#     A50今日开盘高开,小时线即将形成金叉趋势,今日来看继续看涨不变,高位空单可以根据实盘观察是否进场,
  • 4⃣️ 盛好一碗米饭,把做好的料理汁浇到米饭上,营养美味的土豆牛肉烩饭就搞定啦。3⃣️ 提前煮好宝宝的胚芽米饭。
  • 这样的生活方式呢,他都不值得羡慕。很多人的生活,今天都是昨天的重复。
  • 当然兴趣跟职业还是有差别的,但最好的结果就是,坚持做着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情,让兴趣成为职业。希望另一半,必须干部,身高170以上,家境尚可,感情专一脾气好会疼人
  • 我们爱的太深却纠缠的太久爱情太累却总是怀念曾经失去的就像无意间你看到心仪的东西内心欢喜至极犹豫是买回去还是接着驻足观赏只是一瞬间的纠结被别人捷足先登后你才深深懊
  • 倫倫は健康で楽しく、毎日楽しく、自分の目標に向かって頑張って前進しましょう!お誕生日おめでとう倫倫#新田惠海[超话]# .#新田惠海# .#新田恵海# 飯田里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