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知见性经典摘录集——仁德上人
5441、古今中外,古往今来的一切佛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所以释迦牟尼佛乃至阿弥陀佛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而已 。真正的佛总体的佛,就是毗卢遮那佛。
5442、任何一种修法,不管是显教还是密宗,都与第六意识有关系,都是靠第六意识的功德来的,包括最后成佛也是靠第六意识来的,因为第六意识虽然是虚妄的,但第六意识也是佛性的妙用啊。
5443、密宗修法的那些境界都是在生理的唯物的方面。那些修行的法力,都属于佛法的加行法,不是究竟了义的法。许多学密宗的人都被这些唯物转变的神秘现象迷惑住了,以为是佛法,其实只不过是佛法的加行法,不算什么了不起,唯有明心见性不着幻相才是最究竟了义的佛法。
5444、真正的佛法,在智慧、菩提那一面,并不是这些工夫与现象的东西,着相修行无是处,唯有见性真解脱。
5445、真正的得道成佛,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他们的气脉一定是通的,学佛要有正知正见正思维。
5446、要明白学佛的最高目的是证得无上菩提,只有明心见性才能成佛,并不是修成什么拙火或有神通。
5447、假有说理讲通了,明心见性了,但气脉还没有通,这个还不算真正的大成就,还需要做工夫。
5448、得暖以后,功夫达到了,则顶脉打开了,也就是所谓的与佛菩萨法合一了,这就是顶的境界。
5449、到了忍的阶段,就一切一切断了,一切停住了,一切空了,所以忍才是大定,这之后才能达到世第一法。
5450、真正的大灌顶,只在快要成佛的时候,那是十地菩萨以上的灌顶位,也就是大彻大悟是真灌顶。
5451、大菩萨入世,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救世救人,这种苦行,要比住山洞、讨饭、吃素难得多。
5452、真正开悟见性的人心中,就如同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万里天,达到一种空觉明的意境。
5453、什么是拙火呢?就如同一个婴儿睡足了,神足气满以后,生殖器就会翘起来,那个时候并没有欲望,那就叫拙火,婴儿长大就靠这个拙火。等长大之后一有欲望,配合心理的作用就会想要发泄,一旦发泄就消耗了,就下堕了;不能泄出来,就是炼精化气,炼气还虚,虚了空了再起用。
一切众生只要能够觉悟了,就是佛。那个本体佛性又叫如来法身,它没有来也没有去,它没有动也没有静,如果你能明白这个道理,这个智慧就叫般若,这个大的境界就叫涅槃。
5454、不要追求事相上的东西,要追求宇宙万物生命的根本也就是佛性,那才是佛法的真实义理。
5455、见性成佛就是明心见性证法身的人,为了救度众生乘愿再来人间,那个就叫应化身。
5456、佛法本来就是要破除一切的迷信,破除一切的偶像崇拜,一切究竟终归于空,空了再起妙用。
5457、因为自己的身心已经全部都空了,空了再起妙用就不会再有爱憎取舍心,就不会再生出任何的烦恼。
5458、毗卢遮那佛代表了法身佛,是根本的本佛,是一切佛的根本,十方诸佛皆由法身而化现出来的化身佛。
5459、说十方诸佛你不要认为有什么了不起的样子,都是清净法身佛变化的化身,法身为根本。
5460、我们的生命本体,清净法身本来如此,从来也没有动过,你可以认知见性直取无上菩提自性。

我觉得种树论就足以逻辑自洽地立住董奉其人了,加上一笔毁树论,反而画蛇添足......我改写一下哈!

广陵王拍了拍一颗杏花树下的石碑,那是块盖满了落花的石碑,一块墓碑。
————董奉之墓。
她心知肚明。
广陵王:谁的?
董奉:哈......沿着水路逃亡时,从一具浮尸上扯了块符传,那个人叫董奉。
广陵王:这么巧?真的不是你杀了他,然后取代了他?
“董奉”轻抚着最初这两棵杏树的树干,侧过头去看广陵王。漫天杏花飘荡,他柔顺目光中的笑意也蒙上了绰绰的影。
董奉:我没有杀他,更不是取代了他。
董奉:我只是......呵呵。
他像是想到了什么,低低地笑了起来。笑声在空旷的杏林中,格外幽远。
董奉:埋下一个董奉,便长出一个董奉来。
他的声音一如往常般地沉稳低缓,娓娓道来,那注视着杏树的柔情,倒真像个不辞劳苦的园丁。
董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董奉:抚育一棵树长大,可真不容易啊,殿下......
董奉:还多亏了元龙兄与孟卓兄多加看顾照料。
董奉:如今,好不容易到了开花结果的时节,殿下难道要毁掉它吗?
他从一棵树后拎出斧头,自下而上,看似怯弱恐惧的目光里,却写满了威胁二字。
广陵王:呵,无根之木竟敢妄言开花结果?
广陵王:你以为绣衣楼查不出来当年水灯惨案的真相吗?士燮!
她在瞬间夺过“董奉”手中的斧头,利刃映着惨淡的月光,一道寒光,切割着他本就残缺的面容。
手起刀落,一阵残芳烂漫。斧头深深嵌入挺拔的树干。随之开裂的树皮,像一道狰狞的疤,却更像是......在咧着嘴笑......
笑声渐渐清晰起来,回荡在将倾的杏花树影里,听不真切其中的悲喜。
董奉:呵呵呵呵,我救了那么多的人,这繁茂的杏林皆是见证!
董奉:你为什么要毁掉它!为什么......要把我重新变回鬼!
他含泪的眼眸好似转瞬即逝的露水,日出后,便会消散。那哀切的表情凝固在脸上,变为狠厉。
在反应过来的一瞬间,他袖中红色的液体触风化火,交趾猛火油燃起焰火,将人困于一道火墙之中。
董奉:和我的秘密一起下地狱吧,广陵王。
火舌冲天,浓烟缭绕。
皑如春雪蔽日的杏花林,露出了地底掩埋的戚戚白骨,燃火的杏花旋舞着坠落,似一场火雨,滋养着一棵棵火色的杏花树,肆意地,张牙舞爪地在黑夜里蔓延。
噼啪作响的火爆声掩盖了他的喃喃低语。
董奉:好不容易才来到了人间。
董奉:我,真的不想再回去了......
连天的火光打在他暗淡得有些无可奈何的笑容上,看起来,竟十分疲惫。
就像是那棵,被砍了一斧,摇摇欲坠的杏树。
......

后面就正常接陈登调停作保的剧情就好了。
因为原剧情中间的一段辩论里,提到种树(救人)没有毁树(复仇)来得畅快,比起救助他人的感受,世人更多的还是渴望杀人的力量。
并且这种欲望是无法教化的。越是凶恶。人就越希望把它定义为人性。
把他作恶的原因归为本性,我不喜欢这种处理方式。太简单粗暴了。反而消解了前半段塑造的他人格的立体性。
天生的恶种有那么一个就够了,多了也没意思。
我更倾向于,“董奉”之前做过的恶,是与他所处的群鬼环伺,争权夺利的环境密不可分的。他或许真的有许多无可奈何之处,也是真心悔过赎罪的。
逃亡,捡了董奉的符传,遇到陈登和张邈这两个心软的人,就更坚定了他想重新开始新生活的想法。
他是不是本性纯恶,还关乎到陈登和张邈的人物塑造啊!张邈提到过,陈登看人是很准的。我不觉得“董奉”能够骗过这两个通达知人性的人。再退一步说,就算他们俩被暂时蒙蔽了,那士氏的人找上门来的时候,他们又为什么要替他隐藏秘密呢?一定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董奉”的无可奈何,真心悔过。
君子论迹不论心,如果这个过程里,没有人捅破戳穿他,他或许能伪装一辈子的杏林君。只要他能装一辈子君子,那么他就是君子了。
他行医救人,同样也是在自救,在赎罪。
所以我会觉得,他是发自真心的觉得,自己是自己埋下,陈登张邈帮忙浇灌,而长出来的那个董奉。
他轻易是不会想要毁掉这一棵棵象征着赎罪,象征着新生的杏树的。
除非,有人想要毁掉这一切。他一定会觉得是别人想要来毁掉这一切的!
为什么非要把过往翻出来?明明自己已经行善积德,救了那么多的人了,为什么非要逼自己回想起之前的丑恶。
他为什么好端端替袁氏做事?同样的,也像广陵王问的,既然他本性如此,何必只为袁氏办事?
怎么去解释这个问题?
我的看法是——他的“暴露本性”实质是一种自保机制。可能是袁基拿这件事威胁他了,张旻能找到广陵王,同样也可能找到袁氏的人。那么“董奉”为了过往的秘密不被发现,为了维系住目前具有的平静生活,因此才去做了更多的恶。为了掩盖过往的恶行,反倒产生了新的把柄。就像撒一个谎需要无数个谎来圆,他掩埋罪行的速度,远赶不上流沙坍塌的速度,他步步后退,直到把自己逼入死角,才有了这场大火,才会让别人觉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他自己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本性如此,他只会觉得“都是你们逼我的!”
而且就算真的一把火烧了,他的畅快可能也只是一瞬,紧接着涌上来的是新一轮的担惊受怕。上一次的大火,让他逃亡至此,那么这场大火过后,他又要逃到哪里去呢?是一种空虚,疲惫,无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绪。
这样才更符合人性,更具有一种悲情色彩吧。

原剧情里面的那段辩论,给我一种,所有事情都回到原点的感觉。非常自然地把一切甩锅给人性,真的很没人性啊!除非官方就是想塑造一个没有人性的纯疯子.......
一切都是因为人性本恶,好像这么多年的行医救人,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改变,他始终是士燮,而不是董奉。就算只是伪装,面具戴久了,也会多多少少融进一些皮肉吧。他做过的善举,他救过的人,就都成了一种伪善的表演。他的挣扎,他的痛苦,没有被看见,同时也显得结尾陈登和张邈的原谅太过轻易。
属于是,前面这段辩论嘚吧嘚说了那么多,把董奉变成了一个全然的坏人,引导着屏幕外的我期待去看广陵王在结尾如何惩恶扬善。
结果恶没被惩罚,陈登的善也成了一种软弱。
看得人很窝火,很憋气啊!

以上仅代表本人愚见,欢迎理性讨论。(不赞同的就不赞同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老师好][老师好][老师好]

#代号鸢董奉#

慧律法师:《无常叫做正常》07(圆满)

(24)彻悟!我们一定要彻悟!几个重点,要不然,我们今天来到苑里弘法就很可惜了。

一、彻悟这个身体从上到下都不干净。第一个,要彻悟我们这个身体不清净。

第二、这个世间是苦的。生老病死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苦!

这个世间是无常的、会变化的,万法是空的,还有一切法是无我的。我们这个色身看清楚,人无我,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色身用化学来分析一下就是这些元素而已。宇宙的元素构成这个色身,有一天宇宙,你借重宇宙的能量,宇宙、大自然也会带走它的。你今天借重宇宙的能量,借重宇宙的元素,有一天,大自然也会带走这些元素的,一点都不会客气的!“人无我”接下来就是“法无我”,法无我。所以一切法也空无自性。

好,我们渐渐有了这些基础以后,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识”什么是“智”?

诸位!“识”,意识形态的“识”,眼根攀缘色尘,产生眼识,这个“识”,它能分别。“智”,也能分别。“识”是执著的分别,叫做“有漏分别”。“智”是没有执著的分别,叫做“无漏分别”。“识”,是生灭有为法,“智”是无为法。“识”是不善分别,“智”是善于分别。两种都能分别,但是众生的妄想、颠倒,就是识心分别,有漏分别,有为生灭的分别,不善于分别,就是烦恼重重,叫做识心分别。“智”叫做无漏分别,叫做无为法,叫做善于分别,虽分别不做分别想。在座诸位,你千万不要说:“识”不好,我把它除掉。诸位,不需要!识心生灭当体即空。识就是性,识性就是智慧,不好的东西转换一下,就是最可贵的东西。所以你不要说:我离开这个识,离开这个识就没有智,对一个在阶位里面修行的人,叫做:我们要离开妄想、颠倒、分别的“识”,对大彻大悟、转识成智来讲,识就是智。在这里有个重点:凡夫叫做“万法唯识”。相分,就是识体变现出来的;见分,是识体妄动出来的;自体分,就是生灭的意识心。凡夫叫做“万法唯识”,佛陀叫做“万法唯智”。噢!这一句话你可要记清楚!识、智,当下就是!能放下的,就是智,不能放下的,就是识。“识”就是波动,“智”如同大海,生灭会归到最后,体悟到最后,生灭当体就是不生不灭。所以,窥基大师就这么说啊,《成唯识论》:若论生灭,一切皆是识,皆是有为;若论智,一切都是无为,都是无漏、都是平等。若论觉者,一切都是般若。

再讲一遍。

若论识,一切都是有为,一切都是生灭,一切都是有漏。

若论无为,一切都是无漏,都是平等。

若论智慧,于生灭里懂得去抉择,有为放下,有漏放下,不善分别放下,立刻就证得般若。

无漏也有分别,善于分别,平等的分别,无所住著的分别。

开悟见性,识就是智。

妄动就会把般若的智慧,变成生灭的执著。

剩下一点点时间,等一下,我把好的比丘,还有好的修行人,这是龙树菩萨《十住毘婆沙论》出来的,因为师父看了非常多、非常多的书,所以讲经说法都要有依据。现在,简单讲:

(25)什么是好的比丘?泛指一切好的修行人。《十住毘婆沙论卷四》:五种情形能令菩萨还有比丘修行不退转。

㈠离一切相,用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入无分别智,此人,生生世世修行不退转。一、离一切相,用平等的心善待一切众生,慈悲平等,无有分别,此菩萨、比丘修行不会退转。这是好的比丘,好的修行人。

㈡不嫉他人利养,不会嫉妒别人供养比我多,对自己的身心、财产全部能舍。这是一个好的比丘,好的菩萨,好的修行人。第二、绝对不会去嫉妒别人比我行、供养比我多,同时把自己身心、财产完全舍离。这个人临命终一定没有障碍,没有罣碍的。这是一个好的比丘,好的菩萨,好的修行人。

㈢乃至于失去生命,他都愿意守佛的净戒,守口如瓶,绝对不说四众过,不说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过失,也不说在家居士,或者在家的女居士的过失,绝不说一切法师的过失,一生一世口业清净。此人是好的比丘,好的修行人。

再念一遍。第三、纵然……这个《十住毘婆沙论》,龙树菩萨造的论。第三、乃至失去生命,我也守佛的净戒,守口如瓶,绝不说四众过失,不说一切法师的过失,一生一世守佛的净戒,口业绝对地清净。此人是好比丘,是好的修行人,是好菩萨,修行不会退转,得到福德无量。

我们身体修行来的福德因缘,是什么会把它花掉呢?就是这只嘴巴,这只嘴巴。

像我们以前在念台中南普陀佛学院的时候,有的比丘可能是刚初学佛法的,口业不是很清净,念念念……喜欢这样攻击、诽谤。广化律师常常开示我们:身体很不容易修了那一些福德,洗锅子、扫地、擦佛像,对不对?可那一只嘴巴就全部把它花光光!广化律师就教我们:我们一定要守口如瓶!挣来的功德,嘴巴,窣!守住了!功德就存在了。你不说会死啊!不要去说是是非非嘛!要会赚钱,要能守得住钱,你会赚福德、功德,你也要守得住啊!广化律师就说:我们所赚的功德,统统给这只嘴巴花光了。花光了!是不是?所以啊,这个女众那一只嘴巴啊,哆哆哆……小心啊!我讲的是外面的,跟你们没关系的,当然跟你们没关系。你们那个口那么善良,还来听慧律法师开示,当然是好人啊!是不是?当然是好人啊!

乃至失去生命,我也守口如瓶,绝不说四众的过失,也绝不说一切法师的过失,一生一世坚持佛的清净戒律,口业绝对清净。他不好,他负因果,跟我没关系!我造业,换我掉进去。你记住!冷静一下!如果第三啊,那就是好比丘,守清净的口业,好菩萨,好的修行人,绝对不退转。

㈣具足信心,宁舍生命,求如来甚深的正法,绝不退转!此人,生生世世不退转!第四、具足对三宝的信心,宁舍生命,也要求于如来甚深的正法,乐于如来甚深的正法,此人是好比丘,好菩萨,好的修行人,生生世世决定不退转!

㈤绝不诈现威仪,绝不口是心非。内无实德、经教不通、心性不明,外面现出庄严之相,贪著别人的恭敬跟供养,菩萨绝对不贪众生的供养。再讲一遍。第五、绝不诈现威仪,欺诳众生,里面实在是没有实德,经教不通、心性也不明,法乱讲,欺诳众生,外现庄严,贪著别人的恭敬跟供养,骗得了无量的财富,菩萨绝不贪著这些假相,而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累积像须弥山一样那么大,尤其是比丘,千万使不得!千万使不得!如果能这样子不诈现威仪,不口是心非,也不会欺诳众生,外现威仪,自知内无实德,自知经教不通,自知心性不明,也不贪著别人的恭敬供养,这个是好比丘,那么这个是好菩萨,是好的修行人。

佛陀说:弘法利生。这句话对出家人更为重要,对在家居士也很重要。佛陀说:弘法利生本来就是要跳出轮回的,现在又回过头来贪著名利——名闻利养。无法离欲,又返入轮回。佛陀说:是真的是可怜的人!再讲一遍。佛陀说呀:弘法利生本来就是要跳出轮回的,现在又贪著名利——名闻利养。又无法离开这些欲望,又返过来又入于轮回,你看,这个修行人多可怜!

好!接下来,讲不完啦!讲不完!没关系,剩下七分钟,因为他们告诉我,五点一定要结束。听了,我是真的很高兴!

我是本来要讲到晚上十二点的。我乐于说法,乃至牺牲,绝不退缩!好!剩下七分钟,我们就简单讲一下坏的修行人,不好的比丘,不好的菩萨。

㈠无有志干,好乐下劣之法。心中就是这个人没有志气,干起活来没劲儿!不来劲儿!一点精神都没有!追求名利,精神来了!要修行、看经典,就睡着了!好乐下劣之法,喜欢小乘法,不喜欢大乘法。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

好乐下劣之法,就是说:噢!喜欢那个不究竟的,叫做下劣之法。无有志干,好乐下劣之法,此人不得成就,是不好的比丘,是不好的修行人,不好的菩萨。

㈡身著名利——名闻利养,其心不端直。这龙树菩萨造的《十住毘婆沙论》。深著名闻利养,其心不端直。就是:贪著于名闻利养,他的心……直心是道场,直心、深心、菩提心是道场,这个人一点都不直。就像戒律里面比喻的:一棵树木,你在远处看着它很高,树木为什么能长得很高?如同从中拔出而起,因为这棵树,树干是直的。树干是弯的,能不能长那么高?不行!人的心弯了,就见不到佛性。你的道业也不会成就。这棵树,在戒律里面比喻:这棵树为什么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挺拔而起?因为这一棵树没有弯曲。懂这个比喻吗?人的心没有弯曲,就充满着智慧,充满着般若,立刻挺拔而起,人中的佼佼者,是个好的修行人。

㈢吝护他家,就是说:来到了世间,比如说:一个比丘来到了世俗之家,看到人家世俗之家有钱不供养,生气。再来,也不忌讳说:在家居士对我们修行人的观感。走过去,看这个居士经济不错,有钱,他就说:喂!你怎么不供养啊?还用要的,还开口要的!我这辈子从来不敢,我们看了经典,哇!吓坏了!这佛制的戒律,还有这样子向人家开口要供养的?我们没有听过。存在吗?存在啊!开口向你要钱的出家人,当然是少许的啦。叫吝护于他家。就是说:不懂得在在家居士面前保护出家人的形象的意思。很可怕的!

㈣不信乐空法,对于“有”很高兴,财、色、名、食、睡很乐意去追求。对于佛陀所讲的“第一义谛大空”没有兴趣,能解脱的法没有兴趣。会产生执著的东西,他特别有兴趣。对于世俗的音乐啊、唱歌啊、艺术啊,有的不如法的,就是跟在家居士混在一起啊!没有一点出家人的气质。佛陀告诉我们:乐生灭的世俗法,不乐第一义谛大空的出世法,能说是出家人吗?世间人搞钱、搞名、搞利,出家人也搞这个东西,听起来就很奇怪啊!那为什么要剃度出家呢?是不是?说:不信乐空法,不好的比丘,不好的修行人,如果是居士,也不是好的居士。

㈤但贵诸言说,只是会贵……只是会讲一些很好听的。亚里斯多德怎么说……然后,康德怎么说……自己最缺“德”自己不知道!亚里斯多德怎么样,康德怎么样?我看你是最缺“德”。就是不愿意去做,不愿意去做。佛陀讲什么?说:但贵诸言说,只是会说说,不愿意付诸行动!还用那个最美好的世间的名词迷惑众生,他说他也在说法,讲那些完全不着边际,没有任何的营养,不能开智慧,对了生死一点帮助都没有。

然后,最后,龙树菩萨说:是名败坏之相。

我把它整合一下。

哪些是不好的比丘、哪些是不好的菩萨、哪些是不好的会坏佛陀的正法的居士呢?

㈠无有志干,好乐下劣法。没有志气、不能苦干实修,喜欢下劣之法。“下劣”就是不究竟。

㈡深著名利,其心不端直。

㈢吝护于他家。这句一般(人)听不懂。就是说:一个出家人吝啬赞叹别人、嫉妒别人有钱,吝护于他家,叫做……注意!出家众到在家居士,就是要护着他家,就是要给他正信,就是护着在家居士。你给他佛陀的正信,就是护着在家居士的意思。不要跟他搞那个世俗的东西。

㈣不信乐空法。对第一义谛大空究竟义没兴趣。倒是对财、色、名、食、睡一天到晚奔跑。我告诉你:在家居士,很简单的判断,那个出家人一天到晚打电话给你,那个出家人一天到晚打电话给你化缘,财、色、名、食、睡,我告诉你:那个出家人你就要稍微注意一下!真正一个修行人不会这样子的。打电话,看情形:是救人吗?是传法吗?有时候特殊状况。也不是说法师就不能打电话,也不是这样子,要看情形。但是在家居士要有一个判断的能力。还有啊,你在这一辈子一定会碰到好的,我们随喜赞叹。也一定会碰到少许的,佛教在我台湾看起来,百分之九十九,半月半月诵戒,半月半月诵戒、结夏安居啊、精进啊,说实在话,我可能福报比较大,我真的在台湾很少看到不好的比丘、比丘尼,可能我的福报比较大。我觉得在台湾看到都是很棒的出家人,这是我的福报。或者在外面,外面我也不了解,我这辈子就喜欢静。是名败坏之相,这个比丘会败坏正法,这个菩萨会败坏正法,这个修行人会败坏正法,这不是好的出家人。

第四、叫做不信乐空法。

㈤叫做但贵诸言说。只是想讲一些好听的话欺诳别人,也不愿意好好地修行,付诸行动!这是败坏相,会坏了佛陀的正法。所以,在座诸位啊,护持正法也是要用般若智慧的,什么时候醒得过来,就看你自己了。醒不过来,我也没有办法!我的责任就是这样子来告诉你:我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有根据的,不是信口说说的。我准备讲到凌晨十二点的,

最后讲两句话,欢迎大家来,来我们的广净道场结一个法缘,也感谢法无师带领僧团,也感谢我们这些比丘尼,非常地感恩!也感谢我们这些护法居士大德。我们都是一家人,因为都是佛陀的弟子,对不对?也不分彼此,我们一家人,一家人。

还有啊,也谢谢我们的余会长、余会长的儿子、魏居士,感谢诸位法师、比丘、比丘尼。

请合掌:回向

(全辑圆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刘宇宁一念关山# [太阳]#刘宇宁宁远舟#[太阳]#摩登兄弟[超话]# 你是天上星我是尘世间那个追星的人我乐此不疲甚至翻山越岭只为看你眨眨眼睛。宁哥午安@摩登
  • #龚俊工作室告造谣者#龚俊作为一个尊重他人,根正苗红的爱国好青年却遭受了长期的网络暴力,网络暴民在清朗行动之际仍然不知收敛甚至变本加厉,如今直接向新浪收集暴民信
  •         百度每个季度都会给底下的代理任务,完成任务会得到额外的返点给代理,任务下到代理这了,但是本地市场就这么大,完成任务很难,怎么办呢,代理会找一些合
  • #养生保健##养生[超话]##养生健康#霜降节气,少吃这些少吃:冷、凉、生、硬、香燥、辛辣草木畏霜降,霜降之后草木停止生长,室外的草将枯萎。比如艾灸中脘穴的时候
  • 愿你永如少年模样,愿你不被烦恼羁绊,愿你笑容一往如初, 愿你的未来同你期许的一样!北上看到的冰川是你,南下追寻的极光是你,西去流浪的经幡是你,东去皈依的佛经也
  • ✨✨✨ପ꒰⑅•ᴗ•。꒱໊੭✨✨✨ 新年愿望 ♡ ♡ ♡ ┏☆━ Iしovのyou ━☆┓ 一家人身体健康 努力赚钱养家 ┗━━━━━━━━━
  • 更有20万元直播专属红包,今晚8点开启,速戳机不可失!一二队的理论芝士及通用boss配对思路参考#花亦山心之月[超话]#[打call]喜大普奔!
  • ​​​#晚安,安防# 一直被稻盛和夫的这段话鼓励着:“你不会的东西,觉得难的东西,一定不要躲,先搞明白,后精湛,你就比别人优秀了。” 世上从不缺努力的人,缺的
  • 2021年12月,甘肃省提出,要紧扣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三新一高”导向,大力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行动,统筹经济和生态,统筹城镇
  • 跟善良之人同行,哪怕在浅白的岁月也能能欣欣赏到生命的精彩,剪剪残缺为画;在凉薄的季节也能感受到真实的温暖,吟吟萧瑟为歌;在荒芜的地方也能领与善良之人共事事,谁谁
  • 但无奈陈唱得太无感情了,佢唱出来的歌更似系Demo,即系唱片公司先稳人录一段,然后例如俾华仔或者学友听下,睇佢地认为适唔适合自己。作为罗文的徒弟,天后容祖儿特意
  • 记者了解到,未来悠阅城还将从精品零售、餐饮体验、生活配套等方面,引进更多年轻化的时尚品牌,为城市商圈带来更具特色的消费体验,全力打造宁夏标志性的生活服务平台及城
  •   默默注视着年届五十,人到中年,闷闷不乐的刘邦,萧何劝解道:“夫浆水菜者,汇聚天地之气,起于青萍之末,舞于山水之间,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实际上,
  • 是以古之作者 , 寄身於翰墨 . 見意於篇籍 . 不假良史之辭 , 不托飛馳之勢 , 而聲名自傳於後 。 夫然 . 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 , 懼乎時之過已 。
  • ★S2003阳泉绕城高速:因下雨,南娄站、旧街站禁止7座以上客车和货车驶入高速。★S45天黎高速五盂段:因下雨,上社 、梁家寨站入口禁止货车、七座以上客车驶入高
  • ”小男孩没反应,然后我就肆无忌惮地开始说:“你有没有觉得这小孩好看是好看但是就是年纪轻轻就快秃了[允悲]”我朋友看了一眼,中文就是如此的绝密语言[开学季]然后回
  • 又开始疯狂自卑了 我真的什么也干不好呀,身边的人的生活都好精彩 有人成绩好好,有人长得好好,有人社交好好,有人心态好好(我最羡慕的) 有人家里钱多多,可是我一样
  • 因为说话认真,做事用心,为人诚恳;一颗善良的心,和谁相伴都能长远。人这一生,好名声,是用有情有义得来的;好感情,是用实心实意换来的;好人品,是用一辈子去打造的!
  • 携程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市场官孙波通过视频表示,“路上的旅途、旅途的路上”已构成独特景观文化,吸引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观赏、游历、体验,而此次评选结果和各类内容发
  • 7394 확실히 강하다 确实强 명백한 실책  明显的失策 일반인이 아니다 不是普通人 독특한 놈 独特的家伙 두개골이 박살나다 头盖骨碎了 [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