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将成为一个社会的重要话题。创作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养老,以及由养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艺苑|电影《来处是归途》的来处和归途(文_张卫平 刘泽 图_刘泽)

山西本土制作的电影长片《来处是归途》自上映以来,荣获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发展中电影计划DIT制作奖、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观影团之选最受欢迎影片,入围第四十四届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第十五届塞浦路斯国际电影节。

却道天凉好个秋——

电影《来处是归途》创作始末(张卫平)

十几年前岳父去世了。岳父去世前在病床上躺了两年多。岳父是20世纪40年代的人,他们那代人的人生哲学,信奉的就是多子多福。岳父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让现代人看来,子女不可谓不多,但当岳父真正病倒的时候,你才知道这么多的子女也根本不够用。岳父身高体大,体重足有八九十公斤,得的又是不能动的病,这么重的人躺在病床上,要想让病人生活舒适,只有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子女们虽多,但各有各的家庭,远近住的又不一样,有的在身边,更多的在其他城市,还有的远在大兴安岭,他们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到单位上班,还要不断请了假长途跋涉回家伺候老人,其中的艰辛、琐碎、劳累,没有亲身经历过很难体会个中辛酸。

由岳父我想到了中国式的养老。过去中国人有句老话,就是养儿防老,养育儿子的目的除过传宗接代外,更重要的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近些年来,特别是这几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社会养老的力度,各种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等在城乡陆续建立,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还是社会的主流。新时期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很多年轻的家庭,“主力”都是独生子女那一代,这一代人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老人们没病还好说,一旦生病,而且还是几个人同时生病,他们面对的养老问题将更加难以想象。

那年鲁迅文学院和省作协给杨凤喜和李燕蓉召开作品研讨会,李燕蓉的一部中篇小说《等待》吸引了我。这部小说写的正是城市大龄青年所面临的生活窘境:年龄大了,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有了对象,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房子;有了房子,又要面对家中的老年病人。生活中有无数的等待,等待未来,等待希望,乃至等待死亡。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面对困境的种种无可奈何。小说中写的老年人得的是一种叫老年痴呆症的病,这种病的学名叫阿尔茨海默病。养老本身就够烦心的了,而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养老就更是会让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问题,它会深刻地影响到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成长和未来。据资料介绍,我国老龄人口截至2019年就达到了2.4亿人,每年新增1000万人,其中老年痴呆患者达到了600多万人。看到这组数据我很长时间难以入眠,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几十万个家庭水深火热的生活现状,是无数个小说主人公已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生活无奈。

我有了把李燕蓉小说《等待》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乃至搬上银幕的想法。中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将成为一个社会的重要话题。创作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养老,以及由养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剧本最初创作完成后叫“却道天凉好个秋”。此后与数个影视公司探讨这部电影的拍摄问题,直至遇到青年新锐导演刘泽。

与刘泽相识也是在一场聚会上。刘泽年轻,有想法,对电影艺术十分痴迷,看了《却道天凉好个秋》有了创作的冲动,先后把小说原著以及李燕蓉其他的小说读了多遍,几次相谈,让我们的创作理念逐步接近。拍摄时,刘泽又根据自己的思路对剧本作了修改,电影的名字开始叫“又一夏”,定稿后改名为“来处是归途”。这个名字有一种哲学的意味,让人有了更多的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电影拍完了,有许多意外的惊喜,想不到刘泽是如此的用心,画面比文字更有震撼力。当然也有许多小细节,如果再能多打磨几次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电影《来处是归途》正在几个电影节上上演,祝愿这部电影能有更好更远的未来。

《来处是归途》导演手记(刘泽)

电影《来处是归途》曾用名《又一夏》,最初是读山西籍女作家李燕蓉的短片小说《等待》,被其中内在的核“等待”所吸引。秦牧是在等待,等待自己能够突围自己的生活;夏天是在等待,等待父亲的病会有奇迹出现;夏母是在等待,等待与老夏相随而去;夏父是在等待,等待着回到自己熟悉的老宅——其实本质上在老夏身边的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件事,那就是死亡。这个气息迷恋了我,我开始尝试联系小说作者,得知山西文学院院长张卫平老师已经完成一版剧本的改编,至此便与张卫平老师建立起一段奇妙的渊缘,在此我特别感谢张卫平老师的信任,愿意扶持年轻人,同时更有胸怀融入一位新人导演的拍摄思维。第一版剧本重点放在男女主人公的谈婚论嫁上,同时还植入了对拆迁的思考。约见张老师后相谈甚欢,同时彼此也都打破了最初读小说时改编的构想。

小说是以秦牧为视角围绕寿衣逐渐展开的,秦牧见证了老夏身边人等待死亡的过程。后来我们决定将视角转变为女儿夏天,夏天在老夏的死亡上受到的伤害与触动是最大的。同时女性往往是一个家庭的脊椎,大部分家庭是女人占着多半个天,支撑着这个家不倒,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是女人担当着一切,男性往往像巨婴一样生活着,除了给家庭带来经济支撑外大部分时候是没有担当而遇事逃避的。这部戏也逐渐演化成一部大女主戏。最开始夏家是夏母在支撑,随着时间推移夏天逐渐成长接替夏母。轮回很可怕,夏母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最终发生,夏天变成另一个自己,所以夏母伤心,夏母带老夏离去并非主要因为看到夏天辛苦,关键是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的轮回。同样,秦家也是秦父窝囊一辈子,秦母一直在支撑着家庭运转;秦牧作为夏天的男友关键时刻也在逃避,也许他对夏天的情感仅仅是因为曾经的未得到而此刻终于占有,更多的是性的依赖。

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经过追随于张老师身后多稿文学剧本的碰撞打磨后,开始动笔写作导演台本。在写到三分之一的时候逐渐确定了我想要的影像风格,忽然想用非常流动的影像来处理每一场戏,像水一样跟随着却不着痕迹,让所有演员也尽情地融入拍摄空间当中,情绪连贯地做完每一场戏,保留每一帧真实生动的画面。我一直认为把演员放到真实的空间里面,演员与演员之间、演员与空间之间相互生发出来的那些微妙的东西是最迷人的,也是最流动的。

影像上会融入一些非现实的东西,把两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件在同一个时空内用一个镜头实现,以及一些人物心理状态的影像外化。因为都是围绕老年家庭展开故事,所以在美术与陈设上实现几个年代的家居物品交集出现在一个空间内,从视觉上有年代流动感。色彩上偏怀旧一些的阴郁基调。

以上这些都确立后,就觉得声音上也要流动起来,参与叙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实现扩展空间层次和情绪层次,同时放大一些微弱的细节声音,比如人的呼吸声等等。音乐方面想要那种非叙事,却可以增加或辅助影片情绪,有些空灵有些时候还有些神秘气息,因为音乐乃至声音最终会协助两个时间和空间中的影像在一个镜头内呈现,并且在细节上帮助观者心理上有所区分。

我在处理导演工作台本过程中最终合并梳理出76场戏,同时努力实现一场戏一镜,用76个像水一样的流动镜头在实景拍摄中完成这76场戏,当然在最终定剪呈现的版本中是68场戏68个镜头。

感谢张院长与李燕蓉老师的信任,感谢小说给予这部影片厚重的底蕴。电影的灵魂是文学性,这部影片正因为是生长在文学的土壤之上,才能够成功。期望我这株嫩芽未来可以在这方沃土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PICS

艺苑|电影《来处是归途》的来处和归途(文_张卫平 刘泽 图_刘泽)

刊发于2021年第1期

山西本土制作的电影长片《来处是归途》自上映以来,荣获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发展中电影计划DIT制作奖、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观影团之选最受欢迎影片,入围第四十四届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第十五届塞浦路斯国际电影节。

却道天凉好个秋——

电影《来处是归途》创作始末(张卫平)

十几年前岳父去世了。岳父去世前在病床上躺了两年多。岳父是20世纪40年代的人,他们那代人的人生哲学,信奉的就是多子多福。岳父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让现代人看来,子女不可谓不多,但当岳父真正病倒的时候,你才知道这么多的子女也根本不够用。岳父身高体大,体重足有八九十公斤,得的又是不能动的病,这么重的人躺在病床上,要想让病人生活舒适,只有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子女们虽多,但各有各的家庭,远近住的又不一样,有的在身边,更多的在其他城市,还有的远在大兴安岭,他们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到单位上班,还要不断请了假长途跋涉回家伺候老人,其中的艰辛、琐碎、劳累,没有亲身经历过很难体会个中辛酸。

由岳父我想到了中国式的养老。过去中国人有句老话,就是养儿防老,养育儿子的目的除过传宗接代外,更重要的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近些年来,特别是这几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社会养老的力度,各种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等在城乡陆续建立,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还是社会的主流。新时期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很多年轻的家庭,“主力”都是独生子女那一代,这一代人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老人们没病还好说,一旦生病,而且还是几个人同时生病,他们面对的养老问题将更加难以想象。

那年鲁迅文学院和省作协给杨凤喜和李燕蓉召开作品研讨会,李燕蓉的一部中篇小说《等待》吸引了我。这部小说写的正是城市大龄青年所面临的生活窘境:年龄大了,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有了对象,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房子;有了房子,又要面对家中的老年病人。生活中有无数的等待,等待未来,等待希望,乃至等待死亡。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面对困境的种种无可奈何。小说中写的老年人得的是一种叫老年痴呆症的病,这种病的学名叫阿尔茨海默病。养老本身就够烦心的了,而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养老就更是会让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问题,它会深刻地影响到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成长和未来。据资料介绍,我国老龄人口截至2019年就达到了2.4亿人,每年新增1000万人,其中老年痴呆患者达到了600多万人。看到这组数据我很长时间难以入眠,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几十万个家庭水深火热的生活现状,是无数个小说主人公已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生活无奈。

我有了把李燕蓉小说《等待》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乃至搬上银幕的想法。中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将成为一个社会的重要话题。创作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养老,以及由养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剧本最初创作完成后叫“却道天凉好个秋”。此后与数个影视公司探讨这部电影的拍摄问题,直至遇到青年新锐导演刘泽。

与刘泽相识也是在一场聚会上。刘泽年轻,有想法,对电影艺术十分痴迷,看了《却道天凉好个秋》有了创作的冲动,先后把小说原著以及李燕蓉其他的小说读了多遍,几次相谈,让我们的创作理念逐步接近。拍摄时,刘泽又根据自己的思路对剧本作了修改,电影的名字开始叫“又一夏”,定稿后改名为“来处是归途”。这个名字有一种哲学的意味,让人有了更多的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电影拍完了,有许多意外的惊喜,想不到刘泽是如此的用心,画面比文字更有震撼力。当然也有许多小细节,如果再能多打磨几次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电影《来处是归途》正在几个电影节上上演,祝愿这部电影能有更好更远的未来。

《来处是归途》导演手记(刘泽)

电影《来处是归途》曾用名《又一夏》,最初是读山西籍女作家李燕蓉的短片小说《等待》,被其中内在的核“等待”所吸引。秦牧是在等待,等待自己能够突围自己的生活;夏天是在等待,等待父亲的病会有奇迹出现;夏母是在等待,等待与老夏相随而去;夏父是在等待,等待着回到自己熟悉的老宅——其实本质上在老夏身边的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件事,那就是死亡。这个气息迷恋了我,我开始尝试联系小说作者,得知山西文学院院长张卫平老师已经完成一版剧本的改编,至此便与张卫平老师建立起一段奇妙的渊缘,在此我特别感谢张卫平老师的信任,愿意扶持年轻人,同时更有胸怀融入一位新人导演的拍摄思维。第一版剧本重点放在男女主人公的谈婚论嫁上,同时还植入了对拆迁的思考。约见张老师后相谈甚欢,同时彼此也都打破了最初读小说时改编的构想。

小说是以秦牧为视角围绕寿衣逐渐展开的,秦牧见证了老夏身边人等待死亡的过程。后来我们决定将视角转变为女儿夏天,夏天在老夏的死亡上受到的伤害与触动是最大的。同时女性往往是一个家庭的脊椎,大部分家庭是女人占着多半个天,支撑着这个家不倒,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是女人担当着一切,男性往往像巨婴一样生活着,除了给家庭带来经济支撑外大部分时候是没有担当而遇事逃避的。这部戏也逐渐演化成一部大女主戏。最开始夏家是夏母在支撑,随着时间推移夏天逐渐成长接替夏母。轮回很可怕,夏母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最终发生,夏天变成另一个自己,所以夏母伤心,夏母带老夏离去并非主要因为看到夏天辛苦,关键是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的轮回。同样,秦家也是秦父窝囊一辈子,秦母一直在支撑着家庭运转;秦牧作为夏天的男友关键时刻也在逃避,也许他对夏天的情感仅仅是因为曾经的未得到而此刻终于占有,更多的是性的依赖。

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经过追随于张老师身后多稿文学剧本的碰撞打磨后,开始动笔写作导演台本。在写到三分之一的时候逐渐确定了我想要的影像风格,忽然想用非常流动的影像来处理每一场戏,像水一样跟随着却不着痕迹,让所有演员也尽情地融入拍摄空间当中,情绪连贯地做完每一场戏,保留每一帧真实生动的画面。我一直认为把演员放到真实的空间里面,演员与演员之间、演员与空间之间相互生发出来的那些微妙的东西是最迷人的,也是最流动的。

影像上会融入一些非现实的东西,把两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件在同一个时空内用一个镜头实现,以及一些人物心理状态的影像外化。因为都是围绕老年家庭展开故事,所以在美术与陈设上实现几个年代的家居物品交集出现在一个空间内,从视觉上有年代流动感。色彩上偏怀旧一些的阴郁基调。

以上这些都确立后,就觉得声音上也要流动起来,参与叙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实现扩展空间层次和情绪层次,同时放大一些微弱的细节声音,比如人的呼吸声等等。音乐方面想要那种非叙事,却可以增加或辅助影片情绪,有些空灵有些时候还有些神秘气息,因为音乐乃至声音最终会协助两个时间和空间中的影像在一个镜头内呈现,并且在细节上帮助观者心理上有所区分。

我在处理导演工作台本过程中最终合并梳理出76场戏,同时努力实现一场戏一镜,用76个像水一样的流动镜头在实景拍摄中完成这76场戏,当然在最终定剪呈现的版本中是68场戏68个镜头。

感谢张院长与李燕蓉老师的信任,感谢小说给予这部影片厚重的底蕴。电影的灵魂是文学性,这部影片正因为是生长在文学的土壤之上,才能够成功。期望我这株嫩芽未来可以在这方沃土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PICS

#王文娟[超话]#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曾梦见她。以至于我纳罕道:“到底是现实没有相见,所以也生不出什么故事来”可是,终究还是梦到她了。我真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呵,梦是个放映机,放映着一张张的图片,都是她的脸儿。我懊恼自己,应该多梦一些“非分越礼”之事才是。只最妙的一次是梦见她兀地出现在我们学校,大家夹道欢迎她的到来。而我手足无措,不曾备得礼物。
舍友也梦见过喜欢的人,在轰轰烈烈的欢迎阵仗里,她奉上了两条金鱼。或许有些滑稽,可我却两手空空。
梦里,纵有万千相思,也只会呆呆地哭了出来。所幸我的梦还是慰藉了我。她还是与我说话了。
这样的梦并不长,被一位不速之客打搅了。闹钟。

前段时间,一位善诗词的工科女博士到我们学校开讲座。男友让我去看看,我头摇得像拨浪鼓。
“人家好歹是名人,你就当作见见世面。”
“啊,名人和我没有关系的,除非是王文娟来了,我就是挤破了头也要去看的。”
“她年纪那么大了,怎么可能。”
“年纪那么大了”这句无意的话儿倒是扎了我一下。

喜欢一个人是不会因为她的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并不是爱她年轻,姣好的面容。

当舍友发现我的支付宝头像用的是她(文娟)年纪稍大时候的照片,有些惊异。舍友是称赞过她(文娟)年轻的光景,却不想年老了又是一番情形了。
或许,她没有年轻时那般的皮肤紧致了,哪怕带妆也多多少少有了些老态,但是自有一段风韵。
而这样的“风韵”是我(你们也是)才能所见吧。
于一些人而言,就是一张,普通,平凡的脸儿。

是有缘分的吧。我常常这样想。
“缘分”一词也许有些可笑,但是这种道不明说不清的意绪用“万条垂下绿丝绦”来形容也是不够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便和父母在电视上看见了她。那时候我是一个不听话,爱“咬文嚼字”的孩子。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记住了那些不起眼的细碎。
诸如听到“自己打钟自己听”,暗记“打”原来是那样的发音,再如听到“不配做状元夫人诰命妇”,她甩水袖动作又让我心心念着甩袖的含义……
与其说是我有意去记,还不如说是她唱得有味儿,演的有神。
就这样,不知不觉,被她感染了。

那时候的我,守着戏曲频道,看了许多戏曲节目,多年以后回忆起来,倒记不得其他演员的模样了。
只有她,多年之后再次“看见”她,怪不得有“这个妹妹我见过”的感觉。
确实,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以致于十三岁那年第一次看《红楼梦》,我已经混淆了小说与电影。
我把书反反复复翻了几遍,怎么也想不明白,林黛玉无意经过窗户边,听到下人议论的片段怎么就没有了呢?关于贾宝玉明确说出荷包不赏赐的言论又去哪里了?

就这样,与她“谋面”很多次了。而这些片段也像一颗颗小种子埋在小小的记忆里,生根发芽。

我隐隐记得在一群海员中,有一个跳舞的女人。一个普通的名字,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王文娟
我就好像念着自己至爱的名字似的,小心翼翼地,不敢高声。念后,又觉得口腔里充盈着芳香。

而我又好像一个风尘仆仆的赶路人,行了很久的路,终于闯进阳光的幕布里,看见了阳光底下的她。

岁月大抵是喜新厌旧的。但是,它也穿越了万水千山似的,很艰难地来到当下。
我遗憾美人迟暮,也自怨我的“迟来”。
当我再次与她“相逢”却是现在了。她老境并不颓唐,虽然“年纪大了”占领了高地,但是她还保有那样“年纪轻”的庭院。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
对于“不遇”而言,“相逢”终究是美好的。至少,我认识了她。
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去形容她,总觉得是形容不尽的,形容不够的,只静静看着她,她脸上的笑也跑到我的脸上了。

曾因“迟来”的遗憾,想要寻找关于她的。因淘不到与她有关的书籍,唱片,连环画而嚎啕大哭。(后来终于淘到了)我不知道自己为何这般失态,我不知道自己为何如此痴迷。
这些,我都不知道。我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

就像扶桑树下的汤池,混沌。

大学三年级的一个下午,我换好了裙子,化好妆,敲开对面宿舍的门。
也是同样的下午,风和日丽。
这样的下午一定也是属于一位十岁小女孩的。她聚精会神盯着电视屏幕里那位端坐着的,脸上施着粉黛的女人。

开门后,那位同学看了看我,直直地说道:你化的妆好像唱戏的。
原来,我一直以为本该这样化的妆容,原来,我认为这样的妆容本该是美的,原来,是儿时所见之人的妆容啊。
原来,那时我也不明白。
那么,是注定了以后的“相逢”吧。

想念久了,便把她当成了一位朋友了。一位在记忆里,脑海里的朋友。虽然听说我与她的外孙女年纪相仿。但是,于我而言,仿佛没有长辈与晚辈相分之感。到底也不会没有尊敬之意。
只是,她,离我很近,在心里。

人终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我心疼她曾经送别她生命中的至爱。
残忍地,有一天她也会离开。我不敢想,也不愿想。我日日只盼,只愿,岁月慢一点,慢一些。

我想,一步一步去行她行过的地儿,一点一点去寻那些关于她一切的记忆。
不知道有多远,要多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过大多数灵感是做着做着冒出来或者做毁了补救出来的 补拍+后期工程量比较大 加上最近快考试了比较忙估计寒假左右才能出[求饶][求饶]大家见谅 也谢谢奶味蓝们的喜
  • 就拿李湘跟何老师多年的感情来说,何老师如果真的结婚李湘估计不可能只送10万的礼金。”张宇问道浪漫经费的时候,李湘表示因为每个月都会跟老公出去旅游约会,所以花费比
  • 天秤座♎️本周运势最佳,新月加金星的加持,有一种否极泰来,或者更换新舞台的感觉,一些人际关系的消散,一些新资源的充盈,无法下定决心的时候闭眼盲选都能还不错的样子
  • 百合花定增募资不超11.77亿元,用于磷酸铁锂等项目,实控人全额认购】在新能源赛道持续火热的背景下,颜料龙头百合花(603823)一纸定增募投的公告,透露出公司
  • 是的,像公公说的,我也不相信婆婆是这样的人,可这事真就发生了,公公只信婆婆说的,不信他儿子,不信他孙女,当然更不信我这个儿媳妇,我不知道奶奶还扣了什么锅给她孙女
  • 高菡最绝的是,每次颁奖时刻,精心准备了稿子,却念得像随机的口才爆发,娓娓道来,情感充沛,量身定制,霸气又实际,凡尔赛都那么令人服气。高菡虽然是刚从《一起说奥运》
  • 最长情的也是最伤心的,好在我早就有最坏打算的预期,本来就是陌路人,相逢何必曾相识,sigh 什么才是永久的呢?我小弟关注了新超话,一个rita什么的。
  • 今天,新增点位里最近的一个,一条马路之隔!高风险区及风险点位如下:风险点位:11月15日6:30-16:00,华腾世纪总部公园C座2楼8:10-12:00,顺义
  • ✨德式热狗:图林根风味太好吃了吧,一整根热狗,一咬下去瞬间爆汁,加上面包的松软,口口都是大满足。-奥乐齐还推出了很多新款美食和饮品,每一样都足够吸引,高颜值又
  • 而当你学会辨别和放下不必要的面子,你的生活,定会从容顺畅很多】#转发抽奖# [礼物][礼物][礼物]北方进入深秋季节,气温逐渐下行,夏天透气的跑鞋出门时有点瑟瑟
  • 不得不说,试驾的感觉太棒啦!!
  • 如果,你正在埋怨命运不眷顾,开导自己: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想读书的时刻,今晚好些了继续读《生死疲劳》(之前我一边读书,一
  • 龙泉山一号隧道进口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城市公园风景区境内,为单洞双线隧道,由中铁二院设计、中铁十九局承建,设计时速350公里,全长8456米,地质条件十分的
  • 那是1992年,我的老东家——江西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我们当地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精选野生南酸枣树所结南酸枣果为原料,带领团队潜心研发了我——“齐云山
  • 27、认真生活,就可以找到生活藏起来的糖果。18、凡事过往都是序章,所有将来皆为可盼19、今天的天空像一封深蓝色的情书。
  •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14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3例,本土病例1103例(广东691例,重庆93例,内蒙古87例,北京69例,四川33例,湖南23例,山西20
  • 知足者常乐,善用者则生机:事到眼前,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因出世上,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奈何火牛风马,不思自适其性: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蓑小笠,飘飘
  • 白为止老大不乐意的表情落在林敬眼里,他说“这次,师傅是带你去见世面的。容婳却不知道他们此行去哪,林敬也不多说,只一句“你跟着就好了啊。
  • 一些杂集记下生活与成长的美好 “날 좋아해도 돼?”라는 게 아이의 소원이고 크면서 “ 날 안 좋아해도 돼”라는 마음으로 변할 수 있다면 어른이 되는
  • 在扑朔迷离的故事之外,还能看到感人至深的情感和有关人性的思辨,是一部融合悬疑+犯罪+科幻+情感的电影。在扑朔迷离的故事之外,还能看到感人至深的情感和有关人性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