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九到底有什么魔力?

前几天有个重磅消息,新国九的出台,可以说是关系到全国2.2亿股民,甚至更多的基金从业者,投资客,那新国九到底有多重要?

作为GJD对于资本市场的指导性意见,往往都是高层的部署,因为有9个部分所以称之为国九条。我们还曾经出过两次国九条。

第一次出台是在2004年,出台之后国内迎来长达3年的大行情,上证指数摸高到6124点。

第二次出台是在2014年之后,股市就迎来了14年到15年的杠杆牛,最高的是摸到了5178点。

由此可得,前两次国九条政策出台之后,都是牛市。原因在于当时的环境,行情下行,而国九条出台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市场上的根本性问题。当然这次的国九条也是这个目的。

本次国九条与投资者息息相关的内容有。

第一: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这个不必多说就是在上市监管的流程上进行严格层层把关,对于只剩下壳的僵尸上市公司也应当进行强制退市。
第二:加强机构对交易的监管,对基金公司等机构完善衍生品交易以及融资融券的监管有相当大的作用,避免低劣的产品。
第三:大力推动中长期入市,包括权益类的公募基金,我们一直关注的ETF为代表的指数化投资,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银行理财以及信托资金等,鼓励这类资金积极入市。
第四:提高证券市场违法犯罪成本,这一项我想是大多数投资者最期盼的一条。

本次新国九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讲,主打两个点,一 强化投资者保护,促进市场公平化,
二 增强市场稳定性,防止市场剧烈震荡。

当前来看,新国九的政策加大了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市场高股息率标的有望扩容。
想要在这场改革当中,捕捉到财富的密码,就要关注国企等积极响应号召、提高分红、加强市值管理的公司,因为在诸多方面,国企都在充当领头羊的作用,同理投资者应当关注相关ETF。

其次就是 券商、资管相关龙头公司,随着权益市场不断发展,这些领域有望在此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未来十年,我们整体发展风格,一定更注重质量,避免一味追求速度,在政策的指引下,让每一位投资者赚到钱。只要A股的整体股东看到收益提高了,上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祝各位天天正收益!

#新国九条发布a股能否再迎大牛市##时隔10年再次发布新国九条#

转自九边:转型阵痛到底有多痛

这两天看到统计局的说法

里边提到一个说法特别有意思,就是“转型阵痛”。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看出来了,当前经济有两个问题、一头大象:
房地产和基建已经基本上很完善了,后续的趋势是掉头向下的。
低端制造业也面临迁出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
那头大象就是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这在未来几十年内都不可逆。
道理都不复杂,房地产和基建他俩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大家贷款买房,房地产商拿到大家买房钱,再去贷款买地,政府拿到开发商的钱,再去贷款搞基建。
这也是为啥搞了这么多年,老百姓、房地产公司和政府(城投债)都欠了一屁股钱。
这种玩法效率是很高的,中国近二十年的变化大家也有目共睹。但这套玩法有个极限,就是老百姓没钱继续买了,那这个游戏也就到头了。今年房地产有多淡定,大家也都有目共睹。
接下来就是惨烈的出清。我看大猛子的视频,他去年月薪一万,今年变三千了,不过还是比很多设计院强,有些设计院春节假期到现在还没结束。大猛子是国企,还好很多,读者里有私企的工程队,除了出海国内已经很难有项目了。还有一部分项目倒是能拿下,但需要垫钱,问题是去年的钱还没要回来,工头不敢接了。
上游的钢筋水泥也不好过,订单太少,开不了工,比如钢铁巨头永昌系旗下31家公司今年就倒闭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件事,盖房子是个夕阳产业,不代表今后不盖了,也不代表房地产行业就没了。
哪怕美国这种早已完成城市化的国家,房子还在继续盖,因为每个人都有住进更好房子的需求,但是这种改善型需求跟咱们之前大拆大建相比规模会小很多。
其次房地产买卖永远都是个超级行业,查了下,美国2022年房地产占GDP的比重是11.5%,比咱们国家2022年都高。他们的房地产主要已经不是盖房子,而是房屋买卖、物业管理相关的服务业。
中国未来也一样,就算盖房子不行了,房地产永远都是个超级行业,毕竟经济的核心“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最大的开支就是房子,每个人奋斗的终点,也是搞个好房子。
我们其次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低端制造业的迁出,这一趋势其实也很清楚,一方面国内的环评和人力成本上涨是个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导致大量的企业不出去不行了。
前几天还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有个UP主去美国的超市里翻吊牌,已经很少有中国产了,绝大部分都是越南印尼,其实这些企业很多就是咱们抢过去的。
很多人对成本没概念,根据《财经》杂志的数据,2023年果链企业一个普通工人的人工成本,在中国珠三角是6000元—6500元左右,在越南是3200元到3600元,而印度工人的月薪仅为1500元左右。这也是为啥富士康已经把一部分河南的业务迁到了印度。
制造业,尤其低端制造业,最大的问题是“准入门槛太低”。前些年说越南印度无论如何也搞不定,这两年大家也都意识到了,确实没啥难度,只要肯投资,只要有人口,就没啥难的。
也正是因为门槛太低,海外竞争一旦压过来,就得竞相压低成本,最后压到根本没有任何利润可言。很快就面临一个选择,要不也搬过去,要不倒闭。
当然了,工人收入上升是个好事,打螺丝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打螺丝,而不是打上瘾了,为了一直打下去,坚决不涨薪。
所以国家这两年在推动产业升级策略。已经很明显了,汽车、造船、光伏新能源也都在大爆发。
不过问题也出现了,旧产业的工人怎么办?很多人说可以去新产业里就业,其实很难。
道理也不复杂,一方面高端一些的产业本身就是知识和资本密集的,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人。
比如之前有新能源企业邀请我去参观过一个大型造车的车间,那里边就没啥工人,全是一堆机械臂,当时不让拍照,我在网上找了张图。

跟传统的流水线完全不是一码事:

事实上产业升级本身就是一种“去人化”,去的越彻底,效率越高。北京亦庄就有不少工厂,除了检修设备,其他时间都没啥人,生产起来日夜不停,没有这效率,工厂是没法在北京开下去的。或者说,产业升级是极度“资本增密”而且排斥人力的,技术越先进,对人力的需求越少。
也就是说,新产业和旧产业并不是从一个车站走向下一个车站,而是从金字塔的一个台阶上到了另一个台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产业升级中找到自己的下一个位置。
这也是当下很多人的痛苦之源,旧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新时代里不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这和二十年前完全不是一码事,在那场东北“漫长的冬季”里,很多人很痛苦,可是在东南已经开出了灿烂的“繁花”,大家都知道,这俩剧说的是同一个时代。
现在大家就体会到了美国这些年的痛苦,美国那边连汽车产线都搬走了,很多四十来岁的工人在迷茫中度过了后半生。
所以“产业升级”是一个很悖论的东西,整个社会的钱越赚越多,失业也越来越多。
没办法,如果国家向前发展,工资收入肯定会上升,成本的上升,必然会把极度成本敏感的企业赶到成本低的国家去。
此外还有那个说烂了的问题,俄乌战争改变了一切。曾几何时,资本家决定产能放到哪里,唯一的考量就是成本收益,如今成本收益只占一部分,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就是万一出点什么意外,他们的生产能不能继续。咱们这两年在提“安全”,他们也在提“产业链安全”。
那日子还要过,接下来怎么办?
其实大家参考下美国和日本,就能看出来,整体没啥办法,只能是按照市场规律办,让一部分低端制造业迁走,保住高端。这个是明摆着的,不多说了。
其实国家还有一个战略思路,就是重复当初欧美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当初他们投资中国,让中国发展工业化,咱们现在也在非洲和东南亚给他们投资搞工业化。
这让很多人不爽,觉得在海外给我们培养竞争对手。
主要是也没啥好办法,因为新兴市场发展起来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必须提前布局并且参股。到时候他们发展起来,也能买咱们的东西。而且他们的很多企业,其实也是咱们这边过去的。
这就很接近日本上世纪的海外政策了。比如咱们都知道,中国这两年出口了很多汽车,其实这里边就有日本公司在中国生产的,相当于咱们成长起来了,他们也吃到了。
当然了,助力新兴市场,培养未来购买力,这个需要很长时间,现在正在布局。
眼下就有个大问题,失业相关问题怎么解决?
参考发达国家,以及回顾咱们过去几年,除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确实没啥好办法。
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农业是第一,工业第二,剩下的第三。
国内很多人不喜欢这个词,容易联想到端盘子送快递服务员,其实研发、销售什么的,都是服务业。毫不夸张地说,看我这篇文章的,95%以上是第三产业从业者。
很多人说起吸收就业,就觉得制造业吸收人力最多,其实这属于一个常识性错误。在任何一个走出农业时代的成熟社会,无论如何制造业和农业都没法跟服务业相比。几乎所有国家,都是第三产业占比最高。找了个数据大家随便看看吧:

尤其是全世界比较核心的城市,类似纽约东京,第三产业占比能达到90%以上。也能看出来,我国服务业的上升空间还很大,至少十个点。
但是有个问题,产业极度低端的国家,比如印度和印尼,他们的服务业占到GDP的70%,那些发达国家,服务业占80%,看着挺像,但是完全不是一码事。
这就涉及一个“财富的溢出”。
发达国家通过自己的高端产业赚到钱之后,形成了自己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就有更多的需求需要别人伺候自己。比如城市中产们去看歌剧,就有了大量的歌剧院从业者,他们的小孩去游乐场玩,游乐场又可以养活一堆人,看球赛,又可以养一大堆职业踢球和辅助的。
一般来讲,大家对美国物价比较迷惑,其实没啥迷惑的,能进口的一般都便宜,比如超市里的各种工业品;不能进口的,只能本地生产的,都贵,比如理发、饭店、医院什么的。
类似体育什么的产业化之后,小孩们也多了一条上升的路。基层还能有一大堆教练等职业,这又能容纳大量的人力。
当然了,在很多人眼里这些事都不咋样,他们觉得除了打螺丝或者工地打灰,其他的都是垃圾。
其实美国日本欧洲工业化达到巅峰之后,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产业升级和去工业化。咱们当然不可能复制他们,不过整体确实很相似,因为也没啥特别好的办法。
而且服务业有个特点,它是本地化的。工业容易被离岸外包,但是服务业是很难进口的,美国人可以享受到便宜的中国工业品和智利车厘子,但是无论如何也享受不到便宜的理发店或者饭店。
这也是为啥西方国家的工作时长越来越短。其实想想就知道,工厂是强调极致的“纪律”的,每个人必须全神贯注地专注于手里的活,但是服务业不需要,越高端的服务业越不需要。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产业以低端制造业为主,那工作时长短不了,太短就会被其他更穷、更不需要休息的人给替代掉。第三产业占主体,落实劳动法,自然而然工作时长慢慢就下来了,因为无论如何也转不走。
此外更关键的问题,就是政府的调节能力。
不知道大家感觉到没,这两年都在说产业升级,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并没有感觉到升级带来的好处,只感受到了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凉意。
随着低端产业的持续迁出,新产业的涌现,势必进一步拉开收入差距。这时候就得格外照顾下那些基层老百姓,从升级成功的产业里征税,搞一个托底体系出来。
包括育儿补贴,失业补助,养老补助等等,还有配套的房贷延期等等。倒也不是说今后可以躺平了,而是说就算没了收入,也不至于活不下去,这样大家就不至于太慌了。
比如这些年在农村每个月给老人135,看着好像没多少,但是对于那些贫困老人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属于100%的良政。
太缺乏兜底,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占人口大多数的老百姓消费力很差,问就是没钱,没钱会对未来产生巨大的恐惧感,会进一步攒钱。最后形成一个尴尬的局面:本来消费力就不足,还把大量的钱存到了银行。我们消费力没法有效消耗我们的产能,只能寄希望于欧美的购买。
所以接下来等到产业升级成功了,势必要补贴基层老百姓,这一点日本相对来说做的很好。美国相对一般,超级巨头富的流油,底层却分享不到技术进步的红利,当然有怨气了。
咱们还是要以此为戒,发展生产力,保障就业,保障民生。

转自九边:转型阵痛到底有多痛

这两天看到统计局的说法

里边提到一个说法特别有意思,就是“转型阵痛”。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看出来了,当前经济有两个问题、一头大象:
房地产和基建已经基本上很完善了,后续的趋势是掉头向下的。
低端制造业也面临迁出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
那头大象就是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这在未来几十年内都不可逆。
道理都不复杂,房地产和基建他俩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大家贷款买房,房地产商拿到大家买房钱,再去贷款买地,政府拿到开发商的钱,再去贷款搞基建。
这也是为啥搞了这么多年,老百姓、房地产公司和政府(城投债)都欠了一屁股钱。
这种玩法效率是很高的,中国近二十年的变化大家也有目共睹。但这套玩法有个极限,就是老百姓没钱继续买了,那这个游戏也就到头了。今年房地产有多淡定,大家也都有目共睹。
接下来就是惨烈的出清。我看大猛子的视频,他去年月薪一万,今年变三千了,不过还是比很多设计院强,有些设计院春节假期到现在还没结束。大猛子是国企,还好很多,读者里有私企的工程队,除了出海国内已经很难有项目了。还有一部分项目倒是能拿下,但需要垫钱,问题是去年的钱还没要回来,工头不敢接了。
上游的钢筋水泥也不好过,订单太少,开不了工,比如钢铁巨头永昌系旗下31家公司今年就倒闭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件事,盖房子是个夕阳产业,不代表今后不盖了,也不代表房地产行业就没了。
哪怕美国这种早已完成城市化的国家,房子还在继续盖,因为每个人都有住进更好房子的需求,但是这种改善型需求跟咱们之前大拆大建相比规模会小很多。
其次房地产买卖永远都是个超级行业,查了下,美国2022年房地产占GDP的比重是11.5%,比咱们国家2022年都高。他们的房地产主要已经不是盖房子,而是房屋买卖、物业管理相关的服务业。
中国未来也一样,就算盖房子不行了,房地产永远都是个超级行业,毕竟经济的核心“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最大的开支就是房子,每个人奋斗的终点,也是搞个好房子。
我们其次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低端制造业的迁出,这一趋势其实也很清楚,一方面国内的环评和人力成本上涨是个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导致大量的企业不出去不行了。
前几天还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有个UP主去美国的超市里翻吊牌,已经很少有中国产了,绝大部分都是越南印尼,其实这些企业很多就是咱们抢过去的。
很多人对成本没概念,根据《财经》杂志的数据,2023年果链企业一个普通工人的人工成本,在中国珠三角是6000元—6500元左右,在越南是3200元到3600元,而印度工人的月薪仅为1500元左右。这也是为啥富士康已经把一部分河南的业务迁到了印度。
制造业,尤其低端制造业,最大的问题是“准入门槛太低”。前些年说越南印度无论如何也搞不定,这两年大家也都意识到了,确实没啥难度,只要肯投资,只要有人口,就没啥难的。
也正是因为门槛太低,海外竞争一旦压过来,就得竞相压低成本,最后压到根本没有任何利润可言。很快就面临一个选择,要不也搬过去,要不倒闭。
当然了,工人收入上升是个好事,打螺丝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打螺丝,而不是打上瘾了,为了一直打下去,坚决不涨薪。
所以国家这两年在推动产业升级策略。已经很明显了,汽车、造船、光伏新能源也都在大爆发。
不过问题也出现了,旧产业的工人怎么办?很多人说可以去新产业里就业,其实很难。
道理也不复杂,一方面高端一些的产业本身就是知识和资本密集的,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人。
比如之前有新能源企业邀请我去参观过一个大型造车的车间,那里边就没啥工人,全是一堆机械臂,当时不让拍照,我在网上找了张图。

跟传统的流水线完全不是一码事:

事实上产业升级本身就是一种“去人化”,去的越彻底,效率越高。北京亦庄就有不少工厂,除了检修设备,其他时间都没啥人,生产起来日夜不停,没有这效率,工厂是没法在北京开下去的。或者说,产业升级是极度“资本增密”而且排斥人力的,技术越先进,对人力的需求越少。
也就是说,新产业和旧产业并不是从一个车站走向下一个车站,而是从金字塔的一个台阶上到了另一个台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产业升级中找到自己的下一个位置。
这也是当下很多人的痛苦之源,旧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新时代里不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这和二十年前完全不是一码事,在那场东北“漫长的冬季”里,很多人很痛苦,可是在东南已经开出了灿烂的“繁花”,大家都知道,这俩剧说的是同一个时代。
现在大家就体会到了美国这些年的痛苦,美国那边连汽车产线都搬走了,很多四十来岁的工人在迷茫中度过了后半生。
所以“产业升级”是一个很悖论的东西,整个社会的钱越赚越多,失业也越来越多。
没办法,如果国家向前发展,工资收入肯定会上升,成本的上升,必然会把极度成本敏感的企业赶到成本低的国家去。
此外还有那个说烂了的问题,俄乌战争改变了一切。曾几何时,资本家决定产能放到哪里,唯一的考量就是成本收益,如今成本收益只占一部分,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就是万一出点什么意外,他们的生产能不能继续。咱们这两年在提“安全”,他们也在提“产业链安全”。
那日子还要过,接下来怎么办?
其实大家参考下美国和日本,就能看出来,整体没啥办法,只能是按照市场规律办,让一部分低端制造业迁走,保住高端。这个是明摆着的,不多说了。
其实国家还有一个战略思路,就是重复当初欧美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当初他们投资中国,让中国发展工业化,咱们现在也在非洲和东南亚给他们投资搞工业化。
这让很多人不爽,觉得在海外给我们培养竞争对手。
主要是也没啥好办法,因为新兴市场发展起来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必须提前布局并且参股。到时候他们发展起来,也能买咱们的东西。而且他们的很多企业,其实也是咱们这边过去的。
这就很接近日本上世纪的海外政策了。比如咱们都知道,中国这两年出口了很多汽车,其实这里边就有日本公司在中国生产的,相当于咱们成长起来了,他们也吃到了。
当然了,助力新兴市场,培养未来购买力,这个需要很长时间,现在正在布局。
眼下就有个大问题,失业相关问题怎么解决?
参考发达国家,以及回顾咱们过去几年,除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确实没啥好办法。
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农业是第一,工业第二,剩下的第三。
国内很多人不喜欢这个词,容易联想到端盘子送快递服务员,其实研发、销售什么的,都是服务业。毫不夸张地说,看我这篇文章的,95%以上是第三产业从业者。
很多人说起吸收就业,就觉得制造业吸收人力最多,其实这属于一个常识性错误。在任何一个走出农业时代的成熟社会,无论如何制造业和农业都没法跟服务业相比。几乎所有国家,都是第三产业占比最高。找了个数据大家随便看看吧:

尤其是全世界比较核心的城市,类似纽约东京,第三产业占比能达到90%以上。也能看出来,我国服务业的上升空间还很大,至少十个点。
但是有个问题,产业极度低端的国家,比如印度和印尼,他们的服务业占到GDP的70%,那些发达国家,服务业占80%,看着挺像,但是完全不是一码事。
这就涉及一个“财富的溢出”。
发达国家通过自己的高端产业赚到钱之后,形成了自己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就有更多的需求需要别人伺候自己。比如城市中产们去看歌剧,就有了大量的歌剧院从业者,他们的小孩去游乐场玩,游乐场又可以养活一堆人,看球赛,又可以养一大堆职业踢球和辅助的。
一般来讲,大家对美国物价比较迷惑,其实没啥迷惑的,能进口的一般都便宜,比如超市里的各种工业品;不能进口的,只能本地生产的,都贵,比如理发、饭店、医院什么的。
类似体育什么的产业化之后,小孩们也多了一条上升的路。基层还能有一大堆教练等职业,这又能容纳大量的人力。
当然了,在很多人眼里这些事都不咋样,他们觉得除了打螺丝或者工地打灰,其他的都是垃圾。
其实美国日本欧洲工业化达到巅峰之后,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产业升级和去工业化。咱们当然不可能复制他们,不过整体确实很相似,因为也没啥特别好的办法。
而且服务业有个特点,它是本地化的。工业容易被离岸外包,但是服务业是很难进口的,美国人可以享受到便宜的中国工业品和智利车厘子,但是无论如何也享受不到便宜的理发店或者饭店。
这也是为啥西方国家的工作时长越来越短。其实想想就知道,工厂是强调极致的“纪律”的,每个人必须全神贯注地专注于手里的活,但是服务业不需要,越高端的服务业越不需要。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产业以低端制造业为主,那工作时长短不了,太短就会被其他更穷、更不需要休息的人给替代掉。第三产业占主体,落实劳动法,自然而然工作时长慢慢就下来了,因为无论如何也转不走。
此外更关键的问题,就是政府的调节能力。
不知道大家感觉到没,这两年都在说产业升级,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并没有感觉到升级带来的好处,只感受到了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凉意。
随着低端产业的持续迁出,新产业的涌现,势必进一步拉开收入差距。这时候就得格外照顾下那些基层老百姓,从升级成功的产业里征税,搞一个托底体系出来。
包括育儿补贴,失业补助,养老补助等等,还有配套的房贷延期等等。倒也不是说今后可以躺平了,而是说就算没了收入,也不至于活不下去,这样大家就不至于太慌了。
比如这些年在农村每个月给老人135,看着好像没多少,但是对于那些贫困老人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属于100%的良政。
太缺乏兜底,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占人口大多数的老百姓消费力很差,问就是没钱,没钱会对未来产生巨大的恐惧感,会进一步攒钱。最后形成一个尴尬的局面:本来消费力就不足,还把大量的钱存到了银行。我们消费力没法有效消耗我们的产能,只能寄希望于欧美的购买。
所以接下来等到产业升级成功了,势必要补贴基层老百姓,这一点日本相对来说做的很好。美国相对一般,超级巨头富的流油,底层却分享不到技术进步的红利,当然有怨气了。
咱们还是要以此为戒,发展生产力,保障就业,保障民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来源于生活圈 承德隆化县隆化镇:企业严重污染,周围百姓深受其害,多次投诉 无人监管。值得深思承德:隆化县隆化镇:企业严重污染,周围百姓深受其害,多次投诉 无人监
  • #TopCashback开学爆到,蜂鸟献礼# 昨日答案:极简风格的代表,因为简约大气、设计感强而被称为“平价Celine”的时装品牌就是COS啦[害羞],
  • #易烊千玺电影奇迹# 情人节出生的景浩祝有情人的你爱情顺利,长长久久[心]#景浩是爱情锦鲤吧#明天电影院来约会很合适[喵喵]还有一幕,新娘给厂长介绍对象太欢乐了
  • @安徽公安交警在线 @蚌埠警方@蚌埠政法 #护航中考交警同行##我在山东守护你##我为群众办实事##护航中考# 6月14 日上午开考前约半小时,在泗水实验中学
  • ”“现在我能做的就是抓住一切机会,我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总体而言,我对自己加盟国米的选择是满意的,并不后悔,现在在昨晚进行的意甲比赛中,国米2-0击败了亚特兰
  • “56"Class900球阀配套气液执行机构” 产品样机通过中通协鉴定更多阀门资讯,关注「天下阀商」微信公众号:txfs201556"Cla
  • 许昌最全音乐喷泉地图及开始时间】夜幕降,喷泉兴当下,许昌市民进入“消夏模式”许昌的音乐喷泉将水景与现代科技结合在一起为城市营造了一个灵动飘逸的公共空间今天就送给
  • 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
  • 我今年45岁,因为不会生育离婚,没想到嫁给59岁的老孙之后,我竟然意外地怀上了双胞胎,当我欣喜若狂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孙的时候,他一脸阴沉地说道:都是半截入土的
  • 当我们离开时,太阳拔开云雾,灿烂的阳光直射下来,一切充满了精神和朝气,正如这活力的布拖[赞][赞][赞]#饼饼⭐️生活碎片#开学初 II▫️“都市不丽人”▫️小
  • 断奶了,从此我们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不需要妈妈每天都在身边,我也可以专心自己的事业。昨天倒霉的是这个拥抱小摆件儿,看着好像完美是吧,另一侧的手臂全断了[泪]我很
  • 可我总在想,这个从斗场逃出、历尽北境极寒极苦、没爹妈妈的九头妖,若能在世人心中得一丝宽怀,也许,大概,可惜没如果。我自私地期盼小夭发现大肚笑娃娃里面的所有秘密;
  • 稍微有点胆,什么都有有的。 没种的人,还是非常多非常多的。 比如送礼群30元,有人都怕。 也就是你稍微有种点儿,几乎遇不到竞争对手。 可惜有种的人,确实凤毛麟角
  • #张含韵[超话]#今天是微视电竞星战队@张含韵 的生日[打call] 祝我们美丽可爱永远十八的小花姐姐#张含韵0409生日快乐# 希望姐姐新的一岁也能继续快乐上
  • ”通过初到长安城,擂台上得遇知己,帮战胜利的喜悦等玩家熟知场景的呈现,短片以极具情感温度的方式,给了上述问题的第一重答案:梦幻人生,是自由,是陪伴,也是创造,更
  • 弯曲损耗不敏感光纤当光纤安装在网络的接入和传输部分的狭小空间时,弯曲损耗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ITU制定了G.657标准,定义了两类光纤的抗弯曲性能。得益于
  • 8.你千万不要见怪,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9.慢热的人真可怜,别人已经腻了,你却刚刚着迷。
  • 你的苦,你的累,你的疲惫,谁也不能替代;你的爱,你的情,你的伤悲,只能独自品味。最好的陪伴,就是你在,我在,一直在;最美的拥有,就是你暖,我暖,一直暖;不期许、
  • 花泽类×你(Ren女友文3) Ren手插在裤兜里,侧着身体居高临下地看着找上来的三姐妹。 “你们不信?”他语气明显逐渐不悦,即使他的脸色依然淡漠而平静。 你
  • 九.损坏理赔:搬迁过程中,如有不慎而导致家俱或任何物品损坏,我公司有专人负责接洽理赔事宜,主要服务项目:居民搬家:家庭 个人上班族等搬家长短途搬家:有专门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