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家胡希恕逐条细讲《伤寒论》:第60-62条

60条: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这个汗下乱用啊,那么下之后没有再发汗的。那么一般的要是个太阳病,如果吃了泻药,表不解,那么气上冲者嘛,那是表不解了,还可以吃桂枝汤,但是不能用麻黄汤。那么这条说的就是用麻黄汤发汗,他这个书说发汗啊都指着麻黄汤。可是下之伤其里,就是里虚了。复发汗,又虚其表。那么这样子治疗啊使表里俱虚,所以“必振寒,脉微细”,这是个倒装句。那么表里俱虚了,表虚,这个表虚不固。振寒者,就是打颤颤,他说打颤颤地怕冷,这就是虚得厉害。脉微细就说是里虚的情况。

那么这个病应该怎么治,后头就有了,这个在原则上说,他说下之后复再发汗,往往造成表里俱虚,这个人起码要振寒,而脉微细的。他这个书啊,因为我们讲的太阳病,太阳病的治疗呢依法当发汗,他讲的这些。那么就是虽然讲的是太阳病,如果要是这个人汗下失法,或者是发汗不当,这都属于误治,容易造成很多的疾病的所谓逆证呀,就是治坏的病啊,那么这个呢我们研究太阳病也不得不知。但是底下这一系列方子并不都见于太阳病,这个我们要理解。底下就说了关于表里俱虚的治疗。

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下之后,复发汗,”这就是接着上一条,“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这个他没提振寒,大概也振寒,不提了,光提个脉,脉沉微。那么这种的病就是,这条主要的意思,让你学辨证,正面的反应太少,所以从正面来辨这个证啊比较困难,(所以)他从侧面来,那么西医的办法了,这个除外,那个除外,那就是他了。这段讲的就这个。“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这讲烦躁的。咱们讲烦躁,三阳病都有烦躁,这个三阴病也有烦躁。烦躁最厉害的莫过于栀子豉汤(证)了,虚烦不得眠嘛。要如果是栀子豉汤这个烦躁的话,那么他不会夜而安静,是昼夜全是那么烦躁,所以这个就说他不是栀子豉汤证。

不呕,这个病由表传到半表半里是要呕的,那么说明这个烦躁也不关乎少阳病。不渴,里头有热,人是要渴的,阳明病啊,他不渴,所以这个烦躁啊也不关乎阳明。无表证,也不是表不解那个烦,他没有表证,尤其是脉沉微,身无大热,这个大热呀有两个看法,一个就是表热,表热我们头前讲过了,“淅淅发热”,感觉这个热呀笼罩体表而不开,这么一种热。还有一种阳明病身大热,不恶寒但恶热,蒸蒸发热,他这个无大热呀,既没有表热,也没有阳明病那种蒸蒸发热,这个纯阴证啊有时候外边带点热,我们后头学四逆汤证的时候就有了。

那么他这个呢一样一样都给除外了,既不是栀子豉汤虚烦证,也不是心烦喜呕少阳病的那种烦,也不是胃家实,渴而烦的那种烦,也不是,同时也不是表不解那个烦,外头没有大热,既没有表热,也没有阳明之里热的这种外证,这肯定是阴证的烦躁。

这阴证的这个烦躁最坏了,那么古人这个看法全是说这个阴阳绝离,这是个术语,就是正不胜邪了,就是脏器胜不了病邪了,所以他烦躁,这个还是躁多而烦少,躁者乱也,这个在阴证里头最危险的一个证候,所以他用这个干姜附子汤主之。所以他这个书从多方面给人指示,也有的正面证候太少,就是一个脉沉微,一个发烦躁,发烦躁这个病症啊关系方面太多,那么当时确诊不了啊,怎么用药呢?所以他就从侧面(了解),正面反应太少。所以他一样一样(排除),是不是虚烦啊,是不是少阳病啊,是不是阳明病啊,是不是表未解啊,他把它都除外了,那么说明什么呢,真正由于汗下失法,造成里虚阴寒证,这么一种烦躁。

干姜、附子这两味药,古人也说附子不得干姜,不足建其热,这也是一种术语说法。这两个药全是温性热药,这个附子偏于治下,比如下利呀偏于用附子,全是温里的药。要是呕吐呢常用干姜,所以干姜温上。那么这两个药搁在一起,就是彻上彻下,所以里头真正有阴寒非这样不可,他是把这两个药放在一起,而且量非常的重,你看着虽然一两干姜,但是这回是顿服,就一剂,一剂1 两那么合后世 1 两就是 3 钱,3 钱干姜配合 1 枚附子,这量就很重了,比四逆汤都重。

所以阴寒的证候见到烦躁不宁,这不是好现象,这是脏器不足以胜邪,这就是精气欲脱的这么一种反应,所以用这个方子。这个方子再加甘草就是四逆汤了,他的这个病啊不急迫,只是烦躁脉沉微,没有其他的急迫的证候,所以他不搁甘草。你象四逆汤(证)下利清谷等等的,都有急迫的证候,用甘缓的药,搁甘草。古人用附子呀遇到救逆,温中的时候,都搁生的,生的是有力量的。现在附子都是制的,也不论个了。一个没法考据的,大个的附子都 1 两 8 钱的,小的 3~4 钱 2~3 钱,我们现在用呢就附子、干姜等量用就行,干姜 9 克,附子也用 9 克就行。

生附子有毒啊,咱们得另学用,同时要注意一些,不要跟他这个原方是生用,咱们也生用。就是用生用也药不死人啊,不能说药死人,但折腾人,常常使人头眩,头眩冒,常有这种情况。大量用也能死人的。这是一节,由于这个汗下失法,下之后再发汗,没有这个治法,没有不虚人的。

虚到极点了,就转变阴证,那么脏器沉衰,不足以克服疾病了,人就要死了,这个时候就要用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汤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

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这个在《玉函经》上没有分量,也没有新加两个字,就是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这本书搁上这个也没有什么大问题的,都可以通。“发汗后,身疼痛”,身疼痛是表证了,那么发汗之后,身还疼痛,那么表没解呀。表未解,依法应该用桂枝汤,是不是,但是呢那个脉可是浮,脉沉迟者不行,需要桂枝汤原方加味,加芍药生姜,照原量再加1 两,另外加 3 两人参。

你们看看头前这个 50 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这个脉不足啊,不及的脉,就是营不足。不是这个脉迟,它准就主寒,不是的,它就指血少,血少不充于脉,脉就迟。那么这个发汗之后身疼痛,表未解,可是人太虚了,这个虚你不能够再(发汗),所以我们头前也讲很多了,假设说要有里虚证,也有表证,你非先治里虚不可。那么这个里虚不太厉害,只是脉沉迟,没有其他的证候。脉沉迟说明由于发汗之后,丧失人的体液,夺汗就亡血呀,血液也少,这个时候你再用桂枝汤原方不行了,所以这得知道变化,那么这怎么办呢?

我们讲桂枝汤,桂枝汤这个方剂呀就是安中养液,就是鼓舞胃气,那四味药都与胃有好处,但是脉沉迟呀原方是不行的,只是用那几味药鼓舞胃气不够了,用人参大力而来健胃不可,所以他用人参,加上3 两这个分量很重了。另外呢把这个生姜,生姜也是健胃药,生姜合和人参一起对于健胃当然更起作用了。芍药是育阴,桂枝汤搁芍药也是这样的,芍药是苦平微寒的药,它是养阴,那么这个血少就是阴不足啊,后世这个说法了。所以这个脉沉迟就是津液缺少,也就是第50 条说的营气不足,血少故也,所以脉迟。这样子你再用原方就不行了,所以古人这个用药讲丝丝入扣,你要不恰好,就好不了病。

用桂枝汤还是不要紧的,如果你要用麻黄汤就了不得了,你再大发其汗,他本来血液就少了,你再大出汗,这个人非抽不可,那更不行了,就是对,用桂枝汤也不行,你还得想办法健胃,这个胃,我们这个地方,大家要注意,我们寻常说这个津液虚、血液虚,都要壮水嘛,滋阴、养液,都用这个法子。这个在临床上咱们得看,他这个,仲景这个书不是这样的,他有时候用四逆汤,也养液,你得看什么情形,也得辨证啊,后世见到热就是阴虚,生地、麦冬就往上上,那么见到这个见到寒呢就阳虚,就附子、肉桂,这是错的。

他这个书啊,真正的津液虚、血液虚,看看什么情形之下,在虚寒,这个阴寒证最虚得厉害了,这个时候津液虚,那个生地、麦冬一点也不能动啊,动就能死人的,你非得恢复,咱们现在说就是理脾胃了,就是健胃,总而言之就是健胃。这个胃气一恢复,自能够化水谷而布津液,自然地(就好了)。

这个在后世的医书里呀,这一点不谈,一看到阴虚就想办法滋阴,那就错了。他这个书就是这样,这所以搁个脉沉迟,脉沉迟虽然说是营气不足,血少,在他的书上这么说的,但是也是虚寒,里边多少是虚寒,要不这不足之脉怎么现迟呢,这样我们就不能够用解热滋阴的药,那个根本就是不对的,所以他用这个,发汗后身疼痛,表不解,依法应该用桂枝汤啊,但是这个脉沉迟,由于发汗,里头津虚血少而有些虚寒的反应了,所以他要加,不但加人参,而且还要加生姜,生姜这味药是温中,是一个温性药啊。

所以这个方子,他叫个新加汤,就是这个意思,还得用桂枝汤,需新加这几种药味,健胃以滋津液,意思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方剂就是桂枝汤原方,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在原方里头加一味人参,另外呢把芍药、生姜都增量,我们看这个方子就治桂枝汤的原方证而胃更比较需,加生姜,里头也有恶心,张仲景这个书大家都知道的问题一般都不提,其实这应该有呕,应该有恶心,这里的人参也不是万能的药,它就是健胃,健胃也有证候,这个书后面大概有,理中汤我记得就有,什么时候呢?

就心下痞硬。《外台》说得明白,这是人参的一个主要的证候,它治胃虚,胃虚到什么程度上呢?我们讲泻心汤的时候就有了,胃虚呀,这个邪气,客热邪气,都往胃这块来,客气动膈嘛,膈就指着心下胃这块了,这样子胃就硬了,无论是水饮或者是邪热之气,都跑到胃这了,这就合乎《内经》上说的话,“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哪块虚,邪就往哪块去,你用下或者发汗,虚其胃了,那么这个邪气就往胃这块跑,于是胃、脾,脾这块感觉上下不通,而且拿手按着也硬,所以心下痞硬不可下,下之则死,这阳明篇就有了。

那么我们用人参呢要注意这一点,人参不是万灵的,当然人参与附子啊都能够促进机能沉衰(的恢复),拿现在话说就是代谢机能沉衰了,但是用处各有不同的,真正现虚寒的这种证候,你非用干姜、附子不可。人参这味药是苦、甘,偏微寒,所以在阴证里可以用,在阳证里也可以用。真正虚寒,寒得厉害,真正纯阴证,人参不能用,你看复脉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汤都不用人参。用它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证候,就是心下痞硬,这个病人呐,他说心下痞,按着这块挺硬,食欲不振,有一种胃虚的反应,这时候就要用人参。要是没有这个证候呢,用着是有害无益,用什么药都这样。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论道岐黄##国医的精诚力量#

经方大家胡希恕逐条细讲《伤寒论》:第56-59条

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那么这个头痛有热是表里共有的病,太阳病也有头痛发热,阳明病也有的,那么这个,他说这个原起是伤寒啊,就是表实证啊,就是无汗这种伤寒,已经不大便六七天了,那么这个头痛有热呀,大概就是里实的问题了。这个久不大便啊,它就造成自己自中毒啊。我们饮食入胃,血管要吸收,可是老不大便,你再吸收了,就是有了毒素它也吸收,所以生理上就这个样子,它不知道有毒没毒啊,所以日久不大便容易有头痛的。他这六七天不大便啊,那么头痛有热,按着常规上看,这是里实证,与承气汤。这个“与承气汤”,他也不是说“主之”啊。他这个书啊,“主之”就是固定不移的。

“与之”,比这个“宜”的口气更轻,“宜”就是当,应当,也不是“主之”。这个“与”是大有商量余地的,“与承气汤”,这个承气汤也多种啊,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等的吧,可以与承气汤,就是你根据他这个病情的轻重缓急,斟酌着用吧,它是这个意思。假若真是里有热,那个小便呀它要红赤的,这个是很要紧的,这是辨证的法子了。

那么这个头痛有热,不但阳明病有,太阳病也有。那么如果阳明病,他里热,里热了小便红赤。那么“小便清者”,色不变,“知不在里,仍在表”啊。那么这个虽然六七天不大便,你不要光看这个不大便,这还是表证,它要是阳明病,小便绝对变色。“当需发汗”,那么这个呀你还是要发汗的。这就是这个病啊有疑似之间,我们找这个特别的鉴别的一种方法,尤其这个表热里热鉴别的方法以小便是最好辨了,所以咱们在临床上要问,不问不行。

那么这个表热里热,最容易辨的莫过于小便,你问问小便怎么样,小便一点颜色也不变的,里头没有热,你别给人吃承气汤了,这还仍在表,当须发汗。这个发汗,可能它是麻黄汤,他说的是发汗,而且开始他用的是伤寒,没有汗。“若头痛者,必衄”。

他这个一句话差不多就是一段的意思了。假若吃过麻黄汤发汗,而头痛不已,那个人啊他必衄,什么道理呢?这个就是病深,他在六七天,他这个病啊,这个热病都往上冲,六七天发汗之后还不好,脑袋还疼,说明这个上冲也厉害,这个上冲是桂枝的主要的证候,所以治头痛啊,这个麻黄汤不如桂枝汤,可是麻黄汤也有桂枝,但是桂枝量也小,所以一般的头痛啊大概(用)桂枝汤的多。他说无汗,你不能吃桂枝汤,先要吃麻黄汤,可吃了,头痛还仍然不好,那个就是与桂枝证上冲有关,不但头不好,而且必衄。“宜桂枝汤”,那么这个时候啊应该用桂枝汤,再小发汗就好了。

这也挺重要,重要在哪呢?就在这个验其小便以知表里,这个汗下异法呀,这个很重要,该发汗的吃泻药不行,那么真正阳明病发汗也不行啊,越发汗,里头热结得越厉害。那么假若发汗,不好,脑袋疼得厉害,鼻子出血,你以为解表解错了,也不是的。那是因为久不得汗出,阳气重一方面,同时气冲得也厉害,气往上冲,这时候你再更发汗,这个表还是没解嘛。

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这个他就接着上边一节,怎么头痛者必衄,完了就得吃桂枝汤呢?这也是定法。这个头前我们讲过了。本来他是太阳伤寒,发汗已解,但是半日许呢复烦,他这个表解了人就不烦了,烦就是有热才烦呢,还是热没除,他又烦,这时候你看他脉啊还浮数,还是表热呢,可更发汗,这个时候啊再发汗就好了,但是不能用麻黄汤了,宜桂枝汤。

这就是说,我们讲了这些,全是对于麻黄(汤)桂枝(汤)这两个方剂应用方面反复地来申明。他说麻黄汤吃过之后,如果病不解,这个病还在表,那你还得解表,还得发汗,但是不能再用麻黄汤了,必须用桂枝汤,在这他特别地郑重其事地点出来,头前都没说明啊,可是我讲了。那么上边那个也是,本来他是头痛有热,小便清这是表证,可是他是伤寒,没有汗的病,当然先用麻黄汤。可是使麻黄汤也对呀,但是头痛不好,鼻子反倒出血,那么这个时候脉当然也还是浮数的,你再吃桂枝汤就行了。

这是定法,这在临床上也是一样的,这个麻黄汤不能连续用,凡服过麻黄汤而表不解,你再解表就得用桂枝汤。你服过桂枝汤表不解,可不能用麻黄汤,还得使桂枝汤。这是定法,所以桂枝汤这个药啊最平和不过的,绝不象后世这个说法,他就用一句话了,“桂枝下咽,阳盛则毙”,那正说明麻黄汤证,这个头前有了,说桂枝本为解肌嘛,若脉浮紧,发热无汗,这种太阳伤寒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我们上边方才讲这个,阳气重的这种病,阳盛则毙就是指阳气盛,他这个表实证,不得汗出。这个桂枝汤怎么个药呢?桂枝汤,它是甘温,虽然解表,有益胃生液的这么一种作用。他已经是体液充实体表了,你还增液,你还让他,实上加实了嘛。所以这个麻黄汤证用桂枝汤是绝对不行的,这个阳盛指着阳气盛于表那个阳盛,不是有热,桂枝汤(麻黄汤)哪个不治热病啊,都治热。

后世给曲解了,凡是热就不能吃桂枝,这都是错的。桂枝汤这个药啊非常平稳的药啊,我常用,那就是伏天我也用,也是三四钱这么用,怎么也不怎么的,哪有那回事呀,该用你就得用,不该用你非要用那也不行啊,那么这是一种定法。他说伤寒发汗,本来是药对证了,吃了也好了,可是半日过它又来了,脉还浮数,还在表,你就换个发汗的法子,用桂枝汤就好了,不能用麻黄汤。

第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这一下就是发汗不合法,也造成很多的问题。他这个是个泛论,无论什么病,我们治疗啊汗、吐、下这是一个攻实去病的一个大法,在中医上说,汗吐下都是攻实去病,可是用不得当,都足以害人,起码是亡血、亡津液。这个亡血就是亡血液。亡失血液,亡失津液。那么这个汗法,发汗最亡失体液得厉害。那么这个吐下也是一样的,他本来吃些东西,胃消化之后要吸收的,你不等他消化,不等他吸收,都吃泻药下去了,身上体液也是不能够补益,不能够继续得到吸收,也是少了嘛,也亡津液亡血液嘛。

如果阴阳自和,阴阳自和指着表里,表里没有他病,我们经过发汗,或者吐、或者下,损失了血液和津液,如果表里自和,这不要紧,这个病可以治好的,不必乱治,“必自愈”。那么言外之意,津液血液亡失,而又有表里不和的现象发生呢?那你得治疗,没有(不和)不要紧的。所以人的这个身体呀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糟蹋坏的,但是这个是不合法的发汗吐下,损失人的津液体液,亡津液亡血液这是肯定的。亡就是亡失的亡啊。

第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大下之后,吃的这个重下剂了,尤其巴豆这类的下剂,病不好而复发汗,这有这样的大夫吗。这个汗下倒置啊,一般都是有表证先解表,表解再治里。没有这个先治里,大泻之后还有表证的,很少了,就有表证也不能再发汗,那个发汗起码也是要用这个解肌这类的药物,像桂枝汤这类的,不能再用麻黄汤,他这个说的是用麻黄汤。那么这个汗下倒置,这种治疗啊没有个不亡津液亡血液的,那么津液体液亡失太多了,小便也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小便不利是由于亡津液的结果呀。

这是误治,这就告诉你呀不要利小便了,所以在临床上不能(见)一个症状(治一个症状)。我们遇到小便不利,当然要利小便,可是由于亡失体液造成的这个结果小便不利,他没有水分,(你如果治疗)反倒为逆了,所以他说是“勿治”,千万不要再利小便了。“得小便利,必自愈”,他由于津液恢复,小便自然利的。这一节就是承着上节说的,就是阴阳自和,表没有什么病,里没有什么病,只是由于这个大下、复发汗,体液亡失太多了,造成这么一种情况,没有其他的关系,这个你不要瞅着小便不利就治,他根据这个阴阳自和,小便不利也是一个不和呀?这个不和没有关系,还算自和之内的,所以这个不要治,他这个津液会恢复的。如果不恢复怎么办?当然也要治,治你不要利小便了。

这个 59 条以下全是汗下失法,而造成种种的疾病变化。大伙要注意,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这几个是顶主要的,那么另外有一些合方、加减方,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这是合方。另外呢有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那么这些都是一些加味的方子,桂枝去芍药汤,都是加减的方子。那么回头这些主要方子在脑子里头得有个体会,因为桂枝汤它是解肌,它既能够亢进胃气而生津液,他这里头甘温嘛,这个胃是喜甘、喜温、恶寒、恶湿的这么一个脏,所以桂枝汤这个甘温能够亢进胃气而生津液,它是这么一种发汗药,所以我们用桂枝汤啊必须以津液丧失为先决条件,你像我们头前讲的这个开始有这个表证,有自汗的需要用桂枝汤,不能用麻黄汤,自汗者就丧失体液,我上面给引征内经那一段,阴阳交,本来这个表证就是人体利用这个精气,想达到出汗的目的把这个病邪驱除出去,就是这么一种病机,我们根据这个症状分析也是这样的,可这个桂枝汤证出了汗了而病不好,足证他这个精气呀力量不足,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他不足以驱邪,所以虽然汗出而病不愈,但是他不到阴阳交那么一个严重的状态,他能吃,没到那个不能食,所以他不要紧,但是我们治疗啊可不能用麻黄汤,必须用养津养液的桂枝汤,这是桂枝汤。

这个麻黄汤呢你看正相反,麻黄汤治表实证,由于表实,体液一点也排泄不出去,那么压迫人身上哪都疼,头、项、关节、腰,无处不疼,桂枝汤也疼,他比桂枝汤严重得多。同时,由于表气一点也不解呀,必波及到肺,他要喘,所以这是麻黄汤与桂枝汤的区别。这两个方剂在太阳篇里最主要。你看葛根汤,里头既有桂枝汤,又有麻黄,所以葛根汤(证)一定恶风,因为有桂枝汤的关系,他也恶寒特别厉害,他有麻黄汤的关系。所以葛根汤这个方剂是一个清凉性、滋润性的一种解表、解肌,解肌是有桂枝汤的问题了,同时葛根这味药也解肌,那么主要的是项背强几几。太阳病也头项强,但是背不强,所以葛根汤能治痉病,如果这个项背强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这个人就要抽,叫痉病,这个葛根汤也治,那是刚痉了,在《金匮要略》里有的。

这个方剂呀在临床上是最常用的,凡是表不解,没有汗,恶风寒得厉害,觉得怕冷得厉害,无论他项背强几几还是不项背强,都可以用葛根汤。第四个就是大青龙汤了,大青龙汤是越婢汤与麻黄汤的合方,他这个方剂就是不汗出而烦躁,要不怎么咱们方才讲那个二阳并病,当汗不汗,其人躁烦,我怎么说是个大青龙汤证呢?就因为这一点。本来应该出汗,而汗不得出,这个人就烦躁,这是大青龙汤证。大青龙汤是大发汗药,麻黄用6 钱啊,恶寒也相当的凶。大青龙汤与葛根汤这两个方剂的主证啊,全是表实无汗,而恶寒较比严重,可是这两个好辨,一个有石膏,这是大青龙汤证,必烦躁,或者口舌干,他有内热,这葛根汤没有。葛根汤有项背强,大青龙汤没有。

这两个方剂啊全是恶寒较比厉害。这个小青龙汤证就是咱们平时所说那个外有风邪、内有痰饮的病,心下有水气,表不解嘛。那么这个方剂偏于温,它有干姜、细辛、五味子这些药,他有咳喘,咱们说这个痰饮咳嗽这类的病。同时大小青龙汤都能发水气,那么这也治溢饮那,这个是在《金匮》上。我们讲完这些,(就知道)所以中医这个发汗啊,你拿这几个方剂(来讲)是各个不同,所以在临床上错了,错了就不行,你像我们方才讲这个二阳并病,他也先发汗,他用这个发汗方法不合适,所以还有大青龙汤证发现,他那个病可见开始就是大青龙汤证,他也许用桂枝汤了,也许用其他的方剂,都是没达到目的,所以这个汗出不彻,与一般的麻黄汤证、桂枝汤证全不同,他不好病,甚至于还出大毛病。这是我们上面讲这些发汗剂里头有这么几个主要的方剂,这几个主要的方剂你心里要有个数,那么其他几个加减方剂你就容易理解。咱们今天就讲到这了。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自和这就自愈,上次这个59 条啊,就是一个自愈的一个例子,说“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是也,勿治之,则小便自利,必自愈”。那么底下这个例子就是相反了,非治不可的,这就是60 条。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论道岐黄##国医的精诚力量#

石善林:和解少阳,温脾生津,柴胡桂枝干姜汤可用治顽固性皮肤病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柴胡桂枝干姜汤可用于伤寒误治导致的少阳太阴合病。

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裴永清在《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论》中提到,方中的干姜,是为误下损伤脾气而设,仲景向以干姜温中,以药测证,可知本方既有太阴未解之邪,又有少阳郁热及太阴脾寒之机转。尽管太阴脾寒之情尚未显露,但已为误下所伤,故用干姜(与桂枝相合,《神农本草经》云桂枝“补中益气”)温中补虚,治中有防,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

方中之牡蛎,亦从小柴胡汤加减变化而来,“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本证中有“胸胁满微结”,加牡蛎以软坚散结。

从临床实践上出发,本方有表邪时可用,无表邪时亦可用,取桂枝与干姜相协温中补虚之用。

伤寒大家刘渡舟对本方的认识为:“此方与大柴胡汤遥相呼应,彼治少阳兼阳明里实,此治少阳兼太阴脾寒,亦体现了少阳为病影响脾胃而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余在临床用此方治疗慢性肝炎腹胀、泄泻、带有太阴病阴寒机转,投之往往有效。”

《伤寒契要》:刘渡舟指出,本方具“小柴胡与理中汤合方之义”,由于体现“阴证机转”,其主症应有太阴脾寒的“下利与腹胀”特点,此外就应具有“口苦、恶心呕吐”等少阳证证候,脉应沉弦而缓,舌苔白滑而润。至于“后背疼痛”“少腹胀满”“小便不利”“两手麻木”等,则为或然证。

总之,本方“能温寒通阳,解结化饮,疏利肝胆之气,善治背痛、腹痛、腹胀、胁痛、小腹痛、小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薄等症”。

笔者承刘渡舟之意,将此方用于具有口苦、心烦、腹胀、便溏、恶冷食、尿黄等一系列症状的患者,这类患者属肝胆有郁热而脾有虚寒。从这个意义上讲,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一首调和肝脾之方。

清代医家尤在泾提到:“汗下之后,胸胁满微结者,邪聚于上也。小便不利,渴而不呕者,热胜于内也,伤寒汗出,周身漐漐,人静不烦者,为已解,但头汗出而身无汗,往来寒热,心烦者,为未欲解。夫邪聚于上,热胜于内,而表不复解,是必合表里以为治。柴胡、桂枝,以解在外之邪,干姜、牡蛎,以散胸中之结,栝楼根、黄芩,除心烦而解热渴,炙甘草佐柴胡、桂枝以发散,合黄芩、栝楼根、姜、蛎以和里,为三表七里之法也。”

《金匮要略》云:“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栝楼牡蛎散方,栝楼根、牡蛎等分。

伤寒大家胡希恕讲到:“栝楼根这个药,它是苦寒的,它去热的力量相当强,它治消渴,同时也能够滋阴解热,但是它苦,它去热的力量非常大,解渴的力量也强;牡蛎是咸寒,也解热,而且多少有点儿强壮的药效。这两个药合起来,对于这种虚热的渴再好不过了。”笔者认为栝楼牡蛎散的方证是周身汗出多,舌淡,脉细弱,自汗、盗汗皆可。

临床总结发现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主要症状为:口苦、口干、口渴、胸胁不舒、胸闷、心悸、大便溏、舌苔腻、脉弦细或脉缓等。

柴胡桂枝干姜汤由部分小柴胡汤、桂枝甘草汤、栝楼牡蛎散组成。

柴胡、黄芩解决少阳郁热引起的口苦、口干,并且柴胡有推陈致新的作用,它能够清除体内的瘀滞,使气血津液有了生化的空间;

栝楼根、牡蛎解决口渴问题;

桂枝、甘草解决“心下悸,欲得按”;

干姜、甘草相当于半个理中汤而解决脾阳不振的问题。

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心悸明显者,笔者桂枝用量60~90g,炙甘草用量30~45g。且通常把柴胡桂枝干姜汤拆开煎,桂枝与炙甘草同煎,其他几味同煎,喝的时候再混和,这样效果比一起煎更好,对患肠炎、腹泻严重的患者,将干姜换成炮姜,炮姜量增加30~60g左右。

对皮肤粗糙、脱皮患者当重用栝楼根、牡蛎。栝楼根、牡蛎色白入肺,补充肺肾之津,体现了金水相生的原理。“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皮肤的润泽离不开脾肺的协同作用。《黄帝内经》还提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渭液”。布散于体表的津液能滋润皮毛肌肉,如若津液不足,则会使皮毛、肌肉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皮肤疾患。

临床上笔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了大量皮肤病患者,疗效满意。

2017年6月治疗了一位来自上海的姬姓患者,其患皮肤病十余年,经过上海各大医院的中西医治疗后疗效一直不稳定。患者全身皮肤瘙痒,时轻时重,皮色鲜红,部分区域有少量渗出液,导致患者夏天也不敢穿短裤、短褂。吃海鲜、喝酒时症状加重。患者几乎天天喝酒、饮茶,导致湿热瘀积,常口苦、口干,苔黄腻,便溏,大便每日4~6次,吃水果稍多则溏稀加重,便黏难冲,气味臭秽,还因长期应酬而患有严重的脂肪肝,常感胸胁部不适。笔者把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中的柴胡、黄芩剂量加大,另加白豆蔻、生苍术,采用免煎颗粒。7日后患者反馈,疗效很好,服药3个月后诸症消失。2019年10月随访,疾病未再反复。

笔者徒弟的奶奶患皮肤病多年,基本症状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主症吻合,服汤剂20剂后症状改善明显,因嫌药苦,停药,2个月后轻度复发,遂嘱续服40余剂,疗效稳定,2年来未再反复。

本方还可用于糖尿病、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结肠炎、冠心病、月经不调、不孕症等,只要病机符合或者主症具备柴胡桂枝干姜汤主症的特点,均可用之。

本方尤善治疗具备口苦、口干,经前胁胀、烦躁易怒,小腹、腰及下肢发凉症状的月经病。

针对输卵管通而不畅或完全堵塞的不孕症患者,只要病机符合,再合当归芍药汤、抵当汤等药,往往能快速改善症状,使患者成功怀孕。

现列举一例笔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顽固性皮肤病验案如下。

张某,男,60岁,2021年1月16日初诊。

主诉:过敏性皮炎15年。两腿发痒、发干、脱皮、有明显结痂,两腿活动轻度受限,经常用药膏擦涂,症状反复已有15年,被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既往疗效不佳。素有冠心病史,经常胸闷、心悸,偶尔心绞痛,常服用养心氏片、丹参片等药物。
刻下:双腿发痒、脱皮、结痂,两腿活动受限,经常胸闷,心悸,遇事紧张出汗,睡眠时好时坏,早上口干,食凉则胃酸,有时便溏,大便每日2~3次,无肠鸣音,舌质红,苔少,舌底暗红,六脉沉细弱。

诊断:过敏性皮炎、冠心病。

辨证:少阳太阴合病。

治法:和解少阳,温脾生津。

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柴胡60g,干姜15g,桂枝40g,生牡蛎20g,栝楼根30g,炙甘草20g,黄芩2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二诊:药后皮肤症状、胸闷、心悸、口苦等明显好转,睡眠质量亦有所又提高,疗效速显,效不更方。

三诊:腿部皮损处明显好转,心脏症状进一步好转,其他症状明显减轻。患者舌底暗红无明显变化,舌暗红兼腿部肌肤甲错,此为有瘀血,守上方加桂枝茯苓丸、酒大黄。根据笔者经验,疾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其中有瘀血作祟的缘故,治疗过程中祛除瘀血能够预防疾病复发。病情稳定后柴胡、黄芩剂量稍减。

处方:柴胡30g,干姜10g,桂枝40g,生牡蛎20g,栝楼根30g,炙甘草20g,黄芩15g,赤芍15g,牡丹皮10g,炒桃仁10g,茯苓20g,酒大黄20g。7剂,水煎服。
四诊:胸闷、心悸、心绞痛、两腿发痒未再发生,皮肤进一步恢复。将此方打粉,改散剂,每天12g,每日2次。4个月后电话随访,两腿发干、粗糙几乎恢复正常,嘱继服半年,以图根除。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文 山东省平阴县榆山街道西桥口卫生室石善林 山东省肿瘤医院石维娟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论道岐黄##国医的精诚力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各位忠实的田东生活网网友在使用田东生活网APP的过程中是否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会编辑自己发表过的帖子不会上传小视频不会删帖...部分板块信息会跳转到另外的网站,
  • 我还是第一次在娱乐圈见到这种一边咬着牙硬扛,一边逗着粉丝玩的演员。肖先生有各种苏,这次的苏点非常接地气。来我给你总结:在古代呢,这位仁兄就是朝堂之上,风云诡谲,
  • 纪念一下此时此刻吧 怎么说呢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现在在去疫情防控支援的路上、 虽然现在是下班时间 但仍然跑来工作 没有抱怨 反而很开心 现在这个风口浪尖上 能听
  • 善行缘于善心,有着善的心灵, 就如同一股清泉,永不枯竭,清纯甘甜, 发自内心的善,才会有善行善举, 唯善之心处处欢声笑语,处处和气生财; 心中不可少善,行事不可
  • 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女导演伍锦霞1914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是第二代美国华侨。一生导演或制作了11部电影作品,其中5部为在香港拍摄的粤语片,6部为在美国执导的华语片
  • 【拍 出 幸 福 感】 小而美,少数人,工作加生活, 以缓慢的节奏, 创造着简单有爱的作品。 [心] 本着去繁存简的原则,请问……你可以成为我太太吗?从不奢求
  • 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女导演伍锦霞1914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是第二代美国华侨。一生导演或制作了11部电影作品,其中5部为在香港拍摄的粤语片,6部为在美国执导的华语片
  • 周五002 荷乙 海尔蒙特VS埃门 海尔蒙特此前三个赛季有两个赛季垫底,好在荷乙没有降级制度。海尔蒙特本赛季开局就遭遇了三连败的战绩,三场比赛分别输给了邓
  • 《仁医》第4集一个片段,楼顶上,“父亲”劝女儿要努力上当人上人,画风很激励,一句台词忽然把人拉回现实——“到时候,讨厌的人你就可以不陪他睡”。这TM是妓院老板在
  • 2021年8月23日/农历七月十六 时间真的好快,一下子就8月23了,再有一星期就要拍拍屁股去广东了。自己信誓旦旦定下的暑假计划,只完成了一个综述,害,看透自
  • 【情暖百姓“大排查”】当前正值洪涝灾后重建的关键阶段,连日来,河南省浚县公安局组织民警、辅警深入辖区受灾乡村和街道社区,走村入户开展情暖百姓“大排查”活动,全面
  • 关于十八 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憧憬过十四岁 十七岁,瞬眼间我就十八了。但我满是荆棘 坎坷 成长都出现在十七岁,那么十八岁的来临便是个好兆头。之前想过要在十八岁穿上
  • 刚刚老师问每天看到这张图都在想什么 我说孤独 回去仔细想了一下这个软件给我带来的负面情绪 结合使用体验 每次看到这张图我都会觉得我就是这个小黑影 通讯录里的朋友
  • 我想用“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来形容他,不为过。和小猪谈了恋爱才会知道 工作学业和爱情是很难平衡 当要照顾好我的感受 他不得已去舍弃一些东西来保全我 如
  • 我想用“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来形容他,不为过。和小猪谈了恋爱才会知道 工作学业和爱情是很难平衡 当要照顾好我的感受 他不得已去舍弃一些东西来保全我 如
  • 【喜报来啦!扫黑除恶再获省级荣誉!】日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对全省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扬的通报》。日照中院刑庭、岚山区法院刑庭
  • 网红爆款雪肤奶枣巴旦木夹心杏仁独小包装袋零食推荐奶芙枣奶酪枣 ¥37.90 [心]找优惠券可以先自助搜一下: 今日疯抢-翻牌抢0.01元好货 休闲食品-领劵1
  • 四玉糕的夹心真的还可以,平安豆沙,万事南瓜咸蛋黄?胜意是枣泥馅,感觉略微有丢丢酸,最喜欢枣泥馅了!馅都很绵密~口感很好。外面没有很惊艳。 橘红糕很像小时候的猴子
  • 暑假快要结束,再隔几天就要回重庆了,现在就开始舍不得家乡和家里熟悉的一切。悠长假期可以说我的计划完全泡汤,规划好的事绝大部分都没做,后面国庆过完就考试,现在都可
  • 太阳举着火把,在制造光明 在日夜之间,宁静的世界多么美好 从沉睡中醒来, 我听到风搅动空气的声音,吹掉落叶的声音,风中夹杂着烟雾 风吹走了多少灰烬和亮亮的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