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垂青史#
Hi~今天小青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伟大诗人李白!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才子,他舞剑成诗,吟诗化剑,他便是那位风华绝代的青莲剑歌诗仙——李白。
✨他的诗,如流水般清澈,如烈火般炽热,如剑舞般飘逸。他的剑,如诗般灵动,如歌般激昂,如仙般超脱。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又是他的豪情壮志,舞剑时的他,仿佛将天地间的灵气都吸纳其中,每一次挥剑,都仿佛有千万诗篇在剑尖跳跃。他的剑舞,既有锐利的锋芒,又有柔和的韵律,那是他的才情横溢,是他的精神风貌。
青莲剑歌,是他的独门绝技,也是他的精神象征。那剑舞中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深深的诗意,都流露出他独特的个性。他的剑,如同他的诗,既有豪放不羁的激情,又有清新脱俗的雅致。
⚡️诗仙李白,他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追求真理,追求美好。他的诗,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性的探索。他的剑,是他对世界的挑战,对命运的抗争,对理想的追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他的豪放,他的不羁,他的人生态度。他用剑舞写诗,用诗诠释生活,他用一生的执着与激情,书写了一个个传奇,铸就了一段段辉煌。
诗仙李白,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的剑歌,他的诗篇,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指引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追寻那心中的梦想和理想。
无论是在高峰还是低谷,无论是喜悦还是困苦,我们都应铭记那位青莲剑歌诗仙的风采,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让我们在生活的舞台上,舞出属于自己的剑歌,写出属于自己的诗篇。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诗仙的自信,他的豪情,他的壮志。让我们再次向这位青莲剑歌诗仙致敬,向他的诗,他的剑,他的精神致敬。
愿他的剑歌永远在我们的心中回荡,愿他的诗篇永远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愿他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追寻那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路!

文案|福建师范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青年通讯社 文案部 吴俊宾
图片|百度百科

【文化使者泰戈尔】2024年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访华100周年。

自古以来,中印两国在包括哲学、宗教、艺术乃至自然科学和技术在内的不同领域不断进行交流,从而使我们两国的文化丰富起来。作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泰戈尔始终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还曾三度访华,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泰戈尔十分关心中国并重视中国文化

中国和印度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两国都是亚洲文明的核心。中华文明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印度文明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对南亚、东南亚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借鉴而丰富,世界的一切文明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据记载,泰戈尔从童年时代起就关心中国,并撰写文章愤然谴责英帝国主义向中国输送鸦片。后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泰戈尔撰写了猛烈抨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诗篇。他还撰写了著名的文章《中国与印度》。泰戈尔始终不渝地保持着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一生十分重视中国文化和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

为什么泰戈尔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如此感兴趣呢?季羡林先生认为,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他从几千年的历史上看到两国人民友谊之源远流长,两国文化交流之硕果累累;二是他认为西方是压迫者,而中印两国都是东方的被压迫者,因而对中国寄予无限同情,甚至有所偏爱;三是他在中国文化中发现了极其宝贵的东西,因而给了它最高的评价。

季羡林是一位熔铸古今、汇通东西的大学问家,也是在全球化时代能引领时代学术思想文化潮流的大思想家。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果有:印度古代语言研究,特别是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印度古代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如《沙恭达罗》《罗摩衍那》《弥勒会见记》;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中亚佛教史;糖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散文、杂文和书法创作等。季羡林先生在《西域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一文中根据文化的影响、历史的悠久、特点的鲜明,将世界的文化分为四个体系,即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闪族伊斯兰文化体系和希腊、罗马文化体系,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泰戈尔的作品影响了中国新文学的发展

季羡林先生在深圳大学教授郁龙余撰写的《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的《卷首篇》中指出:“印度卷是不能缺的,因为中印文学关联太密切,缺了就说不过去。”“离开了中国文学和印度文学,谈不好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其中,泰戈尔的文学作品,正是印度文学中最璀璨的明珠。

泰戈尔的作品所涉及的神和大自然、神和人、善与恶的关系,无限和有限之间的关系,是他诗歌中所触及的问题,也是他哲学探索的中心问题。1910年,泰戈尔发表诗集代表作《吉檀迦利》,寄予了自己对无限世界的向往和沉思。1912年,泰戈尔把《吉檀迦利》由孟加拉文译成英文,次年便以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高度评价了泰戈尔的创作,特别是他通过文学创作“调和人类文明两极化”的努力。1913年发表的《园丁集》是一部关于爱情和人生的英文抒情诗集,诗体为散文诗,他通过寓言诗和哲理诗,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

泰戈尔的作品在创作上深受印度传统叙事诗《薄伽梵歌》《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的影响,并在继承印度史诗文学和印度宗教文学的基础上有新创造。《薄伽梵歌》的内容很多,但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梵我合一”。1891年,泰戈尔用母语孟加拉语创作了史诗剧《齐德拉》,该剧是由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情节演变而成的。1924年,《齐德拉》英文版在中国第一次演出,徐志摩和林徽因参与演出,演出地点是北京东单三条协和小礼堂。

据泰戈尔回忆,当时他创作该史诗剧,是想要表明那种摆脱诱惑力量的给予,是灵魂的永久特征。“这种品质和力量是生命中的宝贵财富,它并不依赖于冷酷大自然的迫切需要。”《齐德拉》的核心内容是为了表达爱情,不是为爱而爱,而是要爱高洁。男女精神的结合,就是有限与无限的融合,在融合中实现解脱。

自20年代起,泰戈尔的作品便由著名作家冰心、郑振铎等译成中文,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至今仍传诵不息。泰戈尔的诗歌、戏剧、长篇小说等,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了比较明显的作用。季羡林认为,尽管泰戈尔也受到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思想的基调,还是印度古代从《梨俱吠陀》一直到奥义书和吠檀多的类似泛神论的思想。泰戈尔认为,世界是朝着绝对的善发展的,坚信恶最终会转化为善。生活在完全的善中就是在无限中证悟了人生,这就是最全面、最深刻的人生观,也就是我们通过内在的道德力量所能具有的对整个人生的看法。

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传承中印人文交流传统

1920年11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冯友兰到纽约的旅馆里,拜访了泰戈尔。泰戈尔对冯友兰说:“中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国家,为我素所敬爱。我以前到日本没到中国,至今以为遗憾。然而,我终究必要到中国去一次的。”泰戈尔表达的访华愿望促成了蔡元培对泰戈尔的邀请。

1924年4月12日,应梁启超、蔡元培的邀请,泰戈尔率领由梵文学者克提莫亨沈,国际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画家兰达尔波斯,泰戈尔的秘书恩厚之,加尔各答大学历史学家卡里达斯诺格教授和美国社会工作者葛玲女士等一行6人组成的访华团,乘“热田丸号”轮船抵达上海。徐志摩、张君劢等60多人在码头迎接。随后泰戈尔访问杭州、南京、济南、北京、太原、武汉等地,并发表演说。泰戈尔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访华期间,他说:“朋友们,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到中国便像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感觉,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爱的兄弟。”

泰戈尔在第一次访华后就萌生了在印度国际大学建立中国学院的想法,这也是他的梦想。1927年,泰戈尔前往爪哇访问,途经新加坡,谭云山特地到酒店拜访他。泰戈尔告诉谭云山,国际大学也开设了中文班,但中文教师因各种原因先后离开。泰戈尔殷切希望谭云山能到他的学校,帮他继续办中文班。1928年,被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称为“伟大学者”的谭云山接受了泰戈尔的邀请。在谭云山的积极奔走下,筹款取得了积极重要进展。2024年是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成立87周年。1937年4月14日下午,国际大学中国学院举行成立典礼,泰戈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和印度接壤千里,通道不计其数。这些通道不是战骑和机枪开发出来的,而是和平的使者,往来不绝,一步一步踏出来的。”自此,谭云山先生担任首任院长,退休后享有国际大学终身名誉教授殊荣。在中国学院的发展过程中,他为学院的建设付出了辛劳。谭云山撰写了《印度周游记》《印度丛谈》《印度六大佛教圣地图志》等,积极推动中印人文交流互鉴。

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贺龙元帅陪同下访问国际大学。他在接受国际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时发表演讲:“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对泰戈尔抱着深厚的感情。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热爱。中国人民也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艰苦的民族独立斗争所给予的支持。至今,中国人民还以怀念的心情回忆着1924年泰戈尔对中国的访问。最近,泰戈尔著作的许多中译本在中国出版,得到广大中国读者的欢迎。泰戈尔是印度人民的光荣,是印度国际大学的光荣。现在我作为这个大学的一个校友,能非常荣幸地分享这个光荣。”周恩来总理回国后向中国学院赠送了一万多册图书,至今仍珍藏在中国学院图书馆。在国际大学,周恩来总理还称赞了谭云山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此外,徐志摩、徐悲鸿、陶行知、张大千、常任侠、金克木、吴晓铃、丁西林、郑振铎等先后到访过中国学院,徐悲鸿还为泰戈尔画了大量的肖像画。

谭云山先生之子、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华裔中国学家谭中的主要著作有《谭云山与中印文化交流》《踏着玄奘的脚印》《跨越喜马拉雅鸿沟》《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荡》等。他在书中深情地回顾了中印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中印都是亚洲的大国,而且是历史上最辉煌的人类文明传统的大国,自古以来一直是睦邻。他认为,从长远看,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亚洲乃至世界形势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其程度有可能大大超越人们的预料。 (作者:张双鼓 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

【文化使者泰戈尔】2024年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访华100周年。

自古以来,中印两国在包括哲学、宗教、艺术乃至自然科学和技术在内的不同领域不断进行交流,从而使我们两国的文化丰富起来。作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泰戈尔始终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还曾三度访华,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泰戈尔十分关心中国

并重视中国文化

中国和印度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两国都是亚洲文明的核心。中华文明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印度文明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对南亚、东南亚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借鉴而丰富,世界的一切文明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据记载,泰戈尔从童年时代起就关心中国,并撰写文章愤然谴责英帝国主义向中国输送鸦片。后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泰戈尔撰写了猛烈抨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诗篇。他还撰写了著名的文章《中国与印度》。泰戈尔始终不渝地保持着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一生十分重视中国文化和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

为什么泰戈尔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如此感兴趣呢?季羡林先生认为,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他从几千年的历史上看到两国人民友谊之源远流长,两国文化交流之硕果累累;二是他认为西方是压迫者,而中印两国都是东方的被压迫者,因而对中国寄予无限同情,甚至有所偏爱;三是他在中国文化中发现了极其宝贵的东西,因而给了它最高的评价。

季羡林是一位熔铸古今、汇通东西的大学问家,也是在全球化时代能引领时代学术思想文化潮流的大思想家。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果有:印度古代语言研究,特别是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印度古代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如《沙恭达罗》《罗摩衍那》《弥勒会见记》;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中亚佛教史;糖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散文、杂文和书法创作等。季羡林先生在《西域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一文中根据文化的影响、历史的悠久、特点的鲜明,将世界的文化分为四个体系,即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闪族伊斯兰文化体系和希腊、罗马文化体系,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泰戈尔的作品影响了

中国新文学的发展

季羡林先生在深圳大学教授郁龙余撰写的《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的《卷首篇》中指出:“印度卷是不能缺的,因为中印文学关联太密切,缺了就说不过去。”“离开了中国文学和印度文学,谈不好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其中,泰戈尔的文学作品,正是印度文学中最璀璨的明珠。

泰戈尔的作品所涉及的神和大自然、神和人、善与恶的关系,无限和有限之间的关系,是他诗歌中所触及的问题,也是他哲学探索的中心问题。1910年,泰戈尔发表诗集代表作《吉檀迦利》,寄予了自己对无限世界的向往和沉思。1912年,泰戈尔把《吉檀迦利》由孟加拉文译成英文,次年便以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高度评价了泰戈尔的创作,特别是他通过文学创作“调和人类文明两极化”的努力。1913年发表的《园丁集》是一部关于爱情和人生的英文抒情诗集,诗体为散文诗,他通过寓言诗和哲理诗,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

泰戈尔的作品在创作上深受印度传统叙事诗《薄伽梵歌》《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的影响,并在继承印度史诗文学和印度宗教文学的基础上有新创造。《薄伽梵歌》的内容很多,但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梵我合一”。1891年,泰戈尔用母语孟加拉语创作了史诗剧《齐德拉》,该剧是由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情节演变而成的。1924年,《齐德拉》英文版在中国第一次演出,徐志摩和林徽因参与演出,演出地点是北京东单三条协和小礼堂。

据泰戈尔回忆,当时他创作该史诗剧,是想要表明那种摆脱诱惑力量的给予,是灵魂的永久特征。“这种品质和力量是生命中的宝贵财富,它并不依赖于冷酷大自然的迫切需要。”《齐德拉》的核心内容是为了表达爱情,不是为爱而爱,而是要爱高洁。男女精神的结合,就是有限与无限的融合,在融合中实现解脱。

自20年代起,泰戈尔的作品便由著名作家冰心、郑振铎等译成中文,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至今仍传诵不息。泰戈尔的诗歌、戏剧、长篇小说等,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了比较明显的作用。季羡林认为,尽管泰戈尔也受到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思想的基调,还是印度古代从《梨俱吠陀》一直到奥义书和吠檀多的类似泛神论的思想。泰戈尔认为,世界是朝着绝对的善发展的,坚信恶最终会转化为善。生活在完全的善中就是在无限中证悟了人生,这就是最全面、最深刻的人生观,也就是我们通过内在的道德力量所能具有的对整个人生的看法。

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

传承中印人文交流传统

1920年11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冯友兰到纽约的旅馆里,拜访了泰戈尔。泰戈尔对冯友兰说:“中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国家,为我素所敬爱。我以前到日本没到中国,至今以为遗憾。然而,我终究必要到中国去一次的。”泰戈尔表达的访华愿望促成了蔡元培对泰戈尔的邀请。

1924年4月12日,应梁启超、蔡元培的邀请,泰戈尔率领由梵文学者克提莫亨沈,国际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画家兰达尔波斯,泰戈尔的秘书恩厚之,加尔各答大学历史学家卡里达斯诺格教授和美国社会工作者葛玲女士等一行6人组成的访华团,乘“热田丸号”轮船抵达上海。徐志摩、张君劢等60多人在码头迎接。随后泰戈尔访问杭州、南京、济南、北京、太原、武汉等地,并发表演说。泰戈尔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访华期间,他说:“朋友们,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到中国便像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感觉,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爱的兄弟。”

泰戈尔在第一次访华后就萌生了在印度国际大学建立中国学院的想法,这也是他的梦想。1927年,泰戈尔前往爪哇访问,途经新加坡,谭云山特地到酒店拜访他。泰戈尔告诉谭云山,国际大学也开设了中文班,但中文教师因各种原因先后离开。泰戈尔殷切希望谭云山能到他的学校,帮他继续办中文班。1928年,被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称为“伟大学者”的谭云山接受了泰戈尔的邀请。在谭云山的积极奔走下,筹款取得了积极重要进展。2024年是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成立87周年。1937年4月14日下午,国际大学中国学院举行成立典礼,泰戈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和印度接壤千里,通道不计其数。这些通道不是战骑和机枪开发出来的,而是和平的使者,往来不绝,一步一步踏出来的。”自此,谭云山先生担任首任院长,退休后享有国际大学终身名誉教授殊荣。在中国学院的发展过程中,他为学院的建设付出了辛劳。谭云山撰写了《印度周游记》《印度丛谈》《印度六大佛教圣地图志》等,积极推动中印人文交流互鉴。

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贺龙元帅陪同下访问国际大学。他在接受国际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时发表演讲:“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对泰戈尔抱着深厚的感情。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热爱。中国人民也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艰苦的民族独立斗争所给予的支持。至今,中国人民还以怀念的心情回忆着1924年泰戈尔对中国的访问。最近,泰戈尔著作的许多中译本在中国出版,得到广大中国读者的欢迎。泰戈尔是印度人民的光荣,是印度国际大学的光荣。现在我作为这个大学的一个校友,能非常荣幸地分享这个光荣。”周恩来总理回国后向中国学院赠送了一万多册图书,至今仍珍藏在中国学院图书馆。在国际大学,周恩来总理还称赞了谭云山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此外,徐志摩、徐悲鸿、陶行知、张大千、常任侠、金克木、吴晓铃、丁西林、郑振铎等先后到访过中国学院,徐悲鸿还为泰戈尔画了大量的肖像画。

谭云山先生之子、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华裔中国学家谭中的主要著作有《谭云山与中印文化交流》《踏着玄奘的脚印》《跨越喜马拉雅鸿沟》《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荡》等。他在书中深情地回顾了中印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中印都是亚洲的大国,而且是历史上最辉煌的人类文明传统的大国,自古以来一直是睦邻。他认为,从长远看,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亚洲乃至世界形势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其程度有可能大大超越人们的预料。(作者张双鼓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教育##文学##泰戈尔#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世间看到第三集其实就有点尴尬了,郑娟光着个大白腿敞着怀在屋里串糖葫芦,冷不冷的都是题外话了,她妈领着秉昆就往屋里走,她妈先进门的,看见自己闺女没穿裤子,也不知
  • 因为路边就是医院,为了赢得救人时间,苑晨将车停在路中央,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司机乘客交警都忙了起来……】9月27日,邯郸市26路公交车司机苑晨回忆说,当天早
  • 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于志刚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于志刚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 ”“到临近中午的时候,又组织了一次反击,这次我们一举就冲到了鬼子跟前,鬼子虽然前后派了两拨援兵来增援,但还是被我们打退了,那一战,我亲手打死了5个鬼子,但还是不
  • 近期新能源个股走势较强,江苏阳光(600220) 江苏阳光发布对外投资公告,为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江苏阳光拟在内蒙古设立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古澄安新能源
  • 3月29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情况:确诊病例1:女,35岁,现住高新区三和镇。#忻州[超话]##疫情防控# 【忻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3月29日)
  • ( 她小儿子菲利克斯暗戳戳地曾经ru华也是没想到的事情[二哈])以上就是我对文雅丽的中国血统的一点点探讨,如果你对于"1/4中国血统,她奶奶是中国人&
  • 近两年,直播逐渐成为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要说其中最受人们追捧的类型,除了游戏、唱歌之外,绝对就是美食,尤其是那些大胃王直播.楼主就挺喜欢看人美音甜的萌妹
  • #情感[超话]# [哈哈] #情感语录# “喜欢啊 特别喜欢 那又怎样 什么都不要的时候也没被对得起过 你是我念念不忘却爱而不得的心酸 仔细想想我长得不美
  • 今天只吃了一顿饭,吃了点水果,喝了点牛奶日子怎么过,我也不是很清楚,未来能发生什么,我也不知道,所以我不敢说慢慢来。只希望我能每天都去看朝阳,看夕阳,少犯困 多
  • 而且重逢之后男主也没有长进,还总拿话刺女主,看不出分开的两年有什么意义,很显然作者只是按照套路写文,后面男主宣称要追女主,送了一次花,霸总一样给女主送了一次生意
  • 某次和朋友聊天时得知,她第一次洗牙洗到一半就直接落跑,原因是过程中牙龈出血得太厉害,她受不了了想漱漱口,坐起来接连吐了几口颜色惊人的血水,吓得一旁作陪的她妈直接
  • 据湖人随队记者Kyle Goon此前报道,在22日的赛前热身中,安东尼-戴维斯比此前在华盛顿的热身有了更多的跑动,他与助教约翰-卢卡斯进行了双人训练,移动速度有
  • 空山基鲨鱼展这是全球首次展出‼️进入虚拟电梯装置,我下沉到深海空间领略鲨鱼的潜游。数字化的海洋情景,让我置身神秘的深海世界,迷离的灯光引发我探索的好奇心。
  • 今天很忧虑:身体准备来m状态真的好差好低落、暴饮暴食真的很恐怖、伤口过敏还没好起来甚至有点恶化、左半身不知道是不是颈椎问题开始有点麻痛……各种身体的不舒服都好像
  • 当此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若不以改恶修善,常念观音圣号,以为恃怙(音是护,依靠)则欲得安乐,难之难矣。(文钞三编卷二·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二)  ●十余年来,天
  • 当初决定开始追星就下载了微博 为你下载 你是我第一个关注 也是我第一个特别关注 我的很多第一次都是为你而做 第一次kp第一次反黑第一次净化第一次抢热评第一次抡热
  • 很多人在刚分手的适合,为挽回对方做了很多极端的事情,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伤害自己,就为了所谓的去挽回,但是却给对方下了一个负面的心锚,本来你们分手之前累积的矛盾就很
  • 再清静的心灵,也会有欲望;再豁达的心胸,也会有凄凉;再青春的容颜,也会有沧桑;再美好的生活,也会有惆怅;再潇洒的人生,也会有失望。再青春的容颜,也会有沧桑;再美
  • 2007年《离开地球表面》的巡演里,阿信在全场一起合唱《憨人》的时候说,虽然每次听全场大合唱,都很想收集起来,但其实这些声音是录不起来的,因为“那是一种空气,是